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治安防控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病害质量
引言
沥青混凝土道路优势特别明显,对于噪音的减低效果以及路面平整,都有良好的改善。当前的道路工程中,其应用日益广泛。而沥青混凝土路面经常出现病害,在道路工程中必须进行相关质量控制。其质量检测的手段通常经过技术相关规范,在施工中,把握每个环节,全面控制各个工序的质量,用以保障沥青道路的整体施工水平。控制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质量,必须详细了解其常见病害,通过分析,加强每道工序间的质量监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病害概述
近年来,我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十分突出,由于车辆荷载,水和温度等变化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建成通车后,会出现一系列的路面病害,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主要有裂缝病害、以及早期剥离病害等。
1.1裂缝常说的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纵向裂缝的形式大体为两种,一种是位于道路停车路段,加之道路的路肩,通常情况下,这种裂缝形状为月牙形,由边缘向中间扩展,对于此种裂缝,必须加强注意,因为此裂缝对于行车构成严重的威胁,严重者,造成路基偏移;另一种则是位于主要的行车车道,其形状为带子状,与前者相反,它是由中间扩散到路边缘。对于横向裂缝而言,主要是因为在施工中未达到相关技术标准:①施工缝的技术要求未达到,接触不密实,导致缝口偏大。②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沥青,未能按当地相关标准进行选取,致使沥青的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所受的应力,而产生裂缝。③由于施工种种原因,导致反射缝的出现。④鉴于道路通常都衔接桥梁、涵洞,然而这些地方通常容易出现地基的沉降,在施工中由没有注意到,这样便形成裂缝。所谓网裂,指的是沥青混凝土形成错综复杂的疲劳裂缝,正如渔网一样,成块出现,其产生原因大体分为以下情况:①道路表面结构中,常常夹杂者泥灰,通常会改变原有沥青混凝土结构,致使其水稳性能降低。②在施工中,混凝土配比不均匀,或没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导致是国内各质量不能保障,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抗裂性能,形成网裂。③鉴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出现常见的纵向以及横向裂缝后,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封堵,导致行车过程中水分的进入,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以及渗透力的作用,加之行车荷载,高压水导致网裂的产生。
1.2早期剥离所谓沥青混凝土剥离,指的是沥青与骨料分开,从骨料表面脱落,从力学上来讲,则是沥青与骨料失去表面粘结力。在沥青混凝土工程中,早期剥离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内部原因则是材料选取不当,无法满足施工强度要求以及行车要求;外部原因则是超载等,使得路面实际行车荷载强度远远超过设计荷载强度。详细来说,构成早期玻璃的内部因素,一般有骨料的水稳性以及相关种类、沥青的粘结力以及配合比、施工外加剂的选择等。外部因素一般有当地气候条件、行车状况以及水分的排除等。对比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通常情况下都是改变内部因素,以优异的施工,来满足相关强度要求。如合理选择骨料,加强沥青粘结力等。
二、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质量一般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道路必须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①承载力要求。沥青混凝土道路在施工中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特别是其路面承载力要求,当路面受到一定荷载时,会改变沥青相关结构,如果荷载过大时,严重破坏其相关性能。②抗疲劳要求。所谓沥青路面抗疲劳要求,指的是沥青路面相关设计的使用寿命内,在大量路面荷载的常年作用下,保持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相关性能,而不产生疲劳破坏作用。所以说,抗疲劳要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③高温稳定要求。通常沥青在高温的作用下,会融化,这样导致路面严重破坏。沥青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当夏天高温天气时,往往抗压看到由于天气温度过高,当车辆行车时,会看到明显的车辙。车辙的出现不是在刹车的时候,通常这种情况便是沥青的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中,必须充分保障其温度稳定性。④抗裂性要求。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温度裂缝,出现在寒冷季节,当温度过低时,混凝土由于收缩,导致沥青等混合料发生形变,形成收缩裂缝。而路面的抗裂效果,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收缩特性以及抗拉强度等,所以在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特性,保证其抗裂效果。⑤防滑要求。毫无疑问,作为道路而言,防滑要求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施工中,对于集料的耐磨性应特别注意,通常情况下,都选取有棱角的集料,来达到路面的防滑要求。
2.2裂缝控制施工对于缝宽小于2mm的裂缝可不作处理,大于2mm小于5mm的纵向裂缝,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乳化沥青或者新型材料魁道封层灌缝撒料进行封堵。如纵缝进一步发展,出现啃边、错台且裂缝宽大于5mm,则需铣刨上面层和中面层(铣刨宽度为裂缝两侧各1m,并对裂缝必须先行填实,沿纵缝铺设抗裂贴,摊铺中面层,然后在中面层上沿纵向每隔5m设宽为1.2m的抗裂贴,最后再摊铺上面层。对于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缝,如缝宽较小可不予处理,如宽度在2mm以上,可先清洁裂缝缝隙,然后利用空压机,将空气压缩,吹脱缝隙部位杂质,最终采用乳化沥青或者新型材料魁道封层灌缝撒料进行封堵。对于由土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如出现错台、啃边、裂缝宽度大于5mm以上的,则需沿横缝两侧各50cm~100cm范围开槽。为了避免网裂的发生,在行车过程中,强力控制超载行为,当路面出现网裂后,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对裂缝不稳进行相关技术处理。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设施,将水排除至路边以外,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如强度满足要求,网状裂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削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对于加铺的厚度,必须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当路面上必须加罩时,必须控制反射裂缝的出现,必须采用设计规范所阐述的要求,加强防反处理。:
2.3防早期剥离施工控制早期剥离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水的表面张力,加之行车荷载,降低了沥青和集料间的粘结力,导致沥青于集料分离。沥青混凝土中包裹的骨料在接触水时,由于和荷载的反复作用,形成强大的动水压力冲刷沥青混合料;集料间的粘附力丧失,沥青材料就从骨料表面剥落下来,因此水和交通荷载外力是产生剥离的重要因素。由于水的作用或者水与交通荷载共同作用,而发生路面水损害。因此,防止沥青混凝土早期剥离,必须控制水的影响因子。遮水方法,主要用砂砾等粒状材料及石灰处理层为隔水垫层,或在沥青混凝土下面铺设富配合的沥青与矿粉的混合料作为遮水层,其空率应控制在1%以下,厚度从施工可能考虑应在2.5cm以下。此外还有,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使用空隙率大、热稳定性好的开级配沥青混凝土作为隔水层,它的空隙率大,由于毛细管现象,水上升的少,即使沥青剥离,由于骨料间啮合,它的稳定性也不会降低。排水方法,主要指适当采用渗水井、横向盲沟等排水设施;另外还有,将砂砾垫层向两侧延伸直至路基边坡表面;路基材料采用透水性材料,严禁填筑含有粘性土成分或瘀泥质多的填料等。
三、结语
当然,对于道路工程而言,其质量通病除了裂缝、早期剥离之外,还有拥包、坑槽、沉陷、泛油等,其中影响最为严重便是裂缝以及早期剥离,在施工中必须把握道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重点控制裂缝的产生以及早期剥离现象,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将病害消除于无形。
参考文献:
[1]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安全设施是公路交通工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升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整体质量,就要深刻意识到安全设施的重要性。道路通行者的安全主要是取决与安全设施的设计是不是科学合理,假如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限速与护栏以及标志牌等道路安全设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与此同时,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也是至关重要。完善的交通设施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道路使用者的路况信息,让道路使用者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升了道路交通整体的安全性。
1、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作用
1.1引导车辆行驶
交通信号与标志以及实现诱导标志等交通设施能够很好的指导车辆的行驶位置,为车辆在诛仙与匝道以及交叉口如何行驶提供有效的指引。只有不断的向使用者提供道路的相关信息,车辆才能咋道路上安全与正确的行驶。
1.2提高行车速度
要想在高速公路上发挥车辆的性能,快速且安全行驶,需要完善交通管理,让道路指示标志提供道路信息。确保公路有良好的几何线性,合理设置点、线、面控制中心。通过对国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交通设施如果管理到位,道路使用者的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时,速度提高30%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也将节约20%~25%的行车时间。
1.3保障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上的行车速度是非常快,只是一味的重视道路本身的形状与线路的完整度是远远不够的,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且完善的安全设施。只有建立健全的交通控制系统与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较好的交通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保护行车与行人的安全。
2、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2.1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特点
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是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使车辆充分发挥自身性能,并将效益最大化。从这方面来说,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也是公路智能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路面标示、公路护栏、交通标志等构成了公路交通工程的安全设施,整个交通工程质量取决于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与否。为了提前给驾驶员提供公路的路况信息,人们建立了交通安全设施,以此来提升车辆行驶的舒适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交通工程管理制度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因素在于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是否得到科学合理地建设。
2.2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发展历程
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是国家重点研究的科技项目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系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日渐完善。机电交通设施和安全交通设施迅速发展,同时,快速提升设施设计和施工技术是当前大多数公路安全设施的发展方向。例如,加强车辆检测与修理等。此外,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电子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光学、电学等知识。这就意味着从业人员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发展奠定基础。
3、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的内容
3.1护栏
根据护栏在公路中摆放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失控,避免碰撞道路两侧构造物。根据护栏的结构分类,可以分為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和缆索护栏。波形梁护栏主要用于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其防撞性能良好,养护成本较低,并且比较美观,可以用作道路装饰。
3.2交通标线
施工单位在建设交通标线时,为保持其流畅度,应该尽可能地让标志线贴合道路线性。同时还要使用较为鲜明的颜色,保持其醒目度,以此来保证标志线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引导车辆行驶。
3.3路侧发光标志
在雨雪、清晨以及黄昏等光线昏暗不足的条件下,可视度较低,利用荧光材料和反光膜结合的发光标志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交通工程中也广泛应用发光标志,车辆及行人很容易看到发光标志,能够对接下来道路的方向准确地进行辨认,有利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4、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的质量控制对策
4.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好坏对安全设施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监督,提高安全设施的有效性。要对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资质及原材料检测报告等进行检查与监督,防止生产厂家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避免安全设施不达标的情况发生。还要对生产材料进行抽样检测,随机不定期检测,保证原材料达到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
4.2对专业人员加强管理
需要提升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个人资质和技术水平方面。对施工专业人员进行考核,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只有当施工人员对建设目标和质量要求有足够的了解,对施工进行严格操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4.3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建设过程才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也让工程施工有制度保障。根据公路交通的特点与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严格的施工技术标准。安排专业人员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与指导,对施工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耐心指导工人采取措施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效益,促进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展会时间:2006年6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兰州体育馆
展会介绍: 2005年8月经过甘、青、宁三省公安厅及消防总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在兰州召开了首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国内外近200家知名企业来到兰州参展。展会期间甘肃省安全技术防范学会组织了甘肃、青海 、宁夏3000多行业内专业观众和100多家包括公、检、法、金融、房地产、交通等单位进行参观采购。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相关安防展览会也频繁召开,展会质量参差不齐给很多安防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经济损失。“2006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将总结首届展会及国内其他大展的经验力求将第二届西部(兰州)安防、消防展览会办成甘、青、宁三地联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安防博览会”。
2006第十一广州国际照明及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8日-11日
展会地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展会品牌及理念――基于灯光照明和建筑电气技术的产品都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当前照明与建筑的发展趋势上,它是实力雄厚的、全面的和以未来为导向的。它将所有关于照明与建筑设计,即灯光照明和电镀技术、建筑楼宇输配电及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安防技术、综合布线、电梯、停车库设备及管理系统、太阳能、通风、供热、制冷设备等带到了同一个展览中,整个展览会将“建筑学相关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融为一体。为投资者、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批发商、零售商、建筑发展、开发商提供一个全面的、独特的、综合的国际性展示、交流、采购、交易平台。
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0日-12日
展会地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大会将由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展览展示、项目洽谈、交流联谊、现场、示范工程考察等活动组成,届时将有近百名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城市市长、相关国际机构代表和建设界、科技界、IT界、金融界、教育界等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士到会参与各类交流活动。
大会将以丰富的内容、高层次的背景、具有前瞻性的主题和互动的风格,赢得社会各界和传媒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业中心,苏州将以独特的魅力迎来中外工商企业巨头。
第十届华南地区工业控制自动化国际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华南自动化展”自1997年7月举办第一届以来,一直以强大的市场需求为依托。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它已经成为中国及亚洲区自动化、仪器仪表、光机电一体化及液压气动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国际盛会,为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2006年,“华南自动化展”将以良好的姿态迈入第十届,展场总面积预定为18000平方米,预设800余个展位,预计参观人数为3.8万人次。大会组委会将努力邀请国内外著名厂商及活跃在自动化行业的相关企业到会,并将更加注重观众质量的提高,致力为企业搭建更加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工业自动化对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被国家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机械装备工业、重化工业的强势崛起,工业自动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广州国际绿色、环保、节能住宅新材料及新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正馆(广州市流花路117号)
展会介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数量巨大,国土与资源有限。所以在中国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宅建设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住宅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涉及到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目前我国近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9%属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约28%,再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用于建筑的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如果节能型建筑能大力推广,其社会的经济利益和对地球的资源利用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届展会将针对中国及亚洲邻国的市场需求,使您的产品及服务得到合理的定位,并开拓一个战略性的市场契机。我们诚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参加本届展会,相信我们的展会会成为您拓展国际市场,寻求良好商机的最佳选择。
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0日-23日
展会地址: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由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夯实安全基础、注重科技强警、拓展安技市场”为主题的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将于2006年7月举行。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为参展各方提供了交流合作、拓展市场的良好机会,也形成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和参展客户,为展会的再次举办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2006年再次举办本届展会,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和众多商家、客户的要求设定的。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本届展会的举办,为促进我省市安防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为新昆明的建设乃至整个云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八届中国国际工控自动化及仪器仪表(青岛)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4日-27日
展会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青岛,名牌聚集的"制造之都",半岛制造业的龙头,"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2003年7月,一个关于山东和青岛未来发展的决策--《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该意见明确规划了半岛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要建成日韩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在2005年展会规模的基础上,2006年展会现已吸引的展团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港台,并不断加强吸引更多国际展团。2006年国内仪器仪表需求量将达到108亿美元。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带动仪器仪表等一系列相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首届中国智能产品与科技成果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日-3日
展会地址: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展会介绍:智能产品(1)智能家居集成展区,含:智能家居中心,智能家电产品,智能视听产品,智能玩具产品,智能游戏等;(2)智能装置与智能系统展区,含:智能仪表与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系统,智能设备,智能开发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控制单元与系统,仿生与智能识别装置,仿真设计与制造,智能教学设备,智能温室技术与产品,及其他各类智能产品;(3)智能机器人展区,含:专用型机器人,通用型机器人,教学型机器人,游艺型机器人以及各类机器人开发系统;(4)智能建筑集成展区,含:智能场馆,专用技防仪器仪表,数字化小区,以及其他与智能建筑集成配套的技术和设备;(5)智能交通展区,含:智能化交通设备与系统,智能化定位与导航系统,智能化高速路收费系统,车辆智能识别装置,以及其它与交通管理、指挥、运行相关的智能化产品、技术、软件、系统;(6)智能网络展区,含:智能软件,智能商务,智能诊断,目标判断与分级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智能决策软件,智能网络与终端,网络会议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网络监视与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智能网络的平台、系统;(7)智能通信展区,含:智能通信终端设备,智能通信技术,智能通信系统;(8)综合展区,含:以上未涵盖的各类智能产品、系统。
2006中国国际建筑、家居智能化及社区安防数字化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览范围为:1.建筑智能化:出入口控制系统, 门禁系统,生物识别系统,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2.家居智能化:家庭自动化产品,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产品,电话通讯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智能灯光控制,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娱乐系统,智能家居集成产品;3.社区安防数字化:小区电视监控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磁、门禁系统,网络广播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灭火、排烟、供水系统,小区智能联网管理系统,家居报警联网系统,智能抄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4.其他:行业媒体、金融机构、相关产品和软件等。
2006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活动内容:1.高规格的发展战略论坛:届时,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及著名企业高层主管将出席会议,并就我国建筑电气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关政策法规、未来发展趋势等项议题发表演讲,为广大参会人员提供一个把握市场脉搏的良机。2.高层次的专题交流会: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就本领域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以及我国在此产业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征集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3.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知名企业安排技术或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建材及室内装饰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8日-21日
展会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上届展会面积到3万多平方米,共吸引了来自日本、法国、英国、德国、韩国、美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丹麦等数十个国家参观、参展,北京、上海、广州、黑龙江、江苏、浙江等20几个省市和地区的350多家建材企业加盟。据门禁系统统计参观者总量达到34145人次。其中国内观众占本次展会的94.7%,港澳台0.6%,国外观众4.7%。其中国内地江浙沪占有75.1%。
通过展览会结束后对参展商进行的问卷调查, 70%的参展商能够接受本次参展费用,75%的参展商认为展览会专业程度较高,70%的参展商觉得参展效果较好,50%的参展商有意向参加明年的展览会。
上届展会云集了国内建材领域主要知名企业,世界著名品牌也汇聚于此,如安洋、皇明、能率、拜尔、欧文斯科宁、圣戈班、堡密特、SKK、YKKAP、振兴铝、西蒙、金粤、卡帝士、康宇、信义、WOODONE、汇丽、斯米克、卡斯卡特、亚西亚、阿努克、亚士漆、上海市十佳橱柜等业内顶级品牌均已齐集参展。体现了当今建筑材料的最高水准,并取得了良好的展览效果。为上海世博场馆建设和各类建筑工程,提供了最好的建材产品以备选用。
2006城市治安防控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警察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5日-7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出范围是:城市视频监控及周界报警系统、城市治安防范设备、生物识别系统、智能交通及交通设施、警用装备及反恐设备、门禁系统、货物扫描系统、探测仪、感应器、扫描器、模拟训练、特种车辆、应急反应、通讯监控系统、海陆空港口保安系统、安检与保护设备、暴乱控制设备、网络安全、危险物质探测器、移动目标跟踪监控系统、车载监控系统。
2006第六届上海智能家居、家庭自动化技术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东方明珠-上海国际新闻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参展,得到业内人士和各省房产开发商的团体参观,展会品牌度和买家认知度倍受业内推崇,已成为国内至关重要的展会之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并日益崛起成为亚洲新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上海市是目前国内最具辐射力的市场,是国内外企业进行商业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国际物资采购中心,同时也是国内外众多企业推广产品集中地。上海已经成为海内外厂商、买家登陆中国的首选城市。作为国际智能家居的盛会,主办方为广大的智能家居行业供应商、经销商提供广阔的贸易平台,是参展商提升企业知名度、寻找贸易伙伴、拓宽业务渠道的最佳途径。
目前广东省他已经制定了规划,到2010年智能家居的产值要占到整个IT行业的60%。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上海市、浙江省信息产业厅也制定了相关的创新计划,也进行招标,智能家居也是其中的一块。 国外已经看到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开始要形成了,纷纷介入各种展览会、讨论会,甚至是支持国内某些企业发展某个东西,或者把他们的模块拿过来,国外的企业窥于中国的市场,说明我们的智能家居要加快发展速度。
2006鲁中(潍坊)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及智能技术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18日-20日
关键词:公安机关;居民安全感调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4)01―0056―05
公安机关是党领导下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我国社会治安的主要防控任务。“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新形势下执行好群众路线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职责,完成党和国家所托任务的关键。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公安机关在执行群众路线时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居民安全感调查是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犯罪受害恐惧心理感受的调查研究。作为社情民意调查手段,对解决群众路线执行过程中如何“从群众中来”这一命题有重大现实价值。
近年来,对于居民安全感调查,公安机关已在进行一些尝试和应用。由于专业知识、经验和调查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受到了一定影响,使其对公安机关群众路线执行的推动作用降低甚至消失。因此,有必要就居民安全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寻找有效的对策和工作机制。
一、我国的居民安全感调查
安全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感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指的是对人的安全需要层次的满足。公安机关所关注的主要是狭义的安全感。狭义的安全感主要指围绕着公众或居民的社会治安方面的安全感,重点考察公众对社会治安环境的感觉和反应,同时兼顾其他与治安管理活动最直接的相关因素。居民安全感调查有助于公安机关收集民意,使决策资源“从群众中来”,实现公民参与,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更好地执行群众路线。
我国系统进行居民安全感研究始于1988年公安部第四研究所承担的“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指标体系”总课题中的“公众安全感指标研究与评价”子课题研究。当前进行居民安全感研究的主体主要有国家统计局、民间调查机构、高校研究人员等,同时,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以及公安机关也正逐步开展居民安全感调查工作。
二、居民安全感调查现存的主要问题
民意调查的作用主要是“运用系统性、科学性、定量性的步骤,迅速、准确地收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意见,以检视公众态度变化的社会活动,其主要功能是真实反映各阶层民众对公共事务的社会态度和观点,以作为政府或相关单位拟订、修正、执行政策的参考”。作为服务型政府了解群众关于社会治安方面民意的调查手段,居民安全感调查除了要遵循和服从民意调查的规则以外,还要利用政府绩效管理、犯罪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公共管理等相关知识,以充分真实地反映民意。
居民安全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使调查结果与群众的真实感受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公安机关的工作理念、工作目标以及民意调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有较大的关系。
(一)对居民安全感调查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调查流于形式
各地公安机关多数已开展居民安全感调查工作,甚至把结果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但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公安机关在居民安全感调查上仍然缺乏动力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原因主要包括:主观上是由于对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和对公安机关作为服务型政府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认识不够;客观上则是由现有考核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造成的,为应付考核,有些公安机关急功近利,忽视了很难马上见效的群众工作和基础的调查研究工作,居民安全感调查自然也就不受重视。
公安机关存在的认识误区常常导致居民安全感调查无法为公民提供以民意表达方式参与政府管理的机会:(1)有些公安机关进行的居民安全感调查流于形式,甚至有事先预设好调查结果的现象,不能真正反映民意。这样的调查只能用来应付上级的工作要求或者粉饰包装自己的工作成绩。(2)有些地区则直接采用其他机构(如当地的综治办、统计局或调查队)调查结果中与社会治安有关的数据。由于外部机构的数据并不专门为公安机关订制,其调查内容、评价尺度等与公安机关的需求有一定差距,数据针对性不强,数据所反映的民意为公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评估的意义不大。
(二)居民安全感调查与公安实际工作脱节,调查结果应用不佳
民意调查对服务型政府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决策、执行等方面的评价和意见。在群众路线的执行上,“从群众中来”是群众工作的起点。调查结果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对公安工作起到参考作用,才能实现在群众路线表述中的“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如果没有“从群众中来”的开始,就没有“到群众中去”的良性循环,制定的政策就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通过搜索有关居民安全感的学术论文和各类机构的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居民安全感调查分析仍然集中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不同地区数据指标的横向对比上。此类研究虽有助于建立比较合理的安全感评估系统,但更多是停留在学术探讨上,与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比如,此类研究虽然探知了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感受,但这种感受通过标准化的问卷变成了抽象的数据概念。单纯的量化数据研究可能呈现一个居民安全感的轮廓和总体感知,却很难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在许多居民安全感调研报告中,分析数据经常会描述有多少比例的居民认为目前的治安状况有改善,有多少比例的居民不敢深夜独自一个人行走,有多少比例的居民敢于作证,等等。但这些数据给决策机关的参考意义并不大,原因是从数据中很难找到工作的抓手和突破口。另外,单纯把这种数据应用于考核也缺乏说服力,被考核者只知道自己的工作存在不足,但具体是哪个方面的不足或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却不甚清楚,这容易让被考核者感到不服。抽象的数据调查无法与活生生的公安工作结合起来,导致调查结果只能作为宣传报道或者在工作总结中引用的“花瓶”数据。
(三)专业调查统计手段无法与公安专业知识结合,导致调查难以深入
居民安全感调查的专业性使其比满意度等普通民意调查要求掌握的理论和知识更多。进行居民安全感调查不仅要掌握统计调查知识,还涉及到犯罪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比如在调查内容的设计上,犯罪恐惧心理的形成机制、犯罪防控方法、公共信息传播和政府管理的公民参与等方面的理论都对设计一份好的调查问卷有帮助。而一份好的调查问卷在数据分析时可以实现多个数据之间的相互印证,为后期的数据挖掘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源。
然而,现有居民安全感调查主要是由公安机关的某个工作部门或者由调查队等第三方机构负责实施。公安机关的人才有丰富的公安专门知识,但缺乏专业的统计调查知识和执行经验,而第三方机构有专业的统计调查知识和经验,但对公安方面的专门知识了解不多。由于两者不能有机结合,导致居民安全感调查在项目规划、问卷设计、指标选取、测量尺度、调查执行监控、结果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环节都只能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收集居民对安全感的看法。
(四)忽略调查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导致调查结果容易以偏概全
居民安全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受个体特质、外部环境和信息传播的影响较多。在三个要素中,个体特质的稳定性相对较好而外部环境容易发生变化。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各类信息传播渠道成为事件信息的放大器,对居民的心理感受影响很大。传播学方面的“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建构作用,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认识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到自己行动的选择”。当发生重大恶性事件时,经过公共信息传播媒介的广泛报道或熟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可能对全国各地的群众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居民安全感的降低;而在某一特定时期对影响居民安全感的相关案件的整治活动经媒介广泛传播后则会导致居民安全感的提升。例如,某市的公交车爆炸案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居民产生安全感方面的负面影响,使其出行安全感严重降低。因此,在调查时间的选择上,必须注意外部环境或突发事件可能对安全感调查造成的干扰。
从安全感调查选择的时间节点看,当前的居民安全感调查通常在年度考核前进行,以评估全年的社会治安防控成果。这一时期基本上就是春节前或者春节刚过的时间。为了保证群众能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社会治安防控问题。公安机关也会专门针对交通肇事、盗窃、飞车抢夺等容易影响居民安全感的案件采取专项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各类媒体有关社会治安治理方面的工作成效报道也相应较多。在此时进行安全感调查,居民的安全感水平有可能普遍比较高。因此,这一时期调查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居民全年的安全感水平,这样的时间节点安排或多或少影响了居民安全感调查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五)缺乏监控措施,导致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备受质疑
为了解各地公安机关居民安全感调查的开展情况,笔者以“安全感”为关键词,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各地的新闻报道。结果发现,许多地方公安机关的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90%甚至95%以上的居民表示有安全感,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甚至有些地方的群众达到了99.5%以上。这些数据与独立开展调查的民意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一些群众套用比较时髦的话,称自己是“被安全”了。
笔者通过对基层公安机关的调研发现,多数公安机关把调查工作委托给调查队等机构,但在保障数据真实性方面却甚少有监控措施。监控措施的缺失可能使整个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失真。究其原因,主观方面是委托方为了让数据好看,放任一些造假行为和虚假结果的发生,操控调查结果;客观方面是由于委托方在执行环节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使调查执行阶段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格鲁夫斯曾指出反映数据质量的四个误差来源:覆盖范围(Coverage)、无回答(Non-Response)、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测量误差或者回答误差(Measurement or Response Error)。其中,因实地调查过程中的监控不到位导致的误差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以下就常见的容易失控的环节加以说明。
1.选择性抽样。在建立抽样框时事先对样本进行过滤,排除一些曾经遭受不法侵害的人员,而列人大量与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熟悉的人或者干脆列入公安机关内部工作人员。
2.虚构样本。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基于经费的考虑缩减调查样本量,但为了使样本数量看起来足够庞大而虚构样本数量。此外,第三方调查机构也有可能基于成本的考虑而虚构调查样本数量。
3.调查执行人员培训不到位。调查机构在培训完后没有通过试访等环节考核调查人员是否胜任工作就把调查人员派出去执行实地调查工作,导致调查人员对实地调查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而使调查数据失真。
4.调查执行人员故意造假。有些调查人员因被访者的不配合而产生畏难心理,他们不按抽样要求有意挑选一些容易接触的对象。更有甚者,有些调查人员直接胡编乱造调查结果以求尽快完成任务。
5.填写不规范。问卷的填写规范培训不到位,那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可能造成录入错误,导致数据失真。
综上所述,目前在居民安全感调查中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有可能使居民安全感调查的数据严重失真,无法反映多数人的民意。其结果是,居民安全感调查不但对公安机关群众路线的执行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可能成为阻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与公安机关的关系。因此,公安机关有必要寻找有效对策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更好地发挥居民安全感调查的作用。
三、立足公安实际,有效开展居民安全感调查
(一)为公安机关订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感调查
居民安全感调查要更好地为公安机关服务,就必须为公安机关量身定做适合公安要求的居民安全感调查。公安机关的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不能只有抽象数据,不能只有骨架,而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整体。因此,居民安全感调查不仅要关注指标数据的收集,还应把关注点放到居民具体的切身感受收集上。第一,要关注居民具体的不安全感来源。应详细了解一些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具体事例,以帮助公安机关后期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抑制。比如,某地的居民安全感调查中对影响安全感的其中一类因素表达为治安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有关规定,治安违法行为的种类很多,其中只有一部分是容易对安全感产生影响的违法行为。过大的归类使调查结果即使发现影响居民安全感的主要因素为治安违法行为,但具体到公安机关在应用这个数据时仍然无从着手,找不到具体工作的方向。因此,在调查问卷设计时,对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因素选项应该慎重分类,防止信息因归类不当而失去效用。第二,应重视在居民安全感调查中对公安所用防控措施的作用评估。公安所有防控措施的效果必须通过参与调查的居民的真实具体反映加以验证,防控措施的作用大小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辖区群众。第三,应通过参与调查的居民对具体问题的反馈来分析导致特定区域低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总结其社会根源,为公安机关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防止其演变为重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工作监控,扎实开展居民安全感调查
居民安全感调查有其相当高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从调查方案的确定、抽样、问卷设计、人员培训、执行监控、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都需要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同时,调查项目的负责人或经办人还要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才能预见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形成工作预案。因此,公安机关在人才引进时应注意引进一些具有统计学专业知识或有调查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专门负责居民安全感调查工作。当然,短时期之内公安机关中无法找到合适的专门人才,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请专业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协助。第三方机构在协助设计调查方案的同时,培训内部人员,为以后独立开展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无论是由公安机关自己实施还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居民安全感调查均应该注意工作监控。调查项目的负责人、经办人在思想上要重视监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监控常识和经验。常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接受外部培训等方式获得,经验可以直接跟随调查人员进行实地查访这条捷径获得。此外,应把质量监控结果与工作报酬等经济利益相挂钩,从机制保障的角度推动居民安全感调查扎实开展。
(三)以定性研究手段为补充,充实丰富安全感调查结论
公安机关要获得对公安工作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必须注意在调查中收集活生生的具体事例,深究其根源性的问题。因此,调查应该通过设置开放题,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追问以获得第一手的具体事例,并由调查人员详细记录,为后期通过某些比较详细的个案来充实、丰富和印证定量数据的调查结论打好基础。此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定量调查工作结束后,就某些问题组织焦点团体座谈会或深度访谈,让受访者在无压力有焦点的环境中表达出对社会治安以及公安工作的深层次看法。通过整理、综合定量问卷中的开放题所获信息以及焦点团体座谈会或深度访谈所获得的深层次信息,让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变得有血有肉,数据更直观,分析更透彻,更易于理解,说服力进一步增强。
(四)日常调查与专项调查、面上调查与点上调查的有机结合
公安机关的居民安全感调查从内容上看,既包括用于常态化评估的面上常规调查,也包括某个政策或措施出台前的专项民意摸底。面上的调查,可以由省、地市或县级公安机关进行,根据各辖区的情况合理分配样本;局部调查因为针对性更强,设计的问题较少,主要收集几个关键问题的信息即可。
从空间范围看,既包括全局范围内的调查,也包括某一些局部重点区域的监控调查。全局范围的调查内容应该丰富一些,可以用于后期深入分析的内容也应多一些。局部调查可以县级或派出所为单位进行,将样本集中于某一特定区域,如矿区或工业集中区等。局部调查问卷应该短一些,问题可以精练一些,样本量也可以少一些,所获得的信息作为某一专项工作的决策参考。
从时间角度看,除了年度的调查以外,还应有以半年或季度为周期进行的安全感调查。居民安全感调查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评估公安采取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循环。半年或季度的调查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并在下一个周期的调查中评估措施有效与否,从而提高居民安全感调查的效用。
(五)充分利用公安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公安机关居民安全感调查
公安机关进行居民安全感调查时还应注意利用公安自有资源,一方面可实现公安专门知识与现代统计知识和社会调查知识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能尽量节省经费开支,提高调查的性价比。利用公安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公安机关内部的人才智慧,对其他渠道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信息搜集框架,做好调查规划。二是利用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进行调查问卷的试访验证,发现调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三是利用公安的“110”呼叫中心,设立专门外呼座席,培训专门人员进行电话调查和回访工作。如有条件,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电话辅助访问系统(CATI),以便更好地收集数据。四是对负责公安统计工作的人员专门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协助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针对不同部门的需求挖掘数据信息,尽量提升数据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你感觉安全吗?――公众安全感基本理论及调查方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17.
[2]王石番.民意理论与实务[M].台北:黎明文化专业公司.1995:24.
[3]李锡伟.浅议治安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3-6.
[论文关键词]治安管理课程 实训教学
近年来,公安院校大都针对治安专业实践性强的特征,相对强化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尚未形成体系,未形成整体合力,实训教学效果自然无从谈起。“理论脱离实践、动手能力差”的治安人才培养缺陷并没有得到改观。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对于造就具有从事治安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正确的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应当重视当前教学和未来职业的平衡,注重课程教学与未来警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使得课程教学适合公安行业的发展需要。故要秉承“警学结合、战训合一”的设计理念,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统一,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全面贯彻“教、学、训、战”一体化的教学训练模式。要以治安业务为内容,以实践工作操作为规范,以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要严格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体系的内在规律和治安实践工作的现实要求设计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和实施实训教学。在强调夯实基础、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紧紧围绕公安院校各公安专业尤其治安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基层治安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或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从事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的实际工作能力,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的特点。
二、准确定位实训教师角色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时代要求,改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客体”的教育单主体观理念,明确自身现实角色定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综合的知识引导者和能力指导者,树立“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的教育双主体观理念。“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更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单向教与学转变为双向的沟通与互动。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的指挥者,更要参与到学生的具体实训学习中来,甚至于与学生共同分担扮演实训场景设计中的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演练。“以前的教师相当于是羊群中的牧羊犬,而现在则变成了羊群中的领头羊。”罗素曾说:“要使个人生活成为整体,它必须体现一个人所有的创造性冲动,而且他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和加强这种冲动的教育。”治安管理课程老师应当积极顺应现时代治安管理形势发展变化对于治安管理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探究现代社会发展模式下公安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场景的设计、角色的调配、问题的引导等途径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治安管理课程是实践性特别强的实用性课程,其实训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实训教师“实训场景”的设计和运作,在于实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灵魂,其使命在于点燃受教育者的求知之火,调动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去私心而扬公心,使之具有宽广的胸怀,未来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力,获取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创造的欲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弹性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应当在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同时,着力提升实训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外请基层公安实战部门有一定理论素质的优秀干警作为教官、教师和教官岗位互换制、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到先进公安院校交流学习等方式有效弥补、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逐步建设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实战能力强的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使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师真正融治安管理研究者、治安课程教学者和有经验的治安管理实践者为一身,才能真正地大幅度提升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效果。
四、夯实实训教学硬件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除了软件条件外,实训场所的齐全和实训设施设备的完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它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技能训练的依托,能够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治安管理课程实训场景设计的仿真性和实训项目开设的完整性,当然也决定着实训的最终效果。而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研究尚存在开展实训教学缺少可利用的现代设备模拟环境和资金投入量少与支持研究全面深入开展的矛盾。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实训条件却硬性要求教师开设实训项目,将不可避免陷入“虚于应付”的实训“形式化”“虚无化”的尴尬现状,学生不满意,老师有怨言,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作为现代化的公安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当前治安管理实训室数量相对较少、条件相对较差、设施设备相对缺乏的问题。如前期可加强模拟派出所、治安陈列室、治安防控实训室等室内实训室的建设,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在后期积极获取资金支持,设计并建设完成治安实训“模拟街区”,如仿真街道、银行、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地铁车站、公交站台、社区等,为治安实训完成仿真的室外实训场所,将大部分治安实训项目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形成水平较高、容量较大、条件配套的硬件实训环境,真正契合治安管理课程实训要求。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第六,场景评价。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与实训指导老师总结点评相结合。
第七,实训考核。完成相关实训报告,进行实训考核。如:“治安纠纷调解”实训项目的实训程序即可设定为:教师拟定并给出“实训场景”:某日,梁某某的侄女与汪某某的堂弟结婚,梁某某与其他亲戚到汪某某的堂弟家做客,汪某某也在,饭后谈话期间,讲到婚嫁财物,话不投机,双方拉扯起来,汪某某不分青红皂白,用手中的茶碗向梁某某头上砸去,将梁某某头部砸伤。经鉴定系轻微伤。旁观者报警,当地公安派出所出警后对梁某某和汪某某进行调解,汪某某蛮横不讲理,双方争执不下;学生复习有关治安纠纷调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调解程序规定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并进行角色分工:一般每10位学生一组,2人为社区民警,2~4人为纠纷当事人,2~4人为旁观群众或目击证人;做相关物品和道具的简要准备;纠纷当事人根据角色分工,按照“实训场景”的框架和要求演绎该纠纷“实训场景”;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出警、介入;民警演绎治安纠纷调解的相关过程和程序;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实训指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