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年级数学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数学课的教学工作。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学生人数较多,这给我代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学校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成绩分析
本班学生32名,本学期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不理想,平均分为75分,从总体来说,本学期的进步不大。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内容作法及经验体会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5、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8、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中的不足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实践性家庭作业的督导不力,孩子学习差。
3、也有少数学生,智商较低,接受能力差,造成成绩欠理想。
四、今后的主要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及时家访,争取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范文二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本,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习功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范文三
这一学期我仍然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工作。素质教育的彻底实施,对学生来说受益长远,对老师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我们数学课,每周只有4节课,既要完成进度,又要圆满实现本学期的三维数学目标,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
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二、博采众长。
这学期的教学听课活动,让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有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拓宽了上课思路。
三、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收到最大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写出教学反思。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
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另外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为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看到自己数学学习的进步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由于课时少,学生练习的不够精、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识薄弱,个别学生上课小动作较多,为此,下学期我将在课堂设计上层次更分明一些,使个层面学生都能感兴趣。
七、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范文四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对学生来说受益长远,对老师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我们数学课,每周只有4节课,既要完成进度,又要圆满实现本学期的三维数学目标,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
一、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学工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收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为不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看到自己数学学习的进步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五、工作中的不足和措施
由于课时少,学生练习的不够精、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识薄弱,个别学生上课小动作较多,为此,下学期我将在课堂设计上层次更分明一些,使个层面学生都能感兴趣,同时采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范文五
本学期我担任一(1)、一(2)班数学教学,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超多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好处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透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潜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此刻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厌恶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忙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透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个性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简单,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这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
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2.最新整理的2020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篇
3.一年级数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小学一年级 数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常有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最难教。究其原因,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知识准备少、学习习惯不到位,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从“零”教起。但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对学科知识的强化、学前培训的兴起,一年级老师面对的现实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学生间知识基础分化日趋加大,教得浅了孩子本来就会,教得深了部分孩子又吃不下,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因此与早期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研究“一头热”的现象不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对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时期的教学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并在教学中做了探讨和研究。
1990年至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开展的关于幼小衔接的合作项目――《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迄今为止我国开展时间较早但涵盖范围较广、具有权威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认为,把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作为“幼小过渡时期”,便于教育者在这一年中增强衔接意识,明确衔接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措施,实现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1]。根据此项研究,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正处于“幼小过渡时期”。
2008年秋季起,上海市教委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期设置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学校综合活动两部分,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展开,以期使初入学的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本学期(2012学年第一学期)我执教一年级2个班的数学,每班48人,正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班内学生有的来自公办幼儿园,有的来自民办幼儿园,入学前的数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而我校所用教材又是注重思维训练的中科院实验教材浙教版《数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期初开展的学习准备期课程,在数学学科方面更多针对的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课堂常规训练,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仍然存在。然而小学阶段又有着严格的教学目标与进度,因此做到小学与幼儿园数学教学方面的顺利衔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天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活动中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开展相关的研究。
二、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对比
(一)教学内容对比。
对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有明确的分段要求,以“数的领域”相关内容为例,列举如下表。
我校所用一年级数学教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选取“数与代数”领域中的相关内容,按单元排列如下表。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学学习内容除第四单元外,大部分在幼儿园阶段已有所涉及。
(二)教学形式及教学目标对比。
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主要以游戏为主,在操作、游玩中渗透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味”较淡,教学方式比较自由灵活,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尽管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目标的达成要求比较低,主要以幼儿的体会、感知、了解为主,学不学会不作过高要求,因此幼儿的掌握程度差异很大。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的趋势,片面强调教学效果及学习结果,偏重机械记忆,针对读、写、算等数学技能进行大量训练,使一些幼儿虽然掌握了技能却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相对比较严格,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达成度要求,教学形式以讲解法、讨论法为主,教学活动中游戏色彩减弱,即便是动手操作也更强调学生在操作中的思维过程。在目标的达成度方面,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基本达标。
(三)几点思考。
1.通过对比发现,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绝大部分在幼儿园阶段有所涉及,两者重复较多,其实这不仅表现在“数与代数”领域,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具学科特点,但儿童对重复的内容往往不感兴趣,那么小学一年级特别是第一学期教师究竟教什么?如何教?
2.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对幼儿目标达成度的要求不高,或者说从幼儿身心发展来看这些内容并不需要掌握,因此这也导致了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数学知识基础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时又该怎样处理呢?
基于此,我和组内的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做好数学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数学意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其学习兴趣。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数学学习以游戏为载体,其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对形式的兴趣,而不是数学内容本身。近年来由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加之一些家长盲目机械训练,使一些幼儿在入学前就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降低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我在暑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家访时,很多家长就说:“老师,我孩子的数学不是很好,10(或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大会,希望老师多教教他。”试想学前的孩子已经被自己的父母评价“数学不好”,那么他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还有多少兴趣可言呢?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但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多来自教材、教师的教法或为了提升自己在教师和同学中的地位等外部动机[2],但外部动机常常不能持久,一旦达到目的动机就会下降。因此有趣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故事、动画等)固然重要,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外在形式转向数学知识本身,使其发现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其学习与探究的内部动机。《新课标(2011版)》也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即在学习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看到数学内在的本质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3]。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数学知识鲜活起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初入学的小学生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对数学知识的关注很少,或者说比较单一与片面。开学第一天我问学生:“你知道数学课学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局限于“加、减、乘、除”或“数数”等基本的算术知识。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诸如“比较”、“度量”、“图形与位置”、“统计”等内容都与数学有关,即使计算也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这是初入学的幼儿所不能体会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双向联系与运用,使学生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这么紧密,数学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认识了“立体图形”后,我们设计了小练习,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去寻找和辨认家里的物体形状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的几何图形,更让孩子的视角从课堂走向了课外,从较小的学具模型关注到较大的具象实物(一些孩子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能辨认课上展示的教具学具,但对较大的物体如冰箱等却不能把握其形状),使他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与身边的事物也有联系,拉近其与数学的距离,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其次,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本质与表现形式往往具有简洁、明确、强烈的规律性等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从而激发其好奇的天性并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学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4+5=5+4=9”这一形式后,结合书上的练习(见图1),我启发学生:“这里的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吗?”学生很快能口答出“1+6=6+1=2+5=5+2=3+4=4+3”,当看到这样的等式时,孩子们由于新奇感顿时兴奋起来。这时教师追问:“你还能继续往下写吗?”有的孩子马上想到了“0+7”和“7+0”,此时教师再追问:“再往下写呢?”学生由兴奋转入了沉默。当教师将形式改为“-”时,大家顿时醒悟过来,个个举起了小手,最后当一条长长的等式“1+6=6+1=2+5=5+2=3+4=4+3=0+7=7+0=7-0=8-1=9-2=10-3=11-4=12-5”出现在黑板上时,教室里沸腾了。学生对这样的等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他们自发感受到了数学的形式美和规律性。两个班的孩子在写减法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按规律续写,连还未学的退位减法也根据规律写了出来。整个过程中学生对等式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尽地对我说:“老师,数学真有趣。”
(二)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其思维深度。
之前的比较显示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与幼儿园在数学学习内容方面多有重复,但限于幼儿当时的思维发展水平未必对所接触到的数学概念都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其理解大多是模糊的、表面的,很多知识与技能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和机械记忆而已。如一些孩子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却不能看图列出正确的算式,说明其对加减法意义还未明确;有的孩子能背诵数的分与合,但在做加减法时仍要依靠扳手指解决,说明其对数的组成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作用并不了解。但是在小学阶段,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学生往往觉得似曾相识或已经知道结果,从而失去学习的新鲜感导致注意力下降,继而影响后续的新知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展示其原有的知识基础,同时适时补充、点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渐清晰、深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挖掘所学内容中的思维深度,加强应用,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学生掌握水平较高的数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内容的思考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如,在认识“1―9”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数概念,能手口一致地点数,顺数与倒数,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明了,说明他们在学前对这部分的知识已掌握得较好。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做了两个改动:其一深化对数字“1”的概念理解,并强化其作为单位“1”的意义;其二强调对物体数量的多元化表征,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对于“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这样的问题,开始时学生的回答较为单一,大多是“1个苹果、1支铅笔、1个人”等,具有如下特征:视角较微观,多为孩子身边视线所及的具体物体,只有个体而没有群体的概念。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对于“1”的基数意义掌握得较好,但是比较狭隘。于是我们在教学时进行适当深化,将“1”的意义由形象向抽象、由单个向整体、由基数意义向序数意义拓展,通过图片观察、启发交流等,孩子渐渐发现:“1”还可以表示1个正方形(学过的图形)、1滴水(微观)、1片大海(宏观)、1个教室(空间)、1盆苹果(整体)、1排队伍(群体)、1阵风(无实体)、1个想法(抽象)、第1名(序数)……从而丰富了儿童对数的感知与体验。在其后的教学中,我们又用“几个1是几”这样的结构来深化“1”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为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组成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材在认数环节已逐步建立“实物―符号―数”的认数结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如“9只蜜蜂你可以用什么来表示?”(9个小圆点、9根小棒、数字9等),加强学生的多元表征能力,逐步渗透以形代物、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掌握水平较弱的板块,教师要注意深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适时补充、加强指导,从而使孩子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如,在学习了加法意义后,教材并没有独立的课时学习10以内加法的算法(而是附在加法意义一课中以练习形式呈现),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两极分化现象尤为严重。一小部分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已熟练掌握,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计算很慢,有的孩子仅能靠扳手指完成,甚至个别孩子连扳手指都不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所接受的学前教育程度不同以外,与其身心发展水平也有关系。研究表明: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所要求的数抽象能力与入学前幼儿实际思维抽象能力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数的组成与加减实质上是一种抽象水平上的数运算[3]。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补充一节10以内加法的算法课,引导孩子探索加法的算法,同时也是分层教学的需要:对于会算的孩子来说为其提供多种解题策略,优化其自身算法,并使其了解到数学的解题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对于计算不熟练或扳手指的孩子来说,主要任务为学会一种较便捷的算法。在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探究“2+5”的算法,学生提供的算法多种多样:①直接算,即已形成条件反射;②数数,经讨论后优化为从5往后数两个或在数射线上数;③想分与合:2和5合成7;④心里想小
的优势,课后扳手指的现象明显减少,计算熟练度与正确率有所提高,同时对接下来10以内的减法算法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本节课出乎我意料的是最后两种算法,由于计算简单及例题中“5”的特殊性,学生把之前学的量的多元表征直接应用到了计算中,这也体现了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性,同时给了其他孩子一个启示:原来我们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应用的。事实上,这节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明显提高。此外也给作为教师的我一个启迪:一年级孩子虽然年龄小、思维水平比较低,但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则学生同样能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与应用意识。
(三)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儿童化与科学性并重。
相对数学知识方面,幼儿园和学生家长在幼儿数学语言表达方面的关注程度都比较低,此外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关,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都比较低,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但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内部思维外化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能推动其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初入学儿童的语言表达往往是零碎的、简短的、形象的,如何使他们生活化的语言逐步转向精确的、严密的、科学性的数学语言呢?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
首先,在语言表达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名词来表达某些数学现象。如刚入学时在表述方向、位置时,学生常用的是“这里、那里、这个、那个”等指向不明确的词语,那么教师要及时介绍方位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在平时的表述中不断强化、运用。又如在学习了加减法后,教材中常常有这样的练习(见图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学过的数学名词来表述规律,如:“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次减少1,和也每次减少1。”尽管一开始的起步有些艰难,但通过教师不断地强化与鼓励,学生还是可以顺利做到的,而当他能够流利表达的时候,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又前进了一步。
其次,数学语言的训练也要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循序渐进。如对于“1、2、3、4、5……”这样的递增现象来说,学生的语言表达由粗略到精确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要耐心等待。刚开始认数时孩子会说:“我发现它们是顺着数的。”思维水平较高的孩子会说:“它们是从小到大的。”对这样的表达教师要表示允许,特别强调后一种表达并完善:“它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到了加减法阶段,学生对数与数之间递增的数值感知更加清晰,他们会说“它们一个比一个大1”,或“每次增加1”,即使一些学困生对此不能表达,但他们也能对此类话语进行理解。这时教师要强化这样的表达:“它们从小到大排,每次增加1”,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日益精确。
最后,在加强语言表达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儿童语言的趣味性。如开学初用“数宝宝”来称呼数字,能给刚入学的幼儿带来亲切、趣味的感觉。又如“比轻重”一课中,在讲到三个物体的比较轻重时(见图3),由于里面涉及了不等量的传递性,加之语言表述过长:“小狗比小猴重,小猪比小狗重,因此小猪也比小狗重(这个结果学生往往不能表达到位),所以小猪最重、小狗最轻。”学生即使知道最终的结果也表达不清。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它们像在打比赛,小狗打败了小猴,小猪打败了小狗,那么小猪肯定能打败小猴。”虽然这样的表达不够精确,但形象化的语言使孩子们一下子豁然开朗。此时再让学生用比较的语言来说一说比的过程,就相对容易很多。因此加强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并不是说要摒弃儿童自己的说法,使之生硬地使用教师的框架套路,而是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使他们的表达更规范、更精确、更有数学味。
四、收获与反思
“当一粒种子被移植到另一片土壤时,这粒种子可能会长得更加茂盛,也可能会枯萎。辛勤的园丁会寻求最好的方法让它重新焕发生命,而不是遭受挫折。”这是我们在探索研究中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在促进学生的适应与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收获。
一是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有了更好的把握。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认知基础更为关注,也常常通过口头调查、访谈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等情况。
二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行为上的专业自觉。在实践中我们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来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更加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与学习反应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应变能力与教学能力。
三是为数学学科方面做好幼小衔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策略。目前幼小衔接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衔接,或是围绕学生初入学的适应情况而展开,针对某一学科开展的研究比较少,我们的实践研究可以为这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帮助。
同时反思我们的实践,还有以下需要在后续实践与研究中加以关注与改进之处:
其一,如何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平衡。在实践中我们希望学生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本身,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现象,习得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教材所要求的符号意识、函数思想等),从而增强数学意识;但一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抽象的知识学习有时会发生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其二,加强两个学段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幼小衔接的研究关乎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必须增进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研讨,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地区项目领导小组.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J].教育科学研究,1994(5):23.
[2]冯维.小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节约用钱、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一、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法与学法:
一、 教法:引导探究法。
二、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
教师用具:各种面值人民币、各种硬币、玩具、(铅笔、橡皮察、本子、削笔刀、文具盒)等。
学生用具:每小组20元以内的人民币数量在10张(个)以内。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师出示数字卡片(1、2、5、10、20、50、100),以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读数字,然后请学生给这些数字组词,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学生答人民币)师鼓励: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师出示玩具马鹿问同学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学生答玩具马鹿).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点几名学生猜)师鼓励:同学们都猜得很好!
3、师提问: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点几名学生说)师鼓励:同学们说的真好。
4、师提问:零花钱除了可以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点名学生答)把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学生答献爱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育学生养成存钱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积少存多、不乱花钱的道理,别人有需要帮助时可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二、发展阶段
(一)、认一认
1、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简单的认识了人民币,准备了钱袋,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钱袋拿出来。
2、师问:你们都认识那些人民币呢?同桌两人合作把你认识的钱拿给对方看看,看谁认得最多,(学生用2分钟时间互相认)
3、刚才我看了一下,同学们认得很不错,那么我来考考你们,到底认识那些钱?教师出示五角的硬币和五角的纸币
问学生:它们是多少?它们俩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点名学生答一个是金属做的、一个是纸做的)师述:同学们说得对,它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4、认识国徽:师指着人民币上的国徽问学生:这是什么?在哪里看见过?(有的学生不知是什么,但在警察衣服和警察车上或是天安门上看到过),师告诉学生:这叫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
5、认识:出示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
师指着问学生:这是谁?谁认识?(学生答)师介绍让学生了解他是个伟大的人物,教育学生更要爱护人民币。
6、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46―47页,看看书上的人民币都认识吗?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刚才看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出它们左下角有一条红色的斜线)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答出这是样币)师述:样币是不可以用的。
(二)、分一分
1、 出示各种放得凌乱的人民币,
师问:这么多的人民币都放在桌子上面,小朋友们觉得怎么样?(学生答很乱)如果我要带钱去买我想要的东西,我能随便把这些钱就这样放在钱夹子里吗?(学生说不能)我们得怎么办?(学生答须理整齐,生用2分钟分好)点名各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讲台前分给同学们看并介绍出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三)、换一换
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一张两角可以换几个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几个一角?一张一元可以换几个一角?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师要求学生换完后,点名学生上台表演给大家看并说出你是怎样换的。
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要求学生读三遍)
(四)、买一买
2、师出示自选超市在小黑板上
提问: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超市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说想)
3、师把已准备的铅笔、橡皮擦、本子、削笔刀、文具盒等粘贴在小黑板上,标好价格,进行现场交易,师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并说出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一定得尽售货员的责任,其它同学想好买什么东西,拿好钱排队到前面来买。
4、师述:同学们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后我们每件事情都不要去麻烦自己的爸妈。
(五)、拓宽
1、教学生辩认假币,告诉学生以免上当受骗,出示假币编号课件, 目前社会上的假币有100元(HD90、HB90),50元(VVJ135、HD90、HB90、FA74、AB77、AB99),20元(FA76、FC33),10元(FA、AB77、AB88、AB99),5元(FC33、FA76)字样的均为假币(教会学生识别假币)。
2、鉴别假币的方法师讲解
①.一看
用肉眼看钞票的水印是否清晰、有无层次和立体的效果;看安全线;看整张票面图案是否单一或者偏色。看纸币的整体印刷效果,人民币真币使用特制的机器和油墨印刷,整体效果精美细致,假币的整体效果粗糙,工艺水平低。
②.二摸
我国现行流通的人民币1元以上券分别用凹版印刷技术。触摸票面上凹印部位的线条是否又明显的凹凸感。假币无凹凸感或者凹凸感不强烈。
③.三听
人民币纸币所使用的纸张是经过特殊处理、添加有化学成分的纸张,挺括耐折,用手抖动或者用手弹指几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如果是假币,抖动或者弹击的声音发闷。
④.四测
真人民币纸币的尺寸十分严格,精确以道毫米计,另外可以使用验钞机检测是否又色荧光图纹;用磁性仪检测磁性印记。
三、结束阶段
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点名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00元 5角 5分
50元 2角 2分
20元 1角 1分
10元
5元
2元
1元
1元=10角 1角=10分
我国一共有人民币:188元8角8分
关键词:探究模式 课堂应用 智慧策略
笔者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深知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探究是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追求的话题及目标。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成了学生的智慧,课堂气氛就活跃,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和谐,也说明探究性模式应用发挥了作用。如何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生成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智慧?笔者的思考和实践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1]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数学课堂学习的,虽然他们还不完全知晓数学王宫里有着无穷的奥秘,虽然他们还没有真正去意识到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义,虽然他们也还没有去形成探究的习惯。但是,他们业已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学习乐趣。但从整个群体看一年级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存有一定问题。所以,让一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究既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推进,也利于逐步形成学生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正如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启迪我们,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应当也完全必须体现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再以学生去机械重复训练的途径,而要让学生怀有浓厚的探求兴趣进行意义性的互动探究,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智慧。事实说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逗着乐,让一年级学生置身于乐意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课堂。学生的探究兴趣将会更浓,探究的效果将会更为显著,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内容,笔者以一定的情境,让一年级学生十分乐意地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原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教学时笔者用SMART技术让“小精灵”闪烁着话语引领学生,设计了比较充分地动手操作、表达语言、分析问题的复习情境。[2]
数学王国的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我来到了大家的课堂上,我想先看看小朋友对下面的算式谁算得又快又好。在算的时候再去用心想一想,你发现了些什么?谁能够算得又快又准,而且又发现这组题目中的东西,我就给谁带上一朵小红花。
4 + 8 = 9 + 7 = 3 + 9 = 24 + 3 = 75 + 4 = 32 + 5=
9 + 4 = 8+ 8 = 6 + 5 = 26 + 30 = 54 + 42 = 20 + 15 =
一年级学生要想得到夸奖的欲望特别强,谁都想能够得到“小精灵”的夸奖。算的时候是那样的积极而又快速,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时,所发现的还真有道理,对后面过程的推进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儿,学生的乐意就在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和情境中产生。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激活学生的探究力
现在数学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使得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渠道更为开阔,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也显得十分灵便,探究性的诸多活动也在不断提高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我们所必须看到的现实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还是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幼稚,对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也显得极不稳固,探究的热情往往都是时起时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激趣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言过的那样:“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对知识的超越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数学智慧的形成需要激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也极易满足,当他们通过探究解决了一定的数学问题后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学生来超越知识、形成智慧的大敌,作为数学老师切不可等闲视之。要针对学生探究的弱点,思考应对策略。笔者以为,需要为学生去造起一座座桥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内容,为学生建立促进学生探究的情境桥梁,则获取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子白板上“小精灵”闪动着眼睛:说他约了三位小朋友一起到公园玩玩画片呢 !朋友们想看吗?霎时间,小精灵又闪动起话语来:“你们发现小朋友们玩出什么名堂了吗?”
小学生们纷纷说我们看到它们的画片各不相同:小亮有24张画片,小明有8张画片,小红有7张画片
“小精灵”又闪动: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会列式吗?怎样列式?
学生列起算式,但计算时不少学生则遇到了麻烦。
“小精灵”又在闪动着: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吧!
“小精灵”闪出多个问号,你们是怎么摆出来呢?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吗?[3]
一个小学生便先说出自己的算理,
“我是先用4根小棒加上7根小棒等于11根小棒,11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表示1个10,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是3捆,3捆就是30根。那另外再加一根就是31根”
这样的学习过程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当我们比较理想地搭建起桥梁,学生就完全能够去积极探究,并从一定的探究中获取相关的知识、道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形成学生的合作群
一年级小学生小,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兴趣,但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好地组织起来,合作探究能力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表达毫无顾忌,他们的说有时候就完全可以让所有学生的思维绽放出十分亮丽的奇葩。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经常会有小学生说出类似于“冰雪融化后是什么?”的问题,有学生会说是水,但不也有学生去说是春天吗?当有学生去说冰雪融化后是春天时对全体学生而言该是怎样的启迪呢?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是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算上,由于方法的不同,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诸多属于他们自己合作创造的美丽来。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就形成了学生合作运算的亮丽风景线,那是让学生去说算23+7和25+8的算法,同学们在相互之间你说我说的同时,我发现孩子们所说的内容也是颇有其道理的,好多学生都是先把5根小棒和8根小棒合起来变成13根小棒,再和前面的2捆合起来就是33根(也就是先算5+8=13,再算20+13=33)应当说一年级的学生也还真是了不起,有板有眼的表达让我们去真正意义上看到,一年级学生能够表达得这样的有道有理,而且是无懈可击,于己于人都应当是一种智慧的生成。而就在节骨眼上,笔者还发现一年级学生更为了不起的地方,“小精灵”闪动起来:刚才你们都是用小棒算的,都是一个个自己去算的,你们现在应当先自己算,然后再去告诉同伴你是怎样去算的? 学生看到了这些题目,总在努力地算着。
55+8 67+6 9+42 36+8
24+60 54+3 8+74 37+2
他们完成得是那样的轻松,而一起交流时又显得是那样的愉快,更为主要的是,笔者从学生的合作中看到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形成数学思想的科学方法。这都让我去深刻意义上感到:当探究欲真正意义上根植于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根植于我们一个个小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和学习数学的需求性特点,学生创新创造的威力当是十分的无穷。让学生们去合作可以比较快的形成空间观念、数学思想,解决诸多数学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去合作还可以让一年级学生能够比较广泛地探寻到自己生活周围的数学,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知晓生活就是数学,数学也就是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小学
识字
教学策略
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所以说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趣中识字,不断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识字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观察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大多表现为:年龄比较小,好动、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天真活泼等。在一堂课40分钟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10分钟,而其他的时间我们又不能让它白白的浪费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才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得让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识字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我们教师总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严肃而威严的脸面,这就会自然而然给学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折,最终使课堂成了老师“自唱自演”的舞台。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教师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方式去亲近、接触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适时的利用一些识字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同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在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利用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直观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所谓直观教学,即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猜谜、幻灯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识字学习作好铺垫。如在教学生字“人、口”等字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面示范演示:双脚跨开站着就表示是一个“人”字,把嘴张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个“口”字。通过直观教学的示范演示,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时,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先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树,树上结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生字写在上面)。当我说:“谁愿意将这些香甜的葡萄带回家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有几个学生激动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边要求进行演示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三、多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