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参考、借鉴,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信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要求教师要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结合本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下面我谈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热情,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小学生自控力差,学习往往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意识地学习。在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如小学低年级小朋友手小,鼠标拿不稳,操作时有好多小朋友是双手操作鼠标,为了使他们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除了让他们玩“纸牌”、“空档接龙”游戏外,我还从网上下载一些鼠标练习游戏。如“比比谁的耳朵是最好的”的游戏,让他们听辨一下双击的声音特点,然后通过让学生用“扫雷”、“猫狗大战”等游戏来练习单击,双击的能力。这样,在游戏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智力的锻炼,也提高了灵活操作鼠标的能力。
又如学习指法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 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
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让学生学习新知。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先导的方式。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通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使其知之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给学生以“鱼”而是教会学生去“渔”。
三、实施课程整合,促进学科知识的多元化发展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信息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的新型课程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必须与其他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
例如,在Powerpoint一章的综合练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我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围绕主题,恰当组织各种多媒体信息;注重演示文稿整体风格的统一。并采用电子作品及交流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价。
首先要求学生学习对周边生活、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 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主动地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可利用课余、双休日对本地 的环境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并通过读书、上网、社会调查活动来积累环境保护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对环境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分小组制作电子作品, 并进行交流答辩。在活动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完成这一课题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制作电子文稿的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环境观和 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34-01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农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不能好好掌握信息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将难以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被教育部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的几年里面,中学信息技术将会逐步发展成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课程整合”等重要责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何在课堂中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谈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是有很大兴趣的,一开始,上信息技术课时有着好奇心,但随着学习慢慢的深入,学习热情会慢慢下降,因为有些内容需要重复练习,有些内容枯燥无味。教师必须讲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1、结合现实生活,把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计算机及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通过跟现实生活对照讲解,让学生觉得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一致。
2、任务驱动操作实践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在这个任务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比如:在如何申请免费邮箱这一堂课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上课一开始,我提出一个情境:你对你们的老师有意见吗?或有话要对老师说吗?很多学生好像想说,却又吞了回去,我猜学生肯定是觉得有些话不能当着众人讲;接着我又问,你们的父母是否在外工作?想对父母说说话吗?这时,学生便开始有人举手,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说,现在信息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把我们的心里话发给自己想要倾诉的人,实现彼此交流。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要求学生申请一个邮箱,并参考其他同学在网上申请的一个免费邮箱给一个指定的邮箱发送邮件,看谁最早完成。在这样不断的刺激下,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完成了“任务”。
3、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从教师的演示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观看了操作流程后,然后自己动手上机操作,这样就能很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努力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就需要在引入问题和设计学习活动上下功夫,开题引人入胜、学习活动生动活泼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1、巧妙设计情境引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为引入,决定了一堂课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力求通过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事物来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比如讲授如何从网上下载软件,书本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这些内容枯燥无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先用“酷我音乐盒”播放一首流行歌曲,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并对此产生了好奇。但学生机上没有安装“酷我音乐盒”软件,于是,课题就自然地引入了。
2、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激发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信息活动能力,也就是培养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是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并不满足,对计算机的诸多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同时巩固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 邢麦会. 浅谈教学方法的优化 学知报 教师版,2012 35.
关键词:信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49-01
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设计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计算机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 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因为有些同学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很多同学小学,初中都学过,所以他们觉得上课太乏味,课堂上的内容都知道,除了课本知识外,可以适当的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多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有时会选一些同学示范操作,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
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控制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 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 把握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学生、资源、内容 ,采用“注重任务驱动 , 注重实际操作 , 以学生为中心 , 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渠道 ,坚持上每节课教学内容都提出一项典型“ 任务”, 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完成所提出的具体“ 任务”。具体教学时强调教师精讲 ,让学生随机实际操作 , 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 从而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
初中阶段是教育的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最容易沉溺网络游戏,如果不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则可能埋下巨大隐患。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是学生的引路人,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建立亲如朋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钻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江苏省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中第2章第1节指出: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必须明确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教师可以展示实物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硬件,可以从学生聊天、上网浏览和游戏等有吸引力的话题入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软件,并鼓励他们不懂就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单元学习过程的设计置于强大、有趣的学习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在尝试中获得学习的喜悦。讲授《在 Powerpoint 中插入图片文件》一课时,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系列精美的晚报,并伴有精美的文字和各种各样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产生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产生求知欲。此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如何通过软件作出这些美观、漂亮的图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Powerpoint 中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并能进行相关的制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能力。
2.加强课堂问题研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和释疑解难的机会。具体实施中,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在讲授网页制作FrontPage时,可以采用分工合作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分别搜集素材,然后共同完成一组网页。同学之间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展示网页的时候允许其他小组提出问题,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培养学生探索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任课教师应创设有序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处理大量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结合计算机教学本身手段先进、硬件设施更新快这一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以免学生沉溺游戏。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使学生能够大胆突破,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提出创造性见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课多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老师讲解为辅。而初中生的思想正处在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为了构建自主性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师应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例如在上ACDSEE的图像编辑器时,老师应先给学生演示书上的例子――在一幅图像上添加白色的矩形蒙板,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在实践摸索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反映。
在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堂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早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新的学科特色。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满足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一名信息技术的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1)工具性:就像语文识字和数学加减乘除一样,计算机的基础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每一个人工作的必备工具;(2)变化性:计算机的诞生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信息技术也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更新,许多新的内容将在本学科内出现;(3)技术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分别在理论和技术应用领域进行知识传授,都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性;(4)实用性:不论是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日常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基本特点,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科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接触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实现应用创新的目标。
一、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先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要求教师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们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工具性学科,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况且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都难以做到了如指掌、面面俱到,因此有时课堂上出现学生知老师不知、老师这么认为学生却那么人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清醒、冷静、正确、客观、理性和辩证的认识。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彻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带给我们的桎枯枷锁,才能真正营造相互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课堂氛围。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必须彻底放弃对师道尊严的某些狭隘而执着的理解,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的体温、质疑和异议。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性来源于创造欲望,创造欲望要用积极的手段去激发。在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教师上课只介绍一种论点,并将这种论点当作结论性的东西告诉学生,不允许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质疑的空间。例如,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的问题虽然有一个通常的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的因素。历史上围绕这个问题还有过不小的争论,甚至到了诉诸法律的地步,但我们大多数教材连提都不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具体进步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艰苦和乐趣的机会、让学生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认识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个地错过了。第二,概念或理论的教学从例题的选择、分析、求解到课后习题的布置全部由教材或教师单方面实施,剥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权。例如,演示文稿的制作讲解完了以后课本上早就给学生准备了几道练习题,对作品的内容,很多学生也不再去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学习和生活中还能解决什么更好的内容,很多学生也不再去思考用所学知识再学习和生活中还能解决什么更好、更有意思的问题。要做“自我简介”,“我的相册”全都一个模式,师生双方死扣课本。因此,一些学生遇到教师不明确布置作业的情况时,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要允许教师和学生享有自己的选择权,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
3.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示和诱导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是讲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介绍更深层次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介绍一些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逐步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此之快,使得有些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宁可少讲一些具体性的知识,也要把带有着理性的内容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