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长办公室主任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工作总结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检测,看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小编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2021学校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紧张忙碌的一学年即将过去,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本人按照办公室学年计划和科室工作安排,团结全科室的同志们,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办公室各项工作任务,全方位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员工服务。下面,我将一学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办公室始终将处室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办公室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在高节奏的工作运转中每项工作都有着很高很严的要求。作为办公室人员,需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实、细、快、严”的工作作风,才能符合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陆校长的引领下,办公室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标准,办公室人员在陆校长的严格要求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我们通过召开工作例会、随时碰头提醒提示等途径培养办公室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始终强调学习,通过学习正确把握学校整体工作的脉络,领会学校管理的思路;通过学习保证工作执行的准确高效;通过学习提升办公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立足全局,积极协调,保障学校各项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年来,学校按照“三个为本”的管理思路,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办公室贯彻学校决策和工作部署,做好学校每周工作安排,组织好办公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督查会议决策落实情况,注重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协调中督促,保证了学校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行。
在学校统一安排下,配合相关处室,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中(如技能展示、上级指导、外校参观等活动)积极发挥办公室宣传服务职能,认真做好人员接待、内外宣传、材料组织等各项工作。保证了参访和接待工作的质量,体现了学校管理的品位,得到了参访人员的肯定,发挥了应有作用。
三、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始终保持激情敬业、忠诚奉献的工作状态
办公室工作简要来说就是“办文、办会、办事”。办文我努力做到构思成文快、思想观念新,办会努力做到细致优质、严谨认真,办事努力做到深入高效、思维敏捷。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我注重公文运行的时效性,__市教育局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按时上交。对于上级来到“登记及时、分发到位、适时催办”,使上级文件精神得以顺利传达,并及时将上级来文登记、归档。
一年来,办公室在校长领导下,认真拟定印发学校文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及时上报有关计划、总结、报告、信息、报表,编辑每周工作计划,力求字斟句酌,准确到位;各种会议准备从会议通知、考勤、器材等方面提前安排,力求精细周密,不出纰漏;对于各项上级来访、常规迎检、专题活动等重要事务,办公室都认真准备、谨慎操作、保证效果。
四、关注学校发展,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办公室是学校重要的对外联系窗口,新闻宣传是办公室重要的工作职能。一年来,通过_教育信息网、校园播报、校园网等途径,办公室及时整理校园动态新闻,在宣传学校办学思想、中心工作、学校亮点方面始终做着不懈的努力。同时,注意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积极报送有价值的新闻。
一年来,我校教育信息不断刊登在“xx教育信息”、“xx市教育网”等新闻媒体上。xx市属学校中名列前茅。我校师生活动及管理成果经常得到上级领导的极大关注。
五、从细微之处入手,扎实做好办公室常规工作
要真正作好校长办公室常规工作,必须具备“细心、耐心、责任心”(我们称之为“三心”)。办公室工作中不乏琐碎的工作任务,如“来客接待”、“电话传真接听、登记”、“事项催办、提示”、“通知传达”等等。看似平常、细小的工作,往往会因为一时疏忽而对学校工作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没有从事过办公室工作的一般没有这方面的工作体验,可能对这项工作认识不深。其实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没有100%的努力,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在此,感谢办公室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是你们不计繁琐、积极主动的工作才使办公室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以上是本人一学年来主要工作的回顾,我深深知道做好办公室工作如同依山铸铁、煮海成盐,永无尽境。我的工作仍存在着陷于事务、主动拓展和创新不足、调查研究不够、缺乏工作魄力等等问题,这都是需要我用心面对和克服的。
这几年的办公室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办公室的基本职责就是搞好服务。在校长和书记的具体指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办公室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所应具备的职责和应尽的责任。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要甘心吃苦,有功不居,努力做好参谋、协调、联络和服务工作。同时,我也体会到办公室的工作相当繁杂,而且看不出明显的政绩。正因为办公室是综合协调科室,说没事可以啥也不做,说有事可以让你忙得晕头转向!在这个学期里,我没有“啥也不管”,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围绕协调协助,努力做好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力求当好助手。
下面我就汇报一下本学期我是怎样完成基本任务,履行基本职责的:
一、文秘工作
每天及时查阅市区教育局政务网、教师进修学校通知,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认真填写安全月报表,尽自己最大能力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相关工作。学校年长的老师比较多,对电脑的操作有的不是很熟悉,尽管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都尽力去帮助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二、接待工作
这是办公室必不可少的日常事务工作,接待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反映本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外在形象。为此,只要有客人来访或电话咨询,教育局领导也好,兄弟学校的老师也好,或者是家长,我都尽力做到诚恳、热情、细致、周到,努力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会议管理
认真细致地做好相关记录,会后及时清理会场,督促落实会议精神。
四、档案整理
根据教育督导室的要求,按时完成了合格学校建设的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和立卷工作,为学校创建成功也算出了一份力;本学期我还协助教务处完成了初三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及小学毕业微机派位数据的输入。为求数据不出一点差错,经常加班加点。
五、宣传工作
作为办公室主任,理应担当宣传报道的主力军。上级领导关心我校发展亲临指导工作,校本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支部组织开展的政治学习,教导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宣传身边的优秀教师等等,都成为了我宣传报道的内容。由于自己还担任了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本学期的宣传报道比较少,今后应再接再厉。
六、值日工作
能认真履行值日的职责,做好考勤记载,深入课堂一线开展随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上交值日记录。
七、今后努力方向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办公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总结自己的工作,我认为作为学校办公室主任,也必须适应新的情况,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做好办公室工作:
一是工作中不能轻理论学习,解决问题完全凭热情、凭经验、凭情感,要站在理论的新高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是不能由于办公室工作事情杂而有急躁情绪,工作中要多一份耐心、细心,尽量避免出差错;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有力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并做到及时反思,为创建教育强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活赋予我们的不仅是忙碌和烦恼,还有成长的触动和顿悟。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由衷地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工作出现差错时给予的谅解与关爱。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虚心接受大家批评和监督,不断进步。
2021学校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同事们的帮助下,以服务全局、团结协作为主导思想,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
一、思想认识
办公室作为学校的中枢部门,它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使得忙碌、琐碎成为办公室工作一大特点,作为办公室负责人,我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健康乐观的工作心态,做到工作态度积极,工作情绪稳定,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对学校负责,对每一项工作负责,对每一位教职员工负责的态度,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提高办公室工作的质量。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这项工作,让我的这个学期过得既忙碌、充实又很快乐。
回顾这一学期校办主任的工作,感觉这个岗位虽然不像其他几个岗位的老师那样做了很多的工作,有很多事值得总结,但也是十分值得回顾和总结的,收获也很多:体验了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完全不同的岗位的甜酸苦辣,获得了很多新鲜的感受和体悟。每天努力地做好每一种角色的工作:班主任,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掌握;语文教师,班里的课要上好,课堂效率是教师的生命;校办主任,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不能慢了半拍……
校办主任的工作,是一种琐碎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自从担任了校办主任的工作后发现:“隔岗也如隔山”,同在一所学校里,仅仅是岗位不同就有很多的不同,以前不在这个岗位真不知道这个工作的繁琐和重要。说繁琐,因为每天有忙不完的通知,每阶段有忙不完的小结……很多时候往往忙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回过头来想想,却发现好像什么也没有做。但这个工作又十分的重要,要协助校长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事务,优秀的校办主任是校长的左右手,是一所学校的好管家。这个学期我初三的体育教学任务十分繁忙。但我都能认认真真的完成本职工作。
这个学期中的体会就是要做一名优秀的校办主任,对我来说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多开口多询问。我这个人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这是做一个优秀校办主任的一个的障碍。二是要细致再细致。同事多年的老师都说我很细心,但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还需要更加细致。回顾总结,就觉得只要把学校当作家,把关心、细心、爱心、耐心都放进去,就一定能够把这个工作做好。
一学期来,在大强度的工作忙碌中,不忘对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探索和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和助手作用的思路和办法,从而圆满地完成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学年度是我校极不平凡的一学年,在市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郜洪联副局长和杨生科长的直接指挥和参与下,经过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校于年月份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作为办公室主任---这一书写“孙中神话”的参与者、见证者,我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因而感受和体会也颇多。现将我一学年度的工作简述如下:
1、我的工作职责。
根据孙疃中学007号文件《关于孙疃中学干部分工的决定》,我分管我校的公务招待、公务用车、日常考勤、文件处理、会议安排、印章管理、招生、宣传、党务、 (二则)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又是一个学年将尽。偶然窥镜,见鬓间白发,常不免感叹岁月无情;但,每每于这样一个时候,回顾一年的人生历程,又不觉心生丝丝缕缕的欣慰。因为,在回头试着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的同时,更多的不再是仅仅刻意于自己一年里有多么的辛苦、忙碌,甚至委屈,而是越来越增加了对自己沉甸甸地认知、反省和修正。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向在座的领导和同仁们作以简要汇报。
一、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
校长办公室作为学校的综合协调处室和综合管理部门,综合承接上级部门的指示,综合协调处理学校行政事务,是上传下达,联结学校与上级、领导与教职员工的信息桥梁和纽带,也是学校对外的窗口和中介。
关键词:大学决策;院校研究;数据驱动决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2-0054-07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决策变得愈来愈复杂,决策者因此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美国高校最早感受到了这种渴求。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院校研究应运而生,并在过去十多年得以大力实践和快速推广。这为大学将“数据驱动决策”(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理念融入到决策过程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这一决策模式的使用对大学提高决策绩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2010年共有普通大学、专门学院2,358所,比2000年增加1,317所;在校学生数是2000年的四倍。又如,高校的办学自愈来愈大,并已经不同程度地实施“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诸如此类的变化要求高校各级人员必须优化决策模式,调整决策思维,提高管理绩效。本文将介绍大学决策的理论背景,以及如何在大学决策中有效地利用“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和院校研究成果来达到优化决策过程和提高决策效度的目的,旨在为中国高校进一步推广科学的决策模式,进而提高决策绩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大学决策理论背景
大学决策所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和决策者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决策模式的多元化,且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早期的学者认为“”模式在大学决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使用这个模式的决策者通过理性的过程来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选择最有利于组织目标的策略。但这个模式的前提假设是决策者须拥有决策过程赖以依靠的组织信息、相关的职业技能以及制定决策的权威,这也是“”决策模式中决策者应该具备的理性认知能力所在。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的个人意向和主观见解有先入为主之嫌。第二种模式是“学院型”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大学视为由个体和不同的群体组成的“集团”,如管理层、教师等。每个成员或者群体拥有不同的专长,在组织内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他们所追求的大学发展目标相同。鉴于此,虽然他们在决策的初级阶段可能持有不同的主张,但为了共同愿望,他们会搁置争议、达成共识。在这个模式中,决策过程是一个“合意”过程,所制定的决策可能会代表大多数决策者的利益,但并不一定是“足够好的”或者“最好的”决策。第三种模式是“政治型”模式。Baldridge认为,大学的管理层、教师、学生各代表了一个“权力集团”或者“利益”群体,他们为了各自群体的利益试图影响决策过程。与“学院型”模式不同的是,他们的争端难以通过“合意”程序解决,而必须通过“扩散”程序完成,如对抗、折中、谈判以及法律手段。决策过程错综复杂,效率低下。第四种模式是“有组织的无政府型”(Organized Anarchies)模式。Cohen和March认为,大学由一群“有组织的无政府”机构组成。在这样的机构内,权利结构易变,组织缺乏运行目标,人们无法达成共识。因此,决策程序无章可循,是随意性的。这种决策模式又被称为“垃圾桶”模式,决策方案多,但使用成效低。
毋庸置疑,上面阐述的四种模式在不同的大学背景和决策文化氛围中各有利弊,但是,它们基本上都是基于“理性”35论(在四种模式中,“有组织的无政府型”模式包含的理性元素最少),因而它们共同的弱点是缺乏使用有力的决策支撑依据。事实上,Simon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强调,检索支持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要求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管理者实际上仅仅是以“有限理性”为基础,努力做“足够好”的决定而已。为了突破“有限理性”的禁锢,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许多部门开始对数据进行整合,努力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来补充决策者的知识和智慧,为决策过程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例如,美国“研究与发展”项目(Researeh and Development Proiect,后来简称为RAND)在1948年脱离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而独立后,成立了非营利的智囊机构,并开始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为教育、环境以及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服务。这可能是较早的提供“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的专业部门,尽管当时这个术语还不存在。又如,20世纪50年代,卡耐基技术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直接催生了计算机决策支持工具;1965年IBM公司360计算机的问世开启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新纪元,为决策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动力;特别具有影响力的技术支持还属20世纪90年代左右诞生的“商业智能”理念及其后来的广泛实践。毫无疑问,计算机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成为决策者突破纯理性决策模式的推手。笔者将这个模式暂且称为“知会理性”(Informed Rationality)模式。美国大学的院校研究几乎与计算机技术相伴而生,并与“商业智能”理念同步发展。这种以大学自查为目的的研究活动为前面阐述的大学理性决策模式提供了改进的条件。
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无论是以个人经验为主导的“理性”决策模式,还是以数据系统为支撑的“知会理性”决策模式,都面临决策绩效的评价问题。有学者认为,对决策绩效的评价应基于对“决策过程”的评价,但也有学者坚持“决策产生的结果”是评价决策绩效的关键指标。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强调,决策过程必须考虑决策所产生的潜在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实际上是决策者制定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决策的前提。而决策一旦得以实施,人们将更关注决策产生的结果,而非制定这项决策的程序。行为主义决策研究者也辩解,如果一项好的决策过程更具备制定出好的决策的条件,那么从逻辑上讲,好的结果也更有可能出自于好的决策。因此,以决策所产生的结果为标准对决策绩效进行评价,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决策程序的评价。坚持以“决策过程”为标准的观点是基于“责任归因”的视角,即决策的执行结果并非决策者所能完全掌控,所以决策者仅能对他们制定决策的行为负责,也就是制定决策的过程,而非实施决策的过程及结果㈣。另外,坚持这一标准的学者也断言,好的决策程序更有助于制定出好的决策。有鉴于此,提高决策绩效的关键是提高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其策略之一是在决策过程中用数据分析所得的信息替性决策所依赖的决策者的自我认知经验㈣。事实上,早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前,学者就发现统计模型(如线性方程)对未来的预测比所有专家的自我认知判断都更加准确。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有效地利用院校研究和“数据驱动决策”模式为大学决策者提供可以用来弥补和完善他们认知经验所缺乏的信息、知识和智慧,从而提高决策过程的“知会理性”效度和信度,进而提高决策绩效。
三、院校研究:数据熔炉、决策平台
院校研究最早兴起于美国,特别是1965年美国院校研究学会的成立为其发展壮大树立了里程碑。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实践和探索,院校研究已成为美国高校管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院校研究最初的任务是开展大学“自查”和“自我研究”,目前已拓展到“知彼”的研究领域,即通过与“同等”大学进行研究和比较,制定参照指标。无论是“知己”还是“知彼”,院校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为大学的决策服务。根据调查,82%的美国院校研究部门负责人通过辨析决策问题、提供决策信息、评审决策实施方案等形式参与大学的决策过程。1999年,Volkwein从目的与服务对象以及组织角色与文化两个维度将院校研究的功能总结为以下四项:通过描述大学情况,院校研究机构扮演信息权威的角色;通过支持决策过程,院校研究机构扮演政策评价和分析的角色;通过向社会呈现大学的成功案例来增强大学的透明度,院校研究机构扮演信息者的角色;通过向大学提供办学绩效的证据和具有借鉴性的建议,院校研究机构扮演科研的角色。2003年,Serban提出了院校研究的第五项功能,即院校智能体系开发的功能,如数据系统的开发和管理、研究结果的总结等。在这项功能中,院校研究机构扮演知识管理者的角色。这项功能将院校研究的数据收集功能提高到信息的产出和知识、智慧的创造管理功能的层面。
显而易见,上面阐述的五项功能都与数据有关。因此,数据是院校研究的基石。若缺乏数据,院校研究将寸步难行。但原始数据本身对决策产生的作用极为有限。特别是在数据以指数形式增长的今天,决策者在使用数据时应更加慎重。因此,数据整合、挖掘、分析以及与决策背景有机融合,对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和成果极其重要。事实上,从数据到信息挖掘,再到知识创新和智慧凝聚是提高院校研究绩效的重要飞跃,也是院校研究在大学决策中发挥作用的关键途径。图1显示了数据、大学背景知识以及院校研究与决策者的接近程度之间的关系对院校研究绩效以及决策支持成效的影响。左下角的圆圈表示:在数据与大学背景知识没有结合,院校研究人员与决策者趋于零接近的情况下,院校研究的决策支持程度最低;院校研究从数据分析得来的信息只能回答“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当数据与大学背景知识(组织结构、决策程序等院校事务)有一定的联系,院校研究人员与决策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接近时,院校研究在决策中能发挥较好的作用;院校研究可以回答“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当数据与大学背景知识(组织结构、决策程序等院校事务)紧密地联系起来,院校研究人员与决策者之间有密切的配合时,才会出现多维度的决策支持模式,方能达到最佳支持效果;院校研究可以回答“能做什么”的问题。
无需赘言,院校研究既是决策的平台,又是数据的熔炉。或者说,院校研究既是集成,也是冶炼。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院校研究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以服务为主,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完善和强化他们凭借工作经验积累的可用于决策的知识和智慧。因此,决策者采纳什么样的决策模式仍然是影响决策绩效的关键因素。“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即为最佳选择。
四、“数据驱动决策”模式:以史为镜、以据为策
“数据驱动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以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和证据为依据制定决策的一种形式。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历史性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因此,“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史为镜”、“以据为策”。这个模式在工商业界的实践取得了可喜成功,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方面。
“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运行机制包括复杂的数据应用和整合过程。上世纪80年代由Ackoff提出的“数据一信息一知识一智慧”(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关系的“金字塔”模式对我们理解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架构有借鉴意义。数据居于“金字塔”底部,是人们通过对研究对象或者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事进行观察、了解从而获取的有关资料。信息是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加以梳理和整合,并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所获得的资讯。只有将资料进行加工转换成信息时,数据资料才能发挥人们期待的作用,才能帮助我们回答和解决问题,并为我们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基本依据。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深加工而得到的产品,是将信息的功能从单纯的“使用性”转换到“指导性”而衍生的一种更加有益的结果。更具体地说,人们通过应用信息实践,并把它们有目的地转换成知识后,就有可能掌握某一机制的运作程式,并拥有控制某一体系的“能力”,最终解答复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智慧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上面阐述的“知识”并进行高度提炼和自我反省所得到的总结性成果。它在决策制定模式中发挥的作用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因此,“智慧”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对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图2展示了“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运行机制,共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明确决策目标以及所要回答的相关问题,并确定回答每一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在对某一专业课设置进行调整时,决策目标可能是优化课程设置。因此,学生注册课程的情况(如过去十年中每年注修课程的学生数)、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同类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可能是决策者所要依据的重要信息。第二步是针对信息需求收集、整合相关数据。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大学拥有较为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用于提炼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数据都可以从支持系统中整合,如注课学生数、课程满意度等。但在很多情况下,院校研究人员也需要从其他渠道收集决策支持系统所没有的数据,如同类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数据。第三步是对数据进行加工,提炼有价值的、可以用来支持决策的信息。例如,涉及专业课调整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可能包括:过去十年学生注修每门课程的变化趋势;不同背景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是否期待开设新的课程;课程设置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在数量、组成上的差别;等等。需要强调的是,研究人员还要将这些信息与本校的发展目标以及办学特色结合起来,信息才得以在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个步骤是向决策者展示信息。在获取上面的信息后,院校研究人员可以用图表、文字等形式通过电子邮件、会议向决策者展示结果。为了提高信息的实用性,院校研究人员通常也会参与第五个步骤,即实质性的决策过程。从“数据一信息一知识—智慧”的模式来说,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与职能部门共同总结经验、产生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知识”和“智慧”的开始。
最后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如图2下端的左向箭头所示,这个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每一步都可能对之前各部分的工作提出质疑和增加额外的数据需求,直到达到最佳效果;二是“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运行机制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和“商业智能”体系的支撑。计算机技术包括服务器、储存设备、网络等硬件设备以及构建数据仓储和数据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如Oracle、IBM等数据仓储开发软件,SAS、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以及Business Objects等数据用户使用软件等)。“商业智能”体系的数据应用和分析功能包括数据在线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商业运行绩效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基准分析(Benchmarking)、分析智能(Analytics)、预测分析智能(Predictive Analytics)、数据挖掘(Data Mining)等。
“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在提高决策绩效方面有四大特征:通过“历史”判断未来,提高决策的长效和持续性绩效;通过“证据”制定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和准确性绩效;通过“模拟”验证决策,提高决策的实践性绩效;通过“跟踪”评价决策,使决策更加全面、完善。院校研究的发展为“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在高校中的推广奠定了“技术”条件,智能系统的建设为“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持。不可否认。如何将“数据驱动决策”模式有效地贯穿在大学的决策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大学决策的民主程度),但能否有效地开展院校研究是问题的关键。
五、院校研究与“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联姻”机制:加州大学的经验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是加州大学的总部,是一个纯行政性质的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宏观管理10所分校的财务和正常运行事务,并支持各分校以及国家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具体地说,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大学董事会、学术委员会以及校长办公室本身的决策运行机制。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决策的角度来说,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具有很高的民主程度,权力结构属于松散型,决策者对证据极为重视。这些特征决定了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和院校研究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一)院校研究机构及工作职责
在2009年之前,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的院校研究部门类似于Volkwein在2008年所描述的“精细繁杂”模式,也就是说,从事院校研究的30多位工作人员分布在各职能部门。这种建制的优点是从事院校研究的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决策者。如前所述,院校研究人员与决策者的接近程度越高,其研究对决策的支持也愈加有效。笔者对此也有深刻体会。这种建制的缺点是:在开展一些综合性的研究项目时,各部门院校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往往有一定难度;另外,院校研究人员长期在单一研究领域工作,也会造成他们智能结构的失调,即缺乏院校研究所必需的对大学全局发展的认知智能。为此,2009年校长办公室进行机构改革时,将所有职能部门的院校研究人员合并,成立了专门的院校研究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属于中层领导,隶属校长直接管理,在编人员15位。院校研究涵盖五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招生政策与学生学业评价、入学管理、财务管理、人事制度研究以及大学科研项目分析研究。另外,院校研究办公室负责加州大学“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 System,简称DSS)的开发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信息中心负责)。事实证明,重组后的院校研究办公室在提高决策绩效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院校研究办公室在2012年又进行了一次调整:将学术规划办公室并入院校研究办公室,成立了学术规划与决策支持办公室,在编人员扩大到20多位;办公室主任职务从中层升级为副校级,隶属教务长兼常务副校长管理。显而易见,这项变动的主要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院校研究对加州大学决策支持的力度,特别是希望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这项改革实际上也反映了美国院校研究目前的发展趋势。例如,斯坦福大学新近成立了院校研究与决策支持部门。
(二)院校研究与“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联姻”机制
图3展示了加州大学院校研究与“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联姻”运行机制,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在通常情况下,大学董事会、各种委员会、校级领导、职能部门等需要制定政策或者寻求解决重大问题的方案时,会提出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问题,然后院校研究办公室与职能部门共同分析和研究决策目标以及相关的信息需求。有时,决策者也会直接要求院校研究办公室提供信息。第二步是收集数据。在了解了信息需求之后,院校研究办公室开始收集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的数据。对绝大多数决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院校研究办公室可以从加州大学DSS储存的数据中获取。但在许多情况下,院校研究部门也需要针对问题收集其他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加州大学的DSS储存了10所分校数以亿计的教师、学生、工资、财务、科研等方面的数据。系统由院校研究办公室和信息中心合作开发和建立。除此之外,院校研究办公室的内部分享数据库以及研究人员的个体数据库也储存了大量的从国家(如中学后教育综合数据系统IPEDS)、州(如基础教育数据)、考试机构(如SAT、ACT成绩等)等部门收集或者采购到的数据。这些数据与内部数据结合,为挖掘信息提供了庞大的资源。第三步是数据挖掘。这个过程是在不计其数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如何将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过程以及分析结果与决策问题和大学的背景联系起来。为此,院校研究办公室在前面提到的每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配置了一位负责人。这些负责人都在各自分担的领域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不仅对该领域的数据系统了如指掌,而且谙熟大学的相关政策、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该领域的决策过程。第四步是展示信息。信息挖掘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要向决策者汇报信息、诠释结果。目前,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所用的数据报告系统是Business Objects。用户以及决策者均可通过这个系统直接浏览和下载相关报告。但对一些复杂的分析结果,项目负责人需要通过会议向决策者展示。值得强调的是,在项目负责人展示结果时,决策者也希望了解信息挖掘的方法,并以此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第五步是决策。获取信息后,决策者将进入实质性的决策阶段,院校研究人员也会参加相关的讨论过程,并随时解释信息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图3虽然没有明确显示,但这个决策运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并且经常通过“模拟”来验证决策的可行性。
显然,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的院校研究与“数据驱动决策”模式达到了“高端联姻”的状态。虽然笔者暂时没有足够的实证性数据来量化“高端联姻”提高决策绩效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和信息,如果没有密集的院校研究,如果没有科学、民主的决策文化,这种“高端联姻”终究无法实现,许多决策也几乎无法得以科学地制定。
六、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院校研究以校本自查和同伴比较为出发点,以数据分析为研究基础,以提供决策支持为研究重任。院校研究是数据的熔炉,是决策的平台,为大学决策者“知己知彼”提供了有效途径。“数据驱动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以通过对相关历史性数据的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和证据为依据制定决策的一种形式。因此,“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史为镜”、“以据为策”。它有利于决策程序的合理化和科学化。院校研究与“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高端联姻”对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发展到“知会理性”模式的进程有所助益。它有助于减少“”模式中以决策者主观见解为主所导致的谬误,打消“学院型”模式中决策者必须权衡个体利益的顾虑,排除“政治型”模式中决策者之间的消极对抗情绪,改善“有组织的无政府”模式中出现的决策方案多、使用成效低的缺点。但为了达到二者的“高端联姻”,大学必须从决策理念、院校研究和智能体系的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树立科学民主的决策观是实现“高端联姻”的前提条件。传统的“理性”决策理念在许多决策者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要完全排除这些理念并非朝夕之事。但面对信息时代和大学全球化竞争的激烈挑战,决策者必须调整自己的决策认知思维和实践理念,摒弃传统的决策模式和管理体制,努力为“以史为镜、以据为策”的决策过程铺平道路,有效地利用院校研究成果为决策服务。这项选择可能会对决策者的权力产生“威胁”,但如果放弃这项选择,可能会导致权威与决策绩效皆输的结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推进项目管理。学校召开项目管理专题会,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充分利用管理干部的优势,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守其位,圆满完成某项工作。
明确干部职责。进一步明确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主任及科室成员的职责及分工,激发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干部率先垂范,每天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做到迈开腿、动开嘴,多转、勤看、多想,狠抓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引入竞争机制。我校对中层干部的任用实行竞争上岗,并规定了任期。中层干部的任用要经过报名、答辩、民主评议等环节,要在教育局和政府纪检、人事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从而组建了一支精明强干的领导队伍。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1.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分类建组前,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
分类要求,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首先,课堂实行教学分层。一方面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任务,课终检查是否完成任务,即做到堂堂清,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表现的机会。其次,做好作业分层设计。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最后,达标检测分层。达标检测时,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A、B、C三种试卷。
调研监控、出台制度。为推进分层教学的实施,了解分层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我校一是落实“推门听课”制度,二是实施“定期调研”制度。这些做法,一是有利于优生的拔尖,二是有利于切实减轻C层次同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深化改革,开发课程
我校坚决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级课程,进一步开发了《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我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事迹和传统,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及爱国主义情感。
三、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教学改革呼唤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差异,说到底仍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
1.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
每上完一节课,学校要求老师及时发现并改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进行二次备课。组织教师观看各自的教学录像,自我审视,查找需要改进的地方。
2.推进“名师工程”
首先,公正评选名师。学校制订了《选拔首席学科名师的实施方案》,评选出10位名师,制作名师名片,展示名师风采,大力宣传名师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树立学习榜样。其次,发挥名师作用。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相结合的导师措施,目前名师和本学科的教师结对20余对。
四、创新德育管理模式
1.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我们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通过严格的军训、规范的体育教学、及时的学生规范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将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学生评价中的做法,使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到细处、落到实处。走进树人学校,大家听到最多的三个字是“老师好”。操场上,学生的“三操”更是让你眼前一亮:学生集合迅速,步子整齐而有节奏感,口号喊得响亮有力。餐厅里,学生们有秩序地排队,没有争吵喊叫,也没有抛洒加塞儿,饭后干干净净的餐桌更彰显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走进学生宿舍,看到的是平整的床铺和豆腐块般的被子。所有这些,都是学校思想教育日常化的良好体现。
2.努力探索德育新模式,推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
为适应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德育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学校倡导把所有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组织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一日常规检查(包括学生宿舍、餐厅、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检查)、班会等全部都由学生负责安排。学生管理制度也是在广泛征求全体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会自行制定出的。甚至有关教师的考评制度也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这些举措,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参与热情高涨,他们的思路之开阔,连教师都自叹不如。
3.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苏浙一带历来为我国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其市场经济化程度较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也相对更为开放。为了解现时期南方各校在学生工作方面的新观念,新思想,从而开阔我们自身的视野,我们学生科一行四位同志利用六天时间,行程数千公里,横跨两省一市对上海机电学校、浙江机械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无锡机械制造学校四校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兄弟学校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我们通过各校领导综合介绍,与有关教师座谈与同学座谈以及实地参观等方式对各校进行了较为细致地了解,并索要了大量资料。此次考察,旅途较为辛苦,但我们的收获也很大,开阔了思路,树立了我们今后工作的信心。
此次考察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南方、北方其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没有大的区别。各校均认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从严管理与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仍是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点打消了我们过去的一些不正确想法。过去,我们总认为南方各校重粗放,对学生管理与要求更开放,甚至放任,实际恰为相反,有些方面比我们还要“死”,还要细。通过比较,从整体上看,我校各方面工作与四校相比,各有所长,不属于落后的,这使我们也了解了我校在全国同类校中的位置,关键地是把各校可取之处借鉴回来为我们所用,从而更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工作。
以下我们将四校较为有特色的方面予以介绍,供有关同志参考,对于与我校相似或基本相似,甚至落后于我们的方面则一并略去。
• 上海机电学校
该校五十年代建校,目前规模学生2600余人(校本部)61个班,其中住校生1800余人,全校教职工320人,任课教师140人,离退休职工较多。
我们走进校园,其校园干净整洁,绿化美化非常好。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均为老式建筑,显得有些破旧。
印象较深的是该校学生宿舍脏、乱、差,空气不好;学生就餐在大礼堂,桌面、地上一片狼籍,剩菜剩饭到处都是,这两项工作看来很糟糕。
该校食堂伙食非常好,饭菜品种多,质量好,价格便宜。
该校的学生工作,实行所谓“二级管理”,即“学生科、专业部”。该校将所设专业划分为三个专业部——机电专业部,计算机与控制专业部,基础与管理专业部,各专业部有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主要分工负责学生工作。
在这个管理结构中,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的学生科,起到“主管校长办公室”的作用,由职能部门变为“协调和服务”部门,更多具体教育和管理工作则由“专业部”负责。(其学生科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我校教务科的作用。)据专业部支部书记讲,此种管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脱节的问题,由专业部统筹抓教学和学生工作,教师不但要教好课,还要带好班,还要参与学生各项管理活动,教师的聘任、班主任的聘任,工资奖金等等统筹考虑,学校将各类资金全部下拔到专业部核算。据学生科长讲,他们的工作内容比较简单轻松,学生的常规管理及各项教育活动,学生科要管,但专业部主任与支部书记比他们着急。学生的分配工作也由各专业部负责,分配办起协调服务作用。
我们感觉到这种管理方式,虽能较好地解决“教育、教学”脱节问题,调动了任课教师的“育人”工作积极性,但多头管理,容易职责不清产生推诿,甚至因全校步调不一致而造成混乱;多环节管理,节点过多,不利于上传下达,信息沟通不畅,难以保证效果。
该校为了解决住宿生问题,专门成立了宿舍办公室,每天除了宿办干部值班,还要求一男一女两位班主任必须值夜班
该校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激励力度较大,比如若班主任在一年的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表现突出,学校将为他晋升一级工资,以资鼓励,时限为一年;如果班主任连续三年均达到一流先进标准,则由浮动式奖励定为终身制。采取了这种奖励办法后比较有效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使班主任队伍更加稳定,工作效果更好。
对该校另一个印象较深的工作是,学校校级副职,行政部门中层干部轮岗制,使他们相互了解,熟悉工作,从而增进协调,轮岗时间一年,我们去时学生科长刚从食堂轮岗回来。
从上海机电学校我们了解到,上海市有统一的“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体系,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行为规范、学习方面的综合量化考评,做为评优、操行等级、奖学金评比,以及就业推荐等的依据。这一细化的管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
另外该校附有独立核算的校办工厂,生产实习一体,并有自己的产品。
2、浙江机械工业学校
该校占地 60亩,在校生3000人,教职工204人,任课教师104人,行政、后勤人员53人,其余为独立核算的校办工厂职工。
我们来到该校在校办主任带领下,较详细地参观了学校整个设施。学校校园整洁,环境优美,教学楼也很干净,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宿舍凌乱,味道不佳。
据校办主任讲,该校已由省政府确定搬迁,迁往市郊。
我们分别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座谈,我们了解到,该校有三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全校改革力度较大;二是学生三自教育抓的非常好;三是班主任考核抓的严。
自 94年以来,该校已连续三轮以“人事、分配、教学”为核心的全面改革,改革后有部份人员下岗,全校行政、后勤人员十分精简,校办工厂及三产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教学部门教学管理也很规范,对外聘教师学校有庞大的“人才库”,学校选择余地较大,从而能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各专业师资问题。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学生工作较为重要的一环。该校团委学生科为一个部门,团委干事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团委”及“学生会干部”,工作,学生科有一专职干事负责指导“学生自管会”的工作。“学生团委”侧重团的日常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生教育活动;“学生会”侧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且已形成体系,比如辩论赛、文化艺术周、各科知识竞赛、文艺团体活动等,省级电视台来校为其编制录相全省公映。学生参加各类文艺团体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其“综合考评”中占有一项,以激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素质。该校也制订有“学生日常管理、行为规范、思想和学习”的综合考评体系。该校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还有另一学生组织即上面提到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与校“学生团委”、“学生会”是平等的学生组织,专门负责在各日常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相当于我校学生会的纪检部职能,以及生活部、体育部的部分职能,但工作内容更多,更细,组织更为周密。据学生科同志讲,浙江地区的许多中专校都设有这一组织。我们看到该校的所有学生干部均挂牌,团的干部为“红牌”,学生会的干部为“绿牌”,学生自管会的干部为“黄牌”。该校的老师也挂牌。
据校办公室主任讲,该校实行“全面巡察督导制”,学校成立有“巡察督导小组”,成员每周不一样,由“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普通任课教师、学生自管会”组成,从学生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全面巡察督导各项工作,包括学生的、老师的,“督察小组”,只对校长负责。
另外,该校也要求班主任,每月在宿舍值班1—2次。
该校的“劳育课”称为“三自教育课”,有专任教师指导,同时也将学生分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出“带教”老师指导,监督其工作,并给予打分,分数也在学生“日常综合考评中”占一项。
该校的班主任工作抓的比较严,比较细,其班主任考核思路分为两部分:一是班主任本身应做的工作;另一是班主任工作实际效果部分,即班级各项工作。
班主任本身应做的工作占 60分,考核的内容与我们大同小异,考核办法除了班主任自报、考核员抽查外,还有“所带班学生(包括班团干部若干名)打分”“宿舍办打分”、“专业科长打分”,以不同权重,记入60分之中;而“工作效果”即“班级各项工作”的分数则以百分制乘以40%以后记入班主任本人考核分数中。这样班主任的考核分作为津贴发放及班级奖惩的依据。他们的奖学金体系,评优干、三好等也与班级考核相关联。
另外,对基础不同的班,他们在班级考核中采取了“系数校正法”,分为“ 0.9、1.0、1.1、1.2”四个校正系数,依据是城里及农村同学的比例,以及住校生、走读生比例和入学途径(面试否)等。
从他们的班主任考核看,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学生自管会”参与班主任考核,“校督察组”、“专业科”参与班主任考核等做法,有利于更公正地反映每位老师的真实工作情况。对于“所带班学生为本班班主任打分”这一问题,我们问学生科的同志,这样会不会导致师生对立,甚至同学乱打的情况,他们讲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问题,本身就是工作方法中存在不足,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在后续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常州轻校也采用此办法,而且对提高班主任同志的责任心和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费,浙江机械学校人均 100元/月;常州轻校人均40元/月,另有固定部分按班内人头给每个学生1元,他们每年都要组织全体班主任旅游。
3、常州轻工业学校
该校总体给人的印象是干净整洁、规范、设施齐全先进,校园占地 150亩,十分优美宽阔,是我们所去过的中专校中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该校是江苏省重点学校,目前正准备评全国重点学校。该校校本部3600余名学生,教职工240人,任课教师120人。到达该校正逢周日,校办主任、学生科长及学生科、教务科的老师是专门加班接待我们的。
该校多学制,多种形式办学,总规模 5000学生,其中有高中二年制、初中三年制、初中四年制、高职五年制(3+2),以及与多所分校联合办学。该校自80年迁新址,抓住了三个机遇:一是82年乡镇企业红火时,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得到乡镇企业的大力资助;二是86年省党校需要培养档案专业学生,与之联办,拔下大笔经费;三是93年自费生出现,该校走在前列。
该校的学生工作体制与我们相同,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是,学生主管校长,除了主管生源办(目前与学生科一同办公)、学生科外、还主管保卫科,学生采取全封闭管理。学习时间宿舍锁门,校园锁门;晚间教学楼锁门,校园锁门,保卫科带学生治安队。我们一到校发现周日也有带袖标的劳育同学劳动,原来他们的劳育课周六、周日也要进行。
该校的班主任考核工作与浙江机械学校相似,学生及各专业科等也参与考核,班主任津帖依据考核分数有所区别,而且与班主任任职年限挂钩,这一点与我们相同。
该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各年级分别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管理活动。
在与领导及老师座谈中,我们体会到,该校在各项工作中,自加压力,有一种紧迫感。他们认为只有培养高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学生,才能创出自己的牌子,因此他们提出要建设具有一流学校、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的全国重点中专。学生科长讲,由于他们学校在江苏省有较高的声誉,因此目前上门要毕业生的单位很多,学生分配也不错,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对于生源问题,就学生科长讲,目前本地区农民已开始不太重视户口,而重视工作就业,因此解决好学生的去向问题,将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该校学生工作较为全面,为了解决特困生问题,他们建立了“扶困基金”,学校每年拿出 6万元,另外由女工工会发起,每个教师每月省节10元钱注入基金,加上工厂募捐,事业有成的毕业生赞助学校等,他们较好地解决了特困生问题,按学生科老师讲,“真爱才能教育学生”。
另外,该校的热情接待,也另我们十分感动,要加强联系,相互协做,并邀请我们带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到那里参观、游玩,他们将给予大力帮助。
4、无锡机械制造学校
无锡机械制造学校为我们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
该校 3100余学生,全部住校,70个班级。该校也为老校,设施齐全,学校的实验实习搞的较好。他们建有“工业中心”,使专业实习更贴近工厂实际;按他们的思路讲,他们的毕业生所使用的专业设备是行业中最先进的,学生到单位后,马上可从事生产,因而他们的毕业生包揽了本地区三分之二的企业就业需求。他们经常请本地区企业领导参观他们的管理及教学,注重宣传自己,全社会公共关系搞的比较好。
该校的班主任考核一学期两次,每次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奖金,平时则按月发放津贴,每月每位班主任 20元。
该校建立了“党员联系班级制度”以及“专业科长带班主任的办法”。每个党员必须成为一个班的副班主任,参与学生思想教育等活动。专业科长带班则为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在要求教师教学时考虑学生因素。另外,该校特别重视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每年发展学生党员 20余名,学生党校搞的比较好。后来我们了解到,该校党委书记主管学生工作。
在座谈中我们注意到,该校认为作为毕业生,成绩是第二位的,能力突出才是首要的问题,因而他们认为应大力组织学生各项活动。就演讲来讲,他们要求,一年级学生可带稿;二年级学生可带提纲;三年级学生要脱稿;四年级学生可现场就某个问题发表层次清楚的演说。学生科长讲,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一年级开始的,每个年级在就业问题上要求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从而使学生从一入校就知道如何发展自己。
该校建有“校内希望工程”,无锡市有专项资金下拔,另外学校自筹,吸收赞助等也较好地解决了特困生问题。
该校的其他方面工作与我们大同小异,比如学生宿舍工作,基本与我们相同,效果也不错。
以上是对南方四所学校进行考察的基本情况,所提到的各方面工作只是概括的提炼,实际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相当烦琐。个别方面我们从体系上看,就感到实施起来会很困难。在工作思路和方案上,一个非常完备的体系、制度并不一定实施效果就好,其关键在于多大程度才能落实下去。一项工作改革,“既要好看,又要好吃”,要有效才行,这是我们接触到四校大量的不同管理思想和教育方法后的感觉,因此我们只有批判地借鉴,结合我们自己的现实取舍。总之,这次考察学习,使我们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也认识了我们自己的工作现状,尤其对南北方的差异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次考察也锻炼了我们的干部队伍,认识到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督促了评估之后我们对学生工作新的思考。考察之后的有关建议及我们自身工作的整改设想,我们将在更加充分地分析研究之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