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值周总结

大学生值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值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值周总结

大学生值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艺活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24-02

一、文艺活动能力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人们的心灵的手段中,音乐掌握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通过参加文艺活动,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在文艺活动中,让大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正确理解音乐,由此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那些粗制滥造、情调低下的音乐作品,多去接触优秀的、民族的、高雅的音乐作品,扩大其审美视野,提高审美素质。它的作用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德国诗人海涅说过:“话语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音乐的美感力量是独特而巨大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开拓能力的作用

参加文艺活动能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诱导大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无论是文艺活动创作还是文艺活动欣赏,都是一个音乐联想、想象与创造的过程,每一位大学生在创作或欣赏时,在体验和表现文艺作品时,都有白己的主观性和个性,这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认知水平紧密相关,每一位大学生的音乐体验都具有个性特点。音乐创作和情感体验中非冥想的闪念与顿悟,有助于发展人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通过不断的积累,想点燃自己创造的火花,将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

(三)加强大学生活动组织合作能力的作用

文艺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投入到各类文艺活动中的同时,也融入到了活动中。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是人生的一种能力与技巧,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文艺活动中的的情感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共处与合作的基础,例如在音乐表演中的集体形式是浓缩的与社会共处的形式。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是音响,而它表现的却是人类的情感,由于音乐运动与人类情感活动的“同构关系”,使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相似的情感体验。例如:齐唱(奏)、合唱(奏)、重唱(奏)中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等,极有益于大学生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交往、组织与合作。

(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高职大学生努力学习职业技术知识,学习生活比较紧张、枯燥,人与人之间交往较少,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不稳定、跌落起伏的现象。这就要求他们要逐步学会调节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以防止不稳定的情绪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开展文艺活动,让大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演唱或演奏音乐、进行艺术创作或艺术表演,使他们的生活充满着愉悦欢乐。这种充满着愉悦欢乐的生活,将消除他们心中的烦恼,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健康的情绪,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例如:歌曲《我相信》、《欢乐中国年》,歌舞《欢天喜地》《我心飞翔》等等。

二、文艺活动能力的内容

(一)感知鉴赏能力

感知能力就是通过音乐的声音、舞台的灯光、人物的造型、节目的情节等对大学生的感觉刺激、知觉对感官刺激进行认知的过程,引起大学生对美的冲动。例如,通过对一首音乐作品整体的感知,不仅能够敏锐的感觉到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个别的音乐要素,而且要能从总体上把握这个音乐作品的结构,把一首完整的乐曲――通过各个乐段、乐章传达它的基本情调和情绪。从而提高多种综合的能力,包括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回味能力等。

(二)表达表现能力

文艺活动是需要广大大学生勇于参与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是需要大学生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表现能力主要是将音乐审美的内在情感体验通过演唱、演奏等表演形式,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媒介来抒发艺术情感的一种能力。

(三)创造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文艺活动中大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表现尤为突出。在活动中大学生能够根据原有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对新认识、新思想通过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合力,从而达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的体现。

(四)组织合作能力

一次成功的文艺活动与组织者的组织管理和参与者的合作配合密不可分。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组织能力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组织起来的能力;合作能力则是评价活动凝聚力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生在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各尽所能、互补互助以发挥最大效率的一种能力。

(五)人际协调能力

文艺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级别不同。通常需要大学生走出班级、走出院系、走出学校参加不同级别的活动。大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入到活动中,大胆的参与各种交流、交往,能够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广泛联系与协调,正确处理上下左右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文艺活动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文艺活动地位、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校园文化应通过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去感染、熏陶大学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就需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校园文艺活动的地位,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全面提高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格养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代适应性。要把高职院校校园文艺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全面素质教育质量管理的规划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理念中,把文艺活动摆到应有的地位。

(二)健全自主管理体系、提高综合活动能力

在校园文艺活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力求“三变”:

1、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大学生自主组织管理能力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成才需要紧密结合,同时也需要发展大学生的个性,让大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文艺活动的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主动权交给让大学生。除前期的发起和策划,教师的参与逐步减少,从活动的选题,到策划执行、邀请嘉宾、组织会场,都交给大学生完成。让大学生设计适合自己需要的活动,教师加以引导和大力支持,由此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逐步培养出一批组织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

2、变说教为参与,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社团中

开设各种社团是校园文艺活动的有力保障。社团活动要向小型化、多样化、经常化的趋势发展,社团的定位就是要让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参与进来,使社团的影响更加广泛。同时,社团活动应让大学生由被“说教”为主动“参与”,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管理方案,

3、变言传为身教,使大学生更深切感知社会

传统的文艺活动方式往往呈现出一种教与学,封闭化训练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文艺活动的功效,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拓眼界。与专业文艺团队零距离,走进电视台演播厅,参加现场实况转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活动能力。

(三)增加文艺活动形式、丰富大学生审美体验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余生活中大力开展了文艺活动,但文艺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文艺汇演、大合唱比赛、十佳歌手比赛等等。基本上都是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形式来表现。这些表演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大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大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大学生参与到文艺活动之中,与活动融为一体,自己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另外,文艺活动要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以月为周期,以周为周期,经常性组织开展,让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的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审美体验,表现、表演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挖掘自主创新能力

文艺活动应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宗旨,以开展各项活动为基础,以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项活动能力为目的。每次活动的主题目标明确,针对性极强,内容涉及面广。活动始终坚持“二贴近”,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1、贴近大学生身心的实际,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已经进入青年期,生理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身体已基本发育完全,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阶段。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应寻找适合他们特点的内容,沿着自然合理的发展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的开展文艺活动。例如:舞蹈节目中的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就不适合高职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听赏具有优美、壮美、喜剧美等文艺作品,改善大学生不稳定的心理情绪。

2、贴近大学生成长的实际,做到自主创造创新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当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文艺活动将开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文艺活动的非言语性、不断变化性,文艺创作和情感体验中非冥想的闪念与顿悟,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例如:大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舞蹈基本动作,配上不同的音乐,根据不同的节奏、加快或者放慢动作速度创造出不同的舞蹈情绪。

(五)开展活动评价总结、提升文艺活动质量

开展文艺活动评价总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文艺活动的准备阶段、过程阶段、结尾阶段进行评价总结,也是对活动的目标性、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进行正确的判断,有助于大学生明确活动的正确意义。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进行评价总结,能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的心态,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增进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通过评价总结,能及时让大学生及时了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与措施。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与工作,使文艺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熊荣元.浅谈当代大大学生基本能力素养的培养.载《文山学院学报》,2012(1).

大学生值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班级建设;柔性管理

一、大学生班级建设的内涵

进入大学后的班级,只是经过学校编排形成的自然班级,它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集体。因为一个班级要凝聚为班集体是有条件的,它需要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班风班纪、统一的行为规范、有效的组织机构、有序的规章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一个因外力组成的班级最终形成真正意义集体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班级群体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大学生班级建设是指通过所在班级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引导,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加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班风,并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尹琪、张维静,2015)。进而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具体说来,大学生班级建设包括了: 班级价值风气建设、班级干部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级活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二、准军事化管理下的九零后飞行大学生

当下的飞行大学生已经普遍是九零后甚至九五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也正在发生着很大变化。他们大多个性张扬、自主自信、思想开放、自我意识较强,追求自由、崇尚民主平等,甚至敢于打破常规与传统,但有时缺乏对周围事物以及社会的责任感。这种开朗、奔放的性格与传统性格已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当前的飞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走出家门后,容易在大学生活中表现出严重的同学关系矛盾。对于九零后大学生的整体性格特征而言,他们自信、敢于创新、追求平等的一面值得肯定,其过于自我、缺乏责任感的部分则应该摒弃。

可以看出,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注重主观能动和自我认知、不盲目地服从权威等已经成为当下飞行大学生的突出特点。但是,几乎在所有培养飞行大学生的国内民航院校中,实施的都是准军事化管理。它是一种强调建立全面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它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训练、生活、纪律风纪、内务设置等要求都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并对它们制定具体的量化标准,通过准军事化管理来保持良好的教学、生活和内务秩序,使学生养成团结、紧张、严肃的优良作风。如何将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接合起来,既保证准军事化管理的贯彻实施,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形势下飞行大学生班级建设过程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基本单位的班级建设质量高,才能真正将准军事化管理践行下去,实践证明,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是满足新世纪民航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特殊性要求的有效途径。

三、飞行大学生班级建设新探索

(一)突出价值信念教育,营造积极班级氛围

班级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适应民航事业的特殊性。由于此时的飞行学生还不够定性,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必须加强飞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定期组织思想教育会;积极开展总结会制度,总结每周的不足,并布置下一周的任务与目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既可以增强其身体素质和团体凝聚力,又可以使他们的思想更积极向上。同时,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对于一些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给予帮助扶持,将不良后果消灭于萌芽。在追求每位同学进步的过程中,使整个班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引入柔性管理,平衡班级管理制度

飞行大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这就决定了在学生管理中侧重于“刚性管理”原则。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学生年龄层次的变化,仅仅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容易使学生在管理中产生排斥心理,导致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的缺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按照客观规律去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应当在班级管理中适当引入柔性管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国家法规及学校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到各项制度条文中去,建立刚柔并济,具有活力与权威性的制度规范。

(三)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师生双向沟通

辅导员是飞行大学生班级建设的核心,但班级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要提高班级建设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和中坚,是班级建设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又在班级中发挥带头作用,他们的影响力直接关系着班级风气的好坏,班级舆论的健康与否,全体学生的团结与和谐等。要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干部生活在集体之中,同学彼此间的了解更为深入从而便于沟通,能够很好的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

(四)坚持传、帮、带,促进新、老生共同进步

由行学生班级处于学生队中,并且每个学生队中有处于各个阶段的班级,也就有了老生、新生之别。在班级辅导员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开展传、帮、带制度,可以促进新、老生共同进步。从新生入学开始,老生便为其进行学校、学生队、班级内的制度讲解,帮助新生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生活,同时更好地认识新环境。同时,在这种新生与老生的持续沟通交流中,也可以使每名同学在自己出现困惑时可以及时找到帮助的对象。队内也积极保持着高低年级的交流会制度,新生与老生一起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及时解决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疑惑。在新老生之间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拉近彼此距离,更好的加强本队凝聚力,使大家更为团结。在各种活动与措施中,达到新生老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琪,张维静.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质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9期.

大学生值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ZHANG Xihan, LU Huazh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Pick to professional valu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alue system with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sums up the study for professional values define the meanings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valu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tudy concludes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valu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values; influencing factors

1 职业价值观的界定

Super于1970年最早提出了职业价值观(Work Values)的概念,他归类了各种工作特质,然后用职业价值观统指这些概念。虽然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从Super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学界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的界定。Super(1970)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与工作相关的目标表达,表达个人内在需求及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 Schwartz(1999) 从信念、偏好等心理特征的角度对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定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通过工作来寻求的一种报酬和目标。Elizur(1999)则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关于工作行为及在工作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结果的总体价值判断,是一种直接影响个体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

在综合借鉴了国内外多位学者的职业价值观量表之后,王振华(2005)在其学位论文中确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该从组织安全、人际关系、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安定休闲和社会价值六个维度进行测量。而俞宗火、滕洪昌、 戴海崎等(2004)的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结构分析,表明硕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可以分为四个因素:保健因素、职业人际因素、声望地位因素和自我实现因素。

2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根据俞宗火、滕洪昌、戴海崎等(2004)的研究,最被大学生所看重的职业价值观因素是自我实现因素,大学生普遍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而余华、黄希庭200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与已就业员工相比其职业价值观具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更重视利他主义,而不太重视上下级关系。大学生在读书期间接受集体主义教育,而员工在工作历程中无私奉献的取向逐渐减弱,个人取向逐渐加强。而企业领导的权力之大,作用之重要,单纯的大学生还不能切实体会到这些,而企业员工对此却有较深的体验,从而更重视监督关系,这可能是差异的原因。张玉柱2005年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细分为25个与择业有关的因素,开展了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的研究,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

3 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职业价值观是后天人们踏入社会后逐渐形成的,必然会受到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人们的性格、价值观、能力、气质等的不同,因此个体差异在所难免。所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1 外部因素

3.1.1 家庭因素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和父母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个体小的时候是最具有可塑性的时候,也是学习和吸收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父母和家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魏银霞(2010)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中,24.7%的大学生表示在选择职业时父母的意见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李宜嵘的博士论文《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研究》一文中,得出结论:家长干预程度与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系数高达0.388显著线形正相关。

3.1.2 长期居住地

研究者闫明在其2007年的研究中将职业价值观分为20个具体的职业价值观条目,经方差分析得,入学前长期居住地对职业价值观的一些具体方面(如“工作地点”)有显著的影响,入学前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毕业生与居住在其他地方(村镇、县城、中等城市)相比在“工作单位要在大城市”这一小条目重要性的差异上具有显著性,高于来自村镇、县城、中等城市的毕业生。说明:长期居住地原本在大城市的毕业生相比其他地方的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更希望留在大城市。在“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一条目的重要性上, 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均值高于来自其他地方(村镇、县城)的均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来自大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更希望到大城市找工作,来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地位的渴望程度更高。由此可见,长期居住地对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有显著地影响。

3.2 内部因素

3.2.1 性别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达到了何种程度、差异的突出点在哪里。龚惠香、汪益民(2000)通过对浙江大学362名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男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更注重经济利益和社会效果,女大学生则更看重工作环境和个人特长的发挥。而在职业选择方面,男大学生更偏爱有较高经济利益、更需要行为能力和冒险精神的单位。而女大学生则更喜欢有较高文化素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为稳定的工作单位。总结起来,男大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收入,女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兴趣和特长。男大学生更注重职业的外在效果,女大学生更注重内在的个人感受。男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进取意向,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追求安稳、舒适。一般认为,这种职业价值观性别上的差异主要是由男女两性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不同所造成的。不过,也有一些学者(郑伦仁、窦继平,1999;阴国恩、戴斌荣等 ,2000)研究认为男女的职业价值观总体上看差异并不大。

3.2.2 年级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年级差异,周萍等(1994)郑伦仁等(1999)李锐(1999)的研究表明,临近毕业大学生的择业意愿更加的现实,更重视经济报酬。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待遇好、地位高的职业,如进企业、公司经理等。于海波(2001)的研究也得出相思结论,发现职业价值观物质条件这一因素上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大一的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在物质条件这一维度上差异显著,大一年级不太看重就业的物质待遇。喻永红和李志(2003)的研究表明,物质福利待遇时高年级生所重视的,社会贡献程度是低年级生所重视的。睦国荣等(2005)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调查择业标准的过程中除了证明上述现象,还发现四年级比一年级更加看重工作的环境是否舒适以及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

4 结论

职业价值观将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时代要求与传统观念共同塑造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最基本的、最突出的特点,这对于大学生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存在的一些缺点:比如“目光短浅”“不愿意下基层”等。这需要高校和教师展开进一步的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以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更全面的发展。

总体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性别、年级、长期居住地等因素影响下,职业价值观的某些方面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表现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龚惠香,汪益民.男女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比较.高教探索,2000.5:55-58.

[2] 何华敏.我国内地四类企业职工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01-106.

[3] 李锐.西南边班少数民族地区师专学生孺要结构特点的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l999.5:62-65.

[4]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青年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心理学报,1999.31(3):342-348.

[5] 马剑虹,倪陈明.企业职工的职业价值观特征分析.应用心理学,1998.4(1):10-14.

[6] 睦国荣,张晓文,王洪洲.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81-84.

[7] 宁维卫.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研究,1991(2):34-40.

[8] 王立新,廖冰.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100-105.

[9] 王振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与职业兴趣的关系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 魏银霞.当代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无锡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9(3):26-28.

[11] 阴国恩,戴斌荣等.多级估量法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应用.心理科 学,2000.23(5):513-518.

[12] 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大学生论文,2001.

[13] 于海波,张进辅.职业价值观中分析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特点.广西民族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2):68-76.

[14] 闫明.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73.

[15] 余华,黄希庭.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 2000.6:739-740.

[16] 余嘉元.职业指导的重要参照系——工作价值观.教育与职,2001.6:28-29.

[17] 喻永红,李志.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教育探索, 2003.12:42-44.

[18] 俞宗火,滕洪昌,戴海崎,胡竹菁.当代硕士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应用心 理学,2004.10(3):37-40.

[19] 张玉柱.师范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2005.18(1):57-60.

[20] 郑伦仁,窦继平.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定量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 报,1999.25(2):70-76.

[21] 周萍.师专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4.16(2):51-59.

[22] Abraham, Dov Elizur. (1999).Facets of Personal Value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Life and Work Values.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48 (1): 73-87.

大学生值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前提;学习的关键;学习的根本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9-02

一、明确目标和合理计划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前提

大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是优秀大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优秀大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制定的学习计划合理可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他们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每一个既定的任务,能够指引和鼓舞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前进。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使他们有效规划大学时间,能够督促他们切实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时,优秀大学生遵循着科学合理的具体原则。

(一)他们坚持适合有度的原则

每个人的发展基础不同,智力和非智力因数有差异,学习习惯、特点有不同,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从个人实际出发。

(二)他们把学习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整个大学期间的目标,如大学里所学课程的总体成绩达到优秀的水平,参加不低于10项以上校级(含校级)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等。短期目标是指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如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所修课程每门成绩不低于80分,参加两、三项的科技或文艺创新竞赛活动。

(三)他们注重目标制定的灵活变通

灵活变通是指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切身的实践,对原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及时地做出合理的调整。调整既可能是加入新的学习目标,也可能是删除原先偏离实际的目标。这样既可以避免因目标容易实现而洋洋得意,又可以避免因学习目标太难而停滞不前。

在制定学习计划上,优秀大学生通常先制定好一年级的整体计划,经过一年的实践,待熟悉了大学的特点之后,再完善四年的整体规划。在制定过程中,他们注重以下四点:

1、学习时间要合理安排

由于大学阶段学习科目较多,内容较繁杂,进度较快,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大学生一般有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他们往往把重要科目或者较难科目集中在最佳学习时间来学习。当然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因人而异。

2、计划要有针对性

计划的制定必须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必须清楚自身需要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计划的制定也要以此为依据。

3、计划要定期审查

每一个计划执行到某个阶段或结束时,都应该检查一下取得的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查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审查的周期可以为一个月左右,检查内容应着重于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其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4、要劳逸结合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长时间学习而不加以放松锻炼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劳累,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优秀大学生一般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慢跑、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运动常常是他们喜爱的运动。

二、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关键

.大学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优秀大学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和总结。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基础,也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源泉’。可见,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善于思考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每个人在获得巨大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对知识和经验的不断总结。勤于总结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和本领,能够促使他们参加对知识综合性要求较高的科技创新活动。

(一)优秀大学生思考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1、教材、辅导书里的一些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乐趣;2、自己的学习体会。如哪些做得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做得好;哪些做得不足,为什么做得不足,如何改善。这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3、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同学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个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优秀大学生的思考方式有两种

1、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通过广泛地交流,能促进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更重要的是,许多新奇的想法会产生于交流之中;2、经常查找并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当我们受到自身知识局限性的阻碍而无法进一步思考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优秀大学生总结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总结。大学的学习课程虽然繁多复杂,但是如果能够不断总结并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则会相对轻松;2、对平时思考、感悟所得的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有突发奇想和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独到见解。这些突发奇想和独到的见解是发明创新之源。总结它们能为以后的发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根本

优秀大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与他们具备的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在大学期间,他们把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作为大学学习的根本,这能够激励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开拓进取。注重实践能够让他们更深刻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能够培养他们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他们对实践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他们之所以优秀的关键所在。

(一)优秀大学生注重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积极参加学校的综合开放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只要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做下去,并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就算完成了一个实验。实验完成后,尽管学生实验成绩很好,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常感到束手无策。而学校的综合开放性实验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做开放性实验时,开始可能动作不熟练,或者操作紊乱,甚至不能成功完成,但是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他们便能够顺利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2、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通过参加丰富的竞赛活动,他们不仅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而且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最重要的是,通过参加竞赛活动,他们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提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法。

3、充分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大学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虚心向各行各业学习,向实践学习,能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和完善个人品质。

(二)优秀大学生勇于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从身边小事着手,敏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是到处可见的,是勇于创新的重要体现。善于用心观察生活,积极思考并动手实践是他们的优秀之处;2、主动参与重大级别的科技、文艺创新活动,如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加这样的竞赛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教师的科研活动是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够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优秀大学生的学习之道,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如能以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计划为前提;以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为关键;以注重实践活和勇于创新为根本,那么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定能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丁雪红,吴枝兵,陈抗.学习优秀大学生人格结构评定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4).

大学生值周总结范文第5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人才,而非演奏家、歌唱家。因此,他们需要较为全面地掌握最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视唱练耳课中,节奏的训练、节奏感的培养,就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加之很多高职大学生入学前音乐基础很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大学生对视唱练耳课不感兴趣,上课时没弄懂的内容,课后他们又不花时间练习。故使他们经常在时值、节拍重音等方面出现错误。对待这种情况,高职教师就必须要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从最基本音符时值的掌握、节拍的强弱、重音力度的训练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节奏训练中有预想的收获。

1.速度感差。在演奏或演唱时,遇到节奏简单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快,遇到节奏复杂的地方就随意放慢速度,形成前后节奏不统一,这会影响全曲。这方面出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节奏型不熟悉造成的,应重视基本节奏型的练习及均衡速度感的培养。

2.节奏感差。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大学生休止符前的音符时值唱长了;时值较长的音符唱短了;受附点音符影响,时值相等的音符唱不均匀等。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大学生内心节奏感的培养。

3.有的大学生在练习时拍桌子或摇头、跺脚打拍子,这些都是错误的习惯,不但不雅观而且不能体现节拍的强弱,也失去了对音符时值的掌握,还会破坏音乐形象和旋律线,影响大学生的内心节奏感,给以后的节奏训练设下阻碍。所以,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划拍习惯,这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是有帮助的。

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每周有4学时,其中还包括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视唱、考试所占的时间,因此,要在时间短、教学内容多、大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教师最大的压力,但也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二、节奏训练的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市场,近年来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节奏训练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要掌握好节奏训练的力度,就必须采取坚持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其教学质量。

1.分层次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教师依照班级大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实现了因材施教。以往的节奏训练,大学生无论入学前是否学过此方面的知识,入学后都要学习一样的内容,教师也不改变教学模式,只会造成那些有基础的大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基础的大学生又跟不上。教学进度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对大学生分层次教学,将大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才会使大学生都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暗示教学。暗示教学是人或环境以不明显方式向大学生发出暗示信息,用间接方法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最终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言语、眼神、手势等对大学生进行暗示。使用积极的暗示,可鼓励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解决困难的信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最佳的暗示手段激发大学生。如,对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大学生教师应说“谢谢!”“非常棒!”等,以此鼓励在大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3.完善教学评价。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只是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种向次评价很难发挥评价的作用,应增加大学生的自评和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评三个方面。大学生自评是课后大学生对自己掌握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自评大学生可以发现并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锻炼他们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反馈,使教师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大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自评是通过大学生的反馈,对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寻找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