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关键词:改革;新理念;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的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现代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走过了一段坎坷与曲折的道路。21世纪是个人才的时代,教育在此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就更为重要了,教师的技能也就相应地成为重中之重。
一、打造教师自身技能
1.更新理念
教师要研究教学对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中交往、互动、合作。笔者的祖辈均为教师,从戒尺到教鞭再到亦师亦友,从背诵经典到讲解例题再到沟通交流,中国的教育一步一步走向人性化。
2.扎实专业知识
教师,教授知识。一个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谈得上为师。语文教师所需专业知识包括:①必备的生活和普及教育知识;②熟悉的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如:天文、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美学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③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④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⑤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这是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学者型”、“专家型”语文教师队伍的需要;⑥掌握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相关的网络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
3.提高管理水平
学生到校就是一个被约束成型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管理过程。语文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主化。其过程是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解剖自己,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倾听、调控、完善,并因材施教。
4.培养创新精神
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是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时代性、科学性决定它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即目的性。
二、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高尚的职业道德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认为师德是教师专业化一道坎,教师专业化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师的人格道德。教师的道德就是教师专业的一部分,这是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地方。因为,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道德的人,教师本身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因此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首先要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做一名好公民,同时要爱生敬业,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2.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包容的很广,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等,反映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课程理念。课程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因素,是关于教什么的决定因素。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教。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课程发展需要、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要有衡量和筛选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
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必须要有一个从传统的“口耳之术”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才能适应未来的教育。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我们所能看到、谈论到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吸引了一大批教师深入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顾明远先生所说教育技术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技术是对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是程序化的教学方案;第二,教育技术定位教学实效,有明确具体的教学指向;第三,教育技术的产品(硬件、软件、方案)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重复使用、不断改善,推广应用。
4.教师专业学习
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基点。教师在实践中得到专业发展,教师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首先,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大体上包括“教什么”和“如何教”两类,学科知识属于“教什么”的范畴,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教育的实践等知识都属于“如何教”的范畴。“如何教”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时代对教师要求的发展,以“如何教”作为教师专业的基点,就可以囊括教育发展变化,使教师专业的基点不僵化、不落后于时代,永远具有坚实的基础;其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以培养人为天职,对于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掌握和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原理,从而掌握培养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知识;同时,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
有了这些所必需的,笔者相信中国明天的教育会更好。愿为教育事业奋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博客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06-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急切呼唤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博客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教育博客和教师的专业化在新课改的实施推广中都承担着一定的重任,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展。
一、教育博客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扩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博客的现象也日益普遍。目前教育博客也普遍,笔者经常关注“苏州教育博客”,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博客群,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群主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质量非常高。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了一个交互的平台,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教育博客到底是什么呢?
相对于个人网站、BBS,博客是学习过程和思维经历按时间记录的工具,更关注个性化的思想、方法和过程。通过博客能够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学习共同体,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在博客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相互影响,加深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思考。但是博客的发展很快超出了这个定义范畴,并席卷整个网络世界。随着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推进,由此出现了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是包括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情感经历以及教师生活在内的博客群体。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档案系统,用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并且易于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作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博客还可以是教研组、课题组的虚拟教研平台,教师们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教育博客是教师之间思想传递的媒介,让每个教师都能成为话语的主动发起者,在这里教师之间可以不用有任何顾虑,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分享,互动成为教育博客群的焦点。教育博客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平台,也是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教育博客中得到共同进步。教育博客的出现也为师生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心理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进行创新、反思,随之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提上了日程。而且新课改的实施推广唤醒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越来越多的教师理性地认识到,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技能、专业素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他们意识到,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氛围与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教育博客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发展专业技能,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情感经历、生活态度等有更高的要求,教育博客就可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在教育博客上进行充分“对话、合作、共享”,使“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成长”这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得到很好的满足。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教师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教学经验走进新课改下的课堂与教学科研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专业素质也会随之提高,以适应新课改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教师在博客中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并且可以和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多向的互动交流。教师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拿出来和其他人进行分享等,在教育博客中可以找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足迹。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实践证明,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教育博客中的足迹见证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游刃有余。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育博客起指引作用
教育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教育博客也不是万能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也为教育博客指引了方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比较注重专业合作,只有在专业共同进步的前提下,才称得上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专业化的共同进步为教育博客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博客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有些教师在教育博客中,只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做了反思,反思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教师之间在教学反思方面的沟通交流也很缺乏。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一些教学研发、校本课程以及教师培训等活动,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培养教师的团体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技能也能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能指引着教育博客的正确发展。
教育博客在关注每个成员的情感生活经历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它只注重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教育博客中教师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当然在交互的过程中也就缺少了人文关怀。同样,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较注重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进步。如果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缺乏,又何谈教师的共同进步,也无所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情感交流,就可以为教育博客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四、结束语
教育博客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二者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们关系的局限性,不能盲目地认为教育博客一定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用正确的眼光审视二者的关系,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希望在教学改革的促进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博客都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卞良.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种动力[J].教学世界,2009(8):29.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专业化;教师素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66-02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为了应对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践行地理教学的价值,地理教师必须努力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优化与重组,以适应新时代对地理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发展、调整、优化地理教师的师德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助于地理教师的和谐、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从事的是地理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地理知识,掌握专业的地理能力,并在专业的地理思想指引下进行专业的地理教学;同时,地理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成败;地理教师的专业精神会让我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对学生怀有深切的关心和爱心,所以就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合格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包括教师通过职业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包括教师从非专业职业或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的转变过程。
素养可以理解为人们平时养成的好习惯。这种好习惯蕴含着人的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以此类推,地理学科素养的概念可以界定为:通过地理学习与训练所养成的具有地理学特点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显然,其形成于地理学习的认知与训练过程,离不开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具有地理科学的专业属性,内化为人的思想与思维,外显为人的行为习惯。
地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专业素养,使心灵深处、思维与行为方式、潜意识中都能烙上地理学的印记。比如说,我们的生态与环境意识并不强时,或者说上课只会讲大道理,日常生活中并无践行,“人地相关”的价值取向就不能言传身教;还有如我们的空间思维未养成,上课用图少,进入野外或街道就会“找不着北”,所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一、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专业化素养呢?它有哪些途径呢?
1、对地理学理论的继续学习。除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杂志外,《地理学报》、《中国国家地理》等专业性、科普性的杂志也应订阅或借阅,高校最新版的地理学相关教材也应设法购买,以了解地理学业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更新自身的地理学理论。
2、是空间意识、思维的养成与技术的训练。例如,凡是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现象,即刻从宏观的空间位置、方位、布局的角度去判断,或从微观的空间格局去分析。又如,勤奋练就的规范、快速的板图板画技术有助于对地理空间问题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从意识层面来看,不局限于分析、回答他人提出的地理问题,而是善于从自然、社会现象中,从地理学的视角与思维,自觉、自主地去发现、分析并论证问题。这种“探究意识与能力”是地理素养发展到较高层次的表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人们的性格、饮食、行为习惯等不尽相同。地理素养较高的人则善于从该区域人们的行为习惯、文化表征入手,发现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并从地理环境(如地形、河流、气候、交通位置、农业生产等)入手,结合该区域的人口变迁、产业结构等,分析、探究、推导其社会文化与群体性格的形成。
3、日常生活中地理学价值观、思维方式、地图技术的体现与应用。例如,外出旅行中善于运用地理价值观、地理思维与空间技术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又如,日常行为中的环保意识的体现等。地理素养的最高境界表现为其心灵深处的“价值观”,对地理学热爱的情感及执着钻研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并表现为个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等都深刻烙上了地理学的印记。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处理等小事情,也能体现出地理素养的高下,能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从相互作用的角度观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转化为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怎么做才更有利于专业化素养的培养呢?
1、备教材,即尽可能用地理学的价值观高屋建瓴地整合、统领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如“印度”一节,教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与我国地理国情有许多相似及相异之处。如果能够站在地理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角度去分析、推导印度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空间结构、特征、演变趋势等,不仅逻辑性更强、特色更鲜明,还有助于理解对我国发展的借鉴意义。再如教材里景观图、地形图、剖面图、流域图等等,也是地理学习特有的工具,如何引导学生从图上获得所需信息,并能图文结合,相互转化,也是培养素养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2、备素养,即在吃透课标、通读教材,对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有整体把握与框架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从地理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地图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性地规划、分类分层推进的活动项目与训练过程,有助于地理素养的形成。
3、备学生,即尽可能地站在学生角度融合日常生活中的“活素材”。成人的思维很容易主观,从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效果不一定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农田村舍、服饰饮食、农事活动等都是地理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应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地理就在自己身边,地理素养的形成真正有助于自己的生活。如在学习气温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说一天中、一年中气温最值的时间,这样可加深对气温的理解,也可以及时更正以往的错误意识,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4、备学法和教法,即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法与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法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学生能理解的价值观、学生力所能及的空间思维与地图技术。如在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内容学习时,我们就生活在南方,有水稻种植,所以学生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已有了储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及时归纳和总结,学生既能积极参与,又能轻松获得知识。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自觉性
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中,每天所面对的都是独特而复杂的教育情境,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在实践中,有的问题被教师感知,有的则没有被教师感知,且往往未被感知的更多。这就需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由其他教师或学校教科研人员帮助他进行分析,引领教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确定一个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确定研究问题后,应针对问题的背景和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思考,并多方查阅相关的资料,如有必要可咨询相关专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前期准备工作、研究的方法、行动的步骤及研究进程安排,还应包括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等。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或学校教研部门应继续帮助教师把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个人形成教学风格的切入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还要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相关理论对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指导教育教学及科研实践的重要价值。
反思是校本教研的突出特征。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写反思札记、撰写教学案例、写教育故事、写教学设计等方式,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参与者,同时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有效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多种途径
借鉴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活动, 如听课、观看优秀课例录像等。必须强调的是,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无可厚非,但这种运用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使听课行为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听课方法:听课前充分准备,听课时实录评点,听课后及时讨论、对比研究、总结积累。
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从研究自身的专业活动出发,把自己的专业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机,为丰富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展现了又一条更为可靠、更有价值的思路。一般来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指向教师专业活动本身的反思和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反思。例如,我的专业活动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我想做什么?学生想做什么?我做了什么?学生做了什么?我意识到了什么不足?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我的感觉如何?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是否得到了现实的发展?我从实践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这些切身体验能否与一般的教学理论联系起来?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怎样?正是这些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反思构成了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根本方面。作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物质依托,还可以通过微格教学系统录制,然后整理成实录,也可约请听课老师详录或通过回忆而加以整理。
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对于刚刚接触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师而言,他们经过学习可能了解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还需要完成从专家评课向自我评价、从外控教师专业发展向内控教师专业发展转变。除借鉴学习与反思性教学实践外,在教育专家和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帮助下开发教学案例和建设校本课程,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