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法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以看出,税收是政府运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的活动,而对其加以法律调整,就产生了税法。所以认清政府介入经济的必要性以及经济基础对于税法体系的建立的重要影响就是非常必要的。
一、税收为什么是必要的
斯密早在其巨著《国富论》中就指出:在大多数时间里,私有市场提供了维持经济效率的最好方式。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和企业在自由市场中进行买卖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与者在竞争性市场中进行自愿交易而得益,利用社会资源所生产的产值达到最大化,从而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在现代福利经济学中,社会资源是否实现有效配置,一般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命名的“帕累托最优”来表述。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同时,任何人的境况都不会变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各种用途上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如果改进一个人的福利至少要减少另外一个人的福利,这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最优配置。因此,在“自由放任”条件下,竞争性市场运行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将是帕累托最优的。但是,竞争性市场机制实现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所要求的条件和环境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市场机制缺乏效率的情形可称为“市场失灵”。而正是市场失灵的现实存在才使政府的介入有了合理的依据。政府的介入既可以采用行政手段,也可以采用经济法律手段。而正是在以下几种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采用的税收手段找到了用武之地。
首先是在资源配置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外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使税收有了必要性。所谓“外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厂商实施某种直接影响其他人的行为,而且对此既不用赔偿,也不用得到赔偿的情况。因此,这些个人或厂商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不负任何责任。外在性可以被认为是价格体制运行不完善的事例。外在性可以是负的,也可以是正的。负的或消极的外在性的典型例子是污染,在此时生产的水平过高了。正的或积极的外在性的典型例子是专利发明,在此时会出现供给不足。对于这两种情况,政府就可以利用征税或给予税收补贴的措施使价格真正反映成本,保证供求平衡。
有一类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可以被看作是正的外在性的极端情况。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它性的)。公共物品的标准事例是国防,以及公路边的公园和导航的灯塔。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它们带来的利益,增加一个受益者也不带来额外增加的成本,而禁止他人从中受益则是不可能的或代价高昂的。私有市场对公共物品是供给不足的,因为市场机制排斥那些不愿支付现行价格的人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可是,倘若存在非排他性,卖方不可能向买方索取价格,因为后者在任何情况下可免费消费,这就是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利用市场机制排斥人们享受公共物品则是低效率的,因为多一人消费并不增加成本,也就是允许更多的人消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是零。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这些性质,所以每个人都相信不管有没有贡献都会从公共物品中得到益处,而不愿意自动付款。也正因为如此,私人企业也就没有动力生产和销售这类物品或服务。因此,市场不会供应这类物品或服务,如果供应,也是微不足道的。基于此种事实,政府就有必要利用其具有征税权的特殊优势,通过征税迫使公民为公共物品付费,使全社会受益。
另一方面,在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市场失灵。在这里,征税权的使用更突出了其必要性。我们知道,市场机制追求的是资源的配置效率而没有顾及公平。况且,市场机制要求按照人们的能力或贡献大小、个人拥有的财产的多少来分配收入,而没有劳动能力和财产的人的收入如何保障?因此,竞争性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基于这种情况,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帕累托最优所得再分配”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个人间的相互依存的效用函数是外部性的一种形式。假定个人的效用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消费,而且还依赖于他人获得的消费或所得。例如,出于善意,如果穷人获得的效用增加了,富人可能觉得也好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让给他人,有可能使所有人的福利提高。但是,这样一种理论假设的前提只能是人们普遍存在共同的价值观:一个贫富差距较小的社会是使所有人都会生活得更好的社会。正是在这种理想下,政府就有必要通过税收来转移支付,缩小贫富差距。
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良好税收体系要具备哪些特点征税的艺术一度被用如何能够拔鹅毛而又不让鹅嘎嘎叫的比喻来加以描述。良好的税收体系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一)、公平
公平主要体现在税收在矫正自由市场产生的分配不均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上。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的理想,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的灵魂。但是,对于公平的含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看法。富人可能会说:个人有享受其劳动成果的权利;如果某些人工作努力或者很幸运地更具有生产力,那么获得更高的收入是他们的基本权利。穷人则会反驳道:一个公正的社会应当尽其所能去提高境况最糟的人的福利。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罗伯特。诺斯克和约翰。罗尔斯分别支持上述两种观点。经济学家通过两个原则来描述这种公平。首先是横向公平。这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负担相同数额的税收。横向公平强调的是情况相同,则税收相同;而情况不同,说明纳税能力也不同,如果同等征税,则违反了征税的公平原则。另一方面是纵向公平。这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例如,高收入者应当比低收入者多纳税。一般采用累进税率以满足这种要求,对高收入者按较高税率征税。
(二)、效率
税收不仅要体现对分配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要重现其中的效率问题。公平和效率似乎是一对矛盾。税收的公平性有助于将一块“蛋糕”更平均的加以分配,但如果它不当得干预经济分配资源的方式,给纳税人造成了过高的成本,那它就会打击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会影响整个经济的效率,使“蛋糕”变小。对一种行为征税就会促使从事那种行为的人们转而从事那些征税较轻的行为。但据推测,他们所从事的前一种活动生产率更高;否则就不必要用征税来使之从事第二种活动。所以,税收降低了资源使用的效率。如果税收能使这种替代效应最小化而没有岁入损失,那么这种低效率就可以避免或至少可以减少;税收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途径是:使税率与被课税物品或行为的需求弹性呈反比例关系。如食品的需求弹性小,故此征收高税率;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大,故可以征收低税率。但显而易见,这种税收体系严重违背了税收的财富分配职能。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最有效率的税种是不按纳税人收入或财富状况如何而统一向所有公民征收的“一次总付税”(或人头税)。因为一次总付税是以人身为计税依据,纳税人的税款支付与其经济行为没有关系,因而对纳税人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保持绝对的中性。换言之,一次总付税的课征只会产生收入效应,即减少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和福利,而不会产生替代效应,即不会扭曲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不会导致纳税人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但它对于促进分配公平几乎没有作用。有鉴于此,政府在设计税制时,不得不用其他扭曲性税种来取代一次总付税,以实现收入公平目标。(三)、管理简便
征收税收和管理税收体系都对政府以及那些必须纳税的人有成本。过于繁杂的手续与表格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它们本可以用在创造社会财富上。税法追求的目标越多,就越可能繁杂。严密的税法体系可以使纳税人不必枉费心机去寻求税法的漏洞来“合法”的逃税。而如果法律本身不够严谨,那么纳税人就有了足够的激励去花费金钱和时间逃税以获得更大的利益。税法就是在这种利益对立的双方主体的不断较量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但在有些时候,一个法律追求的多个目标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冲突时,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取舍,以降低其管理成本。
(四)、足够的灵活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税率也要随之改变。税率的高低要充分考虑到纳税人现实经济状况的变化,充分体现出公平性,但这样做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管理上的成本,使税收程序复杂化。但是,一个良好的税收体系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做到这一点。
(五)、透明度透明度是要使每个纳税人都清楚得意识到他究竟为什么而纳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好处,征税的必要性何在,他的税负是否合理。只有使每个纳税人都有一本“明白帐”,才能使其真正树立起纳税人意识,使纳税成为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而不是仅仅从表面上看似乎自己被“掠夺”了。
三、我国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全面的税制改革,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税制框架。但近些年来仍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进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的必要。在这方面,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些理论很值得我们借鉴。
1996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尔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维克里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表明西方经济学界对其提出的“最适课税理论”的肯定。“最适课税理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政府对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的了解并不完全,同时征管能力也有限),政府如何征税才能既满足效率要求,又符合公平原则。
最适课税理论主要对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指出直接税(所得税)和间接税(商品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替代。因为差别商品税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所得税所不具备的:(1)由于所得税不能对闲暇征税,而闲暇实际上也是个人福利的一种体现形式,故政府通过对商品征税可以抑制人们对闲暇的过度消费。(2)由于经济活动存在着外部不经济性,故政府应通过征收差别商品税使各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地配置。其次,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是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最后,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要求所得税的最适税率应是“倒U型”。即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拥有最高所得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甚至应当是零。这一结论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在同样的效率损失情况下,政府通过提高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从较为富裕者那里取得更多的收入,而通过降低最高和最低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增加这一群体的福利,从而既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又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同时,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税制改革是否成功需要从三个标准来判断:(1)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确立的目标。(2)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3)税制改革产生的合意或不合意的副产品的程度。
根据最适课税理论并结合以上标准,我国要真正实现成功的税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首先,我国要建立起真正的双主体税制模式。目前我国的流转税约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0%,而其中增殖税又占一半以上,所得税的比例过低。在所得税和商品税并存的复合税制情况下,是以所得税还是以商品税作为主体税种?一般而言,所得税适用实现分配公平目标,商品税适用实现经济效率目标。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所以,一国的税收制度最终实行何种税制模式,要取决于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权衡。我们必须认清,究竟是效率优先使国民经济整体获得长足发展能使穷人获益,还是更重视分配公平以损失一定的效率来实现“均富”?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据有关研究显示已达到0.39,贫富不均十分严重,但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仍应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流转税为重点,但同时注意提高所得税比重,实现真正的双主体税制模式。
另一方面,我国税制改革必须建立宽税基。将任何实际收入排除在可征税范围之外都会减少税基,也会使人们更多地从事取得不征税收入的活动。最宽泛的收入界定应是所有的现金和非现金的收项,不仅包括闲暇和其他家庭生产的非现金收入,而且包括赠与、遗赠与奖金。这主要是基于减少替代效应的考虑。因此,对赠与必须区分商事关系中的赠与(会产生经济行为的替代效应,实质上是劳动报酬的表现形式)与其它赠与(不会产生替代效应,纯粹基于情感)。对于前者应视为收入要征税,后者则免税。对奖金征税的理由则是因为奖金本身已影响人们进行适当研究项目决策和职业选择,而征税只会降低这种不应有的激励。对于闲暇征税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如果将其排除在外,会使人们偏好于选择那些有利于取得闲暇而非现金收入的活动-例如教师这样的职业,长时间的有薪假期就是工作报酬的一个重要部分。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严格管理”。已故税法专家萨里教授就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税法必须严整设计并订为法典;管理队伍必须妥善组织,充分提供人力,并进行专业训练;纳税人必须分类编入名册,其纳税申报表均能得到必要的稽核与审计;有关信息都能从其他政府部门与有关单位及时获得并得到充分利用;纳税人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能得到圆满解决;违犯税法行为均能依法惩处。针对以上建议,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税法典尚未完成,个人申报制度不健全,税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等等,都是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最适课税理论并不是万能灵药,这些理论标准必须要适应特定国家的经济、政治、管理、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实际条件,否则在实践中也用处不大。典型的例子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一般认为税收是在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下才出现的,政府处于被动的地位,要尽少干预经济活动。但在现代社会,政府正以积极的姿态进入经济生活,尤其以税收为杠杆,发挥指引经济的职能,有目的的发展特定经济部门,调整产业结构。有的学者把它称之为一项税收的新职能-“发展经济职能”。这在我国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总之,充分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理论,具体结合我国实践,对现行税收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2、《财政理论与政策》郭庆旺、赵志耘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法律的经济分析》美,波斯纳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水文现代化内涵和特征目标与任务
水文是社会经济和水利工作的基础,水文的现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现代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和运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拓展水文工作在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发展空间,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水文现代化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实现,是水文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水文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根据水利部“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对水利现代化内涵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水文发展与服务的探索实践,我们将水文现代化的内涵理解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系统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现代化装备为基础,以高科技应用为支点,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手段,以水文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为目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的水文科技,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和理念转变传统的水文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中探索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理论、新方法,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水文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汪恕诚部长曾经指出:水文现代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要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奠定基础。因此水文现代化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围绕和服从水利现代化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推进。只有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才能有效防灾减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文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水文的要求以及水文自身的发展水平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水文现代化的进程及相应标准也有所不同,必须以动态的观点进行水文现代化建设。
水文现代化需要不断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水文现代化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开展的,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要从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水文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体制。
水文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思想观念现代化水文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缺少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显得不相适应,阻碍了水文事业的发展。要适应治水思路的转变就必须切实转变水文工作思路,从重点为防汛抗旱服务向在继续为防汛抗旱工作服好务的同时,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从重视水量监测向水量、水质、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并重转变;从重水文技术业务向在抓好技术业务的同时加强政策法规、科学管理转变;从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穷于应付向重整体规划、长期发展转变;从拼人力、拼设备向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创新转变。
技术手段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水文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水文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水文科技,用先进的现代化装备武装水文设施设备,建成运行有效、管理规范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应的水文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贮、处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行业管理现代化水文行业工作性质独特,相对来说是弱势行业,更应注重行业管理。没有现代化的行业管理,要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进程是非常困难的。水文行业管理重点要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效能提高、决策正确上下功夫,应逐步建立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行为规范,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较为完善的现代水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规范和调节从事水文工作的各项行为,促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人才结构现代化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人才队伍,是实现水文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更新人才的观念,用全新的观念武装人;二要通过新理论、新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才的素质;三要注重人才的层次,既要有高学历、知识面丰富的学术带头人,又要有一定开发能力的实用型专业人才,还要有懂专业的操作技术能手。在人才使用上应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科学管理。
投入机制现代化水文工作是国家公益性、需超前发展的基础工作,经费不足是造成水文事业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加快实现水文现代化,关键是加大投入。切实解决水文经费问题,是加速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2湖南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省在水文现代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信息技术在全省水文系统得到普遍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法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为全面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文发展思路有新突破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湖南省水文“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湖南省水文站网建设方案》、《湖南省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湖南省水功能区划》、《湖南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发展规划。这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和完成,为我省水文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
水文信息化水平有新提高我们紧紧围绕提高水文信息的质量和时效,不断加大水文信息化建设。一是自动测报系统建设进展较快。目前已建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常德、湘潭两个示范区。利用法国政府贷款建设湘江流域水情信息采集系统项目已启动;澧水流域自动测报系统已列入皂市水库工程计划。二是水文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各市州水雨情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系统;洞庭湖洪水预警系统、湖南省防汛会商系统、湖南省旱情分析系统已完成;全省80%的雨量站点实现了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固态存贮。三是建成了湖南省国家水文数据库,为我省水文信息服务打下了基础。四是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微机测流控制系统以及GPS、GIS等在水文测报中逐步推广应用。五是办公自动化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水文监测能力有新改善水文信息自动采集和水文测报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水文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一是优化了站网。九十年代以来,新设各类水文站点81处,水文站网密度逐步加大,功能不断完善。二是加快站队结合、水文巡测的步伐。目前,全省规划的18个水文站队结合基地已有17个初具规模,分析并审批了35个水文站实行流量巡测或间测,购置了巡测车以及用于巡测的先进仪器设备。三是测站改造力度加大。目前全省46%的国家重要水文站和30%的省级重要水文站按《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完成了全面改造,主要测报设施完好率提升到55%。四是引进、推广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全省建成半自动水文测流测沙缆道40座,全自动智能缆道5座,引进4台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购置了电波流速仪、远传自记式压力水位计、固态存贮雨量计、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测报仪器500多台套,拥有气相色谱仪、数字荧光测汞仪、原子吸收、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系列精密水质化验仪器。
水文科研有新进展水文的科技进步除去现代水文设施的研制、使用和集成外,更迫切的要求是要加大水文基础应用理论的研究,近年来承担的水利重点课题《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洞庭湖河湖疏浚综合效益研究》、《洞庭湖洪水及水力特性研究》、《湖南省九十年代洪灾成因与对策研究》等取得了重要成果,洪水预报调度、微机缆道测流、水库汛限水位等项目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自主研制的水文浮标遥控投放器等填补了国内水文测洪设备的空白。防汛会商系统、水情信息网上查询处理系统、洪水预报模型软件、水文站网信息管理处理和水文数据库均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文管理体制有新起色一是理顺了机构,明确了职能。在2001年湖南省机构改革和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中,明确了十二项主要职能,承担五项政府审批事项;2002年圆满地完成了各下属勘测局的人事制度改革,各勘测局统一设置5个职能科室、1个公司,明确了基层水文站为副科级机构;2004年汛前,对省局机关的内设机构和职能又进行了理顺调整。二是强化了管理,完善了制度。水文管理体制的科学化是水文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工作正在不断规范。《湖南省水文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8月1日颁布实施,为水文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水文人才培养有新成效近年来,我们把培养水文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一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水文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使职工队伍不断年轻化、专业化,优化了队伍结构。二是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管理素质。三是继续开办水文高等函授学历教育。
3湖南水文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技术先进、精兵高效、管理科学、全面服务”水文发展总目标和“统筹规划、点面兼顾、突出重点、超前发展”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原则,我省当前水文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取代传统落后的运作方式,不断提高水文工作的效率与效益,以先进的思维理念改变传统的行业观念,在水文领域中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工艺设施、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实现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处理标准化、分析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多样化、队伍知识化。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进一步优化水文站网功能科学合理的水文站网和装备良好的水文测站是做好水文工作的基础。要调整、充实和发展水文站网,使站网结构合理、观测项目配套齐全,整体功能加强,布站数量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部颁《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加强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效能和水文测报能力,有计划地引进高科技的先进测流仪器设备,使主要江河及其重要控制站均能安全施测五十年一遇以上洪水标准,实现雨量、水位信息采集自动化,逐步推广先进的流量、泥沙、水质测验设备,改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
进一步推进水文巡测发展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组织修订水文站队结合建设及巡测规划;完善和修订巡测规范和站队结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研究适合水文巡测的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建设和完善站队结合基地,基本完成站队结合基地建设任务。
进一步加快水文信息化步伐建设以计算机广域和局域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系统;完善水文资料整编、汇编、校验、处理和存储软件系统,全面建成以现有水文数据库为基础的水文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建成由水文预报预警系统、实时水情监控系统、汛情分析和系统等组成的水情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分析评价、管理决策支持的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水环境实时监控、分析评价、管理决策支持的水环境信息服务系统。
进一步调整水文人才结构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法规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推进办公自动化和水文管理的规范化。一要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和新技术培训,更新和提高水文人员的科技知识和技术水平。二要逐步调整生产、技术、研究、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中、高级人才的比重,改善人才结构,使队伍逐步达到精兵高效。
1.案例法的应用
案例法在税法教学中是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税收规定能很好的解决税收法规抽象、不好理解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案例法在应用时,应讲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是通过高考升上来的高中毕业生,学生一直接受学校教育,对社会经济活动、企业经营情况并不熟悉,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综合性的税收案例未必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如果教师在列举案例时,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或学生耳熟能详的身边企业为背景举例说明税收法规的规定,即使业务是虚拟的,学生也会因对企业的了解而愿意倾听,案例教学就变得生动、有趣、好理解,从而使学生愿意由浅入深的思考。
2.比较分析法的应用
目前,绝大部分税法教材都是以税种为线索,按照实体法、程序法的顺序编排税法教材内容。在具体税种介绍时,按照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税收优惠等税法构成要素来具体组织教材内容。教材中对税收规定的描述基本采用法规原文,这使得税法教材类似于法规的汇编,语言晦涩,缺乏可阅读性。同时,也使得初学者认为每一部分内容间是独立的,每一个税种是独立的。教材内容的割裂影响学生对税收法规内在联系的认知。同时,法规堆砌式的教材,需要学生根据抽象规定理解企业业务。而实际中,办税员是根据企业业务查找适用的法规。学习思路与实际操作的思路截然相反,这也是税法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高质量的再现实务的教材不是一朝一夕能编写出来的。真正以企业为背景,通过企业业务介绍办税流程、涉税义务和纳税方法的税法教材目前几乎没有。在这种现状下,要提升税法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线索,通过讲授法介绍税收法规,这样授课能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同时要多运用比较分析法,如不同税种的相关性分析,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例,消费税的纳税人同时要交增值税,所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纳税人都要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通过对税种征税范围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企业会涉及多个税种。比较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税种间的比较,也可以用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承担的纳税义务的比较。如通过比较酒厂和酒类批发企业承担纳税义务的差别,使学生清晰认识消费税和增值税各自的纳税环节。
3.归纳法的应用
税法教材对税种孤立的介绍,使得学生错误的认为各个税种间是独立的,相互不交叉。这种潜在的错误认识带到工作实际中,就会造成学生面对实际业务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将税收规定与企业业务结合起来。因此,在税法教学的某几个阶段,或者在完成全部税法教学任务之前,税法课程教师可以对全书内容做归纳,这种归纳不是以教材为线索,而应以企业类型为线索,如分别以制造企业、施工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为背景,总结每类企业可能涉及的税种。还可以进一步将涉及面最广的制造企业根据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的不同,细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并分别归纳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规模的企业可能涉及税种、计税方法、纳税义务及税收负担。通过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不同组织形式企业涉税义务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直观认识税收法规的抽象规定如何影响企业的具体纳税行为。
4.演示法的应用
在税法教学过程中,授课效果最差的莫过于有关纳税程序的规定,如企业税务登记程序、办理税务登记报送的资料,各税种纳税申报的程序及报送的资料、增值税专业发票的管理以及税务争议的处理等等。关于纳税程序的规定,教材内容一般是简单列举的方式加以介绍。如果教师也照本宣科,那么税法课堂将变成一潭死水。对此类内容,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的形式介绍企业办理税务事项时应准备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说明相关税务事项的程序,那么教师授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看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文字信息,而是真实的图片,图片信息会给学生留下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也会使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引领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结束语
关键词 水浒传 小学生 作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upil Composition from "Outlaws of the Marsh" Mapping
Abstract Currently, have a mor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Outlaws of the Marsh", literary value, historical value, but from the angle of the guidance and inspi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ssay writing specialized exposition indeed rar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clues and descriptive methods to look at the guidance of "Outlaws of the Marsh" Pupils' essay writing.
Key words Outlaws of the Marsh; pupil; composition
《水浒传》是我国公认的四大名著之一。虽有较多的批评之声,但此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方法上却有指导性的意义。无论是从作者或是作品的角度分析均有较高的建树,但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是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接受美学”,①是从学者和成人的角度考虑作品的。小学生是一个基础教育的低段团体,其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基础教育又存在面向全体的特点。因此,对《水浒传》的分析、借鉴应从人物、情节的个体、个性的成人化的分析转向有教育意义、实用意义及体现小学生全员意识的探索方式上。
对于《水浒传》全文的内在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提炼要照顾大多数,而且有现实意义,并能指导小学生作文整体效果把握的是文章的线索。单从每个章节来说,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段的引用都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心理,烘托气氛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手段。针对以上方面本文要详加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指导小学生效仿和体会。
1 从线索分析
《水浒传》的线索有学者认为是分散性、无章法的、缺乏有力的线索,这些论述主要的源于国外学者的评论。从国内来看学术界整体认为《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的开端和典范,是有机的缀合体文章,以“忠义”和“反忠义”为线索,以宋江为中心人物展开叙述。“《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自线结构”。②线索的确定是文章的灵魂,单从叙事性来看对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的记叙文的指导是有一定意义的。线索的选择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人物的性格,也可以是事件的。《水浒传》是一种纵向的线索,从忠义国家——无路可走——被逼梁山——等待招安——忠心报国——走向瓦解。宋江这个主要人物按此线索一步步地把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带入了宋代积贫积弱的体制中来。小学生的作文可以以此为借鉴,利用一个主要人物在整体事件中的情感的变化统领全文。“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发展与思想感情发展的线路,它像链条一样连接着文章里全部的人物、事件和影响。在记叙文中,它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事件及人物贯穿在一起,推进情节的发展,彰显主题。在抒情性的文章中,线索是咏物抒怀、托物寓意的凭借,使主题突出,形散神聚”。③“神”在作文中是主题,是对作者的社会地位、社会认知的反映。宋江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是摆脱不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学、理学思想束缚的。以“忠义”为行动目标,无论是“浔阳楼吟反诗,智赚玉麒麟,还是抵童贯破高俅,李师师献殷勤”④都是为成就其社会认知而服务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主要来源于教师、父母、同学,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的宣传。其作文线索中思想的肤浅或深刻与其直接和间接得到的理性认知的水平有关。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抓住思想而不是抓“好词好句”,这是作文精彩的必要条件。形成习惯,从思想延伸至内容而不是反转的。但是,现实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要实现摆脱形式主义作文可谓“难”,教师的眼光放在五年后的少之又少。课文的讲习、阅读的训练要从社会的大环境中找重点、找亮点、找污点,可以一针见血地体现作者的社会认知度。
2 从描写分析
《水浒传》的描写是贯穿于其篇章结构布局方面的修辞技巧和表现方法。“《水浒传》可作文法教科书读”⑤可见《水浒传》的描写方法被近现代作家所推崇。清金圣叹的“十五法”总结得全面而深刻,包括倒插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等等,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荐。
《水浒传》每一章节都存在总领。在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中的情景小学生比较熟悉,本文就以此回进行分析。开篇“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武松雄猛千夫惧……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明万古香”⑥为开篇。与作文教学中的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的方法相似。但以诗为开头更具文采,简洁明了。题目、开篇是文章的龙头,是吸引读者的最佳方法,《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开头就略显平淡了,但如何修改,笔者就不妄下结论了。作文教学应从题目和开头谋划,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关键环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做法已经过时,过于死板。写人就要通过描写,在一千个人中一眼便可知其位,写事开篇或命悬一线,或如高汤入口,或如履薄冰,写物要有跃然纸上之感,小学生写作首先应从吸引眼球开始。
再谈过程描写,就是突出一个字“细”。如《水浒传》武松遇大虫时的环境描写:“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⑦“细”字不易体现,只要有景在突出重点时就应细到每一片树叶,只要有人在突出性格时就要细到每一个眼神。同样是“打”单看,景阳冈武松打虎“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⑧可谓细到极致,而小学生只重用词描写,“四字词、成语的堆砌应转化为细节描写的教学,让“过程”充实有货,可以细细品味。
最后,看结尾。二十三回最后一句“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叫声,武都头,你今日发迹了,如何不看觑我则个?武松回过头来看了,叫声:阿也!你如何却在这里?”⑨典型的设悬念的写法,小学生的文章喜爱写“满”,口号式、感想式结尾,让读者如快马到天涯前的感觉,极不舒服。作文教学应有的放矢,结尾以设悬念,或让人回味有所思考的结局为主。看后读者能仰望天花板沉思一分钟,也就达到最终目的了。
《水浒传》与小学生作文教学看似关系不大,但从读经典到学习经典,到运用经典才是读书的目的,才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头、细身、长尾巴”是作文教学从《水浒传》得到的新启示,值得推广于小学生作文教学中。
注释
① 接受美学理论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欧美新批评等20 世纪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理论的反对派,把文学研究转到读者这一极的理论研究.
② 黄凌云.宜春学院学报.2005(1).
③ 钟开.金典三年.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1:125.
④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9:3,4.
⑤ 宗延虎.中国修辞学通史.近现代卷.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11:140.
⑥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9:293.
⑦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9:299.
⑧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9:299.
⑨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9:305.
参考文献
[1] 高日晖. 《水浒传》接受史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3.
[2] 张同胜.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文化阐释.明清小说研究,2006.4.
[3] 李秋晨.明清历史小说的衍变.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7.
一、中国税法学研究掉队的成因分析
税法在现行执法体系中是一个分外的范畴,它不是按传统的调解对象的尺度分别出的单独部门法,而是一个综合范畴。此中,既有涉及国家底子干系的宪法性执法范例,又有深深浸透宏观调控精神的经济法内容,更包罗着大量的范例办理干系的行政规则;除此之外,税收犯法方面的治罪量刑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税款的掩护步骤还必须警惕民法的具体制度。因此,将税法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加以研究不光完全须要,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宪法学热衷于研究国家底子政治经济制度而无暇顾及税收举动的合宪性时,当经济法学致力于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而不克不及深入税法的制度筹划时,当行政法学也只注意最一样平常的行政举动、行政步骤、行政帮助原理而难以触及税法的特质时,将全部的与税收干系的执法范例聚集起来举行研究,使之形成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显得尤其重要。这样可以博采众家之专长,充实警惕干系部门法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要领,使税法的体系和内容改正完备和富厚。
然而,当前我国税法学研究的现状是,主攻方向不明确,研究气力疏散,研究要领单一,学术底细不够,理论深度尤显短缺。经济学者只珍视税收制度中对屈从有庞大影响的内容,法学家们也只餍足于对现存端正服务论事的表明,税法在法学体系中底子上属于被人忘记的角落。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历程的深入,依法治税越来越成为人民日益体贴的现实标题。人们不光体贴税收举动的经济效果,更体贴怎样议决周到过细的执法步骤保证本身的正当职权不受侵陵。税法的成果不光在于保障当局正当使用职权,同时也在于以执法的情势对干系主体的举动举行束缚和监视,使其在既定的框架中运转,不至于侵占百姓的权利和优点。恰恰在后一点上,我国税法学的研究相当单薄。如税收法定原则的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步骤优化筹划,纳税人权利的掩护等,都是我国财税法学研究亟待增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