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审计;影响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了四种审计意见类型。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下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要做到真实、完整,所谓真实就是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真实,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规定;完整就是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必须纳入会计报表体系,而完整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良好执行。由此可见,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对注册会计师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小规模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根本没有内控制度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内控制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以规避审计风险。不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采用回避方式,不对内控制度作深入地研究与评价,只是做一些形式上的工作底稿,以应付复核和检查,在对企业内控制度根本没有实质测试的前提下发表审计意见,意见类型主要是无保留意见及保留意见,很少有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得到良好执行是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的前提条件
一般认为构成财务报告公允、准确呈报的三道重要防线分别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独立审计师的审计。其中内部控制是一组程序,受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的影响,合理保证了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控制度能防止舞弊形为的发生,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内控制度是企业董事会和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控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事,因此,法律往往不作具体的规定,而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保障其顺利运行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对于具体的控制方式和程序只制定相应的规范。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目标,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采取措施得以改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资产的损失,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有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经营的目标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这点上看,健全内控制度必然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但不同的企业的价值取向或实现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价值实现方式的理解不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较多地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相对重视。而小规模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方式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增长,甚至个人财富的扩大,偏重于纳税影响,有的甚至认为会计报表的编制仅为纳税而异,从而对内控制度的建立缺少内在动力,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内控制度,把一些经济业务不纳入会计报表体系。因此,在没有内控制度这个前提条件下提供的会计报表完整性是得不到保证的。
二、注册会计师在小规模企业审计中遇到的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小规模企业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习惯于行政指挥、家长制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企业普遍存在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具体的内部控制更无从谈起。相关的内控关键点失控,不履行相应的书面手续,注册会计师收集内部控制的证据犹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难以保证审计效率和执业质量基本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多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更谈不上内控制度的履行。具体表现形式如:一是货币资金收付没有履行相关手续,无专职出纳管理现金,以致出现账面现金结存不符实际,同时有的企业银行账和企业账长期不符;二是材料收发没有相关手续,带来成本核算不实;三是销售结算环节失控,形成账外收入等等。
2.会计系统设计未考虑内控制度,会计凭证依赖的原始凭证履行形式上的手续,使注册会计师难以把握内部控制的实质
近年来,财政部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提供和披露都制定出具体的准则和制度,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已出台相应的规范,但对不建立内控制度的企业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和处罚力度。具体到每一单位的会计系统设计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局面,使注册会计师对内控制度的评价难以形成一般性认识。
由于会计系统的设计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陋习,会计凭证依赖的原始凭证过于简化,因此注册会计师从会计资料中往往找不出内控制度运行的有效证据,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只重视会计报表的提供,忽视财务情况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只研究如何满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需要,少研究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加强内部管理。
3.小规模企业普遍缺乏成文的内控制度,对同一被审计单位,不同注册会计师所作的评价有时大相径庭
不同的经济单位应具有不同的内部控制模式。大中型企业人员分工较为细致,内部控制程序也严密,而小规模企业为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内控制度显得粗略一些。《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注册会计师对不同的经济单位,如果企业没有建成内控制度,就缺乏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就不能进行量化处理,仅凭抽象的专业性判断难以使人信服,一旦判断失误,将导致审计报告失真。
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审计的要求
首先,《会计法》第27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这是对单位建立内控制度提出的原则性要求。财政部于2001年6月至今相继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这些规范的出台,为企业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一般标准,使企业具备了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条件。
另外,《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准则》《审计重要性准则》《错误与舞弊准则》《管理建议书准则》《小规模企业审计特殊考虑实务公告》等都对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和报告做出了规定。在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签定内部控制审核业务约定书、制定审核计划、履行审核程序、出具审核报告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控制评审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因此,企业内控制度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测试评价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要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并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操作性,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自我意识以及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要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审计程序,切忌走形式,只有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有正确的评价,才能为发表正确审计意见打下基础。
四、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评价结果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具有决定性影响
小规模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通常很高,因其业务比较简单,审计收费低,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外勤时间往往较短,实施审计的程序可适当简化,对账面情况的审计难度不大。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把握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正确评价,将导致审计意见错误,使审计报告失真,带来致命的审计风险。
《独立审计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了四种审计意见类型。注册会计师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确认企业的内控制度有效性后,才具备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达到完整性这一些要求。会计资料具备了完整性,所有经济业务内容都纳入了会计报表体系,注册会计师才能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的评价多流于形式,在没有作深入细致的测试的情况下,简单信赖,仅根据账面审计的情况发表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很少出具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但小规模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控制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实现对其评价,所以带有很多的主观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企业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着手,如货币资金的收付,存货进销存流程的相关手续等,通过测试评价,一旦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失控,企业往往会存在账外资产,收入不入账,账实不符等问题,直接带来对会计报表完整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很难通过追加审计程序来达到审计目的。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失控,注册会计师无从全面了解审计范围,就无法确定审计范围限制带来的影响程度,故一般不应出具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多地应发表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如对企业存货的核实,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监盘程序。如存货不能核实,应视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当企业账面存货金额很小,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在重要性标准以下,一般可不予披露,但这是建立在对内控制度确信有效的前提下。如企业内控制度失效,大量账外存货已转移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失控的内控制度前提下很难做出存货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发表保留意见和无保留意见都会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
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方法》和《管理工作指引》的文件要求,当前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需要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相互协作,提供有效的申报资料。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审核,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标准。企业技术部门应该向政府部门提供申请书,财务部门同时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等不同信息,有效整理不同的企业文件,规范企业申报流程。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研发部门组成人员整体花名册进行整体,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标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规范,确保提供的资料完整且准确,符合政府部门审核的需要。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的材料审核较为严谨,申报企业不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提高重视,确保申报资料完整且真实。财务部门应该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及时整理企业三个会计年度的费用情况,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并且出具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对于现阶段企业销售收入与研发费用进行明确。
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关键作用
1.确保申报财务报告符合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财政厅下达的文件学习力度,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提供正确的文件,确保申报材料符合相关要求。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提供的材料中,应该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财务数据,这些文件需要财务部门或者配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编制,作为评判高新企业的重要资料。现阶段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对于技术性的收入要求较高,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财务管理人员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在企业申报活动中,对于企业的材料进行有效管理,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资料收集到位。财务工作人员在企业申报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结合政府部门的要求,确保企业申报各项资料整理到位。2.财务指标达到预定标准当前政府部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较高,其中技术性收入与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一直是判断该企业是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这一点,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文件,对于申报高新技术型企业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政府部门要求申报企业提供三年的经营材料,在三个会计年度中,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政府部门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总额小于五千万的企业,该企业的研发资金占比应该不低于现阶段企业总支出的5%。至于销售总额更高的企业,研发资金占比略有降低。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企业各项支出的统计,尤其是技术部门的费用,需要专人管理,并且将各项费用进行标注,避免在会计师事务所统计阶段出现遗漏等问题。政府部门除了对于企业技术部门的投入提出要求,还需要财务人员对于企业技术性收入进行统计,确保该数值不低于企业总收入的60%。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细化企业财务工作,对于不同种类的支出与收入进行管理,有效规范当前企业财务工作,确保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能够有效出具相关财务资料,便于技术人员进行审查。3.研发费用等科目内容完善现阶段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管理,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内部设置有效科目,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目前,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将研发费用在整体财务报表中有效设置,并且将其作为二级科目,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核算,发挥财务管理人员自身重要作用,便于企业在申报工作中,准确提供各项财务报表。例如:某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问题,技术研发部门研发人员名单并没有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造成企业薪资核算中存在偏差,并且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研发部门的费用支出跟进存在问题,对于研发部门的办公费以及折旧费等问题缺乏有效归类,造成企业的各项支出存在账面不符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难以发挥自身重要作用,并且在随后企业申报过程中,由于数据不达标,企业并没有通过申报。该企业管理人员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地位,对于各项费用进行统计。在企业内部,管理层制定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研发费用支出进行专项管理。通过企业管理层的改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对于不同费用进行核算。3.企业开展专项外部审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对于企业的不同支出进行管理。由于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材料的要求,企业需要进行外部审计,由具有该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于企业的研发资料进行审计。公司财务部门工作需要与第三方审计机构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提供有效的数据,便于第三方审计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通过企业的外部审计,能够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客观展示,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异常现象,便于企业管理人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改善企业发展质量,及时将相关材料上报给财务部门。目前,第三方审计机构结合税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整理出符合申报规范的文件。
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其目的是要为企业的效益服务。xx公司,总资产超过——,下辖——家分公司。针公司做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所决定的会计处理特点。我在对公司营运情况及日常财务工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认为当时的制度已不能很好适应公司管理上的需要。要想公司管理上台阶,首先应从制度上下功夫。因此,我从审批程序、资金运作、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几个方面入手,先后主持出台了四项制度,基本完善了财务管理内部制度体系:
1、拟定《——公司开支审批暂行办法》,规范了审批权限和程序。要求公司所有成本、费用支出必须经财务审核并签字确认,改变了以往多头审批,财务监督不力的状况。经过两年的运行,——年我又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公司开支审批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责权。
2、根据国家新出台的财务、会计政策法规,结合本公司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执笔修订了《——公司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公司内部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并就“两个办法”的贯彻执行作了具体安排。每年对所属经营单位执行“办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出具书面整改通知,逐步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
3、为完善公司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二级核算体制的优势,针对公司各经营单位不同的行业特性,确保公司各项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于——年——月重新起草了《——公司内部审计暂行办法》,现正报公司审批,以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二、狠抓管理,提高效益
预算是企业借以设定一定时期所想要完成的特定目标,完成目标所使用的资源,以及衡量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公司对预算管理也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积极推动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理清工作思绪,将应收帐款的回收及开辟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重点。以此为契机,逐渐转变了公司偏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局面,促进公司管理上台阶。
1、重视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具体负责牵头编制了公司20**年度至20**年度的公司财务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各经营单位近几年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对未来市场经营环境变化的预测,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二上二下的协调沟通,汇总编制预算草案,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最终确定公司预算目标,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合理性。
2、以预算为依据,积极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倡导效益优先,注重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目标作用,不断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反馈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公司整体对外投资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力主压缩银行贷款,X年X月和X年X月,压缩了公司长期银行贷款——万元,有效地控制了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实抓应收帐款的管理,预防呆账,减少坏账,保全企业的经营成果。x年X月走上——岗位后,,公司帐面应收账款——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针对现状,重新制定了公司的信用政策,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作出评估,要求各经营单位按客户信用程度的高低,决定应收账款数额的高低,控制坏账风险。对信用程度较低的单位加大现收比率,控制应收账款额;同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有难度的客户,亲自上门参预催讨,起到了一定效果,减少了坏账损失。X年X月止,公司账面应收款——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三年前减少了——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
4、积极参预,配合经营单位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而——经营权的取得必须经公开招投标,针对不同的招标,带领财务人员深入调研,做出合理的营运可行性分析,确保公司投标书的质量,为开展有效营运打好基础。
通过上述工作,切实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万元,20**年实现净利润925.25万元,,每年的利润增长都超过了——%。
三、明确责职,提高工效
为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通过几次内部调整,定人定岗,明确职责,减少工作中的磨擦,发挥出团队作用,调动起内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树立服务意识。身为经理的我带头转变工作观念,主动配合业务部门,在切实加强全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月度财务分析;为一线经营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由于工作较为出色,我领导的——部被评为公司X年度先进部室(综合测评第一)。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公司的会计电算化进程。X年初,公司本部会计电算化软、硬件配置完成,同时派出业务骨干参加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年X月,完成了会计电算化初始工作,通过二年多的平稳运行,电算化已能满足公司本部的核算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会计核算效率。根据公司对财务信息和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要求,以及各分公司分散经营的状况,我计划年内在所有分公司推行会计电算化,并与公司本部实现联网,实施方案正在拟定中,以提高公司整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发挥专长,做好参谋
我的工作重点之一,是通过对月度、年度的财务分析,及时并动态地掌握公司营运和财务状况,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财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依据。针对——分公司亏损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分公司经营思路》,供领导决策参考。
对公司的投资项目,能使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做财务可行性测算,在——更新等项目的测算上,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改变已往静态的,不注重现金流量的决策方法,较好地控制了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财务依据。
根据掌握的财务信息,汇总三年资料编写了《公司三年经营状况的分析报告》,对公司各经营单位现状进行了评述,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公司三年规划的编制工作,尽了自己的努力。
五、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坚持执行会计人员继续再教育的规定,认真组织本部门及下属各单位会计人员参加每年一次的专业培训。结合会计电算化的推行,组织了电脑培训。本人率先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提高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在自己不断加强学习财务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带动所在部门人员的学习热情,鼓励会计人员根据自身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岗位需求,继续进行在职专业学习。目前,公司财会人员中,2人正在进修本科,1人进修研究生,2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2人正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对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进行审计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打破了以往旧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高校既要办教育又要办后勤的落后模式,既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率。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对后勤保障企业进行监督的问题。后勤保障社会化打破了原来单纯的行政管理体制,将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原来作为院校一部分的后勤保障部门分离出来,形成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企业主体,由单一的财务主体变为两个独立的财务主体,院校与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关系从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独立法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院校对后勤保障企业的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权利随之消失,出现了对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监督的空白,对于高校后勤建设的成熟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可能影响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实施和效果,甚至会影响到高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惯例,对后勤保障服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达到对后勤保障企业的监管和控制,保障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效果。
二、对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进行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校属固定资产。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与高校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但表现在高校是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保障服务对象,而且大部分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都是高校原来的后勤保障部门直接分离出来成立的企业公司,所以,两者在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后勤保障服务企业不是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后勤部门,由于其要在高校校园内进行后勤保障服务,必定要租用高校的场地、房屋、设备等许多的固定资产,所以,其在固定资产的租用和管理上与高校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对所有权属于高校并出租给后勤服务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审计和监督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1、审查出租前的固定资产清查是否全面合理。出租前,对校属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是高校对将要出租的固定资产进行的一次全面清理,是实行“两权分离”的前提。只有摸清各类固定资产及盈亏真实的底数,才能分清经济责任、合理确定租用基金、全面考察出租过程中的使用情况,为期末合理确定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经营成果提供原始数据,为出租期中、期末的政策兑现提供科学可信的依据。所以,必须对出租前的清产核资活动进行审计,保障校属固定资产清查的全面合理。特别是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进行审查,审查固定资产的分割是否明确,所有权是否清晰,哪些属于高校所有,哪些属于后勤保障服务企业所有,对所有权的确定必须严格按照当初校企分开时的原始证据进行,防止出现固定资产所有权混乱不清的局面。
2、审查后勤保障服务企业对校属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高校,而使用权属于后勤保障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者是后勤保障服务企业,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是否合理,是否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使用,直接影响着校属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与资产保值。因此,要对校属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进行审查的同时,还必须审查后勤保障服务企业对校属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审查后勤保障服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进行管理和维护,以及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和失窃,等等,以达到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与资产保值的目的。
(二)审查有关的经济合同。高校与后勤保障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来实现的,合同是确认两者权利和义务的主要法律依据,所以,必须对高校与后勤保障企业之间的所有合同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
首先,审查合同本身。合同本身的审查包含对合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计两部分。所谓合法性,主要审查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法人代表和高校签订的所有经营合同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受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并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具有同等约束力;所谓合理性,主要审查合同的条款是否完整严密,手续是否齐全;各项经济指标的核定是否有计算依据,计算是否正确;有无有意压低经济指标、让利或乘机为个人或小集体谋私利的行为;责权利规定是否明确合理;是否能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有效保值增值,兼顾国家、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租用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是否进行清查和评估;奖罚条例规定是否合理可行;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综合分析所签订的合同有无短期行为,等等。所有经营合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要有法律依据,经过审查如发现有漏洞或不足之处,应立即建议有关部门加以纠正,保证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受损失。
其次,审查合同的执行。加强对经营合同执行中的审计监督,是保证合同实现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形式是年终决算审计。对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年终决算进行审计,要把好分配关,重点审查经营企业资产和利润的真实性。有无应摊销而未摊销的费用,应从费用中列支而从其他来源列支,应上交的税款租金是否如数上缴,当年各项财政收入、税后利润、盈余分配和承包者实际收入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承包合同规定,合同条款中规定的各项年度指标是否完成等。
(三)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为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促使业务活动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是企业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重要工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各项财产和记录的安全完整,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而且能够提高业务效率,保证计划和政策的有效实施,规范业务活动,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高校后勤保障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查,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宏观上了解其经营的大致状况,为审计人员规划审计,确定审计时间安排、审计程序和审计范围提供参考。审计人员通过查阅后勤保障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询问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以及观察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等手段,对后勤保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进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1、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经达到;2、各项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3、有无相应的补救措施;4、人员之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5、控制点设置是否合理,有无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6、内部控制的设置是否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等等。对于缺少内部控制的业务领域,内部控制不合理、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领域,以及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功能作用的领域要重点进行审查和监督。
(四)审查账簿等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现代审计虽然在审计范围上大大扩展,但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资料仍然是审计的主要内容。因为,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以及计划、预算、决算、统计、章程等经济资料,记录着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能够全面地、连续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是为审计提供信息和证据的主要载体。
1、审查账簿等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作为记录经济信息的载体,其本身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会计等经济资料本身就不是真实的,那么,其纪录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要大打折扣,可信度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对会计及其有关经济资料本身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审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及其他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伪造、作假的现象。
2、审查账簿等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的合规性。审查会计及有关经济资料是否符合我国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审查总分类账和明晰分类账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总账与明细账的记录是否相对应、相符合;审查会计报表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编制,手续是否齐备,内容是否完整,编制人员和审核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预、决算的编制是否合理;等等。
3、审查账簿等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所记录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审查会计及有关经济资料所记录的经济活动实际上是否发生,所记录的内容、数量、金额等与事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为了某种目的虚构经济活动并登记入账的行为。
4、审查会计及有关经济资料所记录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法性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审查经济活动的真实性的同时,还要对其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审查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所有经济行为是否违反国家有关财经、财政政策,是否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各种规定;审查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行贿受贿、贪污盗窃的情况,等等。
5、审查会计及有关经济资料所记录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有关合同的规定。合同是区分双方义务和责任以及保障双方权益的主要依据,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所有经济行为在符合真实性和合法性要求的同时,还必须符合双方合同的规定。在对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会计及其有关经济资料进行审计时,必须审查其纪录的所有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双方所签合同的规定,是否存在违反有关合同的经济行为发生。
三、对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进行审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工作的本质特征,是与其他监督工作的本质区别,对于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和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后勤保障服务企业大多与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后勤保障服务企业是直接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原后勤保障部门,有的高校则是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的主要股东。在这种情况下,对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在隶属关系、经费、人员以及精神状态上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有关回避制度,严格禁止与后勤保障服务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必要时,高校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后勤保障服务企业进行审计。
2、明确审计目标。俗话说“有的放矢”,只有明确了审计目标,才能保证审计任务的圆满完成。对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成立专门的审计工作组,制定严密的审计计划,明确具体的审计目标,指导审计工作。
关于组织做好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不含宁波):
根据2021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会要求,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我省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365个日历天数)以上的居民企业;
(二)2018年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根据《认定办法》的规定,至2021年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满,企业如需再次提出认定申请,按本通知规定办理。
二、申报时间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采取统一申报、受理和评审的方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认定办”)受理各市、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各地认定管理机构”)报送的企业申报材料(除宁波)。各地认定管理机构上报的截止时间为8月31日。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采取全封闭网络评审方式。
三、申报程序
(一)自我评价
申报企业应对照《认定办法》第十一条进行自我评价。符合条件的,按照《认定办法》《工作指引》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申报企业应自主编写完成申报材料。
(二)网上申报
1.“国网”提交材料
申报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网址:innocom.gov.cn,以下简称“国网”),新申请认定企业先完成注册登记,按要求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并对照申报材料清单上传相关附件,附件要求签字盖章齐全、清晰完整且与纸质申报材料完全一致。对涉密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规定,将申报材料做脱密处理,确保上报材料不涉密。纸质材料按清单顺序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每一部分用彩页分割,封页采用A4铜版纸装订,加盖页码,并提交至属地科技部门备案。企业在国网上报材料的截止时间不晚于8月15日,具体截止时间以地方通知为准。
2.“政务网”提交材料
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zjzwfw.gov.cn/,以下简称“政务网”),进入省科技厅窗口,选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进入网络申报界面,填报企业自评表。
3.“省网”状态查询
为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科技大脑—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系统”(网址:202.107.205.11:8612/,以下简称“省网”)将对接国网、政务网导入企业申报材料实现数据共享,企业提交的材料、申报认定评审等状态均可在省网查询。第一次评审未通过企业可在省网完善材料。
(三)地方汇总
地方科技部门会同财政、税务部门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要点参考附件)。
各地认定管理机构要在上报截止时间前一并完成省网的审核工作,并由省网汇总生成“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推荐汇总表”,纸质加盖认定领导小组公章(无领导小组章也可加盖三部门公章)报省认定办,一式1份。
四、工作要求
(一)各地认定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各地科技部门要结合高企“回头看”工作,积极主动会同当地财政、税务部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申报质量;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确保申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加强同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统一出具相关材料。
(二)各地认定管理机构要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严把审核关。要切实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做好审查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把好审核关。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对组织申报全过程的监察和监督,确保申报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化。各级认定机构要加强对企业完成申报材料的指导和服务,不得委托或指定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为申报企业编写申报材料。
(三)落实好企业承诺制。申报企业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主体责任,提供企业科研诚信承诺书。若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并查实,省认定办将按照《认定办法》相关规定取消其评审资格并列入科技部门不良信用记录。对涉及参与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列入科技部门不良信用记录,并将违规情况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四)各地要高度重视科技政策的落实工作。各地科技部门要会同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认真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等相关政策,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认定办反馈。
(五)任何以承诺为企业通过评审为由诈骗钱物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请各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部门提醒有关企业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上述通知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网络操作有关事项请仔细阅读“省网”办事指南。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