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一)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有效约束力的从业指南和从业标准,它是会计文化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会计教学具有基本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二)会计精神。会计精神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精神准绳,它是衡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依据,在这些会计精神中诚信是其主要的精神原则,特没有特定的法律规定,但是却真实的存在与会计从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没有诚信那么会计人员的工作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

(三)有形的会计物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进步,现在科学技术在人们的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保密技术等等这些有形的、看得见的物质都是现代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二、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职会计教学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教育组织,文化是其教育的基石,若是没有先进的高科技文化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就不能够为社会培养诚信合格的优秀人才,总的来说将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的高职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为本,就业为主”,目的就是能够使高职学生尽快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有效的投入实践工作之中,以提高会计工作标准。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就能够在会计教学之中向广大的学生渗透、熏陶行业文化教育,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行业文化,成长成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人员从业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诚信为本,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融入诚信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今后的工作之中不被外在的利益所诱惑,真正的做到诚信工作,努力的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三)有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促使毕业生适应企业。通过长期的会计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个学员都牢记从业的准则和从业的标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之中努力的按照文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做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这样在今后的就业之中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促进毕业生适应企业要求。

三、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的主要措施

会计文化建设在高职会计教学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的作用,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建设之中:

(一)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彰显会计文化。高职院校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校园建设水平及建设内容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标准,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在学院建设中不断的对会计文化进行宣传,积极的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会计教学环境,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不断的彰显会计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在高职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会计文化。高职会计教学分为了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标准,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把会计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教学之中就必须要加强这两方面课程的文化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操守,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三)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体现会计文化要求。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深入,学生对于校园活动的标准和深度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我们进行文化教育,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可以通过举办会计文化节、会计知识竞赛及会计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校园活动,来加强会计文化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深入和发展,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会计知识。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虽然近年来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业务知识、业务素质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部分高校会计机构负责人为非会计专业人员,对业务不够熟悉。未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做到以岗定责、以岗定编、职责分明、相互约束。会计各岗位之间不能定期轮岗。部分重要岗位如出纳岗,常年一直由固定人员担任;出纳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也较多。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不科学。主要体现在:(1)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规范、不齐全。原始凭证填写字迹不清晰、不工整,金额数字填写不规范;入账发票不能及时入账,经常出现跨年或超期限票据;记账凭证的缺少填制日期、凭证编号、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签名盖章等基本要素;已报销的发票未加盖现金、银行收讫、付讫章以及已报销字样章。部分票据无相关领导审批;因对方遗失需补制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不履行登记手续;原始票据丢失的,经办人没有办理原开票单位盖有公章的说明。(2)账务处理较为随意,未按要求编写摘要。记账凭证的摘要编写随意,表述不准确,无法满足查账要求;会计科目的入账较为随意,存在胡塞乱放的现象;附件张数不填或填写不准,漏盖相关人员的名章。凭证装订不符合要求,凭证封面、侧面相关信息填写不完整,缺少装订人、保管人等名章。现金日记账未能日清月结、定期盘库,盘库记录没有或不完整;银行日记账不能做到日清月结,对账工作不及时,支票签发人与银行对账工作是同一人;资产账目不能做到“账实相符”;电脑生成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格式不符合相关要求。

(三)会计监督流于形式。随着高校经费来源趋于多面性,以及整个教育行业“去行政化”的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工作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指导作用,外部监管作用正在逐渐弱化;单位内部相关人员由于其所处地位限制,无法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于抵制一些程序合法而内容不合法的事项,例如:部门购买的购物卡发票换开成“办公用品”发票在办公费中列支,不附带购物清单;私人的电话费、汽车油费等发票在科研课题经费中列支等,使这些不符合报销要求的发票得以报销。

(四)会计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大多高校的会计制度都是零散的、独立的文件形式存在的,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会计管理体系,因此一种情况是存在一些管理真空地带,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例如因为没有明确的会计工作程序,因此在账务处理及工作传递程序就会存在原始凭证丢失、会计资料传递无法衔接等问题。另一种情况是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无法严格执行,流于形式。例如财务专用章管理不严格、现金管理不严、财务信息化服务器及数据库管理不严格等等问题。

2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存在,对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不是很直观,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直接体现出来。因此,学校领导及财务处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认识不足,认为能够满足日常业务需要就行,对于业务培训不是很重视,即便培训也多数是走走过场,参加培训时并不认真学习,流于形式。这样会导致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不甚了解,思想上麻痹大意。

(二)工作重点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在进行工作安排时,工作重点只放在资金管理上,不重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资金使用绩效分析等工作,各部门重编制、轻执行的思想仍然十分严重,经费使用缺少监督,支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项目执行缺乏跟踪、分析、评价。

(三)抓建设不抓落实,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流于形式。部分高校在进行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时,仅仅将工作做在表面,抱着应付检查的目的,虽然看起来各项基础规范规章制度都面面俱到,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并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工作较为随意,无法使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缺乏有效监管,即使出现不规范行为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改正。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工作还一直遵循最基础的工作流程,仅仅将业务局限在“算账﹑记账﹑报账”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忽视了有效地监督职能,缺乏有效的绩效分析。缺乏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3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改进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首先学校领导要加强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取得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然选择,是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更高阶段的重要前提,是依法理财,提高会计精细化管理有力抓手,是建设现代大学财务制度、适应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从领导层面加强对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才能取得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并完整的记录账簿、规范地填制报表。

(二)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建立起正常的、科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积极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新的财经法规以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还要及时更新财务信息化相关新知识,成为适应新业务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各高校会计人员之间也要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互相交流经验,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考核,健全机制

建议各高校应尽快建立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加强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检查监督,让预算绩效制度落到实处,产生效果。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得所有事项有人负责。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四)加强考核、奖优惩劣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会计信息化起源于1954年,美国通用公司最先开始利用计算机处理一些简单的财务工作,在这一时期,会计信息化正处于开端的、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而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开端则比较落后,在1978年才开始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而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比较迅速,从财务软件的自主开发、内部共享发展为商品化,从单纯的记录型软件到多元化的管理型软件,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正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发展的速度也正不断加快。在我国,未来的会计信息化趋势也向着成熟化、多元化、智能化不断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企业只注重会计信息化的结果,而忽视了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即高素质的、能够匹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在现今的大部分企业当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在一些素质方面存在着欠缺。现今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在拥有高超的会计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其拥有对于现代化设备及技术的掌握。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进行调研即可得知,许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无法同时达到以上两种要求,会计业务能力高、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往往年龄也相对较大,对于会计信息化所要求掌握的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均比较落后;而对于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度较高的年轻的会计人员来说,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较短,相关经验欠缺,也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化所提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二)管理制度较为滞后

由于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发展速度较快,许多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同时,都忽视了对于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简单的更新软件、设备,它对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有相对应的要求,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特点。但观察现今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所相适应的制度大多不够完善,甚至管理方面存在缺失和混乱。具体表现如,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权责划分模糊,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没有相关规范,而大多数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还在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并不能与先进的会计信息化技术相匹配;在软件技术方面,系统维护、软件的使用与管理等等都存在着欠缺,而在软件的安全性方面,相关的管理制度更存在着很大的缺失。

(三)会计信息保密性较低

会计信息化改革了原本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对于会计信息的拷贝、复制都非常方便,而先进轻便的电子传输储存设备也代替了传统厚重的纸笔,携带方便轻巧。而这些特点在为现今的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大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同时为会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形成了威胁。并且,由于会计信息化对于网络技术的利用,加之现今一直没有被解决和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许多财务软件并没有足够安全的程序和措施保护信息安全,很容易被黑客所破解袭击,进而造成重要的财务数据被盗取、修改或抹失,最终为企业造成重大的、无法挽回和估量的损失。

(四)会计信息共享性低

会计信息化的一大优点即为信息传递、共享十分方便快捷,与会计相关的工作效率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现今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都并没有实现会计信息的高度共享,会计只是作为独立在企业中的一部门,其相关信息无法通过网络与相关金融机构如税务部门、银行、财政部门等共享,也无法在企业内部便捷共享。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环境背景有关,也与我国现今会计信息化技术的相对落后有关。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来说,会计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沟通,对于会计信息的交流形成了阻碍,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

加强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相关高素质人才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吸收高素质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加强投入,使得企业能够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以推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在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强投入,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中,要注重规范性、针对性,结合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培训,为企业储备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企业要针对自身具体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缺失,并针对所出现的缺失进行对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在制度的完善工作中,要着重注意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契合,相关制度要全面具体,注重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如对于会计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在整体的企业管理体系方面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相适应,使得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度增加;而在软件使用、维护和管理方面,要有的放矢的对于相关工作流程规范进行具体规定,减少在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漏洞和误差的机会。

(三)加强会计信息安全措施

在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只从企业角度单方面做出努力还是不够的,要经过社会各界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达到最终目的。在国家的角度,要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给试图窃取、破坏相关会计信息的不法分子以震慑,使他们的犯罪成本增加,从而不敢轻易妄为;在社会的角度,也要大力宣传诚信诚实,公平竞争的良好风气,在道德层面对侵犯会计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谴责,减少类似犯罪;而在企业的角度,加强会计相关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规范性管理则是相当有必要的,能够有效的增加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加强研发会计信息化技术

会计信息化若想实现相关信息的全面共享,就要从企业内外两部分因素着手开始建设。从企业外部的环境方面来说,要着重加强财务软件的相关功能建设和设计,通过网络便捷的信息传输、共享技术,实现与各财务部门如银行、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的交流,做到及时沟通适当的财务信息;而从企业的内部角度来说,要打破会计部门独立于整个管理系统的状态,将相关的财务信息共享到各类企业生产运行所需共享的环节,使得企业在生产管理时,能够及时、方便的做到信息共享、查询和提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一)英美会计文化的特征

1.强调职业主义。

在不确定性回避度低、权力距离较小和个人主义度高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影响下,英美会计文化推崇个人的专业判断和行业自律,强调自我管制能力,倾向于较少的政府干预,对大量的专业判断更容易容忍,注重平等的权利,更愿意信任人。强调专业导向,较少依赖法规,政府在会计管理上的作用有限。在会计职业上,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高,会计职业的社会地位也较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由会计职业团体或其他的独立机构制定准则或制度。充分发挥会计人员个人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较高的诚信意识,自我管制。

2.偏重灵活性。

在英美社会文化环境下,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倾向于原则性的规定,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对同一情况可以有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如美国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方法选择一贯性问题上持灵活态度,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就应允许实行会计变更,它是从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人的能动性。会计人员对差异的容忍度较高,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不喜欢一成不变,希望在会计实务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3.倾向于激进主义。

英美国家强调个人成就和业绩,愿意承担风险,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真实反映,会计核算方法偏向乐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较激进,大胆创新。要求会计人员能够直面各种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而不确定性回避度低的国别大文化背景,为培育这种推崇创新的会计文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会计信息透明。

英美国家更倾向于透明,要求大量的信息披露,强调真实反映,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愿意向更多的人士披露相关资料,同时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也较高,会计信息披露偏向于透明公开,充分披露。

(二)日本会计文化的特征

日本的社会结构比较统一稳定,人们世代生活在同质社会中,源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危机意识”下的集体主队精神、处于东方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家族”观念和等级管理及对稳定生活追求的执着精神,使得日本民族善于相互依靠,崇尚集体主义,遵守集体规范,效忠集体利益,规避不确定性意识很强,权力距离中等偏高,集体主义度较高且阳刚之气极高。这种文化特征影响下的日本会计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重视形式。

日本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是遵循正规簿记原则、明了性原则和单一性原则,会计处理要在相关原则指导下进行。这种侧重稳健的思想观念,实际上是不确定性回避度高的大文化背景在会计文化上的反映。

2.提倡服务和效忠。

崇尚集体主义,遵守集体规范,权力距离大,推崇大男子主义,强调团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这些价值观念反映在日本会计文化上就是教导会计人员注重职业道德,对组织或企业忠诚和竭尽全力的服务,效忠集体利益。

3.偏重法律控制。

日本的会计模式偏重法律法规的控制,由政府机关以法律为基础制定比较完备的会计法规体系,留给个人判断的空间很小。因为日本人规避不确定性意识强、防范风险的愿望强烈,所以会计人员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侧重于稳健主义原则,保守程度相对较高,对报表信息披露作出严格的规定,任何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如果认为企业没有执行年度报表的有关要求,都有权提出诉讼。

(三)法德会计文化的特点

法德两国均属大陆法系、成文法法典化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经济政策法制化,商法、公司法和税法详细具体。与美国相比,法国和德国的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权距较大,规避不确定性意识较强。法德会计均实行税法导向,财务会计面向纳税要求,两者几乎无差异,有关法律对会计有严格规范,没有系统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目标,德国强调保护债权人权益,为国家税收服务,法国强调为客观经济服务。

在会计管理上,法国严格地由政府来管理,德国则强调立法管理,具体由政府和民间团体共同完成;在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上,两国均实行会计标准化,都强调指令性、强制性和统一性;在会计职业上,两国会计团体规模相对较小,职业地位较低;在会计核算上,两国均采取保守的态度,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准则,“准备金”概念频频使用;在信息披露上,公司一般不超过法律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偏于保密。

二、我国社会文化的特点

(一)崇尚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中国社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社会文化的显著特征。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团结合作,重视人性中的共性,而轻视个性,鼓励个人遵守集体规范,忠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具体表现为重视家庭伦理,强调社会秩序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平衡,并提倡中庸之道。

(二)权力距离大

在一个权力距离大的社会里,集权程度较高,等级结构严密,下级服从上级,管理理论的重心在管理者。在我国,下属对上司依赖性很强,强调下属应按上司的要求办事,下属一般不会直接去找上司并与上司发生冲突;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组织倾向于拥有更多的层级结构、高比例的监督人员以及更加集中的决策;地位和权力被作为激励因素,领导者将被作为权威来尊崇和服从。

(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较高

在中国,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人们对风险、新生事物和未来的态度比较消极,回避风险、怨天尤人的现象司空见惯,不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现。在规避不确定性意识较强的社会里,其法律、规则往往比规避不确定性意识弱的社会来得详细具体。

(四)阴柔胜于阳刚

中国传统文化不鼓励个人奋斗、成名成家,不鼓励竞争和优胜劣汰,强调关系和关怀,鼓励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崇尚关系融洽、为人谦恭、关心弱者和生活质量,提倡共同富裕和助人为乐。

三、我国会计文化的特点

(一)法律控制强于职业主义

我国是一个以法律管制为导向的会计社会,倾向于政府用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规范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不重视个人的专业判断。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的职业化水平明显偏低,无论是会计职业的自我管制能力,还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会计人员完全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据进行会计事项的处理。

(二)强调统一性

统一性的会计价值倾向于用法律等强制手段详细规定每一个细节,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订与实施上,强调全国高度统一,包括会计科目、会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等均高度统一。如前所述,我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反映到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中,就要求不同企业会计实务的统一和企业不同期间会计方法的一贯,较少给企业留下因地制宜进行会计处理的余地。

(三)偏好稳健

一般地,一个社会个人主义倾向越小,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越高,阳刚性越低,其稳健主义的会计价值越高。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信奉“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观念,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国人民偏好稳健的文化特征。会计准则在规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时比较审慎,对不确定的收益持稳健态度,都与我国文化特征相呼应。

(四)保密甚于透明

美国文化被公认为是一个透明、开放的典范,而中国文化则是一个含蓄、神秘、束缚较多的样本。这种文化差异直接体现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美国要求披露的事项多且十分详细,而我国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事项较少。

四、会计文化对我国会计制度建设的启示

(一)改革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发挥行业监管的作用。

在构建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时,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由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吸收其他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的合理成份。为此,我国应在明确政府监管为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的作用,使两者能够各司其责、发挥最大的效用而又不互相冲突,既能兼顾专业团体的自律需要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又能考虑到政府的有效监督。

(二)增加会计判断空间,培育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我国独特的会计目标应当是承认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的一致性,只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对于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来讲,应在整个准则中适当增加一些可供会计人员自行选择的弹性空间,以此来培育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讲,应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参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实施,积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强其开拓精神、竞争精神和诚信意识。

(三)强化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会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三个角度剖析了我国当前会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重构对策。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共同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

会计文化的内涵

会计文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研究的影响。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会计学界也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行的“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会计年会,开启了会计文化研究的先河。经过20多年的探索,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会计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

我国当前企业会计文化特征

(一)会计物质文化的相对贫乏性

会计物质文化是人类会计实践中所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包括会计工作环境、手段、工具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会计文化而言,会计物质文化是会计文化发育情况的外在载体,其丰裕程度往往对会计精神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物质文化往往属于有形资产,而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物质文明往往先于精神文明,因此我国的会计物质文化相对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也较为完善,目前已经基本摆脱了手工做账,会计工作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电算化会计、网络会计等方面仍然不够成熟,会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既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会计人员极度匮乏,已经成为互联网会计和会计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重大障碍;另外,在会计人员的待遇方面,会计人员薪酬在企业内部处于中低档水平,影响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富有凝聚力的会计文化。

(二)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的滞后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不断与国际社会接轨,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发展,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目前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法规体系,大大推动了会计法制化进程。但是,这些法律都是通用性的制度标准,很多企业并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与企业管理需求存在较大偏离,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功能的发挥。

(三)会计精神文化的多元复杂性

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会计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精神道德面貌、心理素质、会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信念追求、行为规范、会计形象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会计文化是特定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差异化的会计文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我国会计精神文化也处于转型状态,显现出明显的时代烙印。具体表现在:一是本位主义渐浓。改革开放后,由于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会计从业人员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逐渐被本位主义取代。受本位主义的影响,会计工作中出现了损害集体利益,中饱私囊的现象,如作假账、挪用公款等。二是对权距认同感逐渐缩小,会计职业主义日益形成,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改变了下级对上级阳奉阴违的问题,会计职业团体或其独立机构制定准则或制度的机制逐渐形成。三是兼顾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和谐的局面也逐渐形成,会计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日益凸显,企业会计人员的眼界更为开阔,开始从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仅仅从经营者的角度处理会计问题。四是对不明朗因素的反应由强变弱。新会计准则强调统一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会计人员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在减弱,逐步由风险规避者向风险偏好者转变,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逐渐由保守变为激进,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使得编制的报表更能反应企业实际,对企业决策的辅助作用得到提升。

我国会计文化重构对策

(一)以文化为载体,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

会计物质文化是和谐会计文化的有形载体,是凝聚了人的文化的物质存在形式,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会计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要按照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企业会计设施、设备,如计算机设备和财务软件,运用现代手段,实现对企业会计业务的高效处理,提高会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企业应当为会计人员提供和谐舒适的办公场所,提高会计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应提高会计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从物质层面上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会计人员创新,从而适应新会计准则灵活性要求;应丰富会计人员的业余生活,组织各项活动或比赛,提高业务技能,增强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交流,增强会计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会计物质文化建设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因此应当通过业务培训,加强会计人员交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应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全社会会计人员的动态管理,对其工作范围、诚信度进行跟踪极度并进行量化考评,加大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的舞弊成本。

(二)以提高法治水平为核心,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会计工作中形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反映的是会计管理部门管束特定行为的制度。会计文化最终会体现在会计规范、准则和制度之中,因此,会计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虽然,现代会计强调专业导向,较少依赖法规,但这是建立在会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基础上的,我国目前存量会计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因此,政府仍然在制度建设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制度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特征和会计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企业内部则应从日常会计核算实务出发,制定可操作性的内部会计制度,使宏观上的会计制度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则。企业应根据业务拓展、组织结构变动、流程改造、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以及特殊的财政、税收政策变化,对旧有的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动态修改与完善,从而实现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有章可循。另外,应增强会计人员的自律性,通过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来实现对会计行为的规范,通过正式制度的他律和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相结合形成稳固的会计行为规范体系,防止正式制度刚性约束不足而出现的会计行业败德、失信行为。

参考文献:

1.张云,石晓磊.会计文化重构与再社会化:一个中国文化背景的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殷勤凡.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财经,2005(5)

3.陈连喜.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J].山西审计,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