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琴教师新一年

钢琴教师新一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钢琴教师新一年

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第1篇

一年级的时候,对侦探推理很感兴趣,甚至,有的时候会利用睡觉时间,来把他看完,那时,我想:我长大后,要当一个推理家,把什么案子中的秘密,都解开!象工腾新一一样,让犯人一听这名字,就毛骨悚然!

二年级的时候,我对律师这工作感兴趣了,那时我想: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律师!让人们不再受坏人的欺负!

三年级的时候,我对教师这工作也感兴趣了,那时我想:还是不当律师了!当教师多好呀,同样都有个师字,而且,可以任意去给学生布置作业!还可以给国家栽培一些栋梁!

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发现教师这职务很累人!!有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会给你调皮捣蛋,不给你面子,让你难堪!有的时候,还要熬夜给学生改作业,还有些学生作业很多热闹感你发脾气的地方。有的呢,是不做、有的呢,是写得乱七八糟的!让你生气!有的时候,生病了,担心学生们没有人代课,所以,还得冒病去给学生上课等等等等累人的问题,所以,脆不做教师了,当个明星,受万人景仰!

五年级的时候,我也长大了,有许多字都看懂了。所以,我看了许许多多的电视和报纸,发现,明星诽闻多,只要一跟这个人合作,保准你第二天就会传出诽闻!而且,签名累人啊!我看一部电视,里面的周星驰就是当总裁(演戏的),给人签名,签得手指发酸,就差点永远提不起笔来的,也因此快变成个神经病的人,因为只要有人一跟他打招呼,他就拿起笔来给他签字....所以,我放弃当明星的念头了,我现在想当....当....哎呀!不知道拉!反正,我只要好好读书,就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陈文凡!加油哦~~

HO~~

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兴趣;钢琴教学;音乐考级

钢琴因其具有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优越特性,被誉为“乐器之王”。作为欧洲代表国之一的英国,其钢琴教学体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与完善,而中国直到19世纪上半叶即西欧的钢琴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才传入欧洲现代钢琴。而钢琴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而得以普及是20世纪80年代。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学琴的儿童日益增多,所以儿童钢琴教学更是近几年广受关注的热点,也有不少的学生在钢琴大赛中脱颖而出。这股学琴热潮像春风、似暖流,对提高民族新一代的文化素质,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业余钢琴教育虽然在短短的20多年里迅猛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所积累的教学曲目和经验不多,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钢琴的学习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学习钢琴只是接受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钢琴教师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不能片面地一味地追求弹奏的技巧,应该从儿童的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着手,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引导学生在演奏钢琴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钢琴的兴趣和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学好钢琴,兴趣是关键

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潜能的发挥。首先要为每位学琴的儿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案,教法灵活多变,循序渐进。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有差异,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如果是比较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选用趣味性强的教程,比如说“小汤普森”,根据书里面的标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四手联弹,这样可以加强曲子的音乐感也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另外以加强艺术修养为目的,让学生多听多唱。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言,例如:弹跳音就像是在拍皮球,把自己的五个手指比作五线谱等加上夸张的表情与学生互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在学琴当中规范化的手形、规范指法习惯、科学合理的弹奏方法和姿势、完整的节拍节奏感的训练、教材合理的选用、音乐情感和音乐风格的表现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练琴的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琴尤其要注意基础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这样也会使学琴变为被动。

二、孩子学钢琴,教师是关键

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都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表现欲。从学习钢琴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给学生讲述乐曲所展现的画面,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通过示范来感受音乐,再让学生来模仿,这样逐步来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也不注重研究孩子的心理,只按照老的一套教学方法生搬硬套,这种陈旧生硬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孩子厌恶练琴的心理,人为地为孩子在钢琴上设置了许多的障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考级这个问题,几首考级的曲目可以让孩子学一年,对基本乐理、视唱、听音练耳和音乐素养一点也不重视,这完全偏离了学习钢琴的正确轨道,这种舍本求末、急功近利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孩子爱表现的天性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观摩和小小的家庭音乐会使孩子可以通过这一些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一名好的钢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多与外界交流,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面对不同性格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对于胆子小的孩子就要多鼓励、夸奖他的长处,对于爱骄傲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的缺点,少一点表扬,讲究语言艺术。

三、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钢琴

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第3篇

一、课程改革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 30% 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 " 问题家庭 " 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是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所以应该多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课程改革要把养成教育放在关键的地位。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钢琴教师在收学生时,问第一位孩子:"你原来学过什么?""我什么都不会。""好!你的学费是 500 元。"第二位学生说:"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钢琴。""好!你的学费是 1000 元。"家长不明白,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已经有一年的基础了,却要付双倍的学费?"那位老师很肯定地说:"是的。因为我要花双倍的时间来纠正他在那一年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动作。"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见到谁的自行车被风刮倒主动上前扶起来,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放学站路队 …….. 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最佳时机。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就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三、新课程改革应注重赏识教育。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地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的心态要平和,要宽容。有的时候,因为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也不喜欢他,但表面上不表现出来,因为孩子是敏感的,我知道他能感觉到,所以我总是把他的这些缺点忽略,夸大他的优点,效果好极了。赏识就像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对方因为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痼疾,矫正行为的错误,鼓舞其改过的信心,点燃其向善的勇气。

差生甲成绩较差,但记忆力特好,教师就鼓励他背诵课文,争取夺魁。这位学生这样做了,果然在全班夺魁,并且在全班背诵古诗词的比赛中夺得第一,从此他的各门功课也随之有了起色。我想教育人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孩子也许会有反复,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们大海捞针地发现,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遗余力地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给我们带来惊喜!

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用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赏识自己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在赏识中学会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抬起自信自强的头来,笑对生活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

四、新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每个孩子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着丰富情感和需求的独立的人。"

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学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育实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音乐开课率有较大提高;课程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学方法、手段等逐步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尤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一课程基本理念体现了课程性质、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机制的根本改变。可以说,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发展。

高师院校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主要场所,高师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质量。为了促进高师音乐教育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2001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密切关注和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研究对教师培养和培训提出的新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当前的课程改革。2001年12月,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计划》中要求,各师范院校在启动新一轮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应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自我发展能力。[1]

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下,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已经明显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不少高师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感到非常茫然,常常感觉到“学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学过”。这说明我们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的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现行的办学理念和框架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成为受中小学欢迎的合格的音乐教师,是摆在每一位高师音乐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使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形成良好、顺畅的对接,须从多个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我拟就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育实习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由于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专业音乐教育是借鉴欧洲的,或是间接通过日本而借鉴欧洲的,其主要特征是音乐艺术教育,对音乐艺术中的技能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专业音乐院校在上世纪前半叶尤其重视音乐技艺传播。又因为当时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多由专业音乐院校毕业而来,所以这种重视音乐技艺的特点也由专业音乐院校的师生带到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造成了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为目标,以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规格为规格,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2]

在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大家对于高师学生是占领舞台还是站稳讲台,是一专多能还是多能一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归根结底,就是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甚清晰。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舞台和讲台能够兼顾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只能选择其一的话,那当然是要站稳讲台。这样的道理似乎谁都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各自为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但忽视了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致培养的学生声乐主项的能唱、钢琴主项的能弹、器乐主项的能演奏,但是恰恰就是不会教学。因此,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中,必须明确师范性,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提倡“宽口径”、“应用型”,应当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创新型的多面手。但“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一根本不能丢,只要是在满足“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一基本条件之后,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以适应综合性、创新型、宽口径、多面手的需要。因此,课题组提出的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3]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要使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关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应当包括两大类别,即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王耀华认为音乐专业课程大致有如下类别:(1)音乐感受与鉴赏课程。包括基本乐科(含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与音乐鉴赏、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分析学等;(2)音乐表现类课程。包括钢琴、声乐、中外管弦乐器演奏、舞蹈、艺术实践等;(3)音乐创造类课程。包括歌曲作法、多声部写作(含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与音乐学概论,音乐与自然、社会、文化等;[4]这四个部分的课程设计是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内容标准一一对应的,值得称道。但我认为,这样的课程结构还是不足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对于几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

钢琴即兴伴奏尤其是自弹自唱一直是高师学生害怕、但又在工作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能力。长期以来,高师培养的学生按照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认为自己是“钢琴专业”或是“声乐专业”的,造成了会弹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会弹。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需要老师既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又能自己用钢琴伴奏。这无疑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

另外,很多钢琴主项的学生能很好地完成高难度的练习曲与乐曲,但却弹不好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的伴奏。为什么?因为没有正谱。这些问题绝不是发生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的身上,而是绝大部分学生如此。

因此,加强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钢琴主项的学生,应该减少练习曲与乐曲的作业量,从简单的儿童歌曲入手,先进行简单的编配,熟练后再思考如何配得好听。最后结合所学的声乐知识,完整地边弹边唱。对于声乐主项的学生,不要过多地去弹专业的钢琴曲目,在掌握了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和和声曲式后,就应该直接进入到中小学演唱的歌曲伴奏中,只有多弹多练,才可能练好即兴伴奏和歌曲弹唱。

2.中小学音乐教学法

我们现阶段的高师音乐课程教学,各门课程条块分割,关联不大,尤其是没有直接指向中小学音乐教学,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直到教育实习才见到中小学音乐教材。因此,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本来自己就一知半解,又如何教学呢?现在的中小学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中小学生又处于一个信息非常畅通的时代,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又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就很难吸引学生。

日本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四个学年里都有音乐教育学的内容,第一学年是音乐教育学概论,含民族音乐;第二学年是音乐教育学分论,含日本音乐;第三学年是音乐教育学专论;第四学年是演习和毕业研究。每一年的音乐教育学都是四个学分,而且将音乐教育专业又分为音乐教育和形体律动(体态律动)专业。[5]这对于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小学音乐教学很多时候要运用到体态律动,而我们的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从未接触到这方面的课程,以至于面临教学实际时,学生还得从头摸索。现在很多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包括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都非常重视体态律动教学,这些内容都可以引进到音乐教学法的课程中。

美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同样非常注重教育学类的课程,而且每门课都直接指向中小学音乐教学。他们的很多课程,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都是完全有可能把大学老师教他们的内容照搬到未来自己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去的。[6]而我们现在的教学,过多地注重技能的培养,以至于学生毕业后到中小学工作,关于教学,依然需要从零开始。虽然有一门《音乐教学法》的课程,但是更多的还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学生的实践。究竟怎么去教,这些理论该如何运用,学生还是不清楚。

因此,我认为,音乐教育类的课程必须得到重视,应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不但要开设音乐教学法,而且要开设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体态律动教学等直接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联系紧密的课程。另外,在每门课程中都应该既传授知识技能,又传授教学方法,使每一门课都与教学法联系起来。真正到那一天,也许就不需要开设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了,那就意味着,毕业生教学能力有了基本的保证。

三、高师音乐教育实习

由于高校扩招,人数激增,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实习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一部分由学校分配,一部分顶岗支教,剩下的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由学校分配的一般是到一些城区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这些学校由于软、硬件条件都不错,深得学生的青睐。但是到了实习学校以后才发现,这些学校让他们去实习,主要是让他们排练校庆、元旦晚会的,上课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再碰到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指导老师,实习的一至两个月基本都是白费了。顶岗支教一般是到一些偏远地区,实习生下去的同时,原来岗位上的教师集中到师范院校学习培训。这样实习生有充分的锻炼时间,因为原来老师的所有课程都将由实习生来代替。但是,缺乏了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再加上在高师院校接受的教育难以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所以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大部分都是自己随便找个单位签个字、盖个章,然后在家复习考研或是闲赋。

要想使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形成良好的对接,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给高师学生上“战场”之前的“演习”。对此,我提出几条建议:

1.建立实习基地和导师负责制

高师院校应选取一部分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每年选派实习生到该校实习,同时该校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定期到固定挂靠的高校接受在职培训,从而增加了中小学教师参与职后培训的机会。这样能达到高校与普通中小学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时,在实习基地选派认真负责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由该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将实习贯穿在四年学习过程中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实习一般安排在本科学习即将结束的第七学期进行,为期6―8周,然后紧接着就是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这样,学生实习期限短,并且缺乏一个反馈――再学习的过程。一、二年级可以安排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观摩中小学音乐教师上课,三年级开始可以安排实习,学生带着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回到学校进行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然后再次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教育实习……这样有实践、有反馈、有再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

3.完善教育实习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是整个音乐教育实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导向、鉴定、激励、调控功能。《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着眼于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7]尤其要重视教学对象的评价结果,因为这才是反映一个老师教学水平高低最直接的途径。

要使高师音乐专业教育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文中管窥之见的陈述,只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此课题的研究中来,以使高师毕业生能够顺利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过渡,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杨瑞敏.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J].中国音乐教育,2003,(1).

[2]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3]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4]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5]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58.

[6]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4.

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第5篇

曾经掉入绝望的深渊

2009年6月7日,当时年仅19岁的日本少年井伸行,在世界级大型音乐比赛“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一举击败众多技艺超群的竞争对手,获得了这次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

观众们全体起立,疯狂地为这位年轻的钢琴家喝彩,井伸行腼腆地微笑着站起来――他必须由人搀扶着才能向前走几步,面朝全场观众鞠躬。

因为井伸行是位盲人,一出生就双目失明。

“当我知道伸行患有先天性视觉障碍,从诞生开始就看不见东西时,我感觉自己简直掉进了绝望的深渊,不知道该怎么办。”伸行的母亲逸子在回忆伸行的成长道路时,这么说道,“圣诞节的时候,看着满街的彩灯,一想到伸行一辈子都看不到这样的景色,我就止不住地流泪。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伸行发育得明显缓慢些。伸行一直长到8个月的时候,还不会抬脖子,更不会爬。”

伸行不但长得比正常发育的孩子要慢些,而且每次逸子带着伸行出门,或去朋友家做客时,街头的噪音和朋友家吸尘器的声音,都会令小小的伸行哭个不停。

如果换成一位没有耐心的母亲,看到每次孩子一外出就哭个不停,也许要焦急或是心烦不安了。可是逸子不这样,她看着哭个不停的伸行,心想:“看来,这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这孩子天生双目失明,但也许拥有一对非同寻常的耳朵呢!”

一个天才钢琴家的诞生

逸子开始细心观察伸行。有一段时间,逸子天天在家播放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当时才8个月的伸行,一听到肖邦的钢琴曲,小小的双脚就会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晃动。逸子注意到这一点,于是每天都在家播放肖邦的这首钢琴曲,一直放到那张CD磨损到无法使用之后,逸子又去书店重新买了张新的肖邦钢琴曲,这一张肖邦的钢琴曲,因为跟之前那张的演奏者不一样,结果伸行居然听得很不耐烦,表现出很不愉快的样子。

这让逸子大吃一惊:难道这个还不到一岁的孩子,居然能分辨出不同的钢琴演奏者?逸子将自己的疑问告诉丈夫,丈夫说:“不可能吧,也许只是偶然的巧合罢了。”

可是,逸子依旧不死心,坚信自己的感觉,认为绝对不是巧合。于是,逸子去书店,重新买回一张和原来一模一样的CD,再次播放给伸行听。听到这张熟悉的CD后,伸行终于又像以前一样,双脚随着音乐一起有节奏地运动,显得十分开心、愉悦。

伸行虽然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但在两岁半的时候,听到妈妈在厨房哼唱《铃儿响叮当》的歌曲,便主动敲打玩具钢琴为妈妈伴奏,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兴趣,并且无师自通地将《铃儿响叮当》这首曲子用玩具钢琴弹奏出来。

伸行所有这些无意中的表现,都令逸子十分惊喜,她细心观察伸行对于音乐的反应,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因为逸子相信:孩子的“喜好”和“兴趣”是发现孩子才能的原点。而要发现孩子的“喜好”与“兴趣”,不仅需要父母有足够的爱心,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注视和观察自己的孩子。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行动力”。例如,当逸子发现儿子对音乐的兴趣时,不仅只在家反复播放CD或DVD,还领着伸行直接去听现场音乐会,因为聆听现场所得到的那份感动,与听CD或DVD播放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伸行开始对玩具钢琴感兴趣时,逸子就马上去为伸行寻找最好的钢琴老师,让伸行接触和抚摸真正的钢琴,因为玩具般的钢琴道具,与真实的钢琴是两码事……

“让孩子接触实物,是激活孩子‘干劲儿’的开关。”逸子说。

就连伸行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母亲会领着我去美术馆,将美术馆里的绘画一张一张地讲解给我听。现在回想起来,拥有这些经验对我的帮助很大。”

正是母亲逸子对伸行细致入微的爱与智慧,点亮了伸行原本处于黑暗中的人生,令伸行看不见的双目也拥有了光明,从而成就了一位举世瞩目的年轻钢琴家。

美国的家庭教育家Dorothy Law Nolte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忐忑不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就会有一颗总是忐忑不安的心。如果老是对孩子说‘可怜的孩子’,你就培养了一个自卑的孩子……总是得到鼓励,孩子将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给予孩子守护的力量,孩子就会成长为坚强的人。”

他是妈妈眼里最可爱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言行左右孩子的性格,而孩子的性格决定他未来的命运。如何从言传身教中给予孩子积极的正面影响、引导孩子的潜质、给予孩子自信、成为孩子最好的伯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70后作家乙武洋匡的故事。

1976年4月6日,樱花盛开的季节,有一个小男孩儿诞生了,这个小男孩儿哭起来时声音洪亮,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小男孩儿一出生就没有手足,用医学上的专业术语来说,叫“先天性四肢切断”。

“以如此超个性的姿态诞生,令周围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我和桃太郎了。”长大后成为日本著名作家、体育评论家的乙武洋匡,在其自传《五体不满足》一书中这么写道。

本来,婴儿出生之后,应该就是令人感动的母子第一次相见,可是,因为害怕刚刚生下孩子的母亲遭受太大的打击,医院只好以“孩子的黄疸严重”为由,将刚出生的洋匡与母亲隔离了一个月之久。

母子第一次相见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去见儿子的途中,母亲被告知,她的儿子并没有患黄疸,之所以至今不让母子相见,是因为孩子的身体有些异样。一直到母子见面之前的最后一刻,医院依旧不敢将实情告诉母亲。甚至,医院连担架和住院的空床位都准备好了:只等着母子见面之后,好及时抢救因无法接受儿子没有手足而当场晕倒的母亲。

但是,洋匡母亲的表现,却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异得几乎要晕倒过去。

“真可爱啊!”母亲脱口说出的这句话,与周围在场的人预想的完全相反。事实证明,哭泣、惊慌失措、失去知觉、晕倒等等,人们所有这些预想与担心,都是杞人忧天。

洋匡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母亲第一次见到我时的感情,不是‘惊异’也不是‘悲伤’,而是‘喜悦’。‘真可爱啊!’――出生后一个月,我终于真正地‘诞生’了。”

“有残疾儿的家庭,大都会将孩子关在家里,尽量躲起来不见人。但我的父母亲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他们为了让周围的邻居们知道我的存在,经常带着我外出散步。”

“在我9个月左右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喊出了‘爸爸’这个词,那以后,我如同打开了话匣子。一岁左右的时候,我成了个‘饶舌小子’。父亲看到这样的我感到非常有趣,买来四方的、绘有图案的积木,开始每天给我‘上课’。”

“这是什么?”“洗衣机。”“这个呢?”“爸爸的眼镜。”“那这个呢?”“报纸。”

“父亲每天从公司下班后,一回家就反复不断地这么给我上课。而母亲只要有时间,就会拿起书本朗读给我听。可以说,我的父母亲,都是典型的‘教育爸爸’和‘教育妈妈’。”

为了让洋匡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洋匡的父母都坚持让孩子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并为此不惜多次搬家。洋匡开始要上小学的时候,最初几乎遭到了所有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的拒绝,眼看只剩下前往“特殊学校”这一条路可走,洋匡的父母依旧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他们领着洋匡去找学校的校长,让7岁的洋匡当场演示他独特的生活能力:他可以将笔夹在手臂的缝隙之中写出漂亮的字,可以用牙咬住剪刀裁纸,甚至还可以自己吃饭、喝汤,因为没有双腿,几乎是屁股着地般地在地面上移动……洋匡无与伦比的自理能力,让校长和老师都看呆了,并深深折服。

成功就是毫无障碍地生活

洋匡在自传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父母:“父亲是个比我还要孩子气的人,感觉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我们一起吃甜点,快吃到最后时,父亲会毫不客气地和我抢。父亲对我说:‘因为你没有兄弟,所以我得注意不能让你变得任性。为此,我既做父亲还做哥哥,瞧瞧我,实在了不起吧!’父亲是个十分讲究的人,总是将自己打扮得很帅。包括我自己,也经常想,即使年纪大了,也一定要让自己帅气得体,我想这一定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吧。”

谈到母亲时,洋匡叙述了这么一件事――

中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想和朋友们一起出门旅游,于是回家对母亲说:“妈妈,今年夏天,我想和朋友一起去青森旅游。”这是我第一次开口说出这样的话,我预计母亲会说:“和朋友一起去,太危险了,不行。”或者说:“我们不跟在你身边没关系吗?”可是,母亲的回答,倒令我不知所措起来:“是吗,从几号到几号不在家呢?记得早点儿告诉我。”

“啊?好的,但为什么呢?”“知道你的日程,你出门的几天,我们夫妻俩不也正好可以出去旅游?”

那年8月份,父母目送洋匡出发去青森之后,两个人也一起去了香港旅游。

通常,障碍儿的父母,总是容易过度地保护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孩子“可爱”,而更多的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怜”。父母若心里认为孩子“可怜”,孩子也会敏感地察觉到这一点,于是也会跟着想到“自己真是个可怜的人啊”。

而洋匡的父母从不认为自己的儿子可怜。洋匡说,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有“身体障碍”这样的意识。经常听到有人说“超越障碍”“克服障碍”,可是这类表现在他的父母身上完全用不上,因为他们从不将他的“身体障碍”当成什么不得了的负面因素来对待。

长大成人的乙武洋匡,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作家,其自传《五体不满足》一书的销量就超过500万册。除了写书,洋匡还是一位专业级体育评论家,除此外他甚至还到学校去任教,做一名小学老师。不久前,刚刚结束3年小学教师生活的洋匡,又重新执笔开始新一轮的写作。

正是父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会了洋匡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才造就了积极、乐观而自信的作家乙武洋匡。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千里马,而做父母的,首先要学会该如何成为一名不仅善于挖掘孩子潜质、还能以自己的言行给予孩子积极引导的“伯乐父母”。

有这么一句世人皆知的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若用在父母与孩子身上,则可以是:“世有父母,然后有孩子。有才能的孩子常有,能发现孩子才能的父母却不常有。”

世上没有无才能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带着独特的天赋降临人世的。只是孩子的天赋若不能被及时发现的话,那么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