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体科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学科 实验教学 新思路
一、现状
1.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单薄,实验学习兴趣不高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于有体育特长的高中学生,很多学生入学成绩远低于普通高校招生的入学成绩,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低,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大多数知识是学生很不擅长的记忆类的内容,其学习成效的好坏更依赖于实验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学习经验。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实验内容的设置更多的是与理论课程高度相关的验证性内容,与体育运动实践的关联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之操作不规范,实验经验少,故在实验后获得的学习效果不佳。
2.实验教学依附于各理论课程,各成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在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只是辅的教学,是用来配合理论教学,无论是实验管理体系、实验课程设置,还是实验内容选择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和开设依附于各理论课程,实验教学缺乏全面、系统的统筹安排和相对独立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一般在理论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理论课,致使各课程实验教学彼此独立,实验教学内容没有交叉和渗透,各课程实验教学间有机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甚至出现重复实验内容。
3.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内容及方法手段更新慢
除一些专业的体育学院,一般高校的体育学院在进行建设时多偏重于运动场馆的建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普遍重视不足,建设资金偏少,导致实验设备陈旧,器材组(套)件数少,更新速度慢,实验技术落后,导致一些实验无法正常开设,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4.实验教学形式单一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形式相对封闭,时间集中在课堂,场地集中在实验室。但课堂时间有限,有限时间不能进行充分的实践,只能保障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满足部分学生要求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要求;实验教学与其他院校、专业交流匮乏,不能取长避短。学生的实验经验获得与体育运动实践相差较远,不能真正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挥其医学指导和医务监督的作用,在运动场地、体育比赛中,又不能进行因时、因地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不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实验室管理落后
部分高校在近年来购进的一些大型先进的仪器,也因其功能的精密性和使用操作的规范性,对仪器的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致使实验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很少能利用,导致实验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脱离。部分实验室设备也存在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学校实验室仍没有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课余时间无法对学生开放。
二、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
1.构建独立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应以建设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目标,以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趋势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循序渐进的阶梯方式,根据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包含知识点的多少,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性实验课程类。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代表课程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等。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课类。着重综合性实验,以掌握基本的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人体科学科学研究方法。第三层次,设计性实验课类:完善研究设计性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四层次,专业段研究性实验:逐渐展开学生自主实验,本层次实验由学生自主选题,内容完全开放,类似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课题研究,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优秀成才创造条件。
2.创建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实验进行开放教学,是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对学生开放和对社会开放。对学生开放是指除课堂实验时间之外,实验室应每天定时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和自身基础,学生可随时来实验室,练习实验操作或选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还可安排一定的时间对社会开放,为社会公共提供体质测评、健身、理疗等方面知识咨询和检测服务。此外,走进各类运动场所和各种体育比赛场地,开展相应的实验项目,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探讨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实现实验仪器数字化和多功能化
实验仪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代表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的应该致力于大型的多功能实验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如现已投入使用的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多导运动信号处理系统,则能在同一系统中完成多组别的实验数据的测试并进行记录分析,如此进行的实验教学既节约了实验设备的购置费用,又可以让学生能与体育科学研究实际工作相结合,获得人体科学的实践经验。
4.增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实验教师对实验成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是关键。合理实验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提高整体体育科研水平和引领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关键。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吸引博士,硕士到实验教学岗位,更应该是通过各类的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强、科研能力高的师资队伍。
5.改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体育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校作为主导对体育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改进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增加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为目的,以体系化的实验环节为过程,建立符号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
三、结论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实践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运动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更要求学生在运动实践中能够进行应用。用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在运动实践中检验理论。教会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则达到了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焕彬,王海涛,刘彩绵等.体育院校实验室及实验课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
[2]黄丽敏.关于高校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3]王珍武,刘丽艳,徐群.关于体育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生 运动人体科学 学习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of Learning in Human
Movement Sciences of P.E.-majored Students
QU Jint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He'nan 476000)
AbstractTo understand status of learning in human movement sciences of P.E.-majored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terests, learning attitudes etc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 by the questionnaire and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ole status of learning in human movement sciences is unoptimistic. P.E.-majored students generally lack the interest and goal of study.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Key wordsP.E.-majored students;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tudy; status
0 前言
运动人体科学是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研究运动对人体锻炼、保健、康复等作用的规律。目前,该学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等。掌握好该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本文对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7级190名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真正把体育专业大学生打造成为体育文化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19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17人,占61.6%;女生73人,占38.4%。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问卷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7.0%。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个人因素
由表1可见,62.4%的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知识缺乏兴趣,有高达89.5%的学生没有该学科的学习计划,而学习兴趣恰恰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计划, 57.5%的学生没有该学科专用的笔记本,68%的学生未能在课堂内外认真学习。究其原因,超过70%的学生因为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不想或不愿意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而愿意学习的群体中,24.3%和47%的学生是为了考研和奖学金,有一定的功利性。调查还发现一个看似很矛盾的结果,多数的人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该学科知识,但却有高达87.8%的同学认为该学科的知识有利于自身将来的发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改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杨春艳的研究表明,①62.9%的学生存有学科学习倦怠现象,这与本文中有62.4%的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知识不感兴趣的调查结果一致。另外,从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品质方面来讲,②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总体水平在中上游,不存在性别差异。但非智力学习品质如学习计划、学习主动性等方面水平较低。
2.2 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教师因素
由表2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兴趣的高低与任课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高低关系不大。高达83.4%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方面的确有体育院系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技术课以专项划分,学生上课规模不大,便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理论课多采用集中授课制,班级规模较大,师生沟通相对不便。近50%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该学科的教师而影响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可见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张燕杰的研究表明,④客观上高校体育教师“特色”缺失的根源在于以学位、科研论文作为唯一提职标准政策的引导;主观上相关政策指向高学历、高科研能力,造成教师为“进步”攻外语、考学历、写论文、拓展关系,工作重点偏离教学活动。
表1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个人因素
表2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教师因素
表3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影响
2.3 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学校因素
由表3可见,由于院系领导和相关教师对该学科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影响了33.1%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学校设立的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的考试和重修等制度也体现了院系领导和老师对该学科的重视与否,32.6%认为这些制度及执行的力度的不力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的学习,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殊不知,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又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运动技能,也要掌握运动技能的原理和方法,所有这些,都需要体育专业学生文武兼备,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知识则是打造文武兼备的体育文化人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高校领导和教师应当重视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课学习,严格执行理论课考试和重修等规章制度,从而在舆论和制度方面给予学生理论课学习的压力及动力。66.7%的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资料不够满意,这一方面主要表现为相关教材和研究资料的更新速度缓慢。由于运动人体科学属于实验科学,尽80%的学生认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可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验课的学时数、开出率、内容设置及效果方面还不尽人意。研究表明,⑤⑥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在大多数学校尚未单独设课;一般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实验课时;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实验教学任务在量和质上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 培养和激发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兴趣的措施
3.1 明确需要,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目的教育
由调查结果来看,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从而影响了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体育专业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一定要加强目的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之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3.2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明确看出,学生渴望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而不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同时,学生还希望能与教师经常沟通和交流。可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还要适时引进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而作为教师自身,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师德修养,会让学生从内心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3.3 加强实验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的比重
加强实验课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应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转变理论教学高于实践教学的错误观念,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思想。根据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特点和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并有专门的实验教师进行管理和教学。
项目支持:商丘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08)
注释
①杨春艳.体育专业学生学科课程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0(2):278-280.
②张剑杰,包卓利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的特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88-91.
③丁俊武,尹文.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品质现状的调查与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6(1):135-136.
④张燕杰.高校体育教师“特色”的缺失[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0):91-93.
关键词:媒体;烹饪专业课堂教学;应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对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学媒体为核心,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进入了中职课堂,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样,在职业学校中运用媒体技术辅助烹饪专业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这已成为今后烹饪专业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教育者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媒体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才能和学生一起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一、媒体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教学媒体的教学活动。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工具。媒体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中间”“媒介物”“手段”等,它是连接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通道,它的功能是传递和再现信息。媒体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声音媒体、图形媒体、图像媒体和多媒体,它具有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五个方面的特性。
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传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媒体)向受者(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美国政治学家拉斯威尔于1932年提出拉斯威尔(Lasswell)模式,这个模式可用5个问句表示,也叫“5W论”,即:
Who?――谁(传播者)
Say What?――说了什么(信息)
In Which Channel?――什么途径(媒体)
To Whom?――对谁说(接受者)
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
它所强调的是受者接受了什么。大众传播如此强调受者的接受信息,那作为其分支的教育传播过程所强调的仍是受者即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程度。学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成功与否,成为衡量我们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之一。媒体应用在教学中,更有利于表示和传递信息,也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具体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环境,合理选择不同的呈现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形成理想的多媒体组合,就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媒体在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媒体应用在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是指教师在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烹饪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多种教育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目的。现代教学媒体在烹饪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在烹饪专业课堂中使用各种媒体,通过媒体自身的声音、图形、图像的合成,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促进学生学习,并且能作为教学手段,辅助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在讲解“拔丝山药”的过程中,教师仅用语言的方式讲解技术关键,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不能很好地掌握要点。此时如有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多媒体课件,把整个过程详细分解并配以说明,学生就能很快掌握知识了。
2.丰富、优化学习资源
当今世界学习资源已相当丰富,如果我们仅靠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科书等信息源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的学习不再是让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培养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学生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理解知识,利用现代媒体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媒体,学习者可以共享丰富的信息;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便于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方面建构对事物的更为全面和丰富的理解。
3.提供训练或实践的机会
一些媒体特别适合于学生在烹饪专业课堂中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烹饪工艺程序和制作流程,完成相关的技术或技能动作,才能达到熟练掌握某一操作技能或成功制作某一菜点的目的。此时,媒体技术在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期间,作为辅助手段,可配合教师对学生做精心指导,还可以利用媒体矫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多媒体课件,反复播放,认真矫正,亲临指导。
4.应用于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使用为他们专门设计和选择的,适合于他们个人兴趣、能力和经验的学习材料,满足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的人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反之,个别化教学又有助于在教学中扩大媒体的使用范围。
5.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不仅是信息的分配者,还是教学的管理者,利用媒体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减少教师在教学中大量繁重的重复性任务,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充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还可以建立学生档案,或与个别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式的教学,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媒体组合烹饪专业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使用媒体技术
利用媒体,我们教师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而且也能制作一些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课件,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媒体不等于教师,我们要做的是课前精心备课,事先制作好需要的课件或视频,然后把课件或视频恰当地穿插到整个讲解过程中,把媒体与传统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不是喧宾夺主,又不是可有可无。这才是正确利用媒体的方法和态度。
2.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有的教师在讲课时为了图方便,将媒体如课件或视频从头到尾地播放一遍,也不加以说明和指导,学生虽然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但也只是从媒体中得知,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要领,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在媒体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此时,教师要当面讲解、解说课堂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媒体素材如动画、视频等,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观察;而学生也不是“走马观花”式地看完媒体就算学习完了,要带着问题去看、去听、去思考,理解并消化课堂知识,总结归纳,掌握重点和难点等。我们教师是起引导作用,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媒体在这里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并不是说教学媒体能够完全代替教师。应该说,媒体有可能代替教师的部分教学工作,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设计、媒体设计和教材制作等工作。不同的教学媒体均有各自的作用和特点,只有合理使用,才可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特长去呈现烹饪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之成为烹饪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护理学专业旨在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理论、预防保健基础知识和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预防保健、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我校推行的成功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是对社会最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现就我们所授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谈点肤浅的理解,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关键
无论学校进行何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仍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广泛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会考试不会做事”的书呆子,这些值得我们深思。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着力点在培养能力上。可见,人才培养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学生的能力,是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课堂教学水平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开发和掌握自身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奋斗,并以其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实现自己的发展,展示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己的尊严。要使学生明白最基本的做人之道,建立起“使命—创造—发展”的人生观。
为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基本原则,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工作需求的合格人才,人体解剖学作为护理学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专业素质方面除用好过去的知识迁移外,更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的“创造教育”,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如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动口、动手,开展思维训练,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在非专业素质方面我们必须把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发展良好的现代化的新人。把“三个一切”贯穿于教学始终,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其落脚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
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作者曾经依从于几十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当了几十年的搬运工,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备课本,再搬到黑板上(或屏幕上),凭着学生的记忆,考试分数一出来,学生的成绩好坏也就出来了。近些年来进行教学研究发现其实不然,成绩的高低只是学生专业素质的部分体现,非专业素质的好与坏是不能用笔试来量化的。追踪数年毕业的学生发现那些死读书的学习尖子并不一定都有作为,而那些平时活泼灵活而成绩一般的往往大有作为。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也势必涵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要明白“什么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一堂好课?”。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每一门课,每一节课,把课堂教学从单一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明确课堂教学的归宿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护理学专业来说,更应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迷信教材、依赖教材,不敢删除陈旧和没用的内容,有的甚至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纠正;也不能补充新的知识,对着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会满意。现在是信息时代,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教师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将最前沿、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专业素质方面
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把握“管用、够用、会用”的“三用”原则。“管用”,即教学内容要管用(大纲中的掌握内容),不管用的不教。如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对护士来说管用的是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不管用的是组织结构、毗邻关系等。按照教材内容,每节课平均解剖学新名词60~80个,讲那么多不常用的形态结构,那么多微观的细胞形态结构,学生怎么记得了。这些可让学生自学或工作中查阅;“够用”,即保证教学内容达到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的目的;“会用”,就是保证教学内容“管用”的部分为学生真正掌握,能融会贯通。
2.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通过实验课的直观教学验证,最好是将实验观察融入理论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尸体标本、模型和挂图,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各部位器官的配布和相互关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开启智慧、授人以渔。不但学会,更应会学,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好比我们学习文字,谁能保证全部学会,但我们只要会用字典不就解决了吗。
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把握深浅尺度。要善于重组教材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在运动系统围绕一个“动”字进行教学。如肘关节的运动包括组成即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关节,特点是肱尺关节属于滑车关节而决定了只能作屈伸运动,故肌的配布也只有屈肌群和伸肌群,进一步要阐述这些骨有哪些常用体表标志,关节有何特点,屈肌群和伸肌群主要有哪些名称和体表标志等。肩关节由于是多轴运动的球窝关节,故肌的配布也就复杂得多,按前述方法分析其组成、特点、主要的标志性结构;内脏学围绕一个“口”字进行教学。如消化管各个器官之间都有相通连的口,需记住这些口的名称、特点和意义。如胃的出口有幽门括约肌、幽门瓣可控制胃内容物的排空和防止小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胆总管的出口有oddi括约肌,控制胆汁的排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胆总管和胰管。周围有有括约肌,控制排便等等;脉管系统围绕一个“循”字进行教学。脉管系统为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在心脏的动力驱动下,血液总是周而复始的定向流动,每走一段改个名称,就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从小溪到大海总在不断的改名称一样,要求学生明白血液为什么会向一个方向流动?心血管为什么会有规律的自主搏动?在求知欲望下学习心血管的名称、结构特点;神经系统围绕一个“传”字进行教学。神经系统就像电网系统一样,中枢好比发电厂,一级一级的传递过程中的神经元好比各级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人体各种活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其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在求知欲望下要求记住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功能、各种传导通路的行走路线和受损的表现。
(二)非专业素质方面
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刻刻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尸体、严谨、自律的好习惯。如衣着整洁、不穿拖鞋、上课不迟到早退,不开小会,不吃东西,不玩手机等。人的习惯要从这些生活小事养成,这是护士职业所必须的规范。
转贴于
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树立预防疾病的战略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描述多,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记忆。最易产生畏难和悲观情绪。要时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有些难懂的要举一反三,不要随意指责学生,我们必须时刻告诫学生“山高没有脚板高,浪大总在船底下”。要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勇往直前。
4. 将社会上形形的缺德医疗的人和事,以及粗心大意酿成恶果的事例作为反面教育内容警示学生,让学生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风尚。
5.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如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可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描述标本结构可了解学生的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描述表达能力等等。
四、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一卷定成绩”。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课题。
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各课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与实验同步教学法、开发内化教学法、讨论探究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提问,发表不同观点,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学生这一主体,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基础水平,过分拔高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使学生难以接受,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内容过于浅显,没有新意,会使学生又不爱听。因此,教师在开课前,要摸清学生的底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用爱心、耐心、诚心来感化学生,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求知欲望和创新的能力。
五、规范教学管理
以上各项改革,要顺利开展,还必须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虽然课堂教学的方法因人而异,因“科”而异,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可能强求一致。但课堂教学也有其“规律性”,对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基本目标也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就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规范管理,规范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人体结构;服装结构;关系
传统服装设计专业的人体训练大部分局限于技法训练,体现描摹、明暗调子、体积塑造等,而针对服装专业人体基础训练更应是视觉思维的训练,不是简单的去复制视觉所看到的表象“辨别原有形态的能力,才是我们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阿恩海姆;服装专业是以塑造人为目的;更应深入去感知人体原有形态、动态,发现人体点、线、面、体和服装点线面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有目的的在人体之中塑造服装的结构,使之“衣人合一”。
一 人体素描训练
(1)人体结构素描训练
让学生深入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外在呈现以及人体结构与服装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评价一件服装作品的优劣并不只是单纯的款式和面料的表面创新而是要充分熟悉人体结构特点、面料性能与人体之间关系控制而最终形成款式、面料、结构三位一体的创新才是真正好作品。人体结构造型复杂,是平面和凹凸面相结合的几何形体,通过人体结构训练,让服装专业的学生认知人体结构中与服装结构设计相关的点,以及两点或若干个点之间所构成的线,点和线所组合的面和体,以及影响服装造型的围度、宽度、长度、角度等,清楚人体各部位受力点的平衡,再到服装结构中点、线、面的关联设定。服装造型的过程是通过平面的面料(分割裁剪塑造体积、控制长度)包裹人体的。与绘画基础的人体结构(见图1)关注点比较服装设计关注人体点更应与服装设计的造型点和线、面有关联。例如骨点是骨面的转折点,是人体结构转折的重要体表标记,也是服装造型的重要依据:前颈窝点——服装结构中的领深有关(领部造型);胸点——服装结构中的胸高量和胸部造型有关、后颈椎点(与衣长的测量、后领造型有关)、颈侧点(与衣长、前腰节长长度确定有关)、肩点(同肩宽;袖和衣的连接造型有关)、前腋点(与前衣片的宽度、前胸宽有关)、转子点(胯点)腕点、膝盖点、踝点(见图2)等在人体结构点的划分上更侧重于有利于服装的结构设计造型;同时也要掌握人体结构中各支撑部位的点:肩点、肘点、胯点、膝点等,是面料产生垂度、褶裥、转折的关键体表点。另一方面与绘画的人体结构关注的线的比较:绘画人体结构是以骨骼和肌肉的构成来决定体表划分线,而对服装来说,由于人体的外形因素更为重要,因此在区域的划分上更侧重于与服装造型相关的人体划分线:例如颈根围线(与领造型相关)、臂根线(与袖造型相关)、肩宽线、前胸宽线、胸围线、胸下围线、后胸宽线、腰围线、腹围线、臂围线、大腿根围线、膝围线等(见图2)。着重考虑人体结构线如何有利于服装结构点、线的形成,从真正的人体结构中创造服装式样;使服装结构设计符合人体结构要求,进而起到美化人体和弥补人体缺陷作用(见图3)。
(2)人体体型和体态的差异性训练
人体外形轮廓相似的情况下具体的部位比例也会有变化不同;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人体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服装设计对象的人体结构再做细节局部的调整;例如弓型体、前屈体、平肩、溜肩等人体的体态特征与服装造型有关都要做出适当的结构点的调整。例如弓型体、前屈体变化调整的是前腰节和后腰节长;平肩、溜肩调整的是肩斜线。A型体型:臀大肩小;Y型体型又叫宽肩型体型;B型体型细腰宽胯;仔细观察人体的体态特征及需调整相对应的结构点是服装设计学生在人体结构体态课中需掌握的关键。
二 人物着装训练
有别于传统的速写练习的教学目的:绘画人物速写目的是快速概括描述对象的一种绘画方法,能迅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绘出人物的神态、动态。是训练形象记忆力和表现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服装专业速写训练除了具有上述的目的之外还应具有专业的基础训练的目的。
(1)人体结构与面料之间关系训练
面料悬垂性是服装造型关键因素之一:悬垂性决定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塑造(见图5)。在面料垂感速写练习中使学生掌握:服装上线条的来源—人体静止时面料以人体结构支撑点悬挂时产生的柔和线条(动态线)以及服装设计造型的结构线条(结构线)和轮廓线条(廓型线);以及人体在运动时,由于人体结构点、线、面的关系而使面料产生硬性的衣褶和折痕(动态线)。(见图6、7):标注使服装产生褶裥的人体结构支撑点:如肩支撑点;肘、胯点等;识别着装人体上的线条的种类(虚线—动态线、实线—结构线、廓形线等);另一方面是掌握不同面料悬垂性线条的绘画表现:不同服装面料表现不同的外在垂度线条和廓型——柔软的曲线;建筑感的直线等训练。如用粗而干涩的线条表现厚重面料;用纤细流畅的线条表现轻薄的面料等;使服装专业学生掌握不同面料塑型的区别,能有目的控制人体与面料之间空间形体塑造。(见图8)
(2)动态速写训练
快速,架构比例结构美感;简单中凝练了思考过后取舍的丰富内涵。动态速写训练学生观察、提炼、设计、构图、结构、线条等多种内容的一气呵成,是对学生感官直觉的有效训练。需对人体结构与运动规律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对落笔的每一个点、线都是根源于服装下的人体结构的准确描述。
(3)慢速写训练
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研究服装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人体的体态特征;人体结构的点、线、面的在服装外在形态的具体表现,以及服装结构线以人体结构为基础而进行的分割变化;面料的垂度带来的动态褶裥表现;面料的肌理对比表现等。
(4)细节速写训练
从微观观察服装与人体之间的深入关系:服装的结构细节与人体结构点,训练学生观察力的深入与延展,从深入的细节描绘中赋予服装外造型丰富的内容视觉层次感。(见图12)
(5)记忆性速写(默画)提炼性速写训练
提炼性默写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抓住描绘对象的最有特点的特征,适当夸张。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物象的视觉敏感度,以及形象记忆度,和对特点的准确把握度。对将来服装专业中人物体态体表特征的提炼、服装造型及流行敏锐度的提高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轮廓线训练
把复杂的形体结构高度概括,用长线条画出外轮廓线(图16),注意提炼服装线条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的一根线条。哪些是空的服装与人体的空间线;哪些是实的人体结构与服装的结合点与线)训练学生对复杂线条的抽象能力训练,提高服装专业学生对形体边缘的敏锐观察和感知能力以及对服装外廓线与人体之间空间塑造能力(图17)。
从服装专业特点出发对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从专业结果导向去思考,从对人体素描的写实描摹等绘画训练逐步转向对人体结构的深入剖析思考训练:结构素描人体(剖析人体)-结构点线面的剖析(与服装之间关系)-动态速写训练-慢速写训练-局部训练-轮廓线训练——提炼性速写训练让服装专业的学生真正熟悉、掌握人体内外的结构关系;人体与面料服装之间的结构依托关系;真正理解服装设计不是在人体表面简单的披挂和分割而是真正与人体水融。力求使绘画基础课真正起到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桥梁作用;使服装专业人体素描基础课成为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真正基础。
参考文献
[1]《服装造型学——理论篇》【日】三吉满智子,郑嵘等翻译.
[2]《时装画技法培训教程》【英】贝斯安.莫里斯著,方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