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改革与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还需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现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更多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训活动。由于它弱化了教师有目的、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指导,加之大部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充分说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下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理实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展开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变革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教学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很大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培养的是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强调理论功底扎实。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要求面面俱到,而不考虑知识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应该打破这种学科体系,择取学科中最实用的知识,按照工作中知识使用的一般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有较多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些研究分析中,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笔者认为,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在“教学做”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任务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一个兼顾“教学做评”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整体式教学模式。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1.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地位。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建筑业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施工、会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给我校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带来很好机遇。为适应这种发展需求,我校对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开展了不断深化的改革工作。我们通过对建筑行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发现,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技术施工、材料检测、质量验收、绘图与测量、工程监理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因此,我们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变“知识型”为“岗位职业能力型”应用人才。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和岗位对接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一一对应。作为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将会获得绘图与识图综合应用能力,现场施工图识图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特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原则,让“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融“教学做评”为一体,讲授基本绘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与识图等技能。培养学生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制图标准和相关规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等基本能力。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空间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这门课程也是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对接。
3.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的思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充分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操作和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特色。为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的任务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实情基于“教学做评”进行课程内容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按照理实一体整体设计思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四个方面的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课程项目化。对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功能划分项目。通过考核目标,让每个项目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操作考核。结合本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理实一体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归纳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把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分为10个实施项目。
(2)教学内容任务化。每个项目下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采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10个实施项目又划分成25个具体小任务。
(3)实践教学职业化。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程实际图纸,布置技能培训真实任务,学生模拟完成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体验到职业情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获得制图员资格证书。
(4)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动手操作一体化。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我们对教学评价作出重要改革,实施学做过程考核全程化,把期末集中一次性考核改为分次过程性考核。对每一项任务完成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做技能,也考核学生的学做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期末再对本课程整体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按比例折合构成,实现两种评价融合。
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
在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除使用文字教材之外,还采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利用课程实训专用周进行能力强化教学。教学组织安排:教师首先进行知识讲解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学习过程,最后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下面以项目六的任务二“轴测投影图的画法”教学内容为例,具体介绍本任务的“教学做评”教学组织过程:
(1)“教”的环节,进行任务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施工图,并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斜二测画法绘制建筑物辅助图样。
(2)“学”的环节,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学生首先熟悉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编制绘图方案。
(3)“做”的环节,根据实施方案分组实施。学生根据制图方案分组实施,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4)“评”的环节,任务完成并进行成果评价。在轴测图绘制完成后,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四、教学实施效果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兼顾专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水平发展的新要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和实际工程图纸等资源,开展项目任务小组互助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主动性学习的风气,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抑制。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以虚拟动画演示为手段,融“教学做评”于一体。通过小组任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3)在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学文件和资料完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考评方法,实行多维评价,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应用和实践中,得到广大学生和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条件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践。有效开展“理实一体”的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J].兰
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 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 彭以舟.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
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建筑CAD;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随着AutoCAD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它能让设计人员用计算机完成从方案构思、初步设计、结构计算到绘出各类施工图的整个设计过程。因此熟练地运用CAD,对于我国高校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十分必要。
一、传统建筑CAD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CAD教学方法一般按照教材内容安排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先进行命令讲解,示范操作并标识命令每个步骤各个选项的含义,再让学生上机操作。上课在教室,练习在机房,讲练分离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后进行实例综合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吃力,辅导时更吃力,几乎全部要重新讲解,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更是觉得枯燥无味。从内容上非常注重介绍和讲解基本操作命令。虽然学生学了CAD的基本用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依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应用CAD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学习CAD重在能够熟练完成绘图工作任务,而不能局限于学习基本命令和基本操作。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软件技术相结合的融合性课程,即采用AUTOCAD软件技术结合土建专业技术,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绘图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能力定位
我校通过与多家建筑企业深入合作,以及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并且建筑装饰行业的专家和我校教师共同对各个岗位进行能力分析,了解到建筑装饰行业的很多岗位人员在各自的工作领域经常使用CAD来绘制各种图形,就如同其他办公人员使用OFFICE办公软件一样。可见,CAD已经作为一种“工具”来为建筑岗位提供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我们把课程定位在让学生做“熟练绘图手”而不是CAD专家的层面上。课程强调建筑制图的主体性和CAD软件的工具性,体现建筑制图的方法、步骤与CAD命令的融合性。根据建筑制图的需要选择命令,把CAD命令融入建筑制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复杂的软件体系面前能“避虚就实”,直指目标。本门课程的教学定位是使学生具有能够熟练应用CAD软件来绘制装饰工程图的职业能力和行业通用核心能力。
三、面对新的CAD设计理念和需求,如何在教学中拓展新的辅助建筑设计手段,并有效发挥运作、如何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经过我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尝试,对建筑CAD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绘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实践和探索:
1、摆正学习心态,辩证地认识建筑CAD课程的作用
教育学生要摆正学习CAD课程的心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弄通软件的所有功能是不可能的。但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希望掌握AutoCAD 的全部功能,但事实上这完全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另外,建筑CAD 软件是一种工具,它的用途相当于过去的“绘图笔”,即使软件运用的再熟练,没有好的构思和创意,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是“空中楼阁”。有许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软件的学习和训练上,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因此,软件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高要合理安排、综合提高,才是学习建筑CAD课程的根本目的。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我们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根本出发点就是将计算机软件的运用与辅助建筑设计课程结合在一起,重点讲解辅助设计的方法和过程,而对软件的讲解完全融合在设计过程中,并且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待。通过讲解不同的辅助建筑设计的过程来综合运用软件,达到在设计中学会软件的运用,使得软件的运用很好地融合在辅助设计中,真正体现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在教学辅导过程中,结合命令的细致讲解,每堂课均布置相应的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型建筑到中型建筑、由方案图到施工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软件的运用。
3、合理安排教学模式
首先是教师系统地讲述CAD制图中的一些概念,对于各个命令的讲解要分析详细,解释清楚;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在计算机上再次将刚才的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操作,再留出一定的时间让练习刚刚传授的知识点,在练习中学生随时可以提出自己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解答。当学生都完成练习任务时,教师再次对所有学生存在较多的问题给以重点讲解和阐述。这样,理论与实践并行,使每个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操作和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入门,而且随着授课内容的不断深入,经验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最终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4、正确传授操作过程,提高绘图速度
建筑CAD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曾经参与过实际工程的设计,具有很直接的操作和绘图经验。另外,教育学生运用“左右手并用”的绘图习惯。左手控制键盘,输入快捷命令和数字,右手控制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记忆常用的快捷命令,养成输入快捷命令操作的习惯,同时尽量运用“盲打”来提高绘图速度。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筑CAD软件也在不断升级,本人尝试课堂教学在重视理论讲解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掌握软件的方法和要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命令的讲解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首先,要讲解命令的操作过程,对每一步骤分析其原理,提醒学生多观察命令提示区的提示,然后进行准确的操作;其次,要讲解该命令的快捷方式,以便提高绘图速度;最后要讲解该命令在建筑绘图中的应用对象和技巧,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尝试法”和“分析法”去学习研究软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较快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又能使学生很快适应软件的更新和换代。
6、改革教学评价形式
改革教学评价形式,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职业素质等方面。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采用过程考核。主要以考察学生的绘图能力,各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绘图的技巧、绘图的基本素养等。改变传统的笔试,制定项目成员评审标准,依据实训任务检查成绩表和项目开发个人总结及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一、前言
中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强调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在生产第一线中从事技术的工作能力。《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为目标。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等进行研究和实践。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企业及毕业生广泛调研的结果,对识图投影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枯燥但十分重要的,因此借助CAD制图软件中的空间模型,辅助教学提升识图能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识图与CAD绘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CAD辅助绘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方位感,从而帮助提升识图能力。
三、重建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综合实训教室),以真实项目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使识图理论基础知识、手工绘图技巧与CAD计算机辅助绘图相辅相成。
四、改革教学手段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综合运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三维模拟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把握自评互评的分寸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分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
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互动等多渠道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程,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实训教学理念。
通过穿插游戏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项目练习,将建筑制图规范深入实训实操教学,按照识图、绘图、审图、改图和出图的步骤进行规范地操作训练。
五、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积累和训练,因此,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过程化考核为主、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性评价。考核内容可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成果评价等要素。
自评互评总表
姓名: 班级:
评价项目 内容及要素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企业专家评价
分值 20% 40% 40%
过程性评价
65% 学习能力 识图知识
(20%) 识图理论知识
平面图识读
立面图识读
剖面图识读
建筑详图识读
构造知识
(10%) 基础
柱或墙
楼地板
屋顶
楼梯
门窗
手绘图实训能力
(10%) 绘制基本线型、图例
绘制平面图
绘制立面图
绘制剖面图
绘制建筑详图
CAD实训能力
(10%) CAD基本操作
CAD绘制平面图
CAD绘制立面图
CAD绘制剖面图
CAD绘制建筑详图
综合能力(15%) 识图、审图、改图、出图
学习态度 积极、有上进心、创造力
有耐心、努力刻苦不放弃
学习习惯 不迟到、早退、旷课、纪律好
有礼貌、卫生习惯好
团队合作 乐于助人
重视团队力量
成果评价(35%) 任务完成度、不作弊
六、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对建筑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对建筑识图与CAD制图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有实训室出发,建设"教、学、做、评、展"一体化多媒体综合实训室。
七、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情境设计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方法上有所突破,需要同时对建筑识图与构造、CAD制图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掌握透彻,因此,教师应加强培训、进修、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多种途径培训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师资。
【关键词】建筑CAD、教学模式、信息化
1. 建筑CAD课程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CAD》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建筑CAD》课程中涉及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建筑CAD》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教学形式没有与时俱进。教师以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建筑CAD》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向学生灌输操作命令,学生被动的操作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只片面的学习了这个软件的操作命令,无法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起不到实际运用的作用,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二,教学评价单一化。测试、提问、检查作业是教师一贯运用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而此方式对于《建筑CAD》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评价有较大的局限性。
2.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依据与目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优化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为核心,共建共享,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1]。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新技艺、新应用也逐渐引导行业主流,这迫使建筑类课程教学不得不进行革命,顺应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对教学模式的革新才是关键。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与技术支持,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媒体技术等。有效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利用数字摄影将《建筑CAD》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展示出来,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制作信息量大、内容充足的教学课件,把勘察、设计、绘图等知识连贯的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真心想学习,真正做到“包学包会,包教包会”。
3.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建筑CAD课程中的运用
《建筑CAD》课程实操性强,实践课占比重大,要提高教学质量在实现实践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 过程 ,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 、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 [2]。《建筑CAD》课程信息化教学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分散的知识点融为一体,促使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CAD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CAD与天正建筑两部分,并且涉及到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学科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能识图审图,掌握建筑制图规范的情况下,进行电脑绘图。因此在进行操作讲解时,必须强调制图规范;例如,在绘制施工图时,轴号、索引符号、详图符号的圆直径各是多少,用什么线型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习惯。从绘图工具与编辑命令入手,到平面图形的绘制,熟练、规范的用CAD绘制施工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是学习天正建筑软件的基础。
(2)实施方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书籍、网络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完成预习任务。[3]教师应该将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全新的改革,教师由教学主角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4]由于大一学生实践少,对于施工图纸的理解不足,我校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训场地了解建筑的基本构造,对照施工现场进行直观教学。在预习阶段,教师将每次课的内容录制成视屏,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技能演示、习题,编辑成微课的形式,传到学校网站,学生提前下载任务,根据微课提前学习。在教学实施阶段,进行分组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对不懂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一起寻求完成任务的资料与方法;或者在网上给老师留言;在笔者制作的微课中,以每个小任务为目标,加入任务分析与命令的讲解、技巧演示,同时还有附加小练习。在进行学习天正建筑时,我校利用校企合作,将企业工程师引进课堂,结合真实项目,带学生参与施工图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问题解决了也会小有成就感。课堂上,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演示、答疑解惑。课后,教师通过网络聊天工具监督学生查找资料,完成预习内容,并且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相关问题。教师的每一个微课基于如同一集电视剧,采用周播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吸收,从此学习建筑CAD不再是机械化的学习,而且能与其他专业课所学内容互相转化。笔者通过对4个班级学生抽样调查,学生反映采用这样的方式学习建筑CAD能很好的将专业知识融合消化,学得很开心,大家一起主动学习,每个人都能学会。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价值判断的教学决策活动。[5]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能力有更好的了解[6],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反馈。一张考卷再接合平时成绩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是通用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在采用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发展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也是获取有效的评价方式,将对学生的知识考核转化为能力考核,如开展技能竞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发挥主导、监督作用,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技能操作、职业素养、创新力等各种能力进行考核。而教师在制作信息化课件时,能更进一步拓展、挖掘新的知识,促使自己对行业流行新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技能、职业素养等能力是《建筑CAD》课程的总目标,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可视化教学设计工具”快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4
2.王齐仁、郑艳、唐旭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2).
3.郭晓功、徐鲁宁,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差别[J].信息通信,2014(6).
4.话慰攀、李凯峰、杨连水、宋世波,技能竞赛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点的实践分析[J].电子制作,2014(15)
5.林婕,物流工程与管理[J],上海科技技术学院,2014,36(6)
关键词 园林建筑设计 教学改革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建筑设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建筑基础课程
我国的园林专业主要由工科、农林、艺术三类院校承担办学,其人才培养因办学主体的优势不同而略有差异,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由于不是其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势学科,重视不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园林建筑设计所需要的前期的基础课程缺乏系统考虑,忽视建筑基础知识的整体构架。先开辅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后续园林建筑设计课严重脱节。如园林制图课对建筑制图相关知识训练较少,使学生在后期园林建筑设计课绘制图纸时总是“图不达意”。
1.2 教材和参考书陈旧,缺乏应用型教材支撑
在教材选用上,大多数院校仍以1984年杜汝俭先生等主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建筑设计》为主。还有一些辅助教材等等;教材内容和现在的市场需求不太相符,师生普遍反映应该编写与现行教学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材。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园林专业学生进行将来岗位分析,园林建筑不在单纯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亭、台、楼、榭、花架、园林建筑小品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园林建筑还包括了传统建筑,另外,随时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应运而生许多新型的园林建筑类型,如娱乐型建筑、文化宣传类以及一些膜结构的建筑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园林建筑是脱胎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而又有所超越,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新形式,所以在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深浅、课程体系的设置、采取何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编撰等,是该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实验课学时少,缺乏信息反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
农林类院校传统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学时安排少,实验课内容多和学生人数多,并且农林院校园林建筑基础课薄弱,加之专业基础课前后衔接不好,导致学生绘制出的图纸只停留在二维思维图纸的表达上,缺乏对方案空间理解、方案的讲解和训练。最终也不知道作品的优缺点、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整个实验课程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馈和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4 传统考试模式相对滞后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学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实训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取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抄绘,没有认真思考和创作。这样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1 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
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
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2 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2.3 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