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质量管理

服务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美国服务营销学家ParasuramanA,ZeithamlV和Ber-ryLL构建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认为,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不仅与他们经历的服务质量有关,还与游客对服务质量的预期有关。游客实际经历的服务质量符合或超过他们的预期时,他们感知的服务质量就好。反之亦然。导游作为旅行社服务质量标准的具体落实者,他们对游客服务质置预期的感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交付给游客体验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员工是否了解顾客的期望,能否按照游客的期望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将直接影响顾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研究方法

2.1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从导游感知的游客服务质量期望、游客对服务质量期望两个方面进行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以五级制赋值。某分值越高表示旅游者(导游)认为某评价指标越重要或者对某评价指标越满意。

2.2问卷调查实施、结果处理

为调查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期望。笔者委托重庆市各旅行社导游,于2007年11月~2008年1月利用上团第一次接触游客的机会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8份,回收率为89.3%,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87.3%。

为了解导游感知的游客服务质量,2008年1月12日~14日,作者利用重庆市导游年检培训的机会,在课堂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8份,回收率92.7%,其中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93.9%。

本研究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均值分析。

3研究分析

从SPSS13.0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游客对“知识丰富可以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讲解生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熟悉旅游目的地、旅游景点”和“介绍的购物点可靠”期望较高,其均值介于4.5~4.7之间。

导游感知的游客服务质量期望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游客需求。通过对服务指标“热情周到”、“仪容仪表得体”、“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和“尽力满足游客需求”等对比发现,两者的差距仅在0.04~0.32之间。转当然,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表1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首先,导游对“旅游行程氛围好”的感知明显高于游客的期望,这说明导游带团过程中更注重移情性。其次,两者对“购物推荐”的可靠性存在明显的感知差异。这反映了游客对导游推荐的购物点缺乏信任感,但从另一侧面证实了游客具有强烈的购物需求,这一矛盾的心理值得我们深思。再次,游客期望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不仅“讲解生动”、“善于和游客沟通”,而且对导游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熟悉旅游目的地”、“可以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以便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这几项指标中,导游对游客期望的感知明显低于游客的期望。

4改进对策

4.1杜绝“购物回扣”,逐步提倡小费制度

要解决“购物回扣”问题,其前提是要保证导游应有的经济收入。旅行社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企业的优秀导游按月支付基本工资。其次,旅行社应根据团队性质支付带团津贴。最后,应积极倡导小费制度。欧美国家的旅行社,根据导游出团辛苦程度分别给导游和司机一定数额的小费,加之导游凭借优质服务赢得游客的肯定,从而获得的小费,两项相加已是一笔不小的收人。因此,导游根本不必费尽心思拉着游客频繁购物,而将主要精力专注于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上。

4.2加强导游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导游培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①拓展知识面的培训。利用淡季进行相关培训,聘请该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项讲解,拓展导游的知识面,增加文化积淀;导游自身也应有意识的阅读相关书籍,沉淀充电。②提高服务技能的培训。通过业务经验交流会、优秀导游介绍会,导游大赛等形式。使导游的讲解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游客沟通交流的能力、调动现场氛围的能力有所提高。③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专项导游培训。如现在流行的生态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新婚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形式,要求导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可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专门培训。

4.3加强沟通与交流

导游在活动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与游客进行沟通,了解游客的要求和愿望,以便准确把握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不断调整自己的服务策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在出团前,导游应将游客的预期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比如提前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游客做真实介绍和情况说明,给游客一定的心理缓冲,否则造成游客期望和实际经历值之间的较大差异。

4.4适度授权

授权意味着给予员工解决服务问题以及根据顾客需要做出适当决策的权力。由于游客的需求不同,旅游突发事件难以预料,适度的授权,更能激励导游对游客需求、突发事件做出灵活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游客的焦虑和不满。如出团之前,旅行社可预先支付导游一笔备用金,专门用于旅途突发事件的处理。实践证明,导游的现场解决问题,不仅能迅速安抚游客、平息愤怒,也能切实让游客感受到导游为维护其利益,确保服务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进而增强对导游的信任感和对旅行社的忠诚度。

服务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差距模型 零售服务 质量管理

    深入了解顾客所需,减少认知差距

    造成零售商对消费者对服务期望认识出现偏差的原因在于对消费者需求缺乏深入的调查了解。所以缩小认知差距,提供优质服务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顾客究竟需要什么。了解消费者需求不能凭主观的判断,需要实际的调查以掌握顾客真实的期望,其主要途径有:

    消费者调查。对消费者的调查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形式:全面调查、及时满意调查和消费者访谈。全面调查即在消费者中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采取问卷形式,样本通常在50000份左右,每年进行一次。由于每年的问卷相同,因而能追踪服务表现。及时满意调查是在顾客购物后马上询问其是否满意。对顾客的及时调查能了解最新的信息,并能向顾客表达企业提供优质顾客服务的意愿,还可以根据顾客反映的信息对当事员工进行奖惩。消费者访谈则是选取10到15名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如每个月和一组消费者访谈一小时左右,了解他们购物的经历,以及对服务方面的建议。

    重视顾客抱怨。顾客抱怨往往能提供更具体的信息,因此处理抱怨是提高服务水平花费最少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被动地依赖顾客抱怨获取信息,因为不满意的顾客通常不会抱怨,所以鼓励顾客抱怨应成为提高顾客服务的重点之一。商场应在显眼的地方设置顾客服务台或开设免费投诉电话,让顾客便于反映问题和得到问题的反馈,当然对顾客抱怨一定要及时处理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尤其是一线的售货员和顾客服务代表由于直接接触顾客,因此对顾客对服务的期望和问题有更多的了解。通过内部员工把握顾客需求可以向他们征询,如在为顾客提供高质量服务时,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公司想在顾客服务上有所改变,你认为该从哪方面着手?

    合理设定服务规范,减少标准差距

    掌握了顾客期望和感受后,企业要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适当的标准和建立相应的系统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服务质量标准要尽可能地体现出管理层对顾客服务期望的认识,减少标准差距。在制定服务规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管理层重视并参与

    只有管理层对顾客服务重视并集中精力投入时,优质服务才有可能实现。管理高层必须愿意接受因提高服务质量而暂时出现的困难和增加的成本。同时管理层的决心要为一线的服务人员所感知,才能真正促使一线服务人员为提高顾客服务而努力。

    通过创新解决服务问题

    许多企业没有制定高服务标准的原因要么是提高顾客服务的花费太高,要么是认为缺乏相应素质的员工,这些理由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企业缺乏运用创造性思考或尝试新方法来提高顾客服务。创新通常能在不增加甚至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顾客满意,比如许多超市提供带小孩座椅的推车而使得带小孩的顾客可以从容购物。而运用新技术能简化并提高服务质量,重复的任务可以通过系统处理从而解放人员来集中处理更多顾客的需要和问题,比如连锁超市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集中处理送货上门,设置专门的人员接听订货电话记录顾客的要求和送货地点,然后订单通过计算机传递到离顾客最近的超市。因而制定服务标准时应该积极地寻求新方法和新技术来保证高水准服务的实现。

    服务规范要清晰具体

    服务标准除了要满足顾客需要这一基本原则外,应该清晰具体并能量化,否则就不能指导员工。另外服务标准的制定让员工参与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该标准,如果由管理层强行武断地下达标准只会受到员工的抵制。

    运用服务规范进行评估

    需要不断地评估服务质量才能确保服务标准的实现。除了通过顾客调查来评估服务质量外,零售企业还可以利用“幽灵购买者”。“幽灵购买者”是职业购买者,专门负责评估商场服务质量。其通常需要报告的内容有:销售人员多久才问候你?销售人员的表现象是要做你这笔买卖吗?销售人员对商品的知识了解程度如何?“幽灵购买者”的报告最后反馈给销售人员,并对得到高分的奖励而对得分较低的则要求继续测分达标。

    准确提供标准服务,减少交付差距

    设定好服务规范后,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减少交付差距,即减少服务标准和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距。要达到和超越服务标准,必须要求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对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要加强内部沟通减少冲突,并适当授权给员工,以顾客和企业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提供信息和训练

    商场员工必须对商品和顾客需要有充分的了解,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回答顾客的问题和推荐商品,同时也能逐渐地增强员工的自信和理解能力,有助于解决服务问题。而且员工在同顾客尤其是生气和不安的顾客打交道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所以必须培训员工怎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安抚不满的顾客,尤其是对售货员和顾客服务代表。

    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要提供相应的系统和设备来帮助员工有效地提供优质服务,如利用计算机系统提高结账速度,为收银员配备通话机同经理联系以快速处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处理顾客问题并始终保持微笑,服务人员会承受不小的心理压力。所以营造同事间相互友爱支持,上级关心理解的氛围将是对服务人员有力的精神支持,能鼓励他们更好地工作。

    加强内部沟通

    顾客需要和企业需要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这也使得有的政策受到员工的抵制,如“无理由退货”。解决这类冲突主要是制定更明确的服务指导方针和政策并解释这项举措的意义。例如当员工意识到“无理由退货”带来的信誉所创造的销售额比顾客滥用该举措而带来的损失要多时,他们就会热情地执行了。另外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由于目标的不同往往存在冲突,化解这些冲突需要进行内部沟通,应该树立以顾客满意作为统一的目标。

    适当授权

    授权意味着最底层员工有权对提供什么样的顾客服务做出重要决定。因为适当授权不仅会让员工因为领导层的信任而受到激励,而且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快速地采取措施,所以此时员工服务质量通常会提高。但要帮助员工理解授权的目的并控制授权权限,否则容易导致混乱和权力滥用。另外,授权也要视员工而定,对某些员工授权可能会较困难,他们宁愿有更清晰的行为准则,不愿花时间去决策或承担犯错的风险。

    坦诚进行服务沟通,减少宣传差距

    夸大提供服务会提高消费者的预期,而如果做不到的话,则顾客的感知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就会觉得不满。这样把服务宣传得过高也许会在最初吸引较多的顾客,但其后会导致顾客不满而使下次光临的顾客减少。所以要让顾客对服务质量满意就必须进行诚实的宣传,这要求:

    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宣传计划由营销部门制定,而具体的服务是由其他部门来提供。所以如果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则会导致宣传活动中的承诺和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因此在进行宣传时,营销部门和服务执行部门之间一定要沟通好才能协调一致。

    获得消费者理解。有时服务问题是由顾客导致的,譬如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弄坏了试穿的衣服、在未读说明书之前不正确地使用产品。所以服务宣传活动中应帮助顾客了解自己在接受优质服务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得到更好服务,比如最好在什么时候购物。当然在对外宣传中还应当告诉消费者服务问题的处理措施和程序,以便问题出现后得到消费者的理解。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弥补服务失误

    倾听顾客抱怨

    顾客在面临真实的或误解的问题时往往情绪激动,通常让顾客一吐为快会减轻他们激烈的反应,如果打断他们说完会更激怒顾客。顾客都希望能对他们的抱怨做出同情的反应。因此接待人员应表明他们很高兴知道存在这样的问题。切忌开始就对顾客抱怨抱以敌对的态度或是认为顾客在欺诈,否则不可能对此做出满意的处理。要认真倾听了解顾客想要的解决方法,避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知道顾客在抱怨什么以及顾客想要怎样的解决方案。

    提供公平的解决方案

    服务补救的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怎样挽留顾客。如果顾客觉得处理的公平会提升他们对商场的好印象。在评价解决方案是,顾客会比较别的顾客得到了怎样的对待或类似问题在别的商场是如何解决的。这方面的信息通常来自报刊或是顾客与他人的交谈。所以在提供解决方案时应了解顾客的评价标准,同时还应按程序进行注意过程的公平。

    迅速地解决问题

    顾客是否满意服务补救还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时间,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应做到:减少人员接触。当接触的第一个人就能解决问题时,顾客会更满意;而如果顾客需要接触几个工作人员,不仅花费太多的时间来重复问题,而且也容易导致不同员工之间自相矛盾的反应。清楚简明地告诉顾客会采取什么方案来解决问题。快捷的服务依赖于清晰的指示。讲顾客听得懂的话。在给顾客解释时不要说专业性的词汇,这样不仅不利于沟通,还会让顾客有受怠慢之感。

    参考文献:

服务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导游服务质量 游客满意感 管理

    一、引言

    国家旅游局权威性的游客调查资料显示,在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调查中,国内游客对于导游服务普遍最不满意,导游服务的社会声誉最差、满意度最低、使用程度最低。国内学者对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分析研究也表明,在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导游服务几个项目中,入境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最低。导游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一块“短板”。根据管理学的木桶原理,一块短板将减少整个木桶的容水量,导游服务质量低劣降低了我国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必须引起重视并重点研究解决。

    作为一对利益相关者,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是评价导游服务质量最现实的标准。要想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就必须从游客体验的新视角,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制定能够带动服务质量全面好转的改革重点,这样才能打破我国旅游服务质量在导游服务环节的“瓶颈”,全面提升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文献综述

    1.服务质量与游客的满意感

    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服务卓越性的感知性评估。从顾客的角度来看,服务质量不仅与服务结果有关,而且与服务过程有关。贝里(Leonard L. Berry)、潘拉索拉曼(A. Parasuraman)和隋塞莫尔(Valarie A. Zeithamal)(1988,1996)认为,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由可靠性、敏感性、移情性、可信性和有形性5类属性决定。格鲁诺斯(Gronroos)在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补救性也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属性,它涉及到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学术界普遍公认的顾客满意感定义是奥立佛(Richard L. Oliver)在1997年提出:“顾客满意感是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或产品和服务本身满足他们需要程度的一种判断。”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两类顾客满意感操作定义:一类是顾客对某次服务消费经历的满意感;另一类是顾客对自己以往消费经历的总体满意程度,包括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顾客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满意程度和顾客对企业形象的满意程度等。本文所涉及的游客对导游的满意感是指游客对导游服务的总体满意感,着重研究游客在某次消费经历后对导游满意感的评估反映出来的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

    2.导游管理和服务研究

    国外对导游的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关注点主要是导游的角色和职能发展问题。在阐述导游角色和职能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学者从游客的视角对导游进行了关注。相对于国际研究,我国对导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94年后的13年间,主要集中在:导游工作概论、政策法规、导游个人素质及技能、专业化需求及服务创新、管理、工具和现代技术、教育教学培训及其他等七个方面。

    国内从游客视角研究导游的文献主要分散于旅游行为研究中,其中代表性的有:石美玉(2006)通过对北京旅游景区的调查,发现购物时国内游客对导游的信任度较低;马耀峰(2006)用定量评价的方法测量了东西方旅游者对导游服务评价的差异;梁学松(2006)从“文化边际域”的角度介绍了东西方旅游者对导游的信任度是不同的;刁宗广(2005)通过调研认为导游人员的素质对旅游者信任的影响最大;谢礼珊、李健仪(2007)调研证实游客对导游的信任感是影响游客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许丽君(2007)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导游情绪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刘春济、高静(2006)调研发现国内旅游者对国内导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远低于其期望值。本文将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三、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

    1.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模型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模型(图1)。根据期望差异理论,游客最后感知到的导游服务质量,取决于游客预期的导游服务质量和实际经历的导游服务质量的对比。如果两者不一致就会出现差异,正差异意味着实绩高于期望,这时消费者会感到非常满意;负差异意味着实绩低于期望,消费者会感到失望。影响旅游者满意程度的因素很多,如导游在公众的形象、公众的口碑、市场沟通、旅游者的需求等,但许多调查表明,服务质量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质量优良是旅游者首选的标准。优质服务会使顾客产生积极的行为意向,顾客不仅会再次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愿意为企业做有利的口头宣传,愿意向他人推荐、介绍和称赞企业,愿意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支付高价等;劣质服务会使顾客产生消极的行为意向,顾客不仅会减少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量,还会向亲朋好友抱怨自己不幸的消费经历,对企业做不利的口头宣传。

    在该模型中,体验的服务质量、预期的服务质量和感知的服务质量决定着游客满意度,是模型的前提变量;而游客满意度、游客的抱怨、游客的忠诚是模型的结果变量。其中,体验的服务质量、感知的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表示经历和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越高时,游客满意度也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而游客的期望与感知的服务质量及其满意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表示游客期望值越高时,感知的服务质量相应降低,满意度也会越低。满意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游客忠诚度,因此游客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是正相关的关系,与游客抱怨是负相关的关系。游客满意度低,就会导致游客抱怨和投诉,这时如果游客的投诉能得到有效地处理,则游客会改善对旅行社和旅游接待地的印象,同样有利于提高旅行社和接待地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游客的抱怨与忠诚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若游客的投诉能未能得到有效地处理,则游客的抱怨与忠诚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

    图1 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模型

    2.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

    由于导游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特点,游客作为全程导游服务的消费者和合作者,对于导游服务质量的感知更为深刻和全面。据此,笔者建立了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模型(图2),并依据PZB三人建立的SERVQUAL 量表,结合导游服务的实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因子(见下表)(因子是动态变化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予以调整)。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这些因子来设计游客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第二部分反映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共涉及表中的22个评价指标。该部分为配对设计,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计量游客的评价结果,分值从1到5,其中5表示非常重要或非常满意,4表示重要或满意,3表示重要性或满意度为一般,2表示不重要或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重要或非常不满意。如:游客就“导游人员的服饰整洁、得体”项予以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旅游者认为该评价指标越重要或者对该评价指标越满意。对问卷调查数据可以使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简称IPA)进行系统分析,绘制四象限点阵图(图3),根据评价指标在四象限的分布情况,确立需要优先关注并重点加以改进的内容。

    笔者认为,导游服务质量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游客的体验问题,游客往往将其归咎为导游的服务失误,认为是导游人员职业技能欠缺、知识水平不高、对目的地不熟悉,和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道德失范行为造成的;事实上,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导游与核心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失衡。调整失衡关系的根本在于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制度保障。为防止旅游业务流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政府应该转变行政职能,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为旅游业务流程的良性运转提供制度保障。良好的制度安排是协调利益关系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分析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4):107

    [2]A. Parasuraman ,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of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88 , Spring 64(1) : 12 - 37

    [3]Richard L. Oliver. Satisfaction :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M] . New York , NY: Irwin2McGraw2Hill, 1997

    [4]刘春济高静:国内旅游者对国内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 2006,(9):47-52,90

    [5]王镜马耀峰: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新视角——兼论我国导游管理和研究20年[J].旅游学刊,2007,(3):64-70

    [6]马耀峰张佑印梁雪松:旅游服务感知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 2006, (1):25-28

    [7]石美玉:北京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6,(3):44-49

    [8]梁雪松马耀峰:“文化边际域”中东西方旅游者行为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1):36-39

    [9]刁宗广:观光性旅游的旅游者信任因素实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69-71

服务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航站楼;服务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商业性

服务航站楼的服务对象是旅客,航站楼可提供商业和非商业,一般与航空公司没有直接联系。非商业主要是指免费性或廉价性的服务形式,比如提供行李小推车、安检服务等,没有经济收益。商业是指有一定商业利益的服务形式,比如免税店,旅客对这种服务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商业和非商业是航站楼服务的主要形式,要想保证航站楼的服务质量,既要注重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还要注重服务质量评价的实用性、服务质量信息系统的全面性等。

1注重服务质量文化的构建

良好的质量服务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有助于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服务质量文化的构建以质量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以质量情感为出发点,以质量为意志的推动力,以质量为理性思考的准绳,从而为服务旅客营造出良好的服务质量文化,便于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2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帮助服务单位不断完善服务形式、纠正服务态度、丰富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方式,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以旅客作为主体,以评价作为形式的一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开展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服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途径。对于所有旅客而言,服务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服务工作的是否连贯、是否熟练、是否到位、是否精准。所以,要想保证服务质量,就应该做好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旅客的体验、航班的准定性等,建立主客观双重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地达到评价目的。客观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旅客排队的等待时间、航班的准点情况等各项实际情况,由于客流量和类型的不同,要想保证服务质量评价的有效实施,就应该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贯彻在不同时间段,从而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但这种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为了测定行李箱的安全性时,并不能掌握旅客使用设备的满意情况。主观的服务质量评价是以旅客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的,是对客观评价的重要补充。目前的主观评价方式主要有2种,分别是服务质量卡和旅客调查。目前,候机楼大多数是采用SAQ调查问卷,是以旅客作为主体的一种评价体系,较少地涉及到航空公司、政府服务部门。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是成本较高、调查时间较长、数据分析较为复杂。所以,要想保证航站楼的服务质量,就应考虑服务提供方与享受服务方之间的关系,注重交流和互动,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这种体系要包含旅客、航空公司、驻站机构等,从而有效地提升服务质量。

3建立健全服务质量

信息系统要想保证服务质量,既要注重服务质量管理,保证服务质量的提升,还要注重服务质量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信息系统的形式有效地对服务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便于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美国著名的营销学专家贝里认为,完善的服务质量信息系统要有6大功能和作用,包括:①服务质量信息系统应该综合各种信息,使管理人员在决策的过程中以旅客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切入点,实施相应的服务形式;②服务质量信息系统必须以旅客作为主体,注重在服务工作中的旅客服务属性;③服务质量信息系统要把握服务工作进程,解释服务改进工作的重点内容,指导资源分配决策工作,便以有效进行服务工作;④服务质量信息系统详细记录本企业的服务实绩和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便于改变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⑤服务质量信息系统要充分表明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做好服务质量改进措施,提升服务质量投资效果;⑥为服务工作者提供服务实绩数据,从而有效确定工作人员的奖惩数额。服务质量信息系统是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的系统,这种系统既要包括对旅客服务质量的期望,还要注重服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便于管理人员根据信息的实用性、精准性、及时性、连续性衡量信息质量,保证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服务质量信息系统要充分记录旅客的评价,以旅客的评价作为基础,改进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信息系统应该能够充分显示服务实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旅客流失的情况,了解旅客对服务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产业链,有效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4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为了给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应注重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旅客对航站楼服务的满意度。在航站楼服务工作中,要保证服务质量管理的高效性和可行性,应充分考虑政府部门在其中所担当的角色。虽然政府部门有自己的服务考评机制和投诉专线,但在旅客眼中,政府部门的服务往往是航站楼服务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要想保证航站楼服务质量和效率,必须要做好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使得航站楼服务工作更加全面、系统、有效。

5结束语

服务质量是以旅客作为主体的服务工作的评判标准,是对服务行业服务程度的评价。服务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既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也要注重服务实施者的手段和方法。航站楼作为一个服务场所,充分展现服务工作的内容,是体现服务质量的具体所在。要想保证航站楼的服务质量,就应注重旅客对服务工作的评价,注重服务质量信息系统的建立,还应注重与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相协调评价机制的建立,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岩.民航机场服务质量评价与实证研究[D].德阳: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

[2]李蕾.民航机场服务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服务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酒店服务 质量管理 对策研究

1. 酒店服务质量概述

1.1酒店服务质量的定义

酒店服务可定义为酒店员工以设备设施为基础,以一定的操作活动为内容,以客人需求为目标,倾注员工感情形成的行为效用的总和。

酒店服务质量是指酒店以其所拥有的设施设备为依托,为顾客所提供服务在使用价值上适合和满足顾客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

1.2酒店服务质量的基本内容

1.2.1优良的服务态度。服务态度,是指酒店各岗位的服务人员对待各类宾客所持的情绪反映。它是全心全意为宾客服务的思想在语言、表情、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优质的服务是从优良的服务态度开始的。

1.2.2完好的服务设施。服务设备,是指酒店用来接待服务的设备设施。它直接反映酒店服务质量的物质技术水平。一般包括房屋建筑、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冷暖空调、电器设备、卫生设备、通讯设备、各类家具和室内装饰等。

1.2.3完善的服务项目。酒店是一个向宾客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的综合行业,这就决定了它的服务项目不能单一化,而应多样化。提供服务项目的多少,是酒店的等级、规模、经营能力的综合体现。固定模式认为:酒店提供的服务项目越多,酒店的功能就越齐全,酒店的综合能力也越强。

2. 我国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我国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2.1.1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低。目前,我国酒店管理者质量管理意识普遍薄弱,手段和技术落后,管理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缺乏科学、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或者是制定的制度过于陈旧和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有冲突,不能较好地满足顾客各方面的需求,或者是制定了一系列比较科学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使得服务质量管理的效率低下,最终降低了服务质量。

2.1.2各部门间服务协调性差。在我国酒店行业中,部门经理更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部门业绩搞好,而不是与其他部门合作,搞好整个酒店的各项工作。顾客成为这些内部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他们会选择不再光顾这家酒店,由此造成酒店客源流失,不利于酒店的整体发展,最终还会波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2.1.3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多年来,服务水平不高一直限制着酒店业的整体发展。国内很多酒店员工工作缺少积极主动性,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基本的礼貌礼节及优秀的理论支持,缺乏专门的培训,业务技能水平较低,影响对客服务的速度与效率。

2.2我国酒店服务质量产生问题的原因

2.2.1缺乏严密的质量控制系统。当酒店管理者制定了一套质量管理制度后,最初抓得很紧,服务质量的效果也较明显。但由于长时间缺乏严密的质量控制系统,没有对未来的整体发展进行全面科学规划,缺乏对服务质量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管理。因此,服务质量也随之下降。

2.2.2疏于对顾客信息的全面管理。顾客是酒店服务的主要对象和主要感知者,因此最有发言权。而在我国酒店行业中,酒店经营者往往注重硬件方面的投入来吸引顾客,缺乏对顾客信息的全面管理,如对客人的喜好、习惯、特殊要求等一无所知。这就导致顾客期望与实际享受到的顾客价值不成正比,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最终导致客源流失。

3. 提升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

3.1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

3.1.1实行“首问责任制”。酒店的“首问责任制”是指所有酒店在岗工作的员工,第一个接受宾客咨询或要求的人,就是解决宾客咨询问题和提出要求的首问责任者。首问责任人必须尽己所能给顾客提供最佳和满意的服务,直至问题最后解决或给予明确答复。推行首问责任制的关键是要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或交叉培训活动,让每一名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全面清楚地了解酒店内不同岗位的大致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以及各个服务流程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

3.1.2抓住“关键时刻”。“关键时刻”一词是由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总裁简·卡尔森(Jan Carkzon)创造的。卡尔森认为:服务一线的员工每一次与顾客面对面互相交流接触的瞬间即为关键时刻。顾客对其在酒店各个关键时刻的感知,直接决定了其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是顾客感知价值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的酒店,关键时刻不同,如有的顾客关注入住前的登记手续,强调第一印象,而有的顾客关注入住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及整体氛围,有的顾客则关注退房时能否产生下次入住的期待。

3.1.3对员工授权。美国学者鲍恩和劳勒(Bowen and Lawer)认为,授权是指管理者与处于服务第一线的员工分享信息、知识、奖励、和权力。放手让员工自己管理和控制一些工作,不仅能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体现了酒店对员工的尊重,让员工更有责任感。在提高酒店工作效率的同时让顾客体验到酒店员工负责、热情、周到的服务,顾客满意度自然也会提高。

3.2提高酒店各部门的协调性

3.2.1加强内部沟通。部门合作以沟通为基础,没有沟通,人与人之间会陷入一种相互隔绝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形成默契的配合,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通过沟通来建立的,酒店沟通包括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内各人员之间的沟通等。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来促进酒店内部沟通,如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一起聚餐、设立员工意见箱等、组织踏青、野营、烧烤、拓展等户外活动、开展文体竞赛活动等都是实现内部有效沟通的具体方式。

3.2.2实行岗位轮换。酒店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岗位的工作重复,劳动量非常大,因此很容易导致员工出现过度疲劳或迟钝倾向,这就需要管理者采取岗位轮换方式进行有效调节。实行岗位轮换,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挖掘其潜在工作能力,提高全面素质,还有助于深入实践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增强对其他岗位的认识和体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同时有助于消除不同部门间的隔膜,增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3.3坚持准确的服务质量理念

3.3.1整体化服务理念。酒店的每位从业者均了解“100-1=0”的公式。宾客对饭店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评价,只要一个细节或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宾客不满,从而影响宾客对酒店品质的认可。

3.3.2精细化服务理念。管理者应该有效地控制对客服务流程中的关键品质点,体现酒店精致化服务品质。如酒店的大堂吧、自助早餐、客房的床、卫生间的淋浴、电视频道等这些均是酒店应重视的品质点,因为几乎每一位宾客均会使用到这些设施,而酒店的舒适度也是从这些品质点中加以体现的。

3.4加强员工管理

3.4.1制定规范的准入机制。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酒店经营发展需求,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调查各部门岗位分布及人员安置情况,查找岗位漏洞及人员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合理、科学的岗位人员编制。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招聘方式,吸收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及有专业基础的大学毕业生加入酒店,做好酒店的人才储备工作。针对酒店人员流失率高的现状,只有严把员工进入的质量关,酒店的服务质量才有保证。

3.4.2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针对酒店行业员工准入门槛低的情况,应建立规范的考核机制,对酒店员工的操作技巧、外语沟通能力以及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知识进行统一量化考核。对欲从事高星级酒店工作的人实行自愿考证上岗制度。对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考核,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在员工入职阶段,要对员工进行酒店的应知应会、员工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而在上岗后,则要定期对工作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加以巩固,同时还有对特殊事件的处理及应对进行培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翁钢民:现代酒店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蒋丁新:酒店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付钢业:现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