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钱币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接受脱产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必然逐步提高整体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五)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推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绝大多数的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财务信息不上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将缺乏竞争力。
(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的培训费用,而在硬件上的投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三)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四)面对WTO、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企业应重新定义新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全新规则。以前那种缺乏前瞻性、国际可比性、闭关自守的会计信息,已经跟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具有透明度、更加可靠,并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国际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与推行,将对传统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彻底改变中国原有财务软件的形象,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
三、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电子学和信息学的综合运用,会计传统的核算环境、信息载体、管理模式、安全控制体系均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算化将面临众多新的挑战,而电算化的安全是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何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充分发挥会计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但有个别企业在初始化时对于核算的内容缺乏周密的考虑,或者对于财务管理的框架缺乏妥当的构思便草率行事,由此招致以后工作上的麻烦,使得定义过的软件不断进行“修修补补”。所以在初始化之前必须要根据业务特点、核算内容、管理要求制定具体的方案,经过多方面的讨论通过再予执行,同时对录入的期初数据要由专人进行复核。
(二)必须建立严格的摘要向银行提供了已结账的当月正式报表,没多久银行找上门来,认为企业提供了虚假的会计报表,并当即停止了贷款谈判。最后才搞清了原因,原来是前后两次提供的同一月份报表截然不同,这件事给企业敲响了警钟,随后便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增强了工作的的严谨性。
(三)关键性名称、代码的前后输入要完全一致。电脑与人脑的区别在于:电脑是根据规定的概念进行逻辑分析判断,而人脑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既要考虑既定的概念,又注意一些随意性的东西。比如,在设置客户往来时,“四川省财政厅”与“四川财政厅”在手工作账时知道是同一单位,而电脑却认为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单位,会分别列账,造成数据不准确。所以同一内容的东西在前后输入时要绝对一致,不能有丝毫差别。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算化输出结果的快捷、准确性。
(四)一定要采用机内逐张审核签字办法。有的软件允许逐张签字与一次性签字自由选择,如果采用机外审核、机内一次签字,在中间会形成漏洞,一旦制证人员已打印出的正确凭证在机内再修改,进行舞弊操作,审核人员从凭证上难以发现,给不法人员造成可趁之机。此外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每个操作人员的口令要绝对保密,要定期对软硬件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备份财务数据,财务主管定期查看上机记录,定期上机检查账务,将纠错防弊贯穿于始终。
四电算化会计人员培训教育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人机协调一致的工作过程,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是电算化安全保障的现实需要。①知识更新。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重视新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电算化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单位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②安全教育。深入开展电算化人员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工作责任心。③后续教育。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在加强会计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也应注重电算化安全的教育,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柯鸿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
2.杨耀伟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3.李丹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最长,学分最大,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衡量和检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文献查阅、实验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综合的训练,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因此,毕业论文也被称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1]
应用化学作为一门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间的应用型的学科,在国内多所高校均有开设,并且本科阶段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石河子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授予工学学士,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实现该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校一直非常重视。通常,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包括四个方面,论文选题、论文研究、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四个环节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优秀论文。但在毕业论文实际开展过程中,还较大程度存在学生认识不到位和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为了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做好毕业论文的各环节的管理,笔者结合本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及自身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就如何强化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各环节管理提出个人观点。
一、毕业论文前的准备工作
1.科学上的继承和借鉴、交流和综合,主要通过文献检索来实现。有效地查阅科技文献,可以减少重复劳动,避免走弯路,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2] 但实际情况表明,本科生在文献查阅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仅局限在百度、Google等基本的搜索引擎,而对于专业知识、文献的检索知之甚少;同时缺乏对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第六学期开设了《专业英语》和在第七学期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两门课程。其中,《专业英语》课程,重点讲授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等的命名,外文科技文献的组成及书写规则,外文科技文献的阅读技巧等。而《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则讲授文献检索的传统方法、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的检索,重点讲授网络数据库的查询及使用,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ciFinder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本科论文的文献查阅、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帮助。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本科论文,兴趣和热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为了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和做感兴趣的课题,我们会在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之前召开本科论文动员大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详细介绍我院能带本科论文老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按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论文指导教师,确定自己论文的研究内容。同时我们打破了教学系的壁垒,允许学生在全院不同教学系中自由选择指导教师。从近几年的实际结果来看,这种举措是值得肯定的,学生反应较好,论文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3.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拔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我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均来自教学科研一线,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实验员一般不担任指导教师。为了保证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学院明确规定了老师所指导学生数不超过8人。同时,为了保证论文的顺利实施,科研项目多、研究生多的教师可多带些,而科研经费较少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则相应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我院把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毕业论文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对优秀的毕业论文给予资金支持,并发放一定的毕业论文指导绩效津贴。
二、毕业论文中的过程管理工作
过程管理强调的是全程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过程关键点的监督,其宗旨是“抓大放小、灵活弹性”。[3] 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工作,使毕业论文制度化和规范化,可有效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在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方面,我院成立了以教学副院长为首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科办、学办、各系协调配合、组织实施。其次,对毕业论文的重点环节,如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学院加强监督和督导,确保开题论证到位、教师指导到位、研究过程到位、质量控制到位。以检查促效果,以指导出成绩,以考核出成效。在约束学生对毕业论文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的同时,督查指导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确保老师认真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4] 同时在各个环节,学校也会组织督导抽查、督促和指导。再次,学院统一印制论文实验记录本,规范开题报告、最终论文等文件的格式,做到论文的统一和规范化。学院还在院内统一协调学生实验仪器、实验场所,以及院内大型表征仪器的使用等,为本科论文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毕业论文后的评价工作
毕业论文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总结性的、综合性的、独立完成的作业,历时一个学期的辛苦努力,最终的成绩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非常看重的。因此,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成绩评定体系非常重要。我院的学生论文成绩一般是按照导师给出的成绩、评阅人成绩和答辩成绩按40%、20%和40%的权重确定最终成绩。在各部分的成绩评定时,均给出相应的评定依据和评定标准,尽量保证成绩的公平和公正。另外,为了保证论文的严肃性,杜绝教师个人及相互之间的感情因素,学院还确立了专家复审制度,对于评定为不及格和校级优秀论文进行100%复审,而对于其他的则采取抽查的方式统一进行复审,以规范论文的质量及成绩评定。对于与评定级别不符的论文通过专家组的复审,进行成绩的更改,通报相关指导教师和学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罚等。
四、 结语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个核心指标。在毕业论文期间,学校、学院应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加强对毕业论文各环节的严格管理和监控,这样才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达到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最终目的。
舶来品上作为装饰功能的汉字――铸币上的汉字
除了钱币之外,由中国而至的带有汉字的物品如铜镜,中药材,以及丝绸等物品,这些物品上带有的汉字也被视为一种装饰性的中国图画而已。正如文字起源就是由图画乃至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一样。汉字原本具有各自的读音和含义,这些刻在中华物品上的汉字的读音和含义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看来毫无释义的必要,只是具有中国舶来品的特征而已。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的官方和民间往来频繁。伴随着古代中国的朝贡贸易和随贡贸易,日本的贡品纳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物品也大量流入日本。这些中国物品上或多或少带有中国的文字,符号或图腾,以及其他典型的中国元素印记。中国古代货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世说新语》中儿童话语闪光点及成因分析
高鼻梁蓝眼睛的布威纳是出生于慕尼黑的德国人,却对中国清代的钱币情有独钟。为了能够对这些古钱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不惜远离故土和亲人长期旅居东方,40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在一般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学术研究。
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因研究清钱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清钱的年代与版别鉴定方面是当之无愧的权威,无论拥有的文献资料,还是收集的钱币实物,从质到量均无人能望其项背。他耗半生心血完成的学术专著《清钱编年谱全集》史料翔实,立论严谨,广泛涉及清王朝几百年间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及铸币技术等诸多方面,不仅填补了清钱研究中的该项空白,还为清朝的货币史和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极有价值的资料。
更为难得的是布威纳几十年焚膏继晷的孜孜以求纯属个人行为。为了维持生存和开展研究,他当过教师,干过记者,担任过图书馆的部门负责人。在没有任何机构和团体提供经济资助的情况下,他不惜倾其所有奔走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及钱币市场,多方搜集缺失的资料和珍稀的钱币。且不说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古钱币研究领域中能够有如此令人瞩目的建树,仅这种全然不计个人得失、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同胞额手致意了。
对中国的最初情愫,源自古朴的青铜器
第一次在博物馆中看到了青铜器,布威纳还是个未脱尽稚气的中学生。典雅大气的造型,精美别致的纹饰,富有神秘感的铭文,这些来自中国的古朴器皿,令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种强烈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有着如此高超铸造技术的古老国度,必定是个伟大的国家!将来我一定要研究中国的东西,还要娶个中国姑娘作太太!”
十几岁的孩子对未来都有过不切实际的美好憧憬,成年之后未必会被当年的幼稚念头所左右。布威纳却不然,日后的岁月中,他真的将少年时的心愿变成了自己的人生现实。
考入慕尼黑大学后,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他以汉学为主修目标,攻读博士学位时则选清朝钱币作研究对象。他认为清钱制作技艺精湛,堪称中国古钱币中的上品,可惜缺少科学系统的权威性研究,自己应该来填补这一空白。
导师对他的选择颇不以为然――别看钱币不大,其中蕴涵的学问却不可小觑。每一个朝代的钱币均折射着历史演进的轨迹和经济发展的脉络,以及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必须广泛涉猎诸多历史文献。对一个德国学子而言,研究东方古国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清王朝钱币,且不说相关资料之匮乏难觅,仅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和思想文化上的隔膜,就是难以逾越的沟壑。
导师的顾虑言之有理,却没能让布威纳因此而改变初衷。他是个认准目标矢志不移的人,先用3年时间集中精力攻读汉语,有了一定基础后便找来《清朝文献通考》、《制钱通考》等书籍精心研读。清朝乃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钱币上除汉字外还刻有满文,有些相关书籍就是由满文撰写的,为此他又下功夫研习满文。当年集藏和研究中国古钱币的以日本学者为多,出版的相关论述和研究资料比中国还要丰富,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料,他又再接再厉攻下了日文。
研究古钱仅靠文献资料不过是隔靴搔痒,必须有实物参照才能深入开展。为了得到与清钱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布威纳决心前往中国留学。
拳拳而来,怏怏而去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彼此间存有相当多的误解和成见。一方面,周围的人都觉得布威纳匪夷所思,致力于冷僻的清钱研究已经够令人费解的了,还要漂洋过海到“红色中国”去;另一方面,当时一个西德人要想踏上中国的土地,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布威纳终于盼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电报,不过不是邀请他前往留学,而是询问他是否愿意接受复旦大学德语教师的职位。虽然是个与自己的研究全然不相干的工作,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下来,并迫不及待地踏上了陌生的旅程。当年,德国没有直达中国的航班,需要先飞到莫斯科再转机。一场罕见的大雪使莫斯科机场陷于瘫痪,在那里被阻留了几天几夜,他才终于搭上前往中国的飞机,几经辗转来到上海复旦大学。
虽然教学并不是理想中的职业,布威纳却是一位恪尽职守,循循善诱的好教师,很快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教学相长的同时,他也没有懈怠自己的“功课”,业余时间不是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就是到旧货市场和古董店去寻觅古钱币。
即使在中国内地,要想淘到有价值的古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经大量收购中国的古旧钱币,当废铜熔化后用来制造武器。此外,旧中国连年战乱,许多珍稀的古钱都在动荡中流散于世界各地,少许存于境内的也大部分散在民间,人们一般都不肯轻易将自己的珍藏示人。
俗话说,功夫不负苦心人。寻寻觅觅的过程中,布威纳陆续结识了多位古钱币收藏家。得知他为了研究清钱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家有藏品的他们便热情相助,让他既鉴赏到许多难得一见的珍稀古币,也得以见识了几可乱真的赝品。
克服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逐渐适应了在远东的“清教徒”式的生活,甚至有些“乐不思蜀”了。可惜好景不长,一场来势汹汹的“”令中国内地变得动荡不安起来,无书可教的他只好前往香港,并且至今在香港定居。
本以为可以一鼓作气完成的工作,耗时16载才告一段落
前往香港虽说是无奈之举,对布威纳而言,却无疑是找到了一块福地。在这里,他不仅得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缘,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清钱研究的深入,还得以与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一位华裔姑娘相识并缔结良缘。
清朝鼓铸钱币的过程颇为复杂,通常春秋两季为铸钱时节,各省开炉铸钱时,户部的宝泉局先雕刻一枚祖钱,然后用祖钱铸出百余枚母钱,再用母钱铸出制钱,一式三款交由各省钱局,依照标准铸造市面上流通的铜钱。把几百年间铸造的这么多种钱币搜集到一起已不是易事,再上下求索、左右印证地将它们作出分门别类的系统排列,找出本末之序更是件艰苦卓绝的工作。还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布威纳决意做成这件事。
香港商人刘志文得知布威纳立志研究中国的古钱,便将一船来自印尼准备熔成铜料的旧铜钱提供给他研究和保留。这批重达7吨、约有200万枚的古钱,不仅让布威纳搜寻出许多珍稀的钱币,也使他有条件参照资料根据不同的朝代、钱局和年度来排列它们的准确顺序,从而完成清钱编年谱的工作。本来他是希望能将这项工作一鼓作气地完成,没想到竟一直持续了40余年,耗尽半生心血,目标才得以实现。
从这批古钱中挑选出清代各朝的制钱,按年号、地域、版式分别排列,他发现每个朝代的铜钱摆在一起就像是同胞兄弟,粗看大模样相似,仔细端详彼此间却略有差异,或是某个字的一撇有点长,或是某个字的点有些歪,或是一个点变成了两个点……
同一朝代的钱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式样呢?原来这是朝廷用来查验铸钱的官员是否克扣铜料的重要手段――每年都把标准神不知鬼不觉地改动少许,毫不知情的铸钱局长官们若不用新颁样铸钱就会被识破。
对古钱币进行系统科学的深入研究是一项辛苦而寂寞的工作,长期与沾满尘埃与污垢的旧铜钱打交道,布威纳因吸入大量不洁的空气而患上了鼻窦炎。就这样他也没有放弃,依然锲而不舍地终日与这些“破铜烂铁”为伍。
掌握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他先将史料对照钱币实物进行分析比较,再按年、月、地点重新加以编写。他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论必有据,凡涉及对同一件事(譬如鼓铸日期)的不同解释,定要经过多方求证,反复验校,力求得出最准确的结论。尽管耗尽了心思,却一直没能找到咸丰大钱,也缺少新疆和的钱,他的研究工作只好先截止到雍正时期。
历时16载完成的研究成果《清钱编年谱•至雍正王朝》于1974年2月在慕尼黑大学通过了论文答辩,布威纳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样是学汉学,选择其它研究目标的同学们只需三四年就轻轻松松攻下了博士学位,他却为此足足用去了16年时间,远离故土和亲人也无怨无悔。
《清钱编年谱•至雍正王朝》从努尔哈赤立国至雍正诸朝,对这百余年间的货币政策和钱币的铸造程序、每一年各钱局的铸钱数量,以及不同版别的珍品、赝品均加以详细论述。更为难得的是所附拓图也非常丰富,官铸私铸均有,牙雕祖钱和精雕母钱俱备,并且品相均极佳。经过汉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钱币专家的审阅后,这本以西方文字撰写的专著得以在台湾出版。
该书问世后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英国皇家钱币协会委员会认为该书与其它同类著作相比,有更多坚实的和学术的详细论述,为英语世界收藏和研究中国钱币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介绍,并为此而将当年的LHOTKA纪念奖授予布威纳。国际钱币委员会认为,他对清钱的研究成果是中国钱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40余年磨一剑,出版却成为难题
布威纳并没有满足,决心继续乾隆以后各时期的钱币研究整理工作,搜寻并填补钱币的“缺环”,完成整个清代钱币的编年谱。本以为其余部分再花几年功夫即可完成,没想到这一干又是30年。
研读了大量文献之后,他发现当时的官员们并不是很负责任地记载相关资料,《文献通考》仿佛是经过过滤的,钱币的铸造方法以及钱局的运作方式均没有记载,史料只表明这一年应该开支多少、赋税是多少,却没有交代这些“应该”是不是付诸了实施。
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呢?为了进一步考证,他前往哈佛等许多地方查找答案均无功而返。中国的钱币专家也给不出准确的答案,明明光绪年间全国各地共有29个钱局,史料上有记载的却只有25个。
为了掌握最真实、最全面的清朝制钱资料,布威纳前往保管清宫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请求协助查找朝廷制钱方面的年报。档案馆的目录中查不到有这样的文件存世,工作人员据实相告:“根本没有你要的这种文件。”
他却不死心,坚信不可能没有,只是他们没有找到而已。为此,20多年来他坚持每年一次前来探询,一次又一次无功而返也不气馁。直到档案馆清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批落满尘埃的《内阁汉文题本户科货币类》,才有人惊呼:“这不就是那个德国人要找的资料嘛!”
得到这批包括2838种文献,计43742页的清朝机密文件的微缩胶卷后,为将其还原成可以阅读的文献,布威纳和太太两人整整用去了一年时间。认真研读这些来自宫内的第一手文献,他掌握了清政府诸年铸钱的实际数据,发现他们与《文献通考》所载数据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运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对资料进行严密的对比,仔细考辨,审慎排列,全面把握,深入分析,布威纳的研究缓慢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身的研究经验让他感觉到,由于资料大多显得模糊,需要借助钱币拓图展示出来龙去脉。撰写第二部书的同时,他便根据文字记号的渐变,将来自每个王朝不同钱局的铜钱,按年代排列出前后顺序制成图表,并考证大量资料使之与背景相吻合。目前已经有20多个证据可以佐证该表的正确性。
有了这张排列表,人们就可以发现,文献资料上模糊的问题都被直观地表达出来了。譬如,有一枚山西铸造的铜钱,找不到与之关系密切的“兄弟”钱币,文献则显示该省因缺铜而6年没有铸钱;乾隆三十二年在湖北出现源自不同母钱的两种铜钱,资料记载证实这年有“加铸”及“加二铸”。
历时30载,布威纳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二部专著。这本书将与他的第一本书合并成《清钱编年谱全集》。
当初,他决定研究清代古钱币时,在德国学术界被几个学科推来推去,人们说不清他的研究该归属于汉学、经济学,还是考古学。《清钱编年谱全集》终于大功告成后,同样的尴尬再次出现了。为了筹措出版资金,他找过大学,找过银行,也找过学术机构。中国人说他应该向德国申请,德国人则认为他做的是有关中国的研究,经费当然要由中国负责……现在恐怕还在扯皮之中。
太太是布威纳的坚强后盾
从特定角度讲,布威纳可谓“爱钱如命”,遇到珍稀的钱币不惜倾囊相求。爱钱者却不贪财,而是一位真正以学问为重,不汲汲于一时之名利的学者。几十年来,他早已成为清钱收藏的集大成者,若肯出让部分藏品,汽车楼房均不在话下,可他坚持只买不卖,用太太的话说就是“专做蚀本生意”。
谈起太太,前面说过,布威纳到东方来,早就有娶个中国姑娘的愿望。寻寻觅觅,多年未能如愿。后来迁居到了香港,香港交通发达,来往人多,他得以认识旅日华人富商的女公子蔡逸美。她人很美丽,心地又善良,使布威纳一见便心想:就是她了!”跟着,他像研究学术一样,进行了热烈的、始终如一的追求。开始蔡的父母不同意这桩婚事,嫌老布穷,但布威纳毫不气馁,多次从香港飞去日本追求蔡小姐。“持之以恒,金石为开”,蔡逸美小姐被他的赤诚打动了,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嫁给了布威纳。婚后,原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她既要做生意赚钱养家又要打理家事,还要帮助丈夫寻觅资助人,确实生活得十分辛苦。但是,她却无怨无悔:“我有自己的决定,我的决定就是支持他。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支持他的工作,毕竟他为中国的钱币研究做了这么多!”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生活在香港那样高消费的城市,他们一直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也没有自己的汽车。可是,为了购买研究资料和搜集古钱币,需要再多的钱她也从不吝惜。
一次,拍卖行拍卖一枚中国的古钱币,这种钱币全世界总共只存有三枚,两枚都收藏在博物馆中。价位一路攀升到10万时,原本志在必得的布威纳迟疑着不敢再将手中的牌子举起来,身边的太太见状毫不犹豫地帮他一次又一次地举起牌子,最终以13.5万元得手。事后有人愿出双倍的价钱购买,他们却不为所动。
更为难得的是,这对经济并不宽裕的夫妇,还资助了广西贫困山区的2000名学生,每年都要筹款为他们支付学费。信奉“给他们鱼不如教会他们钓鱼”的布威纳,还亲临那里考察山区土壤,希望能帮助当地农民推广适宜的经济作物,借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就收藏而言,我虽然是个“杂食动物”,藏品涉猎范围较广,但精品无多,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根本无法与那些收藏大家同席论道。不过,我却觉得自己已经泛游藏海、中流击水了――因为我多年抱定的收藏理念是:看过即是拥有。
多年来,由于兴趣爱好和机缘所致,我对收藏情有独钟,家辟了间屋子来存放那些通过各种途径收藏来的各类宝贝:皮影、连环画、玉器、瓷器、钱币、票证、烟标等。虽然自我感觉“囊中有物”,可在方家面前却羞于“亮相”――有很多藏品,因财力、机缘所限,与我失之交臂,比如烟标中解放初期生产的宣传抗美援朝的“抗美”烟标,“”时期冠名“中烟公司”的“语录标”、“诗词标”,南京生产的《金陵十二钗》红楼人物套标等;钱币中的“莽朝刀币”、“伍仟元蒙古包图币”、1953年版拾元币……这些稀珍,我都曾遇到过、鉴赏过、把玩过,甚至借到家中研究过。但最后还是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收之吾囊,藏之吾室”。
我的收藏虽说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我却从未“深引为憾”。因为我觉得收藏这种爱好习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承文明、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收获陕乐,而不一定非得见一物藏一物,“必入吾彀中而后快”。心仪之物藏诸他人之手,文明的载体依然存在,文明的传承照样延续,所谓“楚人失弓,楚人得弓”,这就够了。收藏就需要这样的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