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写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作文是真我的体现,不允许存在虚假。作文如果有虚假,那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真实的生活、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让他们爱写,并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大量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的流露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
一、引导小学生作文,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体会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然而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令其心动的东西来,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画面,写真人真事,做真实的写作。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受到前一天教师会上值周老师点名说:我班的清洁区未扫干净,我班有学生在中午时候去政府院子里打乒乓球,还高声喊叫,满口流言,再则就是课前有老师告诉我说,他发现我班学生用手机在街头巷尾到处去找Wifi信号玩游戏。这一连串的违规违纪事情接踵而至,令我怒火冲天,一进教室就控制不住情绪,学生个个“汗不敢出”。消气之后讲卷子,有一道题目是小练笔,要求是这样的:“……描绘某一情景,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试卷上有写景物的,有写场面的,题材广泛,但都轻描淡写,没有独特的感受,有的学生写感受,无病,或高喊口号。我就要求全部重写,就写刚才老师走进教室的情景。不到5分钟,就有学生写完了举起手。一个学生写道:“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嘴巴紧闭,目光阴冷。他往讲台上一站,把教室扫视了一周,不说一句话。我感觉到暴风雨就要来了。‘我们六(3)班卧虎藏龙,人才辈出……’暴L雨真的来了,老师声音如响雷,语言如雹子,铺天盖地落下来,我这时才知道‘怒发冲冠’和‘火冒三丈’的意思”。另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老师走进教室,把书往桌子上一放,手反背在背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55个学生,脸上平日的笑容消失了,脸色好像有些发白,好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我意识到地震将要发生,连经常被点名的几大金刚似乎也嗅到了什么味道,都规规矩矩地坐着,教室里瞬间变得异常寂静,连心跳的声音都能听见……”有学生写道:“老师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我就嗅到了火药味”云云。突然间,学生文思泉涌,个个都想发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表明,学生的慧眼和慧心,需要老师适时点拨。
二、引导小学生作文,最好不要当堂催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实践和体会
作文源于生活,在没有任务驱使的情况下,小学生是不善于观察稍纵即逝的生活现象的,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充分接触人物和事件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比如,在学过《山中访友》后,我布置《金秋访友》这个作文题,稍作提示后,规定3天之后交,有学生这样写道:“早晨,我一出门,就与清凉的秋风撞了个满怀,大片大片的包谷林给大地披上了花衣,有黄色,有褐色,还有绿色。我独自一人走在坝子中间的小路上,两旁的大玉米棒子纷纷露出门牙,微笑着向我问好,狗尾巴草向我鞠躬点头,露水苦捧出晶莹剔透的珍珠问我做一串项链够不够。啊!一路走来,我成了这里的贵宾,好不惬意!”
三、教小学生作文,要引导广泛阅读,切实落实好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量
书读多了,积累自然丰厚,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有了写作。厚积而薄发,写起作文来就有话说,就会说话。
四、教小学生作文,要鼓励倾吐
我对班上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十分厌恶”在30%,这些学生在主观上放弃了作文练习,敷衍了事,有消极对待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占25%,这些学生写作文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对作文“有点兴趣”占25%,这些学生大多爱看课外读物,除完成课堂作文外,在课外也练习写作;对作文“兴趣较浓”的学生占20%,这些学生喜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经常练笔,作文多次获奖。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作文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范文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不健全
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的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分析一下。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在这次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学生观察后如果用话言来表达时,出现过于直白、层次不清、单一形态认识,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入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有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有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印”。
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像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譬如,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像。
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像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识别出来了:这是一只小熊。紧接着,以往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类小熊——动物园中的小熊,图画上的小熊,童话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脑里留下的种种表象,则同这只玩具小熊的映像叠印在一起了。这时,他头脑中的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正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筛选”。让哪些信息成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的。环绕着要表达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圆圆欢乐的表情,小狗黄黄演奏的动态,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贝贝恬静、喜悦的神情,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
这就需要作者善于筛选。刚才所说的是筛选中的一种情况,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筛选。
作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筛选,还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
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像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
也就是说知觉、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二、目标过高,学生情绪受挫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普遍。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商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
三、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的自己命题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五、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 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作文的的兴趣,每次的作文教学也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一)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
需要是主体的一种情感心理需求,是谋求心理平衡或表露某种情感的欲望。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着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而成为有效的动机了。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这种目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写作。
(二)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以内经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以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要注意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在给学生评分时,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激起差生写好每次作文的情绪。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三)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倡议书,广播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写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习作来。
(四)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予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写人作文。写人作文大致分为两类,第一个是描写人的外貌,第二是那个人的品质。描写人的外貌时,要么详细的描写出那个人的样子,要么只写那个人身上的一个非常特别的特征。不过专门写一个特征的作文更吸引别人。在写那个人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来突出那个人的品格。在这种写人作文上,可以写别人,也可以写自己。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开头就介绍那个人,另一种是结尾再点出那个人是谁,比如说:“有一个人,他......”结尾时再说“他就是......”。如果想让作文变得更加有趣,那么可以尝试第二种写法。
记事作文。开头可以引用名言、歌词等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引出要写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流畅的写出来。在写事的时候,可以添加自己心里的想法,体现自己内心的起起伏伏。如果不想直接写出内心的想法,可以通过写景来体现心情,比如开心的时候,就写周围明媚的景色,如果不开心,就写看上去非常悲伤、凄惨的景色。如果把事情、心情、景色穿插着一起写出,作文会非常好看。
科学作文。写科学作文一定要对写的东西非常了解。介绍的方面有很多,像这个东西的来历、内部结构、对人们的帮助等。写的时候可以说自己是怎么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又是怎么了解它的,了解后心里的开心、惊奇等。
【关键字】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等等,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强烈的写作欲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既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也是当代语文老师亟需解决的任务
1.加强语言积累,孕育写作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艺术就会失去生命,作文也是这样。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抓住材料,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思、多问,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真实的感情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在写作时,笔下生花,随心所欲。指导学生善于说话。说话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小学生只有先学会说话,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从而学会写作文。可见学会说话是学生写作的一种表达形式。生活中,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有时会遇到令自己感动和难以忘怀的事情,这时学生难免会互相议论,或是大发感慨。这就体现了说话的实质,即把自己所感触到的情况用言语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说话能力,才能把自己所感所想顺利地用作文的方式写出来。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即兴说。字典中所谓“即兴”就是对眼前的事物或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所以“即兴说”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当时看到过的、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或景物临时发表的感想或说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说话中储存记忆,在聆听中收集有用的作文素材,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口语交际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只要坚持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会像“铁杵”那样“磨成针”。例如要经常鼓励学生在晨会、班会、说话课和活动课中大胆发言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组织一些讲故事比赛,让学生上讲台为大家即兴讲述一个故事,然后有全班评选出讲述得最优秀的学生,封为“讲故事小能手”。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把这些瞬时记忆储存在自己的记忆中,还能让那些听的同学获得大量的生活素材,为写作文打下基础。(2)随意说。“随意”在字典中的解释是任凭自己的意愿。那么“随意说”就是任凭自己的意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限制。常言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平常生活中学生时时刻刻都在说话,由于他们的记忆功能发展得还不完善,因而无法极好地将那些无意识的记忆储存入脑,因此,必须要有个有心人时不时地提醒学生记忆一些有用的素材。一般而言,教师会在这个过程中充当这个有心人,在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将他们感兴趣和比较受争议的话题加以整理,储存在大脑里,这就成了很真实的作文素材。例如,在担任实习老师期间,为了了解学生,笔者经常会在课后跟学生玩成一片,看一看他们在课下的时候都干些什么。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后所讨论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感兴趣的事情,如喜欢的动画片,今天在上学的路上又看到了哪些新鲜的事情等。我知道他们这只是随意的说话,说完后他们可能自己都不记得自己之前说了些什么,所以才会出现写作时无材料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会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加入他们,并跟他们分享他们的趣事,然后在一些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就会说:“这个真有意思,要是写作文的时候加进去,肯定会为作文增进不少风采。”学生在听到后,都会很认同的点点头。通过这样的提示很自然使学生将在生活中的无意识的说话转成了有意识的记忆,如此一来,学生写作时缺少资料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了。
2.指导学生“手脑并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善于说话后还要指导学生在教学中“手脑并用”。学生只有将说过的话动手记下了,才更有利于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就需要做到勤动手、勤动脑。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词汇量比较少,但是他们的模仿性比较强,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动作思维占优势,而用“剪贴板”的方式正好符合了学生这个特点,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从而弥补了他们不足的地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所阅读过的作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如“人物描写”、“优美词语”、“知识宫”、“谚语歇后语”等,并定期的交流检验和评比,对于那些好的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例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他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本漂亮的笔记本,然后让学生把平常生活中一些优美的句子剪贴到自己漂亮的笔记本上,让学生在记录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加以装饰,从而使学生在翻看时,看到的不是一行行的字,而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这样学生就会对笔记本爱不释手。因此,运用“剪贴板”这种方式,会促使学生对阅读积累的兴趣日趋浓厚,知识也会随之丰富。学生的的知识经验丰富了,那么写起作文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古人所说的“厚积才能薄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山区小学生 写好作文 指导 建议
山区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生感到作文难、怕作文。指导学生写作对山区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小学师生,实际上由于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不巩固,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提笔忘字,说话零乱,语句不通顺,找不到内容可写的现象诸多。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文,我有以下建议与大家共识。
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小学生写作文水平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两免一补)学生不担心没有机会读书、吃住,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样,家长失去了对学生严格要求,甚至对自己的子女的学习、生活置之度外。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只让他们进到学校即可,对他们在校的行为及学生的成绩都不了解。家长对他们的各方面不够关心,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底子薄弱,造成学生不想学习,只把学校当作他们的游戏娱乐场所,没有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如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把关字、词、句的训练,对于生字、新词一定要让学生能读能写、牢记,做到人人过关。能记住生字、词语,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日久天长学生的说话,写作有了兴趣,就能写出更多的句子出来,为写作文打下了基础。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阅读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低年级时要经常提醒学生读一些带有拼音的读物,借助拼音识字,鼓励一些识字能力强的学生看一些纯汉字的儿童读物,不认识的汉字经过自己查字典解决,经常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等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给予鼓励。到中高年级鼓励他们大量的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让他们做一些读书的体会,养成读书的训练。因此,多阅读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对语言的积累,有利于写作。
3.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学生写作的先导,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去写作,要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因为我们农村具备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地上的虫子、水中的鱼等方面优势,作为农村的学生是非常了解。教育学生们要多观察,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及心里所想的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养成随见随记随写的一种练笔习惯,激发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愿望。其次,多数学生的作文属于被动作文,作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欣赏优美的短文或段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草原》中的第一自然段、《桂林山水》一文中的写山和水的一段特别精彩,同时,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理清写作顺序,让学生去欣赏。最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经常写日记,借鉴作文让学生萌发把身边的人、事、物写出来的欲望,变被动写转为主动写。
4.排除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小学生初写作文会遇到写作上的各种困难,不会写开头和结尾,有一肚子的话不知道从何处说起,怕说怕写,不敢说的现象较多。因此,作文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教师应给予肯定,表达是人类的天性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写作中表达出的应该是他们生活的感悟。例如,作文课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时,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环境的变化,从现实上看,引导他们从观察如路、房子、饮用水等生活环境的变化入手,学生们会滔滔不绝地对这些环境京华作出阐述;最后让他们想象二十年以后的故乡的变化的情景,学生会更加大胆地提出他们的想象,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清晰可见,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了,而且还做到真情实感,从中表达出他们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