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辅组教师

小学教辅组教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辅组教师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总复习 组织策略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高考总复习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现有的大班额环境下,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总复习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运用。但当我们审视这种复习方式时,发现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高中课堂复习教学之中,比如盲目实施,流于形式;参与度低,参与不均衡;讨论中放任自由,教师缺乏指导和监督。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分组、提问、指导、评价四个方面入手,采用如下几种对策以提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复习方式的复习效率。

一、分组的策略

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因此小组的划分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对小组学习的效果影响很大。不同的分组形式不仅会影响到讨论的效率,也会影响到讨论的最终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一小组成员应是有调配的组合,照顾到小组成员学习的主动程度及学习成绩的差异,尽量让每一小组的成员都有低、中、高三个层次,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取长补短,有效协调。同时人数上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男女生人数也要搭配均衡。此外,小组成员要经常变化,使每个同学之间都有交流的机会,吸取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也可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维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策略

有提问才有讨论,而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讨论兴趣和复习效果与教师提出问题的特点和提问的时机密切相关。

1.问题的特点

问题的设计要一方面要有发散性,也就是说题目要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发散式提问,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开启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其思路,而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学生可以掌握一系列密切相关联的知识点,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或小或大的知识体系。但切忌把问题设计得过于发散,没有边际,因为耗时较多。另一方面小组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清晰、明确,也就是说教师应明确规定学生在课堂讨论时的职责、具体任务或要求,规定他们在课堂讨论时的活动,切忌模棱两可。

2.提问的时机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小组讨论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展开,一些重点内容,抽象内容的复习还是不适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所学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实现资源、思路共享。从学生的角度讲主要就是当学生产生疑惑,思考出现困难、意见出现分歧有主动探讨的意识时,要及时进行讨论。

三、指导的策略

在讨论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导演,同时也是参与者,教师要对对讨论小组中的人和事直接进行的指导与监督。在这个阶段, 指导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1.方法上的引导

小组讨论时,教师实施教学调控是关键,指导要适时、谨慎、必要、有效。小组讨论的问题呈现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适时的给学生提供一些讨论的方法和策略,使得讨论得以顺利进行;对一些疑难问题要适时进行点拨,提供思路;对讨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突发事件或是新的问题,要及时调控和应对。

2.要有检查

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到好的观点鼓励一下,偏离话题的提醒一下,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要通过启发诱导,使讨论得到深化,即由现象到本质,又由个别到一般,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必要时还可以适时插嘴,引导小组深入讨论。

3.控制好讨论时间

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而定,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能充分的展开讨论,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和任务。,教师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而赶学生,随意打断学生或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四、评价的策略

1.全班交流,及时反馈。

结果是小组讨论效果的最终体现,教师的讲评是对讨论效果的最终定论。所以,对小组的讨论结果,即时给予肯定和纠正,有利于提高讨论效果。只讨论,不反馈,学生不清楚问题的答案,也不利于检查讨论情况,全班交流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讨论质量。

2.坚持赏识,解决实质。

教师讲评要做到公正公平,,要有条理、综合性,突出问题解决的实质,但要以鼓励为主。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讨论中的闪光点,从投入的程度、发言的次数、论的质量、是否达成共识、是否有新的见解等方面来评价。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讨论中的不足,以达到完善教学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另外还要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合作形式的评价和讨论成绩的评价结合起来,强调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全面化。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题;课本;变式;学生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前不久在我校举行了全市对外公开课,笔者有幸被选中,通过前期的准备、课堂的呈现及反思,收获颇多,故将教学设计与思路整理成章,以之作为我们今后高三复习借鉴及推广之用.

基本情况

1.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这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学生再次接触到直线与圆的相关问题已经不太陌生,而且这些学生都是来自四星级高中的理科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 但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加之少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因此,教师要变换常规的复习模式,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2. 教材内容分析

作为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的重点内容,它是江苏高考第18题常选考题,08年、09年连续两年考查了直线与圆的知识.《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中指出:直线的方程(C级)、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C级),直线与圆、圆与圆的性质关系(B级). 这节课有两个难点之处:①直线设成点斜式来处理切线、弦长等问题时,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易漏;②定点、定值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 为此,如何立足教材,结合高考风向标,利用教材来解决以上问题,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课本问题的变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对切线、切线长、弦长、定点定值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例题的变式与类比,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提高观察水平和想象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做”数学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积极思维中形成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切线、切线长、弦长、定点、定值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在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觅知识、自悟性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

教学过程实录(简案)

1. 创设情境(以高考题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前面我们和大家一起分别探究了直线的知识和圆的知识,那么直线与圆在一起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美妙火花呢?(板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首先让我们先到高考战场上看一看,高考考什么?(2009江苏卷及2011江苏卷第18题,题目:略)

学生1:弦长问题、定点问题、定值问题. (教师板书)

评析:以高考考题为引导,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考查的知识点,使学生直观上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2. 回归课本(整合课本题,让学生参与变化课本题,从而达到提炼的效果)

教师: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年的考试说明. 直线的方程(C级),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C级),直线与圆(B级),要求还是很高的. 圆与后面的椭圆将是我们江苏第18题产生考题的一块良土,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还是先请同学们回归课本P101-P103.

课本例2:求过点A(-1,4)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课本例3:求直线x-y+2=0被圆x2+y2=4截得的弦长.

请预习,然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断?(2)课本介绍了哪几种题型?

学生2:?摇d>r?圳相离?圳Δ

(几何法)d=r?圳相切?圳Δ=0(代数法)

d0

(教师板书,用几何画板展示运动过程)

学生3:例2考查了求切线的问题,例3考查了求弦长问题

评析:课本是学生知识的来源地,教师的正确引导与重视教材的态度尤为重要,而且教材往往也是产生考题的一块热土,不容忽视.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两道课本题还有点遗憾之处,同学们能否将例2中A点坐标改变一下,对例3反向出一个问题,使之成为易错题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共同完成.

例2变式1:求过点A( , )且与圆C:(x-2)2+(y-3)2=1相切的直线方程;

例3变式:若过点A,5的直线l与圆C:(x-2)2+(y-3)2=1交于B,D两点,BD=________时,求直线l的方程;

对例2变式1:学生4:取A(1,4),学生5:取A(1,5),学生6:取A(3,3)……

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取点过程.

教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7:过一点作圆的切线的条数情况,可先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一定有两条,若只求出一个k, 则还要考虑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易漏……

对例3变式:学生8:取BD=,学生9:取BD=2……

教师: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10:过一点作圆的割线的条数情况,可先判断弦长:如果弦长小于半径一定有两条,若只求出一个k, 则还要考虑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易漏……

教师:那么弦长又如何求呢?

学生11:d2+2=r2. 其中d为弦心距, l为弦长.

评析:通过学生对课本两个例题的变化处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强化了对k不存在的认识及切线、弦长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此时教师只需坐享其成即可,课堂效果显而易见——高效,较之让学生死板看例题或做题其优越性不言而喻.

教师:对例2的价值我们还可以再挖掘,问题:例2变式2,求切线短AB的长.

学生12:由AB2+R2=AC2得:AB=3.

教师:例2变式3:若过点A(-1,4)的直线与圆C:(x-2)2+(y-3)2=1分别相切于点B和点D, 试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学生13:可转化为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SABCD=2SABC=AB.

教师:老师觉得还不够味,如果将A点放在一条定直线上运动,那又如何呢?(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使课堂达到一个)

学生14:4x+y=0,学?摇生15:x=-1……

教师:例2变式4:若过直线l:4x+y=0上任一点A向圆C:(x-2)2+(y-3)2=1引切线且切点分别为B,D

(1)试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

(2)求证:经过A,B,C三点的圆过定点(异于点C). (学生板书)

图1

学生16:(1)思路一(代数法):

(1)设A(x0,-4x0),可得AC2=(x0-2)2+(-4x0-3)2,

所以AB = .

当x0=-=-时, Smin=·.

学生17:(2)思路一(代数法):证明:因为∠ABC=90°,所以 ·=0. 设B(x,y),?摇可得(x-x0)(x-2)+(y+4x0)·(y-3)=0,所以(-x+4y-10)x0+x2-2x+y2-3y=0.?摇?摇-x+4y-10=0,x2-2x+y2-3y=0?圯x=-,y=,

或x=2,y=3. 因此A,B,C三点的圆恒过H-,.

此时可以请两位学生分别点评以上两位学生的解答,同时请问有无其他考虑途径.

学生18、学生16:最终转化为函数来求解最值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

此时教师不着急让他回答,而是另外请一位学生,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19:(1)思路二(几何法):

由学生13解答可知SABCD=2SABC=AB=,所以当AC最小时SABCD有最小值,由数形结合可知AC的最小值即为C点到l的距离,易得:Smin=.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kCH的值将有何发现?请告诉我.

学生20: 此时学生很容易得出CH与l垂直,由平面几何知识易得:通过作l的垂线,垂足H即为所求定点.

此时教师可板书求最值问题的一般方法:①代数法;②几何法; ③利用不等式.求定点问题的一般方法:①代数法(先整理为f(x,y)+mg(x,y)=0然后由f(x,y)=0,g(x,y)=0求出定点);②几何法等.

评析:此题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板演与学生互评互点、自身实践,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数与形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比较数与形及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优与劣.

3. 高考试题的巧妙处理与研究(深化重点)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定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x2+y2=4,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对任意k>0,求证:kPA·kPB=-2.

图2

此题可以课前让学生预习,然后教师从以下三种解答中选两种进行板书,还有一种可以用投影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课堂容量.

思路一:(利用圆特有的性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设P(x0,y0),则A(-x0,-y0),C(x0,0),所以kAC==. 因为PBAC,所以kPB=-. 又因为kAP==,所以kPA·kPB=×-=-2.

思路二:(利用点差法,注重式子的结构特征)

证明:设P(x1,y1),B(x2,y2),则C(x1,0),A(-x1,-y1). 易得kPA=,kPB=.

因为x+y=4,x+y=4,所以(x1-x2)(x1+x2)= -(y1-y2)(y1+y2),变形得=-. 因为kAB=kAC,所以=,所以kPA·kPB=-·2=-2.

(投影,让生21点评)思路三?摇:(通过设直线,求出点坐标)

设A(xA,yA),P(xP,yP),C(xP,0),设lAP:y=kx. 由y=kx,x2+y2=4 得C,0,A,-.所以kAB===,kPB==-,于是 kPA·kPB=-2.

评析:通过前两种解答,教师可以提问:结论是否与半径有关呢?

学生们会很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定值.

教师:我们知道圆和椭圆是一家,那么推广到椭圆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下面请同学们仿照此题进行改编.

学生22: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1(a>b>0),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 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 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对任意k>0,求证:kPA·kPB为定值.

图3

学生23:(师生互动)按照思路二的方法易得:kPA·kPB=-.

此时再让学生看2011年江苏高考第18题,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那么双曲线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形成结论.

评析:对高考题我们可以加工后再用,本题的处理可谓神来之笔,既激起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又深化了对定值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 通过解决圆中定值问题,让学生类比到椭圆,再类比到双曲线,得出一般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类比到椭圆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即2011年江苏高考18题的求解,从而达到了课堂的最高点. 同时,又为下一节课复习圆锥曲线埋下了伏笔,激起学生们对下一节课探究的兴趣与好奇,起到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良好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思

1. 立足“教材”,玩弄教材——基础知识,一网打尽

作为一堂高效的高三一轮复习课,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复习知识,更不能读课本或单纯地做题目. 这样既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那么如何利用好教材,用出新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可对教材作一全面的整合,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而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利用好教材,更没有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检验与论证的过程,而是采用变相灌输的方式,促使学生记住结论,然后用之即可,久而久之,学生便觉得无味、也无趣. 这就要求教师从备书本与备教材做起,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立足“学生”,突出主体——尽显纯天然课堂

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为之思考的问题.在高三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的不放心,进而导致教师一人讲课精彩,满堂灌. 长此以往,效率低下,学生厌学. 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投学生所好,贴近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 教师可设计适当的“铺垫”,让学生在现有学习能力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从课本出发,以及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发现,参与变式、归纳、类比、总结,让学生自觅知识,自悟性质,人人参与,从而达到了 “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

3. 立足“高考”,突出目标——精确击破各个重难点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组长辅助教学 中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Group Leader of Auxiliary Teaching" Experiment Research of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CHEN Lihua

(Gushan Area of Fuzhou Gezhi Middle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14)Abstract Adopted wit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to the group leader of auxiliary teaching of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heads of auxiliary teaching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group leader auxiliary teaching experiment, subjects were the students of the classmates to adapt and self acceptance scor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0.5)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by the heads of auxiliary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on the level of mas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Key words group leader of auxiliary teach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0 前言

自体育新课程提出了“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与课程目标后,关于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成为了课程与教学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领域。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组长辅助教学”与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提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被试

本研究的实验被试福州市某中学随机抽取一个班级42名学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1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社会适应”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相关研究论文7篇,了解关于“中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为本研究的选题提供支持。

1.2.2 实验法

(1)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前实验设计的单组前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测,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初始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单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①

本实验的设计模式为:实验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2)实验指标的选取。由于本研究要考察的内容为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而,本研究把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实验的指标。

(3)实验过程:被试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干预前,先进行一次社会适应能力的问卷前测,前测后,体育教师在被试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长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指导全班学生在教师和小组长的辅助教学下,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在进行试验干预时,体育教师除了教学方法的改变之外,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教学时数、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条件都与前测相同。在经历了一个学期34次课的教学后,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再一次进行测量,并对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差异检验。

(4)“小组长辅助教学”及其教学要求。本研究采用的“小组长辅助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任命每个小组中个别体育技能水平较高、领导才能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在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示范讲解后,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小组长按照事先分成的小组,分别辅助教师对本小组成员进行体育技术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研究的“小组长辅助教学”,主要有以下要求:①按照自愿和友情分组的原则,办全班学生分成5~7个不等的若干小组。②任命每个小组中,体育技能水平最高,领导才能最高的同学为本小组的组长,并授权小组长辅助体育教师对本小组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

1.2.3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在实验干预前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本研究采用《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一在校行为子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学生进行测量。该量表由台湾学者昊武典②编制,用于测量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应状况。③包括课业适应、常规适应、师生关系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自我接纳五个维度。量表由50个题目组成,所有题目均采用四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适应状况越好。余红宁川、④廉串德等⑤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在大陆中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数据统计法

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数据由研究者本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小组长辅助教学”实验处理前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分差异检验

为了了解被试学生在实验前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状况,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一在校行为子量表》对被试学生进行测量,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前后被试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得分及差异检验(n=42)

注:**表示P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在“同学关系适应”和“自我接纳”等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别是在“同学关系适应”维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因此,认为“小组长辅助教学”教学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小组长辅助教学”实验提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应量

表2 实验处理提高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应量

虽然对被试被试学生在“小组长辅助教学”实验处理前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此时,但这种提高有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此时我们仍然无法知道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量,即“小组长辅助教学”对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效应量,因此,有必要对被试学生的前后测数据进行效应量的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小组长辅助教学”对被试学生影响的效应量为0.4365,根据科亨等人所使用的衡量效应量规模的标准:⑥0.5以上的效应量可视为大效应量,因此,表2的数据表明,“小组长辅助教学”对被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大规模的影响。

2.3 “小组长辅助教学”提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因分析

人总是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展开学习并求得成长的。⑦因此,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在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培养并获得提升的。“小组长辅助教学”方法的运用,促使体育课堂形成了一个个的学习者共同体。从本质上讲,一个学习者共同体营造了一种“相互学习”的文化,⑧在这样的一个文化集体中,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尽情的交流和互动,并在交流与互动中学习良好的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与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小组长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由于在上课的分组过程中,体育教师已事先对小组长的职能进行了授权和规定,在小组长辅助教学中,小组长就会行使其组长的辅助教学的职责,利用自己较好的运动技能,对本小组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而小组成员也会就体育学习中的技术问题,请教小组长,并从小组长处获得技术的支持。这种指导与被指导的行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的和技术的交流,使得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交往的经验,学习到了交往的技能,促进了同学关系的和谐,提升了同学关系的适应;同时,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也能在集体中良好地融入和学习,体验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产生了自我肯定的心理,从而强化了自我接纳的心理品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长辅助教学”,能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建议

在以“社会适应”为主教学目标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长辅助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更多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

注释

① 佟立纯,李四化编著.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

② 吴武典.国中偏差行为学生学校生活适应之探讨[J].教育心理学报,1997.29:25-50.

③ 刘旺,冯建新.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29:78.

④ 余红宁.初中教师和学生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态度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⑤ 廉串德,郑日昌.高一学生学校适应与教师领导行为关系之初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61-64.

⑥ [美]萨尔金德(Salking,N.J)著.爱上统计学[M].史玲玲,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21.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4篇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产生于20世纪末,它最大的特点是“积极”二个字,其旨在强调的是心理学应该引导人类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不断探索和挖掘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传统的心理学主要是以病理性的研究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幸福感的体会和需求就显得尤为突出,对于如何才能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有着更为急切的愿望。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向过于局限,而积极心理学,作为新的心理学趋势,其不再过分强调心理学的病理性特征,而是鼓励心理学应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其是以追求幸福快乐生活为导向,运用“积极”的理念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更好的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是连接学生,学校,社会的重要桥梁,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层面来看,其主要是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要任务,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为目标,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民族地区高校位于祖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显得略微迟缓,然而民族高校却承担着为更为重大的教育任务,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比较高,学生的民族成分多,语言、背景,文化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更需要时刻警惕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向高校渗透,任务困难而艰巨,这就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解决此类复杂问题以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教育思路,拓展了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在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应该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位于祖国边疆,具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生产力发展比较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边远贫困的地区,生活水平比较低,其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和生活习俗更是独具特色,而从教育来看,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所以民族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在应对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问题时会产生很大程度的不适应感,甚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而对于部分民族语言授课的学生来说,他们还需要攻克语言这一难关,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而对于已经是成人的学生来说,跨越语言交流的障碍无异于去重新学习一门语言,其需要做出的努力和勇气不言而喻,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情绪,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要适时适当地并以合适地方式来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和缓解压力并解决问题。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大多采用的是消极的“问题处理”模式,即出现问题后,其重点强调如何克服缺点和解决问题,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在的积极优秀的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致力于“引导”,善于开发和挖掘那些能够自主调动学生进步的自觉性、主动性,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和情感体验。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当代高校的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追求时尚和新潮,追求一种自我表达和自由生活,强加灌输的教育模式效果并不明显,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是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难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的学生。

三、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以赞赏教育为主。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既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完善,更是有意识的结合了新的时代背景的要求,旨在新的时代背景,更好的引导的学生积极向上,教育不分有问题的学生和没有问题的学生。积极教育以积极为导向,挖掘学生的潜在力量,并注重凭借此力量来更好的帮助其实现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倡导思想政治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所有学生,不仅仅只是特别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在当今社会的巨大压力下,正常健康的学生也需要指导,因为他们也具有着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的渴望。积极心理学并不是排斥传统的教育,积极教育是对教育功能的补充,是对传统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积极心理学提倡赞赏学生,提倡赏识教育,注重用赞赏来激发的学生自我改变的动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用积极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优势,挖掘学生潜能。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辅导员应以鼓励和期许作为大方向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应对的态度,从而鼓励学生主动改正。针对多数少数民族家庭贫困的学生,生活保障是其得以安心学习的前提,所以辅导员首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等。同时,要对关注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其多多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帮助其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在这方面,辅导员应借鉴和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用积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格、理念和行为,对于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这要求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充分认识的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环境的特殊性,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民族融合,了解学生兴趣,走进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转换观念,鼓励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学会理解他人,合理而客观地对待现实,冷静分析事物的矛盾,进行合理归因。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应该适当地建立好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对于生活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使其切实体会到的社会责任和意义,在奉献的同时感受到乐于助人的快乐以及对于社会角色的认可,比如关爱留守儿童、到牧区做义务教师,去敬老院服务老人等。此类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乐于助人的快乐以及奉献自己的幸福。这种优秀品质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力量从而激励学生超越自己自己,包括学习的进步和人格的提升。积极的人格品质,对于内在地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小学教辅组教师范文第5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公开规范、分层评选、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自愿选用、减轻负担”的原则,通过实行“三限”(限品种、限数量、限价格)和“一科一辅”办法,建立综合治理和分工合作机制,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选用、代购、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保障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规范有序。

二、组织实施

(一)教辅材料的选用

1.成立选用委员会。市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市纠风办、新闻出版局和市物价局组织成立市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委员会。选用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行政人员、中小学教师和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专家组成(见附件1)。市选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若干学科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日常工作。

2.建立选用监察组。由市纠风办、市教育监察人员组成市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监察组(见附件2),对教辅材料选用实行全程监督。

3.建立选用专家库。选用专家库人员由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相关专家构成。市选用专家库人员在县(市、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市选用监察组审核后确定并密封保存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的人数,按每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科(小学3—6年级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初中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高中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推荐3人,各市直中学高中、初中每学科分别推荐1人,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初中、小学每学科推荐1人,作为专家候选名单,经筛选后进入专家库;参加教辅材料选用的专家,由选用监察组从选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并由监察组负责通知专家参加选用工作。

4.实施选用。教辅材料实行省级评议推荐、市级选择确定、学生自愿使用的方式。选用委员会根据我市中小学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的原则,依据专家组意见,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选用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一套教辅资料推荐给我市各学校供学生选用。

5.选用范围:

(1)与中小学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义务教育阶段3-6年级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普通高中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初中、高中历史与地理填充图册。

(2)上述各年级各学科寒暑假作业。

(3)初中毕业班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高中毕业班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

6.选用结果。市教辅材料的选用结果报教育厅备案,抄送新闻出版局、物价局、纠风办。选用公告的教辅材料按照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核定价格。

7.选用周期。选用确定的教辅材料版本,小学四年为一个周期,初中与普通高中三年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使用周期内,如教材内容调整,则教辅材料内容作相应调整,并将调整的内容报选用委员会批准。

8.选用保障。设立教辅材料选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组织评审,保证选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辅材料的选用

1.在市选定推荐的教辅材料的基础上,各校可为学生实施无偿代购服务,代购教辅必须是市选定的版本。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决定是否选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在省评议和市选用推荐的范围以外,在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学校代购,必须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

2.免费提供教辅材料的县(市、区),可自行确定使用教辅材料的种类和范围,但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对教辅材料编写授权与出版资质的规定要求,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选用程序确定。

3.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购买,学校不得提供代购服务。

三、监督检查

(一)明确管理职责

1.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管理责任,履行监管职责,细化监管职能,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形成长效机制。市及各县(市、区)组织力量对教辅材料进行调研检查评估,提出改进教辅材料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有关编写、出版单位编写出版教辅材料质量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2.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印制质量的监督检查,坚决打击非法盗印教辅材料,保证出版质量,维护出版秩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辅材料价格管理。各级纠风部门要对教辅材料的管理和选用推荐工作实行严格监督。

3.市级教育、新闻出版、物价、纠风等部门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市、县(区)相关部门也要相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健全举报等有效机制。教育、新闻出版、物价、纠风等部门不定期地对辖区内教辅材料的综合情况进行联合检查,检查结果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市级举报电话:市教育局:

市物价局:

市纠风办:

市文广新局:

(二)严格责任追究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1)强制学生征订教辅资料的;

(2)统一组织学生征订选用公告以外的教辅资料的;

(3)将图书经营企业或个体书商引入学校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的;

(4)要求学生到个人指定的图书经营企业或书店购买教辅资料,从中谋利的;

(5)搭售选用公告教辅资料之外的其它资料的;

(6)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