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时事评论 教学模式 “概论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时事评论就是对时事进行分析、讨论和点评,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得出来时事既是“概论课”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解决教材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以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密切联系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又要求要结合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社会现实,还要求要联系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大学生真实的知识需求、思想困惑以及现实难题。

大学生掌握“实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第二种是通过间接方式获得资料。间接方式大多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传播的时事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能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因此,时事是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时事评论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时事热点、社会焦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时事进行了解、讨论、辩论、点评等,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世界,这既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又实现了“概论课”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要求,让“概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喜欢的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1.2 教育传播学的信息有效传播原理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为了让教育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首先传播者要根据受传者的信息需求和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转换和编制。“概论课”教学的信息主要是教材的知识内容,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传播。把“概论课”的枯燥理论知识转化为新鲜生动的时事材料,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对时事热点关注和分析,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大众传媒等媒介传播的信息,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时事信息往往代表着不同的价值符号,传播着某种价值理念,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的客观认识。因此,时事评论教学还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概论课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互动、有趣、有效,正是围绕这三个目标,笔者进行教学过程与程序的设计。概论课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最主要的设备条件是多媒体教室,辅助条件还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介。

时事评论教学实施过程有资料收集、课堂展示与互动、教学考核、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第一、资料收集。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请一位学生收集这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并把它制作成PPT,在下周第一次课上用5分钟时间进行展示与讲解,讲解的内容必须有学生评论的部分。一般情况不限制同学资料收集范围,但在特殊情况可以进行一定的限制,例如,两会召开期间,要学生收集关于两会的资料。

第二,课堂展示与互动。首先让学生把其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展示与讲解;然后针对学生讲解的内容以及上一周的其他时事热点请其他同学谈谈看法或者提问甚至是辩论,最后由老师结合概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评论和总结。例如,关于两会的时事评论,在学生讲解完之后,老师再请其他学生来谈谈自己对两会的关注,最后老师结合中国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三,教学考核。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其一定的平时成绩,根据其他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状况及其表现来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卷面考查除了有10分左右的纯时事题外,其他题目也尽量结合当年的时事热点来进行命题。

第四,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这种反馈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是比较正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第二种是期末学生教学评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采用了方正教学系统,期末时学生必须在网上对任课老师进行打分评价。第三种相对不正式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外经常与学生进行聊天交流例如通过手机、QQ、邮件等方式进行聊天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又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获得许多更全面更客观的反馈信息。

3 业已形成的基本经验与局限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的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初步改变了对“概论课”的一些传统认识。学生对“概论课”反映最强烈的就是,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与现实相脱节,因而既“无用又无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肯定“概论课”的知识性和现实性。很多学生认为,通过时事评论教学让学生开始习惯自觉地去关注时事并能对时事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

在时事评论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第一,时事评论教学中要尽量要避免时事评论的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同步。第二,在时事评论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打破被动、接受式学习的习惯。第三,时事评论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构建“立体化”的时事评论教学平台。第四,时事评论的材料不仅包括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还应该关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例如,学生家乡清明节的传统风俗。第五,时事评论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方面的时事;其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判断分析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要有深度和广度;再次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要把时事的分析和课程内容相结合。

时事评论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当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时事评论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匹配性问题,应尽量做到二者的同步。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时政热点,而不仅仅是学生感兴趣的新闻。

本论文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科研资助项目成果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田径;赛前训练;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421-03

赛前训练是个引导过程,目的是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或超水平发挥,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赛前训练既是整个训练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专门的训练阶段。作为研究对象的教练,本人对参加2004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江苏省大学生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调控,对运动员的生理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量与评价,并对一些赛前训练经验进行了总结,随后对2005年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江苏省中长跑队队员的赛前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生理指标的监控进行了验证,期望能为田径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客观的指标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长跑比赛的江苏省大学生运动员8人(表1);江苏队参加第十届全运会中长跑运动员8人(表2),16名运动员皆为运动健将及以上水平。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对两组运动员赛前训练生理指标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依据生理学指标对此赛前训练的量和强度进行了及时的调控。测试内容包括基础心率、训练过程中心率、心功能指数(采用30 s30次蹲起的方法,测量安静时(P1)、运动后即刻(P2)、1 min后的心率(P3),换算成一分钟的心率,计算心功能指数P。 计算公式P=(P1+P2+P3-200)/10。评定标准:P≤0为优秀,1~5为良好,6~10为中,11~15为下,≥16为差。)、尿蛋白、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采用纵跳计,测量纵跳成绩,每人3次取最大值,计算无氧功率P。)、斯坦格试验与汉契试验(分别测试安静状态下深吸气后的闭气时间及深呼气后的闭气时间[1]。)、无氧阈测定等。

1.2.2文献资料法利用江苏省图书馆,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字图书馆及各体育院校相关资料,查阅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本研究课题所需资料。

1.2.3专家访谈法利用大运会和全运会的机会,对长期从事该领域教学,训练的专家、教练员进行了访问,对教练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访问记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将所测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了检验,用X±SD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

2结果与分析

2.1赛前训练的具体计划在训练的第一周内,主要目的是恢复体力,进行一般耐力的训练,以量为主,强度为次,安排2~3次长距离的跑,辅之以速度、速度耐力和力量的训练。从第二周开始,逐渐加大强度,主要是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第六周进行调整,以准备迎接比赛。

对训练的计划安排上应该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第一,赛前训练六周中前五周应侧重提高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最后一周调整训练负荷,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准备参加比赛;第二,为了避免对运动员的机体造成伤害;赛前训练负荷强度应平稳上升和下降。第三,大负荷训练课后可采用不同性质的中、小负荷训练课,加速疲劳恢复[2];第四,赛前训练不仅要注意运动员的身体适应性,边训练,边监控,还要注意负荷强度的提高,这样才能使队员发挥最佳的比赛状态。

2.2比赛成绩与结果

2.3.1赛前训练不同阶段基础心率的变化见图1,图2。图1全国第七届大运会江苏省大学生中长跑队员基础心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为期六周的赛前训练中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呈稳中有降的趋势,说明运动员对运动负荷有良好的适应性。

2.3.2赛前训练不同阶段尿蛋白的变化图3、图4表示的是赛前训练跟踪中,相等强度负荷下的尿蛋白的含量的变化,由图示的曲线变化可知,随着训练课的过程推进,尿蛋白呈下降趋势,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逐步提高,适应性良好。

图2江苏队参加第十届全运会中长跑队员基础心率变化图3全国第七届大运会江苏省大学生中长跑队员尿蛋白变化图4江苏队参加第十届全运会中长跑队员尿蛋白变化2.3.3身体机能变化两次赛前训练跟踪中,运动员身体机能测定结果见表5、表6。由表5、表6可知,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赛前第四周比赛前第一周均有提高,但无明显变化,赛前第六周比赛前第一周明显提高,显示运动员赛前身体状况良好,对训练内容有良好的适应性。赛前的生理监控,不仅保证运动员正常的训练,而且使运动员身体保持了良好的状态,为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用心率、心功能指数、尿蛋白、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斯坦格试验与汉契试验、无氧阈等指标评定田径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需结合项目的特点和训练实际,加强监控,进行综合分析。

2)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应以专项素质为主,突出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

3.2建议1) 速度训练。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中跑的速度训练在训练安排中,以速度为核心的内容每周不少于3次。第一周训练目的是恢复运动员的体力,为下一步的大强度训练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这周速度训练的负荷不能过大,以免造成运动员的疲劳;第二周到第五周的速度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速度训练的负荷强度要比第一周高,但要严格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第六周主要是进行调整性训练,确保运动员能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比赛,安排的速度训练内容强度控制在85%~90%[3]。间歇时间要充分,进行下一组练习的心率应恢复到20次/s。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长跑的速度训练是在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的速度能力,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耐缺氧能力,应采用大强度、长时间的段落重复,使体内的乳酸达到一定的积聚水平,以提高体内糖无氧分解的能力。比如选择400 m~600 m段落的重复练习发展乳酸系统功能能力。

2) 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应从第二周开始安排,第二周到第五周的训练目的是加大强度,提高竞技状态,在此阶段中占很大比重,每周安排三次[4]。在第六周调整阶段,速度耐力训练安排一次,防止提前出现比赛状态。

中跑速度耐力训练选择短于、等于或稍长于专项距离的段落。1 000 m以下段落提高无氧代谢能力,1 200 m以上尽量用接近无氧代谢临界速度,长距离连续跑,以间歇跑和变速跑为主,段落安排顺序采用长距离在前,短距离在后的方式,如1 200 +1 000 m+600 m+400 m的间歇跑,强度为85%~90%~95%,强度可以随队员身体机能和训练课的次数增加,每次总量为2 000~3 000 m,间歇心率恢复到20次/10 s为准,再进行下一段落训练。这样有助于运动员体内乳酸不断增加,提高队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力[5]。

长跑的速度耐力训练主要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和专项耐力,其训练方法以间歇跑和变速跑为主,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持续跑,训练中采用4 000 m+3 000 m+1 000 m的间歇跑或1 000 m快+400 m慢的变速跑,每次课总量可控制在6 000 m~9 000 m之间,间歇以心率恢复到20次/10 s为准[6]。

3) 发展有氧耐力是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的获胜基础。主要采用持续训练法,这一训练贯穿与整个赛前训练过程。比如每天早上的早操要进行40 min的越野跑,心率在150次/min左右。在安排有条件训练的基础上要避免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厌倦,训练中采用越野、匀速跑、定向跑、上下坡跑等多种形式。在赛前最后一周可以采取长距离公园风景区放松跑形式,可有效的对运动员前一段大强度的训练进行调整。

4) 速度力量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要给予重视。

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赛前应重视速度、力量、耐力的逐步增加,并与专项能力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科学的融为一体,保证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和动作节奏的稳定性[7]。具体训练中应重视柔韧性的练习,除早操越野跑后的20分钟柔韧练习外,在每次训练课准备活动中也要安排一些拉伸练习;另外循环速度力量可使运动员接受不同训练刺激的结合,能促进整体力量的全面发展。

5) 负荷的安排是赛前训练的关键。在赛前训练安排中第一周目的主要是恢复运动员的体力,训练安排中有氧耐力训练占很大比例[8],从第二周开始,随着身体技能的上升及强度平稳上升,负荷量应逐步降低,以促进机体机能水平上升和超量恢复。第六周对运动员进行调整,量基本上保持不变,强度要有所下降。本周的负荷要避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同步下降,以保持前阶段训练中已形成了的竞技状态。另外,生理负荷控制不能仅考虑一定强度和运动量,更重要的是考虑机体反应情况及适应水平,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配合生理相关指标的监控。

心理负荷在运动员中的影响很大,心理上的负荷也会对生理上产生相关变化,所以在赛前训练中应及时的采用刺激法、激励法、深呼吸调整法、念动训练法、训练调节法等心理调节方法。

参考文献:

[1] 楼静,张根生,陈春枝等.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身体机能评定及营养恢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770-772.

[2] 郭经宙,韩克平,任保国.对世界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1):50-53.

[3] 马慧敏,赵建林.中长跑训练系统可靠性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91-93.

[4] 宗华敬.马拉松、长跑项目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动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9-11.

[5] 吴叶海.中长跑间歇训练中分段距离练习速度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54-56.

[6] 曹子毅.中长跑训练方法及其演变规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87-88.

[7] 叶国鸿,潘月顺,罗旭.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22-124.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范文第3篇

一、班级工作思路

以德育工作为首,以服务教学工作为中心。立足班级常规工作,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班级凝聚力,注重学生情操的陶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1.确定班级奋斗目标:争当学习排头兵,争创优秀班集体,共创友爱和谐大家庭。

2.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主要从学习方面,班务方面,卫生方面及日常规等五个方面入手,使班级管理制度化,并将班级管理公约张贴,以便每一位参照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利用好班级日志。由值日组长填写记录,他们以书面的形式记录班级的大小事件及各种情况,发表自己的观念,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总之对班级进行总结、评价,展望或提出要求,并在班会课上由班长或团支部书记宣读。

4、充分利用好橱窗、黑板报等宣传班级精神,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立足常规,做好班级管理

1.每周一次的班会,由班委总结上一周的概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表扬由进步的学生,并制定下一周的班级奋斗目标。

2.值日组长轮流填写班级日志,班委成员轮流查阅,掌握班级各方面的一手资料。

3.卫生工作常抓不懈,实行劳动委员负责制,责任到人,制度明确,班主任随时检查监督,确保同学们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班委会建设,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首先经过学生们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组成完全民选的班委会与团支部;其次明确各班委的职责。实行班干部轮流值日制,以便于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动态。

实行一周一次的班委会制度。由班长主持,了解前一周班级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发现好人好事,公开表扬。依据班级现状,制度下一周的奋斗目标,并借此机会,对班委各成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引导班委成员学会工作,提高工作的艺术性。

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多用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进步进行激励,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2、多用建议、如果这样的语言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

3、多用成功人士的成长历程、大学生活介绍等,诱发学生向往、追求的意识和倾向。

4、利用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使学生明确目标,打好学业水平测试第一仗。

5、利用班会等形式介绍社会现实,如就业压力、大学录取情况、我校高考情况等,要求学生要有高三意识。

六、关注每位学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优秀生的提升、特殊家庭学生的关爱工作。

1、能学好但不愿意学的,不停地做思想工作,进行说服教育。

2、基础弱的请家长帮其找老师辅导,要请任课教师多关注多指导,并且通过谈话等方式对其进行鼓励,加强意志力和恒心的培养;

3、学习上方法有问题的,要通过谈话,给予方法指导,并请相关任课老师协助。

4、对于优秀生的培养,主要是避免偏科、考试发挥失常等问题,除了谈话激励、心理疏导外,和家长沟通,利用家校合力,发挥重要作用。

5、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态度、道德品质较好,要多关心生活,多谈话。

七、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事关学生生命安危的大事,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常常将行路安全、饮食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八、加强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范文第4篇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8月1日~8月15日(8月8日休息)

地点:响水中学

三、 活动对象及内容

对象:初二升初三学生80名、初三升高中学生30名

内容:数学、物理、化学、英语

四、活动流程

表一:活动流程表

活动名称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地点安排负责人备注

活动前期安排安排场所联系响水中学领导,借用场所5月1日至7月1日 黄腾峰

召开筹备会议商议活动具体内容7月20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制定课程表根据老师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课程7月29日响水中学曾贵荣

黄宇

学生报名学生报名参加活动,家长签订协议书7月30日响水中学冯翠雯

联系同乡会成员联系同乡会成员,咨询各位乡员意见7月31日响水中学黄腾峰

活动期间安排启动仪式集合学生,讲解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8月1日上午响水中学曾杨立

第一周补课认真落实课表安排8月1日至8月7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胡文杰

第一周补课总结召开总结会议,汇总补课经验,补充不足之处8月8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第二周补课认真落实课表安排8月9日至8月15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举办讲座应相关乡员建议,举办交流讲座8月10日响水中学黄腾峰

问卷调查对本次义教质量进行调查8月15日响水中学胡文杰

活动总结召开总结会议,汇总补课经验,补充不足之处8月15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活动后期安排统计费用统计各项费用使用情况8月16日响水中学宋羡

宋羡

五、 补课期间管理安排

表二:补课期间管理安排表

事项负责人处理机制

课堂秩序各班班主任情节轻者警告,重者清退

迟到、旷课各班班主任通知家长,情节严重者清退

老师调课安排曾贵荣、黄宇协调处理老师的课程调整

日常记事赖慧静、宋羡记录每日状况,定期更新至博客

课外活动黄腾峰不定期举行活跃氛围的活动,诸如篮球赛等

应急安排胡文杰应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诸如学生打架、停电等事件

六、 活动预算

表三:活动预算表

购买物品单价(元)数量(件)总费用(元)

打印纸1510150

活动奖品一一350

交通费一一200

海报纸张10330

聚餐费用一一1000

总费用一一2150

七、 预期效果

7.1 通过本地大学生与初中学弟学妹间的交流实现知识、经验的交流,增强学弟学妹的学习氛围;

7.2为协会成员提供一个自我价值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大学生一周值周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 久居低海拔地区的人群进入高原地区后,由于高原特殊环境因素影响,有可能造成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失调,而同时有研究表明运动性疲劳与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失调密切相关,所以在进入高原从事活动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对恢复体力、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完成训练任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低住高练训练法(LoHi) 人体元素 影响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高原地区从事活动,同时低氧训练也是最近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最近国内对低氧训练与人体内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不甚活跃。仅有少量研究表明,经过在低氧训练一段时间后,对大鼠等动物体内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会有一定影响,而对人在低氧训练后微量元素变化的探讨甚少。

本文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找出低氧训练对人体五种重要元素(钙、镁、锌、铁、铜)的影响,为一些即将进入高原活动或是进行低氧训练的人群提供相关训练依据和建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五种元素的作用和平衡失调引发的病症

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1.酶和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许多金属酶均含有微量元素,如碳酸酐酶含有锌、呼吸酶含有铁和铜、精氨酸酶含有锰等。2.构成某些激素或参与激素的作用,如甲状腺素含有碘,铜参与肾上腺类固醇的生成等。3.参与核酸代谢,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物,含有多种适量的微量元素,需要铬、锰、铜、锌等维持其正常功能。4.协助常量元素和宏量元素发挥作用。常量元素要借助微量元素起化学反应。如含铁血红蛋白可以携带并输送氧到各个组织,不同微量元素参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二)低氧训练对五种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低氧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周期中持续或间断采用低氧条件刺激,利用高原自然低氧环境或人工模拟对人体所产生的特殊生物学效应,配合运动训练来增加机体的缺氧程以调动体内的机能能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项目训练较常用的手段。在总结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国际上已基本认同世居平原的普通人或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为2000-2500m。目前,学术界将低氧训练的方法分为以下6种:传统高原训练、高住低练法、低住高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高练低练和亚高原训练。

(三)本实验选择的低氧训练模式

由于本实验受试者皆为北京体育大学世居平原地区的未曾接受过系统运动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并且目的是探索低氧训练对人体元素的影响,并不像优秀运动员需要特别高级而又严格的低氧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受限于相关训练条件,所以本实验选择LoHi法,每次让受试者在相当于2500m左右高度的模拟缺氧环境中训练1个小时,而在训练后回到学校进行日常学习生活,即在常氧条件恢复,如此连续进行4周训练,每周三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普通男性大学生10名,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未经历系统运动训练,世居低海拔地域并且之前从未上过高原进行任何活动。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为自身对照。

受试者在训练前和每周训练后采用取血笔及毛细玻璃管采集受试者手指末梢血40μl置于1.5ml盛有MB5血液多元素分析液的离心管中用于测定五种元素含量。

元素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仪器为北京普析通用公司研制的MB5血液多元素分析仪,试剂盒由北京普析通用公司提供。

三、结果与讨论

(一)全血Cu含量变化。对于第一周训练后Cu含量的显著突增,可能是由于久居低海拔地区的受试者初次在模拟低氧环境下训练所出现的代偿现象。

(二)全血Zn含量变化。对于第一周训练后Zn含量的显著突增,可能是由于久居低海拔地区的受试者初次在模拟低氧环境下训练所出现的代偿现象。

(三)全血Ca含量变化。对于第一周训练后Ca含量的显著突增,可能是由于久居低海拔地区的受试者初次在模拟低氧环境下训练所出现的代偿现象。

(四)变化幅度的比较。最后一周训练结束后所测Cu、Ca、Fe指标与训练前进行配对T检验后各个元素p值如下:PCu=0.004,PCa=0.022,PFe=0.049。容易发现PCu

微量元素是机体内许多酶的活性成分,体内缺乏,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目前已明确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具有确切的抗缺氧作用,因此,在训练后,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对人体适应高原低氧有重要意义。

四、小结

训练周期中各指标变化趋势各不同,Cu的上升趋势非常显著,Ca和Fe也显著降低,但Zn和Mg变化不显著。为期4周的低住高练训练法(LoHi)会使人体全血Cu含量上升而Ca和Fe含量降低,且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u、Ca、Fe,而对于Zn和Mg含量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2-440.