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科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农业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比如说,在讲授“内燃机”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向同学们提问:大家每天可以看见很多车辆在马路上驰骋,那大家知道它们的动力是来自哪吗?然后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再通过自由发言或分组辩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发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进而引进内燃机的理论知识、基础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内容。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课堂上所讨论的话题应该是能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材内容。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教材内容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生动、深刻的认识。
2、模型、挂图、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导致在课堂上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而农业机械化课程作为农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们一开学就要接触,肯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模型、挂图、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多动脑、做思考。比如在讲授“内燃机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挂图先给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内燃机的结构,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教师可以一遍引导学生们看图片,一边讲解内燃机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再让学生们自己在脑海里想象内燃机的模型,并结合图挂画出来。结合模型或者图挂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的更具体、生动,一方面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一方面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课程的实效性。
3、实物教学法
传统的农业机械化的教学只能依靠图片、模型结合教材内容来教学。而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实际农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操作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的图片或模型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不能全面展示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利用实物教学法,让同学们在观察和操作实物中学习教材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实物来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学生们通过在课堂上对实物的观察,将抽象的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转化成具体的实物,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利用实物教学法来讲授农业机械化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触摸、体感实物。比如说,在讲授“二冲程内燃机”这部分知识时,由于二冲程内燃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抽象,如果紧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们的想象,教师很难清除的表达教学内容,学生们也很难完全掌握教学知识,而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如果教师不结合实物在讲授这节课时,只有30%的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其中还不乏似懂非懂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首先给同学们展示实物,让同学们对二冲程内燃机有一个系统的感性认识,然后在讲解有关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理论性的知识,这样学生们通过对二冲程内燃机的实物观察和体验,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相关理论了。数据表明,利用实物教学法来讲课,70%的学生基本能掌握教学内容。
4、多媒体教学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规范化,思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但现有的农机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对于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一)农机培训领域不宽,办学不活。教育培训面较为单一,大多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上,由于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其培训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制约着农机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再教育缺乏。目前学校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满足不了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性的进修,对新式农业机械状况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
(三)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投入偏少。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机校缺少必要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快,无培训基地,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较差。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现有教材、教具、教模不能满足培训需要,电教设备落后,利用率低。
(四)农机系统人才的文化结构偏低,人才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机系统人才资源的区域分部结构不平衡。
(五)拖拉机驾驶员接受培训的自觉性较差。
二、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对象
一是精心组织普及性的培训工作。结合地区的重点工作和重点技术推广项目,组织好保护性耕作、水稻育插秧、推广鉴定、农机维修、安全监理、质量投诉、农机认证、科技攻关和农机化信息等培训活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并结合实际做好推广技术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总数要实现20%以上的增长。
二是深入开展农机管理人员培训。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的需要,深入开展对各级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免费论文参考网。培训农机管理人员普及率100%,培训以乡级以上农机管理人员为主,培训内容是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购机补贴管理办法等内容。免费论文参考网。
三是加快农机技术人员培训步伐。针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的需要,加快对农机科研推广等技术人员的培训步伐。全年培训农机技术人员80万人次,培训对象为农机科研、推广、监理、鉴定、教育培训等人员,培训内容是结合当前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试验鉴定技术及安全监理技术等内容。
四是加大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培训力度。针对快速增长的新型职业农民对驾驶操作维修技能的迫切需求,加大农机驾驶、维修等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购买新农机的农民,培训他们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内容,同时结合技术推广项目,培训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三、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开展好农机系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作,重点抓好计算机应用、世贸组织相关知识和外语培训。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农机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结合农机推广项目,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开展技术培训。同时,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的发放,利用召开的作业现场会,聘请厂家技术人员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
3、各相关部门要关心支持农机培训工作。农机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机驾驶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影响到农民的经营效益和安全生产。因此,对农机培训事业要在方面多给予支持。
4、抓好教师培训树立现代教学理念。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已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三个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要求,给农机校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新的任务。要看得远,要有预见性,加强对农机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加强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让教师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备课,制作电子教案,下载教学资料,制作网页和课件等,已成当务之急。
5、与监理部门合作,搞好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免费论文参考网。《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经实施,可利用检审验期间或其他时机进行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高拖拉机驾驶员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另外,为了减少交通事故,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可由监理部门出面,培训学校积极配合,对违章行车的机手举办安全教育学习班,提高拖拉机驾驶员参加培训的自觉性。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我县,农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具体表现在:农业机械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方法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所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先进技术和作业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本增效。农业机械有利于防灾减灾,从老天爷手中夺粮。在灾害天气下利用机械可以完成抢种抢收。农业机械有利于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同时,土地向大部分种粮大户集中,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离不开机械化。农业机械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机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高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运用好政策性补贴加快农机化发展。大部分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大在、年利用时间短、资金回收周期长、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增强,农机拥有量增加,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大提高。
2、强力扶持农机大户与农机服务组织加快农机化的发展。农机大户的发展对加快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有很大的示范推动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其在政策、信息、技术、资金方面应给予帮助,鼓励农机大户为农户提供耕、种、收、植保、灌溉一条龙作业服务,加快推进集约化作业的农机服务方式,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3、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化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许多农业机械不适应于农艺作业要求,最终无法推广和使用。因此要求农机生产厂家设计人员与农艺人员相结合,设计出适合农艺作业要求的新机具;农机推广和培训技术人员与农艺人员相结合,探讨出即适应农机作业又适合农艺要求的操作方法。
如图1所示。
1.1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的创新实践平台
1.1.1实践平台资源的整合按照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思路,坚持平台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与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则,将现有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实验室平台进行科学整合、优化组合,从而搭建起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公共创新实践平台,实现内部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改善本科生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条件,丰富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1.1.2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必须对平台的条件进行改善。平台在完成本科实验、实践环节的基础上,主要起到培育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因此,需多渠道进行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首先,利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经费购买必要的大型设备。其次,通过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共享部分设备。最后,创新实践平台的实施过程是丰富和补充实践条件的最好途径,平台进行的各项项目,其研究成果均可补充相关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这对本科教育实践环节的作用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1.3实践平台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突出综合与创新的特色。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该平台建设充分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同时体现学科的高度综合、相互渗透以及交叉融合。在实践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按照学科特点,平台将实践项目分成不同的类型:科研项目型、实训任务型、探索问题型、工程训练型、生产体验型、典型案例型和综合型等。在内容上,重点构建以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平台的正常运行,我们在项目执行中制作了20个实验平台及10余套专业实验室专有机具。
1.2创新实践平台运行与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1.2.1实现双向开放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是创新实践平台得以正常运转并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基础,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运行模式。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创新采用“双向开放运行”的模式,从实践的时间、空间、工具、内容等几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开放。平台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只要选修过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生都可进入平台学习。平台建设虽然主要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是鼓励相近专业及对本专业有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选择性地开展研究,尤其鼓励以研究团队的形式进行实验,同时重点实行以老带新的合作模式。平台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以专题讲座、技术交流的形式与教师及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1.2.2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创新实践平台的管理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创新实践平台的日常事务。教师主动参与创新实践,通过报告、座谈、指导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信息,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自发创办创新协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创新活动成果展等活动。在实验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自主学习。通过立项和研究小组的方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项目申请、资料检索、材料购买、产品调试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互动”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基地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吸引勤学好思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1.3以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项目培养计划
1.3.1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1)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同时注重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强化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积极推进工程训练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2)重新制定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课程设计题目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内容必须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指导教师实行跟踪式指导,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重新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通过开题、中期检查、二次答辩、内外审等措施,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为提高选题质量,实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与审查制度,题目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内容要体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3.2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以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结合学校SRTP项目、专业课教师科研项目,多渠道申请专项经费,设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申请者为已修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基础课和主导专业课的全日制本科生,以团队形式申报,鼓励学科交叉、年级交叉。立项范围包括科技创作、科学试验、工程应用、创新设计、模拟仿真等,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竞赛的前期研究项目,同时兼顾其他具有创新思维和研究价值的各种实践项目。该培养计划与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立项的每个项目都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研究能力。无论是制作类元件或材料选型、方案设计、加工制造、样机装配,还是实验类的实验方案制定、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实验报告撰写,导师仅给予宏观指导与建议,其他工作完全由项目组独立完成。
1.4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重点,构建3个层面的课外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依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平台,我们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课外创新实践环节的改革。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是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3个层面:(1)在主要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2)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建立学校、学院、农机系三级联合承办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机制,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竞赛项目,每年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如开展“CAD创新设计大赛”,积极组织“小型农机具操作及修理大赛”等,鼓励学院相近专业的学生参加。(3)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高层次的科技创新竞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围绕三维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等省级以上大赛,建立创新实践平台重点支持、培养与奖励的长效机制。针对3个层面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促进创新实践平台的良性发展。
1.5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加强“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
(1)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我院有层次、有计划地在全日制本科生中逐年推行专业导师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制与学分制的并行,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培养计划与学习进度。专业教师在前两年主要指导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选课,督促其努力完成学分。对于具备创新潜质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导师的科研或创新实践平台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最后,导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其完成与以上项目相关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2)加强“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实施效果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敬业精神,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实践平台的仪器与设备是实现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硬件保障,优良的师资则是软件保证。因此,要更好地发挥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须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与考核机制,努力加强青年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我院规定,新教师必须经历一年的工程实践。同时,建立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制度、教学基本业务考核制度、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制度、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措施,建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与考核的长效机制。
2结束语
关键词:渔业工程;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39-02
随着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强调科技创新与工程背景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的重点。华中农业大学针对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与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从招生政策、培养方案、指导教师和学位论文等四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北京林业大学提出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校企创办联合实验室等的联动机制;广东海洋大学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双师型导师制及培养课题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连海洋大学2011年获批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自2012年开始招生,截至目前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授权点招生数量基本稳定。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渔业工程特色、面向工程应用需求,对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一、构建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强化渔业工程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意识。立足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较完备的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的创新与实践培养体系和实践成效考核方式,强调考核过程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以及校院两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导师、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和实践基地的管理为主体。同时,还强化对学生实践意识的教育,有效调动和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工程实践环节的热情。
2.构建完善的多形式创新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渔业工程背景,明确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环节主要采用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的多种方式。根据其培养方案要求确定实践计划,明确要求研究生在实践基地通过在岗或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承担或参与如实际问题调研、应用课题研究、案例编制与分析、实践观摩等实务性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对实践考核实行分级管理:由学校的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负责向实践基地派出研究生及负责组织实践成效考核;学院与研究生实践基地所在单位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专业实践状况。
3.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创新与工程实践教学条件。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通过加大创新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增加校内已有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利用率。同时,借助大连海洋大学的渔业装备机械学科优势,加强渔业工程背景下企业实践与教师科研的相互融合,并依托相关的,如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现代设施渔业生产过程与装备工程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机械工程实验室、动力工程实验室等多种专业及大型综合实验室等,加大校内渔业工程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范围,并发挥相关教师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吸引学生参与相关项目及任务,明确创新与实践具体内容,加强其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强工程背景师资建设。注重“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结合大连海洋大学规定40岁以下教师晋升技术职务岗位时,需完成在相关企业实践锻炼半年以上的特定要求,鼓励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质,并优先担任研究生实践教学。同时,学位授权点还鼓励教师通过工程技能培训或与相关农业工程、渔业装备工程等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工程锻炼机会。对于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与管理,则强调应具有丰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力争与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二、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1.确定具有渔业工程行业特色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渔业企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渔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掌握解决渔业动力和机械工程、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渔业工程管理等解决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工程特色。课程设置分别涵盖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中课程涵盖学位公共课8学分,学位专业课6.5学分,专业实践和学术规范的必修环节分。选修课中涵盖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7.5学分。另外,培养方案还对必修环节中实践要求的4种形式进行了明确规定。基础知识分别包括工学学科基础课(包括应用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机械强度分析技术、渔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渔业信息技术等)和人文管理学科基础课(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生产管理学、渔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渔业设施与环境工程、高等农业工程学、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装备(侧重海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冷冻冷藏节能技术(侧重海产品冷藏及保鲜技术以及船舶制冷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特色课;工程实践课及实践环节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
3.明确研究内容,突出培养方向。在渔业装备现代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装备、渔业机械化生产与过程控制、船舶动力装置性能优化、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近海和陆地集约化水产养殖机械、设施、装备及自动化技术;渔获物加工、贮藏及运输装备;水产饵料加工工艺及成形设备及精准捕捞采收机械装备等方向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能源环境系统优化与控制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侧重海产品冷藏保鲜及节能技术)等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环境调控、生态修复、环境工程优化设计、渔业生产领域的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热泵调温技术、相变储能技术、燃料电池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在渔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生物环境及其环境因子的信息智能化测量技术、评价以及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信息综合处理技术等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渔业企业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生物生产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
4.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渔业工程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丰富。校外导师的任职挝痪要求来自涉水涉海、具有海洋渔业工程特色的企业实践一线。在工程实践中,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的实践基地为每名研究生安排了行业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践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在研究生实践期间,校外导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考核出勤及完成情况,实践结束后在实践考核表中填写评语并对其实践工作评分。实践地点亦可在校外导师工作地或校外导师合作企业进行。截止目前从实践成效结果来看,学生能够完成实践任务,且执行情况良好。
三、小结
修订后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培养体系立足学校涉海涉水的渔业工程特色背景,面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经过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侯红玲.工科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