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防学习计划

消防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防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防学习计划

消防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根据这些情况,佛瑞斯特研究中心(Forrester research Inc?)创造出一项了解消费行为的利器,我们称之为“科技消费学”(Technographics);它是一套消费者分类系统,就如同人口统计学(demographics)与消费心理学(psychographics)。不过,与其他消费者分类系统不同的是,科技消费学是完完全全为网络经济量身打造的统计方法。这套新系统并非依消费者年龄或生活方式来分类,而是根据他们的数字化消费行为来加以区隔。科技消费学用以区隔消费者的参数是他们对科技的心态、他们采用科技的动机,和他们购买科技产品的经济能力。???

根据科技消费学可以判定现阶段消费者,主要由“先行采用者”、“主流冲浪者”和“犹豫徘徊者”三类构成。?佛瑞斯特研究中心独特的“科技消费者区隔法”,对我们如何决定消费者的科技接受程度贡献极大;它根据消费者在取得、使用科技上的态度、动机和能力的不同,来为消费者作分类。?

为了推广这套区隔法,佛瑞斯特研究中心发展出由15种属性构成的“科技消费学量表”(Tec hnographics Scale)。受调查者根据他们同意或不同意这些属性的程度,在一到十的尺度上,为自己的属性评级。我们再运用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群集分析(cluster analys is)和差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等多变数统计技术,将消费者区隔成十种消费族群,形成“科技消费者区隔法”的架构。?

从“科技消费学量表”推出的消费者区隔,可沿着三条轴线来观察:对科技的态度、收入和主要动机。第一条轴线区分消费者为两大阵营:科技乐观主义者和科技悲观主义者。科技乐观主义者相信新科技将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简便,而悲观主义者则对利用科技来满足需求或欲望兴趣不高,宁愿利用传统方法获得满足。?

消防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凸显出一定的有效性,教师掌握有效教学的理论,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这是无疑的。同时,需要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发展学生化学能力。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有什么方法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看法。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首要条件。实施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整个中学化学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是高中化学要正确认识课程模块的设计要求。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内容基本包含在必修模块中,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是必修模块的目的和宗旨,因此在内容的编排上必修模块充分凸显了基础性,避免了过分强调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整合了教学内容,主要强调搞好实验教学,提倡获取化学知识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来进行。由此可见,如何处理好化学教学与化学考试的关系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的内容是必须教学必须考试的,有的内容只需教学而不需要考试,有的内容可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和选择性的考试,有的内容只需选择性地教学而不需要考试。所以,实现高效课堂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要准确解读教材,强化化学课程意识,提高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积极使用师生互动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实现共同的发展”。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使每一个提出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又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基于鼓励和表演,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0C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请补充由(1)制得的MnSO4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试验中可选用的试剂:NaHCO3、Ca(OH)2、C2H5OH、Na2C03。

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低于100 0C

这个题目的标准答案是:①往MnSO4溶液边搅拌边加入NaHCO3或Na2CO3,调pH略小于7.7;②过滤用水冲洗沉淀2-3次;③检验SO42-是否除尽;①用少量的乙醇冲洗沉淀.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性实验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也有很大的思考空间,标准答案只是可设想出的步骤中的一种,实际上还可以有其他答案。有的学生就提出可以这样做:①往MnSO4溶液中加入Ca(OH)2;②然后加入饱和Na2C03溶液;③过滤④再次用水冲洗。在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要认真倾听,一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做到进一步的发现.例如,将第②步进入CaCO3杂质是不太适合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只能用乙醇进行洗涤而不能进行水洗自也是有疑惑的。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内容再次进行阅读,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学生就可以发现题目中给出的限制条件:MnCO3固体1000C开始分解,第⑤步的要求是在1000C下干燥,而水是无法充分被气化的,但是有机物则可以做到。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在教学对多媒体的利用越来越多,高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直接把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料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看到在传统教学时所看不到的教学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其次,可以把小组活动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小组活动可以活跃与改善学习氛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形式。一些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是教师学就可以解决。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解决。如《粗盐的提纯》的教学实验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经常性地开展诸如出单元复习题、批阅习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第三,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生活中用到的很多物品、看到的很多现象都是在化学原理的应用下制造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看到很多知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消防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运用以旧求新,有效促进发现

实践证明,任何事物之间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辩证的。因此,我们要活用这一辩证观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启发同学们在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探索、思考和操作,让同学们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挖掘知识的本质,共同对新知识提出问题,探究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解题策略或途径,从而体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并学会新知识。

例如: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由于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因此,在教学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多项式乘法,之后复习质因数分解,紧跟着给出例题:因式分解: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对比这5道题,提问:你懂得因式分解吗?有的小组学生发现:这5道题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不同,符号也不同,该怎样因式分解呢?如何进行质因数分解呢?我给予适当的提醒:刚才我们复习了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和质因数分解,你们能把它化成我们学过的质因数分解吗,且常数项分成两个数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同学们一听,豁然开朗。

二、运用故意出错,有效促进创新

故意出错就是指在教学中,有时教师在关键处(或解决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或障碍,引起认知冲突,形成坎坷曲折,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达到最佳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非常认真,极少犯错,有时甚至达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这当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往往会限制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故意留下疑问,布设陷阱,让同学们发现矛盾,反而能促进他们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时,为了强化学习效果,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7cm,另一边长为8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经过讨论很多学生得出周长是22cm。这时,我“肯定”同学们答得非常正确。此时,下面有一位同学说:还有一种答案。于是我让这位同学大胆地到讲台上介绍如何得出第二种方法,同学们感觉非常惊喜,大家一致赞扬解法妙。接着,我问学生:“当第一条边长改为4cm呢?”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上长度,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同学们很快回答:“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合作交流,有效发现问题

合作交流的实质就是同学们自主探索,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最终达到勤于探究、乐于动手;同时鼓励同学们在小组或团队中互相协助、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共同完成学习的过程。另外,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在最初开始质疑时,提的问题相对简单、浅显,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提出更深一层的问题,之后在小组内把自己一开始发现的问题进行互相交流、讨论、争论,在这样层层递进的“合作交流”下,学生们能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例如:在探索比较有理数大小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同学们提出不少有探究价值问题,如对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理解是个难点,探索的结果就不尽相同,有的小组学生认为“离原点近的数比离原点远的数大”“-2℃比-8℃热,所以-2>-8”;有的小组学生认为“从同一高度上下降2米比下降8米所处的位置要高,所以-2>-8”;还有的小组学生认为“比如欠钱,欠2元的总比欠8元的好,所以-2>-8”“‘数’小的比‘数’大的大,所以-2>-8”,等等。之后组织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结论:“数轴上两个数比较大小,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所以-2>-8。”虽然学生所表达的理由存在着不严谨和不科学等问题,但是每个学生都学会了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从而达到了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创新地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四、亲身体验经过,在活动中创新

新课标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能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将数学与实际相联系,设计数学问题,尽量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增强。所以,我们要精心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增添发展性的色彩。

例如:在探索展开与折叠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圆柱、圆锥的侧面沿虚线剪开,观察: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几何图形?请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同学们在小组里自己探索,动手做一做,得出结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之后,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下列问题:把正方体图形沿某些棱按你喜欢的方式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在与同学的交流对比中,你有什么发现?这下学生们都积极地动起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剪成不同的图。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归纳出不同种类型(11种)。同学们兴趣非常浓厚地学完了本节课,由于是自己亲身体验经历的过程,学生易学不易忘,教学效果显著。

消防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设色;方法

潘天寿大师曾说过:“事父母,色难。作画亦色难。”中国画是重视设色的,所以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的颜色。设色是古代绘画技法,所以谢赫把“随类赋彩”列为“六法”之一。宋代以前的山水画对设色都是十分讲究的,文人画兴起后,提倡“意足不求颜色似”。但在今天,淡彩色已不能反映人们丰富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了,山水画需要在继承传统的设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养料,创出一条新路来。

中国山水画有水墨画和设色画两类:

1 “墨”在传统上往往也被看作为“色”,唐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后来又有“五墨、六彩”,说法不一

一说黑、浓、湿、干、淡五种墨加上白,谓之六彩,一说五墨是浓、宿,焦、退、埃。总之是说墨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纯以墨彩(有时水墨中和以极淡的藤黄、花青或赭石)表现的水墨画,是中国绘画上独特的风格,自唐、宋以来,与设色并驾齐驱,丹素异彩。墨法,归结起来,有浓、淡、破、积、焦、宿几种。运用水墨,达到五色斑斓的效果,关键有二:

(1)“墨法之妙,全从笔出。”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墨”不能离开“笔”,“墨”是笔运行的记录,非笔不能运墨;一是说墨法中运有笔法,用墨之法即在用笔,用笔不虚着,不凝滞,才能做到墨彩腾发,就是浓墨、破墨,也要既能融合,又能分明,才始有墨有笔。

(2)“用墨无他,惟在洁净。”洁净才能活泼。运墨之法又在用水,要达到清和活。有经验的画家,画完一张画,一盂水基本上还是清的,这说明笔上所含水分的多少,墨的浓淡,都自然地反映在纸上,做到了控制自如,毫不做作。

有笔而有墨,有墨而有笔,沉着痛快,灿然成象,是对一幅好的水墨画的要求。

2 山水画设色,不是自然的理性反映,也不是纯形式的色彩表现,而是主客观相结合,从表现意义上用辩证手法进行的色彩的设计与艺术表现

2.1 山水画设色的类别

传统的山水画设色,大体可分水墨淡彩、浅绛、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等。风貌不一,意趣各异。水墨淡彩,是指水墨为主,极少部分着以淡色的画法。如元代王蒙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或仅用青、绿于苔点树叶,或仅用赭石于小石坡侧等,总之是用色既少而淡;浅绛山水,绛是指暗土红色。浅绛山水即是在水墨勾皴染点的基础上,设以赭石(或加墨)为主,辅以花青、汁绿等的淡彩山水画;青绿山水分小青绿和大青绿两种。小青绿是在水墨淡彩或浅绛色的基础上薄施石青、石绿;大青绿以色为主,墨骨多勾廓,少皴笔(或无皴笔,所谓“空勾无皴”);金碧山水则是大青绿加金粉的表现,在气韵生动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装饰意趣。总之,“画由彩色而成,须注意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更须注意色不碍色,斯得矣。”

2.2 浅绛山水的三种主色

传统中国画颜料分为矿物质类的植物质类。前者如:朱砂、朱磦、赭石、石黄、石绿、石青、白粉、金银粉等。后者如:花青、藤黄、胭脂、洋红等。矿物质颜料有覆盖力,植物质颜料相对透明度大,后者保持时间不及前者长久。在浅绛山水的温和色彩表现中,以赭石、花青、藤黄作为主色亦可以说是这种形式的三原色。其余颜色只是在必要时,作为点缀。

赭石:色暖质细,性温润,有一定秀明度。常用来染画山石、树干、建筑、人畜、以及色暖景致等。

花青:蓝靛制品,在蓝色中性温和,常用于山石、植被、树叶、苔点的点染,更与藤黄调成汁绿色使用。

现在的水彩色齐备,使用方便,尽可以取用,发挥出设色个性风采。

2.3 设色的程序

浅绛山水的设色次序,一般是墨骨,赭色,汁绿,花青等点饰而成。画好墨绿,待干透,该用赭色(或赭墨、赭黄,如山石阳面有时用淡赭,有时用赭黄,有明亮之感)的地方,如树的枝干、山石、舟车人物之类,通幅按其阴阳、凹凸、深浅上完,再待干,树叶,草坡等,多少用以汁绿或花青。天、水、云、烟,则以墨或墨青、墨绿染,最后用汁绿等点苔、勾草或再加勾皴。浅绛山水主要用的是赭石,花青、藤黄三色加上墨,合用,可以有深浅赭色、浅墨、浅黄、深浅花青、深浅墨青、深浅汁绿(老绿、苦绿)等的变化,如果再加上胭脂、朱膘的淡色、石绿浅色,就可以用之不尽了。

青绿山水,尤其大青绿,设色层次较为烦多,通常不少于这几道:墨骨,底色(又从赭色,汁绿,墨青等透明色),矿质色,透明色晕染,汁绿或花青等勾皴,点饰苔草。金碧山水则又用泥金勾框、皴罩。如果画在绢或较薄的纸上,背后又需用白粉或相应的矿质色涂衬,使正面的颜色更见厚重明净。

2.4 清润、沉厚、明丽与浮薄、晦滞、甜俗。

潘天寿大师说过“设色须淡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重浊,火气,俗气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山水画特别是青绿山水的设色,清润而不浮薄,深厚庄重而不晦滞,明丽而不甜俗,才是理想的效果。要能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关键要注意三点:

一要有好的墨本基础;一有恰到好处的底色和熟习的上色工艺;一有加得上的功夫。无论浅绛、青绿,都要有好的墨本基础。山水画的绘画过程,系先墨后色,除青绿重色和色墨并重之外,一般都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但浅绛的墨本不同于青绿的墨本,二者又不同于水墨画。大青绿的落墨须简而骨气爽朗,小青绿也要当心留青绿地位,若浅绛则烦简都宜。前人说:“论色必于墨本求工,墨本不佳,从而设之,是涂附也。墨本不足从而设之,是工匠之流也。”(清,华翼纶《画说》),清沈宗骞说:“用青绿虽极重能勿没其骨为得”(《芥舟学画编》)。不论设色的多少、轻重,都要“不损笔致,不掩墨光”。有骨有笔致,有墨光,即是好墨本。

消防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在绘画模块中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工具使用后,把常用工具的一些电脑绘画技巧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校启导教育总的框架下,结合小学信息技术“绘画”教学模块为切入点,提出了此课题。

二、课题界定

1.启导式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启导教育理论,该模式围绕“激―启―导―馈”四环节来进行教学。

2.绘画模块教学:学习处理图片信息,培养基本的信息素养。

3.教学实践:把启导式教学方法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其合理性及改进并发展其方法。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1.探究软件中的使用规律,培养能力,获得成功的经验。

2.通过探索形成小学信息技术启导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学校整体课堂改革提供经验和成果。

3.通过研究,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整体科研水平。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需求。

2.对小学信息技术启导式学习的培养进行探索和探讨,从而提炼、形成基本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学习相关理论,掌握理解研究基础。

2.组织教师以各种形式开展交流、研讨、举办讲座。

3.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合理可行的学习主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实践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去实验、总结。

五、课题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因材施教教育理论。

3.启导教学理念:“启而得法,导而弗牵。”

六、研究措施

1.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参加研究。

2.保证需要的一切经费和时间。

3.保障课题组成员稳定性。

七、研究对象和周期

研究对象:三年级二班,三年级六班。

研究周期: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

八、研究实施步骤

1.课题前期阶段(2013年1月~2月):组建课题组,确定内容、方法、步骤,制订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0月):调查、研究、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形成文字材料。

3.提炼、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3月)。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余世毅。

成员:潘勇。

十、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方案一份。

2.教师启学案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