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参考标准;评价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13-02
网络成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泰州城区小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笔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选取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并采用3种网络成瘾标准对网络成瘾状况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泰州市3个区随机整群各抽取城镇小学2所,共抽取6所小学。对所抽取小学四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1 952名,回收有效问卷1 947份,其中男生1 026名(52.7%),女生921名(47.3%)。
1.2 方法 2006年12月份开展预调查,确定问卷的条目和适宜条目数。为不影响学校教学,要求问卷在25 min内能完成,发卷、填卷、收卷时间在40 min内。鉴于学生可能隐瞒网络使用情况,问卷最后调查是否如实回答了问卷中涉及上网问题,了解调查对象回答上网方面问题的真实性。
网络成瘾率分别采用Young标准[1]、Beard标准[2]和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CYAND)[3] 3种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评判。Young标准由8个项目构成,以是、否作答,有5个回答“是”即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考虑到含义较复杂和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生,故稍作修改,分别为:(1)一心想着上网;(2)需要上网更长时间才过瘾;(3)多次努力想减少上网时间或不上网,但没成功;(4)试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易发脾气;(5)每次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6)现在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成绩下降,或上网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7)对家人朋友或其他人说过谎,隐瞒迷恋上网情况;(8)每当遇到困难或烦心事时,就去上网。Beard标准与Young网络成瘾标准条目一致,但要求满足前5项的同时,后3项至少有1项符合。
CYAND标准:前提(必要条件)为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修改为“现在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成绩下降,或上网是我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在这一前提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3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1个即判定网络成瘾:(1)总是想着去上网;(2)每当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
1.3 质量控制 调查者在每班首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独立作答,并说明该调查为不记名,不会公开被试的个人资料。另外,问卷中设立6个非单字符答案问题,出现错位或重复录入时可及时纠正。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核查,运用χ2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上网情况 被调查的1 947名小学生中,上网的学生有1 537人(78.9%),上网学生接触网络时间中位数为30个月,P5为5个月,P95为87个月。学生上网目的为:查资料1 179人(76.7%)、聊天或交友379人(24.7%)、玩游戏628人(40.9%)、既聊天又玩游戏238人(15.5%)、看电影397人(25.8%)、看动漫503人(32.7%)、下载音乐393人(25.6%)、浏览娱乐新闻233人(15.2%)、浏览时政新闻319人(20.8%)、其他150人(9.8%)。1 931位学生回答了是否如实回答了问卷中涉及个人秘密问题条目,其中35.2%表示如实回答了所有问题,22.2%回答了大部分问题,23.4%回答了小部分问题,19.2%没有如实回答涉及网络使用相关问题。由于存在隐瞒上网真实信息情况,下文中统计的网络成瘾率一概称为报告网络成瘾率,以与真实网络成瘾率区别。
2.2 Young标准报告网络成瘾率 按Young标准评判,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4.9%,其中男生为7.6%,女生为2.0%,男生高于女生(χ2=32.461,P=0.000);家中有计算机的学生成瘾率高于无计算机的学生(χ2=9.964,P=0.002)。见表1。
2.3 Beard标准报告网络成瘾率 Beard标准评判,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8%,其中男生为2.7%,女生为0.8%,男生高于女生(χ2=6.958,P=0.008);家中有计算机学生成瘾率高于无计算机学生(χ2=9.843,P=0.002)。见表2。
2.4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标准统计报告网络成瘾率 按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调查组2005年标准评判,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9.9%,其中男生为14.4%,女生为4.9%,男生高于女生(χ2=49.569,P=0.000);家中有计算机学生成瘾率高于无计算机学生(χ2=17.202,P=0.000)。见表3。
3 讨论
随着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网络已成为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调查显示,泰州城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上网现象较普遍,达到78.7%,已接近整个江苏省大中学生水平[4]。由于网络存在许多不良信息,有必要关注小学生的上网情况,如不正确引导和管理,一些学生会沉迷于其中,成为网络成瘾者,对学习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认为,13~16岁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重要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学生占到47.5%,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非常重要[5]。本次调查显示,城区小学四年级上网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中位数是30月,即50%的学生在二年级后开始接触计算机。由于绝大多数计算机上了网,因而引导城镇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工作从小学二年级时就要开始。应通过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使得青少年学生将互联网作为娱乐工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应用互联网的其他功能,特别是对学习的辅助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20%的学生没有如实回答网络使用相关问题,不到40%的学生报告如实回答,提示调查所得的网络成瘾率比实际的要低。邓艳霞等[6]在湖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时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采用匿名调查,但仍有部分学生可能隐瞒真实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网络成瘾者倾向于隐瞒自己的实际迷恋程度;另一个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多反对学生上网,使得学生害怕自己有关情况被家长和教师知道而没提供真实信息。提示调查所得成瘾率低于实际成瘾率。
Young标准在国内的许多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调查组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不能直接拿Young标准来作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的研究依据。因而建立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标准。相比而言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标准比Young标准宽,Beard标准比Young标准更加严格,3种标准评价获得的报告网络成瘾率比值接近10∶5∶2。调查结果表明,即便按较为严格的Young标准判断,有4.9%的学生报告网络成瘾。提示小学四年级学生中存在网络成瘾现象,特别是家中有计算机的男生更为突出。
4 参考文献
[1]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 Cybersychol Behav,1998,1(3):237-244.
[2] BEARD KW, WOLF EM.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sychol Behav,2001,4(3):377-383.
[3]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11-23).
[4] 刘辉,方群,孙照平.江苏省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校医,2006,20(4): 346-348.
[5] 中国互联网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2007-07-18).
[关键词] 青少年;互联网;网吧经验;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D913.5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我国对于网络行为的研究主要从2000年以后开始,对于网吧上网青少年生存状况的研究非常有限,仅有的全面性研究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向阳公益基金会于2001年进行的“E世代青少年网吧经验调查报告”。为深入了解上海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状况,本课题小组采用自编的“网吧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网吧上网青少年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是网吧上网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状况,第三部分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第一、二部分为研究者自行设计;第三部分经台湾大学心理学系陈淑惠教授授权,使用其编写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两周后再测性度为0.83,各因素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8与0.90之间,信度效度具佳,是国际普遍接受的网络成瘾量表。课题研究小组于2006年10月对上海网吧中正在上网的25岁以下青少年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经有效性筛选后,有效问卷446份,有效问卷达到89.2%,具有较好代表性。
二、网吧上网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1. 年龄构成
从年龄构成上看,网吧上网青少年平均年龄为21.28岁。其中为成年人占18.4%,18岁以上的青少年占81.6%。
2. 性别构成
从性别构成上看,网吧上网青少年中男性占了69.5%,女性占了30.5%。本次调查结果不同于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06),CNNIC的调查中男性网民占58.8%,女性网民占41.2%。网吧上网青少年中男性比例占据主体,且比全国一般网民中男性比例高出10.7%,可见青少年中男性更愿意去网吧活动。
3. 学历构成
从学历构成角度看,小学及初中以下学历的青少年占0.5%,初中学历的青少年占21.2%,高中及三校生学历的青少年占47.6%,大专学历青少年占20.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少年占9.9%。可见,高中及三校生学历的青少年接近网吧上网青少年总量的半数,是该人群中的主要群体。此外,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网吧上网青少年总量占整体的69.3%,而全国网民中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为49.4%(CNNIC,2006),显然上海网吧上网青少年的学历低于普通网民的学历。
4. 目前状况构成
从网吧上网青少年的目前状况而言,在校生占27.5%,就业人员占51.6%,社区青少年(失学失业)占20.9%。与CNNIC的调查数据全国网民中失业人员占8.5%,网吧上网青少年中无业人员比例明显高于全国网民水平。
三、网吧上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1. 网吧上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自我知觉
当被问及是否自己有网络成瘾的倾向时,9.4%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肯定网络成瘾,14.6%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较大可能有网络成瘾,41.3%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不太可能网络成瘾,而34.7%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肯定没有网络成瘾。绝大多数的网吧上网青少年在认知上认为自己没有网络成瘾,并对网络有一定控制力。
2. 网吧上网青少年认为去网吧上网对自己学习、工作的影响
57.8%的青少年认为去网吧上网对自己学习、工作基本没有负面影响,而36.7%的青少年认为有一些负面影响,3.4%的青少年认为有较大负面影响,而2.1%的青少年认为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可见,青少年们认为去网吧对自身学习与工作基本没有负面影响和产生影响的各占一半,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的略高于有负面影响。
3. 网吧上网青少年认为去网吧上网对自己人际关系的影响
78.2%的青少年认为去网吧上网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基本没有负面影响,而18.4%的青少年认为有一些负面影响,2.5%的青少年认为有较大负面影响,而0.9%的青少年认为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可见大部分青少年并不认为去网吧上网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果不同于去网吧上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可能的解释原因是去网吧上网的功能之一便是交友。
四、网吧上网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
1. 量表总分情况
网吧上网青少年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中的分值如下表:
与我国台湾陈淑慧教授的量表常模相比,大部分指标略高于常模,但无显著差异。其中每周上网时间有较大的提升,但此数据却低于CNNIC做的全国网民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16.5小时)。
2. 网吧上网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状况
通过量表计算,网吧上网青少年中网络成瘾者占13.5%,非网络成瘾者占86.5%。该数据显示网吧上网青少年中网略成瘾比例明显高于常模5%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网吧上网使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研究进一步发现,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之间存在差异,量表总分、核心症状、相关问题、强迫性上网、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周上网吧时间这些若干项指标中均存在较大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青少年网吧经验不同于以往简单的负面直觉判断。本研究表明,从E时代青少年的角度来看,或通过上网认识和了解社会,或以个体闯荡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或和志同道合者联网游戏寻求团队联合与对抗,这是青少年追求存在感,寻求社会认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重要途径。而网吧不仅提供了一定的网络学习和娱乐,更为朋辈群体交往提供了平台。但是,我们也发现网吧中网络成瘾比率较普通群体为更多,且网吧中监护不足,网吧上网更易造成网络成瘾,也更容易对青少年身体造成损害。
我们认为,对青少年网吧上网问题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确的态度不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阻挡在外,而是应注重规范、预防和引导,设法将网吧这种现实世界的影响塑造得更好的同时,以网吧为切入点,有效接触网瘾青少年,协助网瘾青少年摆脱网瘾。从而有效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网吧上网行为。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规范网吧管理规定、实施统一执法队伍
建议通过向上海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议的形式,建立一个上海地区统一的网吧管理法规,内容应以明晰网吧业主可为权利和应尽义务为主,建立网吧分级管理制度。
2. 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丰富青少年休闲场所
针对学校与老师,我们提出具体建议如下:(1)学校开设相应的课程,让青少年认识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瘾的危害等;(2)学校应调查学校附近的网吧,了解学生主要的网游场所;(3)教育与辅导相关人员应加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生活态度、休闲娱乐与人际互动等方面的辅导工作,协助学生规划时间与安排休闲活动,同时亦可辅以自我探索、小组辅导及个别咨询等措施,增进学生自我概念,以提高其融入真实社会互动的兴趣;(4)教师亦应协助学生培养多元的兴趣、休闲活动与嗜好等,减少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活动。
3. 引入社会工作制度、促进家庭功能恢复
社会工作作为新型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载体,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就青少年网吧上网和网络成瘾现象,我们认为社会工作可以在如下方面发挥作用:(1)建立以专业社工为主的地区外展队,负责对地区内的青少年聚集场所进行外展,了解青少年群体的动向和信息,向他们介绍政府部门或NGO的各类服务项目,向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个案及小组辅导服务,并经常组织青少年活动如运动比赛、特别主题活动等;(2)在全市建立一定数量的危机中心,以向网瘾青少年、网吧劝归对象和网吧上网过程中受侵害对象,提供暂时性、过渡性的基本食宿条件和安全保障,同时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和可自由参加的健康休闲活动;(3)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干预计划。此次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网吧青少年与家庭因素有密切关联。戒除网瘾有赖于复建家庭功能,通过社工的介入,强化家庭亲子功能,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父母在家庭中的教育、引导、舒缓、安抚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妙、孔克勤.台湾网络成瘾问题硕博士学术研究现况[J].心理科学,2005,(5).
[2] 陈淑惠等.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3).
[3] 刘斌志.社会工作视野与和谐校园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5,(6).
[4] 卢韧.网吧管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5,(1).
50M的流量都不够用,这意味着小杨每天平均至少有3个小时在用手机上网。如今,像小杨一样大力使用手机上网功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某个用户群主要为大学生的SNS社区中,一份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有219人参与,其中所有人都有过手机上网的经历,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1~5个小时,每月能用完30M上网流量的有17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
2010年7月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71.2%集中于10~29岁的青少年群体,其中最多用途的是手机即时通信,搜索信息和社交网站也占了大部分。
永不断线的手机网络
大学生小杨自称患有“手机上网综合征”,每隔几分钟就会摸摸手机。
小杨最初接触手机上网是在大一,当时买了一部新手机,发现可以上QQ聊天,觉得很新奇,“每天上课的时候就偷偷把QQ挂在手机上。”小杨说,那时候,移动公司刚推出GPRS流量套餐5M免费试用包,一个月还用不完。
大二下学期,小杨更换了一款智能手机,发现了其强大的WAP网络功能,除了登录QQ之外,还可以登录人人网、豆瓣、博客、贴吧。“上课时或者无聊但没有电脑在身边的时候就随手打开手机登陆一下WAP。慢慢地,每天用手机上网的频率竟然超过了电话短信。”这时候,移动公司已经停止了免费流量包,小杨开始使用10M的包月流量业务。“关掉了网页图片,基本10M还是够用的。但有时候看图下电子书也不够用,多亏移动公司把流量包扩到30M。”
“上网早就成了手机的主要功能,有时候一天也没有电话和短信,但基本上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睡觉,手机网络一直连接着。可以用电脑的时候才不会用手机,但用电脑的时候不是很多。”小杨说。
吃饭走路手不离机
在某大学读书的小方是不折不扣的“网虫”,以前,每天上课之余都要花五六个小时守在电脑桌前。最近,室友发现他玩电脑的时间变少了,改玩起手机来,吃饭、走路都“手不离机”。
他说自己得了“手机上网综合征”,有时睡到半夜都会醒过来看看群里在聊什么,有没有人找他。
实际上,像小方这样为手机“寝食难安”的大学生还挺多。方便和价格便宜是大学生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
随时随地掏出手机来就能上网,既可以打发无聊时间还能跟人交流、获得资讯。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手机上网的首要原因是方便,不能带电脑的时候用手机就能搞定。
除了方便,价格优惠也是学生用手机上网的重要因素。电信运营商为了吸引这些消费生力军,提供了不同的优惠资费套餐。然而,大家普遍表示,随着手机网络应用的拓展,流量包越来越不够用了。
手机网瘾是隐患
手机上网让学生享受到“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冲浪”的便捷和愉悦,却给大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近,某高校的尚老师就感到有点头痛。在他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甚至课堂上会偶尔传出“嘀嘀嘀”的消息提示声音。“大家都发现这段时间学生们上课玩手机的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在上网聊天。”
>> 论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困境及其出路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其出路 当前我国德育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论我国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城乡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法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法学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我国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家长的教育困境 论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困境及其优化 我国当前的民族教育困境及其对策探悉 当前我国房地产税法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版权制度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的根源与出路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防治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我国大型文化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我国图书馆职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论我国家族企业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1-19.
④张丽.小城镇小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3(4):106-109,125.
⑤杨丽珠,李灵,田中敏明.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1999(5):32-35.
⑥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一基于健康和教育的视角[D].南京: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20.
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中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DB/OL].http:///q- snbg/201312/t20
131225_43524.htm,2013-12-25.
⑧{13}李杨,任金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保障体系现状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2(11):54-57.
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4-15.
⑩关颖.家长的教育素质及指导――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引发的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33-39.
{11}王占伟.学校与家庭教育格局如何重塑[N].中国教师报,2014-02-26:010.
{12}杨咏梅.家庭教育三重“霾”[N].中国教育报,2014-03-
13:005.
{14}新华社.《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EB/OL].新华网,http:///edu/2011-08/0 8/c121830
0875.htm,2011-08-08.
{15}参见: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400-402;杨雄,刘程.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社会科学,2013(1):92-101;吴重涵.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10-18;等等.
【关键词】品质形成赛伯空间网络心理网络技术
赛伯空间就是网络社会的生存空间即电子空间,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青少年学生网民(20岁以下)占总网民数的1/3(32.9%),已达到1.26亿人。
为了探索赛伯空间影响学生品质形成的心理因素,我们于2009年6月和12月分别作了“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的调研活动。在淮安市部分学生中发放“学生上网状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归类分析,对我市日前青少年学生上网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对深入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教育有了理论依据。
一、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
针对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广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网络道德缺失、道德任意、网络心理障碍以及网络犯罪等问题,我们以学生上网心理为切入点,研究学生个人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着重探讨网络失范行为的心理因素,以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德性品质的形成,而人的品质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影响人的品质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有意识和有选择的。
二、影响学生上网的心理因素
1、求知心理。通过调查,得知39%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查资料,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放松心理。很多学生都认为上网能放松心情,以为紧张的学习之余上一上网能调节心情。但事实证实,上网既费财,又费神。
3、好奇心理。听别人说上网好玩。触网的同学把网络游戏说得天花乱缀,很有趣味。更有甚者,把网络游戏说成一种深奥的东西。于是,很多学生就上了第一次网。
4、从众心理。人类已跨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世界越来越出色,对人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青少年对网络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上网已是一种时尚。为了跟随潮流,学生争先恐后的上网“冲浪”,玩“游戏”,以吸收更多的网络知识。
5、求异心理。学生的生理已逐渐发育成熟,对异性会产生好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羞于开口,往往怕被别人笑话。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会上网玩“QQ”。
6、自卑心理。学生的性格很多不同,内向的学生往往轻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己孤僻一方,现实中没有知心朋友,自己又不善言记号,人际关系很差。于是,不得不来到虚假空间以释放自己的孤独。
7、逆反心理。学生心理并不成熟,没有恒心毅力,上课轻易开小差,常受老师责备,于是就产生叛逆思想,去上网吧,上网后成绩越差,老师就会有更多的批评教育。于是很轻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恋心理。上网的学生中有4%的同学对网络有严重的依靠、留恋心理,学生未成熟的心理,使其很轻易沉迷于其中。
三、调查报告显示学生上网的心理过程
1、学生上网认知情况,40%的学生认为上网能认识很多朋友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2、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引起学生上网存在弊端的原因之一。
3、建议网络德育工作者要了解熟悉学生心理特点,发挥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利用网络对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建立适合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做好引导示范作用。
四、积极构建“3+1”体系
要正确对待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网络带给学生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多。对存在的弊端及不利影响,我们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和监督体系,更应该发挥学生网上的他律和自律意识。号召学生都要模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人。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