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第1篇

(一)开拓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

在学生工作中,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报告会、演讲、墙报、专刊、社会实践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在网络时代,随着大学生上网率的提升,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电子信箱、网上交谈、红色网站、热线服务等等,学校这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入脑、入心,影响更为广泛。由于网络具有双向传播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避免单纯说教,使得思想交流更平等、效果更理想,并且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信息和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对这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

(二)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服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与教育的联姻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网络作为高新科技,其独特功能与特点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卓越的条件,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而网络教育具有的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合作交流的特点,使全球教育,双向教育,开放教育成为可能,为大学生资料与信息的查找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

(三)增进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距离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但其社会交往面仍然狭窄,基本上局限在校园这个象牙塔内。而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大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增强了文化的感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而强大的互动功能则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条件。

(四)更新了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加快了大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与接受

网络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便捷了大学生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活泼了思想,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它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效意识,落后、封闭、保守的观念被他们抛弃。它也开辟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领域,使他们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

(五)加大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创新精神被排斥或限制。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化的强烈开放性和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使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去体验网络文化带给人们的新境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灌输”教育转化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均可以在网上袒露无疑。这使学生工作者能够获得真实的思想信息,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及开展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提供了契机。二、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方面

(一)容易导致教育效果下降

教育中,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在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没能对学生的疑问及时反馈,或不能根据学生的交互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因而对学生的交互活动缺乏有效控制。网络教育能够为学生认知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却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唯理智教育倾向”显现于网络教育,智力获得和智力训练占据了网络教育目标体系的中心位置,忽视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去激发学生追求人文意义的兴趣和激情。网络教育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网上冗余信息、垃圾信息、“黑、白、黄”信息等不良信息大量充斥。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游戏、聊天甚至从事有损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动就在所难免,这样对教育教学无益反而有害。

(二)容易导致价值观念偏移

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西方发达国家欲建立“网络霸主”垄断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竭力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凌驾于世界之上。这种斗争虽然不像真枪实弹那样为每个人所感觉,但它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改变人们的思想。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应重视年轻人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的问题。

(三)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

由于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主要取决网络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再加上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约束不力,会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

(四)容易导致思维方式的渐变

从思维模式上看,书刊造就了人们发达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网络媒介则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网络环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往往会导致青少年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年轻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容易导致生活方式改变

年轻人可以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这种极大的方便,似乎令人感觉只要有了网络,足不出户便拥有了一切,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变得“闭关自守”起来。网格环境可以加剧年轻人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久而久之,使人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容易导致交往能力下降,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

在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占领网络文化的阵地,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今天,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摘要]网络已经引起了人们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更为强烈和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正确认识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利与弊,为做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问题。

[关健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与弊

近年来,网络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平等性等特点和优势,深受高校广大师生的喜爱。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对高校师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和道德法制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化”也是高校信息技术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建设。然而在当前,网络管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网络社会的法律道德秩序亟待构建和规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化”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第2篇

    本论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措施

    一项活动的实效性, 通常是指活动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要素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 达到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教育效果的程度。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我国的现行政策, 毕业论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 为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 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成长。但是, 学生事实上的表现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反映了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1. 价值观上的差距。杭州团市委曾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作过一项调查。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中, 被访者中27.9%的学生选择了“事业成功”, 27.2%的学生选择了“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 23.9%的学生选择了“为社会作贡献”, 17.4%、15.3%、11.5%的被访者分别选择了“生活宁静, 平淡一生”、“有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在回答“你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时, 有63.5%的受访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得到社会承认”, 22.8%的受访者选择“使个人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观”, 15.6%的受访者选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③可见,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大学生立足抽象的人的价值, 以个体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 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优先满足, 强调个体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 把个人当作目的, 把社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 更多的注重物质的追求。部分青年学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导下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满足, 物质或者说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 大部分学生认为“人们努力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④, 强调索取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向外界谋取必要条件的行为, 认为个人贡献与索取相应等价。

    2. 行为上的差距。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认为是一种潇洒, 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竟被视为个性突出的表现。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校园内与大学生文化修养格格不如的不文明举止时有发生。在人际交往中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常被一些学生忽视。在组织纪律性方面, 考试舞弊、旷课、逃学等现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发生。在尊重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术上, 一些学生也表现出了道德上的缺失, 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进行剽窃等等。

    另外, 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这一情况。上海地区高校的学工部门联合做过一次调查, 据调查,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 认为“很有意义”的占26.6%,认为是“形式化的需要”的占57.4%, 认为“可有可无”的占8.2%, 认为“没有意义”的占7.9%;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工作效果的

    评价, 英语论文认为辅导员工作效果“相当有效”的占18.5%,“一般”的占53.9%, “不怎么有效”的占21.9%, “不清楚”的占6.3%。⑤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且不能根据学生的这些变化及时地作出反应、提出对策,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所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充分展现。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的, 但是还是有不少大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欠缺, 经不起各种诱惑, 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高校里盛行的学生兼职、硕士论文家教等社会活动让众多高校“兼职一族”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学校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间的反差, 对学校所强调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断层感到困惑, 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 据某高校调查结果表明, 6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现实反差太大。⑥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以及存在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非正常关系也强化了学生这种失落心理和矛盾心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和美誉度。

    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稳定性缺乏。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 最能够深入了解学生,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 他们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留学生论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并且缺乏稳定性, 这极大地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现行高校体制的问题, 也有历史遗留问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构成相对比较复杂, 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 也有许多其他人员。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常常将辅导员职位作为安排留校教师、行政富余人员、复转军人和高级教师配偶等的岗位。然而,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要求来看,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是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的调适者, 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教高的思想觉悟, 具备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辅导员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理论性非常强的队伍。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 滞后于时代。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主性、竞争性、医学论文开放性等特征要求人们必须是具有独立个性的行为主体, 即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平等竞争、讲求实效、开拓创新的精神。但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内容, 不能适应这一现代人培养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引发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风气以及党风的思考, 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 或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分析或者口号宣传上,其结果只能是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教育内容还很少, 很容易给学生以故意回避的感觉。另一方面, 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 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 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友谊等,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尽管当前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已引起高校重视, 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内容仍比较单薄, 尚不足以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原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向灌输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 敢于直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 单向式灌输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回应。另外, 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能恰当地处理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总是把学生当作客体, 主体与客体界限分明, 教育成了特权, 他们单纯为教育而教育, 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学生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说教多于启发, 指责多于疏导,给学生以势压人之感。由于大学生处于主体意识的成长期,对此有着本能的抵抗心理,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5. 高校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教育工程, 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予以协助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学工系统管理多, 职称论文教学环节渗透少。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行政工作长期分割没能形成合力。人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分工论”, 即行政领导和教师管专业教学, 政工干部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对专业教学学习要求很明确, 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比较笼统; 教学过程中, 除了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其他课程教学几乎只“单纯”传授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渗透其中, 学校大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的提高。

    注释:

    ①郭新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探索》,1996 年第6 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勇于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一、新时期下大学生的特点

当今的大学生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长大的,对比过去的大学生,现阶段的大学生有多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论文百事通与以往的大学生不同,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代代,价值取向有着兼容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矛盾性的特点。(2)面临就业、学习、经济的巨大压力。今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高校扩招等改革措施的出台后,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已经彻底由原来的国家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同时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和就业市场的日趋饱和,现阶段的高校的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3)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从近年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大学生进行的多次调查看,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已超过16%,心理不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正在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有些已跟不上当今时展的脚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比如。理论教育机械呆板、空洞乏力;工作方式和手段单一,没有发挥好现代传媒技术的作用;高校学生数量与政治教辅人员比例硅著失衡,工作效率低下等。现有的丁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这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更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思考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化

中央16号文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四个方面,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也可以简化为四个教育:理想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也体现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我们并没有就理论来讲理论。在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要向广大学生灌输理论,也要向他们宣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详细情况,让学生们体会到我们党和政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诚意,如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入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腐败等等。一件件具体的事实胜过长篇犬论的理论说教,激起了广大同学的爱国情怀。我们用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例来教育大学生,效果更是非同一般,很容易引起共鸣。

2.充分树立全员育人工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由灌输式向渗透式转变

在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在很多学生的心中,专业课教师比公共课教师,比政治辅导员都有威信,同时也更值得信赖,所以只有在高校中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才能使恩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果。同时,通过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使学生自觉树立学习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方式比说教式的育效果要好很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同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改变以往的程设置和授课方式,逐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文理科各科教学中。同时,在高校还应该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在培养的基础上同样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3.建立引导与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现代社会除了带给大学生许多优越的资源和服务以外.也会使部分学生沾染上一些不良风气和习俗。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如何引导好、服务好”这个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建立起引导与服务相结合的沟通模式。首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和使用各种信息,并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完善自己。其次,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渠道环境的监管,主要是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利用和发挥网络环境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功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伦理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最后.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意图融人一定的意境中.通过环境、氛围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如通过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等场所;通过校园的绿化美化,橱窗板报、广播电视的宣传,学校传统、校史、校风教育等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受到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必然要转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也应该认真看清新时期的新特点,认真思考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时刻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论知识 校园文化 学生活动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大学应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虽然“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教育界也在热火朝天地谈论创新和创新教育,有关创新和创新教育的论文如“滚滚江水”,仅出版的专著就有百余种之多,但是创新教育实实在在走进高校,充其量还只是依稀可见的一线曙光,或者说,还有许许多多艰难的事情要去做。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素质教育一样,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然而这种理念所表达的愿望与现实之间却反差巨大。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的本质并无多大改变,而素质教育则成了粉饰门面的应时风景。不管有何种深层的原因,不改变应试教育的导向,素质教育难有立足之地,创新教育更难产生大脑风暴。2O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近年来,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教育理念有所提升,普遍加强了教学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了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变化,按业内人士的评价是总体上“成效斐然”。但是,如果深入到高校微观的教育教学领域去考察,就会发现这里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惯性巨大。因为以知识本身组织课程,就知识而学知识,致使本本主义、死记硬背现成结论的痼疾严重;传统的以“三中心”为特征的教学形态并无多少改变,陈述式的“满堂灌”教学依然统治着讲台;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却较少考虑学生的参与、需要、兴趣和好奇心;“知识量太大而课时有限”的困境,让师生穷于应付、不堪重负等。所有这些,压抑淡漠了学生的个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窒息了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并不理想。商业化的氛围,浮躁的风气,功利的色彩,不断侵蚀着青年学子的心灵。在某些高校,教师为评职称,学生为了学位,请人论文并不少见。这些现象的滋生难保正常的学术质量、教学质量,何谈创新教育。总体说来,教师中还是“评”出来的人才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少,有原创性成果的更少。中国所有的大学一年收录于SCI的论文总数不及美国一所大学(哈佛)。这种严峻的事实,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育界有关人士对我国大学毕业生进行过大面积调查,几乎所有的调查都显示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要求。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意志力、独立性普遍欠佳,存在着盲目自信、眼高手低、不脚踏实地等人格偏差。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文化素质培养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它有助于高校文化品位的提高。而这种文化品位是由高校的办学方向、学术氛围、管理规范、学风教风等校园文化及时代精神风貌等聚合而成的,渗透到高校由内而外的方方面面,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某一门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对学生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是突变式的飞跃,而是连续性的渐变与升华,需要高校及校园人积极的营造,通过校园人对生活世界的向往,对真理的探索,对理想的追求等产生高品位的文化,积累起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三、培育激励创新的大学文化,重视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全面训练

创新,无论是科学创新、学术创新、教育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共同的基础是崇高创新的文化价值。今天的大学需要鼓励更多的教师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意图贯彻到教学、训练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从广义而不是狭义上提升大学文化的内涵,并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文化价值的核心,才能产生激发大学创新活力和人才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治学理念。只有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才能趋向统一,并使一定时空条件下总是处于“少数”的富于创造的人才茁壮成长。

四、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构建全方位学生思想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其本质而言,是以提高思想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因此,要达到教育的效果,不仅工作的内容要有新的充实和拓展。而且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载体把思想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1)以传媒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板、校报的舆论激励、导向和监督作用,创设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2)以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秀的文化熏陶、感染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品位,培养美好的心灵和情操。(3)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文明集体创建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科技体育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和学生的文明素质。(4)以现代科技为载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和多媒体教育软件等现代化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和时代感。(5)以管理为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超前”位置。科学、民主、规范的管理本身即是一种“超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实行思想工作的奖惩制度,通过例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管理实践之中,起到寓教于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信息化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26-01

引言

高等院校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前沿,随着信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必然会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信息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信息化入手,使信息化能更好的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当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完善信息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影响,继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一词遂应运而生。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是对以往研究方式的一种综合,同时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具有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概念包含下述含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那些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配位关系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实现的。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按一定的规律和方式来运作并发挥作用的动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有着其自身的基本特征。

二、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握机遇,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感知、教育、激励和调控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因此,信息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有着积极影响:(1)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把思想政治教育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而打破了时空上的界限。(3)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信息化的主要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观念、手段、方法和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变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注意在借鉴、吸收、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更好地解决新问题。

(一)紧扣实践,加强研究,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

理论创新的突破必将推进实践的大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信息化实现理论创新突破的时机日趋成熟。紧扣实践,加强研究,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创新制度,完善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建章立制,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信息化内在约束机制建设和外部教育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争取建立起一套适合公益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特点的运行、保障、协调、创新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升思政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创新制度,完善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人为本,培育团队,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严重缺乏既熟悉信息化特点、掌握信息化技术,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巧的教育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着力培养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团队,形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者、信息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创作者的人才梯队。以人为本,培育团队,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结语

青年强,则民族强、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兴、国家兴。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最富有生机、活力、创造性,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对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玉琴.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黎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2001(2).

[3]王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4]薛琴.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5]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