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技术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校内实践;校外互联;课程优化

1.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技术学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对等、学校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等[1]。同时,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求愈发严格,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2],高校需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加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当前大多数本专业人士都认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指导思想

教育部2014年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教育技术学专业由于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注定了选择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专业的应用技能,以期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在知识方面,不仅要在广度上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在深度上研究应用知识。在个人能力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拥有应用实践能力,更深层次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应该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3]。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当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校内实验实践以及校外实习实训为途径,不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不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培养策略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要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实践方面,进行实验室开放和开设课外开放实验;在校外实践方面,进行校企联合、校地联合,积极创办实习实训基地和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岗位;最后,通过实验以及实习完善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学校教学为社会服务,实践经验反馈学校教学的良性循环。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并对我校和部分兄弟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情况进行调研,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投入:

3.1校内实践。在硬件方面,加大实验室的设备更新投入比重,如最新的VR设备、无人机设备、3D打印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在基础教育中已逐渐投入使用,作为培养具备新时代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高校,需要让学生接触和使用新的教育技术装备;还要全面开放专业实验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加强实验、实践课程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实验实践课程考核,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通过课外开放实验将学生吸引到实验室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软件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那些积极参与活动却没有获奖和立项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保持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来,如更多的组织校内的专业技能竞赛和进行院内的项目评审和立项,制定教师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办法等,制定专业课外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自发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学生入学时,鼓励专业社团纳新活动,并经费支持专业社团的活动。专业社团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邀请已经工作的学生回校讲座,分享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后,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还可让专业社团推荐优秀社团成员,由学院对其进行表彰,由此,保障学生入团的热情,并对社团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2课程优化。目前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偏向两方面: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上不同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实习以及就业去向,将教育学技术专业培养方向进行细分。如针对意向中小学教师岗位或者培训公司的学生,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增加开设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着重培养他们沟通与教学方面的能力;针对意向软件类企业的学生,可以增加开设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并加大实验课的比重,重在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设定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将学生培养成某一行业的精英。专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开设的课程进行调研。还可以实行课程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采用教师测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通过与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的教学形式方面的探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优化课程的结构,调整老师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快乐的学校生活。

总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校内实践、校外互联、课程优化的方案,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方面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等.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9-42.

[2]王青山.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1.

教育技术学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skill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jors students

Wu Dafei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100, China

Abstract: Presently,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some domestic university is lack of on students characteristic skills training. This leading to students'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mploy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how to establish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s characteristic skills train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case described the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kills; curricular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虽然不少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比较重视,但是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导致专业技能培养缺乏特色和优势,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1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色技能培养体系

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是一个综合的体系,要从多方面仔细调研、合理构建,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经调查、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建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色技能培养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1.1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是本学科领域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创造型人才,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软、硬件开发的技术人员,电教机构、网络中心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教育技术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等。

我们只有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规划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有的放矢。

1.2 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但是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不能一味求大求全,而应该坚持“够用、实用”和“少而精”的原则,要大胆删除一些过时和不实用的课程。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5个专业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几个适合的专业方向,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除了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外,其他课程应当作为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开设,这样就能解决学生“学得杂而不精”的问题。

1.3 确定专业的特色技能及内容

在确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色技能及内容时,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不能完全一样,各学校之间也要有所不同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高校应当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不能照搬重点大学的模式,应当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此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4 制定专业特色技能的培养措施

在确定了学生要掌握的专业特色技能及内容之后,就要制定科学详细的培养措施,然后有条不紊地实施。笔者认为应当主要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三方面着手,大胆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指导力度,采用多样化考核形式等措施,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特色技能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1.5 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

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特色技能的考核,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建议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最后,要制定评价的细则与量化标准,量化的内容要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学生实施专业特色技能培养所产生的效益,要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可以从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的评价、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所获奖励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

2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特色技能培养研究个案

以我校为例,依照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技能培养体系的规划要求,从2005级学生开始,实施了专业特色技能培养,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内容如下: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制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在教育技术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以下工作:各类院校现代教育中心的网络管理与技术维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电视台的摄、录、编工作;教育软件设计及开发工作;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工作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experience teaching as the primary means for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ve professionals culti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xplores reform measures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build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labs, independ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experimental tutors.

关键词:教育技术;实验教学 ; 改革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34-01

0 引言

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侧重于应用的专业学科,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和操作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且实验层次不高,基本依附于课堂教学,不利于引入新的实验项目和手段,不利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认清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构建以实验能力培养为主线,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不同层次,形成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1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

1.1 实验课时严重不足。依据现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需要以2学时为单位,实验课时分配不够合理,2学时之后,如果一项工作没有完成,下次实验课要想再拾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被打乱。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较少,导致实践技能得不到充分地训练与提高。

1.2 实验课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比如与计算机软件操作有关的内容,实验软件多以前几年流行的软件为主,当学生毕业的时候发现社会需要的确实另外类型的软件,不得已又要去参加相关培训。而且实验以验证性内容为主,主要是为了消化、验证理论课上的知识,学生获得的实践技能以浅层次为主,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真正提高。

1.3 实验选题单一,缺少创新性。实验选题是吸引学生参与实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实验课程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目前实验课的选题大多只限于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启发性、创造性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素质的形成。

1.4 多课程之间实验衔接不到位,内容有重复。比如《摄影》课上学到的摄影构图、用光等知识,到了《摄像》课程中,学生基本用不上。《电视教材编导》课上学生实验内容是写脚本,出去拍素材,后期实验室编辑,但学生往往是重视后期不重视前期,到了《非线性编辑课程》实验主要也是后期编辑,由于之前没有好的脚本,也没有拍到合适的素材,这个课程实验最后的效果也只是会操作编辑软件而已。

2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建设好软硬件够用的实验室。建设好软硬件够用的实验室是有效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软硬件够用是指开设实验课所必需的硬件设备必须要能够稳定运行,实验软件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要根据教学需要来优化配置设备,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结合行业对相关软件进行更新,安装最新版本,尽量减少软件的淘汰率,让学生一毕业就能用得上,而且会用。

2.2 构建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结构。

2.2.1 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要重构课程结构体系,实验教学环节要尽可能地独立开设实验课[1]。根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依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将来可能的就业领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独立开设实验课。一是开设与单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比如:《摄影实验》、《电视节目编导实验》、《网页设计实验》等;二是开设与多课程相关的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实验课程,比如:《广告创意设计实验》、《中小学课件设计制作实验》、《电视节目策划实验》等,使实验教学逐步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既紧密配合又相对独立,由不同层次实、不同体系的验课程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并且要保持实验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的恰当比例,以充分保证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

2.2.2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加强实验课程之间内在知识的逻辑性联系,建立内容关联的实验教学体系[2]。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多开设综合性实验。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实验选题要切合实际需求,能解决实际中难点、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要突出理论性、思想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应用性,实验过程要以任务驱动,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验技术、科研能力、开发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2.3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以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申请一些实验项目,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数字媒体制作》、《电视教材制作》等,带领学生进行媒体制作能力方面的锻炼。其次,学生可以参加兴趣小组,系上可以每学年开设一些兴趣小组,由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周末等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与指导。以兴趣小组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再次,重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联系。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寻求多家合作企业,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搭建平台。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3 建立优质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指导实验、有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与发展的基础。实验指导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以达到高效指导学生实验和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实验指导教师还要有超前意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悉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动向,及时调整实验内容,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专业范文第4篇

(一)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要求

1.客观性与适应性。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将课堂教学建立于真实的情境之上,使课堂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等讲授成为一种基于具体的物质、社会背景、事实的认知性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感知、思考、探索而实现对某一特定知识的建构,是认知教学和建构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教与学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而言,案例情景设计要求特别高。因为侦查专业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建构,不仅局限于单一性的案例情节,还包括案件发生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时空范围,只有原生态完整地呈现案例宏观与微观情节,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件环境中,而学生唯有在真实的案件环境中才能调动自己一切情感和认识能力(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充分展开自己的灵性,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讲授原理、原则和方法实现与具体案件的关联,自主的感悟、分析,在感知和分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尤为重要的是,案件情境真实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侦查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塑造其克服困难、大胆创新、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案例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反之,一个刻意生造的案例,不管教师事先作了多少种假设,设计了多少种自圆其说的方案,都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疲于应付说明情况而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所学知识持怀疑态度。当然,此处所说的客观性并非说不能对案例进行任何加工和改编,而是指案件构成的基本情况和素材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案例的适应性,是指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发现能力和验证侦查基本原理、原则、方法的价值。因此,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而言,不仅案例自身要具有满足上述教学价值之功效,还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强烈的课堂教学之工具性特征。

2.选择性与针对性。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与实战实训课的区别在于,课堂教学侧重于侦查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方法和技能知识的系统讲解,即注重知识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认知和“何以为?如何为?”的基础理论夯实。但是,任何知识都不是纯粹的理论抽象,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认知的最佳途径乃是引导学生回到实践中去感悟并领会其精髓和灵魂。于侦查专业知识而言,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毫无疑问就是将其与侦查实践的有效联结。显然将侦查专业课堂搬到办案的第一线是不可能的,于是案例教学便成为了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但是,并非所有的案例都适合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知识对案例的性质、内容、复杂程度的要求都不一样。因此,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一般都要经过精细遴选。在教师制定好课堂案例教学方案后,依据教学设计环节、问题导向、教学目标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做出整体评估和衡量,将最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遴选出来。这就是说案例并不等于教学案例。特别是,任何知识都是一定人文价值和逻辑思维观念的复合体。侦查知识传授的目标并不止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而同时要具备建构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提升侦查思维能力之功效。因此,作为侦查原理、原则、基本方法诠释之“物化”的案例,就需要具备特定的社会情景特征、典型特征、复杂性特征,换而言之,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需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

3.加工性与整合性。

在传统条件下,来自于侦查一线的案例大部分表现为文本和照片。现代化条件下案例不但有文本、照片还增加了视频、语音等素材。侦查的这些原始素材数量大,涉及多个社会领域和多个角度。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分步实施的,而每一步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选择的案例以及案例呈现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用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案例一定要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所谓加工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视频、照片、文本进行抽取、分割,做到既客观再现案例,又能精确地将课堂教学不需要的内容和素材予以剔除,消除案例教学的“信息噪音”。所谓整合就是要将案例中不同形式的案例素材如文本、表格、视频、照片在尊重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其按一定顺序进行组合、拼接,按照知识认知规律有序呈现、按照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重点呈现、多次呈现、组合呈现。

(二)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基本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是解决侦查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论等系统性知识。案例教学就是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物质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景中体会原理、原则等知识的内涵。这是一个将知识“著乎心、布乎体”的内化过程。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进而调动自己全身心的感觉与思维器官,在教师引导下,带着问题融合案例,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的时候,要尊重客观真实原则对案例进行整合、分割、重组。对案件性质有重大影响的要素,不可使用现代技术进行篡改,对案例要素的重新整合、组合不能改变案件的基本事实,如案件发生的特定时间段、特定的空间位置,关键的视频图像等,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案例的把握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知觉、判断和认知。

2.教学需要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动画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为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对来自于侦查实践的原始案件素材进行整理、编辑、分割、组合时,要按照课堂案例教学设计的方案对案例进行加工和编辑,按照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重组。切忌将现代教育技术把案例素材作为案例加工的核心,喧宾夺主,那样案例教学只会成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展示,而真正的案例教学知识认知目标就会被“过度的技术使用”所搅扰或遮蔽,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必须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

3.方便实用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加工,其最终目的乃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必须坚持方便实用的原则,即案例内容在组合和呈现时每个案例素材与知识的对接要准确,教师使用和学生调阅都要简单易行。尤其是相关知识点与素材的链接,以及教与学过程中对前后知识和相应的案例素材的查找、回放,都有醒目易用的链接提示,这样便于将课堂中分割的知识与案例素材、不同的问题导向在学生逐个、逐阶段的认知中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从而完成案例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组织

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好的设置案例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全身心地投入知识认知和探求的活动中去。但并非所有的案例用于教学都适合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案例以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完美契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对案例有着如下的要求:

1.案例要完整,素材要丰富。

侦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就是选定特定刑事案件(一般是已经破获的刑事案件)作为认知知识的样本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讲,能够经得起深入分析和探究,达到认知知识和建构知识的案例就不能是简单的刑事案件例子。刑事案件要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就必须具有可用性和可分析性,就此而言这个案例必须满足基本要素齐全,支撑案件要素的素材要具体化、完整化。既能将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全方位形象直观地展示,同时展示案件情况的具体素材还要丰富而多样化,这样才能根据教学方案,按照问题导向从案例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案例加以编辑。实践证明,单一的文本素材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有限。在当下适合于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和应用的案例应当具有视频、图片、语音、文本以及反映案件细节的各种丰富材料,如话单记录、银行交易记录、现场痕迹的具体形态、犯罪工具等。一般情况下,案例具有的素材越是丰富多样,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中就越能发挥其优势。各种图片、视频、语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更能在教学中发挥教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功效,多样化的案例素材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后能更为灵活、生动、直观的多样化呈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反之,一个案件尽管其各种要素都齐备,但是要素过于单一化、简单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只能是浅层次的。

2.案例要典型,情境要具体。

案例要典型,就是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充分反映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就是说,所选择的案例要基本包含课堂教学知识点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判,能较好地将课堂知识与鲜活的实践联系起来,借助“物化”的案例理解和认知知识。具备这些特征还不是案例典型性的全部。一个真正典型性的侦查案例除具备上述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包含着案件的具体情境。因为案例教学是建立于情境教学这个基础上的。因此,一个典型的案例首先要具有案件所发生的社会背景、特定时空位置的全部素材。在单纯的文本案例中,一般很难将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空场域予以直观、客观再现。要素的缺失使学生对案件的自主分析判断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能反映案件的现场态势、案件时空场域特征和时空场域转换顺序等,以及特定情境中跟案件有关联的人事物状态特征,唯有如此,案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3.素材要具体,保持原初状态。

案例素材具体才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和组合。这往往是决定一个案件是否能胜任课堂案例教学的关键。具体就是指案例指向的案件的各种线索、各种素材、各种证据要具体,推动案件侦查进展的素材尤其是关键的素材不能缺失,这样案例才有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完整再现和回溯分析,从而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将知识分解成为案例侦查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案件素材分析,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导向学生知识的认知。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不应该是来自于公开新闻报道的概括性消息,办案单位案件的总结依然不能作为一个成功案例素材的科学来源。真正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到办案单位亲自查阅资料(案件卷宗)经过精心挑选的获得。由此可知,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库建设的艰难与不易。保持原初状态,就是指案例中相关素材最好是原始素材。如视频、图片是办案人员在现场获得与拍摄的照片,而不是经过新闻媒体加工后公开传播的照片或视频,这种“二次”素材由于改变了其原初状态,一方面会影响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其加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判断。

4.情节有冲突,具有可设计性。

侦查原理、侦查方法与策略在与侦查实践相结合时总是碰撞出绚烂多彩的火花,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外在表现。因此,一个好的案例其情节应当具有冲突性特征,能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侦查途径中,或是不同的侦查视角中,又抑或是相互对立的侦查思路中,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知识自主分析和探究拨开迷雾,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知识建构。同时,对案例中所隐含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具有一定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悬念和矛盾冲突的案例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正因为案例情节具有冲突和矛盾,才使侦查决策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便于教师依据教学策略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讨论和分析,构建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案例讨论才真正融合了启发式、探索式、自主式等多种现代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将问题导向转化为知识导向,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如此,案例冲突性和挑战性使得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必需,于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临场应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和针对问题果断决策的品质。由此可知,一个案例情节愈是具有冲突性,就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编辑和整合,就愈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的优势。可以说,内含冲突和矛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基础,也是调动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案例加工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例加工就是对案例“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于教学。

1.对案例素材的分割。

任何形式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总是按照教学设计分步进行的,因之案例在课堂的呈现也需要依据教学策略和步骤分方面、分阶段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对案例进行片段化的切割处理。切割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案例教学中不需要的多余的素材通过切割而剔除,二是将整个案例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切割成不同的片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割案例时要注意做到:一是吃透案例。吃透案例才能决定取舍,吃透案例才能实现案例的不同情节、不同方面与课堂讲授知识的高度契合。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案情发展的进程、破案的策略与措施、侦查阶段进展与重点突破,侦查的主要方法与所获线索证据。只有案例吃透了,才能“剪裁”恰当,得心应手。二是突出重点。案例的切割要突出教学重点,即要将选定的案例中最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情境分割出来。这些重点包括案件发生的关键场域(时空特征包括社会背景)、关键的犯罪行为与心理特征、关键的痕迹、关键物证、包括体貌特征在内的行为人的特征、关键证据与案件信息资料等等,将能有利于课堂重点知识讲解的案情资料和情境剪裁好,以备下一步案件素材的组合和联结。三是突破难点。难点就是课堂教学中不易理解的知识,也往往最为抽象难懂。因此,一般是有针对性地将案例中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突破知识难点的案件素材分割出来,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超文本文件等等。四是形成整体,防止碎片化。由于对案例中不同素材进行了切割,如果这些切割的素材不能形成有机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那么碎片化的案件信息只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疲劳情绪。这里所说的整体,是指切割后的案例素材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认知的逻辑联系。例如,按照犯罪分子进入现场的顺序或是按照形成整体空间认知态势的方式将不同的视频、图片、文字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利于学生分析犯罪发生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不同素材的处理。

现代教育技术对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加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对案例素材处理上的技术优势。对素材的处理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件中的原始素材进行转化、优化、清晰的技术处理。对于素材的处理主要包括:(1)对实物的处理。实物绝少有直接搬上课堂在教学中加以应用的,大多数的情形是根据教学需要对其拍照转化成图片而加以利用。一般需要对实物进行多角度,从概貌到局部、到细节特征多层次、多方面的拍照,如将犯罪工具制作成图片。(2)对照片图片的处理。利用图片处理工具,对案件中的图片进行剪裁、色彩调整,以及将多张图片进行叠加、合成等处理,在图片上添加文字、特定指示符号等,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或者提示的作用。(3)对视频的处理,即利用专门的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进行处理。除了剪裁以外,还需要对视频进行清晰化处理、视频播放速度的处理、视频截图、提取图像帧幅。视频的清晰化处理就是将案件中视频监控受到光线等因素影响导致视频资料不够清晰,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将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像资料进行清晰化处理。为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截屏或者生成播放速度适宜的新视频或是提取案件中关键行为特征的特定图像帧数,都可观察瞬间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视频处理还包括格式的转换等。(4)对声音的处理,即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剔除视频录制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问题而产生的啸声、杂音等。

3.多种素材的组合与配置。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案例。但是,不同的素材如何配置和组合,最终还是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的。(1)案情与情境介绍。由视频图片配以简明的文本资料予以组合说明,发挥文字和视频、图片的各自优势,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对案件形成直观的全貌印象。(2)视频与视频的组合配置。根据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需要,将案件中被分割为好几段的视频资料按顺序组合起来,便于学生按事物发展顺序、行为变化的真实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3)视频与图片的组合配置。视频信息量大,利用视频介绍宏观或整体情景,图片展示关键区域或是部位的具体特征,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案件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发现问题,在重构的真实案件情境中实现对知识的认知。(4)单一素材的展示。单一素材一般是指案件某一类特定的素材。如话单资料、资金交易信息。这种素材一般要按照时间顺序,原始直观的展现,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分析和发现问题,在分析中感知知识、认知知识。

(三)案例的呈现安排

呈现安排,主要是指组合配置好的案例素材,采用什么形式展示和展示界面如何安排的问题。这里主要涉及动画和链接技术问题,以及界面设计技术等。总的要求是:内容提要链接正确,播放顺畅,界面设计合理,内容清晰明了,功能齐全、颜色搭配简洁美观。整个课件设计艺术感强,技术性高。大致来说,运用动画和链接技术呈现案例教学内容的时候,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多层次呈现。

根据教学需要,例如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需要,将案件现场的视频、图片或是其他内容,根据学生对案件分析或学习的进展情况逐次呈现案例素材。多层次呈现的内容往往是对案件中的某一个内容由浅到深、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的有层次性地逐步呈现。呈现的界面要做到“开合”自由,即呈现的内容既有整体和全貌的呈现,又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需要,将界面呈现内容聚焦于某一细节特征。在完成上述过程后,界面内容将整体与细节同时呈现在一个界面上,利于教学由面到点、或由点到面的比较分析。当然,多层次“开”与“合”顺序如何处理取决于教学需要,取决于教师引导和问题导向的需要。

2.多角度呈现。

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一般按照问题导向规律,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设置为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从而达到认知知识、建构知识的教学目的。但是侦查案例中的问题分析,往往涉及案例多方面的信息和素材,需要从现场特征、嫌疑人信息、物品信息以及其他的有关素材,或是需要视频、音频、照片等不同性质的原始素材,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和判断,这时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素材按照教学要求设计好多角度呈现的形式。可以选择素材逐个进入,不同角度展示,逐个分析,要求界面布局美观清楚,素材展示直观形象,链接准确。

(四)细节打磨

教育技术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动画产业

动画产业和IT行业的发展及多元化导致动画相关产业链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但是,动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具有优势,高校的动画教育面临质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动画教育的进步和成熟。

一、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的利弊

高校对动画专业的教学大多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模式,一种是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1、传统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动画教学中强调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放在主导位置,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可以讲授的专业知识较多,可以学到更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内容。但是,其模式较为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不能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课程不同模块之间连贯性差。

2、与企业合作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把企业项目引进动画教学中,是高校在教学中正逐渐采用的方法。此模式可以使学生提早了解到动画行业信息,并亲身参与到动画项目,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了解,并掌握动画制作的技巧,提高动画制作技能。但是,企业毕竟不是教育机构,而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不能将学生完全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育,企业在动画专业学生的教育上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画教学中都必不可少。动画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专业软件的应用,离不开低计算机的使用。教师的授课靠文字和图片根本完不成,需要向学生讲解动画构成和制作过程,并进行播放,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或者互联网必须配合使用完成这一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保障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在动画教学过程中除了了解获得知识的途径之外,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创作元素和浓厚的创作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摆脱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可以获得生动形象的知识观感。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动画专业有其本身的特性,理论知识的内容较少,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对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上,高校应当培养出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广的动画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好适应工作岗位。高校在动画教学中应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为学生配置计算机以便学生进行操作和学习。对动画专业进行教学,不仅需要对动画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还需要对动画相关领域进行进行讲解[1]。动画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对动画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先对其进行策划做好动画内容的构思;然后在制作的中期过程,要完成原画、中间画等的制作,并进行着色、扫描和动检;最后对后期和特效进行制作,完成合成和剪辑工作,并进行配音。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验学生对动画技巧和软件应用的掌握,也要考验他们自身的艺术感官和创新思维能力。鉴于动画制作本身的特殊性,必须要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加强互联网教学,收集更多的创作资源,丰富动画教学的知识面,突破动画资源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加广泛的艺术元素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素材和资源,改善教学环境。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动画教学过程中为教学配备多媒体的互动教学方面。

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一些浅思

动画专业的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动画教学的进行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彼此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动画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其使用至关重要。目前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完善。

1、开设实验性、创意启发性的课程

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对其研究的时间也短,相应地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教学上模式和方法上创新性不足,需要对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对课程的创意性进行设置。首先,设计开发新的动画造型,将时代和人文因素考虑在内,并继承我国传统艺术,对造型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的积极性。其次,动画课程设置要进行实验性创作,调动学生对动画材料设置、表现形式等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表达,使他们能不断对动画进行探索,创作出艺术性更强的动画作品,提高动画的可观赏性。此外,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动画短片进行创作,由若干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并进行分,提高学生对动画创作的兴趣。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动画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体会创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己的个性[2]。

2、互联网授课要安装监督软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动画专业的教学要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有些学生可能会利用网络上网玩游戏等,教师要兼顾教学内容和学生听课情况,有时候可能无法顾及到。安装监督软件对学生上课和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在教师进行授课过程中,仅仅开放局域网;在学生自己实践练习时,仅开发素材库,尽可能不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五、结语

高校对动画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不仅要注重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和企业的合作要加强并协调好和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周边的行业资源,并对学生作出有效合理的培养计划,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动画行业市场培养有效的人才,促进动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武剑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