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科护理论文

外科护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科护理论文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和剧烈疼痛,每组1分。

1.2数字疼痛评分法:用0-10这11个低点的数字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1.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采用1条10厘米长的直线或标尺,两端分别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手术后疼痛的原因

2.1内脏受伤所致的疼痛:内脏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内脏痛,开腹手术后,胃和胸管内气体扩张或引流不畅,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

2.2手术中所致的疼痛:麻醉消失后来自皮肤缝合的疼痛,皮下血肿,创面有验证或面部缺血时疼痛加强。

3术后疼痛的控制

3.1评估疼痛程度护士术后安返病房的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正确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

3.2提供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措施

3.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陪伴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对疾病,对疼痛的压力与恐惧,分散病人注意力,如使交谈,听音乐等方法,让病人参与到护理计划当中,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

3.2.2一般护理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能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知道病人在咳嗽,翻身时用手按扶切口部位,减少对切口的张力刺激,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咳嗽和咳痰所致的腹压的增加所引起的疼痛。对于肢体手术的病人,应太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适当的冷敷或热敷,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

3.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切口疼痛在术后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逐渐减轻,疼痛不太剧烈时,可服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根据疼痛程度分级,适当使用镇痛药,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由于个体差异,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病人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反应。有的血药东渡过低,镇痛无效,病人自然躁动不安,吵闹不停,所以给药时应观察病人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定用药剂量。

3.3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可引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滁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4病人自控镇痛(PCA)护理是指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给药途径以静脉硬腹膜最为常用,求治告知病人使用PCA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告,保持给药途径的通畅,使用PCA,由于镇痛效果完善,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舒适感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滁留,术后3-5小时石排尿最佳时期,是减少尿滁留的有效措施。因此,术后护士药告诉患者早期排尿,以免发生并发症。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以我校2011级高职护生22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班、4班110人为观察组,5班、6班110人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成绩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调查前向护生介绍研究目的,取得同意后进行调查。由专人向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护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成绩、兴趣爱好等对教学有影响的因素。②自制学习兴趣量表,包括5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分制评分,“非常不感兴趣”计1分,“不感兴趣”计2分,“一般”计3分,“感兴趣”计4分,“非常感兴趣”计5分。③教学质量评价表,参照普通高职护理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拟定教学质量评价表,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及教学效果5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10分、8分、6分、4分4个等级,计分范围为60分~96分。

1.2.2试卷测验法

结合高职外科护理课堂标准制定单元测试卷,授课结束后发放试卷进行测试,试卷总分100分。

1.2.3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目标以及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制作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并研究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优势。观察组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对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对微视频进行分解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操作技能成绩90分以上49人,81分~90分52人,71分~80分9人;理论测试成绩90分以上33人,81分~90分45人,71分~80分28人,70分以下4人。

3讨论

3.1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建设

3.1.1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建设原因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虽然也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及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但内容、形式相对简单,外科疾病案例不够生动,缺乏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融合,缺乏对外科疾病及手术前后治疗的感官认识。因此,微视频教学便起到了重要作用。网络流行的外科手术病人护理内容的微视频版本颇多,医院使用不同教材使得视频多样化,护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混淆情况。护生思维活跃,自主性差,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带动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策略,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微视频是依据教学规律制作的供学习者自控学习步调,自主去学习、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频片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通过感观来加深印象,并且发散思维。

3.1.2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建设

笔者首先从《外科护理》手术病人护理中挑选出建设内容:外科刷手、外科手消毒、器械传递、穿脱无菌手术衣、术前铺巾、器械护士配合、巡回护士配合、术前呼吸道准备、引流管护理、外科换药等。其次,结合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标准将内容拍摄成微视频,删除繁杂多余陈旧的片段,形成一套更系统、更实用、针对高职护生的微视频库。

3.1.3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的应用

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发放微视频,护生课前针对性学习,在课前观看视频,记录观看视频的收获和疑问,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学习任务。课堂中逐步对视频内容进行分解讲授,护生们接受起来更简便容易。

3.2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库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2.1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技能成绩

应用微视频教学,护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提前学习微视频内容,寻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减少了传统教学的乏味和枯燥。同时,护生在不断重复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巩固学习效果,使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得以提升。

3.2.2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笔者研究发现,护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后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普遍提高。

3.2.3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将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把传统讲授和数字化视频学习两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更易达到,护生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也普遍得以提升。

3.3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微视频教学需要护生主动对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因此教学效果受到护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针对2011级高职护生,未针对本科院校护生和中职护生进行研究。有研究证明,年龄、学历影响护生的主动性。因此,年龄和学历均有可能影响微视频教学的质量。

4小结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方法

1.1.1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帮助其挂号、就诊,并遵医嘱对其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以及住院护理。

1.1.2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是: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①外科可成立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在外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②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病房基础护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检查护理制度等),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流程及操作。

③分析在已经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事件[2]。

(2)对患者的病情做护理风险评估在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及危害程度进行管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的病情是否危重;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患者是否存在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导致其是否进行消极治疗,遵医行为较差。

②环境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同一病房内的其他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性疾病;为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等。③护理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否一致、护理工作流程是否顺畅、护士技术水平是否均衡等[3]。

(3)合理规划护理工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①让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因护理工作流程不顺畅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②对患者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制,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好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使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融汇贯通。

③让每一位患者都有自己的管床护士,使每一位护士都能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进而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1.2疗效评价标准

(1)有效:经过护理,患者未发生出血、感染、褥疮或其他并发症,且饮食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均正常。

(2)无效:经过护理,患者的病情未发生好转甚至在加重。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院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在患者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及时对患者进行了护理,进行护理时的态度等。以10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45.23%,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23%。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47.8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16%。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绝大多数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输尿管结石和尿道结石通常是因为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受阻所致。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表现,内容多且琐碎,学生容易混淆,理解和记忆效果差。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就地取材,尝试自制教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现介绍如下。

2制作材料及方法

制作材料:50ml注射器,头皮针细管或细胃管,吸痰管,大小不等的小米、大米、绿豆、黄豆等。制作方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谷物颗粒模拟大小不等的结石,注射器抽水模拟肾或膀胱,用头皮针细管或细胃管、吸痰管模拟输尿管或尿道。

3教学应用

该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分为4个步骤。步骤1:讲授泌尿系统结石时,教师先用图片或录像展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讲解结石的病因、病理。步骤2:向学生展示自制教具,介绍教具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具。步骤3:通过提问、主题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泌尿系统结石可能存在的临床表现、不同大小的结石对机体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并分组汇报。步骤4: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和讨论情况进行补充和释疑。

4讨论

4.1取材方便,制作简单

自制泌尿系统结石模型教具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1)注射器和细管,这些材料在实验室随手可得,在胃肠减压或基础护理实验后可以重复使用;(2)各种大小不等的米粒、豆子等,这些材料在生活中也容易获得。

4.2辅助教学,让讲解生动有趣

对教师来说,自制教具的使用大大方便了课堂讲解,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生动,使难点简化,既增强了理论的直观性,又增强了实验指导的针对性,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3引导学生动手,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讲或观看的状态,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兴趣不高。借助这种简单、直观的教具,在做中学,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机会,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4.4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变革与创新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200例泌尿外科病人,男145例,女55例;年龄18岁~60岁(42.5岁±12.6岁);疾病种类:泌尿系统结石132例,前列腺疾病68例。纳入标准:①术前均明确诊断;②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③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④主要脏器功能正常;⑤无手术死亡;⑥无精神病、神经病史。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病史及家族史;②智力障碍;③听力障碍;④免疫系统严重疾病;⑤心、肝、肾、循环、呼吸、神经、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以无缝隙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病人分为观察组150组和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①无缝隙责任制分层管理。实行责任包干制,量化职责范畴,明确职责。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4个责任组,两组一个组长,小组护士共同分管一组病人,组长对本组重点、特殊病人的病情及仪器设备情况进行全面系统交接,对前一天的护理工作进行重点点评和小结,提醒当日需特别注意和改进的工作;责任护士主要是掌握所管病人的病情、健康宣教、治疗等。责任组长起监督、疑难病例讨论。护士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和一般性基础护理操作;使病人在住院期间组成一体化的小组负责制。小组成员的照片及信息张贴于病室公示墙上,以便病人对负责其护理工作的小组人员有更直接的了解。②完善管理。安排年资老的护士带动新护士系统学习的无缝隙护理知识,并积极提高新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培训周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保证护理人员过硬的护理知识。制定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与工作职责,将护理人员的职责与业绩、奖金和评优情况挂钩,提高护理质量。对所有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和临床路径并培训,且随着病人需要进行变动。③无缝隙围术期护理。病人入院以后,无缝隙责任制护理小组对其病历、病情、生活方式、对疾病治疗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健康需求等进行评估,获取相关信息,发现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由护士长和无缝隙小组组长对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责任护士和护士共同开展护理工作。在病房实施走动式管理,做到合理用人,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病房护理中。重视健康宣教,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责任护士要进行阶段式健康教育。

1.2.2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考察表进行评价,该考察表共包括护理的熟练程度、护士的责任心、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性、应急能力与护理书写的规范性6个方面的内容,均按照百分制,让病人按照护士的表现进行打分。②病人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25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分~4分,0分为不满意,1分为一般,2分为基本满意,3分为满意,4分为很满意。85分以上为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