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阳询的故事

欧阳询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欧阳询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欧阳询的故事

欧阳询的故事范文第1篇

通观欧书,瘦、险、冷是最为显著的三大艺术特色,这三个特点不仅有着极强的艺术魔力,而且于修身养性的效果也非常明显。长期致力于欧书的研习,追求其险劲清寒的艺术妙境,可使人心明眼亮,快乐而智慧地活出清雅的人生。关于欧书瘦、险的艺术特色对养生的意义,笔者已分别以《欧书瘦学探微》和《欧书探“险”》两篇拙文在贵刊发表过(署名杜华),今将欧书的清冷艺术与养生的关系借贵刊一角浅述出来,以和同道共乐。

“冷”的文化内涵

和“冷”的意思最相近的字有“冰”、“寒”。在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中,“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处世艺术看,“冷静处事”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历来都被人们赋予高深的智谋和远见卓识,也蕴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博大的“渡人”胸怀。例如,当人们遇到最棘手的事时,不要一时急躁,怒火中烧,而应先冷静下来,待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施以恰当的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办事效率。

在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中,冷艺色彩非常浓,具有高深的创作意境。“唐宋家”之一的柳宗元,对“冷”颇有感悟,将“冷”的深沉写到了极致,他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人生的心境写得比太极、比禅宗还更“定”;《小石潭》里的“冷”,冷净人的神志,冷进人的骨子,似乎稍搔一下皮肤,都会涌出森森的寒流。

在美术作品中,唐家兵的《寒林烟树》、《凉秋》,欧阳咏梅的《天地寂寞》等,“冷”意都特别突出,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作品,在音乐作品中,有古曲《寒鸭戏水》、《寒江残雪》,大型笛子协奏曲《冷月》等;书法作品有《寒召帖》、《寒食帖》等。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冷”艺深邃,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而且对于治疗心烦胸闷、肝火上亢、失眠等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深受大众喜爱。

“冷”与治病养生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治病理论上,以“冷”治病的方法非常丰富,例如人们患病发高烧时,必须以酒精擦拭皮肤以致冷降温,而且根据病情,在敷药时也有冷敷和热敷之分。有很多药物就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等功用,这些药物就有致冷作用,对于温热性疾病疗效奇特。从五行生克制化方面论治病,理论更为深奥,火旺则泻,水亏则补,以求阴平阳秘,方得身体健康。冷的反面为热,故清火,必施其“冷”方等等,依理相推,对证下药。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世界最早科学地论述伤寒病理及其治疗方法的医学圣典,以“冷”疗疾的精辟要义可以说就是该论著的主要内容。直到今天,此书的很多良方在医学上仍然被广泛应用,对促进人体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欧书艺术的“冷”意

欧阳询是隋唐问鼎鼎大名的书法家,创造了迥异于前人的新体书法,世称欧书。他“八体尽能”,万精楷书,其楷书被称为“翰墨之冠”,为世人所推崇。他的楷书笔法森然,笔势生动灵活,劲拔有力。结构严谨,平整端庄,又于平正中寓险峭,体势右展而重心稳固。

统观欧书,笔画劲挺舒张,黑白处干净利落,笔笔到位,一气呵成,既显出超凡脱俗的雅气,而又一尘不染,犹溶洞里的冰条玉簪,森森然冷艳逼人。正如当今欧楷大家田蕴章说:“我们观赏欧阳询的碑帖,就如同进入万佛之寺,是那样的庄严肃穆,使人严然起敬,这是欧阳询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形成的一种感染力,这不是从技法中所能学到的。”欧书的代表作历来人们都推其为《九成宫碑》,而此碑中的冷艳艺术也最为突出。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英俊之气,咄咄逼人。”张怀瑾的《书断》也评说:“森森然如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由此我们可感受到阴森肃刹的“冷”艺术之美,而一个“寡”字,笔画间更能显示出一种似无可抗拒的凄冷孤寂的穿透之力。明陈继儒评论此碑时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五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从“清寒”二字,可想而知字艺的“清”得透明,“冷”到了极致,让人读后,全身冷飕飕的,无上清凉。另外,欧书《虞恭公碑》的“冷”艺也值得深玩,明代五世贞评此碑时说:“虽标清峻,而虚和近人。”习书者若能悟出此碑中的“冷”艺,当是品格超脱而心境恬适的了。

欧书“冷”艺探源

欧阳询书法艺术中显示出的“冷”艳特色,可从几个方面推知。首先,欧阳询吸收南派书风的神韵。据《旧唐书》称“询初学王羲之书”,这恐怕是与尚书令江总有关的。欧阳询幼时被江总收养,学习书法当然受到江总指点。《宣和书谱》称江总在陈时:“作行草,为时独少,以词翰兼妙得名。”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把东晋、宋、齐、梁、陈归为南派,南派书风尚王,而江总又善行、草,当以王字为宗。因此可以说,欧阳询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南派书风的影响。以欧阳询的用笔特点来分析,“秀骨清相”(“清”者,喻其神清,“秀”者,喻其风骨)之艺术意向,显然是南派书风之意。这里的“清相”极富“冷”意之趣,艺术感染力特强。

其次,欧阳询书法受北派书风的影响很深,有一则小故事就印证了这种说法:一次,欧阳询外出,在路上看见一座古碑,碑文是晋朝大书法家索靖写的。他停马下来观看,看了许久才离开。可是走出几百步又回来,下马仔细观看,越看越有兴致,越看越觉得有韵味。看累了,他索性把衣服铺在地上坐下来看,就这样在旁边一直待了3天才离开。而唐人评其书法艺术时认为:“靖善章草及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迨。”而欧阳询许多书作中都流露出了索靖“峻险”、“坚劲”、“雪岭孤松,冰河危石”的“冷艳”书风。

欧阳询的故事范文第2篇

东晋以后,国家南北分裂,书道亦形成所谓的南北风格,而书之南北论也早有翁方纲发轫。一般来讲,北派带有汉隶遗痕,笔法古拙劲健,风格质朴方严,以榜书、摩崖为显著代表,给人以刚强豪放的感觉,南派多疏放妍妙,因地域富庶而多用帛纸书写,故以尺牍墨迹为长,给人以潇洒蕴藉的印象。在南北主要风格的基础上,楷书作品又因个人的阅历、习性等而呈现出百花齐放、各臻奇妙的效果,在品位上难分优劣和高下。

鉴于在中国书学史上。帖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故所论亦以字帖为主,参以碑刻和抄经的影响。一般来讲,楷书到钟繇时已具备基本特征,而其直接影响到卫夫人等,卫夫人又影响到王羲之等,可以说字帖形态的楷书肇始于钟王。钟繇所书世称“钟体”,又称“太傅体”,是因为其曾作过魏明帝时的太傅,传世的代表作《宣示表》(其他还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和《力命表》等传世,但有存疑)据说已是王羲之的临写本,隶书的笔意已经不明显。《宣示表》字紧行疏的章法也对后来的楷书、行书和草书章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楷书演进的过程中是重要的里程碑。书圣王羲之是书道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书道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峰,但在楷书方面,其影响不仅不如自己的行草,也不如其前后的其他楷书大家。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了“魏碑”刀刻效果的有限影响之外,书写材料的变化、文人创作的活跃,以及审美品位的提高,都为楷书不断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比较典型的“前楷书时期”。

楷书真正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隋唐,此后虽偶有高峰迭起,但均难望唐代诸贤之项背。相信这是与唐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思想、艺术、文学等的空前强大和“文治武功”的盛大国势相适应的。隋代短暂,但楷书规范已较明显,代表碑帖有《龙藏寺碑》和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楷书。

初唐的虞世南,楷书、行书均有造诣,尤其是楷书颇具仙风道骨,结字舒展飘逸,之所以未被列入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是因为欲学“虞体”者,须有一定的书写和文化造诣,否则既难入门,又难体悟其字的高妙之初。尽管如此,他还是与褚遂良、薛稷、欧阳询并称为初唐四家,在书史上地位显赫。据传,虞世南练字非常刻苦。“画腹习书”的故事就是其倾心钻研书法的美谈。在虞体中,可以感到“二王”和智永的影响,被视为王书嫡脉。当然,虞书也有独到之处,沉厚安详、柔中有刚,其名冠朝野、精通文史的学术造诣在隋唐之际的书界亦为翘楚。著有《北堂书钞》《群书理要》《兔园集》等,唐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当世“五绝”,虞世南还著有书道专论《笔髓论》《书旨论》等。后世评价其书有“书卷气”,《宣和书谱》言其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先后,可见对其推崇有加。其楷体代表作有《破邪论》《夫子庙堂碑》等,很有文化品位和初唐气象。

初唐的欧阳询,以精通史学、独好书写著称。他在勤学探索的过程中非常注意继承和创新。一次在路上偶见一块用西晋索靖书体刻成的石碑与众不同,欧阳询被其“银钩虿尾”的特色所吸引,以至流连忘返,并有“卧观三日”的传说感动后人。欧体柔中有刚,源出古隶,尊二王而有所变化。参六朝北派书风而在结体上独成一格,字体方润整齐、刚劲峻拔、一丝不苟、严谨淡雅。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碑》等,在初唐以后千余年一直为学楷者推为入门首选,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达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所论可谓中肯、明其书旨。

稍后的褚遂良同样博通经史、精于书写。虽宗法王羲之,也受前辈虞世南、欧阳询影响。经过研习历练,终以疏瘦劲炼之体名世。当然,史上亦有人讥其仅得王氏“媚趣”,不像颜柳之书刚韧。褚遂良的书法看似奔放伸展,但却依然有巧妙安排和静谧的气氛,能达常人难有之境界。褚遂良除学养高妙之外,亦长于书画鉴别,为其书风能兼收并蔷打下了较宽阔的基础。代表作为《雁塔圣教序》《阴符经》等。唐时书界誉其“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时不屑唐代书体的米芾也独对褚字有好感,他赞其书“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趟,窈窕合度”,用几近完美之词赞颂其书体鲜明的文化艺术个性。

中唐,颜真卿以忠臣烈士、道德君子、文翰武功著称于世,在书道方面的影响也通贯古今。他曾向褚遂良、张旭学字,其字法、章法,后楷、行、草诸体俱佳。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能一反唐初书风,援篆籀之笔入楷,化瘦硬时尚为丰腴敦厚,使结体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盛唐气象。坡在《东坡题跋》中叹日:“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其代表楷书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勤礼碑》等多种精品传世。后人学楷多喜临摹其体,认为其人品、书品均堪为师表,宜做开蒙立基之本。

到晚唐,有柳公权独领,其以文史见长,犹善书道。柳公权是历史上少有的因书道入朝为帝师的学者,中年以后曾共指导过七位皇帝写字。其“一字千金”和“用心”“笔正”的笔谏故事,流传久远,是倡导书道的著名书家。柳公权注意借鉴前人的经验,汲取碑刻斩钉截铁之势,使字体点画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均衡瘦硬,有向初唐风格回归的明显特征,在书界故有“颜筋柳骨”之誉。其代表作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冯宿碑》等,亦被视为习者初学之典范。

由于唐代楷书大家辈出,成就特色斐然,所以谈及楷书往往以“唐楷”为代表,明末董其昌在论及书道时认为,晋书取韵、唐书取法、宋书取意,即抓住了唐代楷书标准、规范和注重内在精神的时代特点。“法书”“书法”等概念的产生和影响在这一时期逐渐明晰。也使绝大多数的习字者多从楷书入手研习书道。在后世千余年中,楷书的地位渐为显耀,正规庄重场合亦以楷书装饰为主。

在唐以后楷书可与隋唐诸贤相媲美者,元朝赵孟一人而已,古今楷书四大家,只有他在唐朝之后鹤立鸡群、与前贤并立,其在楷书历史上的地位不可谓不显赫。赵氏出身宋朝皇族,有条件观赏历代名

帖,结交文人雅士。赵氏能兼写草书、行书、章草隶书等众体,其书道作品有明显的“二王”影响。并以柔媚流畅著称。由于其用功特勤,可以日写万字,所以有诸多墨迹传世,包括《四体千字文》《道德经》《临黄庭经》《妙严寺记》《汲黯传》等多种。赵孟的楷书对当时及后世科举考试推崇的“馆阁体”亦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但在风骨、气节和字体的表现力等方面也常为后世书坛所诟病,言其妩媚有余、骨气欠刚,宜于文弱书生和弱女子学写。随着时代变迁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赵体和“馆阁体”的看法也逐渐发生变化,不仅有了更多的宽容,也看到了其在书道探索方面的贡献。

及至明清,在楷书方面可以谈及的还有文征明和董其昌。前者将小楷写到极致,代表作有《月赋》《雪赋》和《离骚经》等;后者则在明清之际能兼善众体、兼长大小,代表作有《传赞》《法卫夫人》和《金刚经》等。二人传世的楷书精品非常丰富,令后世叹为观止,但因为在前贤登峰造极的巨大光环之下,他们的楷书成就难有更大的影响和突破性的进展,只能沦落为唐楷的流变,不能成为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书体。加之,清代汉学的复古和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尊碑抑帖的倡导,董字也与赵字一样,因纯熟、秀美而被诟病,康有为甚至明确呼吁后人“勿学赵董流靡之辈”,用极端的思想影响了后人对其书学影响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谈及楷书,有一个特点是值得注意的:在所有书写字体中,只有楷书是以字形的大小再做进一步分类的(大篆与小篆非因字形大小区别,而是写法不同;大草小草亦同;隶书、行书等无此分法)。这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说明,楷书在中国的书学领域中,是实践和研究均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不仅其书写者多、作品传世者多、形成风格者多、规律探讨者多,而且楷书也被逐渐确认为是学习其他书体的基础。

所谓的大楷大到榜书,字可盈丈,在古代非一般人有能力、有条件书写,只有帝王将相有此气魄和雅兴,至今在宫殿、寺观、学府、名山大川等地留存的摩崖、题写匾额等,多是大楷的杰作。仅清一代,康熙、乾隆、雍正诸帝,乃至慈禧太后等均有上乘作品传世,在名臣中亦有许多能写大字、榜书的佼佼者。

中楷可谓传世者最多,既有唐代石经的众多文字,又有唐代诸楷书大家的系列碑帖。其字形大小一般在3~5公分见方,多用于昭告文字,用途较广。

小楷是中国古代用途最广的文字,所谓“蝇头小楷”是极言其小,而以晋唐小楷声名最为显赫,代表作有传世的三国魏钟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元赵孟的《道德经》,以及明清王宠、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的诸多名帖。用途广及日用、科考、经书抄写、各类实用文书,今天与日常硬笔书写联系最密切的也是小楷。

另外,作为书道的大、中、小字不仅有差别,它们之间的关联也有奥妙可寻。如古人曾有“做大字要如小字,做小字要如大字”的说法。宋儒坡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的妙论,较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典型的二元角度和二元对转变化的哲学意味。从对楷书的评论中也隐含了对其他书体的审美要求。

在楷书历史上,颇显“异类”的书体当推宋徽宗的瘦金书和何绍基的颜书变体。宋徽宗不爱江山爱书画,见多识广,在工笔绘画之余用硬毫小笔创造出一种舒展夸张的字体,何绍基则明显学颜而有所变化,圆融而朴实。二者在楷书传统壁垒森严的书坛上标新立异、别出一格,对书道探索的贡献亦是不可小视的。

欧阳询的故事范文第3篇

学生的写字愿望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这样稚嫩的群体来说,干巴巴地进行写字训练无疑会让他们产生反感,而最好的方式则采用最原始的手段――即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对文字产生发展的好奇心,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写字教学。如,王羲之每日临池学书,使清水池变成了墨池;欧阳询通过露宿碑旁三天三夜,艰苦分析揣摩碑文;怀素写字写穿木板;岳飞沙土练字等等。这些振奋人心的小故事足以使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感悟练字的真谛、学习刻苦出真知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写字水平。

鲁迅曾说过:“我国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能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内容来进行写字课程教学,让孩子们明白,中国书法文字是传承千年留下的精华,学生在感悟的同时要产生不竭的动力,对文字留下不解的情谊。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这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学生写出来的字往往和教师自己的字是十分相像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是在课堂中的板书还是批改作业的评语等方面都要一笔一画工整地写,久而久之,学生长期处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

欧阳询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一、讲书法故事,激发兴趣

我国书法灿烂辉煌,名家辈出,其中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去领悟要领,逐步掌握方法,坚持不懈,最终成名的。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版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不仅明白刻苦出真知的道理,而且敬佩名人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教室、学校甚至家里张贴名人、老师、学生作品(书法样品),并适当点评说明,营造一种书法艺术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写字兴趣。如点评:这是我们班XX同学的作品,他参加写字特长班才短短几个星期,经过刻苦学习,有很大进步。写字就如做人一样,只要你能虚心、专心、持之以恒,都会取得很大进步,我们跟XX比一比,看谁进步最大,能获得进步奖、优秀奖。这样能燃起学生对写好字的希望之火。

三、讲书法美,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从这里可以看出书法(写字)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其内容博大精深,造型生动优美,陶醉了一带又一带的中国人,甚至连外国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通过老师精辟的讲述,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兴趣盎然。

四、谈育人功效,激发兴趣

郭沫若讲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是总要把字写得合符规范,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是容易误事的。这句话道出了写字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规范地书写祖国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谨慎、沉着等良好品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生长发育,培养健康优美的体形等。学生知道这些后,必动向往之心,书写之情。

五、教法活泼,激发兴趣

传统的写字教学常用讲授法和机械的操练,这种单一、重复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中采取穿插写字游戏、编顺口溜等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兴趣。如教学钢笔字的运笔方法时,可编成顺口溜:小小一点要点好,提钩尖折又有角,学会顿笔很重要,运笔轻重要记牢。横要平,竖求直,认真练习工夫到,撇出锋捺伸脚,笔画健美字才好。这样寓教于乐,学生即掌握了运笔方法,又增添了情趣。

六、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书法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或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进一步提高写字水平。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书法(写字)兴趣小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根据情况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并对优秀习作进行展览,推荐发表;让学生大胆走出校外,写标语、对联、广告等。无论哪种活动对写字用心、有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通过展览、评比、表扬,让初有成绩的学生获得“成功之喜”,激发兴趣。

欧阳询的故事范文第5篇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要让学生写一手规范、整齐、得体的硬笔字。好的写字习惯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身为语文老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让每个学生写好硬笔字。最近几年,我在写字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规范学生的基本笔画

每一个汉字都和笔画密不可分,对笔画的认识和规范,是识字认字的基础。学生要熟练地掌握笔画中的“点、横、竖、撇、捺、提”这几个基本的笔画,还要了解笔画的写法:点要顿,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尾大(出角),提向上。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在认字的过程中穿插这些写字规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律。

二、使用形象化的语言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捺”在笔画写法中是比较难的,很多学生都写得不是很规范,不是太直就是太翘。我们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把它比作我们小时候玩的滑梯,开始的时候是比较平滑的,让我们能够坐下来;等到中间的时候,就成斜的了,方便我们下滑;到下面的时候又是平的,方便我们停下。这样讲解,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捺”的写作方法。在进行“四点底”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这四个点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并且方向也不相同,但是学生不一定记得住,随意地写,就会出现前面大后面小或是前面小后面大的情况。我们可以说:“把这四个点想象成一家人去旅游,前面是爸爸,后面是妈妈,为了避免大家走丢,爸爸和妈妈保护着中间的两个小不点。”这个比喻既生动又形象,让这四个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以后学生再写这四个点的时候就会特别用心和认真,这“四点底”也会越写越漂亮。

三、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

1.故事引导。小学生一般都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写字热情是十分有效的。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很多关于写字的励志故事,老师可以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加认真地练习写字。比如王羲之经过刻苦的练习,最后成为一代名师的写字故事。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写字风格更是影响深远。此外,还有欧阳询为了练字,在两晋石刻面前研究了三天三夜才离开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可以作为素材,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学会鉴赏。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师要善于采用范本进行演示。当然,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讲授著名书法家写字的故事,可能会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作品当做典范来学习,然后向学生讲解班上字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写字特点,让他们交流一下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四、注重老师的示范作用

在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是“为了练字而练字”,把练字当做作业,只追求速度,不在乎质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对练字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热情和兴趣;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练字方法,没有效果。这时老师就要发挥示范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引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分析和比较。比如,在讲解“事”这个字的时候,老师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第一横和第五横相对较长,其他的比较短,横画较多的时候要写得比较细而且还要靠紧,竖钩较弯而且在竖中线上。教师也可以在写字的时候提出学习要求:注重写字的过程,找出规律。比如,“横画多时要靠紧”这个规律,在教学时,老师要充分运用学生资源进行示范,这样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当然,老师还可以请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演示,然后发现问题,让学生一起来改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注重差异,进行弹性练习

相关期刊更多

科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创新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新世纪周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