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树木论文

园林树木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树木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林树木论文

园林树木论文范文第1篇

1苗木的质量和规格良莠不齐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选择苗木上经常以次充好。为了应对因管理不善出现的苗木枯死现象,绿化公司会去山野中移植大规格油松等。但是,这类树木由于侧根须不发达,在用于园林工程后存活率依然不高。

2苗木没有合理有序地进行栽植

绿化公司在进行苗木栽植时,对于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缺乏周密的考虑,很多时候会将萌芽较早的苗木栽植在萌芽较迟前面,常绿树栽植在落叶树后面。这就很可能造成苗木成活率偏低的现象,从而增加施工的成本。

3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工期和投入工程的劳动力,并未对土壤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将树木直接栽植在上面,从而使得苗木在栽植后不能正常生长,成活率不高,还给后期的园林养护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园林工程中树木栽植技巧

(1)树木栽植前

树冠必须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剪,以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发,保址树势、平衡以利苗小成活,修剪量依不同树种及景观要求有所不同。

(2)落叶乔木

特别是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如杨、柳、槐等,可进行强修剪,树冠可减少至1/2以上,这样既可减轻根系负担,维持树体的水分平衡,也可减弱树冠招风、体摇,增强苗木栽植后的稳定性。具有明显丰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常绿针叶树,不宜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其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珍贵树种的树冠,宜尽量保留少剪。

(3)在种植季节种植树木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苗木必须提前采取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树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短截,仅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修剪时剪口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水分蒸发、剪口冻伤及病虫危害。

(4)栽植时将混好肥料的表土

取其一半填入坑中,培成丘状。裸根树木放人坑内时务必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校正位置,使根颈部高于地面5~10cm左右,珍贵树种或根系欠完整树木应采取根系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然后将另外一半掺肥表土分层填入坑内,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并同时将树体稍稍上下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将新土填入植穴,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带土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人种植穴,填土踏实。

(5)对栽植的树木进行灌水

这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的重要方法,特别在春旱少雨、蒸发量大的北方地区尤需注意。树木栽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注意不得损伤根系。

(6)树木栽植后

因土壤松软沉降,树体极易发生倾斜倒伏现象,一经发现,需立即扶正。扶树时,可先将树体根部背斜一侧的土挖开,再将树体扶正,将土踏实。特别对带土球树体,切不可强推猛拉,来回晃动,以致土球松裂,影响树体成活。树木栽植后,因灌水根际土壤下沉出现坑洼不平现象时,应及时平整,以使根部受水受肥一致。新植区,在平整树盘的同时,应结合垅道园路的整理,使其整齐划一、美观清洁。

三.结语

园林树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原则,种植与设计

 

1、园林树木种植原则

园林树木绿化是园林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题材,它既具有生态上的要求,也有综合观赏的特性。园林树木能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轮廓线,以不同的色彩构成绚丽多彩的景观,因而是构成造园艺术构图的重要内容。论文参考。由于树木的配置要受立地条件、四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如何才能以“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来指导园林树木的选择和树种搭配,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论文参考。笔者认为要遵循三个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制宜。

1.1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各类绿地的性质、功能和景观要求,力求适地适树,采用不同的树木配置构图形成,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以满足观赏、游憩、防护等多种功能的要求。

1.1.1选择树种时要满足主要功能要求。在选用树种时,一定要在充分考虑一般功能之外,更出色地满足其重点功能的要求。在选择行道树时,应选择树冠庞大、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抗污染、少病虫害、且耐修剪、发枝力强、寿命长的树种。在漯河地区主要有:法桐、国槐、大叶女贞、垂柳、馒头柳、栾树、白腊等。在解决遮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的作用。位于市中心的街道绿地,还要考虑到市容清洁的问题。

1.1.2以卫生防护功能为主的林带,除选择的树种之间有差异外,还和林带的结构有关。例如:防风林带通常以半通透结构效果最好,而滞尘则以紧密结构最为有效。

1.2因时制宜

园林空间的艺术特点,有别于其它艺术如: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等。它的形象随着时间和季节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季节的变化可使其呈现不同的季相景色,树龄的增长可使其改变形态。因此,在设计中既要保持景观的相对稳定性,又要做到四时有景、各具特色,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制定出长远的措施和安排;适当间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树间关系。园林景观要有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首先要作好园林季相构图。一般情况,在一个局部景观或一个景点,突出运用一、两种园林树木作为季相特色。同时,树木配置还要注意结合风景与意境题材的特色和游览时间等内容。如:风景区的主要游览,观赏季节在春季,因此,沿河岸景色布置应以春景为主,多种植垂柳、碧桃、樱花等树种,创造出“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美景。若风景的主题是秋景,则在树种的选择上要以银杏、红枫、南天竹等观叶树为主,形成“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园林景观;若风景的主题是赏月,夜间不以植物色彩为主而以闻香取胜。总之要突出重点,贵在切题。

1.3因材制宜

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点,全面考虑园林树木在造景上的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作用,结合立地条件和综合功能要求,合理地进行配置。如果选材不当,就会影响园林树木的生活生长,降低其观赏效果。在园林中作为主景的树木要选择有色、香、姿态等方面的观赏特色,至少应选择其中的一种特性。既要具有我国传统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树种如:银杏、合欢、腊梅、荷花、牡丹等,又要兼顾外来引种驯化成功的树种,防止片面追求名贵,忽视经济造价。

2、园林树木的艺术魅力

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和色变三者的变化往往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2.1景变

园林景观要求丰富多彩,而园林树木也要丰富而多变。但在一个局部园林空间内,其景色必须有主有次,各具特色。因此主要树种不宜过多,以免景色杂乱。作为主景的树种必须具有观赏特色(或色彩美、或形态美、或风韵美),采用丛植、片植、或群植的方式,突出重点。另外还可采用树种的体形,明暗、色彩等对比以突出主景。为取得全园树木配置的统一效果,通常选用一种优势树种,分布全园,通体联络,作为基调树种。

2.2形变

园林空间树木配置的形体变化,主要结合地形和乔灌木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虚实、疏密、高低、繁简、曲折不同的林缘线和林冠线。混交树群的层次参差而多变化。而同一树种的树群,可以利用起伏的地形和异龄树的组合来改变林冠线的平直。同时,树丛和树群的形体组合,必须注意个体美与群体美相结合,发挥个体在群植中的构图作用。在一个园林空间中,还要注意相邻两个空间的视觉关系,要有过渡树以取得通体联络的效果。园林树木的色彩,在树木的配置中能取得极明显的效果。其色彩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树木本身具有的季相特点引起园林景色的色彩变化,另一方面是采用不同色彩的花木与置构成绚丽多彩的景色。论文参考。因此,笔者在设计中常在暗绿色常绿树为背景的前方多种开白色、粉红色、黄色的花木,以创造明快的园林景色。采用不同彩色的花木,如能和不同绿色度的大小乔灌木分层配植或采用混植方式,也能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园景。笔者认为全园内的色彩,首先是叶色,如果从叶色着手则不论是否开花,都有着良好景观效果。

3、园林树木的配置要点

3.1先面后点

树木配置必须先从整体考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3.2主次分明

在一个景区内,首先要确定植物的主题和主要观赏区,再布置次要景区。选定主景树种,再选择配景树种。

3.3远近结合

树木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到一个景区的树木搭配协调,同时,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好,还要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和背景及其它景物相呼应,以取得园林空间艺术构图的完整性。此外,还应注意慢生树与速生树的搭配、协调,作到远近结合。

3.4高低组合

在一个园林空间或一个树丛、树群中,乔木是骨干。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先要确定乔木的树种、数量和分布位置,再由高到低,分层配植灌木和藤本地被植物和花草,这样才能形成完美的主体轮廊线。

3.5疏密合宜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树冠的大小来决定栽植距离。为取得近期内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待树龄增大,密度大时可适当间伐。一般来说,在设计中常采用快、慢树相结合的配置方法。同时,树木配置应注意疏密相间、虚实结合,创造出自然、多变的景色。

园林树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绿化,绿化建设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意与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时代的要求。由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政府重视程度、群众基础、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投入方向等各个方面都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城市园林成为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和城市建设投入的热点。正因为其重要性,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充分表现出来,以下就城市绿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做初步探讨。

1.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问题

1.1大树移植

大树移植给虽然城市和生活带来了美观和情趣,但是如果形成一股风潮,超过一定的尺度以后,就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后果。首先,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生长地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树下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生态关系趋于和谐。而将大树移开其生长原始地后,整个群落的生态必将受到严重破坏,地被遭毁,鸟兽无居,更直接的恶果是水土流失,殃及区域环境,与其改善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其次,移植大树为保成活,需要大抹头、强修剪,原来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树体主干或主干上孤零零的几个大枝,谈不上有美化效果。在大树恢复期,表现为树形衰败,只像个光秃秃的老树桩,因而也不能立即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最后,大树移植劳民伤财。在一般情况下,移植一棵普通大树,包括购树费、挖树费、打包费、吊装费、维护费、运输费等,开支不少。如果是移植一棵古树,费用还要更多。但是,很多时候,在移植大树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不考虑本地的地质气候,再加上技术力量不足,移植的大树很难存活,死亡率高。

1.2草多树少

这些年在我国,受国外园林设计影响和从自身效益出发,城市绿化“草坪热'”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持续至今,大多园林绿化工程往往注重图案美,选用草坪植物和色彩丰富的地被植物较多,而乔灌木的栽植相对少。不少城市不惜伐树或不顾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盲目种植大面积的观赏性绿地。很多绿化地形成草坪上栽植几棵大树的景观,于是草坪地被植物可很快形成美丽的平面图案,效果好,易成活,利润高。而园林树木投入大,栽培管理复杂,不少树种要修枝剪叶,即时效果不强,一旦死亡损失大。虽然草坪的一次性投入少,绿化见效快,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量不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并且大大低于树木。论文大全。从造价方面考虑,草坪的一次性铺设虽然低于树木的栽种费用,但维护成本很高。在城市这个人多、空间少的特殊环境,布置大片的草坪,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人们对舒适的要求。绝大部分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色,却将人们拒之其外,可视而不可达,人们只能在园路和非常少的空地散步、休息,从而使人们的活动场所减少,使城市的景色单一,使园林绿化管理费用提高,在可绿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使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减少,生态效益会大打折扣。

1.3后期养护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配备有养护队伍,但人员少,资金不足,效果不好,管理人中大多是农民工、技术差,园林养护相对滞后。甚至有不少地方光种植,不养护,养护不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杂草丛生,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增多。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原本不多的城市绿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应,因而直接影响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4规划不合理,缺乏长远考虑,法规不健全

目前,有些城市实施的园林绿化工程,缺乏长远考虑和全面安排,只偏重短期的显性环境建设,而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建设。多数城市尚处于“见缝插针,修修补补”的状态,缺乏建设生态大园林、城市大环境的宏观调控。在规划编制程序上,往往把绿化规划作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后期的工作。绿地的结构性要求、系统性特征受到限制,导致绿化在城市系统中的综合效益很低。在规划上缺少一个起点高,比较完善的绿地规划系统。究其原因,还是配套法规不健全,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执法力度不够,以致造成任意侵占绿地,滥砍乱伐,折枝剥皮,拴绳晾衣等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得不到从严处理。

2. 应对策略

2.1建立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

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中,许多建设项目涉及大批占用绿地和伐移树木。必须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城市建设、改造与保护绿化的关系,特别要保护好那些大树古树。与此同时,在园林绿化整治工程中,绝不能出现大树换小树现象,要以种树为主,科学配置植物材料,体现以绿为主、乔木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改变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工程过度人工化的倾向,减少人工维护成本。同时,要对现有草坪过大的绿地合理地补植乔灌木。不能盲目将非苗圃中的大树移植到城市绿地中搞园林绿化建设,不能做以牺牲树木原生地生态环境为代价营造城市园林绿化的事。

因此,针对目前各城市绿化简单化,草坪种植热的情况,城市绿化除必须发挥简化的作用外,更应具备美化的功能。简单的种花种草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真正的生态园林应该是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的有机体。城市绿化应该因地制宜,适地种树,充分体现植物的自身形态、线条、色彩等特点,从艺术的角度对城市的容貌进行精心的修饰。譬如,采用常绿和落叶树种相混杂,林中种植耐阴的花灌木,树下种植耐阴的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高低错落有致、乔灌木花草配置有序的自然景观。单纯的大草坪面积的增加,不等于观赏价值的提高。而近年来城市的炎热和缺水更让人感到种草坪费水费钱不遮荫,多种树木未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所以各地可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建些小公园、小绿地,把绿草地与紫锦木、红继木、洒金榕、大叶紫薇、红花紫荆等彩叶和开花植物相结合,使远离自然的都市人们享受到自然的情趣。

2.2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

所谓节约型园林就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园林类型,其至少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二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三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四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简单来说,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要节约集约、经济高效,要少花钱、多建绿,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要做好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就要强化绿化规划控制,从源头上保障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实施;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创新理念,努力营造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新模式;优化植物配置,加强乡土树种和野生植被的应用;加强园林科研,为节约型园林绿化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2.3加强园林绿化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对园林绿化管理常抓不懈。把树木花草栽上,并不意味着绿化的结束,相反,它仅仅是绿化的开始。当前,仍有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绿化意识不强,还有一些人任意侵占绿地,滥砍滥伐,折枝摘花,甚至偷盗盆花等。对此要依法从严治理,使城市的绿化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要提高养护效果,必须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树立保护树木花草光荣、破坏树木花草可耻的公德意识。同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养护管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标养护管理,将绿地养护由原来的事业型向企业型过渡。建立绿化养护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增加活力。论文大全。目前大多数小型的花木公司只进行盆花摆租、鲜切花配送业务,各生活小区和绿化单位没有配置专门的园林养护工。论文大全。成立专业的园林养护公司可对植物进行专业的修剪整形,施肥除杂,防治病虫害等。该行业投资少,只需购置草坪修剪机,修枝剪等适量机具,但要求从业者要具备一定的栽培养护知识,特别是在病虫害方面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参考文献】

[1]陈华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73-74

[2]王能斌.当前园林绿化存在的几个问题[J].咸宁学院学报,2004,(12):152

园林树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群落;生态化建设;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TU98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24-03

1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群落在迅速扩大,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运用。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越来越成为众多城市建设的方向所在,濮阳市即是其中的典范,在濮阳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之后,城市建设的目标即是生态园林城市。

2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本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丰富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如濮阳市西郊的绿色庄园、濮上园;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如,濮阳市毛楼生态旅游区。

3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及其建设类型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3.1 调节小气候

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0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河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3.2 改善环境质量

3.2.1 吸收CO2,放出O2,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

3.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加杨、臭椿、卫矛、旱柳等吸收SO2能力最强,加杨吸SO2量达86.95mg/m2;紫椴、卫矛、白桦等吸收Cl2的能力强,紫椴吸Cl2量在86.95mg/m2;枣树、榆树、白桦、桑树等则对Hf的吸收能力强,枣树吸Hf量达30.64mg/m2。 3.2.3 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植物对灰尘的阻滞作用,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如冬季叶量少,甚至落叶,夏季叶量多,植物吸滞粉尘能力与叶量多少成正相关。据测定,即使在树木落叶期间,它的枝桠、树皮也有蒙滞作用,能减少空气含尘量的18%~20%,乔木树种中广玉兰、悬铃木和女贞等吸滞粉尘能力较强,灌木树种中石楠、木槿、红叶李、小叶女贞等滞尘能力较强。

3.2.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

3.2.5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3.3 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使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3.4 生态园林的建设类型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生态园林建设类型主要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4 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现代城市园林不仅美化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而且要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

4.1 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植物每天吸收CO2,释放出人体需要的O2,维持碳氧平衡;还能够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气温和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小气候,植物还有衰减噪声等作用。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的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

4.2 加强“大树引入城市的”观念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吸收噪音和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积来完成,所以说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的。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因此,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

4.3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绿地网络系统,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不仅对增强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重草坪而轻乔木。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时,种植草坪过多,造成城市园林单调雷同。这样做既不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又造成养护方面的费工、费力,尤其对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实为一种高度消费。由于乔木少,遮荫、降温效果差,夏季人们在园林中散步时无处纳凉,同时也达不到城市环境健康的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设计规划时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其乔、灌、草未能合理配置。

(2)重栽常绿树轻种落叶林。不少城市在作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时,普遍轻视落叶树种。在选择植物时,常常局限在常绿苗木范围内,这样不仅使植物配置应有的四季季相变化得不到展示,甚至,一些居民小区因受单一常绿树木的遮挡,使房屋内采光差,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3)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时,轻视本地有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不惜巨资从外地外来树种,一些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栽植后常难以成活,还有一些树木因不适宜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出现生长不良。

(4)重种植轻管理。不少地方进行绿化种植时,虎头蛇尾,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造成绿化树种生长不良,既影响了绿化景观,又造成了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5.2 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管理,挖掘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以法治绿。严格按照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种用途绿地的实施办法,增加苗圃地。苗圃的生产应注意培育大苗,注重对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

(2)城市园林绿化应以树木为主不能盲目泛建草坪。草坪投资大,养护费用高,况且其消音、滤尘、防风的效果差,综合效益远不及树木,且单一的草坪绿量不足,还会使生物多样性种类减少。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不能以草代木,应选择多种种植形式,多栽生态效益高的乔木。

(3)选择植物科学化,种植植物形式多样化。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选择上要做到科学搭配,尽量减少形成单一植物种类的群落。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在空间上植物种类的搭配应高低错落,结构上协调有序,充分展示其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

(4)美化居住环境,提高行道树的绿化质量。城市小区绿化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遮荫,又要考虑到采光。因此,在楼房的纵向道路上应多栽植乔木,楼房的横向间应多植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行道树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不仅要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更因考虑环保效益,力争形成生物廊道。

(5)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风尚。以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养护人员水平和文化及艺术内涵。管理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使我们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1992(6).

[2] 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江铭.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讨[A].生态园林论文续集[C].1993.95~99.

[4] 程绪珂.生态园林探讨与实施报告[A].生态园林论文续集[C].1993.6~19.

[5] 谢家芬.上海外滩观景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A].生态园林论文续集[C].1993.92~94.

园林树木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

(1)规划标准高。庐江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2)地方特色鲜明。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庐城镇河网纵横、面湖(黄陂湖)背山(冶父山)的特点,即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山体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

(3)园林景观全面。园林景观建设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区,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周瑜墓园等;有城市生活特点风景风貌区,如环碧公园、绣溪公园等;有沿城市干道两侧绿化的景观轴;有沿县河、东大河、黄陂湖沿岸、移湖水库四周的滨河景观带;有各种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园林小品,以及城市入口景观等不同等级的绿色生态景观节点。

2庐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自2006年以来,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庐江县共完成种植乔木树种5 695株、花灌木64 286株、地被植物1 010m2、建小游园1 590m2,投入绿化资金53.3万元。但绿化树种较少,树木规格偏小,绿化项目少,绿化部位小,而绿化的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2.2强化建管力度,丰富园林景观

2007年庐江县虽然投资1 300万元对庐城的绣溪公园和环碧公园进行了新建和改造,但由于管养力度不到位,导致人为破坏严重,需要及时补充绿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强城区周边绿化、城市入口景观美化等;改造军二西路和文昌路的绿化带,因为原来的绿化树种多数已濒临死亡,而且病虫害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而且还为病虫害扩散蔓延提供了种源。

2.3开拓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而城市空间却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取相当大的面积。下一步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有条件时,还要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庐城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2.4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则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1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2.5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较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 “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 “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

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3建议

(1)创建园林绿化城市,必须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正确选择和应用树种资源、培育健康的园林树木。

(2)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方便路人行走和车辆行驶为第一准则,结合景观效果要求,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

(3)在植物配置上,既要有乡土树种,也要有引进树种和归化树种。积极开展地带性植物资源调查,以抗风、浓荫、耐旱为城市骨干树种的选择标准,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选择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和已归化的外来树种,适地适树,扩大种群规模,应用于主要道路、公园等绿地。

参考文献

[1] 赵荣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黑河科技,2003(4):53-54.

[2] 王东义,刘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