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灾害防御论文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1篇

海洋污损和溢油灾害

2000—2010年,浙江海域共记录到海洋污损事件504起,累计污染面积超过410km2(表2),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28900万元。引起海洋污损的主要原因为有陆源排污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溢油。如,2003年11月,台州市椒江、路桥两区沿海滩涂发生重大渔业污损事件,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大约为32.0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00多万元。海上溢油灾害主要是海上作业和航行过程中的溢油造成的海上污染灾害[4]。自2000年以来,浙江海域发生的溢油(含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累计51次,累计污染面积超过310km2(表3),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4000万元,溢油(含危险化学品泄漏)量累计超过2500t。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溢油灾害造成的海域污染面积、经济损失和溢油量绝对不止表3中列出的合计数值。因为2000年、2002年、2009年和2010年均有溢油事件发生,但污染面积缺失;同理,2000年、2009年和2010年溢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2010年的溢油量数据缺失;2006年,现代独立轮特大溢油事故造成近400t重油泄漏,舟山海域成灾面积约300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而表3中仅以1000万元计。浙江海域的溢油灾害主要发生在舟山—宁波海域,这与宁波—舟山港本身的战略地位是密切相关的。宁波-舟山港拥有镇海、岙山、大榭、册子岛等四大25万吨级以上油码头和储备基地,年卸油能力8400万t,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和海上交通枢纽。溢油灾害对浙江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7-20]:①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溢油事故产生的油膜覆盖大面积海域,造成海水严重缺氧,使大量藻类、鱼虾贝类和海鸟死亡,或使经济鱼、虾、贝类因富集石油烃而产生异味。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海上油膜阻断光合作用和“海-气”交换,从而降低海洋初级生产力,破坏海洋生态平衡。③海岸带严重受损。溢油抵岸,玷污海滩,不仅危害滩涂动植物资源,还将影响海洋水产养殖,造成海产品污染;而清除其污染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外,溢油污染还将对沿岸风景、红树林、滨海度假旅游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沿岸旅游业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

浙江沿海的主要入侵生物为互花米草。20世纪80年代,为了研究互花米草的消浪保堤保滩功能,浙江省开始在玉环县桐丽五门滩涂试种互花米草。2000年之前,互花米草在浙江主要分布于温州沿海,面积约392.1hm2[8]。2000年以后,互花米草的分布区域逐渐扩大,分布面积也随之增加,到2007年其面积已经扩大到4812hm2,主要分布于温岭、黄岩、苍南、平阳、瑞安、温州市区、西门岛、西沪港以及杭州湾南岸(三北浅滩)[9-12]。据资料统计,到2010年,互花米草在浙江沿海的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6924hm2,主要分布于苍南、温州湾、乐清湾西门岛、台州湾、三门湾[13]、象山港和三北浅滩。互花米草具有极强的入侵性,对芦苇、滩涂底栖生物、养殖生物和红树林的生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繁殖能力极强,能够与芦苇等本土植物争夺光照和营养物质,威胁当地的滩涂养殖和生态系统健康。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能够拦截随潮水而来的鱼虾贝类,潮水退落时,鱼虾贝类被拦截缺水死亡,从而威胁渔业生产,宁海市就有好几千公顷滩涂深受其害,每年损失超过5000万元[12]。至2010年,乐清湾西门岛上的互花米草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1705hm2,仍在不断入侵岛上有限的红树林,严重威胁红树林的生长。而互花米草的清除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难以根除。

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1浙江省已经实施的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1)省、市、县三级海洋监测体系建设

浙江省的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化工作起步于2001年,至2007年,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基本具备实施全省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的能力。至2010年,省、市、县三级监测机构已发展到26个,包括1个省级中心、5个市级中心(站)、20个县(市、区)级站。业务化任务监测已经覆盖全省近岸海域,监测预警报业务涵盖9大类21项,包括全省海洋环境质量与趋势性监测、入海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赤潮监控区专项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监测、涉海许可监督检测、专题监测、监测质量保证。此外,2008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编制出台了《2008—2015年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能力建设规划》,确定了全省海洋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省级机构为龙头、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体系。

2)赤潮、油污染等海洋生态灾害防范措施

浙江省历来十分重视赤潮、油污染等海洋生态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从方案、预案的制定、监视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①方案、预案。制订了《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方案》《赤潮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②监视监测系统。监控范围由2002年建立赤潮监控区,至2008年扩大到全海域;监测手段从调查船、飞机到卫星遥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测系统;建立赤潮志愿者队伍,至2008年受聘志愿者达三百余名;防污染专项行动,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实施船舶油污水排放口铅封。③宣传力度。省级赤潮灾害信息通报,市级赤潮灾害信息通报,县级赤潮监测简报、报告。

2今后的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浙江省虽然在海洋环境监测、赤潮灾害防范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并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溢油、海洋污损和生物入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浙江省又拥有宁波—舟山港这样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和海上交通枢纽,一旦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浙江的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形式依然十分严峻,今后的对策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策方面

加强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22];制定严格的陆源排污监督制度,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推进涉海环保协同监管;建立海洋生态灾害分级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分级评估标准;加快制定海洋生态灾害防灾减灾规划,尽快制定海洋生态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规则;制定海岸带发展规划,加强对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湿地和滩涂的生态环境保护。

2)技术方面

进一步加强现有海洋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和健全海洋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和赤潮灾害预警系统,建立重大海洋污损事故应急处理体系,提高海洋污染重大事故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23];加强国际国内地区间监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海洋环境监测、观测信息共享;逐步开展生物入侵业务化监测,充分利用3S技术,及时监控海洋动态变化过程,逐步建立海洋生态灾害数据库,客观地评价海洋生态灾害;做好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江苏省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苏省地震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2132

国内刊号:32-1695/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Computer Network Defense Strategy

Zeng Youneng

(Shanghai Gold Card Tech Co.,Ltd.,Shanghai 200020,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s very widely used,has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industries and fields,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 close concern.According to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paper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threats to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strategy made a detailed analysis,made little practical computer network defense measures,to ensure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

Keywords:Computer;Network security;Defense strategy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原因:自然灾害。计算机是精密仪器,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智能系统,但是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计算机的周边环境没有必要的预防自然灾害的设备,例如:防震、避雷、防水、防火、防辐射、防磁场干扰等等。计算机本身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加上计算机本属于高精度技术设备,计算机网络维护设备、运行设备也是高精度的设备,受到一点微创就会改变计算机的性能和信息储备,设备损坏、信息丢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很大,损坏严重,区域恢复难度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无目的的损害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极大的威胁,对信息的交流、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人为原因:无意失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化技术的一个方面,计算机使用不当、安全配置的不安全和不规范运行:包括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对口令、命令的无意识确认,安全口令设置归于简单,计算机用户账号与密码遗忘,账号外借导致的误用造成的安全漏洞、安全隐患等等。

(三)人为原因: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编制或插入有破坏性的计算机功能和数据,通过网络传播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侵略性攻击,影响计算机的使用,甚至复制计算机思维指令和程序,代替计算机进行某种危险性地攻击。这种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和潜伏性等特征。

(四)人为原因:黑客攻击与木马程序攻击。黑客攻击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主动攻击,是以各种程序、方式进行有选择性地破坏,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另一种是指被动攻击,主要是指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截取、窃取、破译等方式对对方的计算机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索取,以获得重要的机密信息。木马程序是黑客攻击的一种方式,是黑客远程操作他人计算机的工具,并通过在他人计算机上安装服务端对客户的信息进行链接、共享、控制和破坏。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策略

(一)计算机网络的病毒防御措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病毒防御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注重对内部网络安全维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的加强和维护技术的提升。其二,规范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加大对安全上网的宣传,使人们树立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的习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其三,加强技术及高素质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之下不做违反法纪的黑客行为并且帮助维护网络安全。其四,加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例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等。具体操作可分为五种方法或者途径。

第一:权限设置,口令控制。利用计算机用户密码,防火墙等工具对权限进行分级设置。第二:谨慎安装,集中管理。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软件安装十分简便,但是软件的安装与运用及其管理方式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却十分重要。杀毒软件的实质在于利用网络管理员进行远程操作,帮助计算机用户进行计算机安全管理。第三:及时杀毒,报警隔离;当计算机被病毒攻击之时,正确的做法是关闭网关,或者是在网关上进行设防,在网络前端进行病毒的查找与清除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不同特点,LAN服务器、Internet服务等等都需要实行层层设防、隔离、过滤工作,而且必须完全在后台操作。

(二)应对黑客攻击的防御策略。针对黑客攻击的特点,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御应该逐步进行,进行集中式管理,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分层次、分级别的多种防御措施并用策略,通过检测、报警、隔离、清除、修复等各种方式进行系统的查杀工作。具体的操作方法归结如下:

第一:包过滤技术的运用:包过滤技术是早期的一种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静态型包过滤,一般是在OSI模型的网络层上进行工作,后来技术改革增加了动态包过滤技术。主要的防御方法是通过TCP或者IP协议的数据报文紧扣对数据监控的对象进行各种信息的分层过滤,并且与防火墙的相应设置和功能进行核对,从而阻止有害数据的进入和继续传播。第二:技术的应用:我们在运行网络工具时经常遇到是否使用的问题。应用协议分析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类似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它是在OSI模型的最高层,在这一层的数据大多是最终形式,可以实现更高级数据的检测工作。防火墙就是这样一道把自身映射为一条透明线路的技术,当外界的数据与这个协议相接触时,协议就会发生作用,对数据进行检测,同时提供数据判断的信息,像管理员一样分辨服务日志的厉害关系,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第三:运行状态监视技术的应用:状态监视技术是在防火墙技术之后开发运用的防御技术,这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被称作是状态监视模块。其工作的方式是在不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的相关数据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进行的各个层次进行监控与检测,并及时进行相应问题的处理。状态监视的特点在于可以对内容进行分析,摆脱了防火墙局限性的弱点,可以对多个甚至计算机所有包头部信息进行检测,全面地杜绝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保证了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既包含技术问题也包括管理问题。我们只有在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中才能取得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的提升,同时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够做到防微杜渐,做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御工作。

参考文献:

[1]周萍.现代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旱灾害 农业保险 社会调查

一、引言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对水旱灾害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合理的措施,也成为许多学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是工程类和非工程类措施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目前将灾害保险引入到水旱灾害防御领域,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引入到防御水旱灾害领域,建立防灾救灾新体制,将可能是分散灾害风险、搞好减灾救灾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为了研究将保险引入到水旱灾害风险管理领域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受水旱灾害影响比较严重的湖南省为例,于2005年10月,对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信息工程学校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以及湖南岳阳市开发区梅溪乡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他们对气候变化和水旱灾害的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参加水旱灾害保险意愿的调查,分析了我国实行水旱灾害保险的可能性。

本次调查共收到301份调查问卷,其中湖南农业大学来自湖南农村的学生问卷106份、湖南信息工程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来自湖南农村的学生问卷96份、湖南岳阳市开发区梅溪乡农民问卷99份。该调查问卷覆盖了不同学历层次,即大学、中专及农民,其中梅溪乡的基本情况是该村大约有2000多人,水田约500多亩,旱田约400多亩,全年除降水对农民生产有些影响外,灾害性天气不多。该调查问卷的覆盖范围基本上能反应湖南农村农民对水旱灾害风险的意识和防灾能力的强弱。

二、气象灾害风险意识调查

近30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中国是发展中大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发生频次不断增加,强度不断加大,给中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从这次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全球气候正在经历变化的认识不同学历层次(从大学到农民),人们的认识基本一致:湖南信息工程学校、湖南农业大学以及湖南岳阳开发区梅溪乡农民的调查结果为承认全球气候正在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77%、92%和65%,即目前全球变暖不仅在科学上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对于百姓来说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个对地球环境起重大影响的变化。

中国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是充分暴露在自然灾害风险之下的特殊行业,而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中国气候趋于不稳定,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由于农业又是受气象灾害危害最大的产业,所以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也日趋加重。对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湖南信息工程学校的调查结果中认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和一般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53%和45%),但还是认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人相对较多。而对于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岳阳开发区梅溪乡农民的调查结果为认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比例(分别为80%和65%)较高,即对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观点,人们的认识也基本一致。

三、 湖南省水旱灾害预警情况调查

水旱灾害预警服务系统是否健全,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是灾害应急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机制,使预警信息能及时、有效传递,为公众提供防灾减灾信息服务,对政府和公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表1所示,虽然对湖南信息工程学校和湖南农业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水旱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有获取渠道,但农民来对于该信息的获取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对于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广大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系统还不是很健全,灾害预警的信息机制还不是很完善,需要进一步建设。

四、 水旱灾害损失情况调查

从湖南信息工程学校的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近年来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和发生强度没有什么变化的比例分别为44%和50%,而认为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增加、发生强度增强的比例分别为36%和33%,但认为近年来水旱灾害造成损失逐年增加的比例却为40%,大部分人觉得近年来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和强度虽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其造成的损失却在逐年增加;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岳阳开发区农民却呈现相反的调查结果,前者认为近年来该地区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发生强度和造成的损失都有显著逐年增加(增强)的趋势,而后者则在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发生强度和造成的损失逐年减少的比例较高。但后者在水旱灾害发生频次、发生强度和造成损失逐年增加和逐年减少的比例上却相差不大,分别为30%和42%,35%和37%,33%和37%。也可能是农民对该项调查的内容不是很清楚,分歧相对较大。

对于水旱灾害造成损失中农业种植损失所占的比重的调查,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其比重不是很高,湖南信息工程学校和湖南岳阳开发区梅溪乡农民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水旱灾害造成损失中农业种植损失所占的比重在30%以下的比例较高,而湖南农业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其比重在40%左右的比例较高,结果表明,大部分人认为水旱灾害除了使得当地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之外,还对其他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大的影响。

五、 防灾减灾措施调查

对于灾害发生前是否采取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三方对于在灾害发生前采取防灾减灾措施的比例分别为63%、58%和59%,说明该地区大部分人已经能够积极面对气象灾害,并能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给其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所以能够在灾害发生前积极的采取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大部分人们在灾害发生前能够积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但只能减轻其影响,大部分灾害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却不能完全避免,所以我们对灾害发生后如何救助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该地区大部分家户都是通过自力更生进行灾害救助的,而依靠政府救助和亲朋好友救助的手段来进行灾后救助的比例却很低,说明目前中国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依靠政府救助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地大物博,灾害频繁,完全依靠国家救灾是非常有限的,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灾后恢复工作一直是地方各级政府难以解决的事情。他们虽然对防灾减灾都非常重视,但其经济承受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他们也都非常想探索出一条抗灾救灾的新路。

对于灾害发生后大部分家户依靠自力更生进行救助,其救助成效必然是有限的,对此,我们对灾害发生后当年恢复的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只能少部分恢复的比例较高,达到50%,一半能恢复的站到50%,全部恢复的只站10%。说明完全依靠人们自力更生进行灾后救助,是相当有限的,必须采取其他手段和措施进行救助,才能减轻气象灾害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防灾减灾中起到重要作用。

六、 水旱灾害保险意愿调查

中国是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农民抵御各种灾害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差。目前中国农村,农民没有适当的风险保障,又不得不直接承担天气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上面的调查得到大部分农民都是通过自力更生的有限方式来承担灾害风险的,而且大部分农民也只能恢复灾害损失的很小一部分,所以目前农业气象灾害给广大农民造成的风险不得不自己来承担,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将保险引入气象灾害防御领域,将可能是分散灾害风险、搞好减灾救灾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由国家和政府出资的体系只会使得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因此,迫切需要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引入到防御气象灾害领域,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包括研究引入保险机制,建立防灾救灾新体制。

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湖南信息工程学校和湖南农业大学的调查结果有67%和65%的被调查者已经有了利用保险进行灾害补偿的意识,而湖南岳阳开发区梅溪乡的被调查者有这样意识的比例占52%,比前两者的比例低,这说明农民对将保险引入到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意识还没有大学生和大专生强,但调查结果已经充分说明了目前人们包括农民已经认识到了利用参加保险进行补偿灾害损失的重要性。

对是否愿意利用保险方式进行灾害损失的补偿的调查,三方调查问卷中分别有81%、75%和68%的被调查者愿意采用保险方式进行灾害补偿,说明绝大部分被调查者不仅充分认识到了保险将会分担气象灾害给其带来风险,而且也愿意付诸于实践,希望能尝试这种方式进行灾害损失的补偿,这就为将保险机制引入到灾害防御领域,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保险公司的基本职能是组织经济补偿、分散灾害损失负担,使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企业和居民迅速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对灾害受难者来说,根据保险协议接受保险公司的赔偿与等待政府部门的救济相比,心灵上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保险公司简捷快速的赔偿能更快地抚平投保者因灾害而造成的心灵创伤,使他们灾后不至于束手无策,更能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灾后的修复与重建。大部分人担心投保者参加保险后,很多投保者把灾害风险全部交给了保险公司,头脑里没有风险意识,对防灾减灾措施不感兴趣,会影响防灾减灾的总体效果。但从我们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方被调查者中分别有85%、87%和79%的人在投入保险后,遇到水旱灾害时,事先仍采取防灾措施进行灾害的预防,说明投保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好,并从心理上并没有把灾害风险全部交给保险公司,自己也积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进行灾害的预防,以期减少灾害的损失。

人们意识到了利用参加保险的方式可以分担灾害损失的风险,并且大部分人愿意采用保险的方式来补偿灾害损失,那么到底人们愿意拿出多少钱作为保费进行灾害保险呢,对此,我们利用假设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湖南信息工程学校、湖南农业大学以及湖南岳阳开发区梅溪乡农民愿意投入保险的被调查者中,在假设每亩地纯收入在100元、200元、300元、400元的前提下,愿意拿出纯收入的5%以下作为保费的比例均为最高,在对各结果整理合并后,得出在湖南信息工程学校和湖南农业大学的被调查者中,绝大部分被调查者愿意拿出纯收入的5%以下作为保费进行保险,而被调查的农民却不同,他们有保险意识但不愿意拿出钱作为保费的比例也比湖南信息工程学校和湖南农业大学的被调查者的相应比例要高,说明农民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保险在分担灾害损失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也真正愿意参加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但有些农民由于保险知识的缺乏而对保险不够充分的信任,导致有些人犹豫不决。

七、小结

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全球变暖不仅在科学上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对于百姓来说也逐渐认识到了其重大影响的变化。同时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了气象灾害越发频繁,对农业生产以及其他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目前,湖南广大农村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还不健全,该地区大部分人已经能够积极面对气象灾害,并能够积极的采取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3.该地区大部分农户都是通过自力更生和政府救助进行灾害救助的,措施单一,必须采取其他手段和措施进行补充。

4.农民对将保险引入到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意识具备,而且也愿意付诸于实践,希望能尝试这种方式进行灾害损失的补偿,这就为将保险机制引入到灾害防御领域,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武光,史培军.洪水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与中国洪水风险管理模式初步探讨,自然灾害学报,1999.

[2]万庆等.洪水灾害系统分析与评估.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魏一呜,杨存键,金菊良.洪水灾害分析和评估的综合集成方法.科学进展,1999,10(3).

[4]顾基发.评价方法综述,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北京:中国科学技出版社,1990.

[5]张闻盛,董秀颖,刘金清.国内外洪水风险分析概述.2000,6.

[6]文理.论风险管理的控制技术在企业名牌产品的应用[J].华东经济管理,2000,(1).

[7]黄诗峰.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99.

[8]蒋维,金磊.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9]李民.浅析风险管理.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2.

[10]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11]吴国富等.一个考虑风险的证券价值评价公式的推导.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1).

[12]杜鹏,李世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初探.地理学报,1998,53(3).

[13]刘翼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风险评价”实例.云南环境科学,2003,6.

[14]王雷.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天地,2004,2.

[15][美]哈林顿,尼豪斯.陈秉正等译.风险管理与保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灾害防御论文范文第5篇

1.1盐津县地质灾害现状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2263m,最低海拔330m,山势以中高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地形险峻,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由于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低,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环境十分复杂。随着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和其它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对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特别是横江和白水江两岸斜坡岩土体处于超荷载或重荷载状态,不合理的开挖以及沿江地带洪水的淹没与冲刷作用,导致了多处斜坡变形、建筑物开裂等,地质灾害尤为突出。

盐津县境内共有地质灾害点有90个(条),主要分布在盐井、普洱、豆沙、庙坝等乡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近几年来,在盐津县十个乡镇,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98个,其中滑坡114个,不稳定斜坡123个,危岩崩塌43个,泥石流沟15条,地面塌陷2个,地裂缝1条。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稳定性差、危险性高、危害程度大的重要地质灾害点有90个(条),含滑坡30个,不稳定斜坡33个,危岩崩塌19个,泥石流沟8条,较为严重的有县城滑坡群、庙坝乡滑坡群、柿子乡滑坡群、中和镇滑坡群、普洱镇滑坡群等。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87年12月12日,由于连降暴雨,普洱欧家扁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6人死亡;1988年8月7日,盐井镇由于连降暴雨产生山体滑坡造成经济损失250万元;2001年9月13日,中和乡中堡村茶园一、三社由于连降暴雨产生山体滑坡,并引发泥石流,造成6.3ha耕地及35间房屋被毁;2002年8月12日,由于连降暴雨,庙坝乡民政村皮匠沟产生山体滑坡,造成7户13间房屋被毁,22人死亡,7人失踪,4人受伤,摧毁桥梁1座,损坏省道(柿子至牛街)1000余m,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余万元2002年8月8日.原艾田乡仁和村高洞子社由于连降暴雨,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产生山体滑坡,造成4间房屋被毁、5人死亡。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849.34万元,受威胁资产43116.40万元。

1.2盐津县地质灾害成因

盐津县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的原因主要与大气降水强度、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结构、地震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

①县境内滑坡地层为中生代“红层”,岩性以泥岩、页岩和砂岩为主,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遇水易软化,中一强烈风化,地层倾向大致与坡向相反,形成逆向结构斜坡,主滑方向与岩层倾向相反属基岩切层滑坡。

②县境内山谷和斜坡地形绝大多数位于软岩斜坡地带,斜坡原始坡度较陡(近45),斜坡临空条件好.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而软质岩体抗风化能力弱.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在其表部形成较厚的松散土体,其透水性大于底部泥页岩,在接触部位易形成软弱带,而导致滑坡。

③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高强度降雨后,造成岩土体饱水,物质容重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地质蠕变而导致滑坡。

④河水对边岸淹没或冲刷,造成斜坡受浮托力和动、静水压力的严重影响,斜坡易失稳下滑。

⑤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使环境条件更加恶化森林的乱砍滥伐,矿山的乱开滥采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致使地质灾害频有发生。如庙坝乡境内5家石灰厂在生产过程中管理松懈,监督不到位,把石灰渣长期堆放、存储在白水江、乌撒溪和干沟等河岸最高水位线以下斜坡地段,在2006年8月28日和9月7日晚,由于天降大雨,石灰厂跨塌。河水暴涨,大量石灰渣冲人河中,导致大量鱼被毒死,造成白水江水污染事故。

⑥盐津县是地震多发地区.2006年发生有两次5.1级、一次4.7级地震以及频繁连续不断的小震今年,全县又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地震和无数次余震加剧了岩土体的破坏.形成一系列地质构造(如大大4~/.b的裂缝),成为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2盐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盐津县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政府部门已引起高度重视,有的放矢地编制了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制定防灾预案,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多样,当地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加之对地质灾害认识不足.地质灾害仍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不乐观,防治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

①对地质灾害重视不够。区内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各职能部门、部分乡镇和基层组织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

②地方财力匮乏,严重缺乏治理经费。由于地方财力匮乏.治理经费不足,专项治理地质灾害的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等。

③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每年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加之地质灾害隐患点量多面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致使地质灾害点的调查不到位,对很多隐患点无法深入调查和进行预防,致使地质灾害仍然频繁发生。

④地质灾害防御宣传不到位。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如森林的乱砍滥伐,矿山的乱开滥采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按操作程序施工等不规范、不安全生产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频繁发生,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破坏的事件屡有发生。

3盐津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措施

针对全县地质灾害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盐津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

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工作指导思想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量多面广,成灾因素复杂突发性强,形势十分严峻。建立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国土资源部门承办、有关部门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把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日常安全管理。把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村组干部和灾害隐患点村民。切实做到职能部门主动抓,干部群众联合抓,群防群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领导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健全隐患点的防灾责任制,健全完善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通讯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全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做好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技术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全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引入现代技术和手段,建立全县地质灾害信息库,对重点地段的危险性作出判断,采取科学的应急防范措施,作为监控现有地质灾害点的依据.有条件的地区,对重大滑坡、崩塌隐患点设立适当的自动或几何变形监测点,做到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建立医疗救护组、秩序维护组、搬迁安置组和抢险救灾调度组,分别承担灾害发生后的伤病员施救维护灾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确保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3.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县地质灾害绝大部分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天灾”难测,”人祸”可防,坚持”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普及预防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帮助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掌握地质灾害监测、撤离避灾的基本常识提高农村基层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使灾害多发区群众掌握灾害突发前的主要征兆和发生时的紧急处置办法及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山区和居民点建设管理,帮助山区农村进行房屋选址、建设,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实减轻灾害损失。

3.3规范工程开发建设行为,使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不按规划设计方案操作。不作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作地质勘察的施工队伍或个人.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引发地质灾害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对破坏环境或擅自在松散岩土体或建筑物体上增加荷重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处罚。今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于其中.特别是要重点整治大关河和白水江岸边的滥挖乱建和危岩附近的开山取石现象。

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安全生产隐患、生态环境等问题,县国土资源局、煤炭工业局、建设环保局等部门要相互配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检查督促并监督采矿权人认真制定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3.4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群防群治要重点发挥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的纽带作用,做好上传下达信息反馈工作,按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预案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对预报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斜坡、陡崖、古泥石流沟(堆积区)做好巡查、监测遇临灾险情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避免人员伤亡暴雨期间要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并按群防群治网络的责任区落实到乡镇、单位和监测人。直接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直接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送达到受威胁人员手中,将防灾措施落实清楚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应立足于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出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灾区,进行分类管理监测信息工作要做到灾害易发区日测日报,定人定岗监测.随时洞察灾害变化发展态势,保持上下左右的信息联系,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灾害调查组及时对辖区内险情明显的区域或已发生灾害的范围、成因、危害程度及发展态势展开全面的调查,以有利于产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人员、物资的转移、避让及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4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在防治灾害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降低因地质灾害传播作用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改善生存环境,促进生存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达到地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吴志亮.生态地质环境示警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2]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