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家社会责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模式
一、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披露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都只集中在正面影响的问题上,例如职工权益、政府税收等方面,而对于其给社会带来的重大负面影响则很少提及。
2.披露方式以文字说明为主,货币计量较少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的是文字叙述的方式,几乎很少有企业利用以货币计量为主的财务数据进行披露,尤其是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3.披露科目和报告依附传统财务报告,未单独列示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和传统财务会计问题融合一起,都放在传统的会计科目下进行归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当然,也仅有极少数的国有大型企业就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编制了独立报告并进行披露。
二、国际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介绍
1.文字叙述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以文字叙述方式披露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多为报表附注的形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披露方法相对简单,提供的信息比较直观,易于理解;缺点是不能提供相互可比的定量信息,不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不同企业进行比较。所以,这种模式一般多在信息披露的初期被使用,随着信息披露模式的逐渐完善,多被用来作为信息披露的辅助形式使用。
2.依附传统报告的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添加部分反映社会责任的新会计科目,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披露。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缺点是披露内容有限,大量利益相关者需要的信息难以体现在有限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之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容易受到影响。所以,这种模式随着信息披露模式的逐渐完善,也慢慢变成过渡模式或者最终被淘汰。
3.编制独立报表的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是要建立独立的社会责任报表来反映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目前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设置了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对企业的社会经济事项进行确认与计量,并且编制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表,能够提供详细的会计数据,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不适用于刚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国家使用,因为编制这种独立报表需要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政策的支持,因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阶段性设计
我国企业在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模式,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企业的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即可以采取由粗到细,由简单模式到高级模式,由文字叙述到独立报表列示的逐步过渡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划分两个阶段,即现阶段(10年左右时间)和长期发展阶段。
1.现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
我国企业大部分规模小、实力弱、经营观念陈旧,面临的首要问题仍是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不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有限,对已承担的有限的社会责任,将其信息对外公布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现阶段,对于我国企业应采用在现有报告中增设反映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地增加定量信息。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两点:
(1)现阶段,企业不需要设置单独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和披露,只需要在传统的会计科目下,列示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即可。从成本费用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负担,所以容易实现。对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又可以便捷而快速地取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方便其决策。
(2)对于披露模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并尽可能采用定量方式进行披露。对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可以确认和进行数据计量,则应优先采用定量指标进行反映,对于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反映的,也可以用文字叙述的方法进行披露。这样做主要是基于如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不论是企业的会计工作者还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善于从会计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定量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社会责任项目是无法进行会计计量的,但是这些信息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仍应考虑文字叙述型的披露方法。
2.长期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
社会责任中的许多内容是不能用传统的会计方法加以反映的,或者以传统方法反映并不能达到应有目标。究其原因是,传统会计报表中的项目是用货币计量的,而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有的用货币计量,有的用非货币计量。如果将社会责任信息并入传统会计报表,虽然能节省成本,少花精力,但因某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采用非货币计量,从而会影响传统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因此,从长期发展家督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建立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1)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以不拘于某种形式,它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可以采取多种表述形式,如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等。该报告应以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即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以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形式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分析体系。
(2)企业在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应包括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资源方面、社会福利方面、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以及消费者责任方面的全部责任会计信息。当然,除了报表以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图形信息进行表示和说明。
参考文献:
[1]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杨亚娥,刘建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会计学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与会计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财务会计、中外会计审计史、会计审计思想史、现代会计理论。至今为止,郭道扬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著作10余部,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因此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他指导的博士论文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其中《会计契约论》(雷光勇)荣获了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郭道扬教授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于1992年获“湖北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从1997年“京都会议”到2007年“巴厘岛会议”,各国政府为拯救人类向“污染型经济”发起全面宣战,并确定了建立“绿色经济时代”的长远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科学家与政治家构建了进行全球环境治理的基本框架,而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也明确了务实研究的行动纲领。当前,在总体上,虽然高层次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已具有统领性指导作用,但却缺乏基础层面的务实性研究,针对这一点,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会计第二报告体系”建立方面。由于内容广博,难点很多,故在此仅论其纲。
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类通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既创造了人类社会,也持续发展了人类社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两者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在于:(1)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根本前提,在处理好它们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2)辩证处理好资源耗费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可持续性,这是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3)会计控制要在资源可持续性消费、财产权益与生态权益之间,探讨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探索新的平衡控制点。
二、在全球社会范围内,必须认识与发挥会计控制在实现良性互动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近几十年来,人们虽然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循环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以及环境经济学领域力求解决“良性互动”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应当看到不少切实性的重要问题却一直悬在空中,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一直囿于一个怪圈之内,使其成为研究中让人十分懊恼、困惑的问题。事实上这是缺乏解决“良性互动”基础性问题的缘故。实现“良性互动”,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层面的财务控制问题,它可以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落在实处,真正实现资源消耗低、污染轻微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体;一是基础层面的会计控制问题,它可以切实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的资源消耗结构问题,不断提升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比重,不断降低污染型消耗与降低环境成本,为改造“污染型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创造一个最充分的基础性条件。如果大家和一些权威依旧戴着一副“老花镜”看待财务与会计,那么这个问题便很难解决。
三、建立会计第二报告体系的历史基础
经济全球化使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人类开始从全球社会范围研究良性互动问题。目前,可以作为解决第二报告体系建立基础的文献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该文献对从综合性标准确定角度考虑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问题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二是联合国所属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尽管这个文件基本上是原则性的,但它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可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此外,可作为研究文献基础的还有英国的《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丹麦的《绿色账户法案》,以及把生态资源和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等。
四、实现以“产权为本”向以“人权为本”支配社会经济时代的根本转变
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以“产权为本”的思想,便一直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尤其是在进入到市场经发展阶段后,产权经济已成为社会的标志性命名,产权价值运动强有力地支配着企业、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循环。世界,是被产权支配、控制的世界。
围绕产权的反映与控制,500多年以来,近、现代会计以资产、负债、资本与权益为主导性会计要素,并以此构建与发展完善了会计的第一报告体系。该体系以产权及其权益为核心寻求平衡关系并通过控制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同时,它还通过系统披露与揭示产权占有、产权价值投入与权益增值状况,为单元利益主体权利竞争性决策服务;它通过现金流量的披露与把握,保持独立经济单元的正常财务状况,以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正是在“产权为本”思想的支配之下,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舍近不求远,朝前不顾后,一味着眼于经济发展而无视生态环境问题,在事实上把经济与环境对立起来,最终造成了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自然而然,会计控制工作的发展也是这样,可以讲,这一点是人类会计发展史上所出现的一大悲剧。
当今,会计要在“良性互动”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实现向以“人权为本”的转变,便必须通过改革,建立会计的第二报告体系,并在报告内容整合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反映与控制的重点,纠正以往工作的片面性。同时,要在第一报告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对两大报告体系进行整合,即把工作的一个重点放在对产权价值运动的系统反映与控制方面,也要把工作的另一重点放在以“人权为本”,实现“良性互动”方面,并把握两大报告体系的关联点,使会计控制工作成为保障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会计第一报告体系与第二报告体系的关联点
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在史前时代,人类首先通过解决生活资料的生产,来解决了人种的繁衍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解决人种的正常繁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今,当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人的生存权的时候,生存权便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因此,由以“产权为本”向以“人权为本”的转变便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一点既是建立第二报告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在两大报告体系之间明确关联点的关键。
从根本上追究,环境恶化产生危害的集中点是人的生存权,生存权是人最起码的权力,也是最根本的权力。失去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力便无从谈起。片面坚持以“产权为本”,造成经济失控与发展扭曲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而经济失控的具体原因又在于资源耗费失控、失衡,以及消耗中的废气、废水排放失控。从第一报告体系考察,会计对资源耗费成本的反映与控制是极其片面的,它既放弃了对环境成本的单独考核,更没有通过比较对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进行考量与分析,因而,它在权益计量、确认与效率评估等方面也是虚而不实的。以往把环境信息作为附列的部分来列示,事实上这样做就连附带反映与控制的目的也达不到。
所以,本文从会计控制工作一体化角度出发,把会计两大报告体系的关联点确定在“权益”方面,第一报告体系以“产权为本”,系以“权益”作为施行控制的支点,而第二报告体系则充分体现以“人权为本”,把施行控制的重点放在“财产权益”与“生存权益”相统一的方面。保障人的生存权是施行控制的根本前提,以实现“良性互动”为控制的目标,达到“财产权益”与“生存权益”的统一。必须指出,实现“良性互动”,并非让人类一味削减必要的耗费与放慢发展速度,也并非听之任之继续走以往的老路,而是通过切实控制,从根本上改变耗费的方式与方法,改变经济发展的路径,彻底消除“污染型经济”,在“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经济乃至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第二报告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信息披露与问题揭示的重点
以下所讲框架属于设想性质,尚有待通过实践进行反复研究、验证与改进。1.该体系中的关键要素为:(1)环境治理投入;(2)环境成本;(3)环境损失;(4)生态权益;(5)资源耗费;(6)资源非正常性耗费;(7)资源损失;(8)不可再生资源耗费;(9)水资源耗费;(10)污水排放量与损害估价;(11)水资源防污治理投入;(12)废气排放量与损害估价;(13)大气排污治理投入等。2.该体系中第一报告――“资源耗费与环境互动平衡状况表”设置。相对第一报告体系中的三种主要报告而言,本文将其称为会计的“第四报表”。3.“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构成对照表”,用以分析与评价生态权益。4.“水资源耗费与排污状况表”,通过对水资源的专项反映与控制,考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5.“废气排放量与大气污染危害程度报告表”,用于考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6.“企业(或地区)履行社会责任综合指标汇总报告表”,按企业所属行政区划,按指标进行汇总,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说明自检、自测与自控情况,揭示主要问题产生原因,表明改进意见。
该报告体系中的各报告从一个侧面,或从综合的方面,体现以“人权为本”精神的贯彻情况,整个信息披露与问题揭示的重点集中在资源耗费与环境“良性互动”方面,借以分析与评价报告单位对“生态权益”的保障、维护情况,最终把控制点始终集中在对人的生存权利的保障方面。
七、第二和第一报告体系地位与作用之比较
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当生态环境成为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导性方面的时候,只有通过建立独立的第二报告体系,才能解决新环境下的会计控制问题。并且从以“人权为本”,保障与维护人的生存权方面讲,第二报告体系的作用是第一报告体系不可取代的,并且要切实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报告体系的重要程度理当排在首位。
八、第二报告体系编报中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性的凸显,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倾向也日益明显。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我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在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迅速发展,对阿拉语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设阿拉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据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开设阿拉语专业的本科高校达到了30所,其中24所(80%)都是在2000年后新增设的。在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提高阿拉伯语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利用二语习得关于动机理论及动机激发策略的最新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国内阿拉伯语本科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能力展开量化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解决阿语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动力持续性差等突出问题。
二.文献综述
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近十年外语类核心期刊上以“学习动机”为关键词的二语学习动机量化研究论文,并对这些论文进行分析发现外语学习动机类定量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研究对象看:我国二语学习动机定量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本科学生(如高一虹等,2002至2012)。也有以非英专研究生(李淑静.2003,陈芳,秦晓晴.2004,郭继东.2009)、职业学院学生(朱振英.2010)和外国留学生(陈天宇. 2012)为被试对象的研究,但只占到了总论文数的1/4以下。此外,几乎所有调查项目都将英语学习者作为调研对象,“英语”成为了“二语”和“外语”的代名词。
2.从研究内容看:对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动机内部结构和诸多动机变量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如秦晓晴和文秋芳(2003);二是对动机类型、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关系的研究,如高一虹等(2002-2012)、边永卫(2009)、朱振英(2010)等;三是对学习动机与其他影响成绩的学习者因素间关系的研究,如李昆、余理明(2008)、倪清泉(2010)、郭继东(2009)等。
3.从定量研究方法看:一、几乎所有的量化研究都以问卷作为调研工具。除此之外,部分研究还综合了学习日记采集和学生访谈等调研形式(高一虹等.2008);二、多数研究(64%)的样本容量在100~499人之间,57%的研究抽样范围仅涵盖一所学校,即多数研究都是采用以研究者或同事任课班级为抽样对象进行数据采集,这可能导致样本总体代表性不够;三、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纵向研究主要考察学习动机强度变化以及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的关系,如高一虹团队(2003~2012)、边永卫(2009);三、在数据统计工具使用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相对于早期学习动机量化研究中纯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研究而言,近期研究对统计手段和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复杂。如秦晓晴和文秋芳(2002)使用了Lisrel模型分析方法来建立动机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各动机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其他研究均不同程度采用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较为复杂的推断性统计分析手段。
三.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习阿拉伯语的动机类型,各类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具体问题包括中国高校阿语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动机有哪些,这些动机类别对成绩是否造成显著影响,学生的阿语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及动机激发策略。
四.研究方法及测量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涵盖全国范围内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五所本科高校的11个班级,分别来自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和南京金陵学院,学生主要分布在三年级至四年级。施测时实际发放问卷232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问卷有效率为99.1%。
问卷共包含三个部分,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第一部分为学习动机测项,共包含17个问题,测项来源为以往外语动机研究文献加上开放式问卷形式;第二部分为自主学习能力测项,包括15个问题;第三部分为测试者人口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年级以及阿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
五.数据分析结果
1.学习动机的因子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的人口统计特征如下:230名学生中女生152人(66.1%),男生74人(32.2%),不详4人(1.7%);学生年级其中三年级203人(88.2%),四年级22人(9.6%),不详5人(2.2%);阿语四级成绩60分以下80人(34.8%),61-72分51人(22.2%),73-96分以上63人(27.4%),96分以上1人(0.4%),不详35人(15.2%)。
对17个动机项目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阿语学习动机可归纳为五个因子,分别为“内在兴趣”,“社会评价”、“学习情境”、“家庭责任”和“宗教情感”。
“内在兴趣“包括“喜欢阿拉伯语”、“喜欢语言学习”、“对阿拉伯国家的人和文化感兴趣”、“对阿拉伯文学感兴趣”、“阿语是重要的世界通用语言”、“让阿拉伯国家了解中国”六个测项,因子均值为3.29。
“社会评价”包括“取决于我的阿语成绩”、“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对今后个人发展有用”四个测项,因子均值为3.70。
“学习情境”包括“取决于阿语课的成绩”、“取决于是否喜欢老师”、“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班级”三个测项,因子均值为3.47。
“家庭责任”包括“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和“父母要求”两个测项,因子均值为2.89。
“宗教情感”包括“对阿语一见钟情”和“对伊斯兰教感兴趣”两个测项,因子均值为2.86。
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我国阿语专业本科生学习阿语的最显著动机来自“社会评价”,即社会和父母的期许,其次“学习情境”对学生是否坚持学习阿语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内在兴趣”动力则排在了第三位,这体现了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的传统特色。
此外,通过学习动机与全国阿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见表1),“内在兴趣”和“家庭责任”两项因子对学生的阿语四级成绩构成了显著影响,内在兴趣均值越高,成绩越好,家庭责任均值越低,成绩越好。这说明只有提高学生学习阿语的内在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成绩获得提高,而过重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阿语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结果
表2是阿语自主学习能力各测项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比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强,表现为及时完成课后作业、上课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及时复习课堂学习内容等项目得分较高,而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阿语水平的书籍和练习、主动阅读阿语的报刊、新闻、杂志和小说等项目得分较低;其次,针对语言应用性的训练不够,如课后经常和同学练习阿语对话、主动进行课外听力训练和积极参加阿语相关文化活动及竞赛的得分都比较低。
六.阿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建议
如何激发阿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阿语教学碰到的首要问题,我国高校阿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持续性差等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尤为重要。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阿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阿拉伯语专业是我国高校“零起点”的外语专业,学生对语言及相关信息的了解很少,而且容易受到西方媒体对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妖魔化的影响,认为阿拉伯语国家落后、封闭、歧视女性、战乱,这对培养学生学习阿拉伯语兴趣是不利的。因此不少各高校都会在本科教学大纲中不同程度地设置阿拉伯国家社会与文化、伊斯兰概况等课程,帮助学生正确了解阿拉伯世界,同时也能提高阿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为语言学习预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此外,还建议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演习活动,如阿语知识竞赛、阿语歌唱比赛、阿语配音比赛等,在塑造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同时,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专业教师还应利用学生暑期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主题研究,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语言学习目的的了解。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法;智力开发型教学法;热点研究型教学法;平台创新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56?03
“研究性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小学课程[1]。有两位教育学家起了先导作用:一是杜威1916年创立的“问题教学法”;二是克伯屈20世纪初创建的“设计教学法”。后来,国外许多教育家、教育部门发展了“研究性教学法”。1959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率先倡导“发现法”。1961年美国教育家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中提出了“探究式学习法”。1983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在《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调查报告中规定,四年制高中毕业生要必修3年社会研究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在《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研究型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要求。
我国也十分重视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改革。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积极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2005年,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笔者结合高校教学工作的实践,探讨了研究性教学法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共同交流。
一、研究性教学法的含义及特征
美国生物化学家博耶(PaulD.Boyer)认为,研究“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追求和寻求对未知的理解时的最急迫的、不可抑制的需求,它与提出新思想的自由,与以不断变化的眼光审视每一种观点的自由紧密相连。它为庆祝任何一个新思想带来喜悦”。博耶在这里揭示了“研究”的三大含义:一是追寻未知;二是提出新思想;三是审视新变化。
我国对研究性教学法的探讨也有很多成果。比较典型的定义是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卢德馨认为,研究型教学应充分考虑科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渗入科学研究的各个元素[2],即科学精神、知识水平、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洞察能力、科学道德、评价能力、批评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严谨作风等;汪霞认为,研究型教学最本质的转变在于使学习者成为意义的积极构建者、研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它倡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由此带来了更多非预期的学习结果。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研究领先的教学、研究取向的教学、研究为本的教学、研究支持的教学[3]。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研究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研究创新思想和精神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法,其主要特征是:创新性教学、探索性教学和塑造性教学的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三种研究性教学法:一是智力开发型教学法;二是热点研究型教学法;三是平台创新型教学法。
二、三种研究性教学法
(一)智力开发型教学法
所谓智力开发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开发学生智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小学教育中用得较广泛,而在大学阶段往往和专业教育结合。我是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算账”。我在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财务分析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智力投资分析”教学内容(改变了长期以来仅进行物力投资分析的片面做法),而且还用“算账”的方式,即计算一个学生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全部智力投资总额来教育学生,让大家明白:智力开发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成才”,基点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归宿是“报效祖国”,家庭、国家及社会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成才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立足创新创造,最终能够感恩父母师长、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以实际行动回报长辈、回报国家、回报社会[4]。
笔者从2005年起在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中开展了智力投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大学生的智力和技能大为提高。在“智力投资教育活动”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要计算自己的智力投资额、智力投资回报期,智力投资回报率(报酬率)、单位课时代价,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不仅受到教育,还开发了思维空间,学会了“现值折算”“成本计算”“投资模型”“数据收集”等技术方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②大学生更珍惜在校期间的每一节课时。通过举行“智力投资分析报告会”,每一位学生都计算出大学期间的单位课时代价,少的每节课为43元,多的为60多元。有的同学感慨地说:“如果不好好珍惜每一节课的时间搞好学习,甚至逃课,这是自己最大的损失,不仅对不起老师、父母,更对不起国家和社会。”[5]③大学生感恩父母更感激国家社会。未开展“智力投资教育”活动之前,一些学生普遍都认为他完全是靠其父母供养上学的。通过智力投资构成分析,他们从自己切切实实的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是:国家社会对他的教育投资是家庭对他在教育支出的1.1至1.5倍(如会计学专业学生张国珍计算的结果是:国家社会对她的智力投资是9.1万元,家庭智力投资6.3万元,两者之比为1.4),他们感谢的首要主体是国家和社会[6],并表示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回报父母。④大学生奠定了人才市场就业的价格底线。当今大学生就业,薪酬水平成了他们关注的重点。通过“智力投资分析”,他们每人都确定了未来的“回报额”——工作—年的薪酬。虽然,在现代社会里,人才市场价值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但不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人才智力投资总额总是构成了人才市场价值的基础[7]。因此,进行智力投资分析,有助于把握市场人才价格的底线,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合理决策的基础。
2006年1月15日,《中国教育报》在第三版以“大学生,你应该感谢谁”为题[8],整版报道了笔者发起的智力投资教育活动的情况。该文章很快在全国72个高校等单位网站上全文转载;笔者也被燕京华侨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21所高校邀请作专题学术报告[9];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城市频道分别报道我校开展的智力投资分析报告活动[10]。2009年7月7日,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684期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2009年11月27日,中国教育1台播放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者——朱学义教育人生访谈”的视频。
(二)热点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按博耶的观点是要引导学生审视新变化。当今社会,各种情况变化多端,课本上的内容总是一定阶段特定科学知识的总结,往往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全部变化。因此,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时代变化的新内容。笔者在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会计专题》课程时,就把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我将会计改革梳理成九大热点供学生学习讨论:①会计等式改革热点研究;②产权会计改革热点研究;③成本会计改革热点研究;④财务分析改革热点研究;⑤价值变动会计热点研究;⑥财务管理改革热点研究;⑦资源会计改革热点;⑧税务会计改革热点研究;⑨环境会计改革热点研究。我在讲授《会计专题》课程时,采用“热点研究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提炼会计改革热点内容,公开出版《会计改革热点研究》专著,总结我国会计改革20多年来的热点问题[11],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教材;
其次,揭示当今社会会计改革特别关注的焦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次,要求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6-7名学生组成该热点研究小组,并从不同的视角撰写论文,在小组“会计热点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第四,组织“会计热点研究小组”形成科研报告,聘请专家教授评价研究成果,对优秀的科研报告给参加研究的每位学生记2个“科研学分”①;
第五,举行“会计改革热点研究报告会”,评选优秀科研成果,发给证书。同时笔者还用自己主持的“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资助项目资金向获奖学生颁发奖金。
(三)平台创新型教学法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的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有无创新能力对适应和推动经济的发展十分必要[12]。大学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能否将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让其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课堂知识的内容,我的回答是肯定的。2008年12月23日,我在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了“青蓝创新俱乐部”,至2012年3月吸收了410名大学生成为会员,让他们在俱乐部发挥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称这种课堂延伸的教学方式为“平台创新型教学法”[13]。
建立“创新俱乐部”平台的指导思想是[14]:为高校有志于创新创造及对创新创造有兴趣的同学提供知识共享、基本培训、交流思想、提升自我、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宣传报道、讲座、培训、学术研讨、沙龙等形式为会员搭建互动平台、疏通交流渠道,在俱乐部范围内形成竞相创新的氛围。俱乐部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孵化创新创造成果。具体包括:开拓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含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成果[15]。俱乐部实行会员制,成立理事会,建立常务理事会;同时设立专家委员会,定期评选“创新创造成果奖”和“创新创造活动先进个人奖”。俱乐部还设立了“实践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至2012年3月已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共计35个项目的研究,其中,有17个项目获得徐州发明协会“创新成果奖”,有4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俱乐部第四届理事长辛奉来申报的“基于俱乐部模式运作下的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探索”项目获得了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资助;俱乐部第五届理事长王鑫“徐州矿区资本运作研究”项目获得了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的立项资助;俱乐部会员李晨晨“徐州市大型企业碳排放调查和碳减排的会计核算设计”获得了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资助;俱乐部第六届理事长李丹“煤炭整合中资本运作模式调查与研究”项目获得了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资助。
注释:
① 中国矿业大学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取得两个科研学分。其途径有三:一是申请获得校(院)级以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二是参加老(导)师科研课题;三是参加其他途径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2] 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4(21):24-25.
[3] 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43-46.
[4] 朱学义.论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投资教育[D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03-31.
[5] 朱学义,侯德伟,胡琼,等.论高校“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5):83-85.
[6] 朱学义,胡琼,董靖,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3):93-95.
[7] 朱学义,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8] 叶莎莎.大学生你应该感谢谁[N].中国教育报,2006-01-15(3).
[9] 朱学义,董靖,黄国良,等.论高校“多科交融”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8(6):21-23.
[10] 中国矿业大学新闻中心.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城市频道分别报道我校智力投资分析活动[EB/OL]. http://xcb. /xw/news/manage/news/news_show.asp?id=14746,2008-04-14.
[11] 朱学义,于泽.用智力投资观解析教育“高”收费[J].大学教育科学,2007(6):97-100.
[12] 朱学义.教育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效应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2011(11):15-18.
[13] 朱学义,董靖.基于人才聚集平台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创新,2012(3):115-118.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育人;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15-02
大学生是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是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我国的未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2012年,党的十报告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新形势新阶段,扎扎实实推进各项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完成好的根本任务。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内涵的再辨析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早已走出“象牙塔”的高等教育,功能不断扩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渐有被科学研究等功能遮蔽之倾向,高等教育日益沦为“科技教育”,对教师的评价也愈来愈“科学化”、“数量化”。认真讲课、受学生欢迎爱戴的教师评不上副教授,讲课不行而科研成果、论文“数量达标”的人评上教授的“怪现象”比比皆是,世俗化、功利化、浮躁化、行政化的阴影笼罩昔日神圣学府,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利益和大学的尊严。十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是对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正本清源,也为新形势下管理育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指明了方向。尽管目前学界对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表述不一,但基本认识较为一致,可归纳为:管理育人是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把育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通过校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活动,借助于制度、教师、环境、榜样等对管理对象的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品质产生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既定德育目标的过程。管理育人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及其人员。
管理育人是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管理育人作为“三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教书育人对学生德育产生的直接作用、服务育人的有限作用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具有间接性、全方位性、渗透性的特点。管理育人主要是通过制度、人、环境对学生产生间接影响,直接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管理只是冰山一角,“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思想行为表现、管理导向以及管理成果的物化形态都会对人构成德育影响”。管理范围不仅是全体学生,也包括管理人员自身、教师和校内其他职工,不仅针对作为个体的人,而且涉及党、团组织、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和方面。因此,管理育人的范围更广,作用功能的平衡性要求更强,对引导和推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各项管理工作相融合上,坚持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管理实施校院两级管理,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工作一般相应地分为校―院―系/学科部三层管理,即学校党政管理部门―学院党政管理部门―系/学科部管理人员三层管理。第一层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第二层负责院级任务的分解、布置、实施,第三层按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并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实际工作中,第三层的管理育人压力很大,“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因此,应积极扩大第三层的管理育人力量。有些高职院校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行政人员兼任辅导员/班主任,新入职的教师要先做学生辅导员。
二、高职院校加强“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
1.积极建立育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于无形中影响人、涵养人,管理文化主要通过管理制度和管理者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管理文化的管理者,其素质、形象、做法会影响大学生,承载了管理文化内涵的管理制度等载体,会约束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举止。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管理工作的各个育人环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强管理者的育人意识,积极营造育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氛围,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育人效能。首先,完善管理育人机制。通过成立诸如大学生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机构,整合育人资源,不断完善管理育人的规范机制和激励机制。其次,制定相关管理育人制度。规章制度既是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依据。高职院校要重视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在健全与学生直接有关的学生行为、学籍、奖惩等管理制度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职工管理育人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育人职责和要求,并与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相挂钩,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的科学化程度。最后,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充分发挥制度、人、环境的管理育人作用,积极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管理育人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权;不断树立管理育人榜样,引导广大管理人员和学生主动参与育人活动;从有利于育人的角度设计、管理校园环境,营造怡情蕴智的绿色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态环境。
2.提升管理人员的育人素质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尽管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教书也不做学生工作,但学生仍称其为“师”。在高职院校育人的整体工程中,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虽然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目标应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关于>的实施意见》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发扬敬业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管理人员和教师一样,在管理中,要弘扬“爱岗敬业、奉献育人、务实求真、协同奋进”的师德规范,不断提升育人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做好管理服务育人工作。①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是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周易・系辞》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乃为师之魂,立学之魂,育人之魂。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高等学校,应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素养、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管理人员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注意仪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提升知识能力。管理人员也应转变观念,一切从育人出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注意“为人师表”,带头遵章守纪,树立良好榜样,提升管理育人水平。②提高培训力度和入职条件。由于高职院校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素质、水平不一,有些年纪较大的管理人员只接受过专科教育,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对现在的大学生不了解,且长期做行政工作,按经验办事,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要求,高职院校对他们应多渠道、多方法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对那些学历较高但没有教育学背景或学生工作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要通过岗前和岗位培训,不断鼓励他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育人能力。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行政人员的引入采取了提高门槛的做法,很少再直接安排那些不合要求的“引进人才”家属到学校行政岗位工作,对于行政人员的入职标准也提升到至少本科毕业,一些“985”的高职院校,新招聘的学生工作辅导员均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
3.搭建多样化的管理育人平台。常言说,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忘掉的,但培养的品性却不可能被忘掉。高职院校的管理育人工作应注重利用管理的间接性、渗透性特点,搭建各种平台,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如,管理者可通过设立师生沟通的网上信箱、BBS论坛、微博等方式答疑解惑,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也可适时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讲座以及师生联谊活动,拉近管理者与学生的现实距离;探索建立让学生参与管理的有效机制,在各种涉及学生利益的制度出台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制度的讨论中。此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职院校可鼓励更多的管理人员利用专业特长,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各种社团及集体活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里克・博克在《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提出:在这样一个人们对社会道德行为标准表示普遍关注和不满的时代里,我们的教育机构更应义不容辞地运用他们的特殊的地位来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他们的道德推理能力。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使管理工作回归其育人本质,成为“育人的管理”,动员和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行动起来,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发挥各项管理工作的育人作用,并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良性互动,发挥整体育人功效,不断完善全员育人的实践格局,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质的养成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