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 施工工程 ; 质量管理 ; 质量控制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to th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由于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有关建筑规范要求,建设成符合工程工程质量标准的建筑产品,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然而有一些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力度不够,很多工程质量事故都发生在此阶段.如工程的成本控制,工程质量的优劣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调配,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的制约等。因此,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强工程进度,使工程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的职能是控制,任何管理都是通过制度,规范来加以实施的,工程质量管理亦如此。因此,在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质量管理QC小组,其职能是为了对工程质量全面管理,制定攻克质量通病的防范措施,确定专职、兼职质量检查人员并得相关职责落实到人,建立质量管理网络,组织参与质量管理人员,配套工种班组长学习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前做到质量管理人员全部到位,根据人员配备定人、定职、定岗,明确各自职责范围,确立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在质量控制中,做到以事前控制为主,事中,事后控制为辅的原则,把各种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杜绝有名无实,机构虚设,做到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及时消除任何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一次达标。

二.加強现场质量检查密度,明确质量检查责任

现场质检工作是直接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环节,为能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现场专职,兼职质量检查员应实行跟班作业,跟踪检查,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操作过程中。

有了好的制度,并不等于有好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只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措施,在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差异和责任意识不同,因此,在质量管理上要加大检查力度,强化质量过程控制,监督他们按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格执行“三检查”制度(自检、互检、复检),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标准都满足要求,做到时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质量隐患消灭在工程施工的萌芽状态,避免因返工面造成损失,避免积重难返,况且有些工序完工后不易检查出来,即使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因此,确保管理制度的良性执行,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构件的质量都满足要求,确保高质量的建筑产品,还必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当一个分部,分项及检验批工程结束后由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待整改结束后经复查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为进一步明确工程施工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的责任性,可采取以下方法,施工人员实行挂牌施工。工序结束后现场评比,奖优罚劣当场兑现,每次评比做记录,作为评比级别和先进个人,奖金的依据,质量检查员均配备各自质检专用章,验收合格后以盖合格章为达标依据。如质量检查小组在进行复核检查时,发现工程质量不达标则追究质量检查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进行处罚,并做记载作为评定级别,先进个人,奖金的主要依据,对检查不严或因指导不当的人员而造成严重失误的,一律更换,只有明确职责,加强责任心,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三.制定切实措施,克服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是影响施工质量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克服质量通病,首先应从思想上有所认识,众所周知,现阶段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多为农民工,由于他们教育背景不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更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所以对建筑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再加上没有建筑质量的意识,最终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多的质量安全事故。有一些农民受到包工头利益驱使的影响,在加快工程进度的过程中,进行偷工减料,导致最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相当部分的质量通病都是因在工程施工中不重视,工序不按规定施工,措施不当,所造成的如屋面渗漏,积水,墙面抺灰空鼓,地面空裂起砂,墙面泛碱,外墙保温固定不牢固,塑钢内衬取消,连接时不采取柔性连结,丝接,焊接,承插口松动渗漏水,电照开关,插座松动,相序不按要求布置,串户,串线,吊灯,吸顶灯不牢固等等。因此在每个分部、分项、检验批的工程施工交底时应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做详细说明,在施工操作中应严格检查,严格把关。对特殊部位,关键工序,关键工作应有专人进行检查、布置,必要时,进行旁站,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实行返工,用强化手段提高职工在施工质量观念,达到克服和消除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

四.严把材料关,杜绝伪劣建材进场使用

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基础,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一般为55-65%,因此加强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使用不规范、不标准、不合格产品,将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购买建筑材料时,应严格把关,特别是水泥、钢材、砌筑材料、电气、电机、消防产品、防水材料等,应认真检查数量、规格、型号是否正确,产品合格证以及特殊材料的生产许可证手续是否齐全。对水泥、钢材、砌筑材料、防水材料等均应经过计量认可的专业实验单位进行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图省事,省钱购买“三无”产品用于工程上,为能做到严格把关,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材料采购要先经过科学的决策分析,合理确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决定采购项目。选择供应单位以及材料采购时间。可以建立使用集中采购制度,通过原材料、辅料及其他施工用料的统一采购平台,逐步取消中间供应环节。强化材料采购责任制,逐步降底采购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耗费,节约材料成本开支,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应建立建材管理领导小组,实行购买时检查,缴库时验收,使用前复核的三关制度,以达到杜绝伪劣产品使用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职工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水准,由于现阶段推行的市场经济,给人员流动增加了更多的空间,造成新吸收的职工技术水平不了解,在实际施工时操作技术跟不上,完成工序质量低下,从而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了影响,因此,必须对他们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理解各个工序的施工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标准,每个工序施工前,向他们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技术要求和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该工序的质量标准要求,并记录在案:吸收新工人时应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的考核,再根据各自水平进行合理安排,可采用掺沙子的办法,即:将操作技术较低的与操作技术高的进行合理搭配进行传、帮、带、帮助操作技术低的提高操作要领和技术,在现场设学习园地,根据所施工工序有针对性的编写技术要领,供大家操作过程中对照应用,从而达到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六 结束语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工程质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而且还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施工管理经验,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一、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质量目标,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项目承包,不能以包代管,而是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在工程任务下达之初,公司营业部即已将工程计划成本及利润详细算出,项目部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指导下完成质量目标、工期目标。这样经营风险由公司承担,各施工项目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从体制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影响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方面因素,即材料、方法、环境因素,下面,我结合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谈谈如何做好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一)材料因素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如原材料(钢筋、水泥)、成品(成品钢木大门)、半成品(铝合金型材)、构配件(预应力空心板)等等,而建设工程项目的实体则是由这些材料组成的。因此,这些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方法因素

方法主要是指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操作技能。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即工程技术环境,如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是多变的,不同的建设工程项目有不同的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而且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在不同时间,环境因素也是变化的,如一天之内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雨等都是变化的,而这些变化都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

三、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二)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油漆工程,在进行油漆施工时,现场不得有灰尘,天气必须晴朗,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应最后再做。如果冬季施工时,室内温度达到不到要求,则要制定相应的保温升温差措施,同时要注意火灾的发生。

(三)、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是指施工中人、材料、机械、工艺方法和环境等对产品综合起作用的过程的质量,又称过程质量,它体现为产品质量。好的工程质量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逐渐形成的,要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这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即工序活动投入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要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定工序质量控制工作计划。一方面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做出物料投入及活动顺序的专门规定;另一方面须规定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等。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等。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主要是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上下道工序交接检,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分项(部)工程的质量检验。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点),实行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是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正确设置控制点并进行严格实施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一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质量控制点审核。由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3)、工程质量预控

工程质量预控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项、分部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隐患,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主动控制。

质量预控示例,以钢筋电焊焊接质量的预控为例。

1)、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焊接接头偏心弯折;

、焊条型号或规格不符合要求;

、焊缝的长、宽、厚度不符合要求;

、凹陷、焊瘤、裂纹、烧伤、咬边、气孔、夹渣等缺陷;

2)质量预控措施:

、检查焊接人员有无上岗合格证明,禁止无证上岗;

、焊工正式施焊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每批钢筋焊完后,施工单位自检并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然后专业监理人员抽查焊接质量,必要时需抽样复查力学性能;

、在检查焊接质量时,应同时抽检焊条的型号。

(4)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一般是在施工过程中,某些分项工程已经完成,而其他一些分项工程尚在施工;或是在其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某些部位已完成,而其他部位正在施工。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经完成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护,以免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根据建筑产品的特点的不同,可以分别对成品采取“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保护措施,以及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等来达到保护成品的目的。

四、加强专项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一)、专职检查、分清责任

在班组自检基础上,项目质检员要对各班组的各道工序进行检查,从严要求,对不合格的要立即处理,在检查时必须分清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工人操作引起,还是由于施工材料或施工方法引起不合格,查清原因后,对于反复发生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工人操作引起的不合格,要视情况严重程度对工人采取处罚措施,并及时向操作人员讲明处罚的理由,使工人理解‘松是害,严是爱"的道理。

(二)、定期抽查,总结提高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我们着重强调建立施工现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该体系由质量检验和工序管理两个方面组成。质量检验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的检验,工序检验和竣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

一、控制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施工管理

施工活动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的要求,使产品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实施过程。事前控制它包括的施工准备中的质量控制;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审查开工申请,把好开工关。

在施工过程中,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控制具体有以下控制内容:第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工序控制;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第二,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第三,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第四,设计变更与图纸修改的审查。

二、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受众多环节的制约,其中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竣工验收、保修服务等等。在众多的环节中, 建筑施工活动是关键环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因素有施工单位本身和外部环境方面的,控制的关键对象是内部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其结果往往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2 建筑施工中材料因素

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对材料和半成品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预控是很有必要的。如施工项目所有的主要材料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 对没有或项目不全的质保书,应进行机械性能及化学分析复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杜绝因材料不合格造成的浪费和质量事故。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工程质量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建筑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才会有高水平的工程质量。因此对建筑材料和半成品要把好“四关”,就是材料采购关、试验检验关、运输保管关和使用关。抓质量必须抓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抓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管理。采用节约措施绝对不能对质量有丝毫削弱。新材料必须经过鉴定并掌握它的加工和使用技术,方能使其成为质量保证的新因素。

2.3 施工中的工艺方法

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与审查,对设计文件质量要把好最后一关。技术信息要灵,信息储备要丰富适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做好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工艺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工艺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人的技术素质以外,还包括技术方案、组织设计、技术装备、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设计文件、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技术情报、检验和检测技术、计量等,它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技术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因此,要重视技术装备的配备数量和水平。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立符合技术规律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

2.4 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产者不能闭目塞听、循规蹈矩,而应当在开拓中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目标和实施质量控制。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点的水文地质、气候等;工程作业环境如施工环境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和通讯条件等;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竞争环境国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用户的需求,人的观念变化,国家的技术质量政策,政治环境,在质量控制中都应充分注意,做到综合适应,满足要求。

2.5 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的因素作用极大。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参与管理。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队伍的自身情况确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及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归类分析,得出结论,有经验则加以总结,成为以后保证质量的“标准” 和“制度”,形成新的质量保证措施,有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目标。每个工程项目都应进行按部位、工种,重点质量特性的全方位管理。

三、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

3.1 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讲的“责”是指保证质量的职责。应当以职论责或岗位论责。“权”是指完成质量控制任务所需要的权限,它是实现质量承包责任的保证。“利”是指完成质量职责后根据成绩给予的报酬和激励。如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造成浪费、返工、修补等,给用户或下一道工序造成损失的,要给予惩罚。“利”必须落实, 奖励能激发进一步提高质量的积极性。

3.2 质量承包必须有明确的对象和目标。责任目标可以文字表达,也可以定量表达。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不论是哪个岗位,均应承担质量保证任务,尤其是项目经理, 必须承担质量保证责任。质量承包的内容随工程的进展而变化,考核标;隹也随之变化,从而使保证工程质量的工作水平随着质量控制的展开呈逐渐提高的趋势。

3.3 各质量目标责任人的责任目标应互相关联,形成体系。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检。质量目标责任制要征求执行人的意见,然后由质量管理人员同目标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人的质量控制积极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订和目标实施管理的两个环节。

(1)目标制订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所施工的工程质量现状,包括工程的质量通病,以前质量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新的施工对象,前一管理循环反馈的问题,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质量升级和攻关提出的特殊问题等,制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工程的质量通病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因为它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很顽固,控制难度大。如目前普遍存在的“一裂”、“三堵”、“五漏”就应当是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一裂” 是指地面楼面裂缝,“三塔”是通风道、烟道和下水道堵,“五漏”是指屋面、防水地面、地下室、卫生间、水管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选定关系到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关系到质量管理的效益,应高度重视。

(2)目标的实施: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是明确目标责任, 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责任明确后就要搞好自我控制,即职工按自己所担负的目标责任,按照目标责任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自主管理,加强检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从而实现质量控制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是建筑的生命,因此,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建筑施工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良好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是取得令人满意的建筑施工质量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做好上述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加强工程设计的质量监督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出现阶段人们的对住房功能的需求,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政策。设计水平首先决定工程水平,设计院的一点一线之差都会导致工程的灭顶之灾。住宅的使用功能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如果建筑的开间布局,管道、管线布置等不合理,必然影响使用,渗、漏、堵、空裂等工程质量通病,也必然引发使用者的抱怨。在现阶段,我国设计单位存在的弊病主要有下面几点:

(1)设计人员素质不过关,专业资格认证亟待更有成效地展开。

(2)现实条件下设计单位内部分工协作不够合理, 很容易造成错、漏、碰、缺,影响工程设计的优质完成。

(3)设计单位的设计缺少监督。

2 加强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2.1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建筑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当前要以宣贯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而是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记。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运行――― 审核――― 评审――― 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2.2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

质量意识的培训教育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方法进行。一是行政领导层,这是最重要的一层,尤其是企业的决策层是关键,他们负责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也是对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的定论者,因此要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改进意识。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管理层)。他们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是执行质量计划实施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所以要细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知识的培训;三是班组长及技术工人(操作层)。他们是执行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的具体操作者,要提高他们对完成质量活动所需的技能,掌握操作工艺方法,提高质量责任与施工质量关系的认识;四是质量监督检查员和内部质量审核员(监督层)。他是验证质量结果、审核质量体系的“检查官”。 “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武器”,“质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质量是全体员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保证工程质量,每位员工都必须积极参与并做好本职工作”等认识。

2.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

质量预控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事先尽可能地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关键是质量计划,此外还应该包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质量计划一般包括5个主要方面:(1)需要达到的质量具体目标值;(2)施工各过程的步骤和部署;(3)不同阶段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分配;(4)适用的试验、检验、测量和审核大纲;(5)可能遇到的施工环境的保证措施;(6)样板开路和实验阶段。

3完善监理制,强调监理的职能

3.1监理公司的独立性还不够

监理方由建设单位聘请,负责监督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同时,监理方并不是完全听命于建设单位,按照监理工作职能的有关规定,监理方也对建设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而在实践中,监理公司拿的是甲方的钱,自然在许多地方要迁就甲方,这样,一方面监理方不能够很好地独立履行质量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当甲方出现“违规”行为时,监理方难以较为公正地对其进行监督、制止。

3.2监理领域的不正当竞争

监理制实行后,由于其所需投资较少,获利相对较容易,社会上开办的监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监理公司的增多,在工程竞争中有些单位靠压低监理费用取得工程或通过某种关系取得工程,监理市场的竞争机制由此而遭破坏。国家应该考虑加强这方面的行政和法规规定,杜绝在监理领域的“不正当竞争”。

3.3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有待加强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监理工程师一证多用,但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屡禁不绝,使一些本来资质不够的监理公司取得了监理资格,其监理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如何有效地管理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认证,是提高监理公司素质,进而提高监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

4 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根据《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有三项许可制、(即从业许可、施工许可、使用许可),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督制、工程保修制、质量责任制等等。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应部门有建筑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招投标管理部门等。

从业许可――― 设计、施工、监理、勘察、检测等建筑活动参与者(单位与个人),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施工许可――― 建筑施工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或有权部门批准的开工报告);使用许可――― 建筑工程交工使用前,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使用许可制的把关,可保证建筑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工程施工期间得到遵守,工程安全与主要使用功能得到保证。

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内容,包括工程报建、招投标、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市场稽查,完善建筑市场,一切工程的交易行为都要进入市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只有选择好的施工队伍,才会有好的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疗养院;健康体检;医疗质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6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166-0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兴的健康管理服务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1],包括健康体检在内的健康管理已成为我国当前的朝阳产业,为顺应这一潮流,疗养院都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但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学科,服务对象较狭窄,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疾病治疗和自我保健上,学科建设还不够成熟,缺乏系统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总体处在初始发展阶段[2]。为了确保健康体检质量,疗养院当前应该创新健康体检质量管理模式,通过现代医疗质量控制的方法,达到健康体检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 构建科学完善的健康体检质量管理体系

1.1 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现代疗养院已将疗养医疗服务理念由单纯性疾病治疗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四维健康医学”转变[3],体检中心也成为现代疗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我国体检中心形式多种多样,质量管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没有专门针对健康体检的质量控制组织或部门,更谈不上完整的健康体检的质量控制体系。疗养院体检中心也同样存在健康体检医疗质量控制缺失的问题。因此,疗养院应构建一个基于高度信息化水平的健康体检全面质量管理新模式,即通过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的方法把质量管理渗透到健康体检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名参检人员,对健康体检全过程的质量进行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质量控制范围要涵盖体检环境、体检设备、医技水平、服务态度、体检流程和医德医风等医疗服务内容,以确保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优质高效的健康体检服务。

1.2 建立三级质控网络

构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发展的根本[4]。因此,疗养院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要完善质控组织,建立三级质控网络,对疗养院的健康体检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其质控网络应分三个层次,即质量管理监控层、执行层和操作层。每级组织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监控层由疗养院质控部门负责,主要任务是制订健康体检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健康体检全程质量进行监控、检查与考评等,调查分析健康体检中的医疗、护理及相关服务保障的缺陷,指导下一级的质量管理工作,并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执行层由体检中心质量管理小组负责,主要任务是负责督促体检中心全体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负责检查各体检科室医、护、技质量,发现体检中的缺陷与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并对健康体检医疗质量定期讲评,按规定要求定期汇报质量管理的有关资料与数据。操作层为各体检科室质量管理层,为质量管理的未端,体检科室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有效的科室分级质量管理机制,增强质量意识,自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1.3 完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内部整体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保证。没有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会使工作状态混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缺乏科学、有力的管理方法则难以防范和应对医疗纠纷[5]。疗养院要完善体检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科室工作制度、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院感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不得使用尚无明确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医疗技术用于健康体检。

2 开展全面有效的健康体检质量控制

疗养院健康体检应遵循医疗质量形成规律和特点,运用信息化平台,对健康体检进行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实现医疗服务过程的环节质量实时监测和控制, 有效提高疗养院健康体检医疗质量综合管理水平。

2.1 健康体检前馈控制

在医疗行为发生之前做出的质量控制称为前馈控制,是一种预先的质量管控。疗养院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时采集、统计有代表性的健康体检的各种信息,运用先进的前馈控制技术网络分析法进行认真、反复的预测,把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同预测相比较,并进行补充、修正、完善,使之更符合健康体检实际。比如,超声检查是健康体检的瓶颈问题,疗养院要采用前馈控制技术进行建模、预测、修正,配置最合适数量的超声医生,这样既能有效完成超声任务,又控制人浮于事的现象。又比如对质控点的健康体检信息进行抽样,发现体检质量问题来决定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等。

2.2 健康体检现场控制

在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称为现场控制,是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最为直接有效的控制方法。疗养院质控人员运用信息平台和深入体检现场等方法实时控制体检中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和体检质量。如制订的健康体检流程是否合理;体检设备是否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计量和保养、检修;科室是否对可疑的结果及时组织校对和会诊;科室对重大阳性结果是否经科主任或具有高级职务的医师校对并确认;健康体检报告是否包括受检者一般信息、体格检查记录、实验室和医学影像检查报告、阳性体征和异常情况的记录、健康状况描述和有关建议等。质控人员对过程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及时的纠正。

2.3 健康体检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发生在健康体检工作完成之后,对大量健康体检的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体检缺陷、问题要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并从中找出内在规律,为下一环节医疗质量的提高提供处理办法。比如健康报告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等,如果发现某项体检结果不准确,质控人员就要及时分析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的体检工作中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缺陷,使健康体检处于更完善的良性循环中。

3 确保健康体检质量控制有效落实的措施

3.1 注重服务流程的质量控制

流程管理是20 世纪90 年代企业界最早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6],在健康体检活动中,方案设计和管理流程至关重要[7]。健康体检服务流程包括个人体检流程、团体体检流程、总检流程、结果报告流程、跟踪回访流程等,每一个步骤以及关键人、关键时间节点都应该规范。与一般医疗活动更多依赖医务人员经验的模式不同,体检方案设计的优劣、体检流程的严格掌握在体检质量管理中占更多的比重,体检流程的改善是提升体检者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健康体检中,要制订流程性作业文件,统一操作标准,将流程明晰化、透明化,消除流程中的重叠区域和空白地带。体检流程设计要做到既合理,又顺畅,并充分考虑餐前体检项目和体检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在确保体检质量的前提下,要科学分流,在合适的时间将客流分布到合适的位置,减少体检等待时间,避免受检者跑回头路,以发挥仪器和参检人员的最大效益为目标。

3.2 强化医疗质量实时控制

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是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基本理论,采用决策技术、预测技术和模拟技术,把医疗质量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质量管理模式[8]。疗养院健康体检要针对当前质量管理方法单一,监控手段落后等问题,加强健康体检质量管控的信息化建设,要建立一整套基于信息化的健康体检实时质量控制模式,质控组织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直接提取和网上查询等信息采集的方法实时监控质量指标和质控数据,对健康体检的医疗质量全面展开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特别是健康体检的过程要施行实时质量控制,并经过持续质量改进达到健康体检质量的不断提升。疗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支持各种主流健康信息系统数据接口和各类健康监测设备,兼容国际国内所有医疗信息规范,能汇总个人多份体检数据,进行科学对比等。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是当前健康体检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强化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才能确保健康体检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切实有效。

3.3 开展健康体检环节质量控制

环节质量是健康体检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疗养院各级质控组织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健康体检的每个环节上,只有抓好健康体检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才能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体检环节是一个有机结合的长链,一环扣一环,若上游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影响下游环节的质量,也就会使整个体检质量下降。如护士没能按规范要求采集血标本或没能及时、无误地送检,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体检中心质量管理小组也可分成外科组、内科组、护理组、医技组等,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对每个体检环节严格做好监督。体检中心还要抓好服务环节的精细化管理,要开展微笑服务、规范化服务,对仪态仪表及服务时间等也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只有在服务理念、服务环境、服务措施上扎扎实实下功夫,服务品质才会提升。

3.4 抓好检查与奖惩制度的落实

质量检查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保证健康体检质量的持续改进,需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查制度。疗养院质控部门要定期对体检中心进行医疗质量检查,收集意见与建议,分析体检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体检中心要建立经常性质量检查机制,通过现场巡查和抽查等多种形式对健康体检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要把定期检查与经常性日常质量检查结合起来,要利用疗养院质控部门定期对体检中心进行医疗质量检查的机会搞好质量教育工作。各体检科室要建立核查和自查制度,如放射读片、总检报告等都需由上一级医生核查并签名。各体检科室核查时若发现可疑的结果要主动参阅该受检者的其他项目检查,排除人为因素,确保结果可靠。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调动工作积极性,疗养院要严格按综合目标考核方案有关的医疗质量的内容进行奖惩,奖惩要分明,以达到鼓励在体检过程中服务态度好、医疗水平高,技术熟练,经常受到受检者表扬的医务人员。对违章违纪,给受检者造成身心危害或有损体检中心形象的均应受到处罚。

医疗质量是健康体检的核心内容,疗养院应创新模式,建立三级质控网络,构建一个基于高度信息化水平的健康体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健康体检进行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同时,疗养院还应注重健康体检服务流程的质量控制,实时监控质量指标、质控数据和健康体检环节的质量,抓好医疗质量检查与奖惩制度的落实等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健康体检的医疗质量,使疗养院的健康管理学科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

[2]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 3(3):141-147.

[3] 董茂生.新形势下军队疗养院建设发展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1):1004.

[4] 欧兵玺.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时间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7(7):25.

[5] 马树民,郑守虎,梁锐,等.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临床医生,2009, 37(12):72.

[6] 吴升,罗毅,成玮,等.改进军队疗养服务模式的探讨[J].人民军医,2010,53(8):631-632.

[7] 曾强,王晓钟,马俐华.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