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旱情及抗旱救灾情况
年初以来,我县气温持续增高,造成全县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江边河谷、低海拔地区受旱较重。由于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我县总体上水资源较为短缺。据调查大部分泉水比常年出水量减40%,加上今年出现历史以来的春、夏、秋降雨偏少,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土壤含水较少。
截止到2009年9月27日,我县10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到旱灾的影响,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水田、三桃、高田、旧城、庙沟等乡镇。因旱灾造成9.2万人、3.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受旱作物达9.83千公顷,其中成灾7.72千公顷,干枯2.11千公顷。造成经济损失达3091万元。
旱灾发生以来,××县委、政府及县水利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工作组赶赴各受灾较重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抗旱救灾。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同时要求县级各机关单位、乡级人民政府认真分析现有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细化供水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精心调配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全方位满足抗旱要求。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灌溉。利用有限的水库、坝塘的蓄水,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同时灌溉保苗,合理调配水量用于农业生产。制定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多方挖掘水源潜力,强化用水管理,优质服务农户”的抗旱方针,牢牢把握了抗旱主动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抗旱效益。
二是增加投入,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为了提高今年的抗旱能力,我县组织群众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复水毁工程,对现有河渠进行清淤,因地制宜修建了各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抗旱应急设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去冬今春,累计投入劳动工日13.75万个,投资1021万元。完成土石方25.5万米3,新增蓄水能力0.107万米3,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新建蓄水池54个,增加灌溉面积0.16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0.0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0.0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1万。
三是落实应急措施,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困难。2009年度××县饮水安全建设指标为6.6万人。截至9月10日,共安装各型管道366公里,完成总投资2067万元,解决了4.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抗旱设备管理,提高抗旱效益。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县已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抗旱服务网络。在县、乡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及水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抗旱服务队发挥“抗旱生力军”的作用,走乡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抗旱浇地,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了抗旱减灾的作用。
三是制定和全面实施抗旱预案。按照市防办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抗旱预案。面对旱情,我县及时启动抗旱预案,针对不同水源和不同工程条件,采取不同的抗旱措施,使抗旱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发动群众做好各项抗旱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抗旱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靠天等雨思想。
二是田间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造成一定程度的水源浪费。
三是抗旱服务组织不健全,抗旱服务设备较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是抗旱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缺乏,筹集难度大,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固定人员少,难以满足抗旱减灾工作的需要。
三、下步抗旱对策
(一)积极搞好配套抗旱设施。因地制宜地增建各种抗旱应急设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提高抗旱能力;
(二)牢固树立长期防旱抗旱思想。一是密切注视天气形势,做到旱情早发现、早汇报,抗旱早安排、早行动,争取主动。二是做好旱情及抗旱动态的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纺织企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急需能够直接上机操作,能够在很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而长期以来,纺织高职教育基本上沿袭了本科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学而教学,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而在“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的高职理论教学内容的总体指导思想下,纺织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成为本科教材的压缩版。目前纺织类高职高专教材基本上是对相关本科教材的机械式删减,并没有浅显而系统的论述相关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长期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使得学习成为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任务。
双师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纺织高职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目前纺织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而这些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基本上是注重理论深度的高等教育,缺乏纺织行业岗位实践经验,对纺织行业的职业能力需求没有深刻的认识。近几年,教育部对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考核成为纺织高职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评价标准,而这种考核标准在目前的高职教师身上是很难实现的。因此由企业技术人员来承担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成为纺织高职院校解决师资问题的主要方法。但是企业技术人员在学校的薪酬不高,并且在生产旺季,技术人员是企业生产的保障,因此很难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
纺织专业的日常教学需要大量的专业检测仪器,尤其是纺织工艺相关知识的实践训练必须配有整套的纺织操作设备,但是这些纺织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尤其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检测设备。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很少具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去购买这些成套的生产设备,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来解决实践教学需要的场所和设备。然而,目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岗位基地的校企合作通常是建立在企业赢利的基础上,能无条件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越来越少,作为企业而言也有很多难处。正是因为我国职业教育尚缺乏企业与学校间的责、权、利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就停留在以人情和互赢关系的基础上,使得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机会成为高职院校的一大难题。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对纺织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纺织企业的效益,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学生和纺织企业用人单位。但是,目前纺织高职院校的评估中往往会从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等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的引导作用,以及实验实训设备在培养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从而导致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但是教学质量不高,实验实训设备齐全,但是大部分却成了学校的摆设。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频繁换工作,导致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难度加大,较难从学生的角度调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并且企业在学生短暂的工作时间内,也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和重要条件。
现代纺织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途径
(1)完善课程体系与加大教学方法改革
如何让学生看到学习内容与就业工作岗位和薪资报酬的关联性,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同时拓宽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是目前纺织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关键。纺织高职院校应根据纺织行业典型工作岗位所需求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应当注重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处理好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专业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数。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做到工学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探索理论知识,从而既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项目驱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自行探索,培养学生自行设计整体学习方案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在做的过程中,主动查阅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出系统性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激疑式、启发式等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还应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2)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并存,而不是仅仅在一个教师身上同时实现“双师素质”,因为这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纺织高职理论教师应能根据纺织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偏重于应用理论的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加以解决,攻克技术难关,能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则应能够掌握纺织生产和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能够解决日常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设备维护。对于专业理论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增进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能够捕捉到纺织行业的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对于实训实践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使他们从理论学习中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的原理,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实践。
(3)健全校企合作体制
纺织生产工艺和纺织品质量检验都需要大量的设备器械,而这类仪器数量多、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因此没有任何一所纺织高职院校能够让全体学生在校内完成所有的实践实训活动。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一直仿效德国等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既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需求,也能满足岗位调研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顺利实施校企合作制度,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要从国家立法的高度保障校企合作,强调企业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者职业能力方面,具有应尽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同时,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给予合作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国家三方共赢互利。
(4)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纺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具备实用就业能力,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因此纺织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当突出能力和素质目标,突出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所以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企业对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能力;实践
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市场化的特点,结合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开展教学研究与探索,制订出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纺织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
1 指导思想
以“卓越”理念为指导,建立校内外协同培养机制,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纺织行业的发展情况、专业特色和就业形势,多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对专业方向、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各环节进行整合、优化,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设置了“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测与贸易”等发展势态良好的专业方向,拓宽专业覆盖面,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需求的灵活性及学生自由择业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及从事基层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系统化,按学科类别整合课程设置,力求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条件,实践性环节与企业挂钩,让企业与学生尽快实质性的接触,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具体做法
2.1 整合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按照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四个层次设置相关课程。公共基础模块所含的课程是每个工科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数学、物理、外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专业模块由专业课、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中的理论课主要由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审美艺术体卫类组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2.2 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
一是纺织工程专业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周数(由过去的37周增加到45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建设,提升了实验室的功能,较好地满足了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组织纺工特色的学科竞赛,组织了针织品及服饰设计与制作竞赛、纺织品特种印花印染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三是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近几年共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二十多项(国家级2项,省级6项);四是加强专业技能岗位培训,联合市劳动局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纺织纤维检验高级工技能培训。
2.3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来提高教学质量
1)改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是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纺织类实验教学中去,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样品库,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纺织类实验教学的实效。二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及启发研究等,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纺织类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专业课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使专业课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实验操作的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3)提高纺织专业实习质量 校企结合,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带队指导;聘请企业专家做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控制 加强对毕业选题的审核;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时间和工作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文件的检查;进行中期答辩和预答辩;严格答辩环节。
3 创新点
3.1 立足行业,面向企业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纺织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把握纺织专业的技术领域状况和发展趋势,确定专业服务面向,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效地保证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3.2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和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分级分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中设置不同教学模块,在教学组织上体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优质服务。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3.3 突出两“重”,彰显两“强”
重视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注重课内授课学时和课外学习时间的均衡,合理安排自主学习课程和创新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4 绘制教学体系拓扑图和能力体系拓扑图
【关键词】生产订单 行动导向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63-02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当前存在的情况是:学校与企业脱节而封闭办学,不了解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实训内容多是知识的组合,与工作实际无关;实习氛围也缺乏职业气氛,对基于真实生产订单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相对较少。
现代企业抛弃了泰勒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动化的程序来完成重复性的流水线作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了解、掌握和监控整个工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工作情景,只有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才能够逐步学习和掌握独立工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必须将教学活动与工作活动在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整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体系不能直接给学生提供获得与企业相适应能力的弊端。在校内实训中引入来自企业的真实生产订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展开满足工作要求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实训中的“被学习”状态是职教人要思考的课题。
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教育理论,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的学习可以被理解成新的教育范式。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等。
二、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发挥实训、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广西纺织工业学校2011年开始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了基于真实生产订单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以下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2012年与南宁怡铭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尾轮升降螺杆订单加工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一)资讯。本次实训要求每个学生自主完成从产品编程到机床零件加工。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好学习手册、产品说明书、国标等资料帮助学生查询、深入地分析订单要求,收集并补充完成订单产品所要求的相关资料,如材料、工量刃具的选用以及公差、热处理等技术要求;确定完成订单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要求学生相互配合,整个过程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
(二)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及不同的兴趣需要引导学生组建团队:组长由学生助教担任,全面负责本组的考勤、进度、安全监控;质验员负责本组的产品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物料收发员全面负责小组的耗材控制;编程技术人员进行编程;机床操作人员进行加工。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讨论分析图纸上各部分的技术要求、加工精度;合理选择加工参数、工量刃具、设备,编制数控程序;制订包括工作步骤、所需设备等详细加工计划。教师在各小组间适时辅导并在各组的分工确定之后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尤其是对组长、质检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指导,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决策。确定工艺、填工艺过程卡和工具清单,按照计划任务要求,由学生独立确定数控程序,或者以团队、学习小组形式,共同确定数控程序。学生应该注意比较和探讨不同的程序计划建议。这个阶段学生必须与教师交流,分析该计划是否可行,选择的工量刃具是否合理等。
(四)实施。学生按可行性计划来执行工作任务。先将程序输入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里进行模拟加工;再在团队或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首个零件试加工,一般要试几个零件才能正式加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包括安全、质量、进度、损耗在内的管理:质检员实时测量和记录相关数据,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要求操作人员停机调整,避免出现大批量废品而浑然不觉,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组长对各个工序的进度情况进行监控,如遇某个工序出现问题组内不能解决,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技术攻关,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团结协作能力。物料收发人员在领料和退料之后均要做详细的记录,以培养学生节约物料的意识。教师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巡视指导,在学生使用机器有危险情况发生、学生未遵循健康和安全规章、产生结果偏差或者不符合设定的目标等情况下及时予以干涉。教师作为咨询者和引导者,要尽量保证由小组负责人及成员独立完成,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五)检查。小组质检员按照订单合同的要求用测量工具对工件的公差尺寸、表面粗糙度等进行严格检验,之后不同组之间互查,若发现问题要讨论、修改。学生填写检查监控表。教师进行最终检验,对于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组别或缺陷类型,通过集中会议、个别指导等方式指出和纠正。
(六)评价。各小组长负责发放小组实习记录表,要求每天记录本组同学及小组同学之间包括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在内的学习情况评价。实训结束后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交流工作经验和提出优化建议。加大组长对组员评价的比重,以强化组长的个人威信和约束力度。另外,在学生递交项目作品和实训过程资料档案时要求学生对以前的卡片档案进行重新整理和修订,并在最后附上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三、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依托真实产品的订单项目的实施,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实现了实训与专业特色对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与实践教学对接、课题调研与教师教学对接,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容,有力推进了机电专业数控方向以“真实产品”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开展基于真实订单的教学改革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各班学习成绩明显上升,考证通过率大幅提高,该校学生连续几年参加全区数控技能大赛均获得好成绩。
(三)学生就业满意度高。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经过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零差距”,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差距”。2010年来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机电专业数控方向实习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从整体来说,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不少学生在企业得到重用和提升,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高,多家企家常年定点预订该校的学生前往工作。
四、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订单式教学向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实践课教师和单纯的理论课教师都无法承担起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下真正订单的实训教学任务,因此,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但是,成为企业的专业人才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在生产一线的工作磨炼,而在校教师往往教学任务重,不能长期下厂锻炼;企业的专业人才亦不易有足够的时间到校兼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对教师展开有计划的专业培训。另外,教师也应接受行动导向教学培训,获得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典型工作任务创设问题。真实过程的工作任务往往非常复杂,这些工作任务需要拆分成多个学习作业,并从易到难组织,以至于学习者不能一下子完成;此外,虽然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获得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但这些经验相对企业专家来说仍然不足。因此项目课程要确保其内容定位的准确,必须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否则会存在这样的危险:按照猜想的、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学习。因此,要最大可能使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相互接近,召开专家访谈会,向有关企业公开教学计划,共同就基于生产订单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予以全新的诠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专家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原理,尤其是项目课程开发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所以仍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三)教师和学生角色变化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指出:“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实际上教师的作用更像是导演,学生则是学习舞台上的演员。值得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教师在课下多下工夫则是重要前提。教师作为主持人和咨询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激励学生自已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随时随地地思考;随时接受学生各种行动的方式;为学生独立的行动作出提示。
(四)学生助教培养问题。真实订单的实训教学遇到的困扰之一是教师的不足。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紧缺,大多不能采用小班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因无法独立开展任务而出现焦虑、懈怠、信心受打击的情况。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助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在每个班选拔一定数量的学生,利用暑寒假时间和开学后的周末时间,接受来自工厂的真实订单,与教学计划中要实施的订单实训教学接轨,按工厂的真实情境严格管理,将产品收入中一定的提成作为劳动报酬,这样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此外,通过3年的实践,还可以培养一批批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助教,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教学实施过程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能为技能大赛培养优秀人才。
(五)课堂管理问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如果不加强课堂管理,一些学生要么在实训场地追逐打闹,玩手机聊天,要么乱拿别人的工具或产品,扰乱教学秩序,甚至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教师要严抓纪律,加强巡视指导和学生管理。特别对怕脏怕累不肯动手的学生,应多与他们交流,对于不明白的学生要加以示范性的个别辅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4]马春字,王昶,袁军平.基于真实订单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30)
[5]李新辉.“订单”实训模式研究[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8(9)
[6]刘春兰,刘勤崧.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1(2)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174)
关键词: 专业群 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 教学改革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因此,专业群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如何整合优化专业群内的教学资源,强化群内各优势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及市场营销五个专业组成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是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商务英语专业是其核心专业,也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一、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后实施的,旨在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总结、提炼、拓展、内化并加以运用,为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做准备和铺垫,最终目标是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与实际岗位技能要求零距离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人才。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以及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几经探索与改革,从最初的几个独立的单项技能实训,分别由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指导某个单项技能,各单项技能实训由于受到教师上课时间的冲突与限制,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这样的综合实训只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简单复习与巩固,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技能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到后来专业教师团队向兄弟院校上海建桥学院取经、学习与交流,参观了其秘书系的签字仪式汇报表演,深受启发,结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讨论、探索,并尝试了模块化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拟外贸工作流程设计了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而又前后相连的几大模块:阿里巴巴网页简报制作、模拟展会、模拟商务接待与洽谈、签约及交单结汇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团队合作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与素养也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然而在具体的实训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严密系统的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大纲与任务指导书,实训项目、内容、任务分配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不够明确,没有统一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材指导,教学组织过程不够科学、严谨,缺乏预见性。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对学生的同一个实训项目内容、目标把握不明确、不统一,今天你来指导这样要求,明天他来指导那样要求,让学生感到很迷惑,无所适从。
2.没有充分发挥专业群内的师资优势。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由商务英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共同承担,由于受到教师上课时间的冲突,以及商务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在实训师资的安排上一直是困难重重,实训指导过程中遇到的许多专业技术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没能充分利用专业群内的专兼职师资优势,专业群意识淡薄,专业群建设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我院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无论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还是在实训教学改革上,都应充分发挥专业群内的教学资源,加以合理整合利用,以期强化实训教学效果。
3.缺少统一量化的实训考核标准。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大多制定了“334”的实训考核标准,即学生的实训成绩由自评(30%)+组评(30%)+教师评价(40%)组成,但由于缺乏统一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使得最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比较随意,考核标准流于形式。
二、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1.充分发挥专业群内的合理师资结构,制定科学严密的实训大纲和实训任务书。在实训之前,邀请群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定期召开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讨会,围绕目标岗位能力需求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明确实训目标、实训项目内容及具体任务划分、情景介绍、角色分配、具体要求等。在实训过程中及实训结束后,做到及时总结、及时研讨、及时修正并不断完善,直至形成严密合理的实训方案。
2.充分利用专业群内的合理师资结构,组建专业的实训教师指导团队,按不同模块分配不同的指导教师担任实训教学和指导工作,实现群内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互补共进。比如在阿里巴巴网页制作实训模块,可聘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作为技术指导,聘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作为策划指导,聘用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语言指导,等等,指导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研讨。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实训教学效果,还帮助教师提高了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统一可量化的任务型考核评价体系。将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并落到实处。教师在实训开始前应制作实训任务进度考核表,并从学生的出勤、接受任务的态度、任务完成的质量与进度、个人表现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实训成绩的评定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督促指导学生按照考核表上的细则,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做到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评价,并及时督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认真完成实训任务。
4.编写与实训配套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也是教师和学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保障。如果能将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中各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大纲及实训任务书整合起来,改变成校本教材,用于本专业综合实训教学,那么必将大大强化专业综合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秦德如.浅谈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教学改革[J].商业文化,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