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会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突破了80%,第一产业农业在GDP比重从2006年11.8%降低为2012的10%,农业地位已发生了偏移,但作为基础产业农业仍是安天下,保民生的支撑产业,但现阶段的农业经济环境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环境不协调,农业生产购销与农民信息不对称,农民科学种田素质与现代农业要求不一致,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和弊病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所以中央提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些对社会经济活动管理工具的会计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强化了会计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和监督。
1、农业经济增长要求加强对农业企业的会计监督。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业增加值达5.4万亿元,农业企业创造增加值达到20%以上,显示了农业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保障农业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作用。而要进一步增强农业企业对农业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就要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后劲发展,加大经济行为的会计管理和监督,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让财务报告的经营人、债权人和相关信息人,客观真实全面了解企业信息,及时做出适应经济环境的企业发展方式和经营活动调整,以促进企业效益提高,推动新农业经济增长。
2、农业经济增长要求客观准确计量会计成本支出,反映农业经济发展总量。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对土地资源的征占用已影响到农业生产,据调查1998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平均每年减少915万亩,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从2005年4766万吨,增加到2011年5704万吨,平均每年增长2.6%,土地减少和化肥施用量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供耕地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农业生产环境严重污染,农产品不能有效供给,质量得不到保障,人民生活难以为继。所以在新农业经济阶段要客观准确计量农业产品的生产支出成本,这既是会计成本核算的要求,也是正确反映农业经济发展总量的必然,只有以环境,产出,效益来核算农业经济,才能让农业经济增长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3、农业经济增长要求会计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已逐渐形成,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农业生产工厂化,农业企业主体地位确立可能变成现实,而会计作为农业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的重要工具,将会改变传统会计原来无位和缺位的状况,变成提高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管理手段,以及对环境等不可再生资源成本的财务监督,因此要尽快制定和修改不适应农业经济增长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来实现对新农业经济增长的保驾护航。
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加强会计模式应对的建议
1、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强化农业会计工作规范。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这些都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政策保障,明确了新阶段的农业结构优化和增长模式。作为服务和适应于经济社会的会计,也就发生了必然的改革,传统的原料购买、生产成本和销售确认,加入了环境会计、预计事项确认(如农产品销售质量问题等)、无形资产摊销确认(资本化研究和费用化可研费用)等,既有利于政府和行业部门监督和管理,强化会计工作事项确认和费用管理,规范了会计工作。
2、在加强农业会计审计监督。从长远看,农业经济增长主要力量是农业企业,而企业是会计的责任主体,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存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销售确认和应收账款计提等不符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事例,不能客观全面准确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采取通过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审计、监督等,让报表使用人和社会公众对企业资产状况、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清楚明白,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应有公正评价,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李萍.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4)
[2]马四海,赵雪,孙扬.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应用问题探讨—由沧州化工债务重组案例引发的思考.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8)
[1]张丽雪.债务重组对重组双方的利弊分析──基于2006年新债务重组准则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9:30-31.
[2]刘青,王玉蔚.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No.27102:149-152.
[3]李娅.浅析债务重组对重组双方的利弊[J].时代金融,2012,No.47812:242.
[4]霍达.企业对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探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v.15;No.5702:100-103.
[5]邵青.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6]谢海洋.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1):110-114.
[7]樊懿芳,纪岩.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09(06):123-126.
[8]谢德仁.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与盈余管理之遏制: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J].会计究,2011(03):19-26
[9]陈倩倩.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304.
[10]刘鹏达.企业债务重组及其会计处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2:198-200.
[11]杨守杰,王立娜.债务重组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5:33-34.
[12]李雪珍.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5,06:94-95.
[13]吴晓鸥.企业债务问题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5,05:138.
[14]王金丽.债务重组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45-4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6]王金丽.债务重组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
[17]王静静.债务重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ST金泰的案例分析[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5.
[18]夏裕,彭珏,徐莹.新准则下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上市ST公司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19]谢德仁,樊鹏,卢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修订与盈余管理: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01).
[20]谢德仁,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与盈余管理之遏制: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03).
[21]田宏超,董志华.关于债务重组有关问题的分析[J].绿色财会,2009,(04).
[22]张莲银.我国制造业财务困境预警研究——基于管理者行为角度[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24]卢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修订与盈余管理[D].北京: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
[25]程海燕.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J].财会月刊,2001(16).
[26]谢德仁,樊鹏,卢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修订与盈余管理—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第四届实证会计论文集,2005.
[27]焦娜.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28]樊彭芳,纪岩.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09(2):123-126.
[29]朱君.债务重组准则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30]罗炜,王永,吴联生.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的经济后果[J].中国会计评论,2008(6).
[31]张丽晨.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差异对比以及对企业的影响[J].金融财务,2007(16).
[32]赵泽松,张虹.财务会计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33]郭小黔.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4]胡灿.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
[35]洪宁峰.债务重组会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4).
[36]吉奎.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1(32).
[37]张艳萍.债务重组会计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
[38]马迎森.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及治理研究—基于债务重组准则[D].西南财经大学,2009.
[39]杨敏.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动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40]赵汝宁.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资本市场制造业为例[D].吉林大学,2012.
[41]李琛.债务重组对我国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2]李倩.广东雷伊债务重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3.
[43]许莹.债务重组准则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
[44]何帆,刘若雪.论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财会研究,2014(3).
[45]陈熙.企业债务重组会计核算与错弊甄别[J].财会通讯,2014(1).
[46]张丹.关于企业在债务重组中对利润操纵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5).
[47]许文静,王君彩.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更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48]王华兵,毛亚培.债务重组方式与报表操纵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21).
[49]谢海洋.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1).
[50]徐晓婧.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准则的改进与完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51]邵青.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52]李琛.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3]邵青.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
[54]徐晓婧.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准则的改进与完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55]邵青.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56]李琛.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7]邵青.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110—114
[58]刘艳.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纳税调整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5):27-29.
[59]项丽华.企业债务重组的损益分析[J].经济师,2012,07(3):172-173.
[60]叶若慧.浅析企业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会计核算[J].商业会计,2011,(27):19-20.
[61]刁俊腾.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政策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之比较分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1):109-111.
[6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12(2):33-35.
[6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11(10):51-53.
[64]李兴梅.新准则视角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J].新理财,2011(18):12-15.
[65]《关于债务重组法律问题》,来源:法律快车http://lawtime.cn.
[66]会计百科-知识点(本词条被编辑过3次,最近于2012年12月27日编辑).
[67]《会计理论》正文http://lw.chinaue.com.
[68]陈金妹.某外贸企业债务重组案例分析[J].上海会计,2010(4):76-78.
[69]梁邵华.论企业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及启示[J].当代经济,2011(04):54-56.
[70]高新光。浅论债务重组的意义【J】。商业研究,1999(2):45-47。
[71]刘华珍。债务重組的影响因素及其公司绩效效应探析【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2:23-34。
[72]李心福。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22):
[73]赵汝宁。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资本市场制造业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12:22-31。
[74]侯建杭.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典型案例解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75]韦军宁.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及影响分析,会计师,2009年第01期
[76]丁玉芳.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引用公允价值的思考商业时代,2009年第04期
[77]张云亭.国有企业债务重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78]许文静.债务重组准则变更经济后果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79]张文婷.债务重组新准则运行效果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24):93-94;
[80]胡建忠.不良资产经营处置方法探究:基于价值重估和分类管理的视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