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关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院校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广大师生和学籍管理人员的共同期盼。学籍管理的人工作业,存在很多问题,人为误差、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都使得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而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给广大师生和学籍管理人员带来福音,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将会使管理工作便捷、高效,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
2、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籍管理涉及到各个学院的多个职能部门,仅依靠教务处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其规范化与现代化的实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如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的实现仍然主要集中在教务处,从而使得该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巨大繁杂,直接挫败他们的积极性,处理工作不严谨,不能保证学生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
2.2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其管理方式多以手工形式为主,导致工作量大、低效率、低准确率,存在着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这对决策者或是需求者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快捷性大打折扣。即使在一些院校,已经建立了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网络共享的机制,但大多数都不够完善。
2.3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软件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学习管理软件的开发必须有学校的领导支持,学校的网络技术部门同学校的学习管理部门等继续配合,才能够正常进行。但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管理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主管领导不够重视,导致软件的开发缺乏人才和资金等;有的是相关的学籍管理部门不够配合,认为新的软件开发之后会取代自己的地位,所以对软件开发进行抵制等;还有一些相关部门不了解学籍管理软件开发的重要性,认为其开发没有必要等,都对高职院校学习管理然间的开发造成了制约,使得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软件的开发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下去。
3、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3.1提高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扩大宣传,调动学籍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广大师生的能动性,使得大家都参与到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来。
3.2深入研发,软件优化对教务学籍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引进,是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研发应紧密结合学分制的改革,配合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对新课程的开发,融入到学生考核体系改革之中,更要考虑学校在办学规模上的变化。学籍管理软件的设计与研发,应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实现高效运行、兼容性强以及易于改进和拓展功能的特点。教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学籍软件的研发过程之中,达到教务学籍软件在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面,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3.3在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明确分工
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与它都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个庞大的责任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正常运作,只有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学生、各院系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学院分管领导等等都要各司其职,各负责任,做好其相应的工作,这样就能达到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高效全面开展。
4、小结
一、教学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在本文讨论到的几个关系中,电算化教学现状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了目前以windows nt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在向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络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而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仍然以单机系统为主,缺少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还欠薄弱;三是教学手段需要完善,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来生动和形象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教学效果无法和笔记本电脑加投影仪相比。
二、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专业和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密的,但安排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时数还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间存在着矛盾,不可能每门课程都讲得很深。加强理论深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课上,力争通过设计开发一套系统,对系统设计形成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会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类课程,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际操作为主。从社会需要情况来看,主持或参与系统开发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各种流行软件,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在深度和广度相矛盾的情况下,宁可使学生的知识面宽一点,广度优先。可以采取必修课和辅修课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需要,拓宽学科跨度,注重介绍流行技术,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三、传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述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幅合思维(即引导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教会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四、师资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目前,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去年上海市所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总体认知水平不如学生。当然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较高的,但缺乏积极引导。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所有教师都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文字处理、试题库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检索等实用技术为主。在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组织青年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腾出一年左右的时间专门学习计算机知识,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
五、强化实践技能和教学设备不足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设备不足和设备落后,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障碍。虽然许多学校增加了对计算机的投入,但设备因素的解决并非国家财政单方面所能够实现的,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把学校建成会计软件企业的技术培训中心和产品推广中心,吸引企业的资金。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学生购买计算机,学校可以加强服务和管理。机房要延长开放时间,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尽快的回收资金,这些资金应专项用于增加设备。
六、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计算机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版本更新的周期比较短,所需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虽然发展速度也很快,但硬件使用寿命长,占用资金量大,不可能很快淘汰。由于两者更新的不均衡性,造成了目前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软件配置的情况,因而限制了讲授一些较先进的、对硬件配置比较高的软件。关于如何挖掘潜力、增加投资的问题,上文已经谈过,不再重复了。
七、教学内容稳定和改进的关系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首先是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八、校内课程设置和社会等级考试的关系
我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各省组织的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地承认。但这类考试均属于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其中的初级考试更属于对计算机技术的最低要求,其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此来衡量教学,会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因此学校在教学和考试环节上均不宜向等级考试靠拢。而应根据专业需求和社会需要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
不可否认,当今学校的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2008年,*中学信息化建设又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无论是硬件建设、软件投入和推广应用都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在全校教职工和各部门的努力下,10月份顺利通过了区教育督导室和区教育信息中心前期对我校的数字实验基础性指标的督导评估。今年是我校信息化三年规划中的第三年,我校仍将以“应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训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范围和力度,使我校顺利通过区信息化工作发展性项目的督导和验收工作,成为区数字实验学校。
二、工作目标:
1、健全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形成全校范围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融合。
2、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研究,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加强门户网站和主题特色网站的建设维护,彰显学校文化及德育特色。
4、运用信息平台支撑教师专业培训及专业化发展管理。
三、具体措施:
基础性工作:
1、根据区信息中心的建议,对我校的电脑管理规范化:我校将于下周对教师的电脑进行维护,校内传文件及信息等建议用内网飞鸽传书;固定IP地址,每位电脑使用者分配一个固定IP地址,IP随人走不随机器走;办公室、教室及实验室等电脑均安装桌面系统,通过KEY进行使用,保证备课、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及维护;设置权限,软件学校统一安装,用户无安装权限,不可私自安装其他软件;各学科期望使用的软件列表统一上报;以后将按周违规使用监控情况。做好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将配合资源处做好电脑报废、维护等工作,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各类资源平台的充分运用和资源积累。课件上传,使用互盈平台,每学期总共不得少于10个。鼓励教师自制课件参加区级以上的评比;教案包括反思由每人自己上传到CRP中;每年的论文也都通过互盈平台上传;班主任:多媒体使用记录的记录情况,班级博客的更新情况;通过CRP平台对每次月考和平时考试成绩进行录入,进行学生考试成绩的跟踪;教研组:网络(论坛或博客)研讨记录,一学期至少有一次网络研讨记录。
3、加强信息化制度的执行力。上述内容作为教师、班主任、年级组、教研组考核指标之一;落实相应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奖励方案;落实对各部门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制度;落实办公室电脑管理制度,对于违规情况上报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决定。
4、完成服务器中心数据备份及重要部门数据备份的建设工作;完善信息中心的各项日常维护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开放电脑房,推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
5、做好学校各部门的各项大型活动的视频摄录像、直播、及对外宣传工作;配合各部门及时更新学校门户网站、主题学习网站、资源库的相关栏目的资源。
6、公共区域的电脑配置按实际需求配备。
发展性工作:
1、配合教导处做好技术支持,利用远程教室及网络技术,开展微格教学研究,利用教师研究平台开展全校性或区域性的网络研讨和交流。这是我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工作,将接区的验收。
2、大力推广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改变备课方式。(广大师生可以在家中就登陆该网址,寻找自己所需的有关图书和相关资料,通过电子期刊,免去师生到图书馆借阅书刊的过程。)为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和教育资源。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
3、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德育建设及课题研究工作中。班级博客的充分运用;加强交流互动版块,为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学校和社区互动提供空间;特色主题网站利用德育教育网站以及学生心理教育网站,渗透我校的德育工作中的创建班级民族精神特色及心理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向社区辐射、向学生的家庭辐射。班班有信息员,帮助老师更好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班级信息员和各部门的通讯员做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
4、通过BLOG的推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提供展示和反思的平台,促进学校教科研发展。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学校每们教师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做了整理;以校本培训方式,坚持对教师进行了办公管理平台的应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培训,重点解决普及应用和充分应用的问题;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的培训。
特色性工作:
1、演播室的建设,广播台、电视台的建设。
自*年8月履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来,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江阴、幸福江阴”的目标,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走城管事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迈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为江阴市获得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城市、全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等荣誉贡献了力量,先后荣获省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无锡市城管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江阴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好班子”,江阴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江阴市来信来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江阴城管是我市城管系统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我市城管系统“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突出代表和生动缩影。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大力弘扬江阴城管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对于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城管体制机制,提升执法管理水平,实现城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局党组决定,在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向江阴城管学习的活动,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保证。
一、学习江阴城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进体制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体制创新,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体制创新,城管的根本出路在于体制创新。江阴城管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在江阴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实现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的突破。他们按照城镇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城管行政执法向乡镇延伸,对派驻到各镇(开发区、办事处)的执法中队实行规范管理,理顺了执法体制,实现了城镇管理的一体化。他们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积极启动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做到:规划、设计、施工、控制、管理“五统一”,完成了一批体现江阴历史文化和城市品位的亮化景观工程。适应江阴城市管理发展的形势,大力实施环卫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卫作业体系,逐步推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运作机制,消除了市容卫生管理死角和盲区,提高了城市管理质量。
二、学习江阴城管求真务实、标本兼治,实现长效管理。就城管工作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的长效管理。江阴城管积极探索长效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跳出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实现了管理长效化。他们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上求突破,以创建创优为抓手,与沿街门店、在建工地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和《文明施工合同》,落实管理责任;扎实开展城管执法和法规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夯实了城管工作的社会基础。根据市容管理的现状,他们及时调整思路,将错时管理与突击整治结合起来,落实城管执法“三分五定”责任制,对辖区实施24小时监管,同时,将管理绩效与机关人员和城管队员的工资奖金挂起钩来,严格督查考核兑现奖惩,最大限度地调动城管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使辖区市容环境卫生秩序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
三、学习江阴城管以细求实、严格执法,全面履行职能。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江阴城管依法履行3个全部、4个部分的行政处罚权和11个项目的行政许可权。执法局成立之初,他们就通过制定《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细则工作手册》,对七个方面职能进行细化,并从办案的每一个环节、裁量权把握和程序规范等方面入手,严抓细抠,强化城管队员的办案能力训练,打牢全面履行职能的基础。根据城管执法涉及面广的特点,他们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执法合力。针对城管“顽症”,他们不避不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执法,公安城管警察密切配合,以良好的执法效果,维护法律的尊严。去年11月,何权副省长在江阴考察调研后说:“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江阴做得非常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江阴经验值得推广。”江阴市领导评价江阴城管履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力度大、广覆盖、见成效,实现了群众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
【关键词】 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心肌酶谱
急性脑血管病常并发心脏损害,由于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令人关注。为此,我们对 150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心肌酶谱检测,以观察其改变,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血管病组:本组 150 例 ,男 92 例,女58 例。年龄 32~86 岁,平均年龄65.2岁。其中脑出血 54 例(基底节区出血 39 例,脑叶出血 8 例,脑干及小脑出血 7 例),脑梗死 96 例(基底节区梗死56 例,小脑梗死4例,脑叶及大面积梗死28例,脑干梗死8例)。150 例中 32 例出现意识障碍、应激性溃疡、感染和脑疝等危重并发症(并发症组)。所有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 1995 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患者本人及家属陈述病史时均否认既往有冠心病史或心律失常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亦无肝脏疾患。对照组:50 例健康查体者,临床无心脏、肝脏疾患,年龄 30~82 岁,平均年龄66.3岁。
1.2 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150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发病 3 d内采取静脉血 5 ml,采血后 1 h内检测。对照组也采取相同方法检测。心肌酶谱测定采用美国 Beckman CX9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于北京 Leadman 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均采用速率法测定,由专人操作。所有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150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与 50 例健康查体者比较,血清AST、LDH、CPK、CK-
MB,α-
HBDH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比较血清 AST、LDH、CPK、CK-
MB,α-
HBDH 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2)。32 例有意识障碍等危重并发症组与 118 例无此并发症组比较血清 AST、LDH、α-
HBDH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PK、CK-
MB 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3)。另外,本组有 3 例基底节脑梗死和 1 例丘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发生心肌梗死(前间壁梗死者 3 例,下壁梗死者 1 例)。
表1 急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略)
表2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比较(略)注:* P>0.05
表3 有意识障碍等危重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略)注:*P<0.05, P<0.01
3 讨论
本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提示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心肌酶水平显著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96 例脑梗死与 54 例脑出血患者心肌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心肌酶的改变与病变性质无关。32 例有意识障碍、应激性溃疡、感染和脑疝形成等危重病并发症患者更易出现心肌酶升高,与 118 例无意识障碍心肌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心肌酶在急性脑血管病时升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急性脑血管病出现心肌酶异常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急性脑血管病引起脑水肿,促进和加重脑血液循环障碍,使丘脑下部脑水肿加重、移位或缺血软化,从而影响神经-
体液反应机制[1]。有作者认为,投射纤维与联合纤维激惹脑干诸核,亦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心肌自律性、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心肌复极化障碍[2]。急性脑血管病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引起“儿茶酚胺风暴”,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加重心肌缺血,显示其强烈的心脏效应[3,4,5]。也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有关[6]。血清 AST、LDH、CPK、α-
HBDH 广泛存在于脑细胞外,致血清酶升高。本组出现的 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际上很可能是脑血管病伴发心血管病。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冠状动脉疾病有相似的发病基础,加之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因过分强调控制脑水肿而过多应用脱水药物,导致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度异常,因此两者相互伴发的可能性极大。由于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故尚不能确定两者发病的因果关系。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心肌酶升高易被临床忽视,应及时发现、动态观察,采取综合治疗,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容量不足,必要时可采取心脏保护措施。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测心肌酶对判断其病变程度、愈后及检测心脏受损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亦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全面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孙新芳.急性脑梗塞心电图异常的探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12:186
2.李长清,董为伟.脑卒中对心脏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23:113
3.蒋天如.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肌损害[J].医学综述,1999,5:466
4.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39~240
5.赵明伦.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