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高效学习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其次,要有吃苦耐劳,长期奋斗的准备。高中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平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往往对学习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找老师沟通,寻找解决的办法。
3、再次,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不同的学习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有人喜欢朗读,有人喜欢默写,有人喜欢总结错题本,有人喜欢背诵,每个学生必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下面,我向大家总结分享几点各科目的学习方法。
4、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方法。理化生这三个学科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各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和定律,更要把它们应用到实际中去。不仅要掌握理论依据,更要注重对各种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5、地理、历史、政治的学习。史地政是人文学科,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精神升华,多了解人文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为社会的进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要想学好这几个学科,就要多读书,多了解我们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只有知识面开阔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6、英语学科的学习。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家之间也需要交流互通,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他们的语言,我想英语学习的最大魅力还是在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互通。要学好英语,除了在课堂上要听老师讲解最基本的单词语法之外,还要多读外文资料,一门语言的用法,是非常庞杂的,远非在课堂上接触的那点儿东西可比,我们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语言环境中,去感受到它的魅力,它的美丽。
7、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具体体现在八个“多”字上面,多听、多看、多写、多练、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多反思。提前做好预习对即将要开展的新课程做一个简单的预习,能理解的尽量去理解,理解不了的记下来,老师讲课的时候认真去听,顺着老师的思路走,集中注意力,利用之前预习的知识点,来与老师讲的知识点相对应,找出自己不足,认真做笔记,培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做习题巩固,多背诵,多练习要点,记住一定要及时复习。
8、然后,每学习完各科目内容时,同学们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总结,因为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以及记忆方式不同,做笔记的方式都不同,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整理,或者借鉴学霸们的方式也未尝不可。将知识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太简单的可以简单地写一写,对于一些零碎的,边边角角的知识点也集中在一个区域,重难点就不用说了,是必须要归纳的。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内涵进行解构,然后再学会去应用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方法上就要注重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学习是学生主体主动对知识进行解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课前预习是较为重要的.在课前预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初步理解概念、发现问题.通过预习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没有理解的知识再次学习,而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得到巩固.同时,从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自主预习,没有形成一定的自主预习习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或以一定的目标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教材.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简单地翻翻教材,最多是读几遍教材,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目的性不强.以问题或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可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不同、拟核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的不同、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等问题来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先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中再引导合作探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效果会更好.又如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预习中,以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为目标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预习中明确知道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增强了预习的目的性,促进预习效率提升.
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因知识、经验等因素所限,必然存在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理解的现象,而教师就需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消除疑问,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初步理解了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于是提出了“刚收获的种子在晾晒时所散失的水,主要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把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在洁净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加热,这时,试管壁上会出现水珠,那这一部分水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呢?”等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结合水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知识的构建.
二、引导学生课中探究,积极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如果把课前预习比作建筑中的基础,那么,课堂学习就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教师讲授、做笔记,这种学习方式较为机械,属于被动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学逐渐摒弃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转而以探究学习来实施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可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有积极意义.它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在课堂中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探究、交流讨论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参与中去解构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可或缺.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借助多媒体、图片、故事、活动、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想去学习、
【关键词】创新 预习方法 高效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课前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识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是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地前置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使他们预先对新知识进行了解、质疑、思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逐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一、充分认识预习的作用
在长期地数学教学中,我多次尝试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开展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索取。预习能使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课上的大吃大喝为课前的细嚼慢咽。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了解新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有目的性。当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学生会回忆起自己在预习时理解不够深入的知识,并加以关注,专心听讲,主动而又有重点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预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迷惘为自信。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二、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
当然,要想使预习具有实效性,就要合理安排好预习的时间。根据时间,预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课前预习:老师讲课前,根据老师的自觉要求和提示,自学老师新授时要讲授的内容。
2.阶段预习: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如周六、周日和其它节假日,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单元或几单元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
3.学期预习:利用假期,自学新学期所讲课程的全部内容。
三、适时激发预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前预习也不例外,它是一种学生个体的、自觉的活动,需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1.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培养“竞争意识”。比如每周利用周会课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本周表现出色的几名“预习小能手”。还可以让预习效果特别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组织全班的汇报交流活动。
2.教师应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谁是预习的小能手!”“有备而来,才会百战百胜”。
3.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对于预习较好的或者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奖给他们“智慧星”,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发给他们一些奖品,如“奖励他们一本最喜欢的课外书”,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好预习的兴趣。
四、总结创新预习的方法
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采用哪种预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给大家:
1.课前读一读。预习时,把第二天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使自己对新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特定的符号做上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2.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理解有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若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做到温故知新。如果是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通过课上认真听讲,小组交流,积极思考再去解决。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课前写一写。数学课中有大量的概念、定律、公式,是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牢牢记住的。这类课应让学生在预习时认真地看一看新公式、定理是怎样证明出来的?能不能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得出结果。所以,在预习的时候,把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逐步能够将这些概念、定律、公式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4.课前做一做。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领会、体验、感悟新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5.课前说一说。预习时有些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可能感到认识模糊,这时可以向父母请教,或课前在同学之间进行切磋、交流、讨论,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多雕的效果。
一、兴趣应来源于身边,产生于生活,表现在数字,应用于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创设生活中的事例、故事或现场演示来上好每一节课,特别是新授内容的第一节课,要使学生一接触到新内容就能够入门,能够产生兴趣。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知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首先设计一个现场演示。即首先拿出同样大小的两个饼,将其中的一个两等分,另一个三等分,叫上未五位同学,分别发给他们,这时,在老师的启发下让同学们讨论,看谁得到的多,谁得到的少,然后再教给他们什么是1/2,什么是1/3,1/2和1,3的大小比较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事例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把他们带进了什么是分数和分数大小比较的智慧乐园,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其发现规律,掌握和运用规律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操作中记忆,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如在讲授长方形体积运算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一块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分别截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再焊接成一个无盖的小长方体,求它的容积是多少?”同学们见到此题束手无策。于是老师让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题意进行剪、折,一会儿,一个个无盖的小长方体呈现在同学们的桌面上,之后,再让他们展开,这时再问同学们铁皮长方体的长、宽、高时,同学们很快就明白长是60-5-5等于50厘米,宽是30-5-5等于20厘米,高是5厘米,结果就容易算出来了。这个实验也就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如再遇到类似的习题就迎刃而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借助游戏,激发兴趣
喜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经常设计些如“开火车”、“找朋友”、“小法官”、“猜一猜”等多种游戏活动。如在讲授《可能性》一课时,设计一个玩扑克游戏。老师手中拿出方块2,方块3,方块4各两张,从中任意抽出两张,试看两张牌上的点数可能有几种可能?让同学们邻桌四人为一组,看谁猜的又对又快。这时同学们很快进入了状态,讨论非常激励,最后老师总结,告诉他们有多少种可能,并进行集体演示。同时告诉他们这种可能性是可知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点燃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善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书法;方法;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9-02
当代社会书法艺术的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种种思潮给书法者带来了很大影响,以致削弱了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书法步入了尴尬的境地。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不要让书法成为怀着乡愁去寻找生存的苦旅,要为书法搭建一个宁静的家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张信认为,面对上海市百万名中小学生,现有的书法专职教师只是杯水车薪。当务之急是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必修课。
一、熟练掌握汉字书写的技法
欧阳中石先生说:把字写好,远不止艺术美观的需求;更有意义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认知汉字。在弘扬中华文化上,有着更深远、更厚实的意义。对于字体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书法学习会比成年人容易些。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一定时期内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件难事。
1.注重汉字结构。怎样让大学生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注重点划与结构的练习。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步入正轨。
2.注重书写过程。在练习、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个步骤,才能熟练掌握书写技能。要提高书写技能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例如:书写工具的选择、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书写时还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学会对书法作品的欣赏
文字的功能一般都是工具性的,但几乎只有包括汉字的汉藏语系还有其艺术性,所以我们可以有书法这一门课,而这门课在印欧语系里是没有的。汉字具有极大艺术性是因为汉字的图画性,图画必须具有美感。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一场美的盛宴。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获得一些美的知识,产生喜悦和爱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在笔还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领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写字、练字。练字不但可以提高你的面子,最重要的是,可以怡情养性。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汉字的欣赏水平呢?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坚持练字,持之以恒。练字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这是必须承认的,尤其是开始的时候。这一竖怎么也写不直,这一横怎么也写不平,真的很让人抓狂。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坚持下来的人都会认同,如果心平气和地写,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字写好。在这个过程中,历练的不仅仅是字,而是一个人的心境。练字可以练人,而且,随着字写得越来越好,对文字的鉴赏能力也会随着写字这个过程的体会得到提升。
2.多看书法作品,辅以文字的理论。如果仅仅只是写,或许可以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但是,对于真正艺术品的鉴赏还是不够的,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练字,是把字写好看端正。而艺术作品,很多时候不是用“好看端正”去衡量的。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去观赏一些书法作品,同时阅读一些有关文字的书籍。没有必要看很艰涩深奥的,通俗的就可以。毕竟,从最势利的角度来说,这个也是一种谈资。学生在“看字”的过程中慢慢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逐渐激发出愿意学习写字的兴趣,逐步达到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的目的。因此,学会欣赏美、表现美,有助于书法作品的书写,不但可以使练字这个看似乏味的过程变得有趣,而且可以在研究写字技巧的时候提升自己对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领悟书法内涵
“字是一个人的外表,从一个字上就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用指尖在键盘上舞蹈“写”出来的字,而忘记了如何用笔杆去写字。尤其是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否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写字是很重要的!
1.领悟书法蕴含的哲思情理。书法与文学、美学、哲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书法学习,既可以让大学生理解民族文化,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从古至今,多少书法家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书品即人品”表达了书法对人拥有高雅的格调、审美的情趣、纯洁的心灵,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书法可以活跃思维,并能培养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刻苦学习的精神。大学生学习书法可以提升自身气质,塑造完美人格。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小学老师,更应树立起学习书法的信心与决心,肩负起传承书法艺术的重任。书法教育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关注力、艺术鉴赏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提高自身教师技能,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书法这门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艺术。
2.领悟书法中的文化精髓涵。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纵观书法发展的历史,从殷商的甲骨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时代的要求发展变化的,体现出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绘画大师毕加索说:如果我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要继承和弘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教师的示范可以形成对学生感官的直接刺激,教师的一手好字会让学生对老师更加尊重,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工工整整的书写汉字,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模仿教师写字,可以进一步感受中国汉字的美,从而提升对写字的兴趣。写字不仅要把字写工整,更要符合汉字的结构要求及审美要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各个比划的不同特点、各个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不同,汉字的不同结构要求、同类汉字的书写共同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养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有效自学。写字本身就是相对枯燥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无聊,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写字的乐趣。书法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荟萃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书法艺术中包涵的“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是消除现代文明造成的心理失衡,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用和暖之风,徐徐入怀,沁人心脾,用《兰亭》之飘逸脱俗之美体验“无形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
四、为基础教育输送书法教育师资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2011年8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及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1.小学书法教学师资匮乏导致的尴尬局面。书法家苏士澍说: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国人的根在汉字里,如果青少年不懂得、不热爱汉字,中国的未来令人担忧。但自《意见》出台以来,书法进课堂却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北京市西城区福绥境小学刘老师称,虽然学校每周都有书法课,但学校没有专职书法教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一位老师称,学校对教师硬笔书法水平有要求,学生中也有书法兴趣小组,但没有专职书法教师……有的学校在全校范围挑选写字略好的老师勉强凑齐书法教学师资,但这些老师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书法的书写技巧、书法作品的鉴赏、书法的理论和发展史并不太了解,也基本是在本专业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兼任书法教学。因此,这样的书法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可能由于教师缺乏书法的专业知识而对学生产生误导。当然,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也难以建构学科体系。
2.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良莠不齐,职前教育迫在眉睫。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书法培训,但由于培训较短,以及教师书法基础的参差不齐等诸多原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长远来看,缓解书法教师匮乏状况,突破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制约瓶颈,师范类高校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须掌握的技能。
“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的汉字艺术走进课堂教学,使《纲要》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这些问题日益成为致力于中华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师范院校师生共同热议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高校师范专业开设书法必修课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为基础教育提供可利用的书法教育教学师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