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汇报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上午好!
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现场工作和室内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在我们将共同走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解读。下面我将从课程概况、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剖析。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拓展课程,这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建立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课程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是《工程项目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预备知识;同期开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
2、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将本课程整合成4个模块,模块一,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分三个子任务,共22课时,模块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分三个子任务,共计38课时,模块三,风险管理,分三个子任务,共计10课时,模块四,信息管理,1个子任务,2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步骤及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胜任装饰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4、重点、难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学内容及学情,确定本课程的重难点。
重点: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
难点:1、工程项目进度优化2、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
5、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知识考核40%+过程性考核30%+实训考核30%
其中过程性考核是追踪线上学习行为的智能考核,将视频观看、测试、讨论、等线上学习行为以及企业导师评分纳入课程考核,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考核体系。
二、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
本课程选自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知道系列教材,由孙剑、佘健俊主编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教学资源
本课程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生登录学习通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校内实训室已满足识图实训、工程管理实训、VR实训。其中VR实训室已满足多工种仿真,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现场施工的管理要素。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本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五学期授课。他们有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但无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动手操作能力强;信息化运用手段强度高。
2、学习策略
以“以生为本”、“学生主体”为主线,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贯穿教学全过程。
3、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坚持可测性和量化的教学理念,基于“学习通”软件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采用智慧职教网络资源库以及超星学习通APP辅助教学。
案例式教学,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行合一;讨论式教学,教师下发任务,学生分组协作,小组汇报成果;探讨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境式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设计
本设计选取课程模块二目标控制中的项目一,进度控制,下面我将以子任务二2课时为例进行阐述。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三维目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知识目标:掌握掌握进度计划比较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进行具体项目的进度比较;
根据三维目标确定本课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道图比较法和前锋线比较法的进度比较方法
难点:S型曲线比较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教师任务单,学生自学自悟,课中以“明”、“探”、“训”、“评”、“思”贯穿实施,导入问题,明确目标;问题显现,探究方法;多点训练,突破重点;专业评析,化解难点;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课后软件实操,成果展示,拓展延伸。
1、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习通下发分组任务、课前预测题,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任务,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测试。
2、课中实施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采用情境式教学,提问学生,本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有无误差,具体是多少?该采取何种措施纠偏进度。明确本节课目标,导入本节课内容-进度管理
(2)分组讨论、任务决策
采用案例式教学,播放工程实际案例视频-施工进度的检查,分小组探究进度检查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组间互评。
教师总结并融入思政,进度偏差的发生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师讲解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针对检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3)循环练习、强化技能
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师提供案例,并结合进度检查的方法和要点;布置分组任务,学生分小组完成进度控制的内容,完成进度检查结果和制定纠偏措施,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习题,学生线上完成测试,通过习题测试,掌握本节课重点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4)案例分析、双元评价
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进度控制的检查方法和内容,分小组探究并回答问题,教师查看探究结果并总结评价。
学生提出识读难点,现场连线企业导师,导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结合工程应用给出专业解答,并在线上对讨论结果给出评分,达到双元评价,化解本节课难点-识读预制装配式楼板平面布置图、节点详图。
(5)自我反思、巩固提升
教师主题讨论,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利用学习通词云,显示本节课频率最高知识点;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反复练习,巩固提升。
3、课后延伸
(1)拓展学习
学生课后完成线上测试,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线上实时互动、答疑。
(2)总结评价
为了多元化、全过程考核评价学生,课后和学生分析近阶段学习情况,通过评价报告、学习月报表以及积分排序表准确呈现学习趋势,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设计思路合理、学生参与度高、信息化手段运用灵活、评价体系多元化。
关键词: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教学现状;改革对策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需要从全方位考虑,从人才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在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课程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又介于工程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之间,涉及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它具有显著的特征。
1.1强调实践性
课程的知识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和管理经验息息相关,有国家法律或行业的规章制度的提炼、对项目管理过程的工作总结、对各项工作的经验积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深刻认识到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以及各种制度的建立背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2知识综合性
课程中有大量概念、原理、流程、规范、方法等,既跟管理科学相关,又与工程技术、经济、建设法规、国家地方政策等均有较大关系,还与岗位职责和职业技术能力等相连甚密,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
1.3政策影响性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强调严格遵守国家与地方性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企业规定和技术规范等。
1.4内容交叉性
处理好课程与工程经济与财务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其他专业课的关系。如在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上就出现交叉重叠,不同课程授课教师不同,教师间缺少交流,导致重复内容在多门课程中多次学习,浪费学时,也会增加学生的厌烦程度;或重复内容在多门课程中都被忽略,导致学习不全面。
1.5体系延续性
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需先修《建筑识图与制图》、《建设工程计价基础》、《建筑与装饰材料》等课程,具备一定专业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同时,本课程也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2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通过讲授和观察该课程,发现课程的学习主体、主导、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2.1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存在“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学生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有些学生甚至因高考失利而自暴自弃;还有一些是遵照家长意愿选择专业……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2未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仍然存在着这样“尽职”的老师——只顾滔滔不绝地“讲”,不与学生互动,不交流信息。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学习收获甚微,这是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2.3学习内容体系复杂
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参照所选教材来安排,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材,数量多内容差异大,没有统一的内容体系。有的从管理主体涉及的主要内容来编排,或建设方或施工方或两者兼有;有的又以管理对象及相关内容出发。这些内容体系不同,内容滞后,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不便。
2.4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课程往往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的文字性、理论性教学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处于“要我学”的“接受性”学习状态,远远没有达到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更无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2.5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首先,大部分授课教师工程经验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生产与科研实践;教学任务繁重,生产锻炼时间严重缺乏;个人知识结构局限,很难向学生传授具体项目管理经验。其次,企业接收学生观摩、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导致观摩实习环节出现“走马观花”。再次,社会资源有限,校外实践变成校内“自习”,甚至实行“放羊”管理,以致于实践性实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还有,课程的实训室建设较为落后,未与社会、行业和企业接轨。
2.6投入力度还待加强
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需要考虑成本,采取“大班”上课,因材施教难于开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控制课时总数;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经费控制太死;在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软件引进、新技术培训等方面也受到严格控制;校企合作开展有待深入,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力度需要加强。
3课程的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的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教学单位、教师、学生及社会共同关注,提高教学成效。
3.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升现代教学理念
从“知识综合性”和“强调实践性”出发,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工程管理领域的领导决策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1)遵循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从学生特点出发,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创造,对学生进行系统、动态、综合的评价,建立有利于学生开拓进取的激励机制。(2)教学主体和主导的和谐统一。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学到知识和增强本领,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更要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求学。(3)备课是课程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上课质量和效果。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积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授课对象,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认真撰写教案、讲稿和制作课件。对讲授同一门课程的老师,适当进行集体备课或教学专题研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2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3.2.1选择贴切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选择一本思路明确、脉络清晰、内容详实、贴近社会的教材至关重要。教师恰当使用教材,以项目管理实际程序为主线组织教学,以项目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工作先后顺序作主要脉络;选择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适当调整内容;讲授交叉重复内容时,积极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避免出现单纯性的重复讲解的现象。
3.2.2结合岗位职能和国内外趋势安排内容
教学内容应密切结合企业岗位职能的要求,模拟岗位需求,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增加学生对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教学内容还应适应国际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状态,不但要给学生介绍国际条款和国际惯例等内容,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还要给学生了解我国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还可以穿插建造师和项目管理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及相关要求,实现教学、岗位和考证一体化。
3.2.3充分考虑授课对象
学生作为授课的对象,必须被充分考虑。首先,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其次,讲解概念、方法和制度法规等知识点时,注重介绍其产生的背景、起源和发展演变情况等背景知识。
3.3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学业技能,解开困顿迷惑,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有效的教学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3.3.1依托自身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知识储备量
第一,教师要“自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教师在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时,需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前课后的各种准备和完善工作,还得挤出时间提高自我,提高学历学位,晋升职称和技术资格,丰富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经验,提高师德修养。第二,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制订了“传帮带”方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进行“一对一”辅导。“新老”教师经常互相听课、交流,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老教师耐心指导青年教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交流课件制作经验,进行讲课比赛等等,探索团队式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学技能。经过培养,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都有显著提高。第三,要求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或者省市级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师资培训,安排在职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工程方面的执业资格考试;同时,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到校进行学术报告、讲座、座谈,给老师们灌输新概念,讲解新趋势;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兼职和交流;把与时俱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等“请进来”。
3.3.2以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为基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高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加上努力程度不够,自学能力较差,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1)理论教学,宜采用组合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一般安排在教室进行,一个班40-60人,授课对象杂,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首先考虑的是讲授法。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如个性化的提问、分组讨论与发言、课堂小练习、有意错误引导等,甚至是课堂上临时发生的小插曲也可以积极利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运用自主学习法。具体做法:学生合理搭配分组,确定组长;提前布置模块学习任务,划分模块内容,学生分组完成;利用课余分工合作,完成小组PPT;每组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各组交流,教师总结,完成自主学习。通过实施,学生学习兴趣浓郁,积极性提高;促进学生预习,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字概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胆量和勇气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团队协作、竞争进取精神。再次,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展示,让学生的认识从抽象到具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最后,合理使用情感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用自己诚挚的情感来熏陶学生,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悟学生,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用心良苦,产生感情共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实践教学,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一,工程案例教学法——达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师参照理论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案例涉及的内容来源于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此,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二,沙盘实战教学法——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教师积极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指导全班学生分组建团队、讲解教具和沙盘推演规则、帮助学生熟悉工程情况;学生实训前做好充分准备,按照预先安排扮演角色(项目经理、经营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积极分析工程案例,分角色体验项目的生产和管理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单位、团队模拟竞争、教师全程现场指导,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探究的创造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展示互动教学的魅力。第三,现场教学法——积极融汇社会力量。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社会资源,积极联系施工现场,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邀请现场管理人员讲解工程管理知识;指导学生到市场、企业等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聘请一线工程管理专家、优秀项目经理为学院客座教授,邀请他们开展讲座,进行项目介绍,或与在校教师、学生座谈交流;还可以指引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现场实习,进行项目管理的亲身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参观学习过程中须避免学生盲目、无针对性。建议把全班学生分组,每组6-8人,组长负责;事先预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布置每组现场实践的任务;实践后,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实践总结,并做实践总结汇报。第四,其他实践教学法——共同为课程教学服务。设计技能竞赛环节,以比赛成果衡量各组绩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掌握Revit、P3等项目管理相关软件;引入BIM技术,运用仿真科技进行可视化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临其境,有效地结合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教学效果令人惊喜。(3)考核评价,基于教学全过程考虑。课程考核宜采取“40%(平时)+60%(期末)”的模式,结合知识性考试与综合项目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卷面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论述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平时表现、作业及报告完成情况等的综合考核,主要根据在每个教学任务中每位学生的成果、态度、方法、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因素。
3.4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加大建设力度
首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合理安排课程的课时,保证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间;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班级人数不宜过多;再次,应加大力度建设实训室,专业规划实训室,更新设备和软件,引进新技术;积极配合校外实践,鼓励教师和学生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用车等后勤服务;还有,加强实习和就业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在校教师和毕业学生的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发展关系;最后,教师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综上所述,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适合岗位要求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崟,邓晓梅.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与评价探索[J].项目管理技术,2010,8(10):89-92.
[2]方光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4):315-318.
[3]陈花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业,2013,(6):131-133.
[4]甘大力.“项目管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6):116-119.
[5]宁丰荣.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1,19:9-1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事业日新月异,各类超高层建筑物、复杂大跨度桥梁等新型结构层出不穷,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人才(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新兴的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工程监理专业起步较晚。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点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直至1997年通过《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才使得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相辅相成的格局,与工程监理制度相关的实践和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监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既要求任课教师对当前国家政策信息、施工现场状况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十分了解,又要求听课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及结构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因此,基于教材的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土木工程监理专业学习的需求。笔者有幸担任本校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的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本文结合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授课教师的讨论、课堂学生的课后交流以及相关企业的人才反馈,对《土木工程监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一、结合社会需求,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正确认识土木工程监理。尽管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推行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体制上、工程认知上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监理工作仍然以施工阶段的监理为主,加上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时常造成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方面难以发挥全部的力量。现存的工程监理局面导致了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学生对工程监理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学生选择和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监理工作的热情。然而,随着科技水平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进展迅猛,不管是业主方、设计单位还是监理单位本身,对监理人员的需求都日益增长。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监理的认识。在土木工程监理的绪论教学中,有必要对国外监理制度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引入工程监理制度的原因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介绍,重点阐述工程监理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刻剖析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监理工程师的公正、独立和自主性。从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固有特性出发,论述监理工程师的服务性和科学性,重点介绍?O理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能实事求是地开展监理工作。
2.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土木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科技服务活动,监理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监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与工程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才能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的开展和进行及完成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为增加土木工程监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确保在开设土木工程监理课程之前,应该完整地学习过一系列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法规等。预先建立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思路,才能增强学生在土木工程监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科学使用课程教材。目前,市面上的土木工程监理教材大多内容陈旧,未能及时体现工程监理专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水平,且教材中各个章节中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与实践工程相关的案例较少,不利于土木工程监理的教学。笔者在对比了多套教材的情况下,选择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程监理》,该教材紧密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推行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丰富工程监理经验,融合当代工程管理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不断变化的趋势和要求,从适应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事业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程序、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二、丰富案例教学,真实模拟专业工作情境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案例选择时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好的案例既能完整地反应工程背景和工程问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笔者在讲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时,以2007年湖南省凤凰沱江大桥垮塌事件为案例,组织学生对该案例中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讨论,重点分析监理工程师的事故责任,较好地实现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教学效果。
2.鼓励独立思考,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为教师讲解,学生听和练习,教师只负责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和解决问题,忽略了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设置唯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求每一位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就所选案例发表见解。同时,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根据学生对案例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总结归纳。在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教师应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评论,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分析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归纳过程中,重点揭示案例中蕴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强化相应的教学重点,给参与学生予以鼓励,为日后的课堂案例教学做好铺垫。
三、加??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规模巨大、子项目多、耗资庞大、工程关系复杂的项目群,传统的单一项目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当今的项目管理的需要。本文在对项目管理理论、质量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工程建设实践,对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控制模型。
关键词:项目群;质量控制;控制模型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搞建设谋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工程建设项目,如北京奥运工程项目、广州大学城项目、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项目等,这些工程从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子项目多、利益相关者众多、工程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每一项工程都已经超出了单一项目管理的范畴,是一个复杂的项目群,其管理难度非常大。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一门新兴管理学科,越来越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同时,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项目管理实践中。
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项目大型化、集群化,项目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传统的单一项目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当今的项目管理需要。由于项目群管理相关理论指导不足,我国在这些大型复杂项目群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质量问题,如何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群目标已经成为管理这些项目群的突出任务,本文正是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项目群质量控制方法和保证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项目群质量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1 相关理论回顾
1.1项目群管理理论。项目群(Program/Programme),又被翻译成项目集,它与项目一样,也是实现组织目的和目标的一种手段。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给出的定义中指出:“项目集是经过协调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这些项目时无法取得的收益和控制一组相关联的项目”。项目、项目群、项目组合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组合、项目群和项目之间的关系
对于项目群管理的定义,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给出的定义中指出:“项目群管理是对一个项目群采取集中式的协调管理,以实现这个项目群的战略目标和收益,它包括把多个项目进行整合,以实现项目群目标,并使得成本、进度和工作可以被优化或集成”。Ferns认为项目群管理是为了实现一系列组织整体利益,而对多个相关项目的组合或重新对多个单项目进行管理,其所有工作都围绕着整体战略目标而制定[[3] Ferns D C. Developments in Programme Management[ J]. Project Manage, 1991, 9(3): 148-156][3]。Mark Lycett认为,项目群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一定利益,对一组相关的项目进行集成(Integration)和管理(Management),而当对单个项目采取独立的项目管理时,这―利益将无法实现,同时这些单个项目是互相联系的[[4] Lycett M G, Macredie R D, Patel C, Paul R J. Migrating Agile Methods to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Practice, IEEE Computer, 2003, 36 (6) : 79-85.][4]。由以上几种定义可以看出,项目群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管理的是由多个子项目构成的项目群,另外,项目群管理更注重协调,通过协调管理来实现项目群得战略目标。
1.2项目群质量控制理论。项目群质量管理是指为确保项目群质量目标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同项目质量管理一样,项目群质量管理根本目的也是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出物能够符合质量要求。但是项目群一般跨行业施工项目较多,规模大,综合性强,所以涉及的各行各业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也较多,质量管理难度相对一般项目质量管理来说要更大。项目群质量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规划质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阶段。质量控制就是项目群质量管理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朱兰是这样描述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是我们测量实际质量的结果,与标准对比并对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5] (美)J.M.朱兰编著,质量控制手册(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年2月,第14页][5]。
2 天津海河教育园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控制体系
2.1质量控制对象。质量控制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控制对象,它是质量控制的主体。项目群质量控制涉及到两个方面:项目群过程质量控制和项目群结果质量控制,所以项目群质量控制对象也分成两类:过程和结果。
海河教育园项目群的控制结果就是7所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含配套场站工程)、综合配套、土地整理四个部分。其中,7所职业院校的建设内部包括各院校的综合办公楼、教学实训楼、食堂、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等,根据各个院校的功能要求建设内容略有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市政设施、河道水系工程和环境绿化工程;综合配套建设内容包括园区管理中心、公共图书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公共实训中心共7座大型公共配套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土地整理包括一期约969公顷范围内除现状保留约12公顷用地外的全部拆迁征地工程。项目群结果质量控制是保证四个部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2.2质量基准建立。建立质量控制基准之后,需要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形成书面的项目群质量管理手册,为后续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照依据,项目群质量管理手册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编写,内容要求全面而广泛。
海河教育园项目群质量控制的基准主要分为四类:设计要求、标准规范、项目策划、阶段实施成果。
表1海河教育园项目群质量控制基准主要内容
类别 设计要求 标准规范 项目策划 阶段施工成果
内容 相关合同
项目验收要求
设计任务书
总体设计要求 国家/行业标准
相关专业设计规范
相关国际要求/公约
相关法令/法规 工程项目群设计施工程序
工程项目群实施策划书
“海河杯”结构要求
质量管理手册 审签批准的施工文件
工程项目群阶段施工状态
阶段施工报告
海河教育园项目群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天津市相关法律法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要求;并且要求所有房子的单体要达到结构“海河杯”,即主体结构要达到海河杯的要求。要求41个单体要达到竣工海河杯,13个单体要达到金奖海河杯,2个达到鲁班奖。“海河杯”工程是天津市建设工程市级优质工程,是天津市建筑行业评选的市级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
2.3项目群质量检测。项目群质量检测是指在项目群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群质量控制的实际结果包括项目群实施工作结果和项目群实施产出物结果与项目群质量控制基准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项目群质量纠偏措施,最终使项目群质量保持在一种受控状态下和达到人们想要的项目群质量管理的结果。项目群质量检测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除监理单位之外,甲方也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测部门,对项目群质量进行实时有效的检测,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2.4项目群质量偏差分析
当通过检测等手段发现项目群质量控制结果相对控制基准出现了偏离,就必须实施质量纠偏。有效的质量纠偏不仅能使项目群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还能提高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群质量控制的偏差分析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识别偏差、分析原因、纠正偏差。
识别偏差,是将项目群质量检测结果与控制基准进行对比,明确有无偏差、偏差的归属、偏差的程度等内容,并用偏差分析表进行登记。此外,还应注意可能引起项目群质量问题的潜在风险,将其整理和登记。识别偏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持续、及时地进行。
分析原因,是明确造成偏差的影响因素的过程,确定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专家判断、图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对工程项目群整体存在的或者普遍存在的质量偏差,由项目群管理团队进行分析;对个别项目或工程存在的质量偏差,先由项目部进行分析,解决不了的再提交项目群管理团队进行分析。
2.5项目群质量变更。在工程建设项目群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无法进行项目群质量纠偏,这时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变更措施,对项目群质量基准进行变更。变更流程如图2所示:
图2工程变更流程示意图
具体变更程序如下:①工程变更应遵守“变更申请――监理初审――技术、经济评审――变更设计――变更实施――计量计价――支付变更费用”的程序。除特殊情况外,未经批准无正当理由自行变更和施工的,责任单位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技术责任,且不予计量支付。②变更申请:提议方进行工程变更申请,填报工程变更申请表(附变更原因、工程数量变化及单价分析表等必要资料)。③初审:监理单位接到工程变更申请表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北洋园公司现场代表(工程部)和参建其他各方进行初步评审,初审通过后各方填写《工程变更初审表》,承包单位可组织进行施工准备。变更如涉及到技术问题,北洋园公司现场代表应征求前期部意见。④技术、经济评审:对经过初审的变更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查,重大设计变更请设计咨询单位参加。审查完毕,各相关方在《工程变更审批表》上签字。⑤《工程变更审批表》审查通过后,涉及工程量或单价调整的项目,由申请单位填写《工程变更项目申报审批单》,报监理单位审查,北洋园公司审批。⑥《工程变更项目申报审批单》经审查批准后,由北洋园公司向总体设计院签发《变更设计通知单》;变更设计完成经总体院审查通过后,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变更令》,《工程变更令》应附必要的图纸、工程变更项目清单等。
3 项目群质量控制模型
通过对上述项目群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对天津海河教育园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控制体系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如下图4所示的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控制模型:
图4 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控制模型
在项目群质量控制模型中,不论是产出物还是项目群管理工作本身都是质量控制的对象,其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输入构成了质量控制的基准。所有质量控制环节的工作都是围绕控制对象和控制基准开展的,其包括检测、纠偏、变更和终止等方面工作内容。项目群质量控制还需要一套保证措施维持其有效执行,这套保证措施构成了项目群质量控制的基础,包括质量控制组织保证、质量信息管理保证、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保证。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天津海河教育园项目群质量控制体系的总结与分析,以及对近年来工程项目群质量控制工作的总结,初步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控制模型。该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建设项目群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集管理标准(第2版).毛静萍,张旭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5
[2] (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集管理标准(第2版).毛静萍,张旭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
[3] Ferns D C. Developments in Programme Management[ J]. Project Manage, 1991, 9(3): 148-156
[4] Lycett M G, Macredie R D, Patel C, Paul R J. Migrating Agile Methods to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Practice, IEEE Computer, 2003, 36 (6) : 79-85.
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例进行研究。
1.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专业(2011年立项)建设的要求,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1.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建设厅岗位培训中心及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的指导下,实施“双证”式教学。目前,有专任教师23名,兼职教师29名,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31个。
1.2.1校企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其中“项目驱动”指对接并归纳整合七个职业岗位(四个主岗位,三个拓展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四段育人”是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在设计与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和师徒工作室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搭建专业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基本专业素养及单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阶段(第4学期暑期岗位见习):在合作企业和师徒工作室结合生产项目进行定岗实践,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阶段(5学期):根据定岗实践中对各岗位工作的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四阶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综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1.2.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抓阵地,建协会,强师资,设基地,举行技能大赛、多种方式凸现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抓住一个阵地、建立三个协会、培养一只队伍、建设一个基地、举行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政企行校”四方联动,提供项目支撑,立体推进。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管理局,温江区劳动就业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等31家省内外企业合作,确立了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监理员、招投标员、苗圃管理员三个拓展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根据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工学结合的23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建设工作;对接工作过程,实现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指导下,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3)三方互动,理实一体,深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名企(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师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专业建设共同分析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岗位见习(定岗)、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业增加到31家,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达到100%。(4)“四段育人”分段推进,工学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段育人”,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分段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即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组织形式
2.1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合作模式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指导下,将区园林绿化协会、成都欣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院,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室。学院提供场地,协会和企业提供设备、项目、技术支撑,学院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南部县行政中心附属工程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工程、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10个项目、面积438000m2、合同额为4800余万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2.2企业+学校合作模式学院与省内外3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2.3师徒工作室模式在企业、学校成立师徒工作室,实施拜师制式的实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积极为学生选派具有极佳社会声誉的专业人士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热情。
2.4组织形式行业协会、企业、学院、专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负责校企指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实施流程、各环节管理办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研讨总结。
3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绩: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就业率在达到98%,专业对口率为91%,本专业学生半年就业起薪为2836元;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3.1.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分院采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院新建园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室等17个学习训练区,其中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与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与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实训场;与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合作,将成都欣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场,企业提供设备及相应工程项目,共建景观设计工作室。企业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项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实训项目,使各实训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
3.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31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基地已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共计300余名,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岗位见习(定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半年顶岗实习比例达100%。
3.1.3师徒工作室建设充分利用温江区是全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知名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园林工程设计兼施工企业多,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云集的优势,在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等行业协会及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温江区就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温江区20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成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徒工作室。
3.2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及实施
与合作企业合作,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并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专业认知项目、岗位见习项目、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双指导。
3.3课程建设
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按工作过程和“五个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完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等23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等8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了17门校本教材编写,并陆续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编制了“拜师制”实训、暑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指导书,初步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和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
3.4师资队伍建设
3.4.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选派4名老师到合作企业全职锻炼;选派12名老师带着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安排12名老师参与了成都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学院彭州葛仙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项目论证;四川省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学院大门及景观项目设计等生产性项目。目前,20名教师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3.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含学会)、企业合作,有针对地在“政、企、行”中选聘兼职教师,现已建立了29人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审定等工作。
3.5技术服务
近三年来,积极开展对合作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四川雅安芦山县第三小学园林绿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区柏茗现代科技农业园、成都市温江区永生镇石河鱼永生大路、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成都市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26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在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100余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余项。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挽回了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4校企合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