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痫病发作急救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癫痫;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4-01
1安全护理
1.1癫痫大发作后缓解期的安全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恢复情况,有无头痛、疲乏或自动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纠正缺氧状态;协助患者取舒适于床上,并加用床档,防止坠床;室内外保持安静,减少护理治疗操作对患者的打扰,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休息;保证患者床单位清洁、干燥。
1.2患者住院期间的预防性安全护理
1.2.1室外环境保持安静,门窗隔音;病房应远离嘈杂的街道、闹市、噪音轰鸣的工厂和车间。探视时应限制家属人数。
1.2.2室内光线柔和、无刺激;地方宽敞、无障碍、墙角设计为弧形、墙壁有软壁布包装,地面铺软胶地毯;床间距应在6m以上,床两侧有床档,床档应有床档套包裹;有轮床应四轮内固定。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床旁桌上不能放置暖瓶、热水杯等。
1.2.3.定时正确评估,预见性观察与判断是防止患者发生意外的关键。
入院时一定按评估内容仔细询问知情人(患儿父母、成人配偶等)患者癫痫发作史,根据患者癫痫病史掌握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发作规律,预测容易发作的时间。
1.2.4.使用防止意外发生的警示牌 通过评估,对有癫痫发作史、外伤史的患者,在室内床头显著位置示“谨防摔倒、小心舌咬伤、小心跌伤”等警示牌警示,随时提醒患者本人、家属、医务人员患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时刻做好防止发生意外的准备。
1.2.5.使用防护用具 患者病室外活动或到相关科室做检查时要戴安全帽、随身携带安全卡(注明患者姓名、年龄、所住病区、诊断);患者床旁应配有震动感应碰铃,使患者独自就寝癫痫突然发作时呼救别人之用;床旁桌抽屉中备有特制牙垫,为防止癫痫发作时舌咬伤之用。
2药物治疗安全的护理
2.1抗癫痫药不能停服,如因忘记而漏服,一般可在下一次服药时补上,但对于那些短半衰期的药物如安定类最好不要两次药物同服。
2.2缓释片不可研碎服如德巴金、卡马西平。
2.3饮食与服药时间:胃内食物可能会稀释或吸附药物,或与药物结合;而胃肠道的食物可影响肠黏膜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如丙戊酸钠餐后吸收延缓易于餐前服用;苯妥英钠与食物同服其吸收加快,卡马西平和食物同服可增加其吸收,则此两种药易和食物同服。
2.4抗癫痫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长期服用可引起软骨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使儿童发育迟滞,因此长期服药期问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甲状腺素片。
3 并发症的处理
高热时可行物理降温,并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有脑水肿时应给予甘露醇,还需要防治肺部感染,对症状性癫痫需要针对病因做相应处理。抽搐停止后,可给苯巴比妥0.2g肌内注射,8-12小时1次维持控制,清醒后口服抗癫痫药物。
4饮食的护理
在日常饮食上必须做到合理安排,不要暴饮暴食。饮食上宜少吃甜食,多吃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食、豆类、鸡蛋、瘦肉、鱼、牛奶等,尤其应多食用豆类、新鲜蔬菜、水果、乳制品。这些含高蛋白质和含磷脂丰富的食品,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少吃一些油腻肥厚的食品及中医所说的发物,鹅肉、羊肉更应少吃。辣椒、葱、蒜等刺激性很大的食物,也以少吃为好。癫痫患者应尽量少用兴奋性饮料,因此类饮料中含咖啡因可使大脑细胞兴奋,异常放电,使癫痫发作。当患者腹泄、呕吐、大量脱水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避免诱发癫痫。
5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特征和诱发因素,帮助病人正确认识,面对现实,给以理解和同情。护士应鼓励病人到公共场所与同龄人、与社会接触,癫痫病人担心自己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病情发作,让人鄙视,从而常有自卑、抑郁的心理,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给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治疗带来一定影响。其实在药物的良好控制下,病人参加社交活动,可使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会有利于疾病治疗。
6 健康教育
6.1如癫痫连续发作,要将病人送到医院继续抢救。
6.2癫痫病人在平时要按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减药、停药或换药。那样会引起癫痫连续发作。
6.3抗癫痫药对癫痫有刺激作用,要在饭后服用。用药期间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刷牙。
6.4癫痫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不要登高、骑车、游泳,不宜在机器旁工作,以免癫痫病发作时发生意外。
6.5病人如有假牙,应在每日睡觉前摘下。癫痫病人睡单人床时,要在床边增加床档,以防发病时坠床跌伤。
6.6嘱病人外出时,随身带有注明姓名,诊断的卡片,以便急救时参考。
7结论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发作时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大脑的损伤,另外发作时呼吸暂停、脑细胞缺氧、水肿,也可加重脑细胞的损伤,这些神经细胞的损伤,不但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反应迟钝,还可使癫痫发作频繁。作为护理人员应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认真、耐心的护理,鼓励病人树立自信心,早日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张智英.癫痫患者的护理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6).
热性惊厥;诊断;苯巴比妥
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4%~10%的16岁以下儿童至少发生过1次惊厥[1],其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2],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惊厥分为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临床上以热性惊厥为主,约占所有惊厥病例的63%[3]。国外报道在小儿惊厥中约80%为热性惊厥,无热惊厥仅占20%[4]。我国80年代流行病学资料证实,14岁以下小儿热性惊厥患病率为4.4%。6月至5岁小儿热性惊厥发病率约为2%~5%[5],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若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后遗症或危及生命。本文收集了153例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小儿热性惊厥的病例资料,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3例,男88例(57.5%),女65例,男性:女性=1.3∶1,年龄6月至6岁,4岁以下123例,占80%,惊厥发作时发热时间在24 h内142例,继发于呼吸道感染128例,消化道感染23例,其他感染2例。 单纯型热性惊厥14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5例。热性惊厥发作时体温大于38.5℃142例。56例血常规:WBC增高,23例淋巴细胞增高。32例脑电图出现非特异性慢波增多,5例脑电图有痫性放电波。22例行头颅CT检查无特殊。3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无特殊。
1.2诊断标准国际抗癫痫联盟定义热性惊厥为:1月以上儿童在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惊厥,但热性惊厥应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新生儿惊厥和既往无诱因发作的惊厥史,也不符合其他症状性惊厥的诊断标准[4]。该标准目前还不能满意的解释热性惊厥临床发作的年龄规律,但应与脑发育不成熟有关。根据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会议的建议,典型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为:①首次发病年龄在4月至3岁,最后发病年龄不超过6~7岁。②发热在38.5℃以上,先发热后惊厥。③惊厥呈全身性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发作后很快清醒。④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损伤。⑤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惊厥持续状态,是指复杂型热性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或反复发作,期间意识不能恢复达30 min以上称之为惊厥持续状态。
1.3治疗方法本组全部病例均在入院时立即予止惊、退热处理,并积极治疗原发病,部分病例给氧。热性惊厥发作期的处理:①:立即将患儿侧卧位以防止误吸;口腔中放入牙垫以防止舌咬伤;低流量吸氧以缓解脑缺氧。②退热:注射或口服退热药,必要时物理降温。③抽搐时间较长,可适当予镇静剂:5%水合氯醛1 ml/kg,或地西泮0.3~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中灌肠。④热性惊厥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0.3~0.5 mg/kg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灌肠或静脉内缓慢推注;应用地西泮无效者改用劳拉西泮0.1 mg/kg,静脉滴注速度2 mg/min,或苯巴比妥负荷量10 mg/kg(新生儿为15~25 mg/kg)在5~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为减轻呼吸抑制,也可将负荷量分2次,间隔30 min给予,作用维持4~122 h。如果经苯二氮卓类应用后发作已经控制,则可作为长效药物应用,每日3~5 mg/kg,以巩固抗惊厥效果;或苯妥英钠负荷量15~20 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对于反复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脑组织缺氧,可出现继发性脑水肿,或颅内病变导致脑水肿,应重视防治,宜加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还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或白蛋白。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积极寻找病因予相应治疗。
1.4转归153例患儿经抗感染及止惊等对症支持治疗3~5 d后体温退至正常,无抽搐发作。无死亡病例。无明显后遗症。对于复杂热性惊厥病例,定期脑电图检查,定期随访。
2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过去称为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其发生率很高,占儿童期惊厥原因的30%,是指颅外感染发热而引起的惊厥。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推测与下列因素有关:①6月至4岁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元结构简单,树突发育差,髓鞘尚未完全形成,兴奋与抑制不稳定,兴奋易于泛华。②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发热时兴奋性递质合成、释放增加,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比例失调。③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容易患各种感染,造成发热,发热时神经细胞兴奋阈值降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状态改变,通透性增加,异常放电明显增加而发生惊厥。④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热性惊厥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3月至3岁小儿,热性惊厥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见原因之一。尽管约有5%的热性惊厥呈持续状态,但却可占该年龄组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30%。Shinaur等报告,2岁以下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80%以上是由热性惊厥或器质性疾病引起,是发生于颅外感染性疾病发热过程中的惊厥发作。
临床上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复杂两型。单纯型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月至4岁健康小儿,体温大于38.5℃,多在病初体温骤升阶段(12~24 h内),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短,数秒至数分钟,一次病程发作1~2次,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可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而复杂型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月,〉5岁,有器质性脑损伤病史,智力低下,体温小于38.5℃,可于发热的任何时间发作大于4~5次,呈全身性或限局性发作,持续20 min以上,可有异常神经系统体征,有复杂型热性惊厥、癫痫家族史[5]。本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转变为癫痫。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危险因素:①病前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②有家族癫痫病史。③限局性发作或丛集性发作。④发作时间长,多在15~20 min以上。⑤复杂型热性惊厥.⑥脑电图在惊厥发作后2周仍有异常。凡具有2项以上危险因素者转为癫痫的百分率增高,危险因素越多,转变为癫痫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单纯型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发病率为2%左右,而复杂型则为20~50%[6],所以复杂型热性惊厥应定期随访,积极治疗。
对于热性惊厥的患儿,因首次热惊后,约30%具有复发的可能,若已出现过2次发作,那么,复发率可达50%,5岁后复发率接近0,所以应积极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防止发热:注意护理,提高抗病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提高机体免疫力;遇有发热时,体温超过37.5℃时口服或肌内注射退热药。②间隙短程预防性治疗:平时不使用抗惊厥药物,凡遇体温超过37.5℃时,除给予退热药外,可短期口服地西泮,或使用地西泮栓剂,或地西泮灌肠预防惊厥发作,口服地西泮一般不超过3 d。③长期服抗癫痫药物:目前多不主张使用。但对于频繁复杂型热性惊厥发作患儿伴有转变癫痫倾向者,可给予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等。
参考文献
[1]Friedman MJ, Sharieff GQ. Seizures in children. Pediatr Clin North Am,2006,53(2):257-277.
[2]刘迎新.小儿惊厥的急救处理.中国社区医师,2006,22(5):30-31.
[3]张宏,等.小儿惊厥的急救及诊断思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563-564.
[4]吴洁.小儿惊厥诊断及鉴别思路.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857-860.
[5]薛辛东,杜立中,毛萌.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