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内实训总结

校内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内实训总结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内实训教学 精细化管理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指出,21世纪是注重质量的世纪,谁轻视质量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我国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校内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校内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校内实训的含义

校内实训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内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单元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习,目的是培养受训者的职业基础技能、专业通用技能和岗位方向技能。

二、源头管理――严格把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校内实训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校内实训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对应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实训内容。

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把关,审查实训内容是否能满足该专业对应职业对技能培养的需要,从而从源头上对实训教学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力求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序

(一)实训教学计划制定

实训教学计划由各专业教学团队制定,院(系)审查,教务处审定和管理。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实训课程的设置、学时数的分配、教学进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安排,便于实训教学组织与安排。

(二)实训教学计划的管理要点

1.实训计划的编制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并与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2.定期检查与及时调整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定期检查,查找问题,反馈信息,调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及时修改计划提供依据。

3.必须保持实训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4.制定实训项目汇编表,进行实训项目管理。实训项目汇编表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所属系和实训室、所属课程、适用专业和年级、实训学时、实训开出学期等。

四、制定实训教学标准,务求有效指导和规范管理

实训标准是以标准的形式规定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条件、实训内容与方法、实训流程、实训学时分配、实训进度、实训作业及考核、实训管理和实训效果等,并明确该实训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形成校内实训教学的标准体系。

(一)实训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校内实训的教学条件

主要从场地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置、指导能力四个方面明确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实训场地要求按工作情境进行规划,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对接工作岗位实际,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指导教师要求对实训内容操作熟练,并且能准确传达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

2.校内实训的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指实训项目或工作任务,分为单元实训项目、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和校内生产性实习四个层次。实训项目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并且随生产工艺改进而调整更新,校内生产性实习工作任务体现真实性要求;实训项目和内容应与生产实际产品或管理流程紧密结合;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度高,体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实训内容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按照项目化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3.实训教学标准的管理

(1)制定标准。提出制定标准的要求,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标准进行审定,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实施。

(2)适时修订。检查实训教学标准的执行情况,反馈问题。应侧重从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紧跟职业岗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实训教学标准。

五、制定课程实训计划,确保实训准备充分

(一)课程实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应明确实训项目名称、实训班级、具体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分组、必备设备和耗材、实训指导书或实训教材等。

(二)课程实训计划的管理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由任课教师依据专业实训计划做出,教研室主任与实训中心或实训室相关人员一起会审,对不合格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合格的计划报负责教学的系主任(或院长)审核批准实施,并由系(或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把核准的实训计划传送到教务处、任课教师、实训中心或实训室、所在班级。实训室制定本实训室的学期实训计划表,教务处以实训室为单位汇总一个学期中全校各实训室拟开出的实训项目教学计划制成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是实训教学检查和实训教学工作量统计的依据。

六、 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确保实训质量

任课教师做好实训指导准备,编好实训指导书,对实训项目进行预做;参训学生做好训前预习,经指导教师抽查合格,方能动手实训;实训室做好实训场地、设备、耗材等准备工作;承担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要通晓该课程全部实训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实训技术。

七、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实训

(一)实训操作

主讲教师讲授与实训有关的知识点、实训方法、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指导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并记录实训数据,教师指导。实训小组长对实训成员做好课堂评价(包括实训预习情况、实训态度、听讲情况、操作规范性与熟练程度、结果准确性等),并把评价结果抄送指导老师。

(二)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

实训室做好实训登记,内容包括实训班级、实训时间、实训项目、实训任课教师、实训分组、实训缺席学生姓名、实训纪律和效果,最后由实训任课教师签名,实训室存档。

(三)实训报告和实训考核

实训报告要求规范,教师对实训报告批改评分计入实训平时成绩。课程实训结束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考核,随机抽取实训项目作为考核内容,项目相同的同批次考核,独自完成考试。对于单独设课的实训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考核,计入学分。以理论课为主的课程实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取消该课程理论考试资格,允许进行一次补考。实训课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考核可分为实训课堂评价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

八、实行实训效果评价,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到位

为了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训教学管理必须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实训教学效果评价和实训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与监控。

(一)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与方式

1.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

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是指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与教学计划 (或实训教学标准)所规定的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之比。可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实训项目开出率=计划规定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100%。

2.学生技能抽查

课程结束,教务处组织各院(系)按照实训教学标准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抽查来评价实训教学效果,先制定课程每个实训项目的评分标准。以任课教师所任教课程的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30%的学生(一般10人)进行技能水平操作,从课程开出的实训项目里随机抽取2个项目作为操作内容,每个项目50分,总分100分,取两个项目的平均成绩为该生的技能抽查成绩,60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10人中有6人合格或优秀则该任课教师任教的该课程技能抽查合格或优秀,其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客观而真实。

(二)实训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与监控

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是实训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应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

1.确定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对实训教学要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制定出一套管理内容全面和量化的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根据实训教学规定的内容和管理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做成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作为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

2.过程管理与监控:实训教学质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方法与手段、实训条件、实训组织、考核成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结果。所以,实训教学质量必须突出过程管理与监控。

3.实训教学档案管理与资料管理

实训教学档案必须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监控相结合,确保资料完整、规范,便于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改进。

(1)实训教学基本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卡片、实训项目汇编等。

(2)实训教学记录: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报告样本、实训考核试卷、学生实训成绩表;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本;实训典型教案或讲义;实训教学质量检查、分析、总结材料;实训教学研究、总结、教改方案和经验总结。

(3)实训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上级下达的实训教学文件;学校制定的实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评价材料;实训教学人员情况一览表。

(4)其他资料:实训设备、材料经费投资分配情况统计表,实训设备、材料领用出库验收单,实训材料消耗统计表,仪器设备、材料损坏、丢失、赔偿报表,新开实训项目申请、验收材料,实训项目仪器设备配套情况报表,实训方法、实训手段、实训技术改进意见、实施情况及成效。

九、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进行过程总结并持续改进

PDCA循环指的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理)四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

该阶段主要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质量保证的计划和方案。计划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分析质量现状;第二步,找出实训教学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三步,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第四步,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二)执行阶段

该阶段是根据制定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由相关部门组织实训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

(三)检查阶段

该阶段是对照实训质量保证计划要求,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四)处理阶段

该阶段即处理检查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肯定和巩固成绩,提出整改措施,并在下次检查时重点考察整改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2-0073-03

一、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是指围绕文秘专业学生能力提高而进行教学活动与其相关训练”。[1]其模式主要有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三种,而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课堂实践成效不高

文秘专业是强实践性专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老师大都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大量的课内实践活动,但其成效始终难以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设计没有理论指导,缺乏科学性。很多授课老师开设课内实践活动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兴趣,没能对课内实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没有理论指导的课内实践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只能是学生逗闷消遣的小游戏而已。(2)活动形式一成不变,缺乏新颖性。很多授课老师忙于日常工作与科研,无暇策划和设计课内实践活动。往往一种实践活动从期初开设到期末。90后学生大都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他们会选择性参与课内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2]没有学生参与兴趣度的课内实践活动模式其实效性可想而知。(3)活动开展存在人为,缺乏保障性。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务部门和后勤部门出于学生安全、经费使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往往会人为性地给课内实践活动的开展设置障碍。鉴于多

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使用的繁琐报批程序,很多授课老师减少甚至放弃了课内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使得课内实践教学计划成了一纸空文。

(二)校内实训形同虚设

校内实训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思想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科学、高效地运行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校内实训认识不到位。很多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校内实训重视不足,不愿意投入过多经费,以致没有专门的文秘实训室,有的高职院校虽有文秘实训室但却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实训需要。也有些高职院校没能安排专职实训指导老师,致使校内实训得不到科学指导,处于盲目状态。(2)校内实训监管不到位。文秘专业校内实训主要是安排学生到院系行政部门进行劳动实践。很多实训指导老师出现甩包袱思想,把监管责任推给行政部门。而行政部门又会放松认识,降低实训要求。甚至忽略了基本的考勤。校内实训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3)校内实训考评不到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没有精细化的考评。实训结束流程大都是学生写个实训报告,指导老师写个实训总结,教务部门存档入库。没有考评与奖惩就没有热情和动力。考评机制的缺位会导致实训老师指导的敷衍和学生实训的懈怠,必然会降低实训实效,最终使得校内实训形同虚设。

(三)企业实习流于形式

企业实习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很多企业实习都流于形式,文秘专业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实习岗位严重不足。由于文秘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单位的实习容纳量有限,一般一个实习企业只能提供两三个秘书实习岗位。秘书工作会涉及大量的实习单位内部信息,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无保留地开放其实习岗位。两方面因素合力作用使得高职院校文秘实习岗位严重奇缺。(2)企业实习缺乏指导。实习单位办公室领导往往忙于日常事务无暇指导学生实习,他们会把实习任务简单化处理,即以指令代替指导,以任务代替实习,以考勤代替教育。结果是学生实习只知其应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工作能力得不到锻炼,职业素养也得不到提升。(3)企业实习没有监管。文秘专业实习基地较为分散。高职院校无力安排专职老师进驻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监管。一个辅导员一天要跑几个实习企业巡视学生实习情况,走马观花式的实习监督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由于监管不到位和工作强度较大,实习学生请假、迟到和旷工现象较为严重。

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理念与原则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3]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应遵守科学化理念和系统化原则。

(一)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科学化理念

实践教学实效如何直接影响到砺能和育人两大目标的实现。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学实效的保证。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理念。(1)实践教学要坚持市场化导向。“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是各类中小型企业” [4],而企业需要的是强技能、高素养的实用秘书人才。因此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在技能教学上要凸显实用和够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的培养理念和方针。课内实践要增加职业元素,校内实训要建立企业评价机制,企业实习要遴选优质企业。(2)实践教学要实现科学化目标。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有其科学规律,该规律可探求、可分析、可认知但不可违背。文秘专业老师要潜心钻研,积极探求实践教学科学规律,要能在理论指导下把抽象的实践目标具体化为若干项目和系列活动,也要能在活动实施前详细策划、设计活动细节,努力把课堂实践做精,把校内实训做好,把企业实习做实。(3)实践教学要注重精细化操作。组织实践教学是一门技艺,要精雕细琢,不能大而化之。文秘专业老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教育,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还要细化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考评,要量化处理每一个实践活动考核。活动结束后老师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4)实践教学要加强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实践教学要求文秘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要静心读书、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和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力争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其次要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群体组织实施不同教学实践活动。最后还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要经常观摩、请教其他老师并对自身实践教学进行及时反思和改进,以求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系统化原则

相互脱节、孤立进行是当下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三大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这严重阻碍了其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工作优化要遵循系统化的原则。具体又分为三个部分。(1)目标一致原则。课内实践、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同属于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三者具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即砺能和育人。三大实践教学模式都要在这个目标指引下开展实施,不能有所偏离。三者的策划、设计、实施和总结等环节都要紧扣这个目标且为它服务。另外砺能与育人两大实践教学目标是个统一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三大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不能对此有所偏废。课堂实践不能只育人不砺能,企业实习也不能只砺能不育人。(2)分工负责原则。在砺能、育人的共同目标指引下,三大实践教学模式又分工负责、各有任务。课堂实践任务目标是授课老师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理论素养。校内实训任务目标是指导老师通过实施项目活动来历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其职业技能。企业实习任务目标是通过顶岗实习来铸就学生职业品质和职业态度,培养其职业素养。三大实践教学模式分工负责并不是各行其是、互不联系,而是各有侧重、并行不悖。(3)相互协作原则。三大实践教学模式是前后相依、互依共存的关系。三者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首先三者内容上要相互衔接。校内实训是对课堂实践的拓展与延伸,企业实习是对校内实训的提高与升华。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不能凌空于更不能否定前者。其次三者在教师配置上要统一。为保持风格和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三者的指导老师最好保持统一。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又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最后三者在功用上要相互补台。前者为后者巧作引导,后者为前者拾漏补缺。

三、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途径与方法

优化工作是提升实效的前提。高职院校要想提升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先优化其实践教学工作。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优化是个复杂过程,必须找到恰当路径才能事半功倍。健全实践教学制度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一)健全实践教学制度

制度建设是实践教学工作优化的基础性环节,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主要应健全三个方面的具体制度。(1)经费保障制度。高职院校首先要把实践教学经费纳入教学经费体系,实践教学经费必须及时足额发放并专款专用。特别是课堂实践教学经费一定要实报实销而不能游离于经费报销体系之外。其次要足额保障实践教学基本设施建设费用。文秘专业校内实训要有自己的模拟办公室,并且设施齐全、设备优良。电子阅览室还可以引进文秘工作模拟软件,让学生真实体验和感受现代企业的秘书活动。最后要建立专业老师进修、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定期安排并全力支持专业教师进修学习以及到企业实践锻炼。(2)过程监管制度。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要建立一整套常态化的监管制度。一是要加强对课堂实践的监管。教务、督导部门要不定期抽查教师备课教案和组织听课检查。二是要严格管理校内实训。文秘教研室要经常联系和指导院系办公室加强对学生校内实训的管理,加大考勤和奖惩力度。三是要全程监控企业实习。学院要密切校企联系,定期安排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到实习单位了解、检查实习情况。辅导员要遴选优秀学生作为实习信息员定期汇报学生具体实习情况。(3)绩效考核制度。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实践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考核,为此要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专业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态度和实践表现进行测评和考核;文秘教研室要对校内实训项目实施进行量化考评。例如对学院“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其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学系部要在实习结束后联系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科学鉴定,并及时奖励鉴定成绩优秀学生和严厉惩戒鉴定成绩不及格学生。高职院校只有严格执行奖惩分明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性。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实际出发;创新实习;实训教学

首先是对传统教学时间安排的突破。在学院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时间安排表上被凸显出来。不仅是最后一学年有半年的实习实训时间,而且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都有一个月的实习实训。实训主要针对学期前阶段所学的各门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技能展开。如第一学期主要针对全院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的实训,以后的几个学期便是结合各自专业技能的特点进行的实训。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外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可以到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但对于会计、法律、文秘、国际贸易等专业来说,要想每学期都安排实习实训,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这些专业的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内进行。如根据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理论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即兴演讲、刑庭实训、法制宣传员实训、法律咨询四个模块。通过这四个模块的实训,学生学会了书、判决书的写作,掌握了开庭通知书、案件登记表、提押票、送达等要证的填写方法及相关的技能,初步掌握了法律咨询的技巧和方法,为他们最后一学期到政法单位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还要有一个重要的保障――实习实训的组织形式。实习实训教学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协调,由各个系部组织实施,具体任务落实到各学科教研组。整个实习实训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有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在实训中,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每天的实训情况做动态的记录,实训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自评。实训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展专业;校内实训;模式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但会展人才的数量及综合素质问题凸显。我国开设会展专业存在发展时间短,专业建设不成熟等问题,探索会展专业校内实训模式,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有效衔接,使校内实训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培养行业急需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建设的紧迫任务。

校内实训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内容的改革,可以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会展专业校内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整周实训安排存在极大随意性

1.实训周时间安排具有随意性。

2、实训内容由任课教师自定,无计划性。

3、实训项目并不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反而偏重于教师的专业背景。

4、有些院校的会展专业实训,无序且随机。

(二)校内实训的模式单一,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锻炼。

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校内实训模式一般有整周实训、入学时专业认知活动、企业参观等。这些模式单一,学生只能感性认识会展专业活动,不能深入了解会展工作流程、岗位技能要求等。但会展行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会展综合素质的要求又极高,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多地强调在项目的运作、管理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训趋于低层次、简单化,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训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实训项目未经精心准备,实训内容只能是简单的电话营销、图纸设计,会展服务等低层次的技能,并不能锻炼学生会展项目运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训中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因此实训效果并不好。因此,探索会展专业校内实训内容、模式与体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必需。

二、会展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究

(一)校内实训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校内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实训有目的,有方案,有结果,成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实训才有更明确的目的。因此,结合不同课程的模块化设置,设计相应的实训模块,实训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使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再经过相应的实习,能基本具备该模块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因此,会展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与实训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行业经典案例、操作经验,收集业界的最新动态,课堂分析、提炼、反馈给学生,学生在实训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会展技能大赛。

通过参加大赛,学生组成不同的项目组,自已设计项目主题,组织活动策划方案、设计展示图,陈述项目思路等,通过大赛,学生不同层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设计、策划、组织能力等全方位得到提高。参加技能大赛有两种方式,一是引进来,二是走出去。引进来就是组织校内技能大赛,引进行业专家、行业内人士来作评委,评价和检验教学效果,加强教师与行业的联系,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走出去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由协会或行业组织的会展大赛,教师和学生接受校外专家及行业专家的指导,促进同行院校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密切与行业的联系,促进学生与行业的实时交互,促进学生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成立会展虚拟公司。

首先,成立虚拟公司,设置组织结构图,设置岗位职责,提倡学生积极承接对外会展服务业务,虚拟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学生可轮岗模拟工作。虚拟公司中有策划部、营销部、执行部、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等,完整的会展项目包括项目开发,策划与筹备,现场管理,评估与后续工作,在启动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调研能力,策划能力,公关能力和创业意识,计划阶段学生的财务能力与会展场所布置,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实施阶段学生的管理,运营,协调,组织,服务能力得到锻炼,收尾阶段通过项目评估,总结,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通过虚拟公司的运作,学生相关辅助类能力,支持类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四)引进会展项目支撑校内实训

引进的项目应主要包括能支撑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较为稳定的会展项目,或是在所在城市定期举办或可在校内实现的展览、会议、节庆活动等,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者承担工作的。引进的项目要有代表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要能够为会展专业的学生提供规范、可靠、丰富的实践内容。该支撑项目是会展实践教学的依托,会展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观摩和部分参与,大二、大三可作为毕业项目承担全部业务活动,完成会展项目运营全过程。通过实境参与,师生共同学习和掌握会展项目的运作方式和实施流程,培养学生进一步熟悉展览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能够对展览活动核心资源(如专业观众)进行管理;掌握展览营销与筹办的基本工作程序与展览营销和现场服务管理能力;学会使用展览营销管理工具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熟练应用展览信息化管理工具、制作展览专业广告等能力。也为学生将来从事会展相关企业工作打下基础,使其刚参加工作就能熟悉运用相关软件工作。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09-01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世界的制造中心在中国,中国的制造中心在广东。但劳工成本及其压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新生代打工者群体逐渐显露出来的新特征,使得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招聘难度加大。受此影响的企业也已从工作环境较差的低端制造企业,向工作环境较好的高端制造企业转型。近年来很多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生产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随着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事实上,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实训室综合训练设备大都是教学仪器研发公司基于单一课题或某一课程设置训练内容,教学设备或多或少存在的功利性缘故,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技能考核或技能鉴定的开展研发,而不是依据职业标准或接近工业真实环境开发。何况教学设备也不允许那么设计开发,学校学习训练不可能完全将各行各业的操作需求完全模拟满足。因此,从建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来考虑,实训室现有条件尚不完全便于综合实训的教学开展和实施。扩展一些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软件性仿真自然成为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 实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看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一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使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训效果的相关机制,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正作用。

2.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没能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基本都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是采取以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训方式。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同时合作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相应的效益,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层次低,与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相差甚远。

2.3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本身无较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一来,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不够。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致使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课程实训措施分析

3.1加强实践培训,提高指导老师技能

实践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教师只有对指导的方法、实践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指导到位。为此,我们应需要组织实践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技能。除此之外,新、老教师之间还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积极虚心学习。通过培训和内部强化,逐步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强,作风过硬的实践教师队伍。

3.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都懂得,一个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实践,还要保障学生安全,可谓是责任重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让老师安心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制度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大力推动校内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中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校提供校内场地建设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工控网络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组态工控局域网等。依据企业的布局和现有资源构建模拟车间和工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真实的工作项目,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工作的内容来设计实训的流程,根据企业文化和操作规范,将学生操作职业素养融入到实训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3.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做到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实习效果可以明显得到提升,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结语

在综合实训装置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实训基地架构统一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结合专业自身特色,联合企业共同设计,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实现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完成配套教材等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