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通信市场

移动通信市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通信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通信市场

移动通信市场范文第1篇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根据统计测算,2000年的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4000万部(用户增长3176万,加上已有手机用户购买新机,总规模达到4000万部)和80亿元人民币左右。

2市场竞争格局

(1)国外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基本形成格局

国外厂商从1994年开始就大举进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GSM系统市场大部分仍被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国外供应商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等,它们每年从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获得巨额利润。手机市场则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品牌为主。1998年之前,外国品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取得突破,但外国品牌仍然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共有手机生产企业27家,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部以上,其中国产品牌企业10家,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17家。

(2)民族移动产业呈群体突破之势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致使网络主要设备被外国公司垄断。这种局面从1997年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开发成功了一系列GSM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大目、华为的GSM系统设备先后开局成功,并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型鉴定,标志着国产GSM设备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1999年,大唐、华为、中兴、金鹏等自主开发的GSM系统先后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并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9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站市场占有率2%,交换系统市场占有率4%,今年上半年,国产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由于国家对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扶持以及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惠互动,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15%。预测到2003年,国产移动交换系统和基站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到70%和50%。目前,国产移动通信系统厂商已能提供全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在2.5代(GPRS)移动通信方面,民族厂商也开通了实验局。

(3)国产品牌手机蓄势待发

1999年以来,国家在扶持国产手机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确定了东信、中兴、TCL、康佳、海尔、科健、南方高科、奉化波导、厦华、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首信集团)10家国内办公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大力加以扶持,1999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到2000年6月,在销售的2000万部手机中,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以上,并有望到年底达到15%左右。

巨大的市场、不菲的利润诱惑、收复山河的决心、本土化经营、丰富的中国市场开拓经验、一体化的人文环境、销售网络和服务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厂家参与手机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品牌垄断我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会一去不返,国产手机将替代国外品牌成为中国百姓推崇的民族产品。

(4)市场预测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固定通信。同时移动通信和lnternet相互结合,也将产生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反过来更加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发展。尽管今年推出的WAP手机的发展没有像人们初期想象的那么迅速,但用户规模已超过1万,且正在成倍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也将有力推动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3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取得越来越喜人的成绩。

(1)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政策

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存在许多驱动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和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有关技术装备政策,决定加大在基础设施中使用国产设备的力度,强调在同等性能价格比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生产设备,以促进国内移动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根据有关政策,从1999年开始,从严控制直接从国外进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主要采用国内合资生产和我国自主开发生产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原则上不再电批新的GSM会资或独资企业,对已有的合资企业要加快技术转让的深度和速度,加快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厂家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移动通信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整个国产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

移动通信市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品牌忠诚;顾客满意;移动通信

随着电信产业的重组方案基本敲定,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将由双寡头竞争形成新移动与新联通、新电信三寡头竞争的格局。为在将来的移动通信市场纷争中占领先机,电信运营商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出导致品牌忠诚形成的根源所在,然后结合实际,从实际层面上探索品牌忠诚的管理策略。

一、品牌忠诚的重要性

品牌忠诚的重要性源于其对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首先,忠诚顾客一般不会受其他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影响,而且对市场中潜在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抵制力和免疫力。当品牌忠诚形成后顾客会减少对其他竞争企业提供的新产品信息的关注,而且其促销手段(如降价促销等)也很难对这类顾客的消费偏好产生影响。其次,忠诚的顾客是一项真正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效应的资产。弗雷德里克等人通过对广告等十几个具体行业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顾客流失率越低,企业利润增加得就越快。这种相关关系虽然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忠诚顾客每增加5%,则企业的利润会上升25%-80%。再次,维系与老顾客的关系所需费用也较低。美国学者Slater和Marver进行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吸引一个新顾客的费用是保留一个老顾客费用的4-6倍。此外,忠诚顾客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它还体现在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收益上。忠诚的顾客将会向关系人群传递自己的满意感受,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新顾客。从长远看,忠诚顾客群的建立可以为运营商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移动通信行业品牌忠诚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顾客满意因素

菲利普·科特勒给顾客满意下的定义是:顾客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形成的感觉状态。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如果效果低于期望,顾客就不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与期望相匹配,顾客就满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超过顾客的期望,顾客就会非常满意、高兴或欣喜。

在市场营销领域,业界对顾客满意理论的实证研究时日已久。美国贝恩公司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对公司产品满意的顾客中,有65%-85%的人会转购其他产品;在汽车业中,顾客满意率平均为85%-95%,而顾客的再购率却只有30%-40%;在餐饮业中,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顾客中,仍会有60%-80%的人成为品牌转换者。由此可见,满意的顾客更有可能成为忠诚的顾客,但是顾客满意并不等于顾客忠诚,满意与忠诚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结果。

顾客满意是顾客品牌忠诚的前提条件,真正忠诚的顾客一定是对企业品牌满意的,而满意的顾客不一定会对企业忠诚。顾客品牌忠诚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消费经历,才可能把满意的顾客转变为忠诚的顾客。

(二)顾客价值因素

许多学者提出价值才是提升品牌忠诚的关键因素。WilliamD.Neel(1999)认为顾客品牌忠诚是由价值驱动,而非满意驱动,顾客满意只是该品牌的产品进入顾客下次购买的备选集而己,但不能保证顾客重复购买。顾客价值论认为每一个顾客都会评价产品的价值结构,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根据顾客自认为重要的价值因素如产品的品质、价格、服务、公司的形象、对顾客的尊重等因素进行评估,然后从价值高的产品中选择购买对象,因此要使顾客品牌忠诚必须为顾客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Blackwell等人提出的价值——品牌忠诚度模型认为感知价值由感知利得、感知利失和个人偏好形成,并受情境因素的影响,感知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情境因素在直接影响顾客品牌忠诚度的同时,还通过作用于感知利得、感知利失、个人偏好进而间接地影响顾客品牌忠诚。一般来说,顾客是在有限的搜寻成本、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及一定的经济成本下追求最大化的价值实现,然后从消费经验学习过程中渐渐修正自己的期望价值,这些经验足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及再购买意愿。

由以上的论述可见,顾客价值驱动理论认为顾客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顾客品牌忠诚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要理解到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并非是矛盾的。顾客满意是指顾客购买后评价的感觉,而顾客价值是指顾客购买前的评价。顾客购后评价的感觉来自于购前评价和购后实际利得的比较,而购后感觉(顾客满意)正是顾客品牌忠诚行为实施的直接动因,所以,如果按照顾客价值驱动理论逻辑,品牌忠诚的最终驱动因素应该是购前评价(顾客价值)和购后感知利得的结合,故购买后的评价感觉(顾客满意)才是品牌忠诚的直接驱动因素。

(三)品牌形象因素

众多学者对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做了许多研究,总结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品牌形象影响顾客的品牌忠诚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Fornell(1992)认为品牌形象通过顾客满意影响顾客品牌忠诚,品牌形象是顾客消费体验累积的函数,它对顾客满意评判会产生一个光环效应,当顾客对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满意时,他们会改善对公司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日后的顾客满意,进而增强顾客品牌忠诚。

品牌形象并不是通过顾客满意来影响顾客品牌忠诚。顾客首先对品牌产生感性认知,然后对品牌进行总体评价与综合评价,最后顾客对品牌有了理性价值判断,正是这种理性的判断影响着顾客忠诚。而对品牌进行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对品牌形象认知的影响,且顾客一旦做出某种判断,就会产生惯性思维,对品牌形成偏好或偏恶,进而影响忠诚与否。因此,品牌形象应该是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的。(四)转换壁垒因素

Burnham等人认为:各种各样的转换壁垒影响了消费者留在当前服务提供者上的意愿。并且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即使是在转换壁垒低的工业品市场,转换壁垒的水平和种类比消费者满意更好地解释了购买者的意愿;他们还认为,除了经济转换壁垒以外还有过程转换壁垒(如学习、构建、评估、时间成本)。

白长虹、刘炽在对服务业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除了顾客感知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结构外,竞争的强度和诸如会员制、顾客俱乐部等因素也增加了感知的和实际的转换壁垒。因此,在服务业中转换壁垒与顾客忠诚是高度正相关的。

由以上论述可见,转换壁垒与其他因素比较虽然是被动的因素,但也是防止顾客不忠诚的一个因素。

三、移动通信业品牌忠诚的培育

(一)提高顾客满意度,激发品牌忠诚

顾客满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消除和弱化顾客不满意的因素,强化顾客满意因素,从而促进和激发顾客品牌忠诚的形成。

1、提高员工素质。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认知。顾客往往会与营业厅或其他服务网点的某位或几位员工的人际关系良好,正是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顾客保持接受移动运营商的服务。一旦员工流失,与之有良好关系的顾客也随之流失。因此,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重要。为促成员工的忠诚,企业除应提供合理的薪酬体系、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物质利益外,还应从精神上和感情上培养员工的忠诚。其中包括对员工得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通过对员工的提高培训,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让每个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

2、提供高品质服务,强化顾客满意。服务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垄断经营环境下的产品经济观念影响着主动服务的观念,漠视顾客满意,增加顾客转换壁垒而忽略服务质量的做法已不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运营商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服务水平,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首先应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保障通话畅通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提高通话质量,并提供多功能和便利的通信服务。同时,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拓新兴业务来满足消费者也是移动运营商们的当务之急。移动互联业务如“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等,代表了未来移动通信业移动增值服务的发展方向。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做好这方面的调研、技术支持,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系统。

(二)巩固与保障品牌忠诚

1、建立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巩固品牌忠诚。移动运营商要促使顾客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同。移动运营商的企业品牌形象包括功能和情感两个部分,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形象识别、服务品牌、产品类型等诸多方面。其中,功能部分是一种很容易被顾客认知的有形特征,而情感部分却是通过顾客对移动运营商的感情和态度来表现的一种心理尺度,这种情感来自于顾客与移动运营商的交往经历,也来自于顾客对产品功能特征形成的一种信息处理。虽然通信质量对客户在网保持仍然有较大的作用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网络本身难以形成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独特的品牌将是形成差异化并有效保持客户的重要途径。建立客户品牌为核心的品牌管理机制,要立足于客户细分和对不同细分客户特质的深刻理解,服务特定的客户群体,从客户体验出发,赋予品牌明确的性格个性,然后根据品牌个性,配置有针对性的业务、套餐、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传导某种生活方式,极大丰富品牌的内涵。这样使该类客户对品牌价值更加认可,在圈内形成良好的舆论口碑,增加客户心理依附。强大的客户品牌一旦建立,将是无形的客户保持屏障,形成客户对品牌内部群体的归属感,对竞争对手予以排斥。

2、有意识的加大顾客转移壁垒,保障品牌忠诚。加大客户转移壁垒,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几点:(1)优先加大感知机会壁垒。移动通信企业可以帮助客户管理订货、维护、付款、存款甚至是秘书等事务,从而为客户提高效率和产出,也可以采用诸如免费印制号码薄,提供查号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电子秘书服务,使得客户的联络资料己经被其周围的人广泛熟悉,如若更改会造成极大不便;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客户价值可以使客户在和企业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感知到自己在目前的服务商得到的价值高于其他服务商,加大了客户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夺的难度。这种做法值得有能力的移动运营商借鉴。(2)增强客户对沉没壁垒的感知。当客户替换原有服务运营商时,特别是选择新的技术体制网络服务时,重新购买新的手机终端所花费,还有客户改变使用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它更多地表现在对客户消费行为预期的影响上。同时,增强转移到其他移动运营商的风险。值得指出的是,转移壁垒策略可能只会达到短期维系客户的目的,但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考虑,转移壁垒策略不宜长期使用,更不能作为企业的战略加以考虑,企业应该将精力花在增强顾客满意度和提高品牌形象上。

参考文献:

1、S.A.Blackwell,S.L.Szeinbach,J.H.Barnses,D.WGarnerandVBush,TheAntecedentsofCustomerLoyalty[J].JournalofServiceResearch,1999(4).

2、WilliamD.Neel,SatisfactionIsNice,ButValueDrivesLoyalty[J].MarketingResearch,1999(6).

3、李忠宽.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3).

移动通信市场范文第3篇

    按国际上有关权威分析预测,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逐步实现:

    第一步,宽带cdma技术将在2002年左右投入使用;2002-2005年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导入和初步完善的时期。第二步,预计要到2005年以后,第三代移动通信才能逐渐从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剥离出来,形成有别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市场。第三步,到2010年左右,成熟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会形成独立的市场,并逐步淘汰第二代产品而成为市场上的主导产品。

    另据对成本的预测,第三代移动通信在中国按1亿用户的市场规模计算,参照第二代的建设成本估算,每个第三代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初期建设成本约为3000元,那么仅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市场价值就达3000亿,这还没有包括移动终端、传输设备、机房电源、维护、升级等配套投资。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1.世界范围内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即将形成,并在未来10年内迅速发展;

    2.最早2002年,最近2005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在我国投入运营;

    3政府明确表示支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建设;

    4、停止第二代gsm系统的扩容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在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转移过程中,对我国移动运营商和制造厂商来说蕴涵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二、运营商发展策略分析

    据中国产业管理部门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预计将于2001年首先在日本、欧洲及北美地区率先展开商业化运营,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将在 2001年至2003年开展。目前,中国国内最主要的移动运营商是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联通,未来潜在的第三代移动运营商可能还会包括固定公司和若干家新增的运营商。这些公司构成了未来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上的新客户群体,而它们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以中国移动通信为代表,拥有庞大而控全的gsm通信网络。中国移动将采用现有的gsm网络向第三代技术平滑演进的发展模式。初期将共用核心网(gsm),扩容时将采用扩展的bsc(e-bsc),在对3g需求较强的地区增加tdd基站,适时引入队移动智能网和gprs技术,通过tdd/~ m$#端来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业内人士指出,采用此种方式平均承担的设备价格将比新建3g网络低20%至30%。

    据有关预测显示,到2001年,处于第二代的中国gsm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1亿个,gsm交换机将净增8000万门左右,若以目前市场上平均价格 130o美元/门来计算,仅gsm交换机扩容一项,就有10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以此推算,gsm基站系统将净增约44万个载频,若以目前市场上平均价格 10万元人民币/载频来计算,gsm基站系统将会有约440亿元的市场规模。

    分析上述资料,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将中国移动通信定义为第一系统用户群体,那么在gsm向3g演进过程中,最大的两个市场需求点是:1.现有gsm 网络的扩容,所需设备仍将主要是gsm系统设备,gsm基站系统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左右。而且,在2002年以前,这仍将可能是中国移动最主要的投资方向;2.现有gsm网络的升级,所需设备将主要是与移动智能网和gprs技术相关的系统设备。预计在2001年以后,此项投资额度将逐渐增加。

    第二类,以中国联通为代表,正在投巨资兴建窄带cdma网络。 2000年,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投资289亿元,主要用于cdma建设,使cdma网的系统容量达到1130万户,覆盖国内大部分的重点城市并开通运营。中国联通还计划,到2005年其cdma用户达到5500—6000万户,市场占有率达到35%。另外,联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上,注重由其窄带cdma网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进行平滑过渡。从上面中国联通的资料,可以有以下结论:1.大规模投资窄带cdma网的建设,到2005年,其系统总投资可能达到1800亿元;2.到2005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可能在中国登陆,但市场仍以第二代通信系统为主。届时,中国移动通信的gprs将大规模应用,中国联通为了对抗中国移动通信,有可能逐步将原有窄带cdma向第三代平滑过渡,即由is95-a过渡到is95-b。

    目前中国联通正在进行的第二代cdma建设,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89亿元。虽然有消息称“联通”将暂缓cdma的建设,但并没有取消,且与gsm网络建设不同的是各地均为新投标项目,不存在旧市场壁垒,是一个完全从零开始的新竞争市场。在去年11月份中国联通的首次cdma招标中,大唐、东信与其他国外生产厂商分别获得资格。另有消息说中国联通计划选择三四家系统提供者向其三四个主要地区提供设备。

    第三类,由固定公司发展而来的未来移动运营商。随着中国电信业开放度的增加,电信市场准入将较为放松,固定公司也能经营移动业务;一些由固定公司发展而来的移动运营商将与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联通携手经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这些定义为第三系统用户群体的“转型”公司,最大市场需求点在:1.固定公司没有第二代网络的包袱,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第三代网络定的说套设备潜够理国闽出现对称改围困勤朝策建设中;2、由于第三代以后将是固定和移动的融合,固定公司在建设移动网的同时肯定需要大量固定的配套设备。固定公司的出现对移动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说是有利的。其一,固定公司从事移动业务是从“零”做起,不存在旧的市场壁垒,而且将打破原有的市场供需作制;其二,一旦固定公司被打开缺口,利用为其建设移动网络配套设施的同时打入其固定领域。

    三、结论

    根据形势判断,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在2003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代进入中国后并不意味着立即就能在网上大量运用,而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与第二代共存,并且将随着二代系统的消亡而强盛。因此,如果孤立的谈第三代市场的导人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而要通过对第二代市场的分析来得出第三代市场的导人问题。结论一: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联通仍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短期内其他移动运营公司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加入wto 以后,电信仍是受保护产业,开放度不会很高,估计在今后的二三年中,政府不会再增加新的移动运营公司,以避免盲目竞争和重复设。

    结论二:在二三年内,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联通将继续保持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势头,重点仍放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上。根据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移动通信在今年将投资600亿左右人民币继续新建和扩建gsm网络。另有数据显示,联通已基本放弃gsm网络的建设,而将其主要精力用于窄带,cdma的建设,初期投资289个亿,5年内预计总投资额将达1800亿左右,除去基建费等等,用于移动设备上的费用可达1200亿左右,这也是一个市场良机。

移动通信市场范文第4篇

一、移动通信面临诸多挑战

截止到2000年底,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已达7.34亿,普及率为14.7%。预计2001年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将突破10亿大关。与之相对应的固定电话的用户数到2001年7月已达到10亿。在今明两年内,全世界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成为普及率最高的通信手段。移动通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我国移动通信领域内著名专家、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曹淑敏认为,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移动通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最高的已经接近90%,用户趋于饱和,急需新业务来刺激发展;而与之对应的发展中国家,则普及率较低(如中国仅为10%),发展潜力大;在用户数量增加的同时,平均每个用户的话费却在下降;目前话音业务仍是主导业务,短消息业务增长迅速,WAP发展不理想;虽然普遍看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没有找到所谓的“杀手级”运营模式;处在2G/2.5G技术向3G演进和过渡的时期,新技术的优势和风险同在;由于2G/2.5G规模大、技术成熟,所以向3G的过渡必然比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缓慢,2G/2.5G和3G共存的局面将会持续较长时间;3G标准一直处在完善和更新阶段,近期才形成较为稳定的版本;在一些国家高昂的频谱费用和一些不切实际的管制政策,影响了3G正常的发展。

曹淑敏认为,以上这些特点,在近期内会对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和整个业务的增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欧洲正在进行的行业调整(如运营商合建3G网络基础设施,分担风险)以及全球范围内对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的研究和努力,都将缓解和改善这一不利局面。

同时,与世界经济下滑和发展放缓的趋势相反,我国的经济仍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移动通信仍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的增长超过去年同期的增长水平。截止到2001年10月,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经达到1.3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络。与发达国家的话音业务趋于饱和相比,我国移动通信仅就话音业务的市场空间而言,仍然十分巨大。

二、标准版本多、更新快是3G延迟的重要原因

现在业界普遍认为,3G的向后延迟已成定局。欧洲市场UMTS商用时间表向后推迟半年到一年,而有专家称中国的3G商用则要等到2004年之后。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除了整个宏观环境出现不景气以外,从技术来看也有其原因,其中主要是由于3G的标准版本多、更新快,弄得厂商无所适从。

摩托罗拉亚太区电信运营方案策略技术市场部总经理庄靖说,在UMTS规范中,WCDMA标准不断有新的版本出现,变化多而快,这使其显得稳定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就较难选定其中的一种版本来生产设备和终端设备。例如,在2001年3月的R99版本中尚有五百多个更改要求尚待解决,估计到明年中后期R99将可进入成熟稳定的商用。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cdma2000方面从1x走向1xEV-DV的演进则相对较为平滑。cdma20001x在向前延伸的过程中,无线子系统只要在软硬件方面作部分的变动,相对来说要平稳一些。

曹淑敏副所长也认为,3G标准版本的更新是困扰运营商和厂家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3G商用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之一。虽然业界普遍认为R99是一个成熟、稳定、将被大规模商用的版本,但对采用R99哪个月的版本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并对2001年3月或6月版本以及在3月基础上增加部分6月的更改比较看好。可是9月底刚刚在北京召开的3GPP会议通过了R99最新版本(2001年9月版本),与6月版本相比,又通过了266个新的更改。令人欣喜的是,此次会议特别强调不应对R99版本的实质内容再进行修改,否则将严重影响3G产品的商用化时间。

三、以应用内容为主导的移动数据业务升温

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而3G的延迟又成为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移动领域内的热点在哪里?

摩托罗拉全球电信运营方案部中国区市场与工程总经理吴达光认为,当前移动领域内的热点在于2.5G/2.75G,而由当前的2G开始的移动互联演进应首先启动移动数据业务。具体来说,国内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保持用户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却面临着APRU值(每用户平均每月话费)不断降低的压力,而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话音业务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同时移动宽带技术如GPRS、cdma20001x日趋成熟,这样一来,用移动数据业务来提高APRU值就成为每个移动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如何启动移动数据业务呢?吴达光认为,首先,要开发出能够吸引用户的应用和内容,让移动通信用户能简便、快捷地享受到移动互联的魅力。其次,在于设计出利益均沾的移动互联的盈利模式,如日本NTTDoCoMo的i-mode计划吸引了大约五万个内容开发商,在其中让大量的内容提供商能够有利可图,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拉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这方面,国内已经起步,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计划和中国联通的“联通在信”。第三,从承载网络的实现能力方面,也要不断加以完善。也就是说,要将目前如GPRS、cdma20001x这样的基础平台技术不断加以升级提高。如摩托罗拉近期将推出GPRS的CS-3和CS-4编码方式,通过软件升级,在支持1+4信道模式的手机上可将目前GPRS网络中20kbit/s~30kbit/s的速率提高到70kbit/s左右,基本能满足宽带上网管道速率的要求。

四、大力优化2G网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日常工作

在大家讨论3G、关注2.5G的同时,我们所使用的2G网络还在不断飞速发展,给移动运营商带来最大的业务收入,也给移动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最大的利润。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多家厂家都承认,现在2G网络设备还是其业务的大部分。而现实的2G网络由于规模庞大、频率资源紧张,很多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地步,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近年来不断被专家们挂在嘴边的网络优化。

移动通信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 价格博弈 影响因素 分析 对策

前言:我国在移动通信市场中价格竞争实质便为一种运营商间变相降价对策博弈,为运营商基于复杂多变环境中一种互动,并基于结果反馈对自身进行调整一类策略行为。由政府对不对称的资费采取相应管制政策起,市场价格竞争帷幕徐徐拉开,不同专家学者便由不同层次对通信业价格竞争展开热烈探讨与研究。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通信行业价格竞争存在同其它行业有所区别价格竞争决定因素以及独有特征,所以本文研究与探索内容是势在必行的。

一、影响因素

虽然我们国家移动通信行业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态势,但是它并不是完全归属价格战范围内,这种行为也并非恶[1]。通常来讲,价格战指的是合谋时有些厂商有背叛行为出现,从而合谋集团其它厂商对其进行惩处。价格战通常是伴随有普遍降价行为应运而生的,但降价行为同价格战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实际上,我国几大运营商间重复价格博弈时反映出非合作性价格博弈特征,但是却并不属于合谋中背叛行为范畴。实践中,我们国家移动通信在市场内价格博弈远不止行业垄断实现途径,还包含价格博弈变成从选择过渡主导内生变化进程。移动通信行业降价博弈实则为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结果,最终形成有效竞争,为基于行业特殊环境和实际变化时,多种复杂变量间互动关系生成品。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像不对称的管制行为,转移成本等均会带来影响,本文篇幅有限仅在此以经济租金为例阐述下它对价格博弈影响。经济租金给价格博弈带来影响主要反映于李嘉图,熊彼特及垄断租金等方面[2]。

我国通信行业最初垄断租金累积基于不对称的管制下价格竞争的触发机制促进行业内价格博弈生成。而一旦该降价博弈生成,它既定方向在未来发展中不断进行强化。但伴随行业有序竞争程度提升还有初始累积高垄断金耗散,运营商在以后后价格与稳性价格时期,主要是把李嘉图与熊彼特双方租金转变成市场新力量构筑垄断租金,对移动通信行业的价格博弈具备正向调节作用,伴随行业竞争加剧不断弱化,可以这样讲经济租金对于价格博弈作用机制不同博弈阶段略有不同。

二、相应策略

面对上述众多影响因素,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的价格博弈对策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灵活多变的,面对不同情况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例如像对不对称的管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作用机制上面,电信市场基础为一个并不完善市场,因此单纯依赖市场机制很难对主要运营商市场支配地位予以取代。

对我国现阶段还停留在发展中电信行业来讲,还是需要竞争和管制同时存在混合制度调整[3]。我们国家在经济转轨阶段,所以市场环境比较不稳定,各运营商间良好竞争互动发展还是要靠更多的非市场性因素加入进来。面对移动通信经济市场,联通虽凭借资费优势将大批新用户吸纳进来,但移动还是占到超过百分之七十市场比例。电信业发展表明,电信产业改革重组还是有赖政府宏观调控而完成,只依赖市场自发力量是难以构建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所以,电信业仍然要对竞争中不对称的管制作用特别注意,提升它和市场行为协同与互动程度并参照行业不断变化环境对不对称的管制作用机制进行完善与调整。

除此以外,还需加强市场竞争作用机制,竞争并非由设计而来,假使仍然停留在政府主导产业重组状态,有限竞争基于政府调控下完成,那么就谈不到竞争过程真正开展,竞争效率和竞争力量也没办法体现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通信运营商间价格竞争为变化动态过程,为基于特殊产业环境通过价格博弈互相作用从而演化得来的,不同演化时期,不同影响因素所起效果也各不一样,市场选择和行业管制共同推动我们国家移动通信行业有序平稳竞争。想要形成这种有序竞争体系,便要在掌握不同价格竞争影响因素影响机理与作用机制前提下,基于适当行政干预适当改变及调整不对称的管制政策内容,旨在为构筑有效市场竞争氛围打好铺垫。

参 考 文 献

[1]张会新,白嘉.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基于囚徒困境模型的案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