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英语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教学上,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一、紧跟时代步伐,探索远程教育新路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重要战略决策。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以促进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和发展。近些年来,我国远程教育也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特别是随着1995年世界上最早由18个欧洲国家联合组成的“老年教育欧洲信息网络”组织的成立和同年10月由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上海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三方联合创办的“上海空中老年大学”的诞生,给我们传递了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的重要信号,促使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探索新路。武汉老年远程教育始于1998年。当时,该校同湖北《楚天广播电台》在“枫林漫步”栏目联合开办了“空中课堂”,讲授“老年保健”和“古典诗词赏析”两门课。一经播出,深受广大老年朋友欢迎。在群众呼声下,2000年,该校又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老年常见病防治”和“家庭护理”等课程的空中讲座。为推动武汉老年教育事业发展,2001年初,市教育局、文化局、老龄办共同研究决定,以武汉老年大学为依托,在全市尽快建立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平台的老年远程教育体系,运用现代传媒和科技手段兴办三个课堂,即“老年空中课堂”、“老年电视课堂”和“老年网上课堂”,以适应我市步入老龄化社会后普及老年教育的迫切需求,让更多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
2001年4月,在校董事会具体领导下,市老年大学会同市电大有关人员赴上海、安徽、合肥、金陵老年大学和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学习考察,详细了解老年教育的办学体制、教学管理以及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实施老年远程教育的情况,喜获宝贵经验。回汉后,校董事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商讨老年远程教育工作,并诚请市电大给予支持。同年8月,市教育局、文化局、老龄办等有关部门决定联合开办“武汉老年电视课堂”,由武汉老年大学、武汉广播电视大学和武汉教育电视台共同承办。从那个火热的夏季开始,承办单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尊老爱老敬老的奉献精神,克服困难,不辞辛劳,选择课程,制定计划,诚聘同济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30位专家、教授,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武汉老年电视课堂”第一部教学片《老年医学》的摄制任务,并配套编写了一本文字教科书,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该书已完成修编再版,并将磁带教学片抢救复制成DVD教学光盘。
2002年3月13日“,老年电视课堂”在武汉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武汉老年大学发展史上值得记忆的一个历史瞬间,是武汉老年大学历史长河中激情绽放的一朵可爱浪花。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武昌区委书记亲自听取有关部门组织收看“老年电视课堂”的工作安排,要求区教育局、文化局、老龄办联合发文,动员全区14条街道及各社区组织收看该节目。江岸、硚口、汉阳、洪山、青山、东西湖区以及江车、济民等分校也都积极行动,组织收看该节目。离中心城区较远的江夏区校还专门安装一条线路通达教室,确保老年学员按时收看电视课程。许多基层老年学校都把“老年电视课堂”作为学校一门固定课程。不少老年朋友纷纷打来电话,称赞“老年电视课堂”是给老年人带来的一片福音。老年朋友的渴望,就是对我们的期望。自“老年电视课堂”《老年医学》开播以来,在相关部门热情支持下,已先后播放了《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老年营养与食疗》、《实用中医养生》、《老年实用保健》和《老年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深受老年朋友欢迎。
继武汉“老年电视课堂”开播后,该校又于同年正式开通了武汉老年大学网站。这个网站本着构建和谐校园,关爱老人生活之目的。学校概况在网上介绍,招生简章在网上,活动通知在网上告示,才艺展示在网上呈现。特别是老年博客,表达了情感,记录了生活,回忆了往事,广交了朋友,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的欢迎和青睐。目前,该校正在争取恢复省、市广播电台“枫林漫步”、“枫叶红似火”栏目中的“老年空中课堂”和在市教育电视台继续办好“老年电视课堂”。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紧密联手有关区校,主动寻求具有资质威望和影响实力的网络系统支持,争取在官方网络信息平台上录挂老年视频课程,把“老年网上课堂”尽快开办起来,以更加经济、便捷、有效地服务于老年朋友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积极创造条件,借船出海搭车发展
当前,中国进入了多元化社会,作为人的终身教育一个特殊阶段的老年教育,应该突破老年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积极促进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这是时代的呼唤,老年朋友们的企盼。近年来,该校首选老年网络教育为重点,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借船出海搭车发展。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抓了组织落实。武汉地区老年大学(学校)协会和武汉老年大学由一位校(会)领导主抓远程教育,并从校办公室、教务部、联络部抽调热心于远程教育,并有一定网络技术操作能力的同志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小组。该小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上级有关远程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指导、协调本校和各区校、分校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接受老年远程教育工作咨询,组织网络技术业务培训;抓好老年远程教育视频课程建设和基层收视点建设;组织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工作交流研讨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指导市、区校和分校网站建设,联系信息媒体和相关网站形成资源共享。目前,各区校都落实了一位校领导主抓,明确了具体部门主管,确定了责任人和技术骨干主办。有两个区成立了老年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还有的区校成立了老年远程教育教研组。
二是抓了宣传服务。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校报、校刊、校网以及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研讨活动,广泛宣传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的时代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积极引导大家特别是学校领导同志,从当今人口快速发展的空前性大趋势,从国际远程教育发展的全球性大趋势,从信息技术发展进程的历史性大趋势,深刻认识远程教育是发展老年教育的必由之路。紧密联系本地区老年大学学员爆满、入学呼声高涨、校舍容量有限、办学经费不足的实际情况,深刻认识发展老年远程教育是解难之策,势在必行。同时积极登门指导远程教育工作研讨和提供业务咨询服务。
三是抓了调查研究。为摸清情况,促进发展,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小组先后深入部分区校进行调研。武昌区校认为,按目前该区人口发展趋势,到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占全区总人口的20%,即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单靠学校教育是根本解决不了有学习愿望老年人入学问题的。如何在既不增加更多投入,又能满足老年人学习老年大学的课程?最便捷、最实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蔡甸区李家亮校长说“:随着农村家园建设逐步推进,信息网络资源有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是可行的。一有党和政府重视,为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有各类新闻媒体增播涉农涉老音频视频节目,为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提供了学习平台;三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有国家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为发展农村老年远程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市校联手市教育电视台多年来一直坚持了“老年电视课堂”教育。最近又同市广播电台协商,将该台精彩栏目《枫叶红似火》介绍给老年朋友收听学习。目前,全市13个区校除4个区校未报送调查表外,其他9个区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远程教育。
四是抓了先行试点。在调研基础上,经协会和市校研究确定,于去年下半年在中心城区武昌和远城区蔡甸、东西湖3个区校抓了远程教育先行试点。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多方联手攻关,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借船出海搭车发展。蔡甸区校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网络平台,以区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为依托,以该区政府出资建立的288个基层收视点为课堂,以点上配备的管理人员为技术骨干,农村远程网络教育正逐步开展起来;东西湖区校充分利用该区教育系统网络资源,在《东西湖区教育信息网》上开设了“老年大学”栏目,全区老年朋友都可在收视点上学习到网络视频课程;武昌区校充分利用国家网络资源,于2009年10月紧密联手武汉电信部门在《武汉热线》上搭建了“常青亭/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有效发挥学员自身所学的网络知识和摄影、摄像技能以及老师的资源优势自拍、自录、自制视频课程。近年来,他们在网上已开设文艺、体育、健身、工艺等15门课程,年参与学习人数达2600多人。前不久,他们召开了远程教育工作研讨会,并对全区24个先进社区老年学校网络技术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成立了学校远程教育技术小组,登门解难,指导发展。在5个重点街道、社区老年学校进行了远程教育试点。目前“常青亭/老年大学”网站,已链接湖北、武汉、武昌、咸宁、孝感等16所老年大学,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老年大学教育网络圈。该网站设立了老年博客、才艺展示、学员论坛、各校概况等多个网页,深受广大老年朋友欢迎和喜爱。他们说,这个网站就像一个大舞台,不仅圆了做诗人、画家、摄影家的梦想,而且还是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好去处。
三、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
“网络是个好东西”,它不仅可以快速、便捷地在人们面前展现精彩,而且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使信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久前,武汉老年大学和武汉老年教育研究会,仅由一位教研部主任和一位分管校长就具体操持了一场武汉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远程信息交流活动。遵照市领导关于“注重研究老年大学文化”的要求,该校从2008年9月开始,历时近两年,连续进行了三次“老年大学文化”讨论。特别是在2009年11月25日—12月10日期间,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平台,组织了第二次研讨活动,不仅取得了可贵的理论成果,而且让广大学员感受了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和网络传播的无穷魅力。
此次网上研讨历时三周,武汉地区和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参加研讨人员和专家学者近50人,共收到电子文稿40篇。此会参加研讨人员分布之广、单一命题文章之多、讨论问题的深度和水平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参与研讨者普遍认为,“采取这种直接、快速、便捷、高效的网络形式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其本身就带有现代文化特点和网络文化优势,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观念文化的显示,也是远程教育工作的拓展。”随着该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进展,全体工作人员“第四习惯”正在养成,无纸化办公的工作氛围初步形成。该校进行网络传播的形式有六种:一是使用电子邮箱,进行一对一、一对众无纸化信息交流;二是利用学校网站,及时工作信息和研究成果;三是利用QQ群方便大家发表意见;四是集研讨文章刻录于光盘,一改过去文件资料一大堆的做法;五是把过去纸质《信息与资料》改成电子版刊物与读者见面;六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老年大学文化”研讨,形成了全国数十所老年大学同仁的“精神聚会”。该校在信息传播范围上设定了六个层面:一是市老年大学层面,对非信息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到个人邮箱;二是各区校、分校层面,市校将有关信息资料及时传播下去。有的区校还把市校信息资料通过自己的网络传播方式转发给所属工作人员和社区学校;三是本地专家学者层面,通过电子邮箱建立了常态化联系;四是武汉城市圈老年大学层面,彼此建立了网络沟通渠道;五是全国部分老年大学和专家学者层面,保持了网络信息畅通;六是国际层面,利用参加国际会议的网络资料建立了与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和部分国家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网络联系。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感到: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体现了低碳环保和资源节约精神。如市教研会电脑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工作研讨中,一不办会,二不发文,充分利用QQ群及时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心得,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加快了工作信息的有效传递。如该校创办的电子版《信息与资料》,现在平均每周可发两期,一改过去纸质版刊物每学期仅发两期,且程序繁琐,指导滞后的弊端。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极大地激发了教研工作活力。该校搭起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引起广大研究人员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参与研究活动中来。据统计,近年来全市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和老师中,仅个人设置的电子邮箱数就增加了2倍以上。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带动了武汉城市圈老年教育工作。特别是通过多次开展“老年大学文化”讨论,密切了武汉城市圈老年大学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在办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关系。
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使教研成果的影响度逐步扩大。一年来,该校收到的和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成果文章,比往年增加了50%以上。由于网络使教研信息瞬间传播出去,全国各地的教研信息又通过网络快速邮发过来,极大地丰富了武汉《老年教育研究》刊物的稿源。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使该校与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的联系近在咫尺。他们更新网址及时告知该校,使该校不断茯取更多的国际第三年龄教育信息;在我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期间,斯坦利•米勒主席专此在网上给该校发来真情问候;米勒主席还主动将为上海会议撰写的文稿通过网络投到该校《老年教育研究》发表;爱尔兰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爱德蒙松女士,自2007年6月慕名前来该校进行学术交流后,至今一直同该校保持着网络联系。
四、站在战略高点,大力推进远程教育
最近,国家权威部门公报称,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据国家权威人士预测,再过20多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个别省份将占本省人口总数的30%至39%。“银潮”滚滚而来,将对我国人口结构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重大问题。我国老年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工作体系和教育体系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实现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历史必然。因此,党和国家已把老龄人口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出战略安排。
去年10月23日,国务院正式部署了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研究任务,国家财政部拨巨额专款支持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要求今年底力争拿出初步研究成果。最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发展老年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行为、国家责任。然而,目前全国老年教育现状如何呢?
据权威资料表明,从1983年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创办至今,就办学规模而言,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仅有4万多所,在校学员仅有430多万人,仅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2.57%。应该说,这个数字远远落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这个数字与国家《纲要》中关于“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相差极远。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按照国家《纲要》中指出的方向,“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才是新的战略决择。对此,老年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战略高点,自觉强化使命意识,积极助推国家行为,勇于担当国家责任,为更好更快地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今,互联网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已成为“第四媒体”,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正在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让广大老年人搭上时代“高铁”,融入社会,求知达观,康乐有为,防止老年人因远离网络而陷入信息闭塞的那种可怕的孤寂。如何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自觉强化一个理念。理念亦称观念。爱因斯坦说:“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必须自觉强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求知达观、康乐有为”的理念。强化理念问题很重要,按照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概念的观点,理念问题是一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通过直接诉诸于人们的心灵,就会形成一种引领发展、推动前行的精神动力,从而整合力量,激励士气,发挥睿智,吸纳人才、资金和技术,以实现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之目的。
二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目前,为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在“全国布点,抓点带面”的“星火燎原”战略构想已初显成效。在此基础上,老年远程教育要乘势而上,必须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国家协会应举全国之力在首都尽快建立国家级“中央网站”,并在网上大量录挂老年视频课程,让晚霞之光辐射大地,夕阳之歌唱响神州;另一方面,全国各地老年大学要千方百计尽快地把本校网站建立健全起来,把校长专用电子邮箱开设起来,以在全国及早形成上下链接,纵横相通,整体联动,资源共享的网络传播大格局,远程教育大课堂。
三要切实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要精心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办事的管理人员团队,策划网络办学,指导网络教学,为老年朋友提供热情周到的网络服务;二是要认真组织一支具有网络知识和操作能力,适合视(音)频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师团队,使丰富的学习资源快速、便捷地送到老年朋友身边,以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要着力培养一支热心服务,责任心强,积极好学,善于团结老年朋友的学习辅导员团队,以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29
美国语言学家M. W. Rivers 在他的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一书中指出,成年人在交际活动中,花在听方面的时间占45%,说占20%,读占16%,写19%。还有一些语言研究者认为,我们听的量是说的量的两倍,是读的四倍,是写的五倍。可见,听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每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并力求平衡发展。在具体的听力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现在的高师英语听力课堂上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时比例的安排不够合理。现在的高师英语专业教学中,似乎还是以传统的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为主。听力课只安排为每周2节,集中授课一次。学生很难在这一次课中学到很多东西,做足够量的训练。
第二,无关因素影响听力练习的效果。在听力课上,教师需要分配一部分注意力到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上。因而,部分学生会趁着老师播放和控制录音的时候,聊天、做小动作等,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三,听力过程中词汇教学的分寸把握不好。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听力练习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词汇的讲解过于简单,则有可能使学生对新单词的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导致学生对所听信息无法进行处理。反之,如果教师过于强调词汇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则会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从而对听力失去兴趣。
第四,听前的引导不充分。《新课标》在“语言技能教学建议”部分对听前活动的建议是: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但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只把它当做训练,没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听力材料的背景,也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播放教材中的听力任务,然后核对答案。
第五,听后任务的缺失,听与说、写环节脱离。《新课标》中对听后活动的建议是: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转述,根据笔记写出梗概,利用听到的信息以同一题目为主题从另一角度写出一个文段。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听力练习上,重听而轻说。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口语基础较差,与其花费精力在培养说的能力方面,不如多做听力练习,这样至少在应试方面还能拿到较高的分数。由于教师没有在听的任务设计中为写和说的环节做铺垫,也没有在听后设计相关的说或者写的任务来强化听的收获,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进行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课程设置比例的调整。学校应从整体专业课程分配的角度去考虑,适当增加听力课的课时量。保证学生每周有足够量的听力训练时间,每次练习时间不宜间隔太长。比如一周三次课,每次课的时间控制在80-90分钟之间。
第二,尽量减少和控制与课堂无关的因素。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播放听力材料,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听力状态。对于一些自控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材料播放完之后,请这一部分学生来回答听力练习的答案。或者在播放的过程中,适当停顿,请一些学生重复听力材料的部分内容。让学生的思想跟着老师走,他们才不会经常走神。
第三,规范听力的词汇量。首先,在师范类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要考虑听力词汇量的重要性。其次,教学中要增加听力训练,听力检测。除了让学生听句子,听段落篇章外,可进行一些听单词的听音练习,以培养学生对单个词汇的音做出瞬间反应的能力。再次,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一定量的精听。精听要反复地听,要把每一个单词都听懂,然后写下要点或大意,或全部写下来(即听写)。精听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词汇量更为有效。遗憾的是,在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精听常常被忽略。另外就是泛听。泛听就是听大意,不一定要全部都听懂。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音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如果遇到听到不懂的单词时就要根据音去查字典,以达到彻底听懂的目的。
第四,加强听前背景知识的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任何听力材料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有一定的主题范围。教师可以在听力活动开始之前充分介绍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除了关注细节,还会关注听力材料的整体结构,把自己预设的思路和听力材料做比较,可以让听力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从而能够增强自信心。
第五,加强听与说、写之间的联系。《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听力教学和其他方面,特别是说和写要紧密相连。Krashen(1982) 指出“语言输入”和“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前提,他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的理念。Krashen(1985)指出,语言是学习者通过接收略高于他们已有知识的信息,并由此而推导出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中习得语言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可理解性输入。他声称只有人们在理解目的语的情况下才会习得语言。如果说听属于“输入”的过程,那么说和写则属于“输出”的范畴。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力环节,在提高学生听力技巧的同时,根据听力内容,延伸出相关话题或写作的素材,要求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的训练。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 1982.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3]李庆[焱
木].听力词汇量――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盲点[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4).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双基教学模式 英语口语教学
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学前教育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主要力量,正日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弱。因此,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等,已成为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实践,研究探讨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供与各位同仁探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一、双基教学模式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定(草案)》首次明确提出“双基”概念,指出中学的教育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张把基础知识与技能作为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核心课程理论,也就是“双基论”。之后,“双基”对于编好教材,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起了重大的作用。事实上,“双基”在过去几十年中小学传统教学中一直居于显著地位。
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堂双基教学模式中的“双基”是这样界定的:(1)基础知识包括:①语言基础知识,即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②教学基础知识,即英语教学法和教学理论。(2)基本技能包括:①英语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和译;②英语教学技能,即教学设计、教学法运用课堂教学和活动组织能力。
二、英语口语课堂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研究
1.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用目的语解决交际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英语。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传授新句型、新词汇,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知识,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进而扩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任务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2.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教学程序
英语口语课堂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是指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信息输入内容,以“布置任务―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评价总结”为教学程序的课堂教学模式。
(1)布置任务。教师在上一节课堂最后布置口语交际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在口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足量的信息输入,其中包括会话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中西方文化差异、交际技巧等。课上教师引入并介绍任务,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信息输入。在这个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语言技能的现有基础上,系统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总结复习已学过知识,呈现并讲解新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信息加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老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和技能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解决学生在交际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信息输出。教师可以按照个体差异和互补的原则为学生分组,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独自或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任务。老师挑选几个或几组有代表性的学生,以口头汇报形式总结任务完成情况,也可以以组为单位在公众面前进行任务过程操练、展示。
(5)评价总结。针对任务完成情况,由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或对自己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在对自己的任务认识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新知识的熟练掌握。
三、传统常规教学模式与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比较
传统常规教学模式教学是以教师领读、分析和讲解授课内容,学生跟读、理解所学内容为主要形式。由于基本上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交流。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务型双基教学模式主要特征如下:
1.课程设置是从整体到部分,重视概念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2.教师以互动形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个体或小组必须具有内在动力、团结协作,共同确立自己的目标。
3.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上时间,教师主要精讲课本内容,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小组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考查、观察和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课堂展示、学习态度等作出过程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继续进步的动力。
四、结语
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通过对任务型双基口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优化和运用,必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最终为幼儿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蒋建雯.抓实英语双基教学教法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
[2]梁丽华.对双基理论的再认识[J].广东教育学报,2002.
[3]刘效基.谈英语双基教学[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1).
[4]刘启珍.“双基”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
[5]刘金红.英语专业学生双基教学与语言理论并重[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6]邵光华,顾冷沅.中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7]汪潮,吴奋奋.“双基论”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1996(12).
[8]王丽丽,王欣,张晓慧.基于“四位一体”的“双基”英语口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3).
[9]戚德山.论理工英语“双基”教学[J].呼兰师专学报,2001,17(2).
[10]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框架[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3).
[11]张有德,宋晓平.“数学双基”问题的相关研究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
传统意义上的商务英语教学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只侧重于语言技能方面的讲解,因为大部分教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本身并没有学习过商务知识,因此他们会缺乏必要的商务技能,在教学中不能对商务背景、商务知识作出深入、细致的阐述。另一方面,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不能提供真实的商务情景,只注重课堂教学,这就使学生接受不到客观真实的商务经验,也就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实际应用商务英语能力的学生。
二、CBI教学理念与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融合
CBI 教学理念(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一种外语教学理念,它是指在教学中,以内容为基础,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又被称为“内容本位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以语言作为了解内容的媒介,把内容,也就是学科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这是一种将内容与语言教学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目标语言获取专业学科信息,并最终发展语言技能。CBI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认知语言学,它是一种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有机结合的一种外语教学理念。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载体,介绍商务知识的一门学科。英语是形式,商务知识是内容。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出既精通英语,又掌握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对于商务英语能力的界定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学生要掌握:1)语言知识与技能;2)商务知识与技能;3)跨文化交际能力;4)人文素养。其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是形式,“商务知识与技能”是内容。在教学中,要既重视语言和技能,又重视商务专业内容,两个元素缺一不可。商务英语学科“复合型”的特点决定其教学模式要以内容为基础,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有机融合,这与CBI 理念不谋而合。
商务英语起源于欧美,是商务人士在进行商务活动时使用的语言。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人也大多是从业人员。而在我国,商务英语的学习人群与英语国家有所不同。除了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少部分商科专业学生和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的商务英语学习者外,我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绝大部分是在高等院校的英语系就读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缺乏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同时也没有商务工作经历。这就给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还要讲解商务知识。商务英语的学习包括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商务技能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这种语言形式的同时,还必须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国家的商务英语教学必须针对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把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这就必然涉及到“语言”和“内容”学习的关系问题。
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CBI教学理念。CBI 教学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特点,能够将语言习得与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必将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CBI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CBI教学理念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教师、教材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符合CBI教学理念要求的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是同时具备娴熟的语言能力与商务专业知识的。这个要求对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语言类教师精通语言,却对商务知识不够了解;商务教师专业知识熟练,但却缺乏必要的语言功底。他们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在两方面都擅长的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