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实务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市场经济;内部控制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就要求在会计管理工作上实现现代化办公。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会计管理工作当中,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有着传统会计无法比拟的优势,会计电算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速的收集到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进行自动分析,制作成报表,这一方面的优势提升了工作中的效率,同时也确保会计管理工作实现了现代化办公,做到了与时俱进。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比较晚,在很多地方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着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一、电算化会计和传统会计的区别

1.数据处理工具不同

传统会计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人员登记不同的账簿。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需要记账凭证上的数据进行多次转抄,相同的数据进行重复的抄写,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浪费,使得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同时,这样反复的转抄,极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内容出现偏差,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传统会计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进行记录,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各种数据的核对工作,最后,才能生成真实的账本。而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计算、整理、归纳等工作不需要专门派人员进行整理,计算机将自动完成上面的工作,会计工作手中需要工作的内容非常少,同时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非常的先进,能够将数据真实、准确和快速的处理完成,我们只要将原始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将自动进行处理,不会出现各种偏差。

2.系统初始化设计不同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初始工作指的是建立账本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设立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记录初期账目等简单的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初始化工作,在这个前期的工作当中比较复杂,包括需要设置账套,需要设计操作人员的编号和具体的权限,需要设置会计软件运营的工作环境,设置会计科目的级别,建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科目及编号,输入会计科目中的初始额度及其平衡计算,设置记账凭证的类型,自动转账的分类目录等等。

3.内部控制不同

传统会计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手工操作编写其内部的控制措施,譬如制定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平衡计算的检查、总账以及对于明细账单的核对,同时还需要在实际的过程中,时刻对凭证借贷和余额情况进行校对,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会计电算化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省略掉不必要的过程,它不需要制定各类汇总表,对总账目、明细账目进行核对,同时将对借贷凭证平衡和余额平衡的校对直接放入计算机当中。从而可以看出,电算化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组织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进行控制,这样组织措施的控制确保了应用控制的正常运行。在控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人机结合的方式,不在单纯的依靠人工控制,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

4.数据处理范围不同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了会计管理工作当中,在很多方面使得会计管理工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一方面在会计工作的形式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方面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内容;扩大了数据库里的范围,在这个处理范围的过程当中,包括了传统会计没有的数据范围。新增的范围包括了对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分析;对程序设计、计算机维护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内部控制规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系统内部及磁盘信息的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规章制度;计算机操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岗位责任制度;软件使用权限的设置、修改程序的设置、数据备份的设置等等。

二、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匮乏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后出现的产物,因此,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在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当中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操作,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是很多学科的组合体,包括了财务、计算、英语等很多学科,要想高效的使用会计电算化,利用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管理工作,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很高的综合能力。但是,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弱,比如:在计算机技能的应用方面,其水平相对比较低;在使用会计财务软件的水平方面,其技能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的运作过程当中,我国的会计工作人员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一旦出现了故障,很多工作人员就不清楚该如何解决。我国会计工作者非常缺乏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经常会出现操作失误,甚至会出现重要数据的丢失,这样就会大大的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真实性,使得会计工作面临着很大的隐患。

2.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落后

将传统会计转化为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打破了很多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维,使其很多管理模式出现了漏洞,造成了很大影响。会计电算化应用到会计行业当中,打破了原有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建立了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增加了新的工作岗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会计工作人员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改变传统会计的工作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得到发展。现在很多企业仍然没有适应这一改变,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财务管理方面,但是,没有改变其工作管理模式,这样会大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创新了其会计管理工作的模式,但是在实行的过程当中,受到很多原因的影响,无法将新的管理工作模式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3.会计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会计信息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档案工作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在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没有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这就造成了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安全的意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者也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

4.不注重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维护

会计管理工作关系着一家企业的存亡命脉,其会计系统的安全问题值得每个经营者认真的进行维护。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引起会计工作者对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能与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能、电算化操作人员的权限分配以及安全口令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电算化的工作需要很多的操作人员进行分工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分工的操作人员需要负责不同的职能,这就使其对系统操作有着不同的权限。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需要明确规定不同分工人员的工作权限和责任。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对于权限分工方面出现了权限重叠的现象,或者口令过于简单,这样就给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电算化综合素质

要想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管理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全方面的提高会计人员电算化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会计电算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方面是招揽应用会计电算化方面优秀的人才,这方面优秀的会计人才比传统会计工作对于会计电算化更加的专业;第二方面是企业给现有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同时,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同时,要鼓励同事之间互相交流工作心得。

2.创新会计电算化工作管理方式

会计电算化融入到会计管理工作中,大大提升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要创新会计工作管理的方式,使其适应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管理方式影响着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安全。创新会计电算化工作管理方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方面是重新构建会计人员的管理构架,在不同的职位安排适合的人,明确自己的工作权限和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第二方面是企业成立会计电算化的维护和管理部门,确保其会计电算化正常的运营;第三方面是提升会计工作意识和工作水平,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加强电算化档案管理

企业应根据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关系着这家企业的命脉,因此,要加强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其数据的安全。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第一方面是分派专人对其档案进行保管、存档、在资料外皮贴上标志,分管的领导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借阅的档案要进行及时的收回,确保档案的完整性;第二方面是将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进行自动备份和升级其软件的保护机制。

4.重视电算化系统风险防控

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会计电算化大大提升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操作不当引起的数据丢失和电算化系统的缺陷,这些都有可能给会计数据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有关部门要高度的重视安全问题,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对电算化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做好备份工作,以防丢失。计算机维护人员要对这个软件进行不断的升级和研发,希望能够降低其自身的缺陷,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将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现代化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会计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的缺陷,使得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研究人员仍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消除这些隐患,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毅.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丛论,2015(7).

[2]张紫薇.浅析跨级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财会研究,2013(10).

[3]王姝娉.浅析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范文第2篇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概念

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变化、发展和创新的全过程,并且,这是通过互联网为技术基础,将计算机科学和会计相应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会计电算化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在另外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可以使得财务管理更好地深入到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去。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并利用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程序进行完成记账、报账以及算账等环节,在会计电算化的环节上,财务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条件,更好地调动我国记账工作,并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自动生成电子账薄,从而可以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实现的会计工作的转型,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在市政工程中的作用发挥

1.不断改变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工作量比较大,每天都需要完成记账、算账以及报表等众多的环节,为此,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更好地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压力,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计算机系统可以按照事先预定好的模式进行操作,自动完成相应的工作,对一些结转损益类的科目,转账凭证可以根据系统进行自动生成,而且,在对查询凭证方面,可以根据计算机系统,保障过程中的快速与准确,从而可以极大降低市政工程的人力资源成本。

2.不断改变传统方式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的情况下来说,传统方式下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系统内部控制形式单一,而会计电算化可以将内部控制的形式利用计算机的方式进一步展现出来,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程序化和制度化的建设性作用。在原先内部控制过程中主要是属于单纯的认为因素控制,这样就难免受到很多因素的控制,如,操作人员的权限控制,以及数据的精度控制等问题,而会计电算化只要能够正确地输入相应的凭证,就能够切实保障好账表数据的安全性,为此,会计的电算化进一步简化了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并且实现由多项审核逐渐转变为单一的控制凭证,为此,我们还能够对市政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进一步规范,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办事,如果是出现各种问题,就能够让计算机自动发出相应的警告和提示,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各项市政工程的财务管理目标。

3.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逐步加强财务管理数据的综合利用

现阶段,在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下,编制报表是当前财务人员最为复杂的工作之一,这就需要对报表各个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切实掌握好奇账目上的各种运算关系,才能逐步加强会计电算化在市政工程中的财务管理运用。同时,在做好相应的繁琐工作之后,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报表编制工作,这是由于每年的报表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样就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学习,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知识,从而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而且,在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编制报表的能力,需要财务人员更好地利用报表软件,这样就不单单能够完成日常的编制工作,还能够加强数据的综合利用,能够自由地进行定义管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确保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三、会计电算化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财务管理运用对策分析

1.加快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就从当前的情况来说,很多的市政工程企业在开展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利用的财务制度还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这样就严重背离会计电算化的原则性基础和财务管理理念,而且,企业制度发展已经远远落后在财务工作的现状,为此,市政工程企业就必须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从而可以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分析,与此同时,市政工程企业者必须要发挥其应该拥有的作用,以身作则,从而可以进一步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工程施工人员中树立起榜样,还要能够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财务管理制度在市政工程中应有的效用。另外,在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必须要结合市政工程发展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确保人员的形式规范,并且能够更好地落实在相应的市政工程实践中去。如果是有必要,可以设置一系列的奖惩机制,切实做到赏罚分明,进而不断提升工程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额积极性,更好地为市政工程企业进行服务。

2.逐步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

一方面,市政工程企业应该要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这就必须要却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强化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在操作程序上,应该要强化相关人员的全责进行明确,逐步规定操作的程序性,补充相应的注意事项,使得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科学高效的系统文件,例如,可以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日志进行登记,并对交接班手续和数据备份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为了能够有效防止病毒的感染所导致的问题,就要对所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切实保障软件系统的完善性和适应性。与此同时,市政工程企业更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授权控制,或者是可以实现岗位责任制,规定系统维护人员不能身兼多职,各个岗位操作人员通过系统管理员的授权,采用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进行注册登录,之后的财务信息就可以由服务器进行自动的备份,或者是可以让数据更改要经过相应的授权,这样一来,就能够不断加强市政工程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之间的相互分离,进而有效地避免市政工程企业舞弊行为的发生。

3.不断提升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我们就必须要深入分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会计电算化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市政工程企业要想不断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这就必须要确保市政工程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基础和前提。第一,我们要能够切实找准财务工作的重点,切实处理好相应的工资核算以及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系统的问题,并能够与之对应相应的子系统进行不断完善。第二,市政工程还应该要能够不断加强财务信息的传递安全性。第三,市政工程会计电算化强化防火墙的建设,这样就能对市政工程的网络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影响;问题;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作为经济发展反光镜的会计将发生重大变化,会计观念、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会计操作手段、会计教育和会计监督都在朝着适应新型网络经济的方向变革和发展。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应运而生。21世纪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会计实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展演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会计电算化有了单项业务的处理。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原始凭证输入、编制记账凭证、审核、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系统。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功能智能化模块和局域、广域网络的出现,会计方面的电子数据处理,有了决策与控制的支持系统,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强化了企业经济核算和企业管理。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程度,已达20%以上。

二.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产生了影响

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产生了影响,引起会计实务中人事安排、岗位责任、组织机构、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变化。

(一)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手工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按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组织会计工作的运转。而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按新的分工形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运作。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的职务互相分离的基础上。最后,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几方面。

(二)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

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层次,主要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系统,一方面仍然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以会计科目为核算依据,用会计账薄及会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大大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主要体现在:1.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方式下会计核算的不同;2. 电算化后的会计账簿的改变;3.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

(三)会计管理发生了变化

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和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地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会计控制,主要通过预算控制软件和责任会计软件来实现,这两个软件是会计管理软件的两个部分,都需要会计核算软件提供详细的数据;开展会计分析,采用会计管理软件分析和评价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差异和努力的方向。

(四)会计决策发生了变化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会计辅助决策支持软件来完成决策工作。该软件根据会计预测的结果,电脑系统将对产品销售和定价、生产、成本、资金和企业经营方向等内容进行决策,并输出决策结果。

(五)审计内容发生了改变

电算化以后,同样需要审计的监督职能,所不同的只是审计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只会无条件地按给定的错误程序和方法处理有关会计事项,而这些则是肉眼不可见的,这就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

(一)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许多人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甚至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政策与法规滞后。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

3.会计基础工作不符合电算化的要求。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

4.目前,一些单位上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而且还应具有接受创新知识的能力。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较差。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

(二)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增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四.结论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使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进行会计处理,还包括分析、预测、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 21世纪的会计也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的会计,我们仍应继续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加强和改进其优缺点,加快会计现代化步伐,发挥会计信息作用,使其完全融入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秀梅.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19) .

[2]刘红. 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思考[J].现代会计,2003,(2).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范文第4篇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课程一般有两种模式:

①“基础应用型”模式。该模式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或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和“电算化会计”(或称“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会计学”、“会计应用软件”)两门课。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就是这种“基础”+“应用”的模式。

②“系列应用型”模式。该模式是在设置系列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再设置“电算化会计”课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会计实务电算化”两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又如,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教学改革设想中打算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决策与控制”、“电算化审计”三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财政部教育司编《会计学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P16)。当然,其他高校设置的课程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均可体现一组“系列”课程和一组(门)“应用”课程的模式。

无论是“基础应用型”模式,还是“系列应用型”模式,它们均独立于会计系列课程之外。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各门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内容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又不懂或很少懂计算机知识;二是现行会计课程教材(除“电算化会计”外,下同)不反映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要求专业课老师补充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三是计算机数量配备不足,无法做到两类课都安排机时。

2.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解决不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问题。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的三种证书、即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从能力要求看,可概括成以下三种能力。

(1)初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有关汉字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的工作原理五个方面,笔者简称为“操作能力”。

(2)中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能力。要使财政部评审通过的通用会计软件更好地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要求,需要用户自已定义参数,如建立科目代码、设定计算公式、定义分配方法和结转方法等,这称为系统软件的维护或参数设置,笔者简称为“设置能力”。

(3)高级证书要求一少部分会计人员具备“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能力。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开发出用户所需的会计软件,必须了解和描绘用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明确系统具备的功能,改进现有系统模型,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它是系统开发和系统维护的前提。分析、开发和维护的能力。笔者称为“开发能力”。

目前,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按财政部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包括开发工具、开发方法、开发系统(工资、固定资产、材料、销售、成本核算系统)和电算化审计五个方面。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仅仅是对部分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初步的设计。当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不会操作现行会计软件;在未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仅靠学校掌握的“电算化会计”知识,无法开发成套的会计核算系统软件。事实上,从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看,无论定点开发还是开发通用软件均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这种业务。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学能使学生具备完全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是不现实的,仅能提“初步的开发能力”或具备“开发软件的基础”。这种单一能力距离国家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操作能力,设置能力和开发能力还很远,则高校改革教学,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力迫在眉睫。

3.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实际工作中的电算化仅仅体现在会计核算上,虽然会计管理的软件已在开发,但应用的不太多。而西方国家早就从会计核算电算化转向会计管理电算化了。仔细分析我国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现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是“傻瓜”操作员,是计算机的“奴隶”,他们对会计软件不能运用自如。反省一下高校会计教学,会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两层皮,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显得很窄。因此,只有在各门会计课程上都用上计算机,才能开拓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才能克服“傻瓜”操作员的缺陷,自主地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计算机不仅在会计核算上,而且在会计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

二、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两类课程安排相协调。会计教学计划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充分反映知识平铺、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计算机的系列课程应先于会计系列课程,同时会计系列课程的电算化,首先是已学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然后是后继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追加应用。例如,在第一、三、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电算化会计”课程与此相适应,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学期,分别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高级会计”、“审计学”、“会计实务考核”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首先是直接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完成规定任务,如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各种记帐凭证、各种明细帐等,待“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学完后,再运用Word编制“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成本计算公式、编排有关图形,并登记帐簿。

2.计算机知识运用时分合结合。平时,各门会计课程运用计算机知识是单项的,分散的。一般难以整体运用。因此,有必要在最终将两类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笔者认为,在第八学期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前设置“会计实务考核”课程,一方面进行手工操作,综合各门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计算机操作。综合各门计算机课程知识集中运用于会计,这种分合结合的方式反映了会计学科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引导,指导为主。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应用于各门会计课程,并不是要增设新课程,而是对已学知识的串用。为了保证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分别设置“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等电算实践项目,并相应确定一定的机时。其次,将各门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问题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每门指导书中列示若干个电算实践项目。提出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操作。还应编制“电算化操作手册”,向学生提供详细操作步骤和范例。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得到发挥。

三、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具体设计

下面以会计主干课程为例对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进行设计。

(一)基础会计电算化

l.将已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1)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材料明细帐、应收帐款明细帐、成本计算公式(含分子、分母两行排列格式)、生产成本明细帐和各种记帐凭证;(2)用图文混排系统SPT进行成本数据的图像编辑;(3)用CCED打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2.将后续“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知识追加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①成本计算公式的编写;②图形编排;③帐簿登记。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

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外币核算、坏帐核算、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计划成本计价法、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折旧方法、工资结算和工资附加费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销售业务、利润分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三)成本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成本计算、分批法成本计算、分步法成本计算、成本分析。

(四)财务管理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最佳余额确定、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应用帐款最佳余额确定、存货最佳额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经营杠杆、对外投资决策、筹资政策的选择评价、资金成本计算及应用、财务比率综合分析、财务计划编制。

(五)管理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管理会计”。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利用经营杠杆进行利润预测、边际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销售顶测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分析、内含报酬率敏感性分析。

(六)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实务题范文第5篇

近年来,网络化与会计信息的发展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为了满足其需求,高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已经十分迫切,而在较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所脱离,导致企业信息化综合型人才十分稀缺,如何加强其实践教学与仿真教学,如何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当前我高职院校必须面临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针对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仿真教学 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我国许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积极对社会当前形势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仿真性与实践性,如何结合企业实际账务与实务工作环境融入其教学中,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缺乏实践性的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结合财务软件及会计业务核算,而当前许多高校仅仅是单纯的对财务软件操作进行教学。许多会计专业的教师演示相关课程资料后要求学生自行进行操作,这种教学与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不相匹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作为一名会计资料输入员,并不能掌握会计的实际操作,遇到会计核算业务与问题时无计可施。另外,许多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通常提供一个月的资料,造成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会计核算的连续性,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任务集中在年末,而高校对这一方面的教学重点未得到有效的认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会计核算的综合处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际企业的会计岗位。

(二)教学软件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软件的发展不断发展,当前财务软件有金蝶、用友、管家婆等。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当前许多企业主要使用的软件有金蝶与用友,学生对软件掌握必须是全面、多样性。而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软件单一甚至版本过低,会计教学软件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甚至在教学课本上的软件也是落后的版本,其软件使用与现今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相吻合,导致高校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另外,高校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理念知识与企业新会计的要求存在的差异,易使学生造成教学与核算的混淆。

(三)教学环境与企业实务环境的差异性

当前,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单机操作的情况。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由多个人员分完成。而在高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系统的初始化、输入、审核、编制报表等工作。许多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分工完成核算工作。高校所实施会计电算化难以使学生体会其工作流程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处理会计业务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模糊。

(四)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结合了计算机应用及会计应用,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会计电算化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不仅要求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系统性的维护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有效解决会计软件运行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高校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中,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许多会计教师担任着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电算化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引进更加专业、系统性的电算化指导老师,从而导致电算化仿真教学课程中出现会计教师讲授的情况。

二、探索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路径

(一)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

针对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单一,可通过以下几个路径进行改善。其一,增加账务月份。高校由原来1月份的账务核算增加到11、23及1、2月份,从而使学生在所学单月会计核算操作流程的同时,还能掌握跨年度的账务核算流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整年会计核算的直观理解,使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符合企业的实际核算。其二,引进多个财务教学。当前高校所使用的软件教学还是遵行财务链的教学,并未根据供应链进行教学。供应链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核算内容。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只有综合型人才能得到企业欣赏与重用。高校要在财务链的基础上融合更多的供应链教学内容,实现两者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会的实际流程与熟悉企业销的整个核算流程。

(二)实现分阶段教学

高校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中,还需增加课程教学的课时量,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与软件操作的阶段进行。在软件操作方面要学生熟练整个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通过仿真实践教学结合模拟实训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模拟企业的实务操作,通过多人一组核算会计财务工作,从使学生在校期间内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及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环境中。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其一,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师,自然要具备扎实的理念基础与软件应用基础。高校对教师开展电算化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可选派2至3名核心教师参加软件的培训及会议,有条件可通过财务软件进行合作,如参与ERP系统或大型财务信息系统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软件操作应用水平。其二,利用暑假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不仅要定期开展教师知识水平的培训,还应要求教师在暑假节日到企业进行学习,充分了解的核算环境及相关要求,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逐渐走向职业化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及提前熟练企业的工作环境等。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十分落后,与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差距较大。要切实有效的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最有效的路径是进行校企合作,依托于企业的实际要求建立起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通过这种路径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仿真教学的教学资源,还能通过企业的资源将企业的综合型会计人员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指导。另外,高校可组织学生走近企业进行实地的观察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进一步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减少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差距,有效实现产学结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教学软件单一、教学环境与企业会计实务环境差异等。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有效融入企业的实际会计操作流程与工作环境,导致许多学生转行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必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如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实现分阶段教学与加强校企使用的路径,从而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作者:焦烜 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惠英.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2:177-179.

[2]陶迎春,王静.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的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3:124-125+46.

[3]祝红艳.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和仿真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