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主要讲述各种证券投资理论和其随市场变化的必要性。证券投资的理论往往都是在特定的市场所总结的规律,目前最多应用的投资的理念大致有以下四种:价值投资;获得分红;趋势技术投资;博弈投资。
一、四种投资理念如何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价值投资,它们的概念都很轻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有广泛的簇拥,当公司盈利提升时会吸引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交易公司股票,当这种投资方法成为一种共识时,它就成为股市的规则。运用这种理念的关键在于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提前精确的猜测公司盈利,从而找到相对的价值低洼并从中盈利。
获得分红:这是种相较价值投资更为原始和单纯的理念,相对更轻易操作和接受。国内很多投资者都是这种投资理念的支持者,策略的认同度较高所以其表现就相当不错。
趋势技术投资:这种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和投资者的心理,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涨跌,趋势延续概率永远高过趋势改变的概率,用这种方法交易将像是在用自己动过手脚的筛子赌博,掷出自己需要的点数的概率要高过其它的可能,长期来看肯定是获利的。
博弈投资:是指散户、“庄”、大股东,政策这四种力量互相间的博弈。它是种完全忽略股票投资价值的方法,也是行为金融学最明显的体现,出现博弈获利空间通常的前提是强势力量发生违规,证券监管体制越薄弱,博弈行为可能的机会就越大。在这四种理念的指导下,各自又衍生出无数的投资策略。我的理解是:这四种理念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基于这四种理念所衍生出的无数投资策略也是一样,投资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这四种因素都要参考。
二、关于系统的两个结论
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漏洞可钻,可以让投资者以某种投资方法获利,这是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的前提,这是证券市场生存的基础。这些漏洞有自然修补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者能长期从这些漏洞中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否则证券市场便会灭亡。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作为整体,投资者是向证券市场输送资源而不是获取资源,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与趋势投资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当前价值方法的失效导致了对成长概念的追逐,这是广义的价值投资。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对企业未来长期价值的判定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当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定。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于纯粹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得出结论说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投资正道。但事实恰恰相反。以价值投资长期取胜的闻名投资家寥寥无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在流传了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说明一点,就是他的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否则大量类似方法的采用就会导致该种方法的失效。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投资天才和超前判定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实际上,对真正成功的价值投资起作用的是个人的战略视角和超强判定力,这是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具有的,因此,也仅有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能够稳定的用价值投资获利。这就说明,要么大多数职业投资人和普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去甚远,要么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个伪概念。
趋势投资也是一样,国外的期货外汇基金对自己的技术模型都是保密的,因为模型在猜测走势时忽略了自身猜测对于走势的影响,技术模型被更多的投资者运用之后会改变股票原有的走势,造成依靠此模型的判定越来越不准确。
四、总结
【关键词】 价值投资; 审美疲劳; 上市公司; 市盈率
从近几年来看,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反映在上市公司上。当创业板新股刚一上市,就创下了新的纪录,个股市盈率高达几十倍,甚至百倍,远高于A股同期平均水平,让投资者眼花缭乱,令人费解。一般来说,投资者通常利用市盈率来估算个股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价值之间进行比较,然而,用市盈率来衡量个股股票的质地优劣是否准确呢?市盈率的高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令人惊奇的市盈率特征:静态市盈率与动态市盈率
所谓价值投资,最核心的、最根本的就是要选择具有发展潜力而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股票,而要选择好这样的股票,市盈率自然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市盈率越高的股票,收回投资成本的时间就越长,投资价值就越低;市盈率越低的股票,收回投资成本的时间就越短,投资价值就越高。因此,作为价值投资自然要选择市盈率低的股票,因为具有较低市盈率和大量现金,并且资产负债表健康的公司是理想的,价值股理论上可以提供稳定的回报,而通常较大的公司在低迷时期对价格的掌控要优于回暖期,价值股也更易分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盈率有静态市盈率与动态市盈率之分。具体而言,根据普通股当年年末的股价,除以年度财务报表反映的每股收益得出来的市盈率,属于静态市盈率,它反映了按照过去的每股收益率来判断的获取同等收益的成本的高低程度,该指标只能说明个股上市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证明将来;而新的一年上市公司业绩如何,不能依据静态市盈率,而要动态地对它作出新的估算。动态市盈率是以静态市盈率为基数,乘以动态系数,该系数为1/(1+i)n,i为企业每股收益的成长率,n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存续期。实际上,投资者在选择低市盈率股票时,应选择动态市盈率低的股票,把静态市盈率作为一种参考,即选择有持续成长性的上市公司。
一般认为,如果个股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市盈率指标,或者说用来衡量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大小,投资者很难根据市盈率进行套利,也很难根据市盈率来判断个股有投资价值或没有投资价值。实际上股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用市盈率一个指标来评判个股价格过高或过低是很不科学的。
二、让人困惑的投资目标:投资风向逆转与流行品种转变
价值理念盛行以来,寻找估值偏低的股票成为投资者的主要投资策略,但是实证分析发现,估值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数学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量化模式,在市场行为中与当时的筹码分布、投资时尚、盈利状况、国际估值状态等都有关系,仅仅从市盈率的表面高低上看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结论。事实表明,低市盈率未必可靠,高市盈率也未必没有投资机会,即使以预期市盈率比较也是如此。
这似乎是一个估值魔方,但估值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又具有科学性,带有文化和时尚的色彩,单纯靠数字是不能完全解释的。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尽管存在心理偏好、文化时尚等方面的差异,再好的投资目标如被过分追捧,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即百倍以上的市盈率已不具备明显的估值盈利空间,投资目标可能面临新一轮转移,同时要审视经济环境的变化,一旦这种观点在市场上形成共识,投资风向就会发生逆转,流行的品种便随之转变。
三、投资与投机的分水岭:价值投资理念与市场化的眼光
价值投资最早源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他指出,“投资是基于详尽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也就是说,价值投资是通过对股票基本面的经济分析,使用金融资产定价模型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并通过对股价和内在价值的比较去发现并投资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潜力个股,以期获得超过大盘指数增长率的超额收益。
此后,因股神沃伦・巴菲特成功的实践而把价值投资发扬光大,闻名于世。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计算的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因此,在评估一项潜在交易或是买进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应该先衡量该公司经营体系所有质与量的层面,财务状况以及可以购买的价格。巴菲特进行投资成功的秘诀就是独到的市场化眼光和耐心,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巴菲特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正是由于巴菲特等大师们的成功实践,价值投资逐步成为西方成熟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和方法。
由于股票的价格时时波动,公司年终每股净收益也会因为总股数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股票的市盈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由此可知,股价与利润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且反映了企业的近期表现。在股票供给有限的背景下,狂热地资金追求有限的优质股票,结果必然是价格的虚高。如果股价上升,但利润没有变化,甚至下降,则市盈率将会上升,股市出现投机性泡沫,且呈现出高市场估值,而高波动性、高换手率透射出了高风险。因此,投资者仅用市盈率作为投资决策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参考其他影响因素,注意比较同类股票的市盈率才较有实用价值,比较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时段的市盈率是靠不住的,但是,当投资者把握好了市场的供求关系,考虑投资的安全边际效应,在估值较低和企业的内在价值之间进行抉择,才是操作股票的最佳时机,且使过高的市盈率回归理性。
四、风险与报酬的权衡工具:投资风险与投资报酬的估价模型
估算投资者投资行为背后的风险和预期报酬的关联度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来验证投资者追求高报酬就必须承担高风险的代价。
价值投资者最常用的估值方法是通过贴现现金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利估价模型等方法估算股票的投资报酬及其内在价值,将其与股票的市价进行比较,从而决定相应的买卖策略。价值投资主要的盈利模式并不是资本利得,而是通过不断的现金分红获取持续稳定的回报;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价值投资主张买入并长期持有的策略,不主张频繁地进行换手,以获取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一,市盈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价格和价值关系的一个指标,其高低标准并非是绝对的。一般地,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就越高,即市盈率越低,其股票越具有投资价值,即使没有很高的成长性,低市盈率股票价值的高膨胀性依然让人称奇,风险也比那些浮躁的成长股低很多。市盈率上升潜力加上盈利改善,低市盈率股的股价增值潜力不可小觑。因此,投资者应在低估区域买进,高估区域抛出,但是,应当避免用市盈率单一指标来衡量带来的片面性。我国上市公司市盈率比西方发达国家高一些,是正常的,这与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上市公司个股优良业绩的支撑密不可分。
第二,市盈率虽然对个股价值的解释力较弱,但却被用作衡量股票市场是否有投资价值的最主要的依据,也是最为有效的参考指标之一。因为股票的价值与价格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既与居民投资方式的可选择性、投资理念、一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外汇管制、基准利率等制度性因素有关,又与股票的发行价、股本结构、股票的成长性等因素有关,还要考虑其可比性,对同一指数不同阶段的市盈率进行比较才有意义。为此,智慧型投资者明智的做法是不应将宝全部押在市盈率低的股票上,而更多的要关注股票的成长性、收益性、持续性、稳定性,发掘具有潜质的个股,否则过去的骄子,将变成今日的垃圾。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投资环境因素,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第三,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市指标,容易理解且数据容易获得,但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因为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会大起大落,这样算出的平均市盈率指标很不稳定,也大起大落,以此来调控股市,必然会带来股市的动荡。因此,专家们也对估算公式进行了调整,以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EBITDA)取代净利来计算每股收益,以企业价值(EV)加上债务减去现金取代市值,来计算市盈率,修正市盈率估算公式自身的缺点,避免市盈率变成市梦率,因为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将破坏和歪曲市场的有效性。为此,价值投资者在进行市盈率估值时,不妨可以借鉴专家的做法。
第四,过高的市盈率和离奇的造富效应会扭曲资本市场,导致信息披露失真,引发欺骗与腐败,助长只想“摘果”、不愿“种树”的投机行为,最关键是要强化“监管”。因此,要规避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诚信风险、估值风险、盲目炒作风险、股价震荡风险、中介机构不尽职尽责导致的公司质量风险、直接退市风险等,则需要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完善制度与规则,以及资本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监管效率与效果。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确立需要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价值投资真正占据主导之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会出现一个充满矛盾和困惑的过渡期,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会在不断的冲突和困惑中实现嬗变。为此,专家指出,股市泡沫肯定是有的,没有业绩增长作为保证,过高市盈率很容易形成泡沫,几乎所有行业都有泡沫,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泡沫能持续多久才是关键所在。因此,价值投机是价值投资时代的必经之路,投资者不妨与泡沫共舞,但是,在考虑使用市盈率指标时,应该注意与企业业绩提升速度相比如何,与企业业绩提升的持续性相比如何,与企业业绩预期的确定性相比如何。
【参考文献】
[1] 创业板满月平均市盈率攀高峰[N].上海证券报,2009-12-01.
河北金融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投资理财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摘要】
本文从投资者教育的困境出发,分析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指出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对于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差异化的理财教育内容和方式;设立理财理念教育的通识课程;开展投资者教育讲座等方式。
【关键词】
投资者教育;理财理念;财富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投资者”,但由于“投资者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投资盲目性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是给金融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理财理念教育是解决投资者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的困境
困境一:现代财富管理中强调投资者教育,财富管理者对投资者的教育往往时间短且存在很多难以很快解决的问题,比如投资者在被提示风险的前提下仍然陷入“跟随狂热”中或在同一个风险问题中反复,无法认清现状和目标。这是因为已经形成的观念和定势的存在,使财富管理者也陷入了反复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困境中,使财富管理的效率低下。因此,投资者教育仅仅在财富管理阶段开始还远远不够。许多投资者在接受了财富管理服务后表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等等。可见投资者也认识到了自身的投资理念的缺乏。困境二: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对理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实际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批改学生有关理财方面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和技术的角度,认为理财就是理财产品或投资股票等,存在很大的误区。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来看,个人理财选修课程报满的情况就反映出学生对理财方面却存在强烈的求知欲望。华侨大学对福建省几所重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情况及理财观念的调查中发现,有59.86%的学生希望能接受相关的理财培训及教育以便规划自己的财富,积累理财经验,有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偏低[1]。困境三:“互联网+”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理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理财服务,选择理财产品,坐等收益。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选择理财服务,如何选购理财产品,更不要说分析自己的情况后再选择了。而盲目选择的结果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损失,这种风险还会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快速扩散和放大,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也会让更多人丧失对投资和理财的信心,不利于理财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全社会的理性投资。
二、从国外理财教育的发展看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
(一)国外理财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早在1983年,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美联储与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银行家协会等政府组织及100多家企业一起组成了个人理财入门知识联盟(Thenationaljumpstartcoalitionforpersonnelfinancialliteracy),以提升美国年轻人的个人理财能力。该组织还给那些为提高年轻人个人理财素养做出杰出贡献的社团组织颁奖[2]。可以看到在国外发达国家,理财教育不仅仅是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而且也受到了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国内理财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理财”在我国出现也是最近10年的事情,而对于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更是起步晚,发展慢。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关于理财课程的开始往往是有限学科有限专业才设置,作为选修课程的一般也要求财经相关专业限选,这对于理财理念的普及非常不利。在走出校园后,往往是不具备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才更需要理财方面的帮助,他们不具备基本理财理念,对获取理财帮助的渠道又不熟悉,往往容易陷入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困境中。而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上在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事理财相关行业,而且即使是从事财富管理行业,作为财富管理者也并不需要样样皆通,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协同,借力于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实现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因此即使是财经专业学生也不必要求人人都精通财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理念教育则是必须的。
三、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
理财理念的教育现在已深入人心,很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教育孩子如何理财。但是这种理财教育应该说只是基本的财务或储蓄教育。在没有掌握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之前,理财教育也只能停留于此,也就是说受教育人在成为投资者的路上才刚刚起步。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投资者教育就是迫在眉睫的了,因为不难发现现在高校中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甚至期货市场上小试身手,他们对于资本市场的好奇和跃跃欲试使他们已经俨然成为真正的投资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也仅仅是好奇,出于非理性或是一种冒险精神。如果这样的投资者大量出现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通过一次次失败或者悔恨来成长,不论从效率上还是从资本市场的稳定角度而言都是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理财方面的教育,其投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18岁以后是人的投资理念的升华期,可塑性很强。孙凌霞,马国振等在《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投资者理财教育对其投资观念有正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投资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此时良好的投资者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理念,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投资机会时可以更好把握,面对诱惑时可以有效抵制,面对投资问题时可以冷静思考,找到自己和家庭所真正需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品。此外,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人对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一个学生的理财理念教育往往可以带来整个家庭理财观念的转变,这对于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正确的理财方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为社会输出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有责任对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投资者进行基本的理财理念的教育和培养,对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合格理性的投资者具有重大意义。
四、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对非财经专业开设有关理财理念教育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设置可以与财经专业理财课程相区别。比如仅就理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家庭财务报表等内容做讲解,也可以适当综合财务分析,消费心理学,行为金融学,保险学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在教材选用方面,可采用可读性强趣味性强的书籍作为课程用书,有利于激发非财经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理财课程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有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提示案例背后隐含的理财理念和方法。综合财经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既可以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又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可开设全校范围内的理财理念通识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定期在课堂中与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有区分,以适合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选择其适合和感兴趣的内容。
(四)在发生投资相关时事时,可临时增设投资者教育讲座,从时事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投资事件中的关键点和应遵循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方式对于财经专业或非财经专业的学生都较适合,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学时期是获得人生第一笔收入的最后准备阶段,是创造财富的出发点,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高等学校担当着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投资者的重要使命。投资者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是势在必行的,对大学生进行理财理念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徐丹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汤国英.高校学生理财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10-11.
[2]肖璐.美国个人理财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金融与经济,2006,(4):32-33.
[3]孙凌霞,马国振等.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9-11.
但是,与声名显赫的巴菲特相比,西蒙斯却罕为人知。即使华尔街的专业投资人士,也未必听说过西蒙斯和他所创立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一方面,他本人以及公司行事都极其低调;另一方面,其投资风格也与华尔街格格不入。西蒙斯的公司不从商学院雇用职员,也不青睐华尔街的高手,他的团队充斥着大量的数学、统计学和自然科学的博士。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同,西蒙斯称自己为“模型先生”,依靠数学模型和电脑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巨额基金,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
可以说,巴菲特的投资显示了老练投资者在敏锐洞察力基础上的投资艺术,可以归为“定性投资”;而西蒙斯的投资则体现了基于模型的严格理性,可以称之为“定量投资”。
那么,西蒙斯投资制胜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定量投资相对于巴菲特的定性投资又有怎样的特点,他是否能像后者一样,也成为广大投资者心目中的股神呢?
从数学家到收入最高的基金经理
西蒙斯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他与陈省身一同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几何定律,并于1976年获得了数学界最高荣誉――全美数学科学维布伦(Veblen)奖。同时,西蒙斯也是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于1982年创立了文艺复兴科技公司,1988年3月推出了大奖章基金。在随后的17年中,该基金年均回报率近40%,在对冲基金界堪称传奇。
西蒙斯出生于波士顿郊区牛顿镇的制鞋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数学。195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就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博士学位,仅一年后他就成为了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1964年,西蒙斯辞去教授工作,为隶属美国国防部的国防逻辑分析协会进行代码破解工作。但由于反战,他又回到了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数学系主任,并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在此期间,他与陈省身于1974年联合发表了著名论文“典型群和几何不变式”,创立了产生广泛影响的“Chern―Simons”理论。
西蒙斯很早就与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1961年,他就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投资于哥伦比亚地砖和管线公司。在伯克利,他尝试进行股票交易。1978年,他离开石溪大学创立其第一个私人投资基金Limroy,该基金投资领域广泛并主要采用基本面分析方法来指导投资。
10年后,他关闭了Limroy,并于1988年3月成立了大奖章基金。该基金最初主要涉及期货交易,第一年的基金盈利为8.8%。但1989年则开始亏损,这使得西蒙斯不得不在1989年6月份停止交易。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西蒙斯和他的合作伙伴――数学家亨利・勒费尔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由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这一转变,宣告了西蒙斯时代的来临。
“模型先生”的成功秘诀
1998年俄罗斯债券危机和2001年高科技股泡沫崩溃使得许多知名的对冲基金走向衰落。老虎基金被关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几乎破产,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大幅缩水。而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从1988年成立到 1999年12月获得了2478.6%的总回报率,平均回报率超过34%,位居同期第一;第二则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其总回报率只有1710.1%;而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仅有9.6%的增幅。尽管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所收取的费用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但其为客户创造的财富却遥遥领先。
西蒙斯投资策略的核心是模型,这也是其获得成功的秘诀。事实上,西蒙斯对数学和模型的执著程度近乎疯狂,公司近200名雇员中有三分之一是拥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的顶尖科学家,涵盖数学、理论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统计学等领域。该公司既不从商学院也不从华尔街雇用职员,这在美国投资公司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与巴菲特一样,西蒙斯也不迷信市场有效。同时,作为数学家的他也深知,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
由于西蒙斯及其基金从不透露其交易细节,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使用了怎样的模型。事实上,就连最优秀的数量型对冲基金经理也无法弄清西蒙斯的模型究竟动用了哪些指标。但是,西蒙斯和其他对冲基金至少有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可能有助于解释大奖章基金缘何获得高收益并在危机中独善其身。首先,如西蒙斯所说,他们不利用或者极少利用杠杆。如果不利用杠杆,就可以将投资的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由于财务杠杆放大投资规模所造成的流动性问题,是导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的罪魁祸首。其次,西蒙斯的基金没有采用对冲的方式,如他本人所说:“我们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我们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第三,快进快出和流行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短暂的,因此公司依靠活跃交易赚钱,这样的操作减少了公司可能面临的损失。
当巴菲特遇上西蒙斯
在成千上万种投资策略中,巴菲特和西蒙斯无疑是两种值得称道的典范。那么与巴菲特的定性投资方式相比,西蒙斯的定量投资是否更优呢?
定性投资以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为基础,配合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参考各类研究报告。其组合决策过程是基金经理综合所有信息,结合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和公司前景,利用主观判断及直觉来构建组合,以产生超额收益。由于需要由决策主体基于多种信息进行判断,其决策的时间可能比较长,适合于长期的战略投资。
而定量投资的本质是对定性思想的理性应用。定量基金经理基于对市场的理解,提炼出能够产生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投资思想,并用历史数据验证其思想的正确性,由系统根据提炼出的投资思想,在全市场挑选出符合标准的股票,并通过对收益、风险的优化,建构最优股票组合。
定量投资相对于定性投资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相对于人脑而言,定量基金经理所借助的现代计算机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快速地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具有更大的投资宽度。其次,系统化的组合构建能够最小化人的情绪对组合的影响,更客观地体现基金经理的投资思想。因此,定量投资决策的速度快,比较适合于短期操作或投资战术的实施和调整。
金融市场定量投资基于历史和模拟数据得出的统计规律,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缺陷。历史数据的统计过程往往会忽略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这些事件随着时间的积累和环境的变化,发生的机会可能并不像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那样小。如果一旦发生,将会改变整个系统的风险,造成致命打击。因此,俄罗斯金融风暴、高科技股泡沫崩溃等等这类金融市场上的“黑天鹅”出现时,缺乏灵活性、流动性的定量投资策略就会遭受巨大损失。
毫无疑问,西蒙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研究成果在定量投资领域绝对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并且其具有稳健的风险规避意识。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也许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的是巴菲特的投资方式。因为这是一种我们能够理解并且可以实施的投资方式。当然,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并非机械的和固定的。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检验、调整策略,积累经验,磨炼自己挑选股票和选择入市、出市时机的慧眼。当然,投资者也需要更理性地实施投资策略,运用定量方法,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投资操作的理性和规范化程度。
谁是股神?
也许有人会问,西蒙斯的出现是否会撼动巴菲特的股神地位?他的定量投资能否像巴菲特一样受到普通投资者的推崇?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巴菲特类的投资人称为“大众投资家”,他们的投资理念容易被普通大众学习并复制。而大多数对冲基金的投资手法都隐藏在黑箱之中,不具有普及性,甚至不能被其他对冲基金所复制。我们所了解的一些对冲基金的操作细节也是在老虎基金、LTCM等公司破产或被接管之后才为市场所知的。
关注证券市场的大部分投资者其实都是中小投资者,而媒体和监管层的关注重点也是更多地指向与中小投资者相关的共同基金等公开产品。所以,西蒙斯及其基金被公众、媒体甚至华尔街所忽视并不奇怪。
基于此,我们认为西蒙斯不太可能成为大众心中的股神。巴菲特所采用的投资方法以及大部分信息都是大众投资者可以利用的。他被投资者奉为股神不仅仅是由于其骄人的投资业绩,还因为他的投资理念是普通投资者可以学习参照的。
简单地说,博格先生在基金界的地位与巴菲特在股票界的地位差不多,他是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世纪四大“投资巨匠”之一。
这位基金教父在今年4月初接受CNBC的采访时认为,股票市场未来十年的表现会超越债券市场。但是,他非常担忧现在美国的财政政策,并且倾向于认为美股还会经历两次50%的下跌。
基金教父
约翰・博格是投资界的传奇,他的杰作是创立了先锋共同基金公司(Vanguard Group),然后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和最受尊敬的基金公司。先锋公司在成立之初的资金只有1100多万美元,但现在的规模已经接近万亿美元,是美国的超级基金集团。
先说博格先生与共同基金的故事。他1929年出生于美国的新泽西州,比巴菲特大一岁。实际上,他与共同基金的缘分始于他的大学时代。上世纪50年代初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学的是经济学。可是在大学期间,约翰・博格却被共同基金所吸引,以至于研究论文都是做的有关基金的选题。
后来博格的基金论文被他的普林斯顿校友,同样是基金业的先驱者沃特・摩根看中,于是摩根就把他招入了自己的惠灵顿基金(Wellington Management)。博格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3年,学到了很多投资管理与基金方面的经验,当然为他创立先锋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绝对是一个美国的基金史上值得铭记的年份。那一年,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写下名篇《对批评的挑战》,提出“被动的指数可以比绝大多数积极的基金管理人业绩更优秀”的观点;那一年,芝加哥的美国联邦银行根据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设立了一个公共信托基金;同样是在那一年, 约翰・博格成立先锋,而且定下公司的发展方向就是指数基金。
“投资界的良心”
事后看来,当时博格的决定极具超前意识,而指数基金也是他成功地改变基金业的最核心的武器。但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博格在1976年设立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500,但是15年后指数基金真正取得大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翰・博格的投资哲学就已经是倡导抓住市场的回报,通过投资涵盖宽泛的指数基金来获得回报,这些基金没有费用和佣金,具有低成本、低换手、被动管理的特点。他坚持向个人投资者推荐指数投资是最好的策略。
但是,那个时候市场并不欣赏这种简单的投资理念,强烈地偏好主动管理,甚至称指数基金是一件“博格的荒唐事”。直到美股从1987年开始长牛,而时间也证明指数投资的优势之后,博格的指数基金哲学才开始走向成功。
后来,就连美国的超级股票交易者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都给了博格投资方式最大的恭维,他表示“经过一辈子的选股后,我不得不承认博格关于指数投资的观点,让我更想加入他而不是击败他”。
博格用他推崇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投资,为数百万的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带来很好的收益。巴菲特一向把指数基金作为上乘的投资选择,他说,博格以他独一无二的投资理念在基金业中掀起了一场运动,最终使得美国的投资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
传记作者罗伯特・斯雷特是这样描述博格的,“他总是富于革新、打破习俗,永不妥协地致力于他的创业理念,永远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到首位。为了实践低成本、以客户为导向的基金投资,他总在建设性地批判这个行业。”
博格先生还是先锋旗下的博格金融市场研究中心的主管,他坚持写了很多发自肺腑的有关投资的文章,而且还做过很多次的演讲。因此,他还有一个称号是“投资界的良心”。
既然,“良心”再次开口说话了,作为投资者的我们,还是好好听听吧!
“我们还会经历两次50%的大跌”
C:我们一直在猜测,什么时候个人投资者才会重回股市。但是,你现在告诉他们未来有可能还会下跌50%,那你怎么劝导他们来投资呢?
JB:规劝投资者去做什么,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我只是告诉他们,就像我以前说过很多遍的那句话――保持航线。现在不是让你把钱投入到股市上,而是让你做个一辈子的规划,你要有规律地投资,你要把钱一部分投到股票上,另一部分投到债券上。
我想,如果在航行中用一个能保证你安全的锚来对抗逆风,那么面对下跌的时候你就会心安得多。因此在下跌市中,一个平衡型的基金将会起到保护你的作用,而且能帮助你远离行为上的错误。所以,选择平衡的投资,然后忘掉其他的噪音。长期来看,那些噪音只不过是一些傻瓜讲的故事,它们响亮而急躁,但是毫无意义。
C:你认为,从现在的市场状况看,我们(美股)正处在一个下跌的边缘吗?
JB:尽管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但是没人能够准确地预测股市,至少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C:是否可以这样说,个人投资似乎在选择进入股市的时机上总是踩不着点?
JB:从正常的周期来看,事情的确如此。你不要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个人投资者在2009年2月份的低点时,抽出了大量的钱,而这次所有的市场都上涨了100%之后,他们又回来了。在成功的投资中,这是十分反直觉的。如果所有的基金投资者都开始涌向股市,那对市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当道指重回14000点的时候,我会适当地保持一份冷静。
C:作为一个经历过很多市场涨跌的投资者,你是否会担心我们(美股)这次恢复得太快了,股指上涨得有些过了头?
JB:不,一点也不。这次复苏,我们实际上花了四年的时间。从历史上来看,这也是股市从大崩溃倒恢复要经历的正常时间。也就是说,没有必要担心今天或者明天的股市表现如何,真正需要寻找的是十年的机会,不过这点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但是,我相信你在下一个十年持有股票会有很好的收益。
我们可以这样来算一笔账:现在的分红收益率是多少?大约在2%左右吧。而未来十年每年的盈利增长会倾向于达到多少呢?这个数字应该和名义经济增长差不多,比如5%左右(这个预测可能稍微有点高)。因此,下一个十年股市会有7%的基础投资回报率,换句话说就是你的投资将会翻番。
C:那么,你担心美国政府吗?你担心目前政府缺乏纪律的财政状况吗?
JB:当然,我会担心。可是这又会让事情有什么不同呢?我非常担心美国的财政状况,但现实是我们总是会担心些什么。就像唐・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人,一种是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人,而前者将会带领我们穿越这些时光。解决现在问题的方法是,让经济增长来对抗赤字,如果经济增长程度足够,这就不是问题,但我现在不能告诉你这一定会发生。我也觉得我们必须要在社保和医疗政策上做一些长期的改变。目前的情况是,华盛顿需要更多的勇气,但你知道这并不容易。
C:最后一个问题,当人们讨论为什么市场会到现在这种局面(美股创新高)的时候,你认为美联储与此的联系更大呢?还是实际经济基本面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