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成本核算

制造业成本核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造业 成本核算 管理

一、目前我国制造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增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这些增长都是靠出口发展的,都是以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制造业拉动的。如何改造旧的制造业,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成为了政府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是各个制造企业所关心的大事。以往的粗放式、低效率的生产已经不能和当前的时代大流说适应。重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升公司利润率,是为当前很多企业的共同点。重视成本核算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一)对于生产的相关数据统计不准确

大企业都是依靠订单生活的,在确定生产之前,需要确定订单的具体数据。很多的公司仅仅只是知道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而忽略在生产之前的成本计算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生产车间物料不足或物料过剩的状况。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生产之后,确认生产的产品数量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步骤。很多的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每个车间、每个班组的情况掌握不清楚,很多生产车间的记录产品收入、发出和结存等情况数据的台账都存在记录不及时或数据模糊的现象。这就导致对于产品数量统计的不准确,这也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使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不准确。很多的企业在对加工工序、工艺流程中的物料损耗统计不清楚,对于每个步骤产生的产品数量也不清楚,这都是增加成本核算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二)计算产品成品的核算方法不合理

在确定订单的数量之后,需要制定各车间、各班组的生产计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的企业在核算成本是的方法不正确。计算产品成品的的,很多的制造业企业一般采用的方法的是约当产量法。这种统计方法很粗糙,统计的数据也不是很详细。很多的小企业更多的是在生产时采用不计算的方法,再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都算到产品的成品中,这其中的产生的费用都不是很清晰,无法暴露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这就增加完工产品的成本,对于产品单位成本的计算不准确。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小的制造企业,这种情况很普遍,也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制定的生产计划不适应市场的变化

前面提到了制造业企业的在生产过程中的各车间、班组的台账不清楚,且存在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导致在制定生产计划的不详细,工人对于自己的岗位也不是很清晰。于由于普遍的使用约当产量法,依靠的大部分是以往的生产经验,所以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制定的定额数据比较固定,很少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市场变化了,而企业使用就的数据,这就导致定额数据与实际成本的差距。最终导致了定额在成本核算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还有,定额的制定是由个部门制定的,这就存在各个部门的数据不同统一,导致定额的制定不合理,也导致了成本合算数据的失真。

(四)没有将物流成本考虑到成本核算中

很多的制造业企业没有将物流成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普遍存在忽视物流成本的问题,没有将这个单独的进行考虑。由于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常常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容易被忽视,甚至没被列入成本核算,其结果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不利于物流管理和绩效的评价;对物流成本的核算的范围不全面,缺乏全面供应链成本观,重视运输、仓储、采购成本等显性成本,对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积压成本、占压资金机会成本损失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

由于缺乏对于物流成本的理性认识,很多的企业都忽视这个利润巨大的“冰山”,也就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利润率的提高。

(五)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

由于我国很多的制造业都是小型的制造企业,这就存在天生的不足。很多的企业的对于成本和财务的管理都是企业的所有者进行的管理,这就导致在财务管理上受限于所有者的水平。成本核算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容易在成本核算的失误。加成本核算,也需要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

二、如何提高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

(一)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要切实统计和对于企业自身生产情况的摸底考察,仔细的计算产品的良工率。在接受订单时能及时的计算出需要的物料,最大限度的节省物料成本。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车间、班组的台账要详细的统计。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同时提高对于生产过程中原始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在这为成本的核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在每个工序的过程中计算产品的损耗和成本。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在以后的生产中要切实提高生产率和良品率。这也可以优化成本核算的方案。现实情况中,缺乏良好的统计方法和具体的数据,导致成本的核算一直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内部可以将订单按照工序进行划分,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样可以详细的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成本核算的管理水平。

(三)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在完成以上的基础的改进之后,要对企业的生产能力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在制定实际的生产计划时,要参考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对比详细的台账,对于各个工序的生产有了数据上的了解,针对各个生产车间的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将生产计划的统筹权统一,避免各个部门之间的计划相互矛盾。要参考市场的实际需求,确保计划的制定能和市场的情况相符合。

(四)重视物流成本在中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转变思想,实事求是,在实际的作用中重视物流的作用。将平常的物流成本计算纳入总体的成本考核中。现实情况中,很多的企业的成本消耗在物流管理中,物流的费用占成本的比例很高。我国的物流成本消耗很大,这就需要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产品的库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量和降低成本。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传统的财务管理室友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核算的,由于财务人员不清楚产品的具体结构组成,在实际核算时也就不能保证核算的准确,为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最好有专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团队组织。这样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的相关信息。

三、结束语

制造的成本核算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由于缺乏详细的基础数据,对其的成本核算也是十分困难。只有掌握成本核算的要领,才能对会计核算工作做到最佳。总而言之,这是是一个需要长期改善的过程。只有良好地协调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保证二者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才能实现企业核算与管理的提升。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 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冶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资金占用大,产品无法标准化,质量成本居高不下,设计人员成本观念不强,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等各个环节入手,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成本。

一、成本核算概述

(一)成本核算含义

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

(二)成本核算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是指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支出;而资本性支出是指为企业经营上的长远需要,不能由当年产品销售收入全部补偿,而要由各受益期的收入分配负担的各项支出。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即提供的成本数据能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服务,为管理者决策起到一定作用。分期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即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

(三)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机械制造业的成本构成主要为直接材料及加工费,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

机械制造业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较长,多在6个月以上。以此为依据计算采购提前期,造成物料库存及在制品存储时间较长,资金占用较大,现金流紧张。

(二)成本信息沟通不畅成本信息分散

机械制造业的采购、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财务、库存等系统息息相关,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共享及交换。传统的企业没有数据共享平台,造成沟通不畅,经常是库存中存在着积压的物料,而采购依然进行新的采购,造成积压物资不断增加。客户的订单变更后,经营部门不及时与生产沟通,造成已购入的物料被废弃,已安排的生产重新返工等等现象。

(三)内控制度繁多,缺乏执行力

机械制造业依据ISO9001标准,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制度,但这些文件多半被束之高阁。企业经常是出现一项问题,就制定一项制度,而在执行时依旧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成本管理者的权限不高,参与管理不够,信息获知不足,始终停留在核算者的地位,无法参与成本管理,只能是事后反映。

(四)产品个性化,无法形成标准化生产

机械制造业产品多依客户具体情况订制,产品类型千差万别,多为非通用型产品生产,产品成本历史数据参考性不强。产品配套件等配件多为独特订制,一旦出现订单更改,已订购或生产的配件将被废弃,无法在其他产品中应用。因此客户、经营、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必需形成一个整体联动机制,才能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五)成本管理要求更全面化、一体化

成本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流转、装配到产品存储、发运、售后等各个环节都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及控制。而由于传统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经营系统、采购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财务系统等软件各自为政,信息交流不畅。成本出现问题多在核算后才能反映出来,无法在各个节点及时发现、处理。成本核算为手工核算,每月末才能进行统计、核算,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成本管理较差。

三、完善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

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建立ERP这一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整合企业采购、生产、经营、人力、财力、物流、库存等各系统数据,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决策力,降低成本。如当合同变更时,采购部门能及时知道变更信息,更改采购计划,合理利用库存积压物资;生产部门能及时变更生产工艺,优化排产工序;财务部门能更合理的安排资金,减少资金占用等等。除此之,成本管控能更加及时,随时将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合理现象,提出并更正各管理漏洞。如排产工序下发后,车间为平衡生产人员工作量,将一些简单产品私自安排在大设备进行生产,导致工时成本偏离预算。这时,车间成本管理人员就能根据ERP系统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一现象,从而降低成本。

(二)优化工艺设计

降低产品成本,产品设计是关键。加强设计人员成本意识,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产品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上尽量精打细算,提高钢材利用率,选用质优价廉的配套件。

(三)加强对材料物资管理

机械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占总制造成本的70%以上,包括各类钢材、铸件、锻件、配套件、外委件等等,因此加强对材料物资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降低材料成本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降低采购价格,一方面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采购数量。这就要求做好采购管理及库存管理。

采购管理应从比价采购做起,建立材料价格库,及时根据市场行情更新材料价格,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价格审计,确保材料质优价廉;建立稳定优秀的供应商队伍,保证材料能及时、稳定的入库。并与供应商建立利益共同体,分担风险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进度要求。制定采购计划,根据生产安排,合理确定采购时间,减少资金占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财务意识培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并引导采购人员提高采购质量。

如果采购管理是价的管理,那么库存管理就是量的管理。合理的库存数量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能减少资金占用,因此,要及时清理盘点库存。制定盘点制度,定期进行盘点,及时与生产、采购部门沟通,清理积压物资,减少资金占用。

(四)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生产系统合理排产,优化工艺、工序,与采购、经营、财务系统及时沟通,了解市场行情、谨慎投入资金,避免资金占用。根据订单,制定项目预算。在生产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利用ERP系统及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纠偏,保证产品利润。执行全面预算制度。树立车间生产人员的成本意识,从点滴做起,爱护设备,节约能源,减少消耗,以预算为标杆,全面执行成本预算,压缩成本费用。加强质量成本考核。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只有好的产品质量,才能保证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是关键,而成本核算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阐述,能为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改进提供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国萍.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3篇

一、质量成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企业运转过程中的质量成本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生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为了实现能让顾客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成本,其内含了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当质量达不到顾客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事后成本,即损失成本。1、预防成本。这种成本顾名思义,是为了预防汽车质量不合格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花费的费用,譬如说更新制造机器、引进先进工艺等能够提升汽车生产质量而产生的投资和费用。所以预防成本是一种事前准备工作上的投资和成本,是必要并且能够保障汽车质量最基础和重要的一环。2、鉴定成本。这种成本也很好理解,就是指在汽车制造完成之后并不能直接上市,还需要检测汽车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能够满足顾客所要求的成本。同时,鉴定成本也涵盖了在汽车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各部分零件在制成时候是否合格这一方面的检测。而当前为了节约成本,在企业制造行业大多使用了能够同时进行批次检测的测量室。3、损失成本。损失成本是一种事后成本,发生在汽车生产完成之后,甚至是汽车进入市场、到达顾客手中之后。损失成本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方面是内部损失成本,这就是在汽车制造完成之后但是流入市场之前产生的损失,譬如检测不合格后需要返工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流入市场之后的外部损失成本,即在顾客购买汽车之后产生的损失成本,譬如交车之后故障产生的保修的费用以及汽车由于质量问题产生的责任赔偿损失。

二、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1、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目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自然是为了明晰成本的高低以及归属,从而有针对性地升级设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耗费成本高的步骤进行优化。譬如说,成本核算最确切具体的目的就是讲质量成本切实归属到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以及最终的损失成本,只有具体核算了这三方面质量成本,根据成本高低分清主次,从而对不同阶段的生产进行不同层次的投资,一方面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使得质量成本以可见的幅度下降。对于一辆已经上市交付使用的汽车,其最为重要的成本核算问题就是损失成本。尽管在汽车进入市场销售之前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但是由于汽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工业产品,无论是在品质控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实际使用者的习惯不同的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出现后续交付后的质量问题,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成本。2、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既然讨论了汽车企业制造汽车的质量成本的目的,那么接下来自然是要问应该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当前可以使用下面这种办法进行核算:首先明确了质量成本的三个内容,之后便是创建三种相关的费用表格,即员工相关费用矩阵表、实际发生费用表以及设备检测费用表。从而直观检测出汽车企业质量成本水平,进而对其成本进行精准控制,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证举例

之后对于某实际汽车制造企业的制造成本核算中各种表格的创建进行实证探究,进而阐明质量成本核算的办法。1、员工相关费用矩阵表的创建。这种表格的创建的前提是对各部门的员工数目进行统计确认,首先是确定相关部门的实际人数,之后要对这些员工的职责和费用结构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愈细致,对于之后所得出的费用就越精确,越具有可使用性。2、部门质量成本汇总表的创建。在进行上述表格的制成之后,还只是一种细化的分门别类的表格,还不能够展现出整个企业进行汽车制造所耗费的质量成本,因此需要在上述表格的制成之后对其进行分析汇总,最终形成部门质量成本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四、汽车制造业在成本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当前对于汽车制造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其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影响到整个质量成本的核算,下面就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谈一谈需要注意的事项。1、质量成本核算不严格。对于制造业来说,原料的控制最为重要,当前的汽车制造企业虽然有原料领取限额,但是往往制造时领取的原料会超出这一限额,从而无法对原料的流出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使得制造过程中不注意对于原料的高效利用,致使原料浪费问题严重,为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带来极大的阻碍。针对这一点,要进行原料限额制度的严格实施和执行,不能只有规章制度而忽视了真正的落实。对于成本控制责任进行严格的划分,落实到具体部门乃至个人的身上,严格奖惩制度,全面控制质量成本而不是进行事后控制。2、质量成本核算有误差。这种成本核算误差来源于各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人为的因素。自然因素是譬如机器耗损、员工工作效率等一系列主观性较强、比较难以进行精确衡量的成本核算。而至于人为因素,就来源于核算时的偷算漏算,或者核算制度不严密造成的譬如大批次原材料进厂时不进行检测以及称量导致的缺斤少两等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完善汽车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落实成本基础管理的相关工作。对于进厂的货物,应该重视原始凭证的建立,对于货物的材质及具体数量都进行严格的记录,并规范化其格式和记录保存方式,使得如果材料出现偏差也有迹可循。3、质量成本核算不全面。这一问题是在整个质量成本核算中最容易造成误差并且最普遍的问题。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项目很多,而当前被设定作为成本核算内容的项目并不完全,一些难以核算、或者说隐形的项目被忽略未计入核算项目中,但是它们又确实对成本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最终质量成本核算结果与真正所花费的质量成本有很大的差距。对于核算不全面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并且用更加严谨的方式对核算项目进行设置来进行解决。或者说运用一种依据,譬如说《废品损失》以及与之相配合的《专项模具》进行相关的质量成本项目设置,一方面避免核算项目的漏算,另一方面不将这种依据与其他设置办法相掺杂,也避免了重复计算质量成本项目的可能性。4、质量成本核算不细致。企业制造行业质量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支出就是制造汽车时的模具和工艺控制,而伴随当前各领域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具和工艺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这方面的费用和投资往往计算在制造费用当中,这就使得在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中这部分的投入是缺失的。对于不细致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方面仍是要健全质量成本核算制度,将模具工艺等模糊的投入划分清楚范围,避免重复计算或者漏算;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推进员工以及核算成员不仅技术水平高,还要了解账目计算和登记,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成本管理,形成完善的核算组织体系,譬如在车间,车间主任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对于整个公司,管理层要组织完善会计人员组成的会计体制从而进行更加专业的核算等。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利润,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成功进行成本控制,增加利润率,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因此要详细创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三种质量成本核算表,并对其进行汇总,为企业进行决策以及讨论投资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精确进行,也可以有效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迅速发展。

作者:章飞飞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凡刚,陈善彪,廖欢.汽车制造过程常见电器模块刷写数据的研究[J].时代汽车,2017(01)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4篇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提出的JIT生产模式给西方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西方会计学者不得不对传统的成本会计体系进行重新审视,经过多年的研究,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作为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分配标准来核算产品成本,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简言之,成本核算就是一个先归集,后分配的过程。成本包含三大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因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以直接对应到具体的产品上,其成本的确定往往是直观和准确的,而对于制造费用如折旧费、办公费等很难界定到具体的产品支出上,通常企业的做法是按照工时、约当产量等形式进行分配。这一方法往往将产品的真实成本掩盖了,使得产品计算的结果不准确。

作业成本法将产品的成本划分为三大块,分别为直接成本、可追溯至作业的成本和不可追溯至作业的成本。直接成本是该成本的发生直接是由生产某种产品所引起的,因此直接成本通常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的产品。成本概念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属于直接成本。可追溯至作业的成本是指有些成本虽然不能直接追溯到具体产品,但是却可以追溯到作业,由此得到作业成本。不可追溯的成本是指除上述两类外剩余的少量成本,对于不可追溯成本的处理方法是将其按照某种合理的标准分配到各有关产品中。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是:一是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消耗,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二是将企业经营活动划分为各项作业。作业的划分不一定与企业的传统职能部门相一致,有时作业是跨部门的,而有时一个部门则能完成几项不同的作业。三是确定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消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是把资源库价值分解到各项作业成本的依据。资源动因的确定应按照资源的性质考虑。四是归集各项作业成本。根据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动因,将资源价值分配到作业。各资源库中的资源价值应根据资源动因逐项分配到各作业中。将每个作业中转入的各项资源价值相加就形成作业成本。五是选择成本动因并计算成本动因率。成本动因的选择应该和作业中资源的消耗高度相关,并且易于收集,能够将产品与作业的消耗联系起来。成本动因确认以后,就可以将每项作业归集的作业成本按其成本动因量计算相应的成本动因率。

成本动因率=作业成本÷成本动因量

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的作业成本=∑该产品消耗的作业成本动因量×各项作业成本动因率

二、案例分析

QA公司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60万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320万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10万件。公司设有两个生产车间,精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生产加工的主要作业包括材料采购、材料检验、设备调试、零部件分选、车床加工、磨床加工、铣床加工、运输、车间管理、产品组装、产品检验、产品包装。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制造费用相关资料为制造费用合计7108万元,其中,材料整理费1204万元,加工费3075万元,运输费603万元,办公费56万元,包装费724万元,检验费306万元,其他费用1140万元。

在传统的计算方法下,QA公司以当月完成的各型产品数量占月总产量的比例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其公式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所有产品产量合计

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种产品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基于此分配法下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表3所示。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主要分三大步:

首先,对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执行的作业逐一进行分析和认定。

其次,建立作业成本库。根据所认定的作业进行分析,确定成本库。

第一,零部件分选作业。经分析,零部件分选作业是一项重要作业,不同产品生产批次都需要分选车间对零部件加工和装配进行分选整理,而且分选过程是纯手工作业,且无法与其他作业合并。因此将该项作业单独建立一个成本库。

第二,生产准备作业。材料的采购、材料的检验和设备的调试都属于产品投产前或者投产前期的作业,而且每批产品投产都必然发生一次。该三项作业都可以按照产量作为其动因分配标准,因此可以合并为一个作业成本库。

第三,加工装配作业。车床加工、磨床加工、铣床加工及产品组装作业都属于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可以将耗用的机器小时作为成本动因,合并为一个作业成本库。

第四,车间管理作业。车间管理作业难以划清为哪种产品所消耗,该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是管理人员的薪酬,厂房折旧、照明费等,鉴于其成本支出金额不大,按照生产批次作为分配基础,单独确认为一个作业成本库。

第五,检验作业。检验作业是一项独立的作业,单独设立成本库。该项作业耗费的主要是人工工时,其成本主要是人工薪酬和少量的物料消耗。由于每批产品产量不同,而且需要逐个检验,所以检验每批产品所耗用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将检验的时间作为作业动因。

第六,运输作业。零部件和产品的运输主要的成本动因是运输次数。产品生产自动化降低了生产节拍,也加大了物料的需求。零部件的生产运输与产成品的入库运输也更加频繁,成本支出较大。因此将运输作业单独设立作业成本库。

最后,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需要两个基础数据,即实际作业成本和作业量。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量统计,如表4所示。

根据统计的作业量和实际支出的制造费用,可以计算出各个作业的作业分配率,如表5所示。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Q和R两个矩阵。其中Q矩阵为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量矩阵,R为各作业单位消耗资源价值矩阵。将Q和R两个矩阵进行乘法运算,就可以得到产品消耗作业成本的总额。

Q=30000 18000 2000 1 40000 1000 16080000 43000 5000 2 80000 3000 3204200 4000 300 1 5000 140 10

R=[105.43 473.08 826.03 14 57.92 739.13 2.33]T

经过运算可得:X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为1637万元,Y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为3976万元,Z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为298万元。

最后对当期发生成本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X产品、Y产品和Z产品单位成本分别为:157.27万元、229.46万元、377.46万元。如表6所示。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在作业成本法下,X产品的成本被多计了4.26万元,Y产品的成本被多计了1.77万元,Z产品的成本被少计了15.26万元。从实际的销售情况来看,Y产品并未形成亏损,X产品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Z产品的毛利率被高估。除保证市场占有率继续生产Y产品的特殊考虑外,企业应考虑产品结构的调整,如果无法继续提高Z产品的售价、应减少Z产品的生产或停止生产,加大X产品的生产投入。

从实例来看,作业成本法的采用能帮助管理者找出问题的症结,并为决策者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采取相应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使得费用的分配也更加精确,从而为管理者带来准确的成本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于洪涛,张枫.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向乐乐,吴新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环境分析[J].财会通讯,2008(1).

3.李秉祥,王玉欣.作业成本计算模型的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2).

4.王雪雁,乔忠,魏保平.作业与作业动因合并的案例与理论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1).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标准化产品;成本核算;成本

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如何提升盈利能力以保持竞争力已成为激光产品能否存活的关键。本文将从分析非标准化成本核算的思路、非标准化激光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非标准化激光产品成本核算的难点、非标准化激光产品企业成本核算策略来探讨。

一、分析非标准化产品成本核算的思路

(一)查核生产活动中花费的费用。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生产活动的花销进行严格的查核,严厉制止不按照规定和不符合制度的花销以及浪费,损失等,情形严重的应当追究经济责任。

(二)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激光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

(三)把原材料的范围尽量缩小。在满足我们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可以缩小原材料的范围,去除不必要的,比如我们生产激光产品只把激光产品构成比例比较大的几种原料作为原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我们公司员工的工作量,也为公司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将会提高公司生产的效率,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设退料)。

(四)分配各项激光产品生产的基本生产费用。对激光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原材料的总费用进行汇集,然后可以通过制作原材料费用分配的表格,合理的进行分配。对于各项开支也应该记入一笔明细账。比如激光产品的原材料和员工工资,记入为“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把不能确认的某一种费用,比如废品损失产生的费用,可以记入“综合费用账户”。

(五)分配激光产品生产的综合费用。每个月对激光产品生产的综合费用(比如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采取合理的分配方式进行分配。也记入到“产品基本生产成本”,并记入明细账目。

(六)分别计算激光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在账目中,成品激光产品所花费的总费用就是激光产品的总成本,用总成本除以激光产品的总数量,就可以得到激光产品的单位成本,即单位成本=总成本÷总数量。

二、非标准化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

(一)获取非标准化激光产品的设计信息和物料清单。企业财务人员的任务是对已流入市场产生利润的激光产品进行分析,如果激光产品的实际利润与原始估计利润偏差过大,就需要财务人员从最原始的设计开始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从而激光产品的原始设计构图以及物料种类报价对财务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核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财务人员要对后期的跟进和分析就必须需要得到激光产品的最原始的资料。

(二)核算激光产品的报价。依据材料的账单,财务人员可以斟酌每项的成本(比如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等),综合市场需求量的分析,为企业的销售部门提供参考报价。

(三)拟定合同以及非标激光产品的编号。一般情形下,非标激光产品成本核算比有标激光产品更加复杂,所以在对非标激光产品进行核算的时候,我们提倡运用企业资源计划,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合同和此合同项下的非标激光产品进行编号,为后面的全程跟踪工作打下基础。

(四)用料名、用料量和规格可以通过企业负责开发与设计的相关部门进行准确填入。完善物料清单以及各种资料后,采购部门分配采购人员根据物料清单结合市场价格以及本公司的库存量进行采购,之后,交生产部门生产。

(五)生产部门根据物料清单去仓库领取适量的物料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物料单有分配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向设计部门反映,以便改进,生产部门对于大批量的生产,时间需要上月或者更长的单,建议领料时要分批次,避免材料的分散囤积,不利于采购部门统计和采购

(六)财务部门根据物料的领取数进行成本归集方便之后的成本核算。一些需要多次领取物料生产的激光产品,我们可以先进行半成品的成本归集待激光产品完成后后才进行最终的激光产品核算。

(七)财务部门根据合同进行月利润分析。财务人员按合同相对应的编号计算合同的利润计算。在分析时。应该根据时间轴把激光产品序列排列出来,首先研究异常的数据,偏高或者偏低都应该仔细的去分析原因

(八)公司领导层的决策与准确是数据分析密闭可分,所以分析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便于公司做出真确的决策。

三、非标准化激光产品成本核算的难点

(一)生产部门领料时必须要有设计部门的物料清单,财务部门的核算依据来源于设计部门的物料清单。如果领料没有依据物料清单,生产过程中只能靠工人现场配料,当同一车间生产不同激光产品而又实用同一种或者集中配料时,随意在各激光产品间分配原料使用量,导致分配混乱,核算混乱。

(二)生产部门可能会根据实际的用料来调整物料,随意的变更物料种类和数量,任意更改工单导致核算失真。有时,由于生产单的变更或者紧急情况,生产部门来不及与企业的上层领导和设计部门协商,为完成任务没有经过经设计、工艺部门批随意改单,随意领料,导致本核成本没有价值。3.影响非标准化激光产品核算失真的不可避免因素很多,导致在最开始的粗略核算时不准确,使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存在较大差异。

四、非标准化激光产品企业成本核算策略

(一)扩展企业成本的核算领域。比如做公益活动,企业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加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也在不断的提升利润,他们就会回报社会,把部分的钱捐给慈善机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且还能扩展企业成本核算的领域。

(二)采用最为优质的核算方法摒弃以往企业采用的传统落后的核算体制,这些核算方法已经跟不是时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需求,假如企业不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那么成本核算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下降,企业会面临最为严重的运营危机。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优质的高科技成本核算方法已被部分企业所采用。为了使企业的核算更有价值,企业核算应该以成本核算为出发点,适当的引进外国先进的核算技术,比如高层次的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分批法等。

(三)督促企业财务人员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专业技能较低的工作着采取专门开设学习班的方法,使他们的核算技能有一定的提升,一但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合算方法,他们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核算信息的价值所在。

(四)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体制。为了解决成本核算混乱,核算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完善落实财务核算体制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可以督促财务工作者的工作进程,约束财务人员不良的工作行为,使各项工作平稳的进行,做到人人有章可依。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控制原材料的成本是整个成本核算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成本控制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这样一来,激光器生产企业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把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位,有专门负责人。对于企业的职员,要加强他们的成本节约意识,杜绝浪费原材料。建立相关奖罚制度,把企业与职员利益相关联,培养职员主人翁的意识,这样才能够真正控制企业原材料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晓.关于非标准化的成本核算探析[J].财经界,2015(6).

[2]魏秀芹.浅谈现阶段激光产品成本核算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齐鲁珠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