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书法教案

小学书法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书法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书法教案

小学书法教案范文第1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7.81-4.075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计算小数加、诚教,先把各放的()对齐(也就是把()对齐)再按照()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根线上的()点上小数点.

3.计算:(投影片3)

4.改错:(投影片4)

5.练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6.07-4.896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5.26+3.43+0.74

小学书法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案导学;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明白人生道理,起航人生理想的主渠道;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方式. 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较好地完成国家教育任务的迫切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呢?笔者根据多年来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谈一些做法,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做任何事情,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产生动力,才会沿着目标不断地努力,学习知识也不例外. 一节新课的开始,首先展示出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高效课堂必备的条件. (教学目标不编写在学案里面,可以另附在一张A4纸里,课前用多媒体平台展示.)

启用旧知,轻松入门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一节数学新课的学习,引入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即要学习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拓展或新知识里包含了旧知识的应用. 学案的编写过程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既能复习旧知又能引入新知的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始.

比如:学习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混合运算一节时,学生前边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知识. 我们编写在学案中的导入习题是:1、填空:(1)在含有加、减、乘、除、乘方的算式中,运算的顺序是__________;

(2)在算式中,有多层括号的应__________进行运算.

2. 计算:(1)(-1)3=__________;

(2)1-÷3=__________;

(3)3-(-3)=__________.

当学生完成好以上练习后,接着让学生尝试计算:(-1)3-1-÷3×[3-(-3)2]. 并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课.

引导“先学”,学习新知

“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自学,学生在自学时必须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在学习新知识时,运用学案中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的内容,然后自主思考,分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这样,学生在找问题答案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新知识.

比如:学习七年级下册§5.1.2垂线一节时,笔者的做法是: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阅读课本的第3页(明确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成的角可以是多少度的角?(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为多少度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是指什么?(3)怎样表示两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明确要求).

当学生的自学初步掌握新的知识后,及时启用学案(针对训练)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以及相互帮助,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识.

精讲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进行“先学”之后,接下来就是教师的“后教”. “后教”并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走老路地采用“输灌式”、“填鸭式”讲解,而是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 教师的精讲点拨,关键在于突出一个“精”字,点拨要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点到实处,点到即止. 同时,讲解也不能过于简单、单调、枯燥无味,这样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茫然而无所适从.

比如:让学生“先学”完§5.1.1相交线一节后,通过学生对学案问题的回答,了解到学生已基本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 这时,教师要点拨的是:(1)邻补角和对顶角不仅强调了数量关系,还强调了位置关系;(2)能从数量和位置去区分互为补角与邻补角的联系和区别;(3)如何用位置去确定怎样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在教师点拨下,当学生透彻理解新知识后,让学生完成(能力提升)习题,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解题能力,逐渐形成数学的方法与思维.

归纳小结,自主反思

整体性的总结是一节新授课的收尾工作.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思维、规律以及技能的总结整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应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这一部分教学工作,一般安排1~3分钟时间,以提问的形式出现. 如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方法与技巧?本节课你认为哪部分知识没掌握好等等. 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归纳、整理,然后各小组请代表回答,相互补充.最后每位学生根据大家归纳的结果自主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及时补上.

检测反馈,让学生堂堂清

看待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光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华丽、完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反映强烈,更重要的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为将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堂上检测.

小学书法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更具实践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大力倡导,并积极践行。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求及特征

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借助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成长,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它离不开一个合理的案例,一个明确案例教学内涵和方法的导师,以及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收获。也就是说,案例教学不强求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思维碰撞中升华对知识的领悟。教师在选材和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挑选出适合的教学案例,就像医生的病例、律师的判例,有很强的针对性。(2)真材,即案例内容真实。案例要求真实,切忌胡编乱造,只有案例真实,学生才能有设身处地的感觉,记忆深刻,把案例中的问题当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实践原理,在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便于回忆起并使用这些“原理”。(3)学生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精选案例的工作完成后,应该让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然后小组讨论,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和评价,但前提是必须留给学生解题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想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案例教学法归根究底是一种教学方式,与一切教学方法的目的一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1.明确案例内涵。课堂上所使用的案例是真实的,它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材料的一种课堂表述方式。换言之,它是一种实际问题的情景模式,重要的是它自身具有很高的教研价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教学案例是描述一个完整故事的问题情境,必须真实;要叙述清晰,研究价值高,具有代表性;可以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再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能轻易求出答案;要与时俱进,因为新事物才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丰富案例内容。教学案例可以有很多种类,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无法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选择校内外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事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讲“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设置了案例:老师昨天在书店给儿子买了一套《西游记》,一共花了148元,还剩53元,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呢?学生听到生活中熟悉的加减法题,轻松地演算,148+53=201(元),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我趁着学生热情高涨,又说道:那天老师家隔壁的王阿姨也给她女儿买了一本《白雪公主》,花了3.2元,一本《动物世界》,花了11.5元,大家知道王阿姨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在学生一脸疑惑之下,我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列出等式,然后在课堂中巡回走了一圈视察学生的思考状况,最后一边列出等式:3.2+11.5=?11.5+3.2=?一边说:“这是我看到有些同学在稿纸上列出的等式,还有人列出不同的等式吗?”在看到学生一脸疑惑之后,我让他们看课本,学习小数加减法法则,这样的案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等式。因为只有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再教授他们解法,学生才能轻易地解决问题。总之,案例可以大到国家大事,也可以小到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对此,首先教师应该多关注生活,因为小学数学基础性强,生活化的问题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其实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应该拓展资料来源,因为多源头的信息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案例资料,不论二手资料还是自编资料都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再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目前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跨越时间空间、化静为动的教学资源特点为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这类案例是小学生特别感兴趣的。

3.逐步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有序可循的,首先,教师要以学生认知程度为标准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案例,方式不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情景演示等),避免学生难于理解案例的现象发生。其次,分析案例。形式主要是以激活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模式。最后,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扩充知识,拓展学生认知范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并归纳出数学中规律性内容的能力,从思维迁移延伸至能力迁移。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米和吨》中“千米”这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一千米的概念,一千米的概念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抽象的,所以我借助了相应的案例。首先,我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距离某超市的这段路有多长,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到1000米其实是比较长的,然后展示操场的平面图,标明从沙坑到操场前端有100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000米?将这段距离来回走5次是多少米?接着通过学校周围的调查录像让学生直观地看看以学校为起点,走到哪里会有1000米,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走走看。这样循序渐进地深化知识,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学生从观察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教师必须意识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作用及它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性。由于数学本身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理论难理解,学习起来很困难,枯燥乏味,对它根本不感兴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案例教学的生活化情节、真实性情节对小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下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合作探讨,进而在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回馈教师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戴昌虎.有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本理念”[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5).

[2]刘素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9).

[3]牟利霞.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导课浅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8).

[4]高洁.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3).

小学书法教案范文第4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乘法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4棵树,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小学书法教案范文第5篇

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原竖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70+10 50+60+10 800+500+100 200+300+100

2.坚式计算例3:809+3764

3.竖式计算,把例3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相加.

4.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再调换两个加数位置相加,从中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同桌同学编题练习,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确: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计算,可以知道原来计算得对不对.

教师说明:为了使我们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就需要检验.我们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两次计算结果一样,说明我们计算的正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验算.板书:加法的验算.

今后我们进行加法计算时,要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2)教师板书竖式,并注意巩固计算法则.

(3)提问: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怎样验算呢?(启发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4)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结论调换加数位置并列出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引导学生比较两次运算的结果.指出:如果两次运算的结果相同,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两次结果不同,则需要重新计算一遍.

在验算时,要注意调换加数位置后,一定要重新算,不能照抄前次的结果.

2.认识用原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1)向学生指出:在题目没有要求验算时,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看得数与计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

(2)教师口述利用原竖式从下往上的验算方法.

3.教师小结加法的验算方法及要求.

验算加法,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检验,也可以利用原来竖式从下往上加一遍的方法检验.

做练习的时候,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

4.反馈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三)全课小结

教师明确:今后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觉地验算,可以在原竖式上验算.

随堂练习

1.新华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卖了326本,还剩547本,运来了多少本?

2.学校体育组购进27个足球,购进的小皮球比足球多135个,购进小皮球多少个?

3.填空.

4.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