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治理论文

综合治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治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治理论文

综合治理论文范文第1篇

2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从安全角度出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3.4.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6改进农药施用技术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7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防治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林护字〔1997〕27号),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虫害防治。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投资中,也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病虫害预防和除治。要强化森防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综合治理论文范文第2篇

现状分析

保证城建档案完整、齐全、系统移交,依靠的是法律、行政、经济三位一体的制约保障手段。但在具体执行时,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法制手段不完善。经过多年的法制建设,档案法制体系已初步构建,但细化不够,可操作不强。国家有关档案法规比较宏观,强制性较弱,只规定了程序过程,而对令不行、禁不止的行为监管处理办法相对欠缺。据笔者多次调研考察了解,内地很多省市地方性城建档案法规尚未跟上,针对性不强,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力度较弱。二是行政手段不过硬。一方面,依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规划、质监等部门支持把关。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体制上的不足,容易出现工作断链和漏洞,监管责任不清晰,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另一方面,城建档案部门自身行政职能。据了解,湖南省内大多数城建档案馆尚未加挂“城建档案管理处”的牌子,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和执法主体资格。

加挂了牌子的城建档案部门又往往因为人员配备、执法经验以及体制阻力等原因不能充分行使行政职能。同时,城建档案部门是否应具有行政职能在业界意见不一。如瓦房店市档案局认为,城建档案馆是一个文化事业单位,不具备行政职能的基本条件。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城建档案部门尚未加挂“城建档案管理处”的主要原由。由此来看,在城建档案发展中“行政职能部门”给“文化事业单位”的让位,也逐步佐证了城建档案应注重的是其实效价值,而非其行政执法功能。目前,一些建设部门实行了联动机制,对移交城建档案在程序上进行了进一步理顺,迈出了规范治档的一步,但要把城建档案的依法管理与衡量工程质量的优劣挂钩,作为其重要参考数据之一,笔者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经济手段不长效。经济手段一度是最重要的城建档案保障手段,即建设单位交纳一定档案押金。对确保档案的移交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占用建设资金,对重点工程和边施工边报建工程的档案报送缺乏制约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已取消档案保证金的收取,经济手段不再存在。

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社会对信息需求具有广、快、精的特点。城建档案信息量大、类别杂,必须实行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国家档案局办〔2010〕116号文件明确指出,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必须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个过程不像建设项目那样能很快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果。一些单位负责人缺乏长远眼光,不愿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档案经费紧张,管理和开发利用设施落后,还停留在计算机应用初级阶段。同时,档案宣传、调研工作也难以开展,社会对城建档案部门了解甚少,一些服务对象不知道到哪个部门查阅利用档案。此外,一些重要档案信息更新慢,与现状不符,服务被动,利用有限,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等,不能发挥城建档案信息的优势。反过来,利用率的低下又严重影响了城建档案部门的口碑和形象,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对策措施

笔者认为,要增加城建档案事业的动力与活力,确保与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完善档案法制体系依据《档案法》、《城乡规划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借鉴沿海城市做法,结合本省实际,可由省人大或省政府制定《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认可办法》、《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各地州市也可制定一些政策措施,注重针对性、配套性和操作性。一是应明确城建档案接收范围。城建档案的范围和城建档案馆的接收范围必须明确界定,同时明确规定城建档案的归档时间和报送要求。二是应明确城建档案机构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资格。赋予城建档案业务指导、行业管理和监督职能。明确城建档案经费纳入城建经费年度计划,特别是《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要立项,列入年度预算。三是城建档案法规应列入城建法规体系。即在规划、工程质量、房地产等法规中体现城建档案要求,明确城建档案的执法条款,明确城建档案执法人员职责和处罚细则。建立档案领导机构,理顺行政管理机制一方面,组建综合协调机构。

综合治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尿道综合征利窍方针感

尿道综合征又称无菌性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明显菌尿的一组症候群。临床上多见于女性患者,以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小腹坠胀为主要表现。该症候群病因复杂,有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征。有尿路感染症状的妇女中约40%~50%患者属此综合征。因认识上存在不足,极易误诊为尿路感染而长期予以抗生素治疗。本科运用针灸利窍方治疗尿道综合征,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治疗的52例病例报告如下。

针灸利窍方

治疗组取穴:关元、中极、阴廉(双侧)、阴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操作手法:在针刺关元、中极穴位时,针感须向下放射;针刺阴廉时针感向上放射至;其余穴位以酸胀为度。每周治疗3次,每次20分钟,其中留针过程中每10分钟行针1次,每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安定片2.5mg,1日3次;谷维素片20mg,1日3次。10周后统计疗效。

临床应用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28例,年龄30~68岁,平均46.1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7.5年。对照组:共24例,年龄28~65岁,平均44.5岁;病程5个月~18年,平均6.9年。经统计,两组病例年龄、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

2.纳入标准

参照国际尿控协会(ICS)标准:具有主症尿频、尿急和排尿不畅;排除下尿路感染、肿瘤、神经原性疾病及外伤等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3.观察指标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短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每24小时尿4~6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每24小时尿7~10次;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每24小时尿10次以上。

生活质量评估:参照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生活质量评估表(WHO,巴黎,1994),依据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来评价排尿状况的改善效果,具体分为非常好,好,多数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各半,多数不满意,不愉快,很痛苦等几个级别。

4.治疗结果

治疗组:28例,治愈7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治愈率25%,好转率60.7%,总有效率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5.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加权分统计,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比较,经卡方检验:P<0.01。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38岁,工人。2005年7月初诊。1年前因发热腰酸、尿频、尿急在外院就诊,尿常规有红、白细胞,诊断为尿路感染,经服退热药、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近半年来,劳累后出现尿频、尿急、小便不畅。白天每隔1~2小时小便1次,夜尿4~5次。尿常规检查正常,服抗生素后症状不见好转。经人介绍来我科要求治疗,患者症状符合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就诊后即针刺关元、中极、阴廉(双侧)、阴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每周3次,10次后,尿频,尿急症状缓解,排尿次数减少。15次治疗后,小便完全恢复正常。

讨论

尿道综合征,西医把其归咎于尿路感染后治疗不彻底引起,由于此综合征病情迁延难愈,可引起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又加剧了尿频、尿急等症状。目前西医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外科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主要使用镇静剂,以及肌肉松弛剂和神经调节剂,对部分绝经期妇女还使用雌激素治疗。中医无此病名,但从归属来看,当属祖国医学之淋证范畴。

综合治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南;烟草;金龟甲;防治;生物学特性

金龟甲属鞘翅目害虫,目前资料报道危害烟草的金龟甲有10多种,但在云南省烟草生产上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三种:码绢金龟甲(Madaderasp.)、棕色金龟甲(HolotrichiatitanisReift)、铜绿丽金龟甲(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

1分布与危害

码绢鳃金龟甲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棕色金龟甲在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铜绿丽金龟甲国内除、新疆尚未发现外,遍及中国各省(区)。

金龟甲主要以成虫为害烟叶,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仅剩下叶脉;有的烟株生长点也被吃光。被迫重栽。幼虫在土壤中活动,虽然可以齿食寄主植物根皮。但一般对烟草危害甚微。

金龟甲食性极杂,除烟草外,还为害棉、大豆、麦类、玉米、高粱、甜菜、向日葵、马铃薯、花生、瓜类、桃、李、梨、苹果等草本和木本经济植物和禾本科杂草。

2形态特征

2.1码绢金龟甲

成虫:体长6.5-11mm,体宽4~8mm。体椭圆形,体色暗褐色或棕褐色,鞘翅在光照下有闪光,特别是末端处闪光明显。鞘翅上各有10条明显的隆起线,唇基扁平,触角10节,鳃片部外侧二齿形。前胸背板长2~4mm,宽3~6mm。小盾片三角形。前足腿节粗大,胫节端部外侧二齿形。中足、后足胫节内侧和外侧各有一矩,中间着生跗节,胫内侧着生细毛,跗节5节,爪成对,端部钩状。中足胫节端部较平、形如斜锯状,外侧有3根刺状物,内侧1根。后足状如中足,只是较为粗大。腹面除上唇、上颚为暗褐色外。一其余为棕褐色,腹部5节。

卵:椭圆形,长约1.75mm,宽约1.17mm,表面呈瓦纹状。初产卵乳白色,较小,随着胚胎发育,卵粒逐渐增大,颜色变褐。

幼虫:体长15.0~20.0mm,宽4.5~9.0mm。体乳白色微黄。头顶部毛稀少且细,额内平滑,无毛,下两侧各具毛3根。腹部1-6节。每节的前、中、后盾片着生细毛和短刺毛。

蛹:小型,长约10.5~120mm,初期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头顶近方形,唇基梯形,前缘明显:卷;无发音器。

2.2棕色金龟甲

成虫:体长18~26mm,宽9~12mm。头小,棕色。触角短,柄节稍长,末端3-7节。鳃节叶状。前胸背板黄棕色,无光泽。鞘翅全长为前胸宽度的2倍,棕色,表面具不规则隆起成。前足、腹足胫节内、外均具龄状突,前足尤适于掘土。

卵:椭圆形,长2~3mm。宽约2.5mm。初产时乳白色或浅黄色。孵化前呈水渍状半透明。

幼虫:别名蛴螬。C字形,体圆肥胖,体长40-50mm,宽12~17mm。头部红褐色,胸部乳白色,多皱褶。胸足3对,黄褐色。腹部黄白色,皱褶稍多;腹部末端着生肛毛。

蛹:长椭圆形,长约20-27mm,初期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无发音器。

2.3铜绿丽金龟

成虫:体长16~22mm,宽8.3~12mm。头胸及鞘翅均为铜绿色,具光泽。前胸背板前缘较直,两前角前伸,呈斜直角状。鞘翅每侧有4条纵肋,肩部有疣突。前足胫节有2个外齿。雌性腹部腹板呈灰白色或雄性腹部腹板呈黄白色。

卵:卵圆形,长2.4~2.6mm,宽约2.2mm。卵壳表面光滑。

幼虫:体长30-33mm,头部前顶毛每侧6-8根,成一纵列,肚腹片后部腹毛区刺毛列由长针状刺毛组成,每侧多为15-18根,两侧刺毛尖相遇交叉。刺毛列的后端少许岔开些,刺毛列的前端远没有达到钩状刚毛群的前部边缘。

蛹:长椭圆形,土黄色,长约18-22mm。体稍弯曲,腹部背面有6对发音器。

3生活史及习性

3.1码绢金龟甲

此虫是近年新鉴定和报道的烟草害虫。发生世代数有待研究。分布全省,在文山、红河、曲靖、玉溪、昆明、楚雄、大理、保山4月下旬初见成虫。天气干旱年份,其他寄主枝叶稀少,食料缺乏,5月中旬一6月中旬在烟田大量危害烟株,靠近果园,山边等地的烟苗发生严重,移栽烟苗早的田地重于移栽迟的。生长势好的烟苗重于生长势差的,有的地方成片的烟苗叶肉包括生长点都被吃光。1987年和1988年,罗平、曲靖、马龙、富源、寻甸遭受码绢鳃金龟甲危害的面积达12万亩以上,虫伤株率平均达78%,死苗率达23.4%。在玉溪、峨山、宜良、陆良、泸西、龙陵等地调查,严重田每株烟有虫数头,多的达10余头。近年来,云南许多地方在这段时间一直是码绢金龟危害高峰期。7月中旬后,其他寄主植物枝繁叶茂。食料丰富,成虫纷纷离开烟田,迁往其他寄主植物上取食。

成虫昼伏夜出,一般傍晚7点以后成虫纷纷出来活动。取食烟叶,到夜晚10-11时达高峰期。黎明时,成虫潜伏于烟株根部和其他土缝中以及杂草或秸杆内躲起来。成虫取食寄主的时期,也正是产卵的时期。成虫有假死性。

3.2棕色金龟甲

棕色金龟甲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30厘米处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春暖季节开始出土活动。在云南烟区,棕色金龟甲成虫于5月初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中旬大量发生为害烤烟。6月末7月初则多数迁往其它寄主上为害。

成虫白天潜伏在土壤内或杂草丛中,黄昏后飞出来活动取食,并进行,黎明前又潜回土中或杂草丛中隐藏。后雌虫一般在比较松软而潮湿的砂壤土中产卵。卵散产或几粒至几十粒为一小堆,卵期14-28天。

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天气闷热。风小或无风夜晚成虫活动十分活跃。成虫期一般200-300天。

幼虫终身在土壤中活动,取食寄主根皮。

3.3铜绿丽金龟甲

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在云南烟区,成虫主要在6-7月份发生。成虫也是昼伏夜出。白天隐蔽的场所多在3-6厘米表土层,且喜在草根下。每雌产卵一般40粒左右,卵分批产下,多散产,产卵深度主要集中在3-10厘米处。

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阴天。成虫白天也活动频繁,2001年6月底,在陆良县一些烟地发生严重,严重田块百株有虫数15头左右。在阴雨天,烟地旁一些木本植物上虫口密度非常大。

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成虫活动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天气闷热、无风的夜晚,成虫活动十分活跃;凉爽、有风的夜晚,则活动平缓。

幼虫终身在土中活动,表土过干或过湿则下降;地下水位高时,幼虫上升;人秋后逐渐下降,春暖时逐渐上升。幼虫活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25%。

从环境的总体条件看,松软的土质及杂草丛生,便于成虫及幼虫藏匿和活动;土壤适当湿润,幼虫生长发育正常;耕作粗放,则为幼虫和蛹提供安全的生活条件:施用较多的堆肥或厩肥,幼虫食料充足,并使土质松软,提高土温,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上述种种都因有利于金龟甲的发生而可能引起猖獗为害。

5防治措施

5.1冬春季深翻田地,杀伤和减少土壤中幼虫和蛹。

5.2诱杀成虫。这三种金龟甲对核桃叶都有特殊嗜好。可在傍晚于烟田内插上数丛新鲜核桃枝。也可插桃、梨、石榴等树枝,在树枝上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诱杀成虫效果非常好。

综合治理论文范文第5篇

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企业的组织特性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知识管理设施、企业效益五个方面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选取多个子指标,建立了一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知识管理绩效灰色多层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对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评价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依据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值的确定,然后采用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对某公司的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A代表一级指标Ai的集合,记为A=(A1,A2,…,Am);Ai代表二级指标Bij的集合,记为Ai={Bi1,Bi2,…,Bin}。则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定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并赋予一定分值,将定性指标Bij转化成定量指标。本文制定如表2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Bij的评分等级标准。

步骤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利用组合权重法,即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两两比较法等,设一级指标Bi的权数分配为ai(i=1,2,…,m),各指标权重向量:A=(a1,a2,…,am),(ai≥0,Σai=1,i=1,2,…,m)同理二级评价指标Bij的权数分配为:aij(i=1,2,…,m;j=1,2,…,n);各指标权重向量:Ai=(ai1,ai2,…,ain(i)),(ai≥0,Σaij=1,i=1,2,…,m)本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步骤三,组织专家评分并建立评价样本矩阵。组织5位专家对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按评分等级标准进行评分,求得评价样本矩阵D(因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值)。

步骤四,确定评价灰类,即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灰数的白化权函数。设评价灰类序号为e,e=1,2,…,g,即有g个评价灰类,为了描述上述灰类,需要确定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fe(dijk)。本文按“优”、“良”、“中”、“差”设定4个评价灰类,其相应的灰数及白化权函数:第1灰类“优”(e=1),灰数1∈(4,∞),白化权函数f1;第2灰类“良”(e=2),灰数2∈[0,4.0,8.0],白化权函数f2;第3灰类“中”(e=3),灰数3∈[0,3.0,6.0],白化权函数f3;第4类“差”(e=4),灰数4∈[0,2.0,4.0],白化权函数f4。

步骤五,计算灰色评价系数。对指标Bij,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为xije,xije=Σfe(dijk),k=1,2,…,p)。对指标Bij被评者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xij,xij=Σfe(dije),e=1,2,…,g)。对于指标B11,被评对象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x11e,当e=1时,x111=Σf1(d11k),k=1,2,…,s)=f1(5)+f1(5)+f1(4)+f1(3)+f1(5)=1+1+1+0.7500+1=4.7500同理有e=2,x112=4.000;e=3,x113=2.6665;e=4,x114=0.5000。则受评者就评价指标B11属于各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数为e=1,2,…,g。x11=Σx11e(e=1,2,3,4)=11.9165。

步骤六,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评价者就指标Bij对被评对象主张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为rije,rije=xije/xij,则被评对象的评价Bij指标对于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ij=(rij1,rij2,…,rijg),将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的Bi所属指标B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i,Ri=(ri1,ri2,rin(i))。就评价指标B11,主张被评对象属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r11=(r111,r112,r113,r114)=(4.7500/11.9165,4.000/11.9165,2.666/11.9165,0.5000/11.9165)=(0.3987,0.3357,0.2236,0.0420)同理可得其他权向量,将被评对象的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综合后,得被评对象B1所属指标B1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1:按照上述的方法可以依次得到R2~R5。

步骤七,对Bi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的Bi作综合评价结果:Bi=Ai×Ri=(bi1,bi2,…,big),所以:B1=A1×R1=[0.3736,0.2535,0.0394,0.0826]按照此方法同样可得到B2~B5。步骤八,对A作综合评价。对被评对象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记为B,则有B=A×R=[0.3820,0.3568,0.2469,0.0543,0.0239]步骤九,计算综合评价值。设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得各种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按前述方法得:C=(5.0,4.0,3.0,2.0,1.0)于是受评者的综合评价值W=B×CT=4.2104。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值为:该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属于“好”灰类。这与实际中专家所得的结论一致。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