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意识形态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新媒体;协同传播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运用新媒体最全面的一次,也是中国历次重大活动中新媒体运用密度最高、长度最长、形式最多样的一次。通过近半年的世博练兵,上海传媒业、通信业等相关产业在新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技术创新与推广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一、世博会新媒体运用的表现形态
上海世博会上,主办方、媒体、运营商及公众等通过对新媒体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世博会在宣传动员、信息服务、媒体服务等方面的效率,增强了世博会的传播和展示效果,使海内外更多人士感受到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
(一)世博会主办方的权威
1、基于互联网的网上世博会与世博网
(1)网上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曾提出网上世博会的概念,但最终只办成了世博会的官方网站。2005年前后,国际展览局和瑞典政府合作,试图做出一个网上世博会的策划,但直到2006年上海网上世博启动时,尚未拿出确切成果。
上海网上世博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认可的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作为一个创新项目,网上世博会采用的互联网Web3D技术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因此即使在全球,如此大规模的三维网站也不多见。网上世博会于2009年11月12日上线,2010年5月1日向公众全面开放。所有确认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者均参与网上世博会。
网上世博会包括中英文版三维网站(BS系统)和网络游戏未来之城(CS系统),151个独立建筑的三维全景多视角外观,209个组织方代为建设的浏览型展馆,96个由参展方自行开发建设的体验型展馆和“一轴四馆”等13个组织方重点展馆的内景,给浏览者以逼真的主观视角游园体验。据统计,网上世博会全面开放的首日网上入园人次就达到285万,与实体园区入园人次相比高出十几倍。截至8月30日,网上世博会访问量PV值累计超过2.8亿,网上入园人次将近6000万。
(2)世博官网:世博网是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2000年4月10日开通,在申博、筹博过程中,世博网成为各界了解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平台。2010年4月7日,世博网()全新改版,包括中、英、日、法四语种,资讯、展馆、活动、论坛、服务、志愿者、地图等七个频道。
世博网注重为参观者服务,首页最醒目位置安排票务、交通、餐饮、园区导览等参观者最关注的实用信息,在首页醒目位置公布入园人数统计,公布热门展馆排队信息等,网罗展馆、活动、论坛的最新、最全信息,并提供搜索功能,还开发了“世博电子地图”,帮助参观者预先了解场馆位置,选择最方便的出入口,规划各场馆参观次序和路线,同时还实现供老年人等的无障碍浏览。
此外,世博网还在服务参观者,做好世博会的“信息中心”的同时,进一步打造世博各界的“工作平台”,成为集纳参展方、志愿者、媒体人员等上海世博各方工作平台的门户。值得一提的是,为媒体服务的网上新闻中心契合了现代记者的工作习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世博会时间长、范围大对媒体采访带来的挑战。
2、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世博无线官网和掌上世博会
(1)世博无线官方网站:世博无线官方网站(wap.expo2010.cn)是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的手机版,它发挥移动终端互动、随身、及时、用户群大的优势,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公众及时提供世博会官方信息,其动态更新的热门场馆排队时间、园区入口人数等实用服务信息,成为参观者在园内的贴身“导游”。
(2)掌上世博会:掌上世博会(wap.expo.cn)由世博局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合作开发,是世博历史上首次将世博展示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通过下载掌上世博会客户端,用户即可获取世博园区实景展示与交互、信息服务、视频、游戏下载等服务,掌上世博会很好地把网上世博会的创新延伸到了手机终端。
此外,短信技术的应用也使世博信息实现了精准传播。世博局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营运方合作,通过园内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参观者一入园就接收到来自世博局的短信提醒,包括昨日平均排队时间,防暑降温、文明观博等温馨提醒,天气、交通情况等。如遇应急情况,市应急办可通过群发手机短信方式应急信息。这项服务,精准、实用,且人性化。
(二)媒体与企业的协同传播
1、传统媒体
针对世博会的报道,传统媒体依托其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生产了大量时效性、新闻性俱佳的世博内容,成为网络媒体转载、受众互动话题的来源。此外,传统媒体还根据各自的新媒体资源和办报、办台特色,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新媒体报道。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其解放牛网上开辟全国省市党报看世博栏目和世博服务栏目,聚合全国省市党报的世博报道,同时以文本、图片、视听、互动调查、博客等形式,报网互动传播世博会。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旗下的上海日报,其世博网页建立了强大的搜索查询功能,汇集包括导览地图、场馆介绍、视频、新闻、活动等内容,突出了上海日报对外传播世博会、服务海外参观者的功能。新民网则充分发挥“视频”和“互动”的特色,每天一个“视频探馆”,每天一场“演艺在线”,每周一次街访、民调,截至8月17日,新民网共独家世博图文报道315篇,独家视频报道208条。
上海广播电视台也在其网站平台开设世博特别专题,同时提供世博电视和广播内容的网上收看和收听。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旗下两家新媒体单位百视通和文广互动电视,作为世博会官方合作媒体之一,参与世博报道。百视通牵头建立长三角新媒体报道联盟,在世博会场馆内搭建演播室,与央视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开展“世博寻宝”活动,制作高端访谈节目等。文广互动的高清电视开辟世博点播专区;与索尼(中国)携手,就3D立体电视的现场直播技术进行探索性合作,并将技术成果运用至世博会晚会的演出直播中。
2、新闻网站
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互联网高级赞助商,考试吧负责世博会官网的全面承建运营及网上世博会的总集成、总运行、总维护。此外,其世博频道集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报道于一身,截至7月18日,累计流量超过10亿,考试吧手机世博的访问量更达到3.24亿人次。自4月20日考试吧独家探馆世博园、开启全景式世博报道以来,新闻总数超过45000条,平均每天超过500条世博资讯;原创视频节目时长达到7000分钟,世博视听内容平均每天达1个半小时左右。
作为东道主新闻网站,东方网以原创图文稿件、视频新闻,原创评论、新闻会直播的宣传报道为主,此外还精心策划如《冰冰游世博》等多档世博多媒体节目,并为全国网站提供免费共享的“世博服务信息专递”嵌套模块。截至8月8日,东方网编发稿件17000多篇,其中独家图文稿件200篇,共发表世博原创评论455余篇,制作高清图集689组,图片5956张,独家直播新闻会18场,开设服务性专题7个,场馆专题49个,有关世博的视频新闻共计1310条。而像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也都建设了世博专题网页,相比考试吧和东方网,其投入精力和资源相对较低。
3、移动电视及IPTV
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广泛覆盖于上海公交、地铁、出租车、楼宇等,拥有32000个收视终端。世博会期间,移动电视是世博会服务信息的主平台之一,也是市民出行途中获取世博会信息最便捷的指南。世博期间,世博局与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公司合作,通过将世博客流信息系统终端直接安装在移动电视节目编播中心,在移动电视上实时入园人数、在园人数、园内交通、各场馆活动等最新动态,对服务参观、引导人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上海百视通IPTV平台上,世博会节目列入其首页供超过百万的用户群体选择观看,同时在传统电视频道中的世博节目也可由观众决定是否回看、录制和点播。世博期间,上海电信还和威斯汀大饭店合作,安装了针对高档星级酒店而设计的“高星IPTV”,新鲜世博内容、酒店数字客房服务等统一纳入IPTV平台。
4、手机报及手机电视
作为媒体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媒体,手机报已经得到了市场接纳和肯定。本届世博会期间,新华社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过优势互补,联手打造了包括世博新闻、服务信息、读者互动等内容的世博手机报。这项服务于4月3日首次推出,在世博会常态运行期间,每周六向全国4000万中国移动用户读者发送。
2010年4月,中广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与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宣布手机电视业务在上海地区正式商用,并正式开通手机电视世博频道。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视业务观看世博会热点新闻和大型综艺活动直播。此外,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台面向全国推出“世博系列报道”,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平台中进行“世博专区”报道。中国电信也依托自己的视讯中心,在天翼手机推出了一项趣味服务——天翼视讯“熊猫24小时”,通过全球眼接入信号,手机直播世博熊猫生活场景。
(三)公众的信息生产、互动与定制
1、Web2.0网站
上海世博会参与者众,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是2010年的社会焦点话题。传媒人士、世博会参展方、世博会志愿者、普通参观者等各类群体,都比较喜欢利用Web2.0网站、社会性媒体进行信息分享、生产以及享受信息定制的便捷服务。如开心网、人人网等交友网站,土豆网、酷六、激动网等视频网站,以及新浪微博等web2.0网站,都是世博信息的传播和互动的活跃平台——网民们发表评论观点,分享世博会参观体验,上传自拍视频,推送组织方活动信息等。
2、手机应用程序
随着3G、wifi网络的发展,手机终端上的相关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欢迎。关于世博会的多款应用程序在苹果应用商店供下载,包括:视频类,如CCTV全景看世博;信息服务导航类,如世博会导览、手机沃导航和行世博等;电子书类,如世博知识150问、百年世博梦和世博礼仪;全英文对外传播类,如World Expo 2010咨询软件和CRI Expo网络杂志等。同样,使用Google开发的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也发展了相关的应用程序,比如“玩转世博”等。这些程序的下载使用,完全由手机用户控制,凸显了公众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使用者的主动权。
二、世博会新媒体运用的特点及启示
1、终端应用多样化,三屏融合加速
随着WEB2.0、数字传输、WEB3D、多点触控、3G(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成熟商用,新媒体终端的应用正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世博会的传播实践来看,一方面,本届世博会的视听内容在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各类网站、手机、移动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同时播出,受众在家中、路上、办公室,都能通过三屏终端接收世博信息。另一方面,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日益活跃,如移动电视的时效超越了其它媒介,实现了园区动态的实时传播。此外,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还实现了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功能。
目前,虽然这些不同终端掌握在不同产业主体手中,但在具体应用方面呈现出共同开发、相互渗透、一起推广的特点。一方面,电视媒体积极将其视频内容推向网络和手机终端,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不满足只做内容的分发商,而热衷于运营和营销其手机视频、手机互联网业务,甚至参与内容生产环节。双方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正在从终端融合的角度相互试水,而世博就如一片试验田,使很多产品和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向大众展示,供大众体验和选择。
2、传播载体全覆盖,内容整合加速
终端融合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内容生产者高效地组织新媒体内容生产,以适应终端的变化。整体上看,世博会的内容成功落地到各类媒介,可谓全方位、立体化、全媒体覆盖。
全媒体是目前全球传媒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传媒市场不断细分、受众分众化趋势明显的必然产物。以新华社的世博宣传为例,其新闻生产团队,整合了文字、图片、视听内容,出版在了报纸、手机、网络和视讯频道等各种媒介;中央电视台以中国网络电视台为平台,根据投放终端的不同,高效地整合的世博相关内容,打破了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的界限;上海本地的媒体,也牢牢抓住世博契机,百视通公司依托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内容生产实力,发挥主场优势,以视频内容集成商的身份,推进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和整合,也参与到新媒体市场竞争中。
3、参与主体多元化,产业合作加速
新媒体产业不仅涉及传媒产业,还与技术开发、传播渠道、终端生产、资本投资等密切相关,需要产业主体间通力合力。以网上世博会为例,有政府组织与互联网企业、数字视觉服务企业的合作(网上世博会由世博局创意及领导,考试吧公司、水晶石公司建设和运行保障),也有中外运营商间的合作(中国电信与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Akamai公司签署国际电信运营保障和CDN合作协议,确保服务范围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及1000多个运营商网络),如“高星IPTV”的其系统解决方案,就由上海电信与北京同方易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而成。
三屏融合方面,数字内容集成商上海百视通与法国电信运营商Orange公司在技术开发、新媒体内容、投资与世博传播方面展开紧密合作。新媒体内容生产方面,针对世博主题,长三角20余家广电行业新媒体单位成立“新媒体世博报道联盟”,上海百视通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网络世博台,开展“世博寻宝”等活动,有效地整合了世博会新媒体内容。可见,世博会新媒体应用方面中央和地方、中国和外国、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都在加速合作中。
4、受众参与主动化,信息定制加速
从本次世博会新媒体采用的情况来看,受众的主体地位更为增强,他们更多地成为媒介的使用者和生产者,而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受众根据时间、地点选择性地采用新媒体,例如通过无线官网和手机应用程序帮助自己进行园区游览和出行安排,例如大量参与web2.0网站的内容生产或与传统媒体网站、手机交互平台进行互动。虽然,新媒体采用过程中,受众有碎片化、分众化的趋向,但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受众接受度正不断提升。比如新浪微博上,截至9月15日,“世博”相关用户超过500,提及“世博”两字的微博内容达81万多条,其中,诸如世博台湾馆、智利馆等的粉丝数均超3万人。此外,土豆网上的世博相关视频近3万个,大多由观博者自己拍摄上传……可以说,世博期间的新媒体传播实践,较好地培育了受众消费和使用新媒体的习惯,使更多受众领略到新媒体在新闻、服务信息获取方面的优越性。
5、信息时空无限制,传播时效加速
世博会上中国移动展示的TD-LTE技术、中国电信建设的3G无线网络等,使高清视频监控、移动高清会议、视频即拍即传等应用成为可能。从世博网、世博无线官网、移动电视等的实践来看,相关信息的传播几乎能达到实时。中国电信的天翼视讯“熊猫24小时”项目,证明了在当下手机直播已不是技术的问题,只是管理的问题。各类群体在Web2.0网站参与生产、转载各类世博文字和视频内容,证明信息传播再次提速,因为当更多人掌握了微博这一开放的新媒体工具,他们便成为遍布在各类现场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可以第一时间利用移动终端向外信息。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
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杨彦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具有素质教育能力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对工作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任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中心组学习质量和效果,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林场转型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党委中心组人员理论学习原则上每月安排1次,采取专题研讨、讨论交流等学习形式,全年中心组学习不少于12次。落实自学制度,结合工作需要和本人实际,制定年度自学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书目,研读必读篇目,选学相关理论知识,保证读书时间和阅读篇目。
(二)读书交流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组织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和理论调研文章。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积极撰写调研报告,交流调研成果。
(三)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中心组成员利用网络干部学院、“学习强国”等平台选学有关课程,年内至少完成上级党委所规定学习任务。
三、具体安排
全年集中学习专题如下:
1月学习县委十四届八次会专题;
2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题;
3月全国、全省“两会”精神专题;
4月党建(作风建设)专题;
5月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6月学法用法专题;
7月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8月党风廉政建设专题;
9月全面从严治党专题;
10月学习贯彻“国庆”重要讲话精神;
11月高质量发展专题;
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组织开展了全国县级党委宣传部长集中轮训工作,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2553名(其中县级党委宣传部长2346名)。集中轮训工作贯彻“贴近基层、服务基层”精神,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安排、服务保障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受到广大基层宣传部长的欢迎。
师资力量权威。县级党委宣传部长轮训师资主要由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部级领导干部担任。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单位领导同志亲自作辅导报告,全面深入地解读宏观形势,权威准确地阐释方针政策,及时到位地部署工作任务,既从理论上进行系统阐释,又从实践层面进行有力指导。此外,学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开展专题讲座,专业性、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强,进一步增强了学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很好地起到了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作用。 培训内容务实。为了使培训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密切结合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及时传达学习中央最新精神和最新部署。先后组织培训班学员集中学习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研讨,进行深度辅导,切实增强学员对事业的认同感、对岗位的归属感。同时,紧紧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和基层宣传干部关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根据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在执行、贵在落实的特点,围绕意识形态安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闻工作、互联网工作、基层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和领域,分板块、分单元安排课程,切切实实增强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式灵活。集中轮训专门针对基层宣传工作的需要和基层宣传干部的特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得以综合运用。“情景模拟课”主要采取模拟新闻会的方式,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提高学员的媒体沟通与新闻应对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桌面推演课”侧重于了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流程和具体要求,掌握应急处理的实招和办法。“案例研讨课”主要通过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典型案例的学习研讨,与案例单位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研究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工作规律。“拓展训练课”使学员在轻松活泼的项目活动中互相认识熟悉、加深了解,形成紧密的学习团队。
组织工作规范。为适应培训班时间跨度长、班次人员多、工作密度大、安排要求高的特点,集中轮训工作特别注意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和学员的意见建议,培训时间由最初的7天延长到12天,以便于学员消化吸收学习内容、充分研讨交流、广泛参与演练课程,强化培训效果。每期培训班开班前召开预备会,向学员介绍培训班的背景和安排,以及对办好培训班的希望和要求;召开座谈会,向学员下发调查问卷和授课效果反馈征求意见表,听取学员的意见建议。培训结束后,及时将学员的心得体会文章编发《发言摘报》,并择优推荐刊登于《人民日报》、《党建》等刊物,注重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
通过集中轮训,基层宣传领导干部系统学习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核心课程,深入研讨了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加深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针政策、原则要求和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进一步提升了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身为独生子女的职业院校学生,长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家长的呵护和关爱,难以体验社会竞争的激烈与生活的艰辛,更无从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视学习为家长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便不假思索地向同龄人、朋友、同学求助,却对父母、老师的劝导、学校的管理不以为然。由于他们大多数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遇事缺乏理性和准确的判断力,一旦受到同龄人负面的影响,就会盲目跟从。
实际上,职业院校学生也有着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当他们从简单的逆反心理过渡到独立思考理想与现实的时候,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他们发现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与理想信念中的公平、合理等原则背道而驰的现象时,就会感到迷惑、不解与失望,导致消极情绪与内心矛盾冲突的产生。此时,用德育教育来浇灌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指明方向是相当关键的。但是,长期以来,“德育教育”这四个字总是给人一种板起面孔、敬而远之的感觉。家长不在乎,学校不重视,衡量没标准,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境遇。德育课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然而,对于绝大多数面临专业课学习任务或者自学考试,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压力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参加德育活动是在浪费时间。
2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所谓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施教者的主观意愿如何,是否自觉,学生都在客观地接受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政治立场、世界观、方法论的影响和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的熏陶感染。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德育的方法时曾经强调通过教学进行德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学本身乃是德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应该导致自觉信念的形成,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熟练技巧和习惯的养成。他正确指出,教育与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过程,教师以身作则,是道德教育体系中最好的手段和方法。“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因此,进行德育离不开其他各科教学,因为学生大量时间是学习其他各科课程,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作用。作为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掌握实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然也肩负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是非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新信息及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社会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3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手段
3.1隐蔽德育目标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则决定了在没有说教色彩和强迫性质的前提下,德育目标才能比较容易实现。过早暴露德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应似春雨“润物细无声”。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是交际性、实践性和工具性,同时传授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由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辩证思想,培养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的性格,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交往等活动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教材、课外读物,多以欧美国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为主要来源这一特殊性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理念,会受到西方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影响这一现实性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寻求客观、合理地看待并解决社会及生活问题。
3.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求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的结合点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绝不能单纯为了“渗透”而进行空洞的说教,必须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潜在的德育因素,让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渗透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首先要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并且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话题,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话题的精髓,使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发与心灵的震撼,逐步向教材的思想寓意靠近,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3.3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例如,学习解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时要求学生就“同情与报复”和“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贯穿始终的线索为话题进行讨论。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直接或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对此,教师有责任给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以明辨是非并做遵纪守法的公民。根据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兴奋点寻找最佳结合点,使德育教育富有真实性和创造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思想的热点、疑点和兴奋点,以及针对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对一些现象认识模糊的情况,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再进一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书面表达出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就会在讨论和思考中得到德育的滋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诸如讨论、辩论这样的团队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学会了如何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等团队意识。这样安排听说课,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达成思想观念上的共识,学生当然会欣然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