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质量生成要素 期中教学检查 工程化分析模型 多维交汇分析 层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28

Abstract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routine work for 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thus playing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cultivating quality. Knowing exactly what to inspect, what to resolve, and then making the feasible action plan for corresponding issues can lead to practical effect of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key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scope of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and then establishes an engineering analysis model for the problems of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This analysis model relates to two analysis methods: one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intersection for finding problems, the other through a hierarchy process for dissecting problems.

Key words key factors of cultivating;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intersec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期中教学检查(以下简称中检)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是本科生培养质量管理PDCA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兼具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督促功能,①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期中教学检查面临的主要难题

笔者长期从事本科生培养的管理工作,感到在中检工作中存在如下3个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难题。

一是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本科生培养工作涉及学院建设的若干方面,中检检查哪些内容或要素,需要仔细斟酌确定,要做到既系统全面又无范围蔓延,既重点突出又无缺漏项。仅凭主观判断来确定检查内容,可能会顾此失彼。②

二是中检问题是否找得准。中检中,各检查者会反映若干问题,由于立场站位、观察角度,以及对教学规律认知层次不同等原因,检查者们反映的问题会存在较大的个性化差异,表现为表述各异、粗细不一,在指向上若明若暗,在内容上交叉粘联,难以准确判断问题真伪及其严重性。

三是中检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得力。中检找准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制定整改措施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中检发现的问题往往互相缠绕嵌套,有的问题是其它问题的原因,有的问题是其它问题的表象,这使得从哪切入制定整改措施成为难题。

笔者研阅了10余所高校的中检报告,上述3个问题普遍存在。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需要找到一套科学的分析模型或方法,有效解决这3个问题,提高中检实效。

2 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确定检查内容

中检是对本科生培养质量以及培养活动的全面检查分析。确定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首先要搞清本科生培养质量有哪些生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生成培养质量的路径机理。笔者基于多年本科生培养管理经验,总结提出如图1所示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关系图。

如图1所示,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共10个。根据各要素在培养质量生成路径上的位置,分为规划设计要素和组织实施要素两类,组织实施要素再细分公共基础要素(“指挥管理”)、支撑要素(包含“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等3个要素)和直接要素(包含“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3个要素)等3个子类。

10个要素相互作用生成本科生培养质量。3个规划设计要素不直接生成培养质量,而是通过作用于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7个组织实施要素中,3个直接要素共同作用直接生成培养质量,3个支撑要素通过作用2个直接要素间接生成培养质量,公共基础要素直接或间接生成培养质量。

从检查全覆盖角度,中检内容应覆盖生成培养质量的10个要素,但由于3个规划设计要素是通过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其存在的问题将在培养实践活动中暴露,故笔者提出将中检内容界定在7个组织实施要素上,即中检当且仅当检查“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和“指挥管理”等7个方面。

3 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开展多维交汇分析,找准中检问题

确定了中检当且仅当查什么后,管理者马上面临中检问题是否找得准的问题。基于图1,笔者研究提出多维交汇分析法,通过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严重性分析,确保找准中检问题。

3.1 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

笔者按照“定向”、“拆细”和“去重”等 3个方法步骤,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向”是指对照图1,确定每个问题的指向要素;“拆细” 是指对于指向2个(含)以上要素的问题,进行拆细,使拆细后的每个问题只指向1个要素;“去重”是指合并某个检查者反映的相同或相近问题,使相同或相近问题在该检查者只反映1次。

在问题“定向”过程中,贯彻如下两个原则。一是,问题描述要尽量定量,不能定量则须定性,无法定性则不提。二是,舍弃未找到指向要素的问题描述。

3.2 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严重性分析

对各检查者发现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要根据问题的指向要素、聚焦度和检查者权重等3个属性,综合判定问题严重性。判定规则如下。

问题指向要素。严重性排序为直接要素>支撑要素>管理要素。直接要素中,“学员材质”>“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支撑要素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

问题聚焦度。反映的检查者越多,聚焦度越高;聚焦度越高,则问题越严重。

检查者权重。按各检查者话语权排序,排序越靠前,问题越严重。不同的质量生成要素,各检查者话语权排序不同,详见表1。

在综合分析问题严重性时,上述三个属性的严重性排序为指向要素>聚焦度>检查者权重。

4 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层次化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找准问题后,管理者要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得力的整改措施,以解决问题、提升培养质量。措施是否得力,关键在于问题原因是否分析得透彻。基于图1,笔者研究提出中检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该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沿着培养质量生成路径,对指向各要素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分析原因,一直分析到最底层。将上层问题原因与相同的下层问题表象归并,针对最底层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克服措施交叉覆盖、杂乱纠缠,使整改实效沿着生成路径向上传递。具体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4.1 逐层向下分析各要素问题的关联性

按照先直接要素、再支撑要素、后管理要素、最后设计要素的层次顺序,逐层分析问题原因。每分析一层,就将该层问题的原因与下层问题对照关联,关联上的则合并处理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按此步骤不断递归,直至问题原因分析找不到下层要素支撑。

4.2 非关联的问题逐层向上推导实证负作用

对关联不上的问题,要逐层向上推导并实证该问题的负作用,直至该问题负作用无法实证为止,将最终实证层面的负作用列为问题进行整改。

若问题的负作用无法实证已传导至上层要素,则列为该层要素的独立问题进行整改。下层要素问题负作用未传导至上层要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负作用传导需要时间,时间尚不及传导至上层要素;二是传导过程中被某些积极因素或正能量中和了。不论哪种原因均需解决。

上述递归分析结束后,从最底层原因入手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实效必然沿着分析链条向上作用,最终作用于最上层要素问题。

5 成果价值和应用效益

该成果全面系统的提出了一套中检问题工程化分析模型。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作用关系,确定了中检检查内容及范围,提出了找准问题的“多维交汇分析法”及析透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能有效解决中检中普遍存在的3个难题。该成果可为开展中检工作提供实践指导,避免检查工作的盲目和低效,对提升中检实效具有普适借鉴意义。

该成果在笔者单位应用多年,有效增强了中检工作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提升了中检工作精细度,对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运用该成果,笔者单位6次中检累计发现58个教学问题,目前已解决51个,比例高达88%。以该成果为主体的中检模式,荣获2015年军队教学成果奖。

6 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该成果虽然在确定中检检查内容,找准中检问题以及析透问题原因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研究,但由于数据积累尚不丰富,目前“多维交汇分析法”中对问题严重性的判定规则,以及“层次分析法”中对逐层向上推导实证负作用,只能进行定性阐述,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需要进一步积累数据不断深化研究。欢迎国内同行深入研究探讨,为不断提升中检实效提供更多参考借鉴。

注释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2篇

这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检查中,学校让每位教师对以往的成绩分析进行了细致的补充。在和老师们交流中发现,大家上交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往往是对成绩做简单的统计,忽略了隐藏在试卷深又写罅坑屑壑档男畔。且有的老师分析的不完善、不科学,这种流于形式的试卷分析显而易见不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帮助了。因此我认为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应该注重试卷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报告的撰写,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延续。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质量分析的:

一、对试题的分析

很多老师分析试题是逐一进行的,甚至是笼统的。我觉得应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题目、反映教师教学经验判断与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的题目、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题目三个角度对典型题目进行必要的分析。通过某题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试题的难度,再比较各题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试卷中难易题目所占的比例,以便日后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各题得分情况,还可以看出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哪些知识掌握的不佳,同时也能了解到学生应用知识解题能力的程度。我在每次组织班级考试后都会对试卷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记录下来,如:考得好的题与教学的相关性采取过什么措施;考得不好的题,在教学上有什么疏忽;哪些题是教学未注意或未重视的。有时候还会对于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举例深析。这样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答题情况分析

有的老师以为,考试实施之后,得到了可供使用的考试成绩,一次考试也就结束了。这实际上仅仅把考试当成获取成绩数据的手段,不做答题情况分析;也有不少老师以为所谓的答题情况分析,就是进行分数段之类的简单统计比较,了解谁优谁劣,这实际上是应付了事,并没有真正发挥它考查、验收、反思的作用。每次期末,学校都会下发一份表格,让我们进行简单的试卷分析。主要写明得分情况,如:年级、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最高分,最低分。这些显而易见的数据可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我们老师来说要抓合格率、优秀率。抓合格率其实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有一个学生不及格,我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除此之外,还要统计出各个层次考生的得分态势分布情况,各试题得分率。另外还有失分情况,如:失分在哪些题上;失分的主要答题原因;失分题的共同率的统计。既要纵向比还要横向比较,特别要抓住优秀率、及格率两个分数段的情况,观察其变化趋势,才能得出明晰的质量印象,才会明晰自己所教的班级和平行班级比较,成绩处在什么位置上,也就明确了自己和学生们的奋斗目标。

三、对学情的分析

主要有:考前预测和考试结果的相关性如何;有哪些问题是事先未想到的;有哪些问题与预先估计相符。要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分析,不能简单地看分数。通过对考试质量的分析,我们教师能对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作深入的了解。对于成绩下降的学生可以从其学习动机、目的、态度等剖析,必要时深入其家庭了解有关情况,通过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困难,避免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一蹶不振。邻近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助、交流和监督,达到共同进步。家校多联系配合,不让学生沉迷电视、网吧、游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虽然不考试,但阶段性小的作业检查时我会检查学生的错题本,看是否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了订正。升入四五年级,在每次考试之后,我也要求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学生进行试卷分析侧重从个体方面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分析卷面存在问题。对于成绩上升或一直优秀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学习改进计划或自我提高的措施,扬长避短,争取更上一层楼。

四、对教情的分析

我们通过对学生考试分数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从平均分看,如果考生平均分低于正常值,或比平行的对比班级有较大差距,我们就应反思是自己课堂教学水平问题(如抓不住重点、表达不清、方法没有最优化等)还是教学管理(如课堂纪律、辅导、作业布置收交批改等)不到位。再如:从差异系数可以看出所教班级学生的分化情况。如果差异系数明显偏大,我就要注意反思自己是否对差生关注不够,是否差生辅导工作没有做好。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试卷分析;难度;区分度;信度;考试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96-03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本科生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则是大学发展的中心任务。在目前的大学教学制度下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更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测评的工具。考试成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比较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教与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考试不应该是一门课程教学过程的终结,通过对考试过程和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反思应该是教、学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契机,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简称生物统计,是石河子大学农学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田间试验中常用的、基本的试验设计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两部分,是农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完成毕业论文以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须掌握的一门课程。“生物统计”这门课程相对比较抽象,往届学生反映在其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难懂,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期末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何种考试方式以及考核哪些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作者对我校农学院2013级林学和种科专业的87名学生的《生物统计》考试卷面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做出考试质量评价,为今后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测试对象为我校农学院2013级林学和种科专业的87名学生,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明道续主编的《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由同一名教师授课。试卷命题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安排,按章节内容所占学时比例分配不同章节的分值,以教学要求的分级(掌握、熟悉、了解)和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来确定分数的分布,由专职教师从题库中抽题组出二份试卷分别为A、B卷,并由我院专门负责课程考试的教师随机选一份试卷作为学生考试试卷,另一份作为考试备用卷。学生考试安排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采用一人一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由专职教师监考,考试类型为闭卷。本门课最终总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构成。本文主要针对期末卷面成绩进行分析。

(二)方法

根据教育测量学和教育统计学原理,将测试的87名学生的卷面成绩以及每道题的答题情况输入设计好的Excel表格,利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考试质量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成绩分析、试题质量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成绩分析主要侧重在考试的综合水平,评价指标有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标准差、分数段分布等。试题和试卷质量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区分度(D)、难度(P)、信度(α)等指标[2-3]。区分度(D)是试题对考生水平的区别能力。难度(P)试题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为各题学生得分平均值和各题满分的比值,通常记为P。信度值是试卷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反映,本文中将各题得分标准化处理后采用Alpha系数计算信度值。

二、结果

(一)试卷构成

《生物统计》考试试卷及分值构成为公式10小题,满分15分;名词解释10小题,满分15分;填空题20空,满分20分;简答题2小题,满分10分;计算题4小题,满分40分。其中公式、名词解释和填空题为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简答题和计算题为主观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的试验设计方法及其数据统计分析的应用和理解。

(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考试成绩的总分为100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26分,全距为69分,平均成绩为72.41分,标准差为13.59,及格率为89.8%,优秀率(90―100分)为5.68%。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表明,70―79分之间频次最高,总体基本呈正态分布。

(三)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计算为各题学生得分平均值和各题满分的比值,通常记为P。根据P值的评价范围,《生物统计》考试各试题的难度系数及评价如下:(1)公式,0.7268,较易;(2)名词解释,0.6877,中等难度;(3)填空题,0.7736,较易;(4)简答题,0.6379;中等难度;(5)计算题,0.6963,中等难度。其中公式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统计分析中重要知识点和公式的识记和应用,各水平学生均能答,主要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简答题和计算题为主观题,难度中等。

题目区分度是题目区别学生实际水平的量度,记作D。它是考试项目有效性的指标[3]。如果高水平学生在考试题目上能得高分,低水平学生在考试题目上能得低分,则该考试题目区分学生水平的能力强。如果高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在考试题目上得分没有差异,则该考试题目区分学生水平的能力弱。本文中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为: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P1-P2。根据D值的评价范围,《生物统计》考试各试题的区分度系数及评价如下:(1)公式,0.4174,很好;(2)名词解释,0.4493,很好;(3)填空题,0.3174,良好;(4)简答题,0.7283,很好;(5)计算题,0.4370,很好。除填空题外,各题型的区分度值都大于0.4,评价结果达到很好水平,填空题的区分度稍低,但也已经达到良好水平,表明该试题的整体区分度很好,基本上无需淘汰。

信度值是试卷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反映[5]。本文中将各题得分标准化处理后采用Alpha系数计算信度值,Alpha信度系数为0.7365,根据信度的评价范围,该试卷的信度较高。

三、讨论

试卷质量分析表明,本次考试的试卷总体上具有良好的难度、信度和区分度,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校农学院的学生一般在大二暑期进行毕业论文试验,大三上学期学习生物统计课程,在此基础上,从课堂的师生互动反映出学生对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的理解较好,但大多数学生会将毕业论文的写作放在大四第二学期,因此尽管已经完成了论文实验,但数据的整理、分析却在一年多以后进行。从本课程第四章假设检验开始,因为涉及众多公式及其应用,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难懂,这在总分为40分,而卷面成绩全距却为33分,标准差为7.38分的计算题部分也显示出来。因此,从此方面,建议毕业论文老师在学生做完试验后能督促他们尽快分析和处理数据,不仅能尽快发现和弥补试验中的问题,也利于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充分利用我校大一、大二年级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鼓励学生积极申报,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活动,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数据独立分析,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科研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分类方法,把人的认知水平从简单到复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6],本课程试题设计也是按照教学内容(章节或部分)的教学时数和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再按教学大纲要求、教育目标分类进行试题类型和难度等方面的权衡。试卷中公式、名词解释以及部分填空题主要为识记和理解,各水平学生均能答,试题较易,因此平均得分较高。部分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及其综合评价,尽管试题中设计的试验已经考虑到运算量的问题,但平均得分较低,其中计算题得分两极分化严重,说明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统计知识的功底并且能够灵活应用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此外,考试中笔者还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同学对于基本知识点和概念的记忆非常准确,作答和课本上的表述完全一致,但是在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上却存在问题,不会变通;而有些同学的情况却与此相反,记忆类题目回答不是很好,但是理解和分析类题目得分较高。说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考试的适应性之间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积极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试题构成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考试适应性,使考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提高考试对于学生发展评价的公正性。

从理论上讲,一般考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表明试卷的难度适宜,如果呈现偏态分布,则表明试卷的难度偏高或偏低。本次考试卷面总成绩呈较好的正态分布,说明试卷难度适意。但全距为69分,标准差为13.59分,说明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尽管试卷质量分析表明,本次考试的试卷总体上具有良好的难度、信度和区分度,但笔者认为,还应分析各题型得分是否为正态分布。以本课程考试为例,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的试验设计方法及其数据统计分析的应用和理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其分值占卷面总成绩的40%,但是学生得分分布却为偏态分布,意味着计算题部分整体难度偏低。这也引发我们对当前大学考试质量的思考。目前课程考试主要以教研室为单位作为命题小组,试卷的编制一般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试卷难度一般很难把握,教师一般是按照自己对课程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自行确定考核内容和难度,但是其中隐藏着某种程度的“分数信任危机”甚至可能引发“教学质量危机”[7]。降低试卷难度,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平均分较高,看似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掌握很好,但是分数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导致分数信任危机,降低教学质量。由此说明,试卷中任一题型的检测和区分功能是有限的,整套试卷的题型选择以及同一题型的数量及其所预检测学生的认知层次的高低和范围还需试题编制者认真思考。

每次考试之后,我校教学管理部门都会要求各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以下统计:(1)期末综合成绩频数分布;(2)平均分和标准差;

(3)最高分、最低分和全距。如果是多班级共同的专业课程要分别提供课程和各班级的平均分、标准差、全距、正态性情况,同时提供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的各项指标。但是忽略了期末考试本身所具有的评价教学的功能,而只把考试当作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建议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在进行考试成绩分析的同时也要重视试卷质量的分析,设置合理的试卷效度、信度、区分度以及难度。避免为提高及格率,降低试卷难度和区分度,拉高平时成绩提高总评成绩等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现象。

本次《生物统计》考试分析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本课程作为我校农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统计分析在各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统计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需要和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尽管本课程的48学时中包含有8学时的上机训练,以及本院开设的另外一门选修课《计算机数据处理》,但是学生在进行论文数据分析过程依然表现出统计知识的欠缺,因此建议本课程的考试能将笔试和机试结合起来,适当提高试卷的区分度,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红,陈刚,肖建修,程江洲.“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2]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17-118.

[3]刘新平.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148,162-163.

[4]裴利华.SPSS统计软件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1,(2):17-18.

[5]张h.SPSS软件在英语试卷质量分析中的解析及应用[J].职校论坛,2013,(7):320-325.

[6]戴洪萍.高校专业课程考试质量的分析与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86-89.

[7]曹中平.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以一门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4,(2):38-42.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Biology Statistics"

LI Chun-Yan,LI Cheng,GONG Jiang,SHI Pei-Chun

(College of Agricultur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0,China)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Excel;成绩管理;学籍管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2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School Roll Management System on EXCEL

Xie Bihua

(YunNan Chuxiong Agricultural School,Chuxiong675000,China)

Abstract: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performance and school rol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Excel,fully based on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managing,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achievement of automation,intelligent,dynamic,management statistics,summarize,analyze,

and students’files managemen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unction and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ystem.

Keywords:Excel;Performance management;School roll management;Career Education

一、引言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职业学生成绩的自动化、智能化、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减轻任课教师、教务人员的成绩统计或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实现教学效果及时反馈与控制。使用Microsoft Excel作开发平台,设计与开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存储与数据处理功及VBA二次开发功能,具有开发与维护成本低、开发和利用效益高等优点。

二、系统概要设计

(一)需求分析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授课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及系统管理员,要求系统能实现单科成绩自动智能汇总、动态分析,自动录入学生学籍档案、班级成绩汇总报表,使各类用户能根据权限轻松录入、查看、审批、打印各科成绩、分析报表及学生学籍档案。

(二)功能设计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学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录入、导入功能:教务管理员按班级录入学生的学号、姓名等学生基本信息,按学期录入授课信息;授课教师按课程及班级录入相关课程各类成绩;系统管理员录入考核项目权重、用户权限及密码。

2.数据汇总分析功能:系统根据用户输入成绩,智能选择需使用的指标体系,自动计算各类平均及总评成绩,实现动态、直观汇总、分析相关课程教学效果。

3.文件管理、提交功能:系统依据设计模板新建文件或报表,并能加密、保存、锁定文件;通过Email将已完成的文件自动发送到成绩管理邮箱;教务管理员能一键实现各科成绩自动汇总到各班成绩汇总表、各学生学籍档案、全校补考汇总表、全校成绩优秀奖发放表,将各科成绩文件,按“学年-学期-班级”自动分目录放置。

4.教学质量审核功能:教学各级管理领导,通过权限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质量进行审核,填写审核意见和签名。

5.数据查询、打印输出功能:系统通过文件目录及超链接,查询各期各班各课程教学成绩情况;提供打印单科、各科、单份、全套成绩数据表功能。

三、系统详细设计

(一)数据表模板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需设计“班级学生与授课”、“课程成绩”、“学生学籍卡”、“班级学期各科成绩汇总”等Excel模板文件,各模板所含数据表及表中信息如下:

1.“班级与授课信息”模板:含“目录”、“班级学生”、“课程安排”3个基本工作表。“目录”表:用于制作模板文件中各班级表目录与超链接,教务管理员用户通过执行表中的宏命令,以“班级学生”表为模板,创建单个班级的学生信息表。

“班级学生”表:主要包含班级名称、届别、学号、姓名等学生基本信息。

“课程安排”表:主要包含开课班级、教学课程、课程学时、授课学年、授课学期、授课教师等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成绩”模板:含“成绩册”、“教学质量分析”、“成绩权重”3个工作表。“成绩册”表:主要包含学号、姓名、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课堂成绩、综合总评等字段;理论成绩细分为作业1、作业2、…、作业平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理论总评,技能成绩细分为实训1、实训2、…、实训平均、期中考核、期末考核、技能总评,课堂成绩细分为出勤、纪律、学习。在作业平均等计算字段相应数据记录单元格中,按学校成绩计算权重体系输入相应公式。在工作表的Worksheet_SelectionChange事件中,调用主程序中的“输入朗读”过程。

“教学质量分析”:主要设计授课班级、课程、教师、学年、学期、成绩考核人数、班平分、各分数段人数及比例、及格率、极差、标准差等教学质量分析指标,各分数段理论总评、技能总评、综合总评成绩分布柱状图或曲线图、教学质量分析文字报告、相关部门审核意见。表中内容主要使用Excel函数与公式自动完成。

“成绩权重”表,主要含各成绩考核项目权重信息。职业学校不同类型课程,成绩考核项目不同,成绩计算权重值不同。

3.“学生学籍卡”模板:含“目录”与“学生学籍卡”两个基本工作表。“学生学籍卡”表:分学生“基本信息”与“课程成绩信息”两部分,各部分独立成页。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号、姓名、班级等学籍信息,由教务管理员录入;学生成绩信息,主要包括课程、成绩等成绩信息,各课程平均成绩对应单元格设计好公式,相应数据由主程序根据管理员指令自动过录。

4.“班级学期各科成绩汇总”模板:含“目录”与“班级各科成绩”两个基本工作表。“班级各科成绩”:主要含学年学期、学号、姓名、平均成绩等信息。主程序从“课程成绩”文件中自动过录相应信息,并在“平均成绩”列后依次过录各课程名称及对应学生成绩。“平均成绩”列,应输好计算公式。

各模板中数据表设计可不受关系表限制,直接设计成满足实际报表输出要求的复合表,并做好表格边框、字符格式、条件格式、页面格式、打印区域设置,但“成绩册”等数据记录部分只宜二维简单表。

(二)Excel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使用VBA代码在启动时关闭Excel菜单栏、工具栏、重新定制单元格右键菜单,创建自己的工具栏,退出时恢复Excel界面设置。

1.主程序界面设计。(1)只保留两个工作表,分别命名为“系统”与“权限”;设置“系统”工作表全部单元格底纹为“灰色-25%”,密码保护工作表,不允许用户对工作表进行任何操作,关闭工作表行号列标、网格线显示;“权限”工作表中设置用户名、权限、密码等信息,用VBA代码深度隐藏。(2)在工作簿的Workbook_Open事件中,关闭Excel菜单栏、工具栏、标签栏、编辑栏、任务窗格显示,重新定制单元格右键菜单,创建自己的工具栏,更改Exce程序窗口的图标、标题与状态栏信息。(3)在工作簿的Workbook_BeforeClose事件中,还原Excel正常配置。

2.主程序工具栏设计。根据系统功能需求,使用VBA创建“主程序”模块,设计主程序工具栏如图1所示:

3.主程序安全设计。(1)密码保护工作簿,不允许用户更改工作簿结构与窗口。(2)设置VBAProject属性,密码保护VBA项目。(3)用RC4加密方式及字母、数字、符号混合,设置主程序文件打开权限密码,不允许用户直接打开主程序文件。

(三)系统加载器设计

系统加载器,承担系统运行所需环境检测及系统启动两大功能,使用Visual Basic程序开发生成EXE应用程序。系统加载器检查用户机不具备运行环境时,提示用户安装Microsoft Excel 2003完整版本并退出系统。

四、结束语

基于Excel的职业学校学生成绩及学籍管理系统,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功能,结合职业学校教学与管理实际,开发与维护成本低、实用性强,能实时监控学校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亚平,刘强.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伍云辉.EXCEL VBA应用高效开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杜茂康,王永.Excel专业开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范文第5篇

XX年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根据县教研室和上塘学区工作安排,结合本校实际,本学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继续围绕课程改革,深化校本教研;加强质量监控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二、主要工作

1、 着眼课堂教学,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本学期将首先以“优质课”评比为契机,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学区、县优质课评比。校内教研将推选教师上观摩课,拟将举行语、数低、中、高段观摩课,每个级段两节课,课后组织教师议课。

2、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本学期校本教研,将由教导处牵头,安排由优秀教师主讲的讲座活动。

3、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做好上学期的期末质量分析,关注教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工作。认真做好期末考查科目的考查,文化课的统一检测工作。本学期可能三年级语、数、英、科县教研室抽测。

4、 加强对完小的教学调研

5、 开展学科竞赛

本学期主要认真做好五年级学生英语书写大赛。

6、 加强教研组建设与校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活动

7、 积极配合县教研室和学区做好教科研工作

三、活动行事历

周次

日期

活动内容

参加对象

1

9月3日—9月9日

开学工作会议、正常开学

全体教师

2

9月10日—9月16日

学区教科研会议

教导主任

3

9月17日—9月23日

教导处计划制定、学分审核

教导处

4

9月24日—9月30日

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校公开课开始

5

10月1日—10月7日

校基本功选拔、学区新教师调研国庆节放假

全体教师

6

10月8日—10月14日

校基本功选拔、学区新教师调研

7

10月15日—10月21日

学区基本功选拔、校质量分析会

全体教师

8

10月22日—10月28日

五年级英语书写比赛、校第一次观摩课活动

相关老师

9

10月29日—11月4日

县基本功评比

10

11月5日—11月11日

学区小学教学联谊活动

相关老师

11

11月12日—11月18日

期中考试

12

11月19日—11月25日

县小学备课组活动、学区小学语文研讨活动

语文老师

13

11月26日—12月2日

校第二次观摩课活动

相关老师

14

12月3日—12月9日

学区中小学(语、数)教研活动

语数老师

15

12月10日—12月16日

学区小学调研活动、完小教学调研

16

12月17日—12月23日

县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第三次观摩课活动

相关老师

17

12月24日—12月30日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一)

18

12月31日—1月6日

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19

1月7日—1月13日

期末学生口试、考查科目成绩上交

20

1月14日—1月20日

期末考试

21

1月21日—1月27日

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22

1月28日—2月3日

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