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1引言

德育工作一直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当中。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德育工作开展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更加严重,其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加注重实效性,并且要结合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是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农村地区由于本身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并且师资力量有限,整体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

2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我们国家的接班人,学生本身需要具有文化知识和道德品格修养。学生必须要对自身的责任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学生成长之路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学生正确成长方向的指路灯。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素质、道德品质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并且逐渐系统地开始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来看,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如果忽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难以为学生的日后成长打下良好的铺垫,并且更高层次的教育效果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好像一张白纸,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与可塑性,合理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还存在着整体条件制约严重,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失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等问题。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德育工作的投入和教育水平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本身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则不尽如人意,整体教学层次和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较大。从客观角度讲,农村地区的小学整体办学能力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甚至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其基本教学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德育的工作开展就更加举步维艰。现代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就业形势的发展,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受到的家庭教育程度十分有限,很多儿童的父母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大多数的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监护。受限于思想意识和素质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则只关注于基础的生活物质保障和安全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意识的成长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放养特点。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其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整体措施和对策。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儿童的身心教育没能得到合理的引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思想意识较为落后,其不能与学校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而导致了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了衔接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突显,进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就缺乏了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

4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思路

第一,学校教育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学要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引。虽然农村地区的学校受限于经济水平,其整体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但是文化氛围的建设则与硬件环境的关系不大,学校内部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的宣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的学习。学校内部也要对学生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制度进行完善和制定,对于学生的自身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学校要对于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相应的实践内容,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对道德文化进行感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二,家庭教育方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本身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且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农村地区由于其环境较为特殊,留守儿童的现象较为普遍。父母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与孩子进行联系沟通,并且经常询问教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勤奋、努力、认真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并且互帮互助、不骄傲、不攀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性。家长的行为对于孩子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自身言行的自律性,不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自身要多对孩子进行引导,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消除孩子的不良习惯。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要多疏通和引导,与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慢慢地接受和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

第三,社会教育方面。现代社会舆论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德育工作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在农村地区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社会力量要予以全力的支持配合。针对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社会力量可以组织相应的捐助,提高整体教学硬件设施水平。社会教育也要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联合,配合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为其提供良好的德育活动实践平台,扩展学生的眼界,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证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针对于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我们要提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强联合,打造三位一体化的德育体系,真正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开展水平,为农村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铁,黄美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03)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德育;创新

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面向大众、面向社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2006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再次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借此东风,各高职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无论从物质层面、育人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校企合作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拟从德育的角度谈谈校企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所谓校企合作,主要是指职业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是指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这种模式在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在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在我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简单地说,所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目前这一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办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德育创新的思路主要也是发挥校企优势,实现共同育人。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相结合

学校的德育资源主要有育人的良师、丰富的图书资源、相对简单高雅的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具有学校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企业的德育资源主要有优秀的企业员工、独特的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

1.学校德育资源的优势

(1)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育人经验,学生从老师和书本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理论知识,这是德性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就没有自觉的道德行为。“一件事情如果是道德的,那么行动者必须具有一个自觉的道德意图,而这种自觉的道德意图显然要依赖于道德认知”。[1]56

(2)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充满书香的校园、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等对学生素质的养成作用是企业无法替代的。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有关品德、行为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较大。

2.企业德育资源的优势

(1)优秀企业员工身上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为人处世经验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些品质和经验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品格,是帮助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宝贵财富。

(2)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充满着生产气息、社会气息、功利气息和现实气息等。职场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迫使学生必须尽快成熟起来,环境的磨练也能使学生很快走向成熟。企业文化使学生对职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加深。

(3)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以服务生产、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同时促进员工的发展。其对员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及利益导向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种职业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种影响比学校的教育效果要更加明显。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对学校来说,主要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如可以把优秀的企业员工请到学校来,结合他们的实践经历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适度借鉴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人才;在一些行业特点鲜明的职业院校可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思想。我们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开讲座,和学弟学妹们谈理想、谈人生、谈道德……;按照铁路特点开展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尝试均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除以上做法外,还可以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开展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把学生转变为“准职业人”。学校的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制度、管理及文化,以便于在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设计企业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能做到这一步,校企合作将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相结合

学校主要是一个知识课堂、理论课堂,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人文学术氛围相对比较浓厚;企业则是一个生活课堂、实践课堂,具有开放性特点,是一个现实的教学情境。实现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的结合是德育回归生活的最佳路径。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也有人把这种人才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要有高素质,又要有高技能。从现实来看,现在的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注重个人的业务能力,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等。因此,学校必须对德育内容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觉得德育课亲切、可信。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和企业实际,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切忌空洞的理论说教。可以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讲政治、讲经济、讲法规、讲道德与职业道德等,同时注重发挥企业这一社会课堂的作用。因为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不仅指向知识、理论内容,而且更多体现为人生、职业、生活、社会的实际问题。在工学结合中,德育才能更好地和学生的就业、工作、生活、发展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学生、职业、社会的真实要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社会生活是学生认识道德及其教育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困惑、冲突和挑战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学生的道德知识才能真正内化,道德观念才能切实确立,道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4]在企业课堂里,学生们会遇到许多在学校无法遇到的问题:人际交往、做人、做事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经验会不断丰富,道德判断和抉择能力会不断提高。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道德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5]183从德育工作看,在企业课堂里,重点应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规范教育、职业纪律教育以及国情、社情教育等,这些内容虽然不少都隐含在岗位职责、行业规范、用人标准、劳动纪律和其他企业文化之中,但还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此外做好以下德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学生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岗位不适应问题、生活不适应问题、安全问题以及其它矛盾和纠纷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适应社会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惑;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实践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指导学生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三、校企两种德育途径和方法相结合

从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看,企业主要是管理育人、制度育人、文化(企业文化)育人、经验育人、生产育人等,主要属于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学校则主要是知识育人,以及与企业不同的管理、制度、文化育人和人文素养的熏陶,主要是知性德育。从品德形成规律看,认知和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自觉的道德行为依赖于道德认知,道德认知的最终目的则是道德行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毕业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对许多问题仍然属于一知半解,对社会、职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更是需要教育和引导。从素质来看,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礼仪规则,培养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具备初步的职业素养等是学校德育应该而且可以完成的任务。但是,学校和社会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仅靠知性德育和校园环境的熏陶无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人才,这里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差别问题,也有一个从知到行的转化问题。因此,注重实践和行为的养成是德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完成这一环节主要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与交往中,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实现的。它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点、道德信念;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思想、情感、行为”。[5]356社会思想和道德的内化一方面可以在学校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企业进行。而外化过程在企业和社会中进行将更加自然、效果更佳。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具有约束和养成作用,企业文化对学生具有熏陶作用,生产实践和现场工人传递给学生的是直接的社会经验。因此,参加工学结合,在企业这一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经受磨练,检验在校期间所学的思想道德,进而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捷径。它可以帮助学生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迅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完全符合高职教育期望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无缝对接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4.

[3] 刘树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定岗实习

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企业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企业的文化、管理、技术和实际生产业务,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高职业人才素质的目标。同时,企业也希望针对本企业的业务情况和特点优先培养适合本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有效保障人才供给的稳定性。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连市在“十二五”规划别提出“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对我市的产业升级和职业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抢抓机遇,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满足“全域城市化”发展中的人才需求。随着产业布局调整和人力资源整体状况的变化,乃至“用工荒”的出现,也促使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怎样使企业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目标在于为学生营造具有企业氛围、创建真实生产情境、进行岗位实践技能训练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的文化、管理、标准、技术和实际生产业务,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培养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快速培养合格实用人才的捷径,也是企业积蓄、吸纳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大连经贸学校经过数年校企合作,已经走出一条生源人满为患、就业供不应求,企业排队等待的良性发展之路。下面以大连经贸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合作为例浅谈我们的做法:

(一)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多次组织校企合作洽谈会,探讨合作专业。双方确定开设“电气应用技术”专业,分“船体焊接”和“船体装配”两个方向,共同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每年要组织一次校企合作总结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办法,推动校企合作稳步开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对接,成功搭建起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二)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共建电气焊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和技术人员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同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聘请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训基地指导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保证员工的可靠供给,并借助校企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企业的技术工艺、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就业率高,稳定性好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紧密合作,争取企业提供的更多的实习工位,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并为企业优先培养急需、特种人才提供可能。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造船厂领导安排安监局领导和造船厂安全员为学生进行2天的进厂前的安全培训。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安全和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学生就顶岗实习。造船厂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带领学生参观厂区环境和工作环境,并叮嘱学生在工作中安全第一,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已有4届260人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企业储备一批技能型人才。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四)通过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的融合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技能人才。学校针对企业岗位要求,做好“订单式”课程开发工作,与企业共同开发制定专业标准,开办“企业冠名”班,有效利用企业技术、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多地通过校 “订单式”培养,录用新员工,满足生产、经营、服务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为每名学生安排师傅,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师徒协议。同学们通过实习对自己的所学的专业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还设立“学校冠名”班组,为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生组建成立了“经贸一班”、“经贸二班”,“经贸一班”的班长就是08级电气焊接专业刘德建。学校的“班级”到企业成为“班组”。体现了学生的双重性,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到企业员工,使骨干学生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

三、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

以学校为主体,借助校企交流平台,由学校和企业一对一的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工厂、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和工艺研发服务中心。共建的基地和研发中心可以建在学校里,也可以建在企业中。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设备、设施等条件组建;共建基地所从事的业务既是真实的生产业务,也是学生实训和教师研发的任务;共建基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由企业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共同组成,基础员工主要是在职学生。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宣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努力打造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二)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活动,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发津贴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同步教育网络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政教简报》,每月出版一期,及时传达学校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网络

(四)加强三困生帮扶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三困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政教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三困生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同时利用10.19救助捐款、彩票基金和国家财政资金救助学生达三百多名,救助金额达三十万多元。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一)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

(二)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

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进一步细化无缝管理,重新制定一日常规的评分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清洁卫生、自习、就寝违纪情况的检查评比落实到位。采取定岗定人定点检查的方式,对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布置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三)充分发挥值班人员、督查人员、学生会、班级干部的值日监督作用。一学期来,各部门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值周工作到位。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三、细化德育活动,切实转变校风

(一)安全第一,加强教育,防患于未然

本学期先后进行了安全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安全疏散演练,消防安全演习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安全教育,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家长会

本学期,成功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家长出席率达90%。在家长会上,校以具体事例宣传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布置教室,主题鲜明突出。每月印发了家教联系卡及时通报学生情况,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

(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本学期,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工作安排,政教室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德育活动:“首义精神耀千秋”系列活动,“永远跟党走”建党91周年庆祝活动,“我身边的榜样”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爱心·亲情·感恩”主题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大大推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爱国、爱党、爱父母、爱自己。

总之,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如上下楼梯不按要求去做,成在安全隐患;学生抽烟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弃脏物,这也是造成学校卫生状况保持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班级之间存在不平衡,班风、学风参差不齐,某些班级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抓常规、促养成、重实践、创品牌”为理念,以“责任教育为”特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学校进行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德育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这就要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到操作做到全方位联通,以达到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

二、狠抓养成,开展活动,锻造身心。

1.进一步抓好三个常规活动,精细日常规,落实周常规、月常规,使德育活动序列化。

(1)加大阳光体育大课间(含冬季跑操)活动的管理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打造特色大课间,进一步规范旗操——“我们的旗帜”。

(2)坚持开展好课前歌和国学“521”活动,12月份开展了合唱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技巧;依托我校的“诗书同步”特色创建活动,在全体学生诵读经典的基础之上,进行“国学521”的诵读,精选经典国学名著中的箴言名句进行诵读,每周一句,学生做到诵于口、记于心、付于行。

(3)每周一、三、五开展 “道德午餐”及红领巾广播站活动,做到“午餐”有营养,周周有主线。

2.加强主题德育活动。做到德育活动月月有主线,养成教育周周有规划。八月份开展了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九月份开展了“教师节”感恩活动,让孩子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懂得感恩也是一种责任。大队委换届选举。十月份开展了“庆国庆”系列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新生入队仪式;同时学校开展“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发动广大队员走进社区,为社区打扫卫生,向困难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培养学生“关心献他人,爱心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平时生活中延续渗透,让孩子们在“心手相牵,情暖人间”的爱的宣言下茁壮成长;十一月份开展了“民族团结系列教育活动”;119消防日活动、“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十二月份开展“缅怀先烈,爱我中华,唱响红歌”校园合唱节,为学生搭建多项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孩子的身心得到极大的锻炼,包括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欢乐共处,包括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信任、支持和合作,更包括责任感、自尊、仁爱、理解、宽容、等人的品性的养成。

3.凝心聚力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

(1)养成教育,培养习惯。学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推行领导班子带班制、红领巾值岗制度,结合新《中小学生守则》,完善了《白旗中心校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从每一天的规范入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校德育少先队大队部通过向学生发出“三爱三节”的倡议,教育孩子节约资源,组织和引导孩子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将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系列化。         

(2)细化制度,全面评价。充分利用“种子评价”载体,值周领导、教师、学生三层管理,采取扣分送达制、违纪通报制,激励导向作用明显。尤其上放学路队整齐、东楼梯秩序大有好转。

4.兴趣小组,聚集灵气,灵动成长。

要底气更要灵气,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学校创造性地提出通过兴趣小组创建,课堂亮点打造,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秉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开设了国学、书法、绘画、合唱、三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跳绳等兴趣小组,着力打造“快乐校园”和“书香校园”使之成为学校特色。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掌握一项特长,学生变得有灵动,有生气。我校陈玉锦同学的书法作品,获得吉林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作品类小学组二等奖。刘津竹同学的美术作品《森林卫士》获得吉林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作品类小学组二等奖。舞蹈《小亲疙瘩的向往》获得吉林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兴趣小组创建给学校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动力,使学校既保留了原有的教育精髓,又开创了艺术教育的新思路,还满足了社会、家长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三、优化环境,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

开学第1周进行班级环境卫生联合大检查。实施“我的地盘我负责”班级管理问责制,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责任意识。9月份开展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最美班级评选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四、创建特色,践行责任,快乐成长。

本学期我校将“责任教育”确立为学校特色德育,学期初,举行了“责任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并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入队仪式等形式,立足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课堂教学,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的主题教育。

反思与不足:

1.常规管理规范不够,养成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2.德育活动实效不足,缺乏触及学生灵魂的德育活动。

3.特色活动系统不强,行色匆匆、蜻蜓点水,缺乏监管与评价。

4.德育思路主线不清,零敲碎打、盲从应对,缺乏自主性。

下一步工作思路:

以 “抓常规促养成,抓特色强素质,抓活动出效果,抓薄弱有突破”为总体工作思路,以“责任教育”为特色,以创建“快乐校园”、“行为规范特色班”为主线,做到日常工作有规律,特色活动成系统,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工作目标 

(一)规范常规管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增强活动实效,注重实践触及灵魂。

(三)抓实活动主线,探索特色德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