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日调查报告

抗日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二哥要出国旅游,让三哥帮忙看家,临走前特别交代:家里的藏獒随便逗,别惹鹦鹉。之后,三哥怎么逗藏獒,藏獒都不咬人。心想:藏獒都这样,这鹦鹉也就一破鸟,能把我怎样?遂逗鹦鹉玩。结果,鹦鹉开口说话:“咬他!”藏獒扑上……三哥,享年27……

注:当今社会,最牛逼的不是厉害的人,而是能调动“资源”的人。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后面站着谁!这看则是个笑话,但里面的内容也可让我们深思。

古人带兵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这就是资源整合的一个典范,资源的整合就是1+1>3,整合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重新组合,然后为一个目标或梦想共同努力。古代军事天才都善于资源的整合。例如;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苏秦、张仪的连横合纵之策,元朝“成吉思汗”铁木真整合小部落而统一蒙古草原。军事家也特别重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在抗日时期的统一作战思想中,就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

商场如战场,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曾指出,一个人转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放大到一个企业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做大了要上市,一个好项目公司之间强强联合共同开发。你有很强大的顾客资料库,我有强大的市场开发资源,他有强大的市场销售资源,我们彼此之间的资源整合一下;你有货,我有钱,他有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整合在一起。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

前言: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程标准》将很多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融入其中,例如:自助、合作、探究等方式,这几种方式的合理有机结合能够给学生的学习主体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依托标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就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再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来打破传统的独霸讲台的教学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1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调动作用,在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巧妙的创造一个引入课程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入到学习内容上来,巧妙的设计情境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学习情感,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情境的设计中,教师就称为学生的主持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巧妙的置身与教师设计的情境中,逐步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通常情况下,意境的创设可以从开头即兴导入,例如:在《芦花荡》一文中,可以逐步引入导语: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时期,会发生很多英雄事迹,一位60多岁的老人应是养老的年龄,可由于战争的爆发和他的一颗爱国情怀,让他投入到中,数次穿越日本侵略者的封锁线为部队供应物资,有效的志愿了抗日军民的战斗力,而他手无寸铁却能够把日本侵略者打的头破血流,这是一个地道、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吧。这种方式的导入能够给学生一个带有好奇心的意境,自然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入就会逐步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兴趣,会以自助、合作的形式去争先恐后的了解文章的详细内容。

2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语段学习

在很多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一直都是通过前后顺序性进行教学和讲授的,这种传统的讲授方法会造成很多弊病。例如,学生会受到顺序性的影响,事先就将自己画在一个设计好的圈子内,欲出不能,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学习能力受到了束缚。这种学习方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背道而驰。还有很多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多年教学习惯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上墨守成规,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考虑很少,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学习中新领地的开拓出现问题。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对于开头的咸亨酒店大谢特谢,在那个时代中的酒店学习是空中楼阁,比较朦胧。若让学生从乏味的不理解的学习中去学,那就成为了强扭的瓜。而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语段来学习,很多学生都是首先选择在断腿后的孔乙己中最后到酒店的场景来学习,这也就是本文中的和核心部分,这样学生通过全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学习,就会让学生很认真的去自己探究,也会很轻松的将各个情节连贯起来。

3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进行导航:(1)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2)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进行理解。(3)朗读课文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学生的朗读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时,教师可进行适时的范读以帮助学生正确体会把握文章的情感,以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4通过师生提问方式来共同解答课堂教学问题

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更有学生如此理解: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在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始时,教师都是摸索着进行前进,而这需要全体教师努力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型和学习独立性,在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下,更应深刻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他们的天资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特别是长期以来对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变,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2).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04).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29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9340.2016.01.00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我国的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质和精神遗存。下面结合保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就如何做好保山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谈几点感受和看法。

一、保山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保山地处古亚洲大陆与东南亚、南亚半岛接合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边地主要的人类聚居区和对外交往通道。由于开发早、历史长,各个时期遗留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些遗产,就其存在形式来讲,主要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型。

(一)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及经费投入状况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物质形态遗留下来的各个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近现代纪念性设施及可移动文物如石器、青铜器、瓷器、字画、文献资料等。保山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08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8个,市级45个,县级237个。在三百多个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古建筑类222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8个,市34个,县级175个。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知的不可移动文物有隆阳太保山玉皇阁、汉庄古城、腾冲国殇墓园、和顺图书馆、龙陵松山抗战遗址、施甸清平洞等500余处,可移动文物有昌宁战国铜鼓、铜盒、铜钺,腾冲西汉铜案和隆阳徐悲鸿字画等10000余件。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投入的经费也地日益增长。特别在文物古建筑保护方面,2014年云南省文物局和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共计投入780多万元,好几项文物保护工程得以有效落实。隆阳区国保单位玉皇阁、省保单位光尊寺和梁金山故居;施甸县省级文保单位邓子龙靖边遗迹群;腾冲县省级文保单位英国领事馆旧址,县级文保单位药王宫、镇邑关桥、护珠寺、龙川江铁索桥修缮工程;龙陵县市级文保单位苏帕河朝阳风雨桥修缮工程等已完成。还有部分文物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中,如省保单位保山抗日江防遗迹群、惠通桥,市级文保单位腾阳会馆、打鱼村水月寺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类型及保护人员编制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态遗留下来各个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民歌、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美术、雕塑和传统工艺技术如冶铸、制陶、雕刻、纺织、刺绣、编织、造纸、印刷等。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知的传统艺术形式有隆阳汉族洞经、彝族擦大钹、德昂水鼓舞,腾冲佤族清戏、傈僳族上刀杆、汉族皮影戏,施甸布朗山歌、龙陵阿昌族登窝罗、昌宁苗族踩花山等上百种,传统工艺技术有隆阳金鸡制陶、乌铜走银、沙登甄子、永铸铸铝、潞江傣锦,腾冲土法造纸、藤编、玉雕、制药和昌宁苗族刺绣等数十种。而保山市自上世纪80年代始,相继设立了市、县文物管理机构,构成了市、县(区)两级文物保护网,在乡镇文化站工作职责中设有文物保护内容。全市现有文物管理机构12个。市级设有文物管理委员会,2006年还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将文物保护执法纳入其工作范畴。文物保护工作者102人,其中隆阳区文管所7人,施甸县5人,龙陵县14,昌宁县3人,腾冲县文管所及所属各文物管理所共计55人,市文管所(博物馆)18人。以上历史文化遗产,是保山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体现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精神和物质产品,是各族人民数千年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做好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是我们今天繁荣文化事业,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和源泉。

二、保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现状

保山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最早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的重视支持,经各级文化部门的几十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

(一)文物古迹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首先,在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古迹的保护方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建立完善市县两级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以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四项成效:一是经过1981和2008年两次大面积的文物普查以及一系列的专题文物调查发掘,先后发现和揭示全市地上地下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00余项,并逐项进行了系统的实地测查和登记存档,基本摸清掌握了全市现有的文物家底。二是在基本查清其历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内涵价值的不同,先后推荐公布了隆阳和腾冲两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金鸡、板桥、蒲缥、和顺、姚关、象达六个省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太保山玉皇阁、汉庄古城址、和顺图书馆、绮罗文昌宫、松山战役遗址、板桥光尊寺、腾越会馆等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个,为日后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通过广泛的调查征集,先后收集各类馆藏文物1万2千余件,其中包括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国家一级文物14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200余件,为日后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宣传展示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利用现有的业务技术力量对已知的各类文物史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先后编印出版了《保山史前考古》、《哀牢文化研究》、《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保山碑刻》《保山历史文化词典》《保山文化史》等十余部文物地方史书稿,整理发表各类专业文章约300万字,初步确立了保山市的文物考古和地方史研究体系;五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逐步建起了以保山市博物馆为中心,包括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李根源故居、艾思奇纪念馆、龙陵抗战纪念馆、龙陵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馆在内的多个地方历史文化陈展基地,有效推动了当前全市社会教育和对外宣传工作的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从2004年成立市文化馆“非遗”保护办公室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效:一是根据省市要求组织了全市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先后查清全市五县区11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1个,整理调查报告297份共120余万字,记录曲谱313首,拍摄照片4600余张,录制影像资料65份,基本摸清了全市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二是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及时申报公布了一大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具有重要价值的腾冲皮影、佤族清戏和昌宁苗族刺绣三个国家级保护项目和乌铜走银、腾冲玉雕、滇滩傈僳族传统文化区、龙陵蛮旦阿昌族传统文化区等18个省级保护项目。并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55人、市级传承人148人。为推动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三是根据保护开发的需要,实时整理出版了《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一批专业书稿,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四是组织指导各县区对其中有价值的项目如腾冲玉雕、背幺刺绣、隆阳金鸡制陶、乌铜走银、龙陵纸伞、黄龙玉雕、施甸彩扎、昌宁苗族刺绣等作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有力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保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差距和不足

纵观上述情况,几十年来,虽然我们在全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但从党和政府的要求和地方经济文化长期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仍有一些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点:1、保护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全市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主要是由文化部门一家来做,其别是“非遗”一块,市县两级都只是在文化馆内设有一个办公室,人力物力都十分有限,无法适应保护开发工作长期发展的需要。另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舆论和氛围没有形成,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人、财、物方面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倾斜。2、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不完善因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不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执法力度有限,远远适应不了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其中尤其是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方面,面对当前全市各地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乱拆乱建和盗掘破坏文物现象不断发生的现实,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时常处于一种十分无奈的境地。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政府部门没有对相关项目投以足够重视和开发利用。3、人员、经费投入与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人员、经费投入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需求的差距严重制约着保护工作的及时有效展开,其中尤其是重点文物和非遗频危项目的的抢救保护,时常因经费不足、人才缺失而让人扼腕叹息,留下许多不应有的遗憾。特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由于多元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民间艺术门类市场疲软,文化艺术项目缺乏支持,传承人员出现断层现象,在艺术表现方面仍然停留在粗放的原生态,缺乏创新。

四、保护市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要使保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稳步健康发展,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

(一)以政府为主导,倡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从意识上重视保山市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的规划,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特别是要从领导层面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在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把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予以通盘考虑,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得到转变,才能在行动上付诸实践。可在全面摸清本市的文化遗产现存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一批具有较大历史研究价值、特色突出鲜明并处于濒危状态且急需抢修保存的文化遗产项目,建立起科学并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建立保障体制,加强法制化管理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切实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2005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显示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管理的加强。[1]在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强调把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联合各相关部门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加以实施,同时要尽快结合实际制定保山市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办法,由市人大公布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依法保护,坚决制止各类破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法现象发生。

(三)加强机构和业务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进一步加强保护机构和业务队伍建设、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为保护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创造坚实的条件。确保保护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要注意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文化环境保护,其中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要特别强调其所需要的传承空间和场所以及传承人的观念更新,在目前市文化馆“非遗”保护办公室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编制,有效承担起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同时利用文字、图片、数字化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有效的记录,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档案和资料信息库。[2]更重要的是,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内涵,遵循其演变规律,不可一味寻求经济效益而改变其面貌和精神。同时,要加强对县乡两级文化馆站的业务培训扶持,协力做好当地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钧贤.温州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