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个性化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1篇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性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要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能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转贴于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语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老师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开展多元开放式教学活动。当小学生处在一个开放、活泼的课堂环境之中时,更有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热情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去。

1关于个性化

1.1对个性化教学的理解

简单来讲,个性化教学就是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否认,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相同之处,也就是普遍性,同时,学生的发展还存在着差异性,也就是人的个性。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针对这些差异老师应该进行一些课堂方式的改变。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一般能力,还要知道学生之间对语文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因此,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比如开展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等。

1.2个性化差异表现方面

小学语文课堂的听课对象是小学生,而我们知道小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非常大的。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上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小学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每个人都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因而接受的家庭思想教育也大不相同。因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都是有差异的。二是思维上的差异。经过调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女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比男孩子强。因而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关注男女生学习语文时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性。三是行为上的差异。有的小学生课堂上就比较好动,影响上课质量,而有的学生耐性很好,能够坚持上完一节语文课。行为差异对学生的上课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语文成绩也有直接影响。

2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2.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语文是一门关注个人发展的学科,进行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比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因此,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2彰显教师的个性

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并且能够据此设计出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这能够充分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了,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埋头听的课堂模式也没有任何的个性可言。语文老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PPT。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就很容易主动地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3.1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学习语文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比如老师可以设立一个阅读交流课。学生先自由阅读书籍,然后圈画出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小学生自己找出不懂的地方,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帮助。学生之间共同分享书本内容,这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语文知识库。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差异性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3.2开展多元开放式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比较开放、无拘无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当教师了解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之后,可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春天》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离开教室,到户外慢慢寻找春天的足迹。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并且鼓励他们用文字记下自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同时,学生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制作关于春天的标本。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在户外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春天有一个更为真实的感受,更深刻地体会课本中关于春天的描述。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更体现了一名语文老师特别的教学风格。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更紧跟时代的潮流开创了极具创意的课堂。

参考文献:

语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3篇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角色错位

我们发现当前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充当了几种不恰当的角色: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三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捧场人。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棒极了!”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地方得不到适时引导,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自读自悟不交流

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有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让学生朗读,先是学生一个一个地读,然后读给同桌听,再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盲目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字不提。

3、“谈谈体会”不深刻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文章还没好好读,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教师也只好跟着学生天马行空。

4、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分呈;有的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画家、还有的是观众,似乎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了。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策

1、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促使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如有一位老师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时,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教师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回答真与众不同!”在精心呵护下,我们的个性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每节课总是热闹而有质量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2、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和谐共生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阅读起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度的教学平台,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因此,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赠汪伦》时,有学生提问:“我觉得汪伦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李白很爱喝酒,那汪伦为什么不以酒相送而要送歌呢?”教师让学生先思考讨论,然后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渭城曲》等送别诗,通过讨论发现,虽然李白、高适、王维等送别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以情相送。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感悟,也拓展了知识视野,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学生才能达到共享、共鸣、共识、共进,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阅读,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3、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蕴藏之深莫如朦胧诗,读者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朦胧诗,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的。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老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文本意义在于揭示圆明园毁灭的意义,激发读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文章的第三段主要通过写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来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圆明园的辉煌感悟有多深,对毁灭的惨痛的理解就有多深。个性化的阅读与文本意义的解读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从圆明园的几个“有”去体会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体会,如:对圆明园的建筑宏伟,你还了解多少,是怎么了解的?你到过平湖秋月等风景名胜吗?身临其境,你有过什么感受?有关知识与生活经验参与的个性化阅读,能使学生更加深刻体验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再次,播放有关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导想象和谈感受。圆明园图片的欣赏和由此引发想象,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对文本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是非常有效的帮助。

4、强调个性化的朗读方式

语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教学 实质 渊源 实施

中学语文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创造出鲜明的、有个性色彩的、有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他们丰富多彩的鲜活人格。

一、个性化教学的实质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教师、学生、作者、编者)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通过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应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与思考、情感与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也可以说是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生生对话等系列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尽量避免以往的“考试得高分的乖学生、乖孩子缺少主见、缺少创新、缺少能力,结果社会不认可”的怪现象。

二、个性化教学的渊源

“个性化教学”的倡导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是继承优良传统的正确选择。中国的教育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从教育实质上讲,这二千多年的教育史可说是一部语文教育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旋律,它使我国二千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直呈现生机蓬勃的态势。

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始,到南北朝的“二陆”,宋代的苏轼、朱熹,明代的王阳明、顾炎武等,再到近代的,现代的叶圣陶,当代的钱梦龙等,他们都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教学的鲜明个性。如孔子与学生冉有、公西华、曾皙、子路等人一起探讨人生理想时的做法,就是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尊重各人不同的选择;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更是这种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苏轼等人更是将自己的个人操守融入文化,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追求学术自由,注重个人文化人格的形成,他们标榜文化个性,对个性的追求不惜付出物质、荣誉乃至生命的代价。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所特有的书院教育,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书院教育也因这些人的努力追求而将古代教育史的个性化教育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引领后来人的执着追求。、叶圣陶等人在尊重学生个性、追求教学个性方面同样如此。所以说,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提出既是继承优良的历史传统,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现代人才理念的一项具体措施。

三、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为此,我根据教与学两个方面尝试以下的思考:

(一)教师“个性化的教”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最终落实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滑向“学生中心”的极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仍起着科学的联结活动双方的关键的引导作用。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做为教师应该做好个性化的“四读”。

第一、个性化的“读学生”。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同时,要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做好教学的先期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正所谓:“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第二、个性化的“读教材”。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读教材的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因为“教参”包办了一切,“教参”对教材的解读先入为主的占据了教师的阅读空间。要改变这种现状,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就应先对教材有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结合自己生活阅历来理解、阐释教材及课文;通过教师的有个性、有创意、有发展的阅读理解,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读出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感悟和收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对教材都缺少个性化的解读,找不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哈姆雷特”。换句话说:没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学生的。

第三、个性化的“读自己”。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教师其实有过“个性化的读教材、读学生”,但担心与“教参”、与考试的标准答案不符,所以只能将教参的答案照搬了事,埋没了自己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解放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倡导以教师的素质发展带动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张扬个性,敢于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敢于把自己对语文、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实理解“读”出来,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这样在教学中,我们才能灵活处理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必看权威的眼色、看考试的风向教学,要实事求是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否则,语文教学将失去底气,甚至于装腔作势,让学生从心底就瞧不起语文课。

第四、个性化的“读教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我认为在教学活动的中注意以下几点:1、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发展为学生的学提供帮助的服务者;2、根据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对教材、教学内容作个性化的组合与创新,适当进行专题教学;3、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条件,适宜学生个性的自由、健康的发展;4、创造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充分的展现各自的特长。

(二)学生“个性化的学”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作为教师,在引导、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学习习惯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以及语文素养、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让其从内心需要的基础上投入学习;第二、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学好语文,从思想、兴趣等方面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可能性,让其乐意学习语文;第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其自由的学习语文。

学生个性化的学主要表现在个性化的阅读和个性化的表达两个方面:其一、所谓的“个性化的阅读”主要是指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品味、理解文学作品,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不能预设好结论,牵着学生钻,甚至干脆用教师的阅读替代学生的阅读,或用学生的共性淹没个性,反过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闪光点,并予以放大。其二、所谓的“个性化表达”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观点”、陈述理解的时候,是真实的、自由的、健康的和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个人对外物的认识的如实和独特的反应。在以往的教学中出现过“学生回答问题看老师的表情”、“写起作文是空话连篇,假话连连”。有对于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表达”:1、自主的表达,即学生表达些什么,怎样表达,应是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为主,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2、真实的表达,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在学生“真实的说话”的前提下,个性才有可能正常发展。3、健康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的表达是对内容而言的,而健康的表达则是追求表达的品位和格调。相对而言,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年龄限制,或多或少的有些缺陷,有时就需要我们老师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使其“健康的表达,健康的感化自己”,所以,在引导学生如实的表达自我时,也要保证健康的表达。4、创新的表达,一个人与别人的不同就在于创新,创新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良好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引导学生如实的表达时,力求让学生做到采取与众不同、正确、合理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作为站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语文教学做到既传授以知识,又引之以成人,使其有健全人格,良好个性,实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颁布

语文个性化教学范文第5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阅读方式本质上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阅读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标准化的解读来规范学生的阅读,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个性化阅读,可以是结合获得的知识的阅读,可以是结合生活经验的阅读,可以是获得体验的阅读,可以是结合想象的阅读,也可以是结合画面的阅读。因此,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读出自我。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化行为呢?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于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通过质疑思辨,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对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要积极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阅读、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则重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有耐心去阅读,去思考。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层次差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全面完善教学预设,力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要求,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教学工作: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阅读教学包含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这些对话,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而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必将导致文本解读的个性化。课堂上的对话是多角度的、互动的;对话中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动态性的,生成性的。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来自于学生与教师同文本之间个性化的对话,而这种对话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首先昭示着民主平等。要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亲和,彼此才能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 转贴于

二、巧妙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拓展个性空间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对教师的提问,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在开放性问题上,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一定要耐心。只要学生的回答能自圆其说,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而不应一味的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

三、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

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速读、批注等均是学生喜欢的阅读方法。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重构自己的头脑中的“第二文本”。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己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这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