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地位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38-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的不断进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通过各种形式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让职业教育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规模,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这就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与此有很大关联的就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中教师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能够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让辅导员逐步有规划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引领学生成长和成才,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1.政治上的引领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的地位更多地被认为是政治上的引领者,这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也是高职院校工作的灵魂。如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更要增强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和观察力,要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需要在各种社会思潮之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不断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克服思想认识的误区,从多角度看待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培养正确的政治素养,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

2.行为上的示范作用

在高职院校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辅导员,他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还能在一言一行之中影响学生的行为。辅导员的行为会反映辅导员的个人素质,无论是待人接物方面,还是工作积极认真程度,把学生服务放到第一位的辅导员必定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辅导员要有职业道德操守,要有敬业精神,坚持原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的学生领悟到社会公德乃至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生活、学习上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应该是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指导者。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远离父母,他们并没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同学之间彼此也比较陌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这样就会造成思想上的波动,进而出现心理问题。为此,辅导员就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找准人生的方向,做出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协调好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创建更加融洽的氛围。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1.以政治理论为指导,深入领会辅导员职业精神实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是一种理智和自觉的活动,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尤其对等理论进行学习,这是职业化精神的理论基础。辅导员只有掌握了理论精髓,才能更加理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自觉地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2.严格剖析自我是培养辅导员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要想让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实现职业化的发展,就要能够进行自我剖析。要按照教师道德要求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纠正不符合要求的思想。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只有做到根除旧观念,才能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才能更加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这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时更新观念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虽然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是却对很多文件精神理解不透彻,这就让管理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高理论学习水平,不断加强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有进步,才能有更多的想法与学生进行沟通。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民办高校;项目化管理

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体系迅速发展,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截至2016年,我国民办高校共计742所,在校生人数约为616.20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23.5%。学生特点鲜明,个性突出,从管理角度需要辅导员更多的耐心与付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细碎与繁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辅导员工作层次的提升。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管理是将辅导员的各项工作按项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项目,进行合理策划、科学推进,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层次,加快辅导员工作规范化、职业化的进程。

辅导员工作常被说成“上面一根针,下串万条线”,这说明辅导员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琐碎而又庞杂。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学年都有迎新、评优、安全主题教育、评定奖学金等工作。虽然每年面对的学生群体在变化,但是相应的工作是重复的。为了让辅导员工作更加系统、有条理,我校二级学院应用了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并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将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分为六个部分(如图1)。

一、编制项目化管理大纲

将纷繁复杂的辅导员工作按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学风建设、就业指导、日常管理、资助与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8大项目分类管理。每一项目单元详细编制了项目内容、项目重点、实施方式、项目要求和项目评价标准,以此规范看似庞杂却有条理的辅导员工作体系。

二、编制月度工作安排

每个学期辅导员都会制订新阶段的工作计划,而这份工作计划通常包含党建、团建、就业、心理、日常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每个学期初,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及本学期工作计划,辅导员按项目化管理大纲中的8个项目单元编制每个月的工作安排表。

三、填写项目化管理计划进度表

为了能够更加系统地推进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管理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需要在学期初根据项目化管理大纲内容,结合本学期月度工作安排,填写以周为单位的项目化管理计划进度表,让庞杂的辅导员工作更有条理。项目化管理计划进度表中包括周次、项目内容、项目类别、实施形式、目对象、备注等内容。

四、撰写教案

根据项目化管理计划进度表,提前撰写教案。教案分为基础指导课教案及第二课堂教案两种。其中基础指导课是指辅导员工作中的常规性工作。如假期前安全教育年级大会、毕业生返校年级大会等。而第二课堂是指主题性学生活动。在第二课堂教案编写结束后,辅导员可根据活动实施情况附加教学效果展示(活动报道、图片等)。

五、项目化管理计划执行登记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虽然每个学期初都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置等原因,导致工作安排与原来的计划有差异,甚至会出现一些原计划中未安排的事宜。因此,辅导员可根据实际完成工作情况,填写项目化管理计划执行登记表,包括每项工作的项目内容、项目类别、管理对象、实施形式、课时、具体执行时间等。

六、优秀教案及精品课评选

为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管理体系,根据辅导员项目化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高校可进行优秀教案及精品课评选,以促进辅导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

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目前,我校在试点二级学院完成了为期1年的辅导员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我校将组织辅导员对这一体系进行探讨、修改,希望在全校试行成熟后,能够推向全国民办高校,帮助高校辅导员在复杂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下,实现规范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目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评制度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缺乏科学认识、对考核缺乏系统的规划、考核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校应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对辅导员的基础工作进行定性评价,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价,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运用好考核结果,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360度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责任轻权利的考核方式在一切围绕着绩效考核开展工作的环境下,考核部门主要以此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强调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担当的责任。这样严格的管理引发了管理者与基层辅导员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严格管理的基础,无法给辅导员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平台。

2.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在一般的量化考核中,规定的量化可比性指标只能是数量上的考察,而无法做到质量上的考察。目前,多数高校在辅导员考核时往往先下发通知,提供考核表格或者考核佐证,而辅导员往往就简单地认为这种绩效考核是填些表格和数值。双方也常常觉得考核只是工作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多数考核缺乏事后的总结,只关注考核结果,不注重考核过程及考核结果的运用。

3.重管理轻引导的考核方式绩效考核体系包含着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可以量化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辅导员有时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得到好的分数、拿到优秀,工作的开展围绕考核指标进行,这样的考核方式引导辅导员只去管那些需要考察的显性工作,而对于考核中不涉及的隐性工作就不去做或很少去做,或者是疲于应付繁杂的显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多隐性的但是对大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4.重视全面忽视重点的方式现在的辅导员考核中普遍存在着过分追求全面指标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导致部分指标被舍弃或者权重被降低,而这些被舍弃的或者被降低权重的指标可能恰好是关键绩效点。事实上,辅导员的工作中充满了诸多职责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工作难以量化考核,而且缺乏考核的必要依据和标准,无法考察出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

5.重短期轻长期的考核方式有些高校过度重视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量化标准,一味地强调量化的作用,而能量化的指标往往是可视的、显性的,辅导员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的考核内容中,围绕指标开展工作,力求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断地为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沾沾自喜,不愿意也没有时间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6.重共性核标准的考核模式辅导员在年龄、性别、性格、学识、阅历等方面均有不同,也有面对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人数的工作量的不同。现在的量化管理考核工作在辅导员这些工作量的差别上,没有考虑到或者很难得到体现,势必会挫伤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统一的量化标准评价在实际操作上是非常容易且可行的,但是忽视了辅导员的个性化工作,他们的创新工作得不到展现以及组织的认可,使得辅导员被动地接受工作,辅导员开拓创新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压抑。

二、改进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要策略

1.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对辅导员的基础工作进行定性评价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应具体实行“一看三听”的多维评价机制,即每月查看辅导员的《工作记录本》(包含学期工作计划、每周工作计划、学期工作总结、每周工作总结、听课记录表、宿舍检查详细单、谈心谈话记录表、联系家长记录表、班会记录表、班委会记录本、填写好学生生涯规划手册等内容),了解其工作状态。同时,定期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向学生、教师代表以及院系领导了解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考核实行学生代表测评、同事测评、考核领导小组测评、自我评价的全面考核办法。学生代表由考核小组抽取,主要从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产生,要求普通学生代表和学生干部代表各占一半;同事测评则要召开本系全体辅导员会议,在评议会议上,辅导员首先进行学期工作述职,再由同事填写测评表对其工作进行评议;由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副主任、系主任及各教研室主任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进行测评的是考核领导小组测评。各考核主体围绕辅导员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也可以通过问卷评议的方式,通过学生评议、个人自评、辅导员互评、职能部门评议和领导评议进行综合评价,考察辅导员是否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是否努力钻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提高工作水平。对辅导员工作的定性考核,为辅导员工作更加细致地开展进行了指引,引导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加侧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辅导、心理咨询辅导、生涯指导、学术科研指导、班级的管理与学生干部的培养等方面,进而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辅导员工作实绩进行定量评价工作实绩考核主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即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采取定量的办法进行。建立辅导员岗位说明书,围绕岗位说明书内容逐一细化成若干项目与考核指标,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工作的不同特点,细化指标考核。比如,大一辅导员工作侧重于新生的入学教育、大学适应性引导与班集体建设,通过这些工作为大一学生奠定四年的牢固性基础;大二辅导员工作围绕着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狠下功夫,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大二学生在经历大一严格的管理后而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大三辅导员工作侧重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考虑就业的方向以及对考研学生的动员与管理;大四辅导员工作侧重于研究生报考和复习指导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等。

3.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要做好考核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工作量的统计分析、考核前培训、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并提出建议、学生处及时统计相关意见。学生处根据学期工作目标、计划制定指标体系,并在学生处、辅导员双方讨论、反馈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证并最终确定。实施绩效考核,辅导员要提交本学期的工作详细记录本,由党总支书记组织成立系辅导员考核小组,对辅导员进行上级、同事、学生、自我的测评工作。学生处对辅导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系提交的基础工作考核情况进行成绩汇总,对结果进行公示;学生处将考核结果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各系,由各系党总支书记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一周内与辅导员进行反馈面谈。学生处在年底时综合两个学期的考核情况,召开学校辅导员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辅导员做工作经验交流。学生处将考核结果汇总人事处登记备案,作为今后辅导员晋升、薪酬管理等人事决策的依据。

4.充分运用好考核结果学校依据考核结果,把辅导员定格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于“优秀”的辅导员要进行年度表彰,对于“不合格”的辅导员要给予批评指正,对于“良好”、“合格”的辅导员也要在共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工作目标,鼓励其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此外,要将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奖惩、资证培训结合起来,有效运用考评结果。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结果运用才能使考核真正起到作用,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制度化、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汪强,汤苗苗.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1,(5):93-95.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工作动力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重要的工作人员,不仅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一条重要纽带,同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对于引导和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那么如何进一步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动力,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对于一名高校辅导员来说,严格要求自身,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工作自信心和工作动力,是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高校辅导员和高校中其他工作岗位的教职人员不同,相较于其他的教职人员,辅导员和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是学校各项重要工作的传达者和实施者,在校方和学生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校内、校外活动的展开和实施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和良好氛围的形成,因此,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如何及时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审视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动力,提升思想教育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该树立起角色意识,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高校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占据的位置,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源源不绝的工作动力。所谓的角色意识,就是能够清醒并且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在某种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从而使自身能够从这个位置和角色出发,担负起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并且在这种责任和使命的影响和督促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之中,改进自身的工作质量,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正如上述所提到的,是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教职人员,对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辅导员在提升自身工作动力时,应该从自身出发,对自身所担负的工作和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和反思,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畴,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权利、使命等,认真学习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有效的工作和责任范畴中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树立工作意识和工作信心,提升自身的工作动力,改进工作中出现的缺陷和问题,从而切实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更好的完成高校中的各项相关工作。

其次,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从自身的工作对象出发,改进工作质量,在学生的肯定和认可中获得工作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提升自身的工作动力。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意识的大学生群体,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展开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所占据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鼓励学生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向辅导员进行工作意见的反馈,在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形成一种良好顺畅的互动模式,从而使辅导员能够根据学生的管理需要来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和调整,使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一种收获和满足,在学生的认可中寻求自我r值的实现,从而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工作动力。

对于大学辅导员来说,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大学生群体和小学生以及中学生不同,他们具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和更加独立的人格,内心想法也比较丰富。大学生群体更希望能够和辅导员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向辅导员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因此,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的这种独特性和复杂性,在进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给予学生以足够的尊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管理需求,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建立一种友好的师生关系,使辅导员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获得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动力,使辅导员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更好的发挥作用。

另外,校方在鼓励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尊重辅导员的个人工作能动性,给予辅导员以充分的学生管理工作的自我发挥空间,鼓励辅导员在进行工作时引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使辅导员在自主探索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肯定和动力,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于辅导员来说,适当的空间是提升自身工作动力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改进自身管理工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的一个重要契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抑的工作环境,不仅不能使辅导员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才华,规划自身的工作计划,长此以往,还会使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受到很大程度的打击和压制,使得辅导员形成一种厌恶甚至排斥的工作情绪,消磨辅导员的工作动力,影响其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给予辅导员适当的自我管理工作发挥空间,对于提升辅导员工作动力,改进工作方法,提升个人素质和业务素养而言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也处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日常事务管理的前沿。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都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辅导员的发展难题,推进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1.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者与管理者,是学校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的执行者

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处于全面育人的综合岗位。在学习上,他们兼有德育课教学,根据大学生面临的任务和困惑,加以教育,予以引导,同时针对大学生的某一阶段思想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或个别谈话、疏导。这些教育活动,是辅导员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应该属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体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管理上,他们要落实学校及各职能部门对学生的管理规定,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从贯彻落实《学生手册》到学生综合鉴定,从学生评优评奖到推荐学生就业,涉及政治思想、学风建设、安全管理、心理咨询管理,任务重、管理项目多。制定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落实这些规定才能在培养人才中发挥作用。所以说,辅导员在管理育人中发挥着直接作用。在服务上,随着上大学的学生年龄偏小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因此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找辅导员。经验证明:思想教育乃情感教育,空洞的说教无法产生心灵的碰撞,唯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因此辅导员应该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所需、所急、所惑。

2.专业性

尽管辅导员工作面广、涉及事务繁多,但最终任务是培养人才。辅导员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性的要求体现在:一是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有效地解决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二是辅导员要有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三是辅导员要有就业指导的能力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要成为学生工作专家。体现在专业性上,就是必须针对学生管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形成工作研究课题,探索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二、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贯彻落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得到了有力加强。在人员编制上队伍不断壮大,在知识学历层次上有所改善,在管理机制上有所创新,这支队伍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从发展需要看,从职业化、专业化来认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1.辅导员从事本职工作的思想不够稳定

由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竞争机制的引入,高校辅导员多为专职,这种队伍模式使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小。同时,政治辅导员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又没有具体措施保障和明确的前景平台,因此导致很多辅导员彷徨茫然,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部分辅导员还产生厌倦情绪,不能、不愿也不敢潜心本职工作,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由于我们在工作上和建设机制上没有真正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来规划建设,对他们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前景平台,使辅导员上岗后,对从事的工作缺乏长远考虑,短期行为的思想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上岗后就为今后改行作准备,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打算;二是工作一段时间寻找机会转岗,工作二至四年就申请改转业;三是争取考硕考博等以曲线改行的方式转为专业教师。可以说辅导员岗位是一个交替周期最短的岗位,这支队伍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单一,因此,这项工作长期形成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学生工作传、帮、带机制没有得到体现。

2.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理论素养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不但要求政治过硬,素质全面,还要求能够掌握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分析社会现象,为学生解疑释惑。这就要求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都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然而现在的辅导员队伍,一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辅导员是刚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在年龄上和学生比较相近,没有工作经验,因而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常常出现工作滞后现象。二是社会阅历浅。20多岁的辅导员,他们工作积极有朝气,但普遍缺乏人生体验和工作经验,理论功底也不深。三是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普遍存在对辅导员干部理论培训不力以及辅导员自身理论学习不够的现象。

3.由于辅导员职责体系尚未健全理顺,繁重的具体业务影响了辅导员基本职能的发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受编制限制,各高校都不可能给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足够的编制。截止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人数与在校生的比例远远达不到教育部所规定的1:200的要求,这个比例在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400以上。而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辅导员人数较少;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学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太少;职称结构低,中高级职称辅导员太少;许多辅导员年龄偏低;更有甚者,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根本不适合做辅导员工作的人也挤占了辅导员的岗位。

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和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使得在利益分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辅导员在兼顾相关管理的同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上,但在实际工作上,他们成了“办事员”、“消防员”。从学生的请、销假到查夜查寝,从卫生检查到综合治理,从奖学金的发放到学生档案管理,繁多的事务都得辅导员去管。另外,学校职能部门凡涉及到学生的事情,也都要辅导员去协调落实,事无巨细的任务都压在辅导员肩上。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辅导员工作只能处于应付状态,而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加强对学生教育这一主业顾及不够。

4.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尚未形成

一是激励辅导员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相应机制没有健全,没有形成职业化措施和要求。二是辅导员工作既然作为一个专业,没有全面建设方案,专业建设中相关工作问题的研究没有载体和平台,辅导员主动研究意识不强,成果不突出,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专业化和专家化任重而道远。

5.事权关系欠协调

辅导员在履行一定的工作义务时,必须有一定的权利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从现实工作情况看,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现和遇到一些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层层报告、多方协商才能解决,因而显得辅导员工作魄力不够、效率不高。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1.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应在人事管理方面构建相应机制。在职务晋升上可实行“双轨”制,即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可以与类似教师一样评聘各级教师职务;在管理职务上,可以设主非领导职务职员岗位,根据辅导员工作表现和业绩,晋升正、副科级,正、副处级非领导职务职员。另外,辅导员在享受同级岗位津贴的同时,可以根据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劳动强度额外予以特殊补助。这种人事管理激励机制可以明确辅导员事业的发展前景,能为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成才中发挥主动作用提供政策条件保障。

2.健全考核机制

按照辅导员应履行的职责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要求,确定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德、能、勤、绩应是考核辅导员的综合内容。考德:主要是考核辅导员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情况。考能:主要考核辅导员是否有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需的能力,包括具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较强的管理能力。考勤:主要考核辅导员的勤勉程度,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出勤率等。考绩,即考核辅导员的工作实绩,主要看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考绩是考核的重点。考核要贯彻客观公正的原则,考核程序和方法要体现民主,要把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自我鉴定和组织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和职务晋升及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鼓励进取,努力工作的考核功能,为辅导员队伍形成活力发挥作用。

3.建立培训机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培训机制,就是根据辅导员开展工作需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一要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养计划,在计划中就辅导员培训要求、经费安排等要有明确的意见。二要注重培训的三个环节:岗前培训,要使即将上岗的辅导员明确职责和要求,明确工作的定位;在岗培训,要求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相关知识的自学,进行工作课题研究,提高工作水平;脱产培训,组织辅导员参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报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辅导员素质重要途径抓紧落实。

4.要理顺职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