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描教学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素描教学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艺术不等于科学,但艺术利用了自然科学的某些成果来为之服务,如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立体投影法以及色彩学、几何学的某些原理。素描在美术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绘画提供基础保障,还可以成为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素描相对于创作的色彩而言,用的时间短,工具灵活,表现力也不弱,用它收集创作素材,勾画创作草图非常合情合理,并且它能够为创作主体的想法付诸画面提供多种选择,是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根本。正是因为学习素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和教师要重视素描教学,采取有效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二、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要坚持严格的治学态度。素描是一种艺术,然而素描却包含着艺用人体解剖学、艺用透视学等不可缺少的内容,既要应用形象思维又要应用逻辑思维。这就决定了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艰巨性和严肃性,因而教师必须坚持严格的治学态度。同时,素描是基础课,也是学生进校的第一门功课,学生中形形的错误认识和不当习惯,自然会在素描课中首先暴露出来。它们不仅给基础训练带来巨大的障碍,也会影响今后的自身发展,因此,在训练中的严格把关十分必要。教师只有端正教学心态,严谨教学,对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生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另外,素描基础训练中存在大量的技术性问题,它要求学生在训练中除激情外,还需要理智、冷静的分析与综合,必须养成严格的学风。

(二)在教学中强化整体上的联系。所谓整体上的联系,就是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中,都注意艺术直觉与基本技法的统一。一般而言,艺术直觉统率着对艺术规律与造型手段的认识。出于这个目的,素描作业从一开始就应该和速写训练同步进行,这样穿插安排,较易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加强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加强结构训练。结构是一切造型形式因素的基础,是点、线、面、体、空间、色调等因素的组合变化的依据。作为以线为主要手段的结构素描是以研究结构为中心的;以色调为主要手段的明暗素描也同样强调对结构的正确表达。由此一来,树立牢固的结构概念,训练捕捉结构的能力,是素描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结构的训练。为了加强对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在基础训练中应该多以中短期作业方式作画,多画结构素描,多作临摹、默写及创作性练习,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将不同的素描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素描基础训练与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素描形式的结合,这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他们的素描表现力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注意发挥不同形式素描的特点来逐个完成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将平面造型与立体造型结合在一起。素描是一种平面造型的绘画艺术。将形态变幻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自然对象固定于静态的二维空间的画面上,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是艰难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学生固定一视点进行作画,又往往最易忽视对对象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出现只记录表面的现象。美术创作为了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概念,帮助他们加深对形象的结构、空间、体积、块面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运用雕塑、立体模型来做示范,并安排适当的泥塑练习。通过捏制泥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熟悉、概括、简化对象,从而更直观、更具体、更明确地理解和掌握造型规律,画出令人满意的素描。

三、结束语

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加强素描的理论教学,了解素描的真正意义

素描,不是用铅笔涂涂抹抹就产生语言,它具有一套科学、系统的造型体系。无数杰出的艺术大师在他们的艺术生涯的初期大多都经历了严格、扎实的素描基础训练。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讲课、图片、作品欣赏、写生辅导、创作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内广泛的接触绘画艺术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工理班学生学习艺术门类的专业,打好素描的基本功对于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主要靠的是地面以下的基础部分,基本功相对于专业技法的学习,要枯燥、艰苦的多。素描的理论不是很多,但必须要了解透视、体面、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工理班的学生是没有通过美术加试的学生,他们没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所以对素描缺乏真正意义的了解;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理工科学生在数字、记忆、逻辑思维方面比艺术班的学生强,这是他们的很大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意志品质和踏实学习的学风,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和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上认真研究、探索、改革以适应学习专业的需要,减少弯路和无用功。学生普遍都文化成绩好,理解能力强,对理论的掌握很快,但对技能的掌握还需一个过程。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美术史课程,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进行临摹。当然这个临摹不是简单意义的临摹,需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自身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选择临摹的范本,并在教师进行充分的分析讲解之后学生在对作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和学习作品内涵的基础上临摹,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学会一些东西。在基础素描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在课堂上辅助美术史课程,有利于艺术熏陶,这也是工理班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美术史这门课程的讲述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在多媒体中欣赏各流派画作,让学生自己主动从多媒体展示的世界名作中找到所需学习的知识,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析,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探讨各艺术流派画作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在学生自身的群体中,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方法,同时学生会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素描教学在让初学绘画的工理班学生中产生亲和力,积极参与,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际技能操作,强化动手能力

素描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技巧性。技巧的训练又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的技能,而技能的高下往往体现着学习者的水平。在教学中,讲述光、影、线、结构与画面构图、空间表现的关系,在技法上尝试各种造型手段、各种材料的综合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这些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些学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素描的基本知识及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生在课下也需付出努力,技能的训练不是一时,而是长期、艰苦的过程,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飞跃。在课堂上,需培养他们整体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能力,多写生;静物的选择,从易到难,注意形体的结构关系与比例关系;工理班的学生理解力很强,多引导他们画结构素描,课后需布置一些临摹作业与速写,鼓励他们多画、多想,提高造型能力!

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光的作用下,这些石膏像以黑、白、灰的表现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看似枯燥却有着微妙的明暗变化,处理好黑、白、灰三者的关系也是画好素描的重中之重。石膏像的学习与训练是学习素描的一个阶段性过渡,它的目的是为了让画者具备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从赏析的角度出发,石膏像给人一种谐调、古典、高雅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这些石膏像背后的历史,从而开阔艺术视野。

二、石膏像教学的优势

石膏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素描造型的关键是观察和表现,观察的方法决定表现的方法,正确的观察是画好一幅素描作品的关键。整体观察就是从大处着眼,完全感受绘画对象。石膏像是静止不动的,它不受时间和环境的制约,可以让画者用较长的时间分析、观察和表现。学生在画素描的时候往往都是在大脑里很自然地先构思一下物体,整体观察物体形象,从感性升华为理性。石膏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方法上起到了正确引导的作用。在绘制一幅素描作品的时候,学生常常遵循“总—分—总”的训练方式,也就是“整体—局部—整体”的绘画过程,这样绘画的优势在于不会孤立画面的任何一个地方,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完整,在绘画过程中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存在,对培养良好的绘画方式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一幅石膏像作品的绘制,从开始的观察、定位、构形,到中间大的明暗关系,寻找明暗交界线,再到细节的刻画,最后整体调整,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背景的表现,既不能画得过实抢了主体物的地位,也不能画得草草了事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背景的作用在于衬托主体物,完善画面效果,不可忽视也不可过于强调。石膏像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画家一生都醉心于素描的探索,挖掘、研究素描独特的表现魅力。为什么素描的表现可以这样让人着迷?素描以其不可替代的美学特质而独立存在于众多造型艺术形式之中,不论是美术创作还是建筑设计,抑或是舞台美术构思,有关美术表现最初的草图都要以素描的形式绘制完成。因此,学习石膏创作的过程对于今后各种艺术的表现都是无法替代的学习经历。

三、石膏像教学对素描教学的意义

石膏像教学对素描教学的帮助意义重大。石膏像的训练其实也是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的训练过程就是一个从无法到有法的过程。绘制素描石膏作品,它的步骤和过程都是一样的,画得越多就越熟练,画得越多整体观察能力、整体把握能力、循序渐进的方法、艺术表现能力就越纯熟,这样画出来的素描作品才有生命力。虽然素描教学采用传统的、基础的教学模式,但素描教学观念如今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要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格局,赋予素描教学新的内涵。学生在正确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也要融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达到共性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技法,发展自身的个性特点。在素描的学习训练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和探索,强调自我表现,取精存真。

四、结语

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素描教学的创新是体现生命力的表现

在艺术领域,“艺术的大同化”成为了艺术领域的新问题,由于绘画艺术已经进入到专业化过程,各专业的细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形成了在素描教学中的以训练而增长素描技能的培训方式。然而,真正的素描,虽然是简单的笔画,但是包含的却是创作者的感情和创新,一些训练式的基础课程是不利于创作者在素描的时候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力的,也不能体现自身的生命力。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学老师首先自己要认知素描教学除了教学以外,还是一种绘画艺术的培养,把绘画用艺术的形式用语言的能力来传达给学生,教师自己就要领悟到素描不仅是教学,还可以像文子一样被阅读和被理解;其次,作为学生在学习素描教学时候,不能只是认为素描就只是交作业,要用感情来思考每一幅素描画的生命力,有目的的在素描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通过快乐学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是幼儿的素描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了,要让幼儿快乐学习,兴趣学习,要让幼儿体会到画画的喜悦,并且正确的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丰富自己的灵感,锻炼自己的耐心。幼儿的素描教学方法更应该创新和加强。创新才能把素描的灵魂表现出来,才能体现素描本身艺术的生命力,才能用简单的线条的素描来表现艺术的美丽。

二、素描教学的创新是审美价值的需求

素描教学其教学目的就应该是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具体的素描对象的造型的艺术性的认识水平,而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具体绘画对象的认知和构图等影响因素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学习素描的发展潜力和认识的深度。在素描绘画中,造型和构图都是体现素描教学的重点也是绘画基础的一个重要线索。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更提倡的是教学的严谨性,也就是在素描绘画中对细节的描写、创新力的描写、作品完整的描写和真实与客观的反映。学生在学习中更要用创新的眼光来描绘绘画对象的魅力和发现美,对描绘的对象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要用感情认真体会绘画对象,并逐步深入。素描教学的创新是一种审美价值体现的需求,在教学中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把造型研究透彻,把构图研究新颖,同时,也创新出一条适合我国素描教学的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我国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在理性与感性结合中深入发展。艺术本身就是美的需求,作为教学的素描所描绘的也需要的是美的需求,只有具有审美价值的素描才是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而素描教学才会走到新的高度,而不是只是一种手段。可见,在新时代,素描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课题,应该多方面的探讨研究体现素描教学和艺术生命力的结合,用科学的素描教学手段和艺术的素描魅力来展现素描教学课程新的高度,用感性和理性的认知来遵循艺术的规律,发现艺术的美丽,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真正有创新的艺术人才和艺术大家。

作者:谭玲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素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意向素描的形式美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结构之间,通过不同点、线、面的穿插营造出不同的形式美感。“绘画作品中由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的形式或形式的关系,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①形式美可以激起观者的审美感情,意向素描的形式美可以带给观者在朴素的黑、白、灰色调间不同的意味感受。当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不同的形象表达时,便可以在形式之下窥见隐藏于其后的本质表达。形式美以一定的绘画因素呈现,节奏、韵律、线条等都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艺术原则进行的特定呈现,这里的形式美是与素描的内容相契合的。“形式,是指艺术品内部由点、线、面、色等基本元素构成的纯粹的结构关系。内容,则是指艺术所表现的对象及所传达的意义。”②意向素描表达的内容,是与形式相契合的,它既是客观世界的具象内容,又是意向观念下的意向、抽象内容,形式与素描内容的契合可以做出对于素描艺术的全面推进与表达。意向不同于意象,它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意象”,不是意境与意蕴的过分表达,而更多地诉诸于形式因素,是在形式因素的不断推进与演绎下的艺术呈现。在对形式美的探讨中,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意向素描的形式却是在构成一定的画面美感之后,由审美主体所感受到的意向阐释。正是因为意向素描是对于形式诸因素的研究,故而在对于形式意向的探讨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与示范,做到在形式意向下的自由表达。通过不断地调整与重构,找到最适宜于画面表达的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并与内容进行契合,这样才可以为表达某一特定事物打上深刻的烙印。

二、多元性表达与形象思维的开拓

多元性意向素描的表达是教学展开的需要,是艺术创作的需要。这里需在教学之初,对素描的工具材料进行完善,只有材料媒介先行条件的完备才可以为后期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材料与观念的契合给作品的完美呈现提供了先决条件,不同的材料媒介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探索材料媒介的无限表达可以使意向素描呈现出多元的面貌。因此对材料的不断发现、探索有利于多元性的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分追求材料,为技术而技术,又会忽视了艺术的呈现。因为多元性表达是意向素描教学的需要,也是在不断探索中所体现出的面貌,只有这种表达的多元性,才可以促使意向素描的创作具有不同的形式意味与表现主题的多种可能。传统素描工具的单一性限制了意向素描表现力的发挥,限制了表达的自由。在设计素描教学中,需要教师开发出新的媒介材料,为教学的有序展开提供一定的先决条件,而此时综合的材料媒介特质能够给意向素描带来全新的面貌,产生不同的画面美感,甚至可以在摄影、PS等其他媒体手段的借鉴里找到新的视觉介质,通过这种教学的延展,使多元意向素描得以展开。阿恩海姆曾经说过“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设计教学中的多元探索,是为了在旧有的内容之上,给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诠释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为意向素描的探索在形而上的框架内给出一个合理的支撑,为形象思维的展开给出一个坚实的理由。只有意向素描多元性的展开才能给学生以启发,进而在对多媒体的运用、掌握、借鉴之后,不断拓展学习者的视觉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形象思维是对旧有内容的不断挖掘之中所产生的新的思维形态,是区别于旧有思维形态的展示。形象思维的培养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对物质媒介不断尝试运用的结果,是在多元艺术面貌启迪下的生发。

三、物象本质追求与创造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