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地理总结

高一地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地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一地理总结

高一地理总结范文第1篇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5、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高一地理总结范文第2篇

在这一学期,我的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指导学生会学读地理。

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要学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来获取知识。让学生领悟到课外复习的重要,如果利用练习题来掌握和巩固知识。让学生明白反复复习,经常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利用晚自修等课余的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是我在开学初前几个星期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地理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阶段我用劲了精力耐心地引导学生。直至大部分的学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时刻关心学生心态。

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受到没有在校学生和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决心总会有犹豫的时候。高三阶段,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道贯穿于其中。除了在讲授知识外,我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这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常常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认真的谈心,有意识地进行思想上的指引,在第一时间让学生科学调整好心态,专心学习。

第三,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高一地理总结范文第3篇

我受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中华慈善总会2008年的财务工作,请予审议。

2008年,中华慈善总会财务工作在总会的直接领导下,在民政部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坚持公开、公正、依法、自律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财务法规制度,以做好“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中的慈善财务保障工作为重点,主动加强内部管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筹募的善款善物合理分配使用,对筹募的专款坚持专款专用,对发展基金做到保值增值,严格控制总会各项开支,努力降低项目成本,为促进总会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捐赠者和受助者满意,也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一、社会善款、捐赠物资的收支情况

2008年总会共接收社会善款11.62亿元,捐赠物资价值人民币28.13亿元,款物合计40.88亿元;社会善款支出11.71亿元(其中使用上年度资金余额0.09亿元),全部用于社会捐赠。本年度所接受捐赠的物资全部分配使用到位。

二、各项财务审计情况

一是如期完成了年度财务审计。2009年3月底前,总会聘请民政部指定会计师事务所《中晨兴会计师事务所》如期完成了总会的年度财务审计工作。审计报告认为:中华慈善总会编制的会计报表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收支方面公允地反映了总会2008年度财务状况和社会善款收支情况。

二是自觉接受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项审计和抽查审计。一年来,国家审计署、民政部计财司、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民政部救灾司和各项目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总会的财务工作进行了多次的专项审计和抽查审计。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家审计署和民政部计财司派出专人全程对总会的财务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各次审计中,均未发现总会财务工作中存在违规问题。

三、财务工作基本做法

一是主动接受监督,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公正、依法、自律是总会财务工作的原则,强化监督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及时将接收的捐赠款物做到项目运作公开,财务管理公开,善款善物使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主动加强自我监督;及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审计,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审计和抽查审计,切实加强行业监督,提高总会在善款善物使用上的透明度,有效地防止了问题的发生。

二是在强化管理中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益。随着慈善工作的不断深入,总会接收捐赠款物的数量快速增长,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至关重要。一年来,财务工作在想方设法降低风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满足捐赠者及管理使用信息查询要求,为捐赠款物及时到位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坚持办公用品集体采购,进一步压缩了行政成本;严格出差审核制度和各项费用支出审批制度,防止了铺张浪费现象。

高一地理总结范文第4篇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高一地理总结范文第5篇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应是每个地理教师达成的共识,但怎样有效激发出每个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已成为永恒的研究课题,也是很多地理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

探索1:导课激趣。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导言应有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功能的宽度、表达的精度、色彩的亮度,要完成这种要求,就必须用浓厚的兴趣来支撑。例如,高二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容首先是《必修3》,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节地理课上导言可以先问同学:高一地理《必修1》和《必修2》,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忆思考后的回答,一般是零碎的、不全面的,而且,这时的学生也很想掌握这两模块知识高度概括后的精确表述。教师应抓住这最佳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一地理《必修1》,主要阐述的是自然地理的内容,重点研究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圈层结构特征”;高一地理《必修2》,主要阐述的是人文地理的内容,重点研究的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怎样通过衣、食、住、行等各种人类活动与地球发生关系,通过分析目前的人地关系,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问学生:高二学段,高中地理首先学习的是《必修3》,这与高一地理《必修1》和《必修2》是什么关系?同理,在学生回答后再总结:高二地理《必修3》阐述的也是以人文地理的内容为主,并且是在《必修1》《必修2》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区域来呈现人地关系状况,更有针对性地来研究各个不同区域,或者是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通过教师这种循序渐进的导入,带着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又引出了新知,承上启下,脉络清晰,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索2:情境激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的知识,从知识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是我们现有知识所不能解决的,以这样的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学气这一章内容时,可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插上的美国国旗会否在月球上迎风飘扬?在学习完日界线的教学内容后,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由于他们出生的地点稍有变化,弟弟反而比哥哥大?学生一下子情绪昂奋起来,积极思考、探究,学习的氛围一下高亢起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与此同时,作为地理教师本人,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之外,更要注重自己综合素养的历练,让自身的人格魅力持续焕发,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爱屋及乌”,他们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上的地理课,我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前两种策略。

综上,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二、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

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其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灵活运用知识,建立知识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能够达到知识联系紧密、思维培养深入的目的。我认为,这是根治地理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良方。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在每一单元学完以后或开始学之前,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逐步实现知识向技能化、能力化发展,并加强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